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2A及其保持系的花药蛋白质组比较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曾维英 杨守萍 +1 位作者 喻德跃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37-1643,共7页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2A是以栽培大豆组合(N8855×N1628)F2不育株为母本,以N1628为父本,通过连续回交选育而成的,N1628(或NJCMS2B)为其同型保持系。对NJCMS2A和NJCMS2B的二胞花粉期花药进行蛋白质组比较分析,获得重复性好的...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2A是以栽培大豆组合(N8855×N1628)F2不育株为母本,以N1628为父本,通过连续回交选育而成的,N1628(或NJCMS2B)为其同型保持系。对NJCMS2A和NJCMS2B的二胞花粉期花药进行蛋白质组比较分析,获得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在分子量18.4~116.0kD、等电点4~7线性范围内,检测到约217个蛋白点,其中差异表达蛋白点25个,包括在NJCMS2A中出现而在NJCMS2B中缺失的蛋白点13个,在NJCMS2A中缺失而在NJCMS2B中出现的蛋白点10个,另有2个蛋白点的表达量在NJCMS2B中比在NJCMS2A中明显增强。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用Mascot软件搜索NCBInr数据库,鉴定出14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10个在NJCMS2A中出现而在NJCMS2B中缺失和4个在NJCMS2A中缺失而在NJCMS2B中出现。对热激蛋白22kD、半胱氨酸蛋白酶、V型H+-ATP酶A亚基、MADS盒蛋白和淀粉分支酶等主要差异蛋白进行功能分析,推测不育系NJCMS2A雄性不育性可能与能量代谢紊乱、细胞程序化死亡(PCD)、淀粉合成受抑制和花器官发育调节基因作用失控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花药 蛋白 双向凝胶电泳 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2A的育性恢复性遗传和育性恢复基因的SSR标记 被引量:14
2
作者 董建生 杨守萍 +1 位作者 喻德跃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1-185,共5页
利用组合NJCMS2A×中豆5号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2A的育性恢复性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JCMS2A的育性恢复性遗传在不同年份间表现稳定,F1全部为可育株,F1∶2表现育性分离,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经χ2测验符合15∶1,F2∶... 利用组合NJCMS2A×中豆5号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2A的育性恢复性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JCMS2A的育性恢复性遗传在不同年份间表现稳定,F1全部为可育株,F1∶2表现育性分离,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经χ2测验符合15∶1,F2∶3中无育性分离的家系数∶分离比例符合(3∶1)的家系数∶分离比例符合(15∶1)的家系数经χ2测验符合7∶4∶4,说明在组合NJCMS2A×中豆5号中NJCMS2A的育性恢复性由两对显性重叠基因控制,验证了Bai和Gai的研究结果。随机选取组合NJCMS2A×中豆5号的一个F1∶2株行群体作为分子标记定位群体,采用903对大豆SSR引物对NJCMS2A育性恢复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和定位,结果找到一个SSR标记Satt135与NJC-MS2A育性恢复基因连锁,采用极大似然法计算重组率,利用Kosambi函数将重组率转化为遗传距离,得到Satt135与NJCMS2A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距离为11.47cM,参照Song等整合的大豆分子遗传图谱,将NJCMS2A育性恢复基因定位于D2连锁群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遗传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和其保持系的不同器官蛋白质组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曾维英 杨守萍 +1 位作者 盖钧镒 喻德跃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4,共7页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在杂种优势利用中起着重要作用,探讨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发生的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开展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与其保持系NJCMS1B的不同器官蛋白质组比较分析。以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在杂种优势利用中起着重要作用,探讨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发生的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开展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与其保持系NJCMS1B的不同器官蛋白质组比较分析。以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和其保持系NJCMS1B的种子、叶片和花药为材料,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其蛋白质进行分离,考马斯亮蓝染色,获得重复性好的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利用PDQuest软件处理分析,寻找差异表达蛋白。