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黄颖 王晓东 遇文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78,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的抗病功能,为林木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与抗性种质。【方法】克隆PdbGSTU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植物...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的抗病功能,为林木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与抗性种质。【方法】克隆PdbGSTU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植物激素诱导下的表达模式。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山新杨的过/抑制表达PdbGSTU基因植株,通过观察比较接种细链格孢菌后各植株叶片的表型和病斑面积,验证该基因的抗病功能;同时测定接种病原菌前后,野生型和转基因山新杨植株内过氧化氢含量和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结果】(1)山新杨PdbGSTU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753 bp,编码氨基酸250个,对应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9.01 kDa,为稳定的酸性亲水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dbGSTU蛋白与银中杨的蛋白KAJ6918316亲缘关系最近;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PdbGSTU基因启动子序列含多种响应植物激素和逆境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2)RT-qPCR结果显示,PdbGSTU基因在山新杨顶芽表达量最高,在其根部表达量最低,且该基因受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1-氨基环丙基-1-羧酸3种植物激素诱导,均上调表达。(3)接种细链格孢菌后,野生型和抑制表达PdbGSTU基因植株的叶片上,病斑面积分别为6.42和16.46 mm2,而过表达PdbGSTU基因的植株叶片上,少部分接种点出现明显病斑,其余接种部分仅出现褪色。【结论】PdbGSTU正向参与山新杨对细链格孢菌侵染的抵御过程,可通过清除活性氧提高杨树对病原菌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山新杨 s-转移 细链格孢菌 抗病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M1、T1基因多态性及氧化应激与非小细胞肺癌易感性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红艳 吴绪伟 +4 位作者 肖谊 陈梅 李志东 李艳丽 唐开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M1、T1(GSTM1、T1)基因多态性及氧化应激损伤对非小细胞肺癌易感性。方法本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10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例组)和100名正常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基因组DNAGSTM1、T1基因型采用...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M1、T1(GSTM1、T1)基因多态性及氧化应激损伤对非小细胞肺癌易感性。方法本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10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例组)和100名正常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基因组DNAGSTM1、T1基因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检测;外周血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浓度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方法测定。结果 GSTM1、T1基因缺失型及GSTM1/T1缺失型在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OR1=2.071,P1=0.009;OR2=1.900,P2=0.024;OR3=3.258,P3=0.003)。MDA及NO水平在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T-AOC水平则在病例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同时,病例组中GSTM1、T1基因缺失型及GSTM1/T1缺失型亚组MDA及NO浓度水平明显高于野生型亚组,而T-AOC水平明显低于野生型亚组(P均<0.001)。结论氧化损伤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而GSTM1、T1基因缺失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更易受到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转移 多态性 氧化应激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马超楠 周楠楠 +1 位作者 马威 陈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57-57,59,共2页
目的 研究并探讨肺癌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P1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于2011年1月~2014年2月期间,采集80例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比较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GSTP1高表达率和表达水平。根据GSTP1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 目的 研究并探讨肺癌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P1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于2011年1月~2014年2月期间,采集80例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比较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GSTP1高表达率和表达水平。根据GSTP1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低表达组,比较不同GSTP1表达水平患者的3年生存率,并明确GSTP1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织的GSTP1高表达率、GSTP1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高表达组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GSTP1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呈负相关。结论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在肺癌患者中呈高表达,与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可作为肺癌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s-转移P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PdbGST基因的克隆与胁迫表达分析
