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8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7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肝癌细胞增殖和衰老
1
作者 王瑞官 王静 +2 位作者 闫茂慧 李新技 孙志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028-2038,共11页
目的探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7(glutathioneperoxidase7,GPX7)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增殖和衰老的影响,及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价值。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HCC患者... 目的探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7(glutathioneperoxidase7,GPX7)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增殖和衰老的影响,及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价值。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HCC患者的临床和转录组数据,评估GPX7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qRT-PCR、CCK-8实验和EdU染色、SA-β-Gal染色等方法,比较GPX7在HCC细胞系和正常肝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构建稳定敲低GPX7的Hep3B细胞系,通过RNA-seq分析转录组变化,并利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和激活剂740 Y-P验证GPX7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细胞衰老;体内实验采用18只6周龄雄性裸鼠(体质量18~22 g)构建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肝胆外科56例HCC患者的肿瘤和癌旁组织样本,评估GPX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分析显示,GPX7在HCC肿瘤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1),且高表达GPX7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显著缩短(P=0.018)。Western blot和qRT-PCR结果显示,GPX7在HCC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肝细胞(P均<0.01)。敲低GPX7后,HCC细胞的CCK-8吸光度值显著降低(P<0.01),EdU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1),SA-β-Gal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均<0.01)。RNA-seq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在PI3K-AKT信号通路显著富集(P<0.05)。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显著增强敲低GPX7对细胞衰老的诱导作用(P<0.01),而PI3K激活剂740 Y-P则部分逆转此效应(P<0.05)。裸鼠移植瘤模型中,敲低GPX7显著抑制裸鼠肿瘤生长(P<0.01),PI3K激活剂740 Y-P能部分逆转这一效应(P<0.01)。临床样本分析显示,GPX7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负相关(P<0.05),且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期缩短(HR=2.61,95%CI:1.26~5.39,P=0.005)。结论GPX7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细胞增殖和衰老,可能是HCC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氧化物酶7 细胞增殖 细胞衰老 PI3K-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间作体系下小花南芥铅富集特征的影响
2
作者 牛婷婷 祁浩伦 +4 位作者 王磊 李博 李明锐 祖艳群 王吉秀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061,共11页
为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间作体系下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 L. var. parviflora Franch)铅富集特征的影响,本研究设置(1 000 mg·kg^(-1))铅胁迫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5、10、15 mmol·L^(-1))的GSH和1 mmol·L^(-1)... 为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间作体系下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 L. var. parviflora Franch)铅富集特征的影响,本研究设置(1 000 mg·kg^(-1))铅胁迫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5、10、15 mmol·L^(-1))的GSH和1 mmol·L^(-1)的谷胱甘肽合成酶抑制剂(丁硫氨酸-亚砜亚胺,L-Buthionine-sulfoximine,BSO)对小花南芥生物量、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和铅富集特征的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小花南芥的叶长、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光合参数随着GSH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0 mmol·L^(-1)浓度处理相比,10 mmol·L^(-1)浓度处理下,间作小花南芥地上部铅含量、转运和富集系数显著增高31.04%、31.82%和31.04%,地上部细胞膜透性(REC)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58.40%和29.55%,地上部GSH活性显著增加149.66%;15 mmol·L^(-1)浓度处理下,间作小花南芥地上部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活性、超氧阴离子(O_(2)^(-)·)和过氧化氢(H_(2)O_(2))的产生量显著下降24.02%、38.40%和36.1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显著增加116.46%、478.81%、103.40%和162.47%。而添加BSO则与上述结果相反。综上所述,10、15 mmol·L^(-1)处理下,GSH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缓解铅胁迫对小花南芥造成的生理损害,增加光合色素含量增强小花南芥光合作用,进而提高小花南芥抵抗铅胁迫的能力,促进其对铅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小花南芥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抗白斑病菌侵染的主要生理机制及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相关基因响应模式分析