结果发现不育系NJCMS1A与其保持系NJCMS1B的种子2-DE图谱间存在7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其中3个在NJCMS1A中表达而在NJCMS1B中缺失,3个在NJCMS1A中缺失而在NJCMS1B中表达,1个在NJCMS1A中表达量明显增强;苗期叶片2-DE图谱间基本一致,没有差异表达蛋白点;单核小孢子期花药2-DE图谱间有9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其中3个在NJCMS1A中表达而在NJCMS1B中缺失,6个在NJCMS1A中缺失而在NJCMS1B中表达;二胞花粉期花药2-DE图谱间有24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其中10个在NJCMS1A中表达而在NJC-MS1B中缺失,12个在NJCMS1A中缺失而在NJCMS1B中表达,2个在NJCMS1B中表达量明显增强。两系花药间存在较多差异表达蛋白点,种子间仅有少量差异表达蛋白点,而苗期叶片间基本没有差异表达蛋白点,说明不育基因表达具有时空性和器官特异性,与育性有关的蛋白主要在花药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不同器官 蛋白 双向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3A双亲雄性育性基因的SSR标记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曙光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61-1066,共6页
利用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MCS3A的质、核供体亲本N21566和N21249构建F_2和BC_1F_1育性分离群体进行雄性育性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结果表明,F1正反交可育,F2和BC1F1的可育株与不育株分离比例经χ2测验分别符合3∶1和1∶1,表明NJCM... 利用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MCS3A的质、核供体亲本N21566和N21249构建F_2和BC_1F_1育性分离群体进行雄性育性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结果表明,F1正反交可育,F2和BC1F1的可育株与不育株分离比例经χ2测验分别符合3∶1和1∶1,表明NJCMS3A供体亲本雄性育性由一对基因控制,可育等位基因为显性。该基因可能是NJCMS3A的一个恢复基因。选用793对SSR引物对F_2和BC_1F_1群体分别进行育性基因定位,发现该育性基因位于O连锁群上,在Satt331和Satt477标记之间,与Satt331、CSSR133和Satt477标记距离的次序一致,分别为8.1~10.4、11.4~16.4和13.3~19.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雄性育性遗传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花粉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丁德荣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7-171,T001-T002,共7页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 (N885 5×N2 899)F1不育株和 (N 2 899×N885 5 )F1可育株、BC1F1不育株、质核互作不育系NJCMS1A和保持系NJCMS1B进行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比较观察。结果表明 ,同一胞质在不同的回交世代败育途径和表现相...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 (N885 5×N2 899)F1不育株和 (N 2 899×N885 5 )F1可育株、BC1F1不育株、质核互作不育系NJCMS1A和保持系NJCMS1B进行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比较观察。结果表明 ,同一胞质在不同的回交世代败育途径和表现相似 ,主要发生在单核后期到二胞花粉早期 :(N885 5×N2 899)F1与BC1F1不育花药在小孢子单核靠边期细胞质产生不正常空泡 ,至近成熟花粉时细胞质部分解体、收缩 ;NJCMS1A花粉败育发生在二胞花粉期 ,初期原生质内小液泡比保持系增多 ,原生质内未形成淀粉粒 ,在生殖细胞远离营养细胞后 ,胞质呈现紊乱 ,生殖核与营养核消失 ,外壁内层及内壁停止发育 ,液泡增大 ,原生质部分解体。分别与反交F1及保持系比较 ,处于二胞花粉时期的正交F1及不育系细胞色素氧化酶最快迁移活性带缺失 ,此特征带缺失与不育花药败育时期基本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小孢子发育 细胞色素氧化酶 花粉败育 细胞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邱振国 陈雄辉 +2 位作者 王鹏 彭海峰 万邦惠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共5页
为了研究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与父母本的关系,以花籼A(野败胞质)、华农A(野败胞质)、华农A(夜公胞质)、华农A(饶平野稻胞质)共4个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为母本,以抗草种、T180、G72、金华占2号、华航1号、粤香占、HN5413... 为了研究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与父母本的关系,以花籼A(野败胞质)、华农A(野败胞质)、华农A(夜公胞质)、华农A(饶平野稻胞质)共4个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为母本,以抗草种、T180、G72、金华占2号、华航1号、粤香占、HN5413、丰穗占、M22和M31共10个恢复系进行配组,结果表明:不同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恢复系间的异交结实率也存在显著差异;不育系和恢复系互作效应对异交结实率的影响不明显;同质异核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同核异质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的差异不显著。这说明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差异主要受核内遗传物质的影响,细胞质对异交结实率的影响不明显。进而提出了在选育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时,不仅要注意优良异交开花习性,而且还要注意核内遗传物质对异交结实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异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 A及其保持系种子和花药的蛋白质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培 张磊 +1 位作者 邱丽娟 陆柏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5,共5页
