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0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茄潜叶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TabsGSTs2的克隆及与α-番茄碱的分子对接分析
1
作者 周昕雨 李金萍 +6 位作者 黄聪 许博 崔建臣 万方浩 张毅波 桂富荣 张桂芬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5,共10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在昆虫适应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GSTs基因在其响应α-番茄碱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了番茄潜叶蛾TabsGSTs2基因全长,通过...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在昆虫适应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GSTs基因在其响应α-番茄碱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了番茄潜叶蛾TabsGSTs2基因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TabsGSTs2基因的序列特征、理化特性、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和进化关系,通过RT-qPCR技术测定了α-番茄碱胁迫下TabsGSTs2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研究了TabsGSTs2和α-番茄碱的结合能力与结合模式。结果表明,TabsGSTs2基因的CDS全长为609 bp,编码203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8.47,分子量为23.895 kDa;TabsGSTs2具有4个β-折叠和9个α-螺旋,具有典型的GSTs保守结构域,包括GSH结合位点(G-site)和底物结合位点(H-site);TabsGSTs2属于sigma亚家族成员,与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的CpGSTs2亲缘关系较近;α-番茄碱胁迫下,TabsGSTs2基因在72 h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TabsGSTs2与α-番茄碱的结合能力较强,主要以氢键、疏水作用力和盐桥等相互作用维持稳定的结合。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研究番茄潜叶蛾适应α-番茄碱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挖掘番茄潜叶蛾防控新靶标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α-番茄碱 -s-转移 解毒代谢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新杨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与表达模式分析
2
作者 黄颖 遇文婧 +1 位作者 刘雪峰 刁桂萍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56,共9页
【目的】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木本植物GST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克隆山新杨GS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GST基因在植物激素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 【目的】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木本植物GST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克隆山新杨GS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GST基因在植物激素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了3个PdbGST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PdbGST1、PdbGST2和PdbGST3,cDNA全长分别为678、660和690 bp,编码氨基酸分别为225、219和229个,形成的蛋白质均为稳定亲水酸性蛋白,且均定位于细胞质。同时,这3个蛋白质均具有谷胱甘肽转移酶的典型结构,且其启动子区域具有能够响应生物或非生物胁迫以及植物激素的元件。此外,这3个基因的表达不同程度地受外源植物激素或非生物胁迫诱导。【结论】3个PdbGST基因均能够不同程度地响应非生物胁迫或外源植物激素的诱导,可能参与到杨树对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模式 山新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功能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黄颖 王晓东 遇文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78,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的抗病功能,为林木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与抗性种质。【方法】克隆PdbGSTU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植物...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的抗病功能,为林木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与抗性种质。【方法】克隆PdbGSTU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植物激素诱导下的表达模式。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山新杨的过/抑制表达PdbGSTU基因植株,通过观察比较接种细链格孢菌后各植株叶片的表型和病斑面积,验证该基因的抗病功能;同时测定接种病原菌前后,野生型和转基因山新杨植株内过氧化氢含量和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结果】(1)山新杨PdbGSTU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753 bp,编码氨基酸250个,对应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9.01 kDa,为稳定的酸性亲水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dbGSTU蛋白与银中杨的蛋白KAJ6918316亲缘关系最近;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PdbGSTU基因启动子序列含多种响应植物激素和逆境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2)RT-qPCR结果显示,PdbGSTU基因在山新杨顶芽表达量最高,在其根部表达量最低,且该基因受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1-氨基环丙基-1-羧酸3种植物激素诱导,均上调表达。