4
作者 平晓帆 遇文婧 黄颖 《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33-40,共8页
在植物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一类多功能酶,能够在其响应非生物胁迫中发挥作用。为研究该基因在杨树中的功能,本研究克隆了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Pdb GST及其启动子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特征分析。结果显示,Pdb GST... 在植物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一类多功能酶,能够在其响应非生物胁迫中发挥作用。为研究该基因在杨树中的功能,本研究克隆了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Pdb GST及其启动子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特征分析。结果显示,Pdb GST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666 bp,编码221个氨基酸,其形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5.57 k Da,为稳定亲水性酸性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山新杨Pdb GST蛋白与山新杨中的XP_034926648蛋白的同源性最高。对克隆获取的2 000 bp启动子序列进行分析,结构显示该启动子序列中,含有多种响应非生物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Pdb GST基因在山新杨根部表达量最高,其次在山新杨叶部也有较高表达量,相反在山新杨顶芽中表达量最低。此外,对Pdb GST基因响应非生物胁迫分析显示,山新杨根部Pdb GST基因受诱导后即出现持续且大量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新杨 s-转移 非生物胁迫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M1和T1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易患性关系的Meta分析
5
作者 李泽华 胡志奇 +2 位作者 胡艺觉 王瑾 张桃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5期2988-2991,共4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M1和T1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易患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数据平台从建库到2013年3月的文献,收集符合本Meta分析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病例对照研究,运用Review Manage...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M1和T1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易患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数据平台从建库到2013年3月的文献,收集符合本Meta分析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病例对照研究,运用Review Manager 5.0.0软件(Cochrane网提供)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累计样本量为2 781例,其中病例组1 218例,对照组1 563例。Meta分析显示,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易患性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GSTM1空白对GSTM1非空白:OR=1.50,95%CI(1.12,2.02),P=0.007;基因型GSTT1空白对GSTT1非空白:OR=1.30,95%CI(1.12,1.52),P=0.0008;基因型GSTM1空白/GSTT1空白对GSTM1/GSTT1非空白/非空白:OR=1.62,95%CI(1.25,2.11),P=0.0003〕。结论 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相关,GSTM1空白基因型和GSTT1空白基因型可能增加白癜风的发病,且两者对增加白癜风发病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转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白癜风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松大小蠹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DaGSTe1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马俊宁 代鲁鲁 +1 位作者 张然然 陈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6-122,132,共8页
【目的】克隆华山松大小蠹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对其序列特征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规律进行研究,以揭示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华山松大小蠹克服寄主抗性及物质转运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RACE克隆华山松... 【目的】克隆华山松大小蠹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对其序列特征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规律进行研究,以揭示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华山松大小蠹克服寄主抗性及物质转运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RACE克隆华山松大小蠹谷胱甘肽S-转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华山松大小蠹幼虫、蛹和雌雄成虫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cDNA全长为973bp的华山松大小蠹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并命名为DaGSTe1(GenBank登录号:KJ637332),其编码一个由21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质量约为23.567ku,理论等电点为7.90。华山松大小蠹DaGSTe1与山松大小蠹DpGSTe1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最高,达94%。根据对系统发育树的分析推测,DaGSTe1属于Epsilon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DaGSTe1蛋白三维结构包括一个N端结构域和一个C端结构域,其中N端结构域包括典型的4个β片层和3个α螺旋(β1α1β2α2β3β4α3),C端结构域包括5个α螺旋(α4α5α6α7α8)。DaGSTe1基因在华山松大小蠹不同发育期均有表达,其中在雄性成虫中的表达量最大,为幼虫和蛹的8倍,雌性成虫的4倍。【结论】克隆得到了华山松大小蠹谷胱甘肽S-转移酶家族基因DaGSTe1,推测该基因具有降解寄主毒素的作用,而且参与华山松大小蠹雄性特异性激素的转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大小蠹 s-转移 基因克隆 发育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薇甘菊颈盲蝽谷胱甘肽S-转移酶PmGSTd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传光 泽桑梓 +3 位作者 朱家颖 季梅 刘凌 张乃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79-2184,共6页