3
作者 夏茹 陈泽辉 +5 位作者 祝云芳 李永鹏 谭洋 陈通通 赵玳琳 田山君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54-1565,共12页
【目的】探究玉米(Zea mays L.)白斑病对玉米叶片光合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相关基因(GSH-Px)在白斑病病原菌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玉米在白斑病菌胁迫下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个不同白斑... 【目的】探究玉米(Zea mays L.)白斑病对玉米叶片光合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相关基因(GSH-Px)在白斑病病原菌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玉米在白斑病菌胁迫下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个不同白斑病抗性玉米自交系(高抗ZHL908、高感QB2816)抽雄吐丝期进行人工接种白斑病病原菌试验,设无菌蒸馏水接种(CK)和病原菌接种(T)2个处理,于接种后0、48、72和168 h进行光合相关性状分析,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ZmGSH-Px基因家族6个成员(GPX1、GPX2、GPX3、GPX4、GPX6和GPX7基因)的表达模式,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白斑病菌侵染导致玉米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最大荧光(F_(m))、潜在光化学量子效率(F_(v)/F_(m))、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明显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GSH含量、CAT和POD活性明显上升。高抗自交系和高感自交系感病叶片的GSH含量和POD活性对白斑病菌的响应时间存在差异,分别在接种后72和48 h出现更明显的响应。白斑病菌侵染72 h后,2个自交系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均较CK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接种病原菌后,6个基因呈现不同的响应模式,GPX1、GPX3、GPX4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表达峰出现时间大体一致;GPX2、GPX6和GPX7基因在2个自交系中的表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2个自交系中6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各项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存在差异,其中P_(n)、C_(i)和NPQ分别与2个自交系中不同的基因有较高的相关系数。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6个基因分别分布在玉米的6条染色体上,并且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结论】白斑病导致玉米的光合性能受损,高感自交系较高抗自交系更早表现损伤现象,相关ROS清除酶和小分子抗氧化剂也更早做出响应,推测GSH和POD在玉米对白斑病的抗性差异中发挥重要作用。ZmGSH-Px基因家族6个成员对白斑病菌胁迫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推测GPX1、GPX3、GPX4基因是玉米系统性获得白斑病抗性的参与基因,GPX2、GPX6、GPX7基因是玉米特异性抗病性的参与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白斑病 生理响应 氧化物酶相关基因 表达模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在保山猪中的转录调控
4
作者 袁清婷 林万 +5 位作者 赵桂英 赵加鼎 龚绍荣 富国文 王配 霍金龙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1,共10页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基因在保山猪中的序列特征、分子结构和表达调控模式。【方法】利用前期保山猪公猪睾丸转录组测序结果定量GPX4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及三...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基因在保山猪中的序列特征、分子结构和表达调控模式。【方法】利用前期保山猪公猪睾丸转录组测序结果定量GPX4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构建多物种氨基酸序列进化树和蛋白互作网络图,分析各物种间的保守同源性和互作蛋白的功能;构建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调控网络分析图,并进行KEGG和GO功能注释。【结果】GPX4的编码序列长594 bp,编码197个氨基酸,位于猪的2号染色体上,含有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疏水性分析结果发现该蛋白质N端和C端都疏水,其二级和三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占比为36.55%,高于其他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PX4的氨基酸序列在哺乳动物中较为保守,尤其与偶蹄目的山羊和绵羊亲缘关系最近。蛋白互作网络发现了多个与GPX4互作的蛋白,如GSR、PRDX6、GRSF1、CHAC1、HSPA5,这些蛋白主要在甲状腺激素合成、铂类药物耐药性、肝细胞癌、铁死亡等相关通路中发挥作用。基因功能分析发现:GPX4基因主要参与精子发生、抗氧化、抗铁死亡等过程。ceRNA调控网络分析发现:保山猪GPX4基因受ssc-miR-214-3p靶向调控。GPX4的qPCR结果显示:GPX4在保山猪睾丸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且其表达量随着保山猪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结论】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GPX4在保山猪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转录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山猪 氧化物酶4(GPX4) 精子发生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对镉致猪肾PK-15细胞氧化损伤及凋亡的修复作用
5
作者 董志芳 张丽 朱向博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03-2412,共10页
