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镇痛泵置入术后并发贝伐珠单抗相关迟发性皮下血肿1例
1
作者 李成 高亦深 +4 位作者 胡鹏涛 罗裕辉 闫栋 熊东林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5-318,共4页
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选择性结合并抑制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活性。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癌症,如转移性结肠癌、肾癌、脑癌、肺癌和乳腺癌[1]。使用贝伐珠单抗靶向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 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选择性结合并抑制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活性。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癌症,如转移性结肠癌、肾癌、脑癌、肺癌和乳腺癌[1]。使用贝伐珠单抗靶向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血管生成是一种标准治疗[2]。Cao等[3]报道了转移性直肠癌病人临床出血不良事件的病例,并证实这些出血不良事件与贝伐珠单抗治疗密切相关。但在疼痛领域,贝伐珠单抗参与术后出血不良事件病例尚不清晰,也缺乏有效的临床观察及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迟发性皮下血肿 镇痛泵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比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郑飞 李曙光 +2 位作者 黄芳 史健 刘义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69-774,共6页
目的比较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NSCL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至2024年... 目的比较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NSCL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至2024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一线治疗的晚期nsNSCLC患者237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PD-1抑制剂联合化疗(IC组)119例和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BC组)118例。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平衡协变量。研究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237例患者经PSM后IC组和BC组各87例,IC组和BC组的ORR分别为31.0%(27/87)和43.7%(38/87)(P=0.085),DCR为96.6%(84/87)和95.4%(83/87)(P=1.000)。中位PFS IC组为9.3个月,BC组为9.1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O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达到中位OS,P=0.116)。结论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比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NSCLC近期疗效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贝伐珠单抗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不良事件信号挖掘和用药风险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小东 王静 陈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4-820,共7页
目的挖掘贝伐珠单抗的不良事件(AE)信号,总结相关AE临床特征和用药风险,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19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1季度贝伐珠单抗的相关AE报告,应用比例失衡法中的... 目的挖掘贝伐珠单抗的不良事件(AE)信号,总结相关AE临床特征和用药风险,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19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1季度贝伐珠单抗的相关AE报告,应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法和综合标准(MHRA)法对进行数据挖掘及分析。结果共收集贝伐珠单抗AE报告17831份,相应有效信号映射得到的系统器官(SOC)共24个,其中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占比最大(18.82%),其次为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12.14%)和各类检查(12.07%);较为常见的AE为超说明书使用(3478例)、故意导致的产品使用问题(1040例)、高血压(993例)等。关联度较大的AE主要有视网膜血管造影异常(ROR 2916.79)、软骨坏死(ROR 911.34)、喉坏死(ROR 607.73)等,且其中80%为贝伐珠单抗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结论使用贝伐珠单抗除了关注常见的ADR外,还需关注是否可能产生新的ADR。该药超说明书使用情况较多,临床药师应严格把关其使用的规范性、合理性、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超说明书用药 安全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在晚期及复发性卵巢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孙晋瑞(综述) 何玥 吴玉梅(审校)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4-468,共5页
晚期及复发性卵巢癌预后差,现有治疗手段效果有限。近年来,针对卵巢癌的新研发药物犹如星火燎原般出现,如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和免疫药物等。其中,贝伐珠单抗已在多个研究结果中显示其能显著改善... 晚期及复发性卵巢癌预后差,现有治疗手段效果有限。近年来,针对卵巢癌的新研发药物犹如星火燎原般出现,如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和免疫药物等。其中,贝伐珠单抗已在多个研究结果中显示其能显著改善卵巢癌患者的预后,也被国内外多个指南推荐用于晚期卵巢癌的一线治疗及维持治疗。但在卵巢癌的实际临床应用中贝伐珠单抗尚未被广泛接受和规范使用,且存一定的争议。如何正确有效的使用贝伐珠单抗仍在不断的探索当中。此外,贝伐珠单抗联合其他靶向药物及免疫药物的临床研究正在不断的进行,部分显示有改善患者预后的前景,尤其在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的作用更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抗肿瘤血管生成 卵巢癌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尼泊苷动脉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在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丹 裴玉春 +1 位作者 张希 周昌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索替尼泊苷超选动脉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在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9例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37例(替尼泊苷动脉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和对照组42例(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 目的:探索替尼泊苷超选动脉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在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9例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37例(替尼泊苷动脉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和对照组42例(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胶质瘤维持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率,评估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的影响。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3.2%和21.4%(P=0.038),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4%和54.8%(P=0.027)。试验组在轻度消化道反应(P=0.044)、头痛(P=0.044)及白细胞减少(P=0.026)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年龄小于60岁人群的疾病控制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高级别脑胶质瘤维持治疗中,替尼泊苷超选动脉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疗效优于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尼泊苷 贝伐珠单抗 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辅助PD-1抑制剂治疗胃癌对血清miR-20a-5p和miR-515-3p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汪斐 刘佩 胡楠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3-500,共8页
