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
作者 聂立红 王声湧 胡毅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240-1243,共4页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 are a family of soluble detoxification enzymes which use reduced glutathione(GSH) in conjugation and reduction reactions.Toxic electrophiles,including a variety of carcinogens,are subs...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 are a family of soluble detoxification enzymes which use reduced glutathione(GSH) in conjugation and reduction reactions.Toxic electrophiles,including a variety of carcinogens,are substrates for the GSTs and are more easily excreted into bile or urine after conjugation or reduction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of GSTs from several species,including humans,have been determined.GST activity has been found to present in all human tissues,and expression of the various GST isoenzymes differs in degree in the various tissues.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may play a role in the protection of cells against toxic electrophiles and in the resistance to cancer chemotherapeutic agants.The polymorphisms of GSTs gene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exercise influence on individual susceptibility to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GSTS 分类 结构 功能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组织分布及发育期变化规律 被引量:20
2
作者 侯成香 桂仲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9-413,共5页
为明确家蚕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的生物学信息,对家蚕不同发育阶段GSTs的变化规律、5龄幼虫主要组织及不同品种间的GSTs活性差异进行了研究。家蚕GSTs在中肠、脂肪体、血淋巴、表皮、头部等组织中都有分布,脂肪体中GSTs活性最高,其... 为明确家蚕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的生物学信息,对家蚕不同发育阶段GSTs的变化规律、5龄幼虫主要组织及不同品种间的GSTs活性差异进行了研究。家蚕GSTs在中肠、脂肪体、血淋巴、表皮、头部等组织中都有分布,脂肪体中GSTs活性最高,其次是中肠,头部最低。各发育阶段中,在由一种虫态变为另一种虫态的初始期GSTs活性较高,以后逐渐降低。在幼虫主要组织中GSTs活性5龄第3天最高,以后逐渐下降,至吐丝前达到较低的水平。抗性较强的夏秋蚕品种的GSTs活性高于春用蚕品种,杂交种的GSTs活性高于原种。研究结果提示家蚕GSTs活性与其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品种抵抗性等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组织分布 发育期变化 品种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磷脂对花尾胡椒鲷幼鱼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DNA完整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董宏坡 陈彦 +1 位作者 谢仰杰 王重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28,共4页
采用不同卵磷脂添加量的配合饲料投喂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chuscinctus)幼鱼,同步测定幼鱼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DNA完整程度。结果表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饲料中卵磷脂含... 采用不同卵磷脂添加量的配合饲料投喂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chuscinctus)幼鱼,同步测定幼鱼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DNA完整程度。结果表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饲料中卵磷脂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而DNA单链断裂程度随着饲料中卵磷脂含量的增加而减少。这提示卵磷脂能够提高鱼体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磷脂 花尾胡椒鲷 幼鱼 --转移 过氧化物 DNA完整性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及活性氧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冯欣 平芬 +2 位作者 阎琦 李峥 苏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552-1555,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H-ST)活力、活性氧(ROS)水平的变化,探讨OSAHS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和抗氧化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OSAHS患者(OSAHS组)及健康人(对照组)各30例... 目的通过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H-ST)活力、活性氧(ROS)水平的变化,探讨OSAHS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和抗氧化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OSAHS患者(OSAHS组)及健康人(对照组)各30例,两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和体质指数间有均衡性。所有受检者在夜间入睡前及晨醒后抽取静脉血,用比色法测定各组GSH-ST活力及抑制羟自由基(OH.)能力、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结果 OSAHS组睡前血清抑制OH.能力、抗O2-能力较对照组降低,OSAHS组这2个指标晨起比睡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OSAHS组血清GSH-ST活力较对照组增高(P<0.01),OS-AHS组血清GSH-ST活力晨起与睡前无明显变化(P>0.05);OSAHS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晨起血清抑制OH.能力、抗O2-能力均呈负相关,与血清GSH-ST活力均呈正相关;OSAHS组血清GSH-ST活力与晨起抑制OH.能力、抗O2-能力呈负相关。结论 OSAHS患者有持续的氧化应激存在,并与OSAHS严重程度相关;OSAHS患者GSH-ST活力增高,且与OSAHS严重程度及氧化应激的程度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氧性化应激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对家蚕血淋巴中谷胱甘肽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周菲 窦宏伟 +3 位作者 王彦文 初翔 牟志美 高绘菊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63,共7页