薇甘菊颈盲蝽(Pachypeltis micranthus)是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重要天敌昆虫,专食薇甘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在代谢有毒化合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探明其在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可为深入研... 薇甘菊颈盲蝽(Pachypeltis micranthus)是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重要天敌昆虫,专食薇甘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在代谢有毒化合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探明其在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可为深入研究其在薇甘菊颈盲蝽与寄主互作中的作用奠定基础。采用RACE技术克隆薇甘菊颈盲蝽GST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m GSTd1基因全长977 bp,共编码240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27.28 kDa,N端1-18号氨基酸为信号肽,与温带臭虫(Cimex lectularius)GST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该基因在雌、雄虫的各部位均有表达,且皆表现为足部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雄虫各部位的表达量(残体除外)均显著高于雌虫,雄虫翅膀、触角、足部、残体中的表达量分别是雌虫相应部位的4.49倍、2.11倍、1.68、1.33倍。雌虫触角和残体中PmGSTd1的表达量基本相同,翅膀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部位;雄虫触角与翅膀中的表达水平基本相同,残体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他部位。薇甘菊颈盲蝽PmGSTd1是属于GST Delta家族的分泌蛋白,此基因功能可能包括代谢食物源毒素、降解气味分子及飞翔肌的结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颈盲蝽 s-转移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杀虫药剂和植物次生性物质的诱导与GSTs对杀虫药剂的代谢 被引量:73
8
作者 高希武 董向丽 +1 位作者 郑炳宗 陈青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2-127,共6页
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中肠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对甲基对硫磷和灭多威的代谢能力明显高于对马来酸二乙酯(DEM)和两个混剂。LD5剂量的对硫磷和灭多威对棉铃虫3龄幼虫GSTs的活性均没有诱导增加的影响,用LD50的选择... 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中肠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对甲基对硫磷和灭多威的代谢能力明显高于对马来酸二乙酯(DEM)和两个混剂。LD5剂量的对硫磷和灭多威对棉铃虫3龄幼虫GSTs的活性均没有诱导增加的影响,用LD50的选择剂量仅对硫磷组GSTs活性增加15%。用含0.01%的芸香苷、2-十三烷酮和槲皮素的人工饲料饲养棉铃虫经1~4代后,GSTs活性提高4~18倍。3种植物次生性物质诱导组对灭多威和溴氰菊酯的敏感度均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槲皮素组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则降低近一半,芸香苷和2-十三烷酮组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略有降低。这种对甲基对硫磷敏感度的变化可能与上述GSTs活性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s-转移 杀虫剂 植物次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甲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LsGSTe1的表达及其与甲酸乙酯耐受性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严毅 许抗抗 +2 位作者 杨洪 胡大鸣 杨文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探究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LsGSTe 1的分子特性和生物学功能。【方法】在烟草甲转录组数据的基础上,利用RT-PCR技术扩增LsGSTe 1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PC... 【目的】探究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LsGSTe 1的分子特性和生物学功能。【方法】在烟草甲转录组数据的基础上,利用RT-PCR技术扩增LsGSTe 1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PCR技术检测LsGSTe 1在烟草甲不同发育阶段(低龄幼虫、高龄幼虫、蛹、低龄成虫、高龄成虫)及高龄幼虫不同组织(表皮、中肠、脂肪体、马氏管)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在甲酸乙酯熏蒸胁迫后的5龄幼虫中的表达变化。进一步采用RNAi技术沉默烟草甲5龄幼虫LsGSTe 1基因,通过生物测定分析烟草甲对熏蒸剂甲酸乙酯的敏感性变化。【结果】获得LsGSTe 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MN480468),开放阅读框长684 bp,编码227个氨基酸,N端和C端均存在催化保守位点。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基因属于GSTs的Epsilon家族。qPCR结果表明,LsGSTe 1在烟草甲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且在高龄幼虫期的表达量较高;表达部位主要在幼虫脂肪体,其次为中肠和表皮,而在马氏管中的表达量最低。LC 30(10μL/L)和LC 50(20μL/L)浓度的甲酸乙酯对烟草甲5龄幼虫熏蒸胁迫后,LsGSTe 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分别是对照组的2.96和5.80倍。RNAi结果发现,RNAi 48 h和72 h后,LsGSTe 1的表达量分别下降了79.9%和83.0%,沉默效率显著;RNAi 72 h后,ds LsGSTe1注射组与对照(ds GFP组)相比,LC 50浓度的甲酸乙酯处理5龄幼虫的死亡率明显提高了32.4%。【结论】推测LsGSTe 1基因可能参与了烟草甲对甲酸乙酯的代谢与解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甲 s-转移 基因表达 甲酸乙酯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碱对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少武 纪明山 +2 位作者 谷祖敏 魏松红 王英姿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40-242,共3页