(3)接种细链格孢菌后,野生型和抑制表达PdbGSTU基因植株的叶片上,病斑面积分别为6.42和16.46 mm2,而过表达PdbGSTU基因的植株叶片上,少部分接种点出现明显病斑,其余接种部分仅出现褪色。【结论】PdbGSTU正向参与山新杨对细链格孢菌侵染的抵御过程,可通过清除活性氧提高杨树对病原菌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山新杨 s-转移 细链格孢菌 抗病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PdbGST基因的克隆与胁迫表达分析
4
作者 平晓帆 遇文婧 黄颖 《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33-40,共8页
在植物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一类多功能酶,能够在其响应非生物胁迫中发挥作用。为研究该基因在杨树中的功能,本研究克隆了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Pdb GST及其启动子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特征分析。结果显示,Pdb GST... 在植物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一类多功能酶,能够在其响应非生物胁迫中发挥作用。为研究该基因在杨树中的功能,本研究克隆了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Pdb GST及其启动子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特征分析。结果显示,Pdb GST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666 bp,编码221个氨基酸,其形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5.57 k Da,为稳定亲水性酸性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山新杨Pdb GST蛋白与山新杨中的XP_034926648蛋白的同源性最高。对克隆获取的2 000 bp启动子序列进行分析,结构显示该启动子序列中,含有多种响应非生物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Pdb GST基因在山新杨根部表达量最高,其次在山新杨叶部也有较高表达量,相反在山新杨顶芽中表达量最低。此外,对Pdb GST基因响应非生物胁迫分析显示,山新杨根部Pdb GST基因受诱导后即出现持续且大量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新杨 s-转移 非生物胁迫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杀虫药剂和植物次生性物质的诱导与GSTs对杀虫药剂的代谢 被引量:73
5
作者 高希武 董向丽 +1 位作者 郑炳宗 陈青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2-127,共6页
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中肠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对甲基对硫磷和灭多威的代谢能力明显高于对马来酸二乙酯(DEM)和两个混剂。LD5剂量的对硫磷和灭多威对棉铃虫3龄幼虫GSTs的活性均没有诱导增加的影响,用LD50的选择... 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中肠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对甲基对硫磷和灭多威的代谢能力明显高于对马来酸二乙酯(DEM)和两个混剂。LD5剂量的对硫磷和灭多威对棉铃虫3龄幼虫GSTs的活性均没有诱导增加的影响,用LD50的选择剂量仅对硫磷组GSTs活性增加15%。用含0.01%的芸香苷、2-十三烷酮和槲皮素的人工饲料饲养棉铃虫经1~4代后,GSTs活性提高4~18倍。3种植物次生性物质诱导组对灭多威和溴氰菊酯的敏感度均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槲皮素组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则降低近一半,芸香苷和2-十三烷酮组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略有降低。这种对甲基对硫磷敏感度的变化可能与上述GSTs活性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s-转移 杀虫剂 植物次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BmGSTz1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余泉友 房守敏 +2 位作者 左伟东 张泽 鲁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61-1068,共8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个功能广泛的超基因家族,其中Zeta家族在动物、植物和细菌中均有分布。在哺乳动物中,Zeta GSTs具有马来酰乙酰乙酸异构酶(MAAI)活性,参与苯丙氨酸/酪氨酸的代谢过程。本研究对家蚕Bombyxmori基因组中预测的...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个功能广泛的超基因家族,其中Zeta家族在动物、植物和细菌中均有分布。在哺乳动物中,Zeta GSTs具有马来酰乙酰乙酸异构酶(MAAI)活性,参与苯丙氨酸/酪氨酸的代谢过程。本研究对家蚕Bombyxmori基因组中预测的GST基因(BmGSTz1)进行了表达序列标签的搜索,经拼接后获得一条含有3′和5′非翻译区在内的长度为1239bp的cDNA序列,其3′端含有AATAAA加尾信号。BmGSTz1基因含有4个内含子,外显子/内含子边界均符合GT-AG规则。经TA克隆证实,BmGSTz1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648bp,共编码215个氨基酸。BmGSTz1推定的分子量为24.8kD,等电点pI为8.06。BmGSTz1与其他昆虫和哺乳动物GSTz1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进化分析表明家蚕BmGSTz1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和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的GSTz1形成1∶1∶1∶1∶1的直系同源关系。