背景与目的:二线化疗方案治疗胃癌疗效欠佳,贝伐珠单抗属于抗血管生成分子靶向抗癌药物,信迪利单抗是一种国产的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两者结合是临床治疗胃癌的新方向。本研究旨在探究贝伐珠单抗辅助PD-1... 背景与目的:二线化疗方案治疗胃癌疗效欠佳,贝伐珠单抗属于抗血管生成分子靶向抗癌药物,信迪利单抗是一种国产的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两者结合是临床治疗胃癌的新方向。本研究旨在探究贝伐珠单抗辅助PD-1抑制剂治疗胃癌对血清miR-20a-5p和miR-515-3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就诊的84例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二线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指标、血清miR-20a-5p、miR-515-3p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本研究已通过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伦理审批(批件号:20230531--K061)。结果:观察组的ORR(69.05%)和DCR(85.71%)均高于对照组(40.48%、64.29%)。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ntin-19-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CD4^(+)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miR-20a-5p、miR-515-3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57%)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38.1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辅助信迪利单抗可有效地提高胃癌治疗效率,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miR-20a-5p、miR-515-3p及肿瘤标志物表达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胃癌 miR-20a-5p miR-515-3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健脾解毒方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及贝伐珠单抗对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周坤 袁维 +2 位作者 伍静 夏章 张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221-4224,共4页
目的 考察疏肝健脾解毒方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及贝伐珠单抗对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替雷利珠单抗及贝伐珠单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健脾解毒方,疗程3个月。检测中... 目的 考察疏肝健脾解毒方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及贝伐珠单抗对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替雷利珠单抗及贝伐珠单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健脾解毒方,疗程3个月。检测中医证候评分、肿瘤标志物(PIVKAⅡ、AFP)、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血清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VAS评分、EORTC QLQ-C30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肿瘤标志物、ALT、AST、VAS评分、EORTC QLQ-C30评分降低(P<0.05),CD3^(+)、CD4^(+)、CD4^(+)/CD8^(+)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TBIL、CD8^(+)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疏肝健脾解毒方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及贝伐珠单抗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癌痛,提升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健脾解毒方 贝伐珠单抗 替雷利单抗 晚期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雷替曲塞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对不良反应和生存率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花 黑悦 +3 位作者 孙淼 孙延闯 韩娟 孙娟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061-3066,共6页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雷替曲塞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对不良反应和生存率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肿瘤科收治的71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其中采用雷替曲塞治疗35例设为对照组,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雷替...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雷替曲塞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对不良反应和生存率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肿瘤科收治的71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其中采用雷替曲塞治疗35例设为对照组,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雷替曲塞治疗36例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估两组短期治疗效果,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同时行随诊复查,记录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疾病控制率(DCR)为74.29%,客观缓解率(ORR)为45.71%;观察组DCR为83.33%,ORR为55.56%;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18个月随访,OS曲线显示:观察组OS为50.00%,对照组OS为31.40%;PFS曲线显示:观察组PFS为43.33%,对照组PFS为26.92%;利用Log-rank检验,两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1,P=0.036),两组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4,P=0.071)。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雷替曲塞可减少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持续抑制肿瘤生长与扩散,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雷替曲塞 不可切除肝细胞癌 不良反应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利珠和贝伐珠单抗诱发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及牙龈出血1例
9
作者 李佳琪 李鑫磊 周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21-1124,共4页