目的: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 931 A及其同型保持系W 931 B的种子和花药蛋白质组进行比较性研究,探讨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发生的机理。方法:本研究采用SDS-PAGE与LC-MS/MS联用方法。结果:发现不育系W 931 A与其保持系W 931 B种子的... 目的: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 931 A及其同型保持系W 931 B的种子和花药蛋白质组进行比较性研究,探讨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发生的机理。方法:本研究采用SDS-PAGE与LC-MS/MS联用方法。结果:发现不育系W 931 A与其保持系W 931 B种子的蛋白质SDS-PAGE电泳图谱基本没有差异带,二胞花粉期花药SDS-PAGE图谱间有3条差异带。结论:雄性不育基因表达具有时空和器官特异性,与育性有关的蛋白主要在花药中表达。对差异表达的蛋白如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NBS-LRR疾病抵抗蛋白质的同源物、ATP合成酶b亚基、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类锌指蛋白等进行功能分析,推测不育系W 931 A的雄性不育可能与淀粉合成受抑制,能量代谢紊乱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差异蛋白组学 凝胶电泳 串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 931 A及其保持系不同器官的可溶性蛋白的电泳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培 张磊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3-35,共3页
目的: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 931 A及其同型保持系W 931 B不同器官的蛋白质组进行比较性研究,获得差异蛋白质组的重要信息。方法:采用SDS-PAGE方法。结果:发现不育系W 931 A与其保持系W 931 B种子和苗期叶片的蛋白质SDS-PAGE电泳图... 目的: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 931 A及其同型保持系W 931 B不同器官的蛋白质组进行比较性研究,获得差异蛋白质组的重要信息。方法:采用SDS-PAGE方法。结果:发现不育系W 931 A与其保持系W 931 B种子和苗期叶片的蛋白质SDS-PAGE电泳图谱基本没有差异带,二胞花粉期花药SDS-PAGE图谱间有3条差异带。结论:雄性不育基因表达具有时空和器官特异性,与育性有关的蛋白主要在花药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差异蛋白组学 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及其保持系的差异蛋白质组学比较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培 张磊 +1 位作者 邱丽娟 陆柏 《中国种业》 2009年第10期45-48,共4页
采用SDS-PAGE与LC-MS/MS联用方法,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及其同型保持系W931B不同器官的蛋白质组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发现不育系W931A与其保持系W931B种子和苗期叶片的蛋白质SDS-PAGE电泳图谱基本没有差异带,二胞花粉期花药SDS-... 采用SDS-PAGE与LC-MS/MS联用方法,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及其同型保持系W931B不同器官的蛋白质组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发现不育系W931A与其保持系W931B种子和苗期叶片的蛋白质SDS-PAGE电泳图谱基本没有差异带,二胞花粉期花药SDS-PAGE图谱间有3条差异带。雄性不育基因表达具有时空和器官特异性,与育性有关的蛋白主要在花药中表达。对差异表达的蛋白如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NBS-LRR疾病抵抗蛋白质的同源物、ATP合成酶b亚基、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类锌脂蛋白等进行功能分析,推测不育系W931A的雄性不育可能与淀粉合成受抑制、能量代谢紊乱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差异蛋白组学 凝胶电泳 串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与其保持系NJCMS1B的生理生化特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龙树 李佳佳 +5 位作者 贺亭亭 丁先龙 张浩 韩少怀 盖钧镒 杨守萍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1-398,共8页
以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及其保持系NJCMS1B的花芽为试验材料,利用试剂盒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分析了糖分含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和总ATPase、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抗坏血酸氧化酶(AO)、过氧... 以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及其保持系NJCMS1B的花芽为试验材料,利用试剂盒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分析了糖分含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和总ATPase、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抗坏血酸氧化酶(AO)、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过氧化物酶(POD)等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较于保持系NJCMS1B,总ATPase、PEPCK、AO和CAT活性在不育系NJCMS1A中显著下降;糖分含量、SPS和SOD活性在不育系NJCMS1A中下降水平不显著;POD活性在不育系NJCMS1A中显著上升。根据结果分析推测,与能量代谢或胁迫响应等相关的物质或酶活性在不育系NJCMS1A中的亏损现象可能是NJCMS1A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生理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花器官发育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天宇 曹霞 +3 位作者 孙佳尧 李志刚 刘鹏 王鹏年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75-81,共7页