RT-PCR和基因芯片数据表明BmGSTz1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各组织中都有表达。序列和组织表达特征分析结果提示家蚕BmGSTz1可能具有MAAI活性,这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BmGSTz1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s-转移 酪氨酸代谢 序列分析 CDNA克隆 表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桑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基因的诱导表达定量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国栋 卫正国 +5 位作者 张轶岭 高瑞娜 王瑞娴 张婷 李兵 沈卫德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6-220,共5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在机体的解毒代谢和抗氧化中起重要作用。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对杀虫剂抗性的产生机理,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GSTs基因在正常饲养野桑蚕5龄幼虫及用敌敌畏和溴氰菊酯处理...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在机体的解毒代谢和抗氧化中起重要作用。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对杀虫剂抗性的产生机理,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GSTs基因在正常饲养野桑蚕5龄幼虫及用敌敌畏和溴氰菊酯处理5龄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并采用Actin3内源参照基因对检测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结果表明:用敌敌畏和溴氰菊酯处理5龄幼虫24h后,GSTs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诱导转录水平存在差异,但GSTs基因在脂肪体中的诱导转录水平最高,其次为中肠,可能与这2种组织是野桑蚕主要的解毒器官有关。其中,GSTe2和GSTe5基因诱导转录水平相对较高,推测这2个基因可能主要参与野桑蚕对外源物质的解毒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桑蚕 -s-转移基因 组织 诱导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中国大陆株)谷胱甘肽s-转移酶重组蛋白(rEgGST)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高鹏 雄英 +4 位作者 杜娟 李居怡 王娅娜 李宗吉 赵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应用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诊断抗原GST重组蛋白进行动物免疫,探讨GST免疫保护性及其作为候选疫苗的潜在价值。方法 ICR小鼠随机分为蛋白免疫组和对照组,每隔2周皮下免疫1次,在第3次免疫后4周,用Eg原头蚴进行攻击... 目的应用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诊断抗原GST重组蛋白进行动物免疫,探讨GST免疫保护性及其作为候选疫苗的潜在价值。方法 ICR小鼠随机分为蛋白免疫组和对照组,每隔2周皮下免疫1次,在第3次免疫后4周,用Eg原头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20周剖杀小鼠,检获棘球蚴包囊,计算免疫保护力,并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gG及其亚型和IgE水平。结果与佐剂对照组比较,蛋白免疫组小鼠的免疫保护力为89.39%;与免疫前比较,免疫后和攻击感染后蛋白免疫组小鼠血清IgG及其亚型和IgE均有不同成程度的升高(P<0.05)。结论 rEgGST能诱导小鼠产生部分免疫保护力,表明rEgGST是具有发展前途的抗包虫病候选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s-转移 免疫保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BmGSTd1)的诱导表达定量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赵国栋 卫正国 +1 位作者 李兵 沈卫德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51,共6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在机体的解毒代谢和抗氧化中起重要作用。为探究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BmGSTd1)在家蚕体内的解毒和抗性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BmGSTd1基因在正常饲养及添食NaF家蚕5龄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进...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在机体的解毒代谢和抗氧化中起重要作用。为探究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BmGSTd1)在家蚕体内的解毒和抗性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BmGSTd1基因在正常饲养及添食NaF家蚕5龄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并采用家蚕Actin3、GAPDH、28S rRNA 3种内参照基因对检测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BmGSTd1基因在家蚕5龄幼虫各组织的转录水平存在差异,且采用不同内参照基因结果不一致:分别以家蚕Actin3、GAPDH、28S rRNA基因为内参照,该基因转录水平最高的组织分别为中肠、丝腺、脂肪体。5龄第2天幼虫添食NaF对体内各组织中BmGSTd1基因的转录水平具有诱导作用,且在不同组织中诱导表达的情况不同,采用以上3种内参照基因进行归一化处理的结果数据表明,中肠和脂肪体组织中的诱导转录水平最高,可能与这2种组织是家蚕主要的解毒器官有关。研究认为,检测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采用合适的内参照基因对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转移基因 家蚕组织 诱导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及除草剂解毒剂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郭玉莲 陶波 +3 位作者 郑铁军 李宝英 翟喜海 潘亚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7期136-139,共4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s)是一个同工酶家族,由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组成,广泛分布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昆虫、哺乳动物和高等植物)中。