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0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新杨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与表达模式分析
1
作者 黄颖 遇文婧 +1 位作者 刘雪峰 刁桂萍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56,共9页
【目的】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木本植物GST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克隆山新杨GS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GST基因在植物激素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 【目的】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木本植物GST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克隆山新杨GS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GST基因在植物激素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了3个PdbGST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PdbGST1、PdbGST2和PdbGST3,cDNA全长分别为678、660和690 bp,编码氨基酸分别为225、219和229个,形成的蛋白质均为稳定亲水酸性蛋白,且均定位于细胞质。同时,这3个蛋白质均具有谷胱甘肽转移酶的典型结构,且其启动子区域具有能够响应生物或非生物胁迫以及植物激素的元件。此外,这3个基因的表达不同程度地受外源植物激素或非生物胁迫诱导。【结论】3个PdbGST基因均能够不同程度地响应非生物胁迫或外源植物激素的诱导,可能参与到杨树对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模式 山新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潜叶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TabsGSTs2的克隆及与α-番茄碱的分子对接分析
2
作者 周昕雨 李金萍 +6 位作者 黄聪 许博 崔建臣 万方浩 张毅波 桂富荣 张桂芬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5,共10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在昆虫适应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GSTs基因在其响应α-番茄碱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了番茄潜叶蛾TabsGSTs2基因全长,通过...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在昆虫适应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GSTs基因在其响应α-番茄碱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了番茄潜叶蛾TabsGSTs2基因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TabsGSTs2基因的序列特征、理化特性、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和进化关系,通过RT-qPCR技术测定了α-番茄碱胁迫下TabsGSTs2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研究了TabsGSTs2和α-番茄碱的结合能力与结合模式。结果表明,TabsGSTs2基因的CDS全长为609 bp,编码203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8.47,分子量为23.895 kDa;TabsGSTs2具有4个β-折叠和9个α-螺旋,具有典型的GSTs保守结构域,包括GSH结合位点(G-site)和底物结合位点(H-site);TabsGSTs2属于sigma亚家族成员,与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的CpGSTs2亲缘关系较近;α-番茄碱胁迫下,TabsGSTs2基因在72 h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TabsGSTs2与α-番茄碱的结合能力较强,主要以氢键、疏水作用力和盐桥等相互作用维持稳定的结合。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研究番茄潜叶蛾适应α-番茄碱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挖掘番茄潜叶蛾防控新靶标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α-番茄碱 -S-转移 解毒代谢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sigma-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重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余作奔 王春琳 +2 位作者 母昌考 宋微微 李荣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8-492,共5页
采用EST结合RACE技术进行了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sigma-型GST(SmGST)基因的克隆。结果表明,该基因的cDNA全长为838bp,其中5′非编码区为73bp,3′非编码区为150bp,开放阅读框为615bp,编码的蛋白含有204个氨基酸。该基因的氨... 采用EST结合RACE技术进行了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sigma-型GST(SmGST)基因的克隆。结果表明,该基因的cDNA全长为838bp,其中5′非编码区为73bp,3′非编码区为150bp,开放阅读框为615bp,编码的蛋白含有204个氨基酸。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中包含1个典型的GST-N结构域和一个GST-C结构域,与栉孔扇贝和长牡蛎的sigma-型GST的相似度分别为40.3%和39.3%。将该基因的编码区重组到pET-21(a+)载体后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诱导表达。重组SmGST的GST活力为(12.22±0.92)U/mg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转移 分子克隆 重组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食性淡水鱼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Pi、Mu、Theta型cDNA序列的克隆分析及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姚煜 梁旭方 +2 位作者 王琳 栾添 刘理曼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4期324-331,共8页
