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大学姜忠义团队Angew:磷酸限域于季铵化COF通道内助力超稳定/快速无水质子传输!
1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9,共1页
2025年1月9日,天津大学姜忠义教授团队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期刊发表题为“Confining Phosphoric Acid in Quaternized COF Channels for Ultra-stable and Fast Anhydrous Proton Transport”的研究论文,团队成... 2025年1月9日,天津大学姜忠义教授团队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期刊发表题为“Confining Phosphoric Acid in Quaternized COF Channels for Ultra-stable and Fast Anhydrous Proton Transport”的研究论文,团队成员逢霄为论文第一作者,姜忠义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稳定 季铵化 COF 质子传输 论文第一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视紫红质的质子传输机理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丽萍 李宝芳 江龙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9-282,共4页
菌视紫红质 (bR)是嗜盐菌紫膜中的唯一蛋白质成分 ,具有质子泵、电荷分离和光致变色功能 .bR分子中的发色团视黄醛通过质子化席夫碱以共价键与Lys2 16相连 .bR分子受可见光照射后 ,视黄醛发生从全 反到13 顺式构型的异构化 ,导致席夫碱... 菌视紫红质 (bR)是嗜盐菌紫膜中的唯一蛋白质成分 ,具有质子泵、电荷分离和光致变色功能 .bR分子中的发色团视黄醛通过质子化席夫碱以共价键与Lys2 16相连 .bR分子受可见光照射后 ,视黄醛发生从全 反到13 顺式构型的异构化 ,导致席夫碱的去质子化 ,继之以可极化基团位置的改变 .力场的变化引起包括蛋白质三级结构在内的诸多变化 ,这些变化促进并保证了质子从细胞质侧向细胞外侧的定向传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视紫红质 质子传输 视黄醛 异构化 M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膜质子传输巨大光效应的微观机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关黎明 郭北斗 +2 位作者 贾鑫蕊 谢关才 宫建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18,共7页
单层石墨烯已被证明对质子是可渗透的,而对其它原子和分子不可渗透,这一特性在燃料电池和氢同位素分离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Geim等人报道了催化活化石墨烯膜质子传输的巨大光效应。其实验表明,光照和具有催化活性金属纳米颗粒的协同... 单层石墨烯已被证明对质子是可渗透的,而对其它原子和分子不可渗透,这一特性在燃料电池和氢同位素分离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Geim等人报道了催化活化石墨烯膜质子传输的巨大光效应。其实验表明,光照和具有催化活性金属纳米颗粒的协同作用在这种光效应中起关键作用。Geim等人认为巨大光效应是由金属纳米颗粒和石墨烯之间产生的局部光电压引起的。局部光电压将质子和电子传送至金属纳米颗粒以产生氢气,同时将空穴排斥使之远离。但是,根据静电场理论,这种解释并不能令人信服,并且在他们的工作中也没有此效应的微观机理分析。我们在此文中提出了一种该现象背后的确切微观机制。对于具有半金属性质的石墨烯,光激发的大多数热电子会在皮秒时间内驰豫到较低的能态,而发生化学反应所需的时间一般为纳秒范围。因此,在单一石墨烯的情况下,入射光激发的热电子在与透过石墨烯的质子反应之前就已驰豫到较低的能态。当用金属粒子修饰石墨烯时,由功函数不同引起的电子转移会导致界面偶极子的形成。当金属为可与石墨烯具有相互强烈作用的Pt、Pd、Ni等时,就会形成局部偶极子。质子将被俘获在局部偶极子的负极周围,而电子则被俘获在正极附近。在光照射后,被俘获的电子会被激发到具有更高能级的亚稳激发态。处于高活化能的亚稳激发态的自由电子具有更长的寿命,使得它有更充分的时间与透过石墨烯的质子发生化学反应。对光照情况下高能电子的浓度的计算结果显示,光照越强时被激发到激发态的电子越多。根据本文的分析,质子通过催化活化石墨烯膜的巨大光效应归因于较长寿命的热载流子和快速的质子传输速率。因为这一反应的活化能没有变化,所以金属催化剂是通过增加反应物之间成功碰撞的次数来增大反应速率,从而产生显著的光效应。该工作可能揭示了催化剂在提高光(电)催化反应效率方面的一种新微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质子传输 偶极 热电子 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FC膜水含量及水传输综述
4
作者 禹永帅 刘永峰 +2 位作者 韩启沃 张璐 裴普成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2,共7页
燃料电池水管理的目的是维持电池内部的水平衡状态,实现长期稳定工作并保持最高输出性能。膜水含量是重要的状态参数,对电池的性能影响很大。综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内水的传输、转化过程以及膜水含量的研究进展。总结目前PEMFC... 燃料电池水管理的目的是维持电池内部的水平衡状态,实现长期稳定工作并保持最高输出性能。膜水含量是重要的状态参数,对电池的性能影响很大。综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内水的传输、转化过程以及膜水含量的研究进展。总结目前PEMFC膜水含量的测量方法,包括在线分析、数值模拟和间接法等,分析膜水含量对电流密度分布、质子传导能力和膜电阻等的影响机理。对比现有研究方法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当前,膜水含量的监测因成本、实时性和环境因素,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和误差。建立实时监测模型,维持水平衡状态,是提升电池性能和耐久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水含量 电流密度分布 质子传输 膜电阻 传输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SA/PVDF同轴核壳纤维质子交换膜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敏 余伟明 +3 位作者 王小舟 崔福军 贺高红 吴雪梅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100,109,共8页