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oral lichenoid drug reactions,OLDR)是指过敏体质者使用特定药物后引起口腔黏膜苔藓样表现的疾病。诱发OLDR的药物种类繁多,由免疫治疗诱发的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临床上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了1例由阿替利珠和贝伐珠... 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oral lichenoid drug reactions,OLDR)是指过敏体质者使用特定药物后引起口腔黏膜苔藓样表现的疾病。诱发OLDR的药物种类繁多,由免疫治疗诱发的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临床上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了1例由阿替利珠和贝伐珠单抗联合抗癌治疗诱发的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及牙龈出血,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以期为临床上此类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 阿替利单抗 贝伐珠单抗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复治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4
10
作者 陶虹 郭丽丽 +5 位作者 吴洪波 武玮 吴卫华 仝丽 李红霞 刘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03-507,共5页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复治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6月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41例复治晚期NSNSCLC患...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复治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6月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41例复治晚期NSNSCLC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腺癌38例,其他病理类型3例。19例患者为二线治疗,22例患者为二线以上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18例,突变阴性23例。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治疗,化疗的平均周期数为3.1个,贝伐珠单抗治疗的平均周期数为5.0个。41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全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2.2%,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2.9%。二线治疗与二线以上治疗的患者疗效接近,ORR分别为10.5%、13.6%(P=0.572),DCR分别为89.5%和77.3%(P=0.2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4.6个月(95%CI:3.619~5.581)、11.9个月(95%CI:9.797~14.003)。单因素分析提示EGFR突变、贝伐珠单抗治疗周期数>4个及女性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χ~2=19.673,P<0.001;χ~2=6.820,P=0.009;χ~2=6.374,P=0.012)。多因素分析显示,EGFR突变状态、贝伐珠单抗治疗周期数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0.129,P=0.001;HR=0.336,P=0.012)。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出血、高血压、蛋白尿等,多数为1~2级。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复治晚期NSNSCLC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EGFR突变阳性、贝伐珠单抗使用4个周期以上的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5例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赵肖 王孟昭 +2 位作者 张力 李龙芸 钟巍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0,共5页
背景与目的 SAiL(MO19390)研究是一项开放性、国际多中心、单组的临床试验,旨在评价一线使用贝伐珠单抗为基础的治疗在临床上的安全性及疗效。本文25例患者来自本研究中心入组SAiL试验的患者。方法 2007年8月-2008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 背景与目的 SAiL(MO19390)研究是一项开放性、国际多中心、单组的临床试验,旨在评价一线使用贝伐珠单抗为基础的治疗在临床上的安全性及疗效。本文25例患者来自本研究中心入组SAiL试验的患者。方法 2007年8月-2008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治疗的25例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N-SCLC)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治疗,贝伐珠单抗剂量15mg/kg。评价不良反应、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P)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最多见的不良反应为脱发、外周神经病变、皮疹、蛋白尿、恶心/呕吐、乏力、肌肉酸痛、鼻粘膜出血和高血压。17例(68%)评估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7例(28%)评估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1例(4%)评估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中位P为11.2个月,中位OS为19.3个月。结论中国晚期NSNSCLC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耐受性好,可明显延长TTP和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贝伐珠单抗 不良反应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贝伐珠单抗体内抑瘤作用的效果及分析 被引量:26
12
作者 牛牛 李宝兰 +5 位作者 刘朝阳 胡瑛 李雪冰 李杰 史鹤龄 张海清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66,共6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贝伐珠单抗在体内对肺腺癌抑制作用的差别及联合用药的效果。方法首先建立A549肺腺癌细胞系的荷瘤Balb/c小鼠动物模型,然后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使用普通生理盐水每日瘤周注射。重组人血管内... 背景与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贝伐珠单抗在体内对肺腺癌抑制作用的差别及联合用药的效果。方法首先建立A549肺腺癌细胞系的荷瘤Balb/c小鼠动物模型,然后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使用普通生理盐水每日瘤周注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组使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3mg/kg)每日瘤周注射连续16天贝伐珠单抗治疗组使用贝伐珠单抗(5mg/kg)每周两次瘤周注射给药。贝伐珠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用药组使用贝伐珠单抗(5mg/kg)每周两次瘤周注射给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3mg/kg)每日瘤周注射给药。治疗16天后处死所有实验鼠切取肿瘤标本比较实体瘤大小,采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A,C)在各组表达情况的差异。结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贝伐珠单抗在体内实验中均表现出了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贝伐珠单抗作用更加明显(52.36%vs38.68%)。联合使用可获得更好的效果(64.15%)。贝伐珠单抗只对VEGF-A有抑制作用(60.8%),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VEGF-A/C都有抑制作用(14.6%,30.3%)。联合用药组对VEGF-A/C的抑制作用最强(79.4%,44.2%)。