其主要功能是催化某些内源性或外来有害物质的亲电子基团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s)是一个同工酶家族,由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组成,广泛分布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昆虫、哺乳动物和高等植物)中。其主要功能是催化某些内源性或外来有害物质的亲电子基团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巯基偶联,增加其疏水性使其易于穿越细胞膜,分解后排出体外,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GSTs可受多种因素的诱导,对一些有毒物质,包括农药、除草剂、致癌物和诱变剂等起到解毒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植物谷胱甘肽转移酶的分类、命名、结构及典型底物,描述了除草剂和解毒剂对GSTs酶的诱导表达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转移(gsts) 典型底物 除草剂 解毒剂 诱导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品种‘云引’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OsGST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小辉 魏毅东 +1 位作者 张建福 谢华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97-203,共7页
在对粳稻‘云引’受稻瘟病菌诱导的近等基因系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时定量PCR等方法,以普感稻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为遗传背景,研究含有云引抗稻瘟病菌株"四川-43"基因的近等基因系的抗病和感病材料,预测基因... 在对粳稻‘云引’受稻瘟病菌诱导的近等基因系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时定量PCR等方法,以普感稻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为遗传背景,研究含有云引抗稻瘟病菌株"四川-43"基因的近等基因系的抗病和感病材料,预测基因谷胱甘肽转移酶OsGST(Genbank序列号:Os05g0116100)对稻瘟病菌诱导的响应及响应程度的差别。利用RACE技术克隆目的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在近等基因系抗病材料的抗病株系和感病株系中进行序列比对,寻找差异位点。结果表明,该基因与短柄二叶草中编码谷胱甘肽转移酶的基因亲缘关系最接近,结合其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分析进一步论证该基因可能作为一个相对保守的抗病防卫相关基因、编码谷胱甘肽转移酶,将基因命名为OsGST。同时构建了该基因的过表达载体、干扰载体,为后续揭示其在感抗材料中响应稻瘟病菌程度差异的原因、研究其功能及抗病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引 近等基因系 s-转移 序列分析 'Yuny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中肠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对新疆一枝蒿黄酮提取物和萜类提取物的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海 朱燕 +2 位作者 刘宁 晁群芳 刘小宁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54-2262,共9页
【目的】研究新疆一枝蒿提取物黄酮及萜类提取物对棉铃虫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影响,探明外源有毒物质对该解毒酶表达规律的影响,阐明棉铃虫与植物次生物质相互作用的机制,为发展新型无公害植物源农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 【目的】研究新疆一枝蒿提取物黄酮及萜类提取物对棉铃虫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影响,探明外源有毒物质对该解毒酶表达规律的影响,阐明棉铃虫与植物次生物质相互作用的机制,为发展新型无公害植物源农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新疆一枝蒿中分离提纯黄酮与萜类提取物,以室内饲养棉铃虫(3龄幼虫)为对象,利用生物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测定新疆一枝蒿中黄酮与萜类提取物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及其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对GSr表达的影响。【结果】黄酮和萜类提取物对棉铃虫3龄幼虫在24 h时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是21.4和4.1 mg/100 g,在48 h时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是19.3和3.1 mg/100 g;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GST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受到诱导,时间效应为当黄酮和萜类提取物浓度分别为20和2 mg/100 g时,GsT在12 h时能够被两种物质显著诱导表达,而在24 h时表达受到抑制;浓度效应为在18 h时,黄酮和萜类提取物浓度分别为20和2 mg/100 g时显著诱导GST的表达,而在40和4 mg/100 g时抑制GST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表明,萜类和黄酮在时间和浓度效应上都能显著诱导GSI蛋白表达,并且蛋白水平在时间与浓度效应中的表达趋势与mRNA水平相类似。【结论】GST对外源物质新疆一枝蒿的黄酮提取物和萜类提取物存在积极响应,低浓度或短时间内黄酮和萜类均能诱导GSI的过表达,从而化解外源毒性,而浓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则抑制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一枝蒿 棉铃虫 s-转移 生物测定 表达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黄青霉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PcgstA的克隆与鉴定(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富强 郑桂珍 +4 位作者 赵颖 任志红 贾茜 贺建功 于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23-1229,1230,共8页