通过分析在SO2胁迫下家蚕5龄幼虫血淋巴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探讨SO2对家蚕的毒理作用机制。当对家蚕5龄幼虫每天以40 mg/m3SO2熏气刺激6 h,蚕体血淋巴中的GSH含量显著降低,雄蚕GSH的平均含量为49.8μmol/L,雌蚕为41.... 通过分析在SO2胁迫下家蚕5龄幼虫血淋巴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探讨SO2对家蚕的毒理作用机制。当对家蚕5龄幼虫每天以40 mg/m3SO2熏气刺激6 h,蚕体血淋巴中的GSH含量显著降低,雄蚕GSH的平均含量为49.8μmol/L,雌蚕为41.0μmol/L,分别为对照的73.80%和55.76%,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显著升高,雄蚕GST的平均活性为31.86 U/L,雌蚕为31.80 U/L,分别高于对照46.15%和27.30%。与此同时,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在蚕体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在雄蚕体内的变化极为显著;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谷胱甘肽合成酶系的活性在蚕体内均无显著变化。以上结果表明:SO2刺激可对家蚕血淋巴中的GSH含量及其相关酶的活性产生影响,且雌、雄蚕对SO2的敏感性不同;GSH含量的减少及其相关酶活性的上升,说明SO2对蚕体的毒害作用与其降低蚕体抗氧化物质水平、削弱抗氧化防御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 家蚕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Γ-氨酰转 过氧化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马兜铃酸肾病小鼠肾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瑾珺 徐自强 +3 位作者 倪晓洁 蔡勇 夏鹏 郑少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524-3527,共4页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马兜铃酸肾病(AAN)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C56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AA组)及GSH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隔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L持续6周,之后改为5 mL/d持续4周。AA组...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马兜铃酸肾病(AAN)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C56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AA组)及GSH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隔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L持续6周,之后改为5 mL/d持续4周。AA组及GSH组小鼠按5 mg/kg剂量,隔天腹腔注射0.5 mg/mL含有AA-I的工作液,持续6周建模。建模后A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L/d持续4周,GSH组腹腔注射GSH持续干预4周,剂量为800 mg/(kg·d)。于第6、10周检测小鼠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后处死小鼠,取肾组织切片行HE染色,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同AA组相比,GSH组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较AA组明显减轻;GSH组血肌酐及尿素氮较AA组均显著降低(P<0.05);AA组和GSH组的α-SMA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GSH组较AA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GSH可以显著减轻AA导致的肾毒性,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抑制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改善并延缓AAN的进展,对AAN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肾病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还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疗对膀胱癌细胞BIU-87/HCPT耐药相关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春来 刘嘉 +1 位作者 刘屹立 王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7-230,共4页
目的观察热疗对耐羟基喜树碱膀胱癌细胞株BIU-87/HCPT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机制。方法不同温度条件下热疗、化疗、热疗联合化疗处理耐药膀胱癌细胞株BIU-87/HCPT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 目的观察热疗对耐羟基喜树碱膀胱癌细胞株BIU-87/HCPT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机制。方法不同温度条件下热疗、化疗、热疗联合化疗处理耐药膀胱癌细胞株BIU-87/HCPT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GST-π)和survivin表达的变化。结果热疗对BIU-87/HCPT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呈温度依赖性且在43℃时最强。热疗可显著增加羟基喜树碱对BIU-87/HCPT细胞的抑制率,作用呈温度依赖性,热疗明显增加化疗的作用。热疗联合化疗明显减少P-gp、MRP1、GST-π和survivin的表达并呈温度依赖性。结论热疗可促进膀胱癌细胞株BIU-87/HCPT凋亡,增强化疗药物作用,部分逆转膀胱癌细胞的耐药性,减少P-gp、MRP1、GST-π和survivi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行细胞癌 biu-87/hcpt细胞株 热疗 多药耐药 相关蛋白1 P-糖蛋白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 生存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鲫鱼肝脏代谢酶和血清性激素对低浓度五氯酚的响应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民 王珺 +2 位作者 顾宇飞 杨宇 尹大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7-60,共4页
研究了低浓度五氯酚暴露后鲫鱼体中几种重要分子生态毒理学指标的响应。结果表明,暴露7和15d后,五氯酚对鲫鱼血清睾酮含量产生了显著的诱导作用,并且暴露15d的睾酮含量高于暴露7d的睾酮含量,对鱼体造成了一定的繁殖损伤。暴露7d后,EROD... 研究了低浓度五氯酚暴露后鲫鱼体中几种重要分子生态毒理学指标的响应。结果表明,暴露7和15d后,五氯酚对鲫鱼血清睾酮含量产生了显著的诱导作用,并且暴露15d的睾酮含量高于暴露7d的睾酮含量,对鱼体造成了一定的繁殖损伤。暴露7d后,EROD和GST活性无显著升高,但暴露15d后,EROD和GST活性随浓度增加显著被诱导,其活性增高。研究结果也可揭示睾酮、EROD和GST对低浓度五氯酚具有高度的响应,建议作为监测和评价低浓度五氯酚对水生生态系统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酚 鲫鱼 睾酮 7-乙氧基异吩唑酮-脱乙基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硒对肉鸡血清中GSH-Px、GSTs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廖一骁 胡振英 +4 位作者 程富胜 辛蕊华 罗永江 董鹏程 张霞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18-1920,共3页