本研究探索了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镉(cadmium,Cd)所引起的PK-15细胞损伤的修复功能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主要针对猪肾PK-15细胞,利用MTT检测、光学显微镜观察、透射电镜观察、JC-1染色、彗星试验和流式细胞术等多种研究方... 本研究探索了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镉(cadmium,Cd)所引起的PK-15细胞损伤的修复功能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主要针对猪肾PK-15细胞,利用MTT检测、光学显微镜观察、透射电镜观察、JC-1染色、彗星试验和流式细胞术等多种研究方法,检测GSH对Cd所造成的细胞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的修复作用。结果显示,GSH显著缓解了Cd引起的PK-15细胞活性下降,维持ROS的稳态,从而缓解DNA和线粒体损伤及细胞凋亡等现象。Western blot结果表明,GSH可能通过上调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下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进而对Cd诱导的PK-15细胞凋亡产生抑制作用。综上所述,GSH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减少细胞凋亡来缓解Cd诱导的PK-15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15细胞 氧化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通过调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干预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细胞铁死亡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熊帮发 魏乾锋 +1 位作者 刘倩 柴尔青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1铁死亡铁死亡(ferroptosis)这个名词是在2012年由Dixon等提出,其基于以往的研究,将这种以铁稳态失衡和脂质过氧化代谢为特征的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模式定义为“ferroptosis”。铁死亡核心机制是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此过程初始环节是在... 1铁死亡铁死亡(ferroptosis)这个名词是在2012年由Dixon等提出,其基于以往的研究,将这种以铁稳态失衡和脂质过氧化代谢为特征的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模式定义为“ferroptosis”。铁死亡核心机制是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此过程初始环节是在多不饱和脂肪酸酰基链上形成以碳为中心的脂质自由基;然后脂质自由基与O2结合生成脂质过氧自由基;脂质过氧自由基通过从另一种脂质中提取氢原子来进行链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神经细胞 铁死亡 氧化物酶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在褪黑素对碱胁迫下番茄幼苗抗氧化能力影响中的作用研究
7
作者 曹泽 刘慧英 +1 位作者 丛蕴郸 李雪珍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6-867,共12页
为明确谷胱甘肽(GSH)在褪黑素(MT)调控碱胁迫下番茄抗氧化能力中的作用,本研究以超级粉霸王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碱胁迫(75 mmol·L^(-1)NaHCO_(3))条件下,分别叶面喷施5 mmol·L^(-1)MT、1 mmol·L^(-1)丁硫胺酸亚砜胺(BS... 为明确谷胱甘肽(GSH)在褪黑素(MT)调控碱胁迫下番茄抗氧化能力中的作用,本研究以超级粉霸王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碱胁迫(75 mmol·L^(-1)NaHCO_(3))条件下,分别叶面喷施5 mmol·L^(-1)MT、1 mmol·L^(-1)丁硫胺酸亚砜胺(BSO,GSH合成限速酶的抑制剂)和5 mmol·L^(-1)MT+1 mmol·L^(-1)BSO,研究不同处理对番茄幼苗生长、内源MT和GSH合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碱胁迫条件相比,MT处理缓解了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抑制,增加了内源MT、GSH含量,提高其合成关键酶活性并上调其基因表达;同时也显著增加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关键酶活性并上调其基因表达,提高了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和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ASA/DHA)比值,降低了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含量。然而,BSO的施用削弱了MT在碱胁迫下对内源MT和GSH合成及抗氧化能力的提升作用,表明GSH在MT提高番茄幼苗抗氧化能力中具有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提高碱胁迫下番茄幼苗抗氧化性能,促进碱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碱胁迫 褪黑素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还原型谷胱甘肽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8
作者 杜宇婷 袁静 邓佩瑶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1-1337,共7页
以三苯胺基作为供电子基团,2,4-二硝基苯磺酰基作为吸电子基团和反应位点,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机理,通过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荧光探针CDAS。探针CDAS本身在561 nm处没有荧光,当加入GSH后,探针CDAS中的... 以三苯胺基作为供电子基团,2,4-二硝基苯磺酰基作为吸电子基团和反应位点,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机理,通过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荧光探针CDAS。探针CDAS本身在561 nm处没有荧光,当加入GSH后,探针CDAS中的2,4-二硝基苯磺酰基与之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同时释放出3-[4-(二苯基氨基)苯基]-2-苯基丙烯腈(CDA),荧光强度在561 nm处显著增强。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和乙腈混合液(体积比1∶1,10 mmol·L^(-1),pH=7.4)中,探针CDAS对GSH具有高的灵敏度(最低检测限为7.70μmol·L^(-1))、高选择性和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179 nm)。更重要的是,探针CDAS能够用于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中GSH的细胞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胺 分子内电荷转移 荧光探针 还原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转移酶通过代谢重编程增强变异链球菌环境适应性的功能研究
9