从青霉素工业生产菌产黄青霉(Penicilliumchrysogenum)中首次克隆了一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定名为PcgstA.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840bp,含有两个内含子,编码一个238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其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一些已经鉴定的丝状真... 从青霉素工业生产菌产黄青霉(Penicilliumchrysogenum)中首次克隆了一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定名为PcgstA.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840bp,含有两个内含子,编码一个238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其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一些已经鉴定的丝状真菌GST具有50%左右的序列一致性.PcgstA的完整编码区经RT-PCR扩增、验证,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11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RP菌株,表达得到重组PcGSTA蛋白.酶活测定证实,重组PcGSTA具有GST活性,其对底物CDNB(1-chloro-2,4-dinitrobenzene)的比活为(0.159±0.031)μmol/(min·mg).利用TaqMan探针法,对PcgstA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添加了侧链前体苯乙酸的青霉素生产培养基中,PcgstA的表达水平和在不含苯乙酸培养基中的表达相比明显下调,显示了该基因与苯乙酸代谢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黄青霉 s-转移 苯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超楠 周楠楠 +1 位作者 马威 陈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57-57,59,共2页
目的 研究并探讨肺癌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P1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于2011年1月~2014年2月期间,采集80例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比较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GSTP1高表达率和表达水平。根据GSTP1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 目的 研究并探讨肺癌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P1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于2011年1月~2014年2月期间,采集80例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比较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GSTP1高表达率和表达水平。根据GSTP1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低表达组,比较不同GSTP1表达水平患者的3年生存率,并明确GSTP1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织的GSTP1高表达率、GSTP1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高表达组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GSTP1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呈负相关。结论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在肺癌患者中呈高表达,与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可作为肺癌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s-转移P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叶绣球菌谷胱甘肽S-转移酶多样性及光照下URE2P gst的表达分析
15
作者 肖冬来 张迪 +3 位作者 马璐 杨驰 江晓凌 林衍铨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17,共5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基因组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编码基因。结果表明:广叶绣球菌基因组可编码27个gst,均含有GST保守的N端或C端结构。27个GST分属于8个不同的家族,其中UR...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基因组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编码基因。结果表明:广叶绣球菌基因组可编码27个gst,均含有GST保守的N端或C端结构。27个GST分属于8个不同的家族,其中URE2P家族GST数量最多(8个),OMEGA家族含6个,GTE家族含4个,C1、GHR、SIGMA和GTT家族各含2个,EF1Bγ家族含1个。各家族间的GST具有相似的保守基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不同光照时长胁迫下6个URE2P家族GST基因的表达动态。结果表明有4个GST基因(MF327518,MF327511,MF327527,MF327514)在诱导48h后表达量最高,2个GST基因(MF327506,MF327510)在诱导96h后表达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叶绣球菌 s-转移 光照诱导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小食心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molGST6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和酶学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帅 苏丽 +3 位作者 李伯辽 李怡萍 李广伟 仵均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8-409,共12页