鱼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鱼类一种重要的Ⅱ相去毒酶,在催化毒素与还原谷胱甘肽(GSH)加合去毒代谢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得到草鱼、尼罗罗非鱼pi、mu、theta型GST(GS... 鱼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鱼类一种重要的Ⅱ相去毒酶,在催化毒素与还原谷胱甘肽(GSH)加合去毒代谢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得到草鱼、尼罗罗非鱼pi、mu、theta型GST(GSTpi、GSTmu、GSTtheta)基因、鲢鱼GSTmu、GSTtheta基因的cDNA部分序列并推测各自对应的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均表明,鲢鱼、草鱼、尼罗罗非鱼与鱼类GST同源性较高,与哺乳类、鸟类、两栖类GST同源性较低,可能与鱼类GST基因在水环境毒素去毒代谢中承担的特殊功能有关。而不同种鱼类GSTtheta的同源性明显要较GSTpi、GSTmu的同源性低,可能与不同淡水鱼类食性及对毒素耐受性不同有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三种鱼肝脏中三型GST基因组成型表达水平,发现三种鱼各型之间皆有一定差异,尼罗罗非鱼肝脏整体GSTs基因表达很低,GSTtheta显著低于草鱼(P〈0.05),GSTmu显著低于鲢鱼(P〈0.05)。本研究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不同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在不同食性淡水鱼类体内代谢去毒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草鱼 尼罗罗非鱼 S-转移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功能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黄颖 王晓东 遇文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78,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的抗病功能,为林木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与抗性种质。【方法】克隆PdbGSTU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植物...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的抗病功能,为林木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与抗性种质。【方法】克隆PdbGSTU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植物激素诱导下的表达模式。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山新杨的过/抑制表达PdbGSTU基因植株,通过观察比较接种细链格孢菌后各植株叶片的表型和病斑面积,验证该基因的抗病功能;同时测定接种病原菌前后,野生型和转基因山新杨植株内过氧化氢含量和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结果】(1)山新杨PdbGSTU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753 bp,编码氨基酸250个,对应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9.01 kDa,为稳定的酸性亲水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dbGSTU蛋白与银中杨的蛋白KAJ6918316亲缘关系最近;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PdbGSTU基因启动子序列含多种响应植物激素和逆境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2)RT-qPCR结果显示,PdbGSTU基因在山新杨顶芽表达量最高,在其根部表达量最低,且该基因受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1-氨基环丙基-1-羧酸3种植物激素诱导,均上调表达。(3)接种细链格孢菌后,野生型和抑制表达PdbGSTU基因植株的叶片上,病斑面积分别为6.42和16.46 mm2,而过表达PdbGSTU基因的植株叶片上,少部分接种点出现明显病斑,其余接种部分仅出现褪色。【结论】PdbGSTU正向参与山新杨对细链格孢菌侵染的抵御过程,可通过清除活性氧提高杨树对病原菌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山新杨 S-转移 细链格孢菌 抗病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张春杨 杨淑芳 +4 位作者 宫田娇 郭鸿儒 王大雨 孙继红 张海东 《北方蚕业》 2024年第4期16-20,共5页
对亲本及F_(1)代五龄柞蚕幼虫不同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进行测定,利用生物数学方法分析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用于柞蚕杂种优势预测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不同柞蚕幼虫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 对亲本及F_(1)代五龄柞蚕幼虫不同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进行测定,利用生物数学方法分析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用于柞蚕杂种优势预测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不同柞蚕幼虫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杂种优势存在差异。不同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不同,丝腺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与收蚁结茧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其杂种优势率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脂肪体和丝腺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与单蛾收茧数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对应的杂种优势率也显著正相关。因此,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可作为预测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一种辅助候选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S转移 经济性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的异常表达 被引量:11
7
作者 金海玲 尹宗柱 +3 位作者 崔城洛 徐峰 马骧 孙栋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98-398,共1页