以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JLCMS9A及其同型保持系JLCMS9B为试验材料,测定花芽期、花蕾期、成花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淀粉、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分析... 以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JLCMS9A及其同型保持系JLCMS9B为试验材料,测定花芽期、花蕾期、成花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淀粉、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分析3个时期生长素(IAA)、赤霉素(GA_(3))、异戊烯基腺嘌呤核苷(iPA)、脱落酸(ABA)的含量及变化。结果表明,在花芽期不育系中的SOD、CAT活性以及MDA、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均高于保持系,而在花蕾期和成花期相反,其值均低于保持系;不育系的POD活性在花芽期显著低于保持系,在花蕾期和成花期相反,其值均高于保持系;不育系9A的淀粉、可溶性糖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花蕾期和成花期均低于保持系9B。花器官整个发育过程中,不育系9A的IAA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iPA含量为逐渐升高趋势,不育系各激素含量均低于保持系。不育系的IAA/ABA、IAA/GA_(3)、IAA/iPA、ABA/GA_(3)的比值与保持系存在差异。由此推断,花器官发育生理特性的异常与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有关,花蕾期可能是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花器官生理生化指标发生异常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花器官 生理生化特性 抗氧化酶活性 内源激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JLCMS9A花药败育的细胞形态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霞 周磊 +5 位作者 王晓东 王春雷 于静辉 于华荣 唐艳梅 崔天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2-678,共7页
为了从细胞形态学角度明确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JLCMS9A花粉败育的发生时期和原因,以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JLCMS9A为试验材料,保持系JLCMS9B为对照材料,采用FAA液固定法、苯酚品红压片法和石蜡切片法,分别对花器官形态、小孢子及花药形... 为了从细胞形态学角度明确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JLCMS9A花粉败育的发生时期和原因,以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JLCMS9A为试验材料,保持系JLCMS9B为对照材料,采用FAA液固定法、苯酚品红压片法和石蜡切片法,分别对花器官形态、小孢子及花药形态进行显微镜观察,分析其花器官和小孢子发育过程中形态及细胞学特征的变异。结果显示:保持系JLCMS9B与不育系JLCMS9A的花粉管长度、柱头、花柱总长、花粉大小及柱头表面积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JLCMS9A的花器官各部位较JLCMS9B小或者短;在花粉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育系JLCMS9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发生异常分裂,形成三分体而非正常的四分体;而从花药的石蜡切片观察到JLCMS9A在造孢期不能进行正常的四分体联会,伴随绒毡层提前降解,未形成正常的花粉壁,小孢子出现畸形,形成空瘪内陷无活力的花粉,最终导致败育。结果说明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JLCMS9A花粉败育发生在花芽期,主要由绒毡层提前降解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JLCMS9A 细胞形态 减数分裂 绒毡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麻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相关基因atp1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艳翠 黄思齐 +3 位作者 李建军 唐慧娟 陈安国 李德芳 《中国麻业科学》 2013年第2期63-68,共6页
从雄性不育相关基因克隆入手,开展红麻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根据不同物种atp1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在红麻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保持系中通过RACE克隆得到atp1基因cDNA全长,全长为2315 bp,和其他物种相比较,其同源性大于94%。该研究为... 从雄性不育相关基因克隆入手,开展红麻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根据不同物种atp1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在红麻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保持系中通过RACE克隆得到atp1基因cDNA全长,全长为2315 bp,和其他物种相比较,其同源性大于94%。该研究为下一步构建表达载体进行转基因表达研究提供了基础,为揭示红麻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药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陈蕊红 叶景秀 +5 位作者 张改生 王俊生 牛娜 马守才 赵继新 朱建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1-440,共10页