作者 郑皓月 彭显 邹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8-735,共8页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对变异链球菌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变异链球菌GST基因敲除株ΔgsT。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变异链球菌UA159野生型与其GST基因敲除株ΔgsT的基因表达差异,酸胁迫实验、过氧化氢胁迫实验分析耐酸能力...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对变异链球菌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变异链球菌GST基因敲除株ΔgsT。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变异链球菌UA159野生型与其GST基因敲除株ΔgsT的基因表达差异,酸胁迫实验、过氧化氢胁迫实验分析耐酸能力、抗氧化应激能力,营养限制条件下进行生长动力学分析,荧光原位杂交实验分析在菌斑生物膜的种间竞争能力。结果 与变异链球菌野生型UA159相比,敲除株ΔgsT中198个基因显著差异表达,富集于代谢、应激响应及能量稳态相关通路。耐酸实验中,敲除株ΔgsT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过氧化氢处理15 min后,敲除株ΔgsT存活率为38.12%(野生型为71.75%)。营养限制下,敲除株ΔgsT最大比生长速率及稳定期生物量显著降低(P<0.05)。生物膜竞争实验中,变异链球菌敲除株ΔgsT在混合生物膜中所占的比例(8.50%)较野生型(16.89%)显著下降(P<0.05)。结论 GST可通过调控代谢和应激响应相关基因,显著增强变异链球菌的耐酸、抗氧化及营养胁迫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酶 变异链球菌 耐酸性 氧化应激 种间竞争 基因表达调控 代谢重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发草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10
作者 罗巧玉 谢惠春 +5 位作者 马永贵 周连玉 杨昊虹 管迟明 王自超 马玉寿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7-1485,共9页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代谢循环在植物细胞氧化还原稳态调控中发挥核心作用,是抵御水分胁迫等氧化损伤的重要防御体系。本研究通过测定7个水分梯度[重度水涝(HW)、中度水涝(MW)、轻度水涝(LW)、对照(CK)、轻度干旱(LD)、中度干旱(...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代谢循环在植物细胞氧化还原稳态调控中发挥核心作用,是抵御水分胁迫等氧化损伤的重要防御体系。本研究通过测定7个水分梯度[重度水涝(HW)、中度水涝(MW)、轻度水涝(LW)、对照(CK)、轻度干旱(LD)、中度干旱(MD)、重度干旱(HD)]下发草(Deschampsia caespitosa)地上和地下部分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含量及参与AsA-GSH循环的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研究干旱和水涝胁迫对发草AsA-GSH循环的影响。结果显示:1)35 d重度水涝和干旱胁迫下发草植株死亡,轻度和中度水涝条件下,随着水涝胁迫强度加剧,地上与地下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氧化还原力均呈增加趋势;而轻度和中度干旱条件下,随着干旱胁迫强度加剧地上与地下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氧化还原力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2)水分胁迫诱导发草AsA合成途径中L-半乳糖-1,4-内酯脱氢酶(GalLDH)及再生途径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显著提高,且不同水分胁迫下各酶的活性变化与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氧化还原力大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轻度干旱、轻度和中度水涝胁迫下发草能够通过较高的AsA合成和再生能力保持较高的AsA-GSH循环运作效率,清除过多的活性氧物质。研究通过AsAGSH循环角度解释发草适应干旱和水涝胁迫的机理,为利用发草开展退化高寒湿地的植被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水涝胁迫 抗坏血酸 L-半乳糖-1 4-内酯脱氢酶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包埋姜黄素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纳米脂质体的制备、修饰与表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少轩 逄格雨 +5 位作者 张子豪 李世阳 徐硕 肖海芳 朱兰兰 宋元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40,共9页
以大豆卵磷脂为壁材,制备共包埋姜黄素(curcumin,CUR)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纳米脂质体,通过静电自组装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修饰到纳米脂质体表面,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设备对脂质体的包埋率... 以大豆卵磷脂为壁材,制备共包埋姜黄素(curcumin,CUR)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纳米脂质体,通过静电自组装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修饰到纳米脂质体表面,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设备对脂质体的包埋率、体外释放、微观形貌、稳定性等进行表征,测定纳米脂质体同时递送CUR和GSH的能力。结果表明,CUR的包埋率为100%,与GSH共包埋及多糖修饰均没有影响CUR的包埋率;而与CUR共包埋时,GSH的包埋率从7.90%增加到27.03%,经多糖修饰后,进一步增加到41.22%。共包埋纳米脂质体对CUR的释放没有显著影响,但使GSH的释放率由51.2%减小至23.6%;经多糖修饰后,单包埋和共包埋纳米脂质体对CUR和/或GSH的缓释作用都增强。另外,共包埋使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从(95.02±1.93)nm增加到(132.47±18.14)nm,Zeta电位从(-22.47±1.96)mV增加到(-14.70±0.46)mV;经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双层修饰后,共包埋脂质体的平均粒径进一步增加到(161.97±5.58)nm,而Zeta电位减小到(-40.87±1.79)mV,并且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本研究可为生物活性物质共包埋的新型功能食品或药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还原 共包埋 纳米脂质体 壳聚糖 海藻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在胃肠道肿瘤中的作用与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雅茹 高芳 贾彦彬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2-332,共11页