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作为新的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标志,在胃癌、大肠癌、肝癌及肺癌组织中表达增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在这方面,本研究室曾作过系列研究报道.本文用抗GST—π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对75例食管癌、82... 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作为新的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标志,在胃癌、大肠癌、肝癌及肺癌组织中表达增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在这方面,本研究室曾作过系列研究报道.本文用抗GST—π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对75例食管癌、82例食管上皮异型增生、59例食管正常上皮组织中GST—π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并用组织化学方法(改良Rutenburg氏法)同时检测了γ—谷氨酸转肽酶(γ—GT)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斑紫菜Mu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易乐飞 郝伟 +1 位作者 李信书 阎斌伦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1,共5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动植物重要的解毒酶,分布广泛,类型众多。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RT-PCR技术获得了条斑紫菜一条新谷胱甘肽S-转移酶(PyGST2)基因的cDNA序列,该基因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并且受到铅胁迫的诱导表达。PyGST2蛋白具... 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动植物重要的解毒酶,分布广泛,类型众多。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RT-PCR技术获得了条斑紫菜一条新谷胱甘肽S-转移酶(PyGST2)基因的cDNA序列,该基因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并且受到铅胁迫的诱导表达。PyGST2蛋白具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和保守氨基酸残基,与Mu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序列一致性最高,与Alpha、Sigma和Pi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次之,在进化树上远离高等植物的各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而与动物的Mu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聚为一支。该Mu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克隆为后续研究条斑紫菜抗逆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紫菜 S-转移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沼虾mu型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瞿春梅 梁旭方 +2 位作者 张进 何珊 沈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利用简并引物从日本沼虾肝脏克隆mu型sGST基因cDNA核心片段获得其sGST氨基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日本沼虾肝脏mu型sGST基因cDNA核心序列长299bp,编码99个氨基酸。日本沼虾sGST与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小鼠(Mus musculus)、... 利用简并引物从日本沼虾肝脏克隆mu型sGST基因cDNA核心片段获得其sGST氨基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日本沼虾肝脏mu型sGST基因cDNA核心序列长299bp,编码99个氨基酸。日本沼虾sGST与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小鼠(Mus musculus)、大鼠(Rattus norvegicus)、肩突硬蜱(Ixodes scapu-laris)、扇头蜱(Rhipicephalus appendiculatus)、热带爪蟾(Xenopus tropicalis)、微小牛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和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mu型sGST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60%左右,表明所克隆的日本沼虾sGST亦属于mu型sGST。通过对日本沼虾活体浸泡MC-LR,发现微囊藻毒素对日本沼虾肝脏mu型sGST基因表达没有显著的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沼虾 S-转移基因 克隆 微囊藻毒素 活体诱导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光活化毒素α-三噻吩对棉铃虫和亚洲玉米螟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志胜 颜增光 +1 位作者 杜育哲 尚稚珍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76-79,共4页
研究了典型光活化毒素α-三噻吩(简称α-T)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和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影响。结果表明:近紫外光照(300~400nm)对棉铃虫和亚洲玉米螟幼虫GSTs活性无显著影响,但两种昆虫GSTs对... 研究了典型光活化毒素α-三噻吩(简称α-T)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和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影响。结果表明:近紫外光照(300~400nm)对棉铃虫和亚洲玉米螟幼虫GSTs活性无显著影响,但两种昆虫GSTs对α-T的反应不同。无光照条件下,α-T对亚洲玉米螟离体GSTs活性没有影响,而高浓度α-T能抑制棉铃虫离体GSTs活性;高剂量α-T可使两种昆虫活体GSTs活性升高。光照条件下,高浓度和高剂量α-T抑制棉铃虫GSTs活性,而不影响亚洲玉米螟离体GSTs活性,但低剂量α-T抑制其活体活性,而高剂量α-T则诱导其活性增加。棉铃虫和亚洲玉米螟GSTs对α-T反应的差异,可能与它们对药剂的敏感性以及药剂在两者体内的穿透、运转、贮藏、代谢等生理特性上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三噻吩 棉铃虫 亚洲玉米螟 S-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DNA拓朴酶在人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殷育松 郭乔楠 +3 位作者 郭德玉 冯俊明 向德兵 辛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5-427,共3页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 π)和DNA拓朴酶Ⅱ (TopoⅡ )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ST π、TopoⅡ在 40例骨肉瘤中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40例骨肉瘤...