为了能从蛋白质水平揭示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遗传机制,采用IEF/SDS-PAGE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小麦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S)-1376A及其保持系(A)-1376B在花药发育的单核期、二核期蛋白质进行了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经考马斯亮蓝染色,... 为了能从蛋白质水平揭示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遗传机制,采用IEF/SDS-PAGE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小麦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S)-1376A及其保持系(A)-1376B在花药发育的单核期、二核期蛋白质进行了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得到了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PDQuest软件在分子质量9.0~100.0ku、等电点4~7线性范围内,可识别约610个蛋白质点,对28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分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肽指纹图谱分析,并利用Mascot软件在NCBInr数据库搜索,鉴定出12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5个差异表达蛋白可能与雄性不育有关,分别是泛素结合酶E2、甘氨酸富集蛋白、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假定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及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小链克隆512,它们参与了物质能量代谢、细胞程序化死亡及花发育调控等过程,推测不育系(S)-1376A雄性不育性可能与这些生理生化代谢有关.研究结果为揭示雄性不育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雄性不育 差异蛋白组学 双向凝胶电泳 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的转育与应用
15
作者 苏学军 徐茂俊 +4 位作者 金刚 赵传双 张涛 孔德禄 张吉祥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6期17-19,共3页
为了保证大白菜杂交种子的纯度,提高制种效率,利用大白菜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CMA,与不同球叶颜色(橘红心、黄心、白心)、不同结球类型(合抱、叠抱、直筒)、适合不同季节(春、夏、秋)栽培的多种类型自交系进行杂交,后代经连续多代回交,... 为了保证大白菜杂交种子的纯度,提高制种效率,利用大白菜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CMA,与不同球叶颜色(橘红心、黄心、白心)、不同结球类型(合抱、叠抱、直筒)、适合不同季节(春、夏、秋)栽培的多种类型自交系进行杂交,后代经连续多代回交,成功选育了满足市场需求的稳定的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制种试验表明,杂交种杂交率达100%,整齐度高,制种产量与利用不亲和系杂交制种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雄性不育 高代自交系 杂交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不同器官蛋白质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曾维英 杨守萍 +1 位作者 喻德跃 盖钧镒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19-1624,共6页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2A及其保持系NJCMS2B的种子、叶片和花药等不同器官蛋白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育系NJCMS2A与其保持系NJCMS2B的花药2-DE图谱间存在较多差异表达蛋白点,种子2-DE图谱间仅有少量...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2A及其保持系NJCMS2B的种子、叶片和花药等不同器官蛋白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育系NJCMS2A与其保持系NJCMS2B的花药2-DE图谱间存在较多差异表达蛋白点,种子2-DE图谱间仅有少量差异表达蛋白点,而叶片2-DE图谱间基本没有差异表达蛋白点.结果表明,不育基因表达具有时空性和器官特异性,与育性有关的蛋白主要在花药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双向凝胶电泳(2-DE)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等位基因分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蔡健 范可章 马同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4-642,共9页