【目的】克隆一种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触角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并分析其结构特征,明确其表达特点及该基因编码蛋白的酶学特征,以期为该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梨小食心虫... 【目的】克隆一种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触角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并分析其结构特征,明确其表达特点及该基因编码蛋白的酶学特征,以期为该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梨小食心虫雌虫触角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克隆梨小食心虫GST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该基因在成虫触角、头(去触角)、胸、腹、足和翅中的转录水平;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和Ni离子亲和层析技术表达和纯化梨小食心虫GST重组蛋白,并对重组蛋白的稳定性和酶促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了梨小食心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molGST6(GenBank登录号:MF503496)的完整编码序列,开放阅读框为645 bp,编码21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4.21 kD,理论等电点为5.10;进化树分析和三维结构模拟表明GmolGST6属于Delta亚家族。qPCR测定结果表明,GmolGST6基因在雌雄成虫触角中高丰度表达,且在雄虫触角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虫。重组蛋白GmolGST6具有催化通用底物CDNB的活性,并且在pH7.5,40℃时具有最高的酶活力。重组蛋白GmolGST6的米氏常数K_m为0.21±0.06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_(max)为14.02±1.40μmol/min·mg。【结论】根据GmolGST6的表达特点及其重组酶对模式底物CDNB的催化活性,推测在触角中高丰度表达的GmolGST6具有参与降解外源物质、保护嗅觉系统免受外源性物质毒害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s-转移 嗅觉 表达分析 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氰菊酯对麦穗鱼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尹晓辉 林荣华 +3 位作者 陶传江 姜辉 赵震宇 高希武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研究了溴氰菊酯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麦穗鱼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同时测定了麦穗鱼不同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对低浓度溴氰菊酯处理的反应特点。结果表明,处理48 h后,高浓度(0.009 mg/L)组对肝中GSTs活性的抑制... 研究了溴氰菊酯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麦穗鱼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同时测定了麦穗鱼不同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对低浓度溴氰菊酯处理的反应特点。结果表明,处理48 h后,高浓度(0.009 mg/L)组对肝中GSTs活性的抑制率达到43.7%,对鳃中GSTs活性的抑制率达54.3%;而低浓度组(0.001 mg/L)对鳃中GSTs活性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亚致死剂量的溴氰菊酯(3.0×10-4mg/L)处理96 h后,对卵巢的诱导活性最高,其GSTs活性是对照的2.43倍,但对肝、鳃、肾、肠的诱导作用均较低。溴氰菊酯对麦穗鱼不同组织GSTs活性诱导的时间效应和强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菊酯 s-转移(gsts) 麦穗鱼 抑制作用 诱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3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凌云鹤 李静 +3 位作者 景兵 李春莲 肖恩时 王中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98,共7页
从向日葵转录组测序结果中获得了3个对盐胁迫有响应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EC 2.5.1.18)GST基因,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并进行分析,得知这3个基因属于Tau型GST,并将它们命名为HaGSTU26(HanXRQChr04g0127901)、HaGSTU8(HanXRQChr06g0177581)... 从向日葵转录组测序结果中获得了3个对盐胁迫有响应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EC 2.5.1.18)GST基因,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并进行分析,得知这3个基因属于Tau型GST,并将它们命名为HaGSTU26(HanXRQChr04g0127901)、HaGSTU8(HanXRQChr06g0177581)、HaGSTU27(HanXRQChr10g0316331),然后以向日葵Sk02R为试验材料,克隆这3个基因,并进行了不同组织和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分析。序列分析表明:HaGSTU26基因组为1674bp,CDS(编码蛋白序列)长666bp,编码221个氨基酸,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HaGSTU8基因组为2271bp,CDS长654bp,编码217个氨基酸,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HaGSTU27基因组为663bp,CDS长663bp,编码220个氨基酸,由1个外显子组成。