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 π)和DNA拓朴酶Ⅱ (TopoⅡ )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ST π、TopoⅡ在 40例骨肉瘤中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40例骨肉瘤中GST π和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2 5 % (3 3 40 )和 5 2 5 % (2 1 40 ) ,其中术前化疗组TopoⅡ阳性表达率为 3 8 5 % (5 13 ) ,显著低于术前无化疗组 77 8% (2 1 2 7) (P <0 0 5 ) ,GST π的阳性表达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GST π和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结论 GST π主要参与骨肉瘤原发性耐药 ,TopoⅡ不仅参与骨肉瘤原发性耐药 ,同时也参与骨肉瘤继发性耐药 ;GST π和TopoⅡ是影响骨肉瘤预后的重要因素 ,可能成为评估骨肉瘤预后的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多药耐药性 预后 胎盘-S-转移 DNA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氯苯酚对淡水双壳类背角无齿蚌ρ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华春秀 张科 +8 位作者 刘庆春 李冰洁 宋国英 薛士鹏 于瑞雪 王中晓 张庆远 刘丽 夏西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7-187,共11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在机体抗击氧化应激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研究表明,五氯苯酚(PCP)处理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具有显著的氧化应激和急性毒性效应。为了探讨PCP慢性毒性效应,本研究将背角无齿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CP处理组...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在机体抗击氧化应激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研究表明,五氯苯酚(PCP)处理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具有显著的氧化应激和急性毒性效应。为了探讨PCP慢性毒性效应,本研究将背角无齿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CP处理组,PCP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用13.9 mg·L^-1和相同体积二甲亚砜处理;同时,克隆出ρ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并命名为ρ-GST,分析PCP对ρ-GST表达的影响。ρ-GST全长cDNA包含一个57 bp的5’端非编码区,291 bp的3’端非编码区和678 bp的开放阅读框。ρ-GST在背角无齿蚌斧足、外套膜、闭壳肌、心脏、肝胰腺、血淋巴和鳃中广泛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CP处理后肝胰腺ρ-GST mRNA在第1天、第3天和第15天分别增加18.18%、82.88%(P<0.05)和2.43倍(P<0.01);PCP处理后鳃中ρ-GST mRNA水平增加1.44倍以上(P<0.05);PCP处理后血淋巴中ρ-GST mRNA水平显著上调。背角无齿蚌ρ-GST表达水平上调有助于对抗PCP处理所产生的应激效应,提高动物环境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苯酚 背角无齿蚌 ρS-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家淼 文国义 +2 位作者 郭萍 于世远 赵晓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从人体胎盘分离纯化GST-π并建立血清GST-π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检测了73例正常人及193例消化道良、恶性肿瘤和非肿瘤患者血清GST-π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胃癌、结肠直肠癌和食道癌患者血清G... 从人体胎盘分离纯化GST-π并建立血清GST-π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检测了73例正常人及193例消化道良、恶性肿瘤和非肿瘤患者血清GST-π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胃癌、结肠直肠癌和食道癌患者血清GST-π含量显著升高(P<0.01~0.0001),阳性率分别为90.6%、90.0%、68.4%、66.6%和57.0%,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总的阳性率为79.6%,特异性95.4%。提示血清GST-π检测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作用;特别是原发性肝癌,是一项较为敏感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 肝肿瘤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中几种主要谷胱甘肽S-转移酶亚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炯 赵荣涛 +1 位作者 何建瑜 刘慧慧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278-283,共6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解毒酶,主要在抗毒机制第II阶段起作用,在许多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参与免疫防御和代谢过程,已作为生物标记基因而广泛用于环境污染评估。本文阐述了胞质中几种主要谷胱甘肽S-转移酶亚型的生物... 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解毒酶,主要在抗毒机制第II阶段起作用,在许多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参与免疫防御和代谢过程,已作为生物标记基因而广泛用于环境污染评估。本文阐述了胞质中几种主要谷胱甘肽S-转移酶亚型的生物学性质和作用,及其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进一步开发谷胱甘肽S-转移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转移 污染评估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人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邢惠清 郭山春 +3 位作者 田玉旺 曹希贤 张胜兰 李春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3年第1期5-7,共3页