试验研究了不同硒源、不同硒剂量饲喂肉鸡后,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性的变化。将白羽雏鸡200只随机分成5组,基础日粮饲喂的为对照1组(处理Ⅰ),空白酵母饲喂的为对照2组(处理Ⅱ),加硒处理为亚硒... 试验研究了不同硒源、不同硒剂量饲喂肉鸡后,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性的变化。将白羽雏鸡200只随机分成5组,基础日粮饲喂的为对照1组(处理Ⅰ),空白酵母饲喂的为对照2组(处理Ⅱ),加硒处理为亚硒酸钠组(处理Ⅲ)、酵母硒低剂量组(处理Ⅳ)、酵母硒高剂量组(处理Ⅴ),每组40只,试验期50d。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中GSH-Px及GSTs活性。结果显示,处理Ⅲ、Ⅳ、Ⅴ对GSH-Px的活性影响极显著地高于处理Ⅰ、Ⅱ(P<0.01),但处理Ⅰ与处理Ⅱ间差异不显著(P>0.05),且处理Ⅳ明显高于处理Ⅲ。鸡血清中GSTs的活性在处理Ⅲ、Ⅳ、Ⅴ间差异均不显著,且与处理Ⅰ、Ⅱ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证实,酵母硒能显著增高血清中GSH-Px的活性,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对GSTs活性的动态平衡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酵母硒 过氧化物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LRP、GST-π、MRP1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彬涛 肖镇 +5 位作者 石玉涛 哈森 赵卫红 高大 阎晓红 杨宏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62-266,共5页
本研究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GST-π)、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肺耐药相关蛋白(LRP)与急性白血病(AL)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关系、并探讨这3种耐药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三者表达与A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免... 本研究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GST-π)、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肺耐药相关蛋白(LRP)与急性白血病(AL)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关系、并探讨这3种耐药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三者表达与A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AL患者及30例正常人GST-π、MRP1及LRP的表达。结果表明:GST-π,MRP1,LRP蛋白表达均与临床耐药相关,3种耐药蛋白表达阳性组的完全缓解率均低于阴性组,提示耐药蛋白表达时白血病患者预后不良。GST-π、MRP1在AL难治组中的表达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GST-π/MRP1二者联合检测对评定白血病预后不良较单独测定某一蛋白更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当外周血白细胞数≥10×109/L时,LRP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提示LPR对高白细胞数白血病患者的耐药性和预后评定具有很高的判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转移-π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肺耐药相关蛋白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组织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勤江 何晓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91-191,共1页
关键词 鼻咽肿瘤 P-糖蛋白 转移-π 拓扑异构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蛋白GST-hRI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形成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海峰 刘芳君 +2 位作者 王冬梅 李静敏 田余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24-1625,共2页
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human ribonuclease inhibitor,hRI)是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质中的一种酸性蛋白质(pI=4.7),分子量约为50 ku[1]。hRI含有32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其中至少30个半胱氨酸的巯基处于还原状态,
关键词 融合蛋白 转移-人核糖核酸抑制因子 青光眼 功能滤过泡 瘢痕形成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部分稻田萤蔺种群对吡嘧磺隆的抗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亚光 魏超月 +2 位作者 张正南 朱金文 吴绘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0-577,共8页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部分稻田萤蔺(Scirpus juncoides Roxb.)对吡嘧磺隆的抗药性水平及抗性机制,为水稻田萤蔺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自黑龙江省的23个萤蔺种群为试验材料,利用整株盆栽法测定其对吡嘧磺隆的抗药性水平...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部分稻田萤蔺(Scirpus juncoides Roxb.)对吡嘧磺隆的抗药性水平及抗性机制,为水稻田萤蔺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自黑龙江省的23个萤蔺种群为试验材料,利用整株盆栽法测定其对吡嘧磺隆的抗药性水平。选取代表性抗性种群(SC-1和SC-8)和敏感种群(SC-23),于萤蔺抽茎期剪取花茎后,以不同浓度(0.1、10.0、100.0、1000.0和10000.0 nmol/L)的吡嘧磺隆溶液对其进行离体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检测;抽茎期喷施250 g/ha吡嘧磺隆对萤蔺进行茎叶处理,施药后第0、1、3、5、7和9 d剪取花茎,分别用于活体ALS活性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性测定。【结果】整株盆栽法测定结果表明,供试22个种群中有7个种群对吡嘧磺隆产生了抗性,占供试种群的31.8%。离体条件下,抗性种群SC-1和SC-8体内ALS对吡嘧磺隆的敏感性明显降低,抗性指数分别为69.81和23.83;活体条件下,抗性种群SC-1和SC-8的ALS相对活性受到抑制后均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敏感种群SC-23则不能恢复,3个种群试验结束时(第9 d)的相对活性别为0.92、0.72和0.45;抗性种群SC-1和SC-8的GSTs相对活性自施用吡嘧磺隆后第1 d起均显著高于敏感种群SC-23(P<0.05),且二者分别于施药后第3和第1 d升至最高值,分别为2.36和1.94,敏感种群SC-23的GSTs相对活性于施药后第1 d升至最高值,为1.49。【结论】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稻田萤蔺已对吡嘧磺隆产生了低到中等水平抗性。抗性萤蔺种群的ALS对吡嘧磺隆敏感性下降和GSTs代谢作用增强可能与其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蔺 吡嘧磺隆 抗药性 乙酰乳酸合成(ALS) --转移(GSTs)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