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向日葵HaGSTU26、HaGSTU8、HaGSTU27基因在不同组织(根、幼叶、成熟叶、茎、幼茎、苞叶)中表达量不同,其中,HaGSTU26基因和HaGSTU27基因在根中表达量最高,而HaGSTU8基因在苞叶中表达量最高,但这3个基因均在成熟茎中的表达量最低。在不同胁迫条件下,测定这3个基因在向日葵幼苗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盐及ABA胁迫下,基因表达量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在盐胁迫下,HaGSTU26基因在12 h后相对表达量最高,HaGSTU8及HaGSTU27基因表达量在3h后相对表达量最高。在ABA胁迫后,HaGSTU26及HaGSTU27基因表达量在12 h后相对表达量最高,HaGSTU8在24 h后相对表达量最高。在冷胁迫下,HaGSTU26和HaGSTU27基因上调表达,它们分别在3、24 h后相对表达量最高,HaGSTU8基因下调表达,其相对表达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在热胁迫条件下,这3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均在24 h后表达量最高。以上结果说明这3个基因对不同非生物胁迫(盐、ABA、冷、热胁迫)均有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s-转移gst基因 基因克隆 基因相对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松大小蠹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DaGSTe1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俊宁 代鲁鲁 +1 位作者 张然然 陈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6-122,132,共8页
【目的】克隆华山松大小蠹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对其序列特征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规律进行研究,以揭示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华山松大小蠹克服寄主抗性及物质转运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RACE克隆华山松... 【目的】克隆华山松大小蠹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对其序列特征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规律进行研究,以揭示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华山松大小蠹克服寄主抗性及物质转运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RACE克隆华山松大小蠹谷胱甘肽S-转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华山松大小蠹幼虫、蛹和雌雄成虫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cDNA全长为973bp的华山松大小蠹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并命名为DaGSTe1(GenBank登录号:KJ637332),其编码一个由21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质量约为23.567ku,理论等电点为7.90。华山松大小蠹DaGSTe1与山松大小蠹DpGSTe1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最高,达94%。根据对系统发育树的分析推测,DaGSTe1属于Epsilon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DaGSTe1蛋白三维结构包括一个N端结构域和一个C端结构域,其中N端结构域包括典型的4个β片层和3个α螺旋(β1α1β2α2β3β4α3),C端结构域包括5个α螺旋(α4α5α6α7α8)。DaGSTe1基因在华山松大小蠹不同发育期均有表达,其中在雄性成虫中的表达量最大,为幼虫和蛹的8倍,雌性成虫的4倍。【结论】克隆得到了华山松大小蠹谷胱甘肽S-转移酶家族基因DaGSTe1,推测该基因具有降解寄主毒素的作用,而且参与华山松大小蠹雄性特异性激素的转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大小蠹 s-转移 基因克隆 发育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分析舞毒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对黄酮和槲皮素胁迫响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齐琪 孙丽丽 +1 位作者 许力山 曹传旺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59-1367,共9页
为了明确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谷胱甘肽S-转移酶家族基因对生长发育影响及对次生物质的响应机制,采用RNAi技术分别沉默LdGSTe2、LdGSTs1、LdGSTs2和LdGSTz1基因,分析对舞毒蛾3龄幼虫体重、存活率、营养利用等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次生... 为了明确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谷胱甘肽S-转移酶家族基因对生长发育影响及对次生物质的响应机制,采用RNAi技术分别沉默LdGSTe2、LdGSTs1、LdGSTs2和LdGSTz1基因,分析对舞毒蛾3龄幼虫体重、存活率、营养利用等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次生物质黄酮和槲皮素胁迫响应。结果表明,dsRNA可有效抑制LdGSTe2、LdGSTs1、LdGSTs2和LdGSTz1基因表达,分别注射ds LdGSTe2、ds LdGSTs1、ds LdGSTs2和ds LdGSTz1处理组舞毒蛾幼虫的相对生长率、相对取食量、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对幼虫的存活率无影响,表明LdGSTe2、LdGSTs1、LdGSTs2和LdGSTz1影响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次生物质黄酮和槲皮素胁迫下,沉默LdGSTe2、LdGSTs1、LdGSTs2和LdGSTz1后舞毒蛾幼虫存活率显著下降,体重显著降低。沉默LdGSTe2、LdGSTs1、LdGSTs2和LdGSTz1基因对舞毒蛾幼虫的生长发育、食物利用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影响了舞毒蛾幼虫对黄酮和槲皮素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RNAi s-转移 黄酮 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