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贝伐珠单抗都在裸鼠动物模型试验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抑瘤效果,联合使用抑制肿瘤效果更加明显。恩度对肿瘤组织内VEGF-A/C都表现出了抑制作用贝伐珠单抗对VEGF-A表现出了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联合用药组对VEGF-A/C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抗血管治疗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贝伐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R2基因V297I位点对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单艳 李志刚 +1 位作者 姬卫国 梅家转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基因V297I位点对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到2017年1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135例一线接受...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基因V297I位点对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到2017年1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135例一线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含铂双药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用PCR-RFLP法检测患者外周血VEGFR2基因型,q PCR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VEGFR2 m RNA的表达。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其他变量的相关性,用Kaplan-Meier法分析基因型和预后的相关性,以Cox风险模型分析患者PFS的危险因素。结果:在VEGFR2的多态性位点中,只发现了V297I位点其有临床意义。V297I位点位于该基因的编码区,在研究人群的基因分布频率为CC型99例(73.33%)、CT型33例(24.44%)、TT型3例(2.23%),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4,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135例NSCLC患者的ORR为45.93%,中位PFS为8.2个月,中位OS为20.8个月。CT/TT型和CC型患者的ORR分别为41.67%和47.47%(P>0.05),中位PFS分别为6.2和8.6个月(P<0.01),中位OS分别为18.9和21.5个月(P<0.05)。CT/TT基因型患者癌组织中VEGFR2 m RNA水平明显高于CC型患者(P<0.01)。影响NSCLC患者PFS的危险因素有:V297I位点和性别、ECOG评分。结论:在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中,VEGFR2基因V297I位点可能通过VEGFR2基因的表达影响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NSCLC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贝伐珠单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V297I位点 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Her-2阴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4
作者 黄红艳 江泽飞 +5 位作者 王涛 张少华 边莉 曹阳 吴世凯 宋三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0-224,共5页
背景与目的:贝伐珠单抗是首个抗血管生成的分子靶向药物,可以与多种化疗药物联合用于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本研究旨在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8例Her-2阴性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均... 背景与目的:贝伐珠单抗是首个抗血管生成的分子靶向药物,可以与多种化疗药物联合用于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本研究旨在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8例Her-2阴性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均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方案治疗,多西他赛75 mg/m2静滴,第1天;同时给予贝伐珠单抗15 mg/kg,第1天;21 d为1个周期。每个周期评价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27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其中CR 1例,PR 21例,有效率(CR+PR)为81.5%。粒细胞减少及白细胞减少是主要的不良反应,Ⅳ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85.2%。研究中观察到高血压3例,静脉血栓1例,分级均为1级。蛋白尿12例,鼻衄15例,均为1~2级。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是治疗Her-2阴性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方案,其不良反应能够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多西他赛 乳腺癌 HE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5
作者 鲁亮 张汉群 +4 位作者 曹辉 冯志宇 袁佳 李馨 李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21天为1个周期,行...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21天为1个周期,行4~6个周期治疗,并评价疗效及评定不良反应级别。结果:32例宫颈癌患者中无完全缓解患者,部分缓解7例(21.9%)、疾病稳定19例(59.4%)、疾病进展6例(18.7%),有效率为21.9%(7/32),疾病控制率为81.3%(26/32)。32例患者常见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可以耐受。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好,其不良反应可耐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培美曲塞 宫颈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卡铂与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健竹 汤隽 +3 位作者 马洁韬 张树玲 韩琤波 邹华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目的 比较贝伐珠单抗联合卡铂与贝伐珠单抗单药通过胸腔灌注的方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恶性胸腔积液治疗决策提供初步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晚期肿瘤患者的临... 目的 比较贝伐珠单抗联合卡铂与贝伐珠单抗单药通过胸腔灌注的方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恶性胸腔积液治疗决策提供初步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48例,所有患者均经胸水细胞病理学或影像学证实为恶性胸腔积液,分为贝伐珠单抗联合卡铂组(30例)和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组(18例),记录患者体力状况改善、影像学改变以及恶心呕吐、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贝伐珠单抗联合卡铂治疗组和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组中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3%和55.6%,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和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33)。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13)。贝伐珠单抗联合卡铂治疗组和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3.9和3.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3),且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13)。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卡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率较高,但与贝伐珠单抗单药灌注治疗相比不良反应较大,二者在疾病进展时间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临床选择中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恶性胸腔积液 恶性肿瘤 胸腔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过程中并发支气管胸膜瘘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9