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了辣椒碱对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辣椒碱处理12h后,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在100.56~141.53μmol.L-1.mg-1Pro.min-1之间;而Na+-K+... 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了辣椒碱对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辣椒碱处理12h后,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在100.56~141.53μmol.L-1.mg-1Pro.min-1之间;而Na+-K+-ATP酶活力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在12.43~20.36μmol.mg-1Pro.min-1之间。说明辣椒碱能抑制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而对Na+-K+-ATP酶活性则表现为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碱 小菜蛾 s-转移 NA^+-K^+-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和细胞色素P4501A1-MspⅠ、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李柯 张超贤 +1 位作者 史淑敏 郭晓凤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吸烟和细胞色素P450(CYP)1A1-MspⅠ、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T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300例口腔癌患者(病例组)及300例非癌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聚合酶... 目的探讨吸烟和细胞色素P450(CYP)1A1-MspⅠ、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T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300例口腔癌患者(病例组)及300例非癌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Ⅰ相代谢酶CYP1A1-MspⅠ和Ⅱ相代谢酶GSTT1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吸烟和2种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CYP1A1-MspⅠ突变纯合型(m2/m2)和GSTT1基因缺陷型[GSTT1(-)]的频率分布分别为38.33%、69.33%,而对照组的频率分布分别为21.00%、44.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P1A1-MspⅠ(m2/m2)者患口腔癌的风险显著增加(OR=2.34,95%CI为1.76~4.07)。GSTT1(-)者患口腔癌的风险也显著增加(OR=2.84,95%CI为1.98~4.54)。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CYP1A1-MspⅠ(m2/m2)/GSTT1(-)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0.67%和6.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P1A1-MspⅠ(m2/m2)/GSTT1(-)者患口腔癌的风险显著增加(OR=8.27,95%CI为3.63~11.29)。病例组的吸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吸烟率(OR=2.71,95%CI为1.31~4.52,P〈0.01),CYP1A1-MspⅠ(m2/m2)及GSTT1(-)与吸烟有协同作用(OR=25.00,95%CI为11.87~35.64)。结论 CYP1A1-MspⅠ(m2/m2)和GSTT1(-)是口腔癌的易感因素,吸烟与口腔癌的易感性也有关,CYP1A1-MspⅠ(m2/m2)和GSTT1(-)与吸烟在口腔癌的发生上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细胞色素P4501A1-MspⅠ 转移t1 多态现象 吸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和T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吉凯 胡毅玲 +1 位作者 胡巢凤 王声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和方法 :采用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和多重PCR技术检测肺癌病例组 16 1人和健康对照组 16 5人的GSTM1(glutathioneS -transferaseM1)和GSTT1(glutathioneS -transferaseT1)基因缺陷型的频率 ,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GSTM1和GSTT... 目的和方法 :采用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和多重PCR技术检测肺癌病例组 16 1人和健康对照组 16 5人的GSTM1(glutathioneS -transferaseM1)和GSTT1(glutathioneS -transferaseT1)基因缺陷型的频率 ,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GSTM1和GSTT1基因型之间以及基因型与吸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和T1的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发病的关系。结果 :GSTM1基因缺陷型和GSTT1基因缺陷型的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的差异。在不吸烟 (SI=0 )的人群中 ,GSTM1基因缺陷型携带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显著增加。此外 ,该基因型还可显著增加年龄≥ 6 0岁者患肺腺癌的危险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和GSTM1基因缺陷型是肺癌的危险因素 ,吸烟与GSTM1和GSTT1基因型不存在交互作用。分层分析表明GSTT1基因功能型与GSTM1基因缺陷型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 ,在年龄≥ 6 0岁的人群及不吸烟的人群中 ,GSTT1基因功能型可以使得GSTM1基因缺陷型携带者患肺腺癌的危险度分别降低 48 5 %和 45 3%。结论 :GSTM1基因缺陷型是非吸烟者和年龄≥ 6 0岁者患肺癌 ,尤其是患肺腺癌的危险因素 ,GSTT1基因功能型可以降低不吸烟或年龄≥ 6 0岁的GSTM1基因缺陷型携带者患肺腺癌的危险度。在肺癌的发生过程中GSTM1和GSTT1基因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易感性 遗传学 转移M1 t1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种杀虫剂和3种植物次生物质对杨扇舟蛾各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汤方 张秀波 +2 位作者 刘玉升 高希武 巨云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6-581,共6页