选用WA型、Y型和DA型3种细胞质的4个不育系(博白A、珍汕97A、协青早A和Y华农A)对6个单片段代换系、8个双片段聚合系和华粳籼74的恢复力进行测交鉴定,结果表明:(1)6个单片段代换系、8个双片段聚合系和华粳籼74对于4个不育系的恢复力存在... 选用WA型、Y型和DA型3种细胞质的4个不育系(博白A、珍汕97A、协青早A和Y华农A)对6个单片段代换系、8个双片段聚合系和华粳籼74的恢复力进行测交鉴定,结果表明:(1)6个单片段代换系、8个双片段聚合系和华粳籼74对于4个不育系的恢复力存在显著的不同,携带有Rf3基因座位的单片段代换系的恢复力均低于携带有Rf4基因座位的单片段代换系,并且低于对照品种(华粳籼74);单片段代换系S6对这3种不育细胞质均具有较强的恢复力,单片段代换系S5对珍汕97A(WA)、协青早A(DA)具有较强的恢复力。(2)在华粳籼74的遗传背景下,4个不育系可恢复性存在差异,程度依次为:协青早A>博白A>珍汕97A>Y华农A,即Y华农A的不育性最难恢复,而协青早A的不育性最易恢复。(3)在恢复基因Rf3和Rf4基因座分别鉴定出4个等位基因,由弱到强依次命名为Rf31、Rf32、Rf33、Rf34和Rf41、Rf42、Rf43、Rf44,受体亲本华粳籼74的基因型为Rf34Rf34Rf42Rf42,即华粳籼74携带的Rf3基因的恢复性很强,携带的Rf4基因恢复性却比较弱。(4)携带有较弱恢复性基因(Rf3和Rf4)的单片段代换系聚合为双片段聚合系后恢复力有减小的趋势。本研究结果将为水稻三系的选育和恢复基因的转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单片段代换系 双片段聚合系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恢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Ven型胞质雄性不育植株与可育植株花药蛋白质组差异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汪月 张艳霞 +5 位作者 蔺艳丽 吴盼盼 张卫东 高庆荣 张凯 赵睿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35-1145,共11页
普通小麦具有偏凸山羊草(Ae.ventricosa)细胞质的不育系为Ven型胞质雄性不育系(Ven-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Ven-CMS),是粘类小麦CMS的一种类型。该研究对小麦Ven型雄性不育系冀5418A及其同型保持系冀5419B的单核期和二核期的... 普通小麦具有偏凸山羊草(Ae.ventricosa)细胞质的不育系为Ven型胞质雄性不育系(Ven-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Ven-CMS),是粘类小麦CMS的一种类型。该研究对小麦Ven型雄性不育系冀5418A及其同型保持系冀5419B的单核期和二核期的花药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探讨小麦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通过双向电泳分离花药蛋白,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质谱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差异表达蛋白鉴定和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在分子量19.0~100.0kD、等电点4~7线性范围内,共检测到约2 000个蛋白点。2个时期共检测到差异蛋白98个,其中两个时期差异表达变化一致的蛋白点56个;数据库搜索获得鉴定的蛋白点41个,其中18个蛋白的表达量在冀5418A中显著下调,23个在冀5418B中明显下调。在不育系和可育系中均有参与能量代谢、活性氧代谢、核糖体合成、花粉物质合成的差异蛋白。GO分析预测差异蛋白生物学过程多涉及电子传递和能量代谢、核糖体代谢、活性氧代谢等,细胞组成主要是在膜区域和线粒体,分子功能主要是DNA和RNA结合功能和水解酶等。KEGG分析表明,较多蛋白分布于碳水化合物代谢、活性氧代谢和蛋白组装和折叠途径。推测不育系冀5418A的雄性不育性除了涉及能量代谢、活性氧清除过程,核糖体蛋白、伴侣蛋白等也有重要作用,雄性不育性可能还与蛋白质加工、物质合成过程的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差异蛋白组学 双向凝胶电泳 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串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雄性不育三系品种安辣6号的选育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卯芬 刘童光 +4 位作者 戴祖云 方宏建 邓缓 赵辉 孟宝 《中国瓜菜》 CAS 2009年第1期16-17,共2页
安辣6号是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和合肥江淮园艺研究所以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97-22A为母本、恢复系96-25C为父本配制的辣椒杂交一代新品种。中早熟;果实羊角形,青果深绿色,果长18~22cm,果肩宽1.6cm,果肉厚0.28cm,味极辣;平均单果质量23g,... 安辣6号是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和合肥江淮园艺研究所以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97-22A为母本、恢复系96-25C为父本配制的辣椒杂交一代新品种。中早熟;果实羊角形,青果深绿色,果长18~22cm,果肩宽1.6cm,果肉厚0.28cm,味极辣;平均单果质量23g,667m2产量约3300kg。采用三系配套制种,667m2种子产量可增加29%,生产成本降低49%,杂交一代种子纯度达到100%。适宜安徽、江西、浙江等地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新品种 安辣6号 一代杂种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雄性不育转育进度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戴希尧 任喜波 +1 位作者 许明 魏毓棠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81,共4页
以灯笼红萝卜雄性不育系为母本,美浓萝卜为转育父本,获得的不同回交转育世代(F1、BC1、BC2、BC3和BC4)分别与美浓萝卜之间对主要的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转育差异度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选育出全不育世代以后的各个回... 以灯笼红萝卜雄性不育系为母本,美浓萝卜为转育父本,获得的不同回交转育世代(F1、BC1、BC2、BC3和BC4)分别与美浓萝卜之间对主要的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转育差异度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选育出全不育世代以后的各个回交世代均表现为全不育。株态、叶型、叶片色、叶脉色、根形和皮色在BC3代已经接近轮回亲本;单根重、外露长、根长、根粗和根形指数符合理论的转育趋势,至BC4代单根重的转育差异度仅为-3.49%;株高、展开度、叶重、根叶比、叶片长、叶片宽及叶片数等虽然在个别转育世代偏离了理论的变化趋势,但至BC4代时均已接近轮回亲本;Vc、蛋白质、可溶性糖、干物质和纤维素含量的转育差异度在不同转育世代波动幅度较大,但至BC4代时也已与轮回亲本相近。可见,在萝卜雄性不育转育过程中,至BC4代时与轮回亲本的主要性状已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转育进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