构建具有核壳纤维结构的同轴电纺PFSA/PVDF质子交换膜.同轴纤维中的PFSA壳层纤维提供长程质子传输通道及高电导率,PVDF核层纤维提供强机械性能及抗溶胀性,同轴纤维限域效应将核壳层纤维中PFSA组分粘合,增强了PFSA和PVDF的界面结合.与共... 构建具有核壳纤维结构的同轴电纺PFSA/PVDF质子交换膜.同轴纤维中的PFSA壳层纤维提供长程质子传输通道及高电导率,PVDF核层纤维提供强机械性能及抗溶胀性,同轴纤维限域效应将核壳层纤维中PFSA组分粘合,增强了PFSA和PVDF的界面结合.与共混浇铸膜与单轴电纺膜相比,同轴电纺膜在低溶胀条件下,表现出更高的机械强度、质子传导率和电池性能.同轴电纺膜最大拉伸强度达60.8 MPa,相较于单轴电纺膜(39.1 MPa)提高55.5%;其最大拉伸应变为180.2%,比浇铸膜提高了122.5%.80℃下,同轴电纺膜的质子传导率高达206.9 mS/cm,与Nafion 211相当,其峰值功率密度为941.7 mW/cm^(2),比浇铸膜提高80.9%,比单轴电纺膜(748.9 mW/cm^(2))提高25.7%.同轴电纺膜也显示出优异的阻气、抗氧化性能.研究表明同轴电纺质子交换膜用于燃料电池具有更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 静电纺丝 核壳纤维 燃料电池 质子传输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负载工况下微生物燃料电池响应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俊 张亮 +2 位作者 朱恂 叶丁丁 廖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99-203,共5页
变工况运行时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响应特性是揭示其运行规律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指导MFC的实际应用有重要意义。分别针对以50、100、400和1000Ω启动的双室型MFC,以电池的电压响应和性能参数为评价指标,研究了MFC的启动特性和启动完成... 变工况运行时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响应特性是揭示其运行规律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指导MFC的实际应用有重要意义。分别针对以50、100、400和1000Ω启动的双室型MFC,以电池的电压响应和性能参数为评价指标,研究了MFC的启动特性和启动完成后MFC对负载变化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启动电阻越小电池启动越慢,但其最大功率密度越大。与MFC-50和MFC-100相比,MFC-1000和MFC-400对50Ω负载响应的时间较长,且其负载电压均表现出先急剧下降后缓慢上升的特征。经过较长时间的适应期后,所有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均可达到2000mW.m-2以上。此后,当上述MFC的负载切换为原培养电阻时,其响应时间明显缩短且电池最高功率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负载 性能响应 微生物燃料电池 质子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聚吡咯湿敏性能的研究
7
作者 耿旺昌 李明富 +3 位作者 孙志永 薛乐乐 王凯杰 孟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2-64,68,共4页
以吡咯为单体,FeCl3.6H2O为氧化剂,在不同的反应温度下采用化学法合成了聚吡咯样品,并通过红外、XRD及SEM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对材料湿敏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合成的样品表现出较好的湿度敏感性,其机理与体系... 以吡咯为单体,FeCl3.6H2O为氧化剂,在不同的反应温度下采用化学法合成了聚吡咯样品,并通过红外、XRD及SEM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对材料湿敏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合成的样品表现出较好的湿度敏感性,其机理与体系中H+及H3O+的传输速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湿敏 质子传输 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杯芳烃的超分子化学研究(Ⅰ) 被引量:11
8
作者 旋宪法 汪宇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3-195,共3页
杯芳烃的液膜传输作用是其典型的超分子化学特征之一[1].在探索杯芳烃及其衍生物作为流动载体传输金属离子的能力及传输作用的规律性,以及模仿细胞壁两边金属离子的传递过程及其控制方式方面有潜在应用前景.Izat[2]等认为... 杯芳烃的液膜传输作用是其典型的超分子化学特征之一[1].在探索杯芳烃及其衍生物作为流动载体传输金属离子的能力及传输作用的规律性,以及模仿细胞壁两边金属离子的传递过程及其控制方式方面有潜在应用前景.Izat[2]等认为,只有当源相处于强碱性条件(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芳烃 质子耦合传输 液膜传输 钾离子 钠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