为了比较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各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差异,利用分光光度酶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21种杀虫剂和3种植物次生物质对杨扇舟蛾4个组织(中肠、脂肪体、头部和体壁)GSTs活性的体外影响。结果表明:21... 为了比较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各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差异,利用分光光度酶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21种杀虫剂和3种植物次生物质对杨扇舟蛾4个组织(中肠、脂肪体、头部和体壁)GSTs活性的体外影响。结果表明:21种杀虫剂和3种植物次生物质对杨扇舟蛾4个组织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不同。毒死蜱、氟虫腈、槲皮素和单宁酸对于杨扇舟蛾头GSTs活性抑制作用最强;槲皮素和单宁酸对中肠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单宁酸对脂肪体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和硫丹对皮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杨扇舟蛾4个组织GSTs对杀虫剂和植物次生物质敏感性存在的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其在同工酶组成上的差异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扇舟蛾 s-转移 植物次生物质 杀虫剂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易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海英 张京 +1 位作者 吴涛 白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3,共8页
目的:深入分析GST基因缺失与儿童ALL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基于纳入和排除标准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5年8月,检索过程中无语言限制。采用STATA 12.0软件计算OR及其95%CI... 目的:深入分析GST基因缺失与儿童ALL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基于纳入和排除标准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5年8月,检索过程中无语言限制。采用STATA 12.0软件计算OR及其95%CI,敏感性分析验证结论的稳健性,漏斗图检测发表偏倚。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项病例和对照研究,包括3736例患者和5549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GSTM1和GSTT1缺失基因型与儿童ALL之间的总OR值分别为1.41(95%CI:1.21~1.65)和1.26(95%CI:1.05~1.50),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2)。在亚组分析中,黑种人群、亚洲人群、PB组(来自普通人的对照)、HB组(来自医院的对照)、"≥100病例数"组和"<100病例数"组携带GSTM1基因突变的儿童发生ALL的风险显著增高。而对于GSTT1,其多态性仅与亚洲人群、PB组和"≥100病例数"组的发病风险有相关性。结论:GSTM1和GSTT1缺失基因型可能是儿童ALL的易感因素,但该结论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s-转移 遗传易感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中国大陆株)谷胱甘肽s-转移酶重组蛋白(rEgGST)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鹏 雄英 +4 位作者 杜娟 李居怡 王娅娜 李宗吉 赵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应用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诊断抗原GST重组蛋白进行动物免疫,探讨GST免疫保护性及其作为候选疫苗的潜在价值。方法 ICR小鼠随机分为蛋白免疫组和对照组,每隔2周皮下免疫1次,在第3次免疫后4周,用Eg原头蚴进行攻击... 目的应用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诊断抗原GST重组蛋白进行动物免疫,探讨GST免疫保护性及其作为候选疫苗的潜在价值。方法 ICR小鼠随机分为蛋白免疫组和对照组,每隔2周皮下免疫1次,在第3次免疫后4周,用Eg原头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20周剖杀小鼠,检获棘球蚴包囊,计算免疫保护力,并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gG及其亚型和IgE水平。结果与佐剂对照组比较,蛋白免疫组小鼠的免疫保护力为89.39%;与免疫前比较,免疫后和攻击感染后蛋白免疫组小鼠血清IgG及其亚型和IgE均有不同成程度的升高(P<0.05)。结论 rEgGST能诱导小鼠产生部分免疫保护力,表明rEgGST是具有发展前途的抗包虫病候选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s-转移 免疫保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传萍 何群 +2 位作者 潘忠诚 吴广平 赵雨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2,76,共5页
目的探讨肺癌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原发性肺腺癌、20例癌旁正常组织、11例肺转移性腺癌和14例肺鳞癌组织石蜡标本GSTP1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其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 目的探讨肺癌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原发性肺腺癌、20例癌旁正常组织、11例肺转移性腺癌和14例肺鳞癌组织石蜡标本GSTP1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其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检测8例新鲜肺腺癌、鳞癌及癌旁组织中GST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GSTP1在32例原发性肺腺癌及9例肺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表达水平(χ2=6.665,P=0.010;χ2=3.927,P=0.048),但在原发性肺腺癌、肺鳞癌及肺转移性腺癌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GSTP1表达与肺腺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肺腺癌患者预后呈负相关(χ2=4.171,P=0.041)。Western blot证实GSTP1在肺腺癌及鳞癌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2.545,P=0.023;t=2.337,P=0.035)。结论 GSTP1在肺癌中表达上调,并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转移P1 肺腺癌 肺鳞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细胞色素P450 1A1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融合蛋白及其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筱洁 罗建红 +2 位作者 宋英 朱丽君 余应年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34-439,共6页