胃肠道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病死率在我国癌症中位居前列,严重危害国民健康。只有提前预防加有效治疗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降低癌症负担。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的,区别于细胞凋亡、坏死、自噬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近几年,肿瘤耐药性的... 胃肠道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病死率在我国癌症中位居前列,严重危害国民健康。只有提前预防加有效治疗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降低癌症负担。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的,区别于细胞凋亡、坏死、自噬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近几年,肿瘤耐药性的增加引起了学者对诱导癌细胞铁死亡的兴趣,因为铁死亡固有的生理功能之一就是肿瘤抑制。铁死亡受到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的平衡调节,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是抗氧化系统的核心因子之一,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与肿瘤的不良生物学行为相关。在胃肠道肿瘤中,GPX4表达异常,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耐药。作为胃肠道肿瘤中许多分子的作用靶点(例如小分子化合物、miRNA和纳米反应器等),GPX4在多个水平上受到调节,并参与调控多种复杂的信号通路。以GPX4为靶点的策略有望成为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新途径。本文就GPX4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明其分子调控机制和目前的药物研究进展,为胃肠道肿瘤的研究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胃肠道肿瘤 氧化酶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谷胱甘肽对白粉菌胁迫下草地早熟禾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凡 赵宇民 +5 位作者 张艺凝 许志宇 高鹏 赵祥 朱慧森 梁银萍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80-3090,共11页
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白粉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和使用年限。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作为植物体内关键的抗氧化剂在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探讨外源GSH调控下植物抗氧化系统在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中的... 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白粉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和使用年限。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作为植物体内关键的抗氧化剂在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探讨外源GSH调控下植物抗氧化系统在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中的角色,本研究以草地早熟禾中抗品种‘太行’和极感品种‘探险家’为材料,通过喷施0.1 mmol·L^(-1)和1.6 mmol·L^(-1)外源GSH,测定接种白粉菌后3 d和7 d植物抗氧化系统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在白粉菌侵染早期施用0.1 mmol·L^(-1) GSH后草地早熟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与抗病性呈负相关关系,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与抗病性呈正相关关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和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显著提高(P<0.05),0.1 mmol·L^(-1) GSH处理下草地早熟禾抗病能力更强。本研究明确了外源GSH通过调控草地早熟禾抗氧化系统增强白粉病抗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为防治草地早熟禾白粉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白粉病 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处理对杏果实采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洁仙 刘雪艳 +3 位作者 单晴 姜丽巍 吴斌 魏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191,200,共9页
为探究NO对杏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抗氧化作用,实验以吊干杏为试材,采用外源NO处理,测定了杏果实采后硬度、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和H_(2)O_(2)含量,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 为探究NO对杏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抗氧化作用,实验以吊干杏为试材,采用外源NO处理,测定了杏果实采后硬度、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和H_(2)O_(2)含量,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glutathione,As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的含量,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DHA)、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oxidized,GSSG)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ic acid peroxidase,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ono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MDHAR)以及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的变化。结果表明,NO处理可延缓杏果实采后硬度下降,降低了呼吸强度和TA含量,提高TSS含量,较好地维持杏果实贮藏品质。同时,NO处理降低了杏果实、果皮和果肉中H_(2)O_(2)含量,增强了APX、GR、MDHAR和DHAR的活性,提高了AsA和GSH的含量,降低了DHA和GSSG含量。