17
作者 侯俊杰 米旭光 +7 位作者 李孝男 李晓男 杨影 江显卓 周颖 倪志强 金宁一 方艳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3-517,共5页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过程中并发支气管胸膜瘘(BPF)发生的可能机制、临床表现和预防策略,及时鉴别出具有潜在风险的个体患者,为BPF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过程中并发支气管胸膜瘘(BPF)发生的可能机制、临床表现和预防策略,及时鉴别出具有潜在风险的个体患者,为BPF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NSCLC过程中并发BPF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及归纳相关文献,总结出其发生的潜在风险。结果:患者,男性,62岁,局部晚期肺腺癌(驱动基因阴性),接受贝伐珠单抗和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后线化疗,经过2个周期的化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功能状态均有所改善,但并发急性BPF及继发胸腔内感染,被迫停止抗血管生成治疗和化疗,虽经过胸腔闭式引流、积极抗感染治疗和最佳支持治疗等,临床症状未能得到缓解,患者最终于2019年9月17日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当病变同时侵及胸膜、气管和胸壁,且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过程中出现肿瘤空化效应或治疗前病变已存在癌腔时,应警惕诱发急性BPF。由于急性BPF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因此及时识别出具有潜在风险的个体患者对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支气管胸膜瘘 非小细胞肺 抗血管生成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治疗难治性瘤周脑水肿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苏进 钱莹 +3 位作者 史克志 刘洋 易芳 许新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BEV)治疗难治性瘤周脑水肿的近期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三峡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6例行BEV治疗的难治性瘤周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肺癌脑转移13例、乳腺癌脑转移2例、复发...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BEV)治疗难治性瘤周脑水肿的近期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三峡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6例行BEV治疗的难治性瘤周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肺癌脑转移13例、乳腺癌脑转移2例、复发性胶质母细胞1例,所有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渗透性脱水剂等常规治疗不敏感。BEV每次使用剂量为5 mg/kg,每3~4周重复,至少接受1次以上BEV治疗;MRI测量治疗前、首次治疗后1个月、首次治疗后2个月瘤周水肿及瘤体体积并计算水肿指数;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功能状态评分(KPS)及不良反应;采用t检验及最小显著性差异法比较组间差异。结果:16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KPS评分显著提高(P〈0.001);全组患者瘤周水肿体积及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水肿指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BEV可有效控制脑恶性肿瘤瘤周脑水肿,为难治性严重脑水肿患者改善生存质量争取治疗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脑恶性肿瘤 瘤周脑水肿 水肿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直肠癌并发直肠阴道瘘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9
作者 侯俊杰 米旭光 +7 位作者 李晓男 李孝男 杨影 江显卓 周颖 倪志强 金宁一 方艳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0-795,共6页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已形成直肠阴道瘘直肠癌患者的疗效,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1例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的晚期直肠癌伴直肠阴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治特点和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已形成直肠阴道瘘直肠癌患者的疗效,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1例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的晚期直肠癌伴直肠阴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治特点和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患者,女性,64岁,于吉林省人民医院行经腹直肠癌手术(Dioxon手术),术后病理为中分化直肠腺癌,阴道后壁侵犯及区域淋巴结转移(pT4bN2M0,ⅢC期,DukesC);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SH2(+)、MLH1(+)、PMS2(+)、MSH6(+)、S-100(-)和BRAFV600E(-),提示错配修复蛋白功能正常(pMMR);该患者发生N-和K-ras基因突变,术后4周辅助化疗前盆腔核磁成像(MRI)显示术后直肠阴道瘘,延期化疗,术后5个月疾病继续进展,被迫行姑息性一线、二线化疗,但疾病持续进展,三线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未加重直肠阴道瘘,且促进了瘘道愈合,并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针对肿瘤进展导致直肠阴道瘘且无法从西妥昔单抗治疗中受益的直肠癌患者,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贝伐珠单抗 辅助化疗 直肠阴道瘘 临床部分缓解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长期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9个月的病例报告及相关文献回顾 被引量:6
20
作者 武玮 唐俊舫 +9 位作者 吴羽华 朱允中 徐丽艳 史鹤玲 孟弃逸 刘赞 郭丽丽 陶虹 李明智 刘喆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5-329,共5页
本文报道1例女性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V-Ki-ras2鼠Kirsten肉瘤病毒致癌基因同源物(V-Ki-ras2 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KRAS)基因突变及棘皮动物微管相关类蛋白4... 本文报道1例女性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V-Ki-ras2鼠Kirsten肉瘤病毒致癌基因同源物(V-Ki-ras2 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KRAS)基因突变及棘皮动物微管相关类蛋白4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chinode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EML4-ALK)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一线接受贝伐珠单抗(15mg/kg)联合常规剂量紫杉醇、卡铂方案6周期化疗以及后续贝伐珠单抗的维持治疗。共应用贝伐珠单抗42周期,应用总剂量达44,730mg,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长达39个月,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远超出了不良反应所带来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化疗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