采用融合蛋白技术原核表达 CYP1 A1 (第 2 4 1- 381个氨基酸 )与谷胱甘肽 S-转移酶 (GST)的融合蛋白作为抗原 ,用于制备 CYP1 A1多克隆抗体 .根据正反重组质粒 p GEX/ 1 A1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小不同的原理 ,直接表达筛选得到正向重组质粒p... 采用融合蛋白技术原核表达 CYP1 A1 (第 2 4 1- 381个氨基酸 )与谷胱甘肽 S-转移酶 (GST)的融合蛋白作为抗原 ,用于制备 CYP1 A1多克隆抗体 .根据正反重组质粒 p GEX/ 1 A1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小不同的原理 ,直接表达筛选得到正向重组质粒p GEX/ 1 A1 .通过优化表达条件 ,提高了目的蛋白的表达水平 .包涵体蛋白经制备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分离 ,获含纯化融合蛋白 GST- 1 A1的 PAGE凝胶 .直接用含 GST- 1 A1的凝胶悬液免疫 BALB/ c小鼠 ,自腹水中获取 CYP1 A1多克隆抗体 (1 A1 p Ab) . 1 A1 p Ab用切胶纯化的融合蛋白GST- 2 B6交叉吸收 ,蛋白 A- Sepharose亲和层析柱来纯化 .用切胶纯化的融合蛋白 GST- 1 A1及 GST-2 B6的免疫印迹反应初步鉴定 1 A1 p Ab的特异性 .纯化的 1 A1 p Ab对融合蛋白 GST- 1 A1反应特异性较强 ,但仍对 GST- 2 B6有弱交叉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抗体 融合蛋白 s-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及除草剂解毒剂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9
18
作者 郭玉莲 陶波 +3 位作者 郑铁军 李宝英 翟喜海 潘亚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7期136-139,共4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s)是一个同工酶家族,由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组成,广泛分布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昆虫、哺乳动物和高等植物)中。其主要功能是催化某些内源性或外来有害物质的亲电子基团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s)是一个同工酶家族,由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组成,广泛分布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昆虫、哺乳动物和高等植物)中。其主要功能是催化某些内源性或外来有害物质的亲电子基团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巯基偶联,增加其疏水性使其易于穿越细胞膜,分解后排出体外,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GSTs可受多种因素的诱导,对一些有毒物质,包括农药、除草剂、致癌物和诱变剂等起到解毒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植物谷胱甘肽转移酶的分类、命名、结构及典型底物,描述了除草剂和解毒剂对GSTs酶的诱导表达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转移(GSts) 典型底物 除草剂 解毒剂 诱导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品种‘云引’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OsGST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毛小辉 魏毅东 +1 位作者 张建福 谢华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97-203,共7页
在对粳稻‘云引’受稻瘟病菌诱导的近等基因系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时定量PCR等方法,以普感稻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为遗传背景,研究含有云引抗稻瘟病菌株"四川-43"基因的近等基因系的抗病和感病材料,预测基因... 在对粳稻‘云引’受稻瘟病菌诱导的近等基因系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时定量PCR等方法,以普感稻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为遗传背景,研究含有云引抗稻瘟病菌株"四川-43"基因的近等基因系的抗病和感病材料,预测基因谷胱甘肽转移酶OsGST(Genbank序列号:Os05g0116100)对稻瘟病菌诱导的响应及响应程度的差别。利用RACE技术克隆目的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在近等基因系抗病材料的抗病株系和感病株系中进行序列比对,寻找差异位点。结果表明,该基因与短柄二叶草中编码谷胱甘肽转移酶的基因亲缘关系最接近,结合其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分析进一步论证该基因可能作为一个相对保守的抗病防卫相关基因、编码谷胱甘肽转移酶,将基因命名为OsGST。同时构建了该基因的过表达载体、干扰载体,为后续揭示其在感抗材料中响应稻瘟病菌程度差异的原因、研究其功能及抗病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引 近等基因系 s-转移 序列分析 'Yuny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柽柳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ThGSTZ1)转入酵母的抗逆能力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桂燕 郭宇聪 +1 位作者 王玉成 高彩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8期11272-11274,11356,共4页
[目的]研究盐、重金属、低温和高温胁迫下,柽柳GST基因(命名为ThGSTZ1)的抗性作用。[方法]将ThGSTZ1基因构建到酵母表达载体pYES2中,转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获得重组型酵母,同时以转化空载体pYES2的重组酵母作为阴性对... [目的]研究盐、重金属、低温和高温胁迫下,柽柳GST基因(命名为ThGSTZ1)的抗性作用。[方法]将ThGSTZ1基因构建到酵母表达载体pYES2中,转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获得重组型酵母,同时以转化空载体pYES2的重组酵母作为阴性对照;对2种重组酵母分别进行LiCl、NaCl、KCl、CdCl2、ZnCl2、MgCl2、-20和53℃胁迫处理,比较2种酵母的成活率。[结果]ThGSTZ1能有效的提高酵母的抗盐碱及极端温度的能力,表明ThGSTZ1可能参与柽柳的逆境胁迫应答过程。[结论]GST基因具有参与多种胁迫响应和调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毛柽柳 s-转移 酵母表达 抗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