此外,NO处理后果皮抗氧化酶活性和H_(2)O_(2)含量均高于果肉。NO处理通过激活AsA-GSH循环关键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了清除H_(2)O_(2)的效率,调节杏果实采后AsA-GSH循环,从而维持了杏果实采后贮藏品质,且果皮的响应快于果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氧化 贮藏品质 抗坏血酸-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谷胱甘肽对镉胁迫下4种紫花苜蓿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德 黄薇 +3 位作者 唐卿雁 李博 钱朋 杨姝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5-80,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在镉污染严重牧区添加外源谷胱甘肽(GSH)对紫花苜蓿的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的影响。试验以中苜1号、WL525HQ、甘农3号、甘农9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组(CK组,Hoagland培养液)、镉处理组(Cd组,Hoagland+15 mg/L Cd)和混合处理组... 试验旨在探究在镉污染严重牧区添加外源谷胱甘肽(GSH)对紫花苜蓿的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的影响。试验以中苜1号、WL525HQ、甘农3号、甘农9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组(CK组,Hoagland培养液)、镉处理组(Cd组,Hoagland+15 mg/L Cd)和混合处理组(Cd+GSH组,Hoagland+15 mg/L Cd+25 mg/L GSH)进行水培试验。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含量(SPAD)、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Cd组相比,Cd+GSH组各品种紫花苜蓿的RWC、SPAD、Gs、Pn、Ci、Tr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与Cd组相比,Cd+GSH组各品种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WL525HQ、甘农3号、中苜1号添加外源GSH后Pro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Cd组相比,Cd+GSH组各品种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降低(P<0.05),甘农9号和甘农3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WL525HQ、甘农9号、甘农3号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添加外源GSH后可缓解镉污染严重牧区紫花苜蓿受到的镉的毒害作用,降低氧化损伤,提高其适应能力,且紫花苜蓿各生理指标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胁迫 紫花苜蓿 光合作用: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提取纯化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其活性抑制作用研究
16
作者 徐永芳 周倩 +1 位作者 王雷 廖丹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102,共7页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在血压调控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该文通过优化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和超滤等步骤从猪肺中分离纯化ACE并研究其酶学性质。以食源ACE抑制肽Ala-Gly-Pro(AGP)为对照抑制剂,研究了还原型...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在血压调控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该文通过优化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和超滤等步骤从猪肺中分离纯化ACE并研究其酶学性质。以食源ACE抑制肽Ala-Gly-Pro(AGP)为对照抑制剂,研究了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对猪肺ACE活性的影响。当猪肺匀浆液蛋白质量浓度在30 mg/mL时,在35℃的条件下进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ACE,酶活回收率分别达75.6%和61.9%,超滤液流速为5.0 mL/min进行超滤,最终ACE的比活为1.9 U/mg,纯化倍数为475倍,酶活回收率为43.4%。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减少了ACE分离纯化过程中的酶损失,提高ACE分离纯化效率,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猪肺ACE分子质量为160 kDa,酶学性质分析表明纯化后ACE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最适反应pH值为7.5,米氏常数K_(m)为2.05 mmol/L,最大反应速率V_(max)为4.64 nmol/L。体外活性实验表明AGP和GSH均能够抑制猪肺ACE的活性,且AGP和GSH对ACE的IC_(50)值分别为564.0、26.2μmol/L,对其抑制类型分别为竞争型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抵制常数K_(i)分别为127.0、15.5μmol/L。该研究为从抗氧化物质中筛选可能对预防高血压有效的降血压肽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提取 纯化 还原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的扩增及连作胁迫应答
17
作者 韩蓓 李晨 +2 位作者 庞园园 方淑梅 梁喜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7,97,共9页
利用数据库Phytozome获得大豆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基因4个成员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序列,以大豆叶片和根中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获得Glyma10g03740和Glyma02g16010基因,二者大小均为1638 bp,基因结构相... 利用数据库Phytozome获得大豆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基因4个成员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序列,以大豆叶片和根中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获得Glyma10g03740和Glyma02g16010基因,二者大小均为1638 bp,基因结构相似;获得Glyma16g27210和Glyma02g08180基因,二者结构相似,基因大小均为1506 bp。系统进化分析显示,Glyma10g03740/Glyma02g16010和Glyma16g27210/Glyma02g