应用抗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单克隆抗体,PAP免疫组化染色,对肝癌、肝硬化及乙型肝炎进行了研究。42例肝癌(包括肝细胞型肝癌和胆管型肝癌),GST-π阳性率为85.7%,乙型肝炎和肝硬化阳性率分别为30%,65%。高分化肝细胞癌和胆管... 应用抗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单克隆抗体,PAP免疫组化染色,对肝癌、肝硬化及乙型肝炎进行了研究。42例肝癌(包括肝细胞型肝癌和胆管型肝癌),GST-π阳性率为85.7%,乙型肝炎和肝硬化阳性率分别为30%,65%。高分化肝细胞癌和胆管型肝癌全部呈阳性表达,而低分化肝细胞癌呈阴性表达。正常肝组织GST-π仅在部分胆管上皮呈弱阳性表达。结果提示:GST-π可能是高分化肝细胞型肝癌和胆管型肝癌的标志酶,GST-π用来鉴别低分化肝细胞癌和胆管型肝癌可能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 肝疾病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建敏 李春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77-180,共4页
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关于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生化特性、基因结构和调节、在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以及与肿瘤细胞耐药性关系研究的新进展。
关键词 S-转移 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在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继梅 付红梅 +4 位作者 陆桂君 唐睿珠 王秦秦 郝萍 李春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664-666,共3页
目的:研究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在乳腺癌及其腋窝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乳癌发生和临床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法分析临床乳癌标本及肢窝清扫淋巴结组织GST-π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在正常乳腺组... 目的:研究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在乳腺癌及其腋窝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乳癌发生和临床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法分析临床乳癌标本及肢窝清扫淋巴结组织GST-π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在正常乳腺组织、乳癌组织、HE阳性淋巴结、HE阴性淋巴结中GST-π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60%,77%,43%;GST-π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88%,7l%,39% 。结论:在肿瘤启动和促进阶段GST-π表达增高,是一典型癌前病变标志酶;HE阴性淋巴结中出现GST-π阳性表达,提示预后不好,且在耐药反应性上淋巴结灵敏性强于乳癌组织;GST-π基因表达的调控可能主要发生在RNA和(或)转录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转移基因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腋窝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中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型与活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诗龙 杨岫岩 +2 位作者 梁柳琴 王一西 黄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基因型和活性分布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的联系。【方法】用多重PCR 分析健康对照和 SLE 病人的 GSTT1和 GSTT1基因多态性,PCR-RFLP 检测 GSTP1 lle105Val 基因多态性。参照报道的方法用紫外分...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基因型和活性分布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的联系。【方法】用多重PCR 分析健康对照和 SLE 病人的 GSTT1和 GSTT1基因多态性,PCR-RFLP 检测 GSTP1 lle105Val 基因多态性。参照报道的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细胞 GSTs 活性。【结果】对照组与 SLE 病人之间 GSTM1、GSTT1与 GSTP1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 病人的平均 GSTs 活性为(5.35±1.49)U/g Hb,比健康人的 GSTs 活性(3.89±1.44)U/g Hb 显著性增高(t=48.057,P=0.000)。在对照组,以 GSTM1基因型分组,GSTM1(-)组 GSTs 活性与 GSTM1(+)组 GSTs 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5);以 GSTP1三种基因型分组,杂合 I/V 基因型组的平均 GSTs 活性比野生 I/I 基因型的 GSTs 活性低(P=0.000),比突变 V/V 基因型的 GSTs 活性高(P=0.004)。而在 SLE 病人中,GSTM1基因型或 GSTP1基因型之间 GSTs 活性差异均不大。【结论】GSTs 基因多态性在成人 SLE 发生中的作用并不明显,而 GSTs 活性增高对 SLE 病人可能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 基因多态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齐春会 李春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用Dig-GST-πcDNA探针分子杂交方法,检测了正常胃组织、胃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GST-πDNA和GST-πRNA水平.发现GST-πDNA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而CST-πRNA在8例胃癌组织中有6例高于正常胃... 用Dig-GST-πcDNA探针分子杂交方法,检测了正常胃组织、胃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GST-πDNA和GST-πRNA水平.发现GST-πDNA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而CST-πRNA在8例胃癌组织中有6例高于正常胃组织,在12例低分比腺癌中有7例癌旁正常组织高于相应癌组织.表明GST-π基因表达增加与胃癌有关,而且早于细胞形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胃肿瘤 S-转移 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pi基因与逆转录病毒载体的重组体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敏磊 符大伟 方福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41-245,共5页
为了在细胞水平上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pi(GST-pi)基因的表达活性对化学致癌物诱导细胞转化作用的影响及探讨肿瘤基因预防的可能性,作为第一步,本实验构建了GST-picDNA与逆转录病毒载体pXT_1的重组体。
关键词 S-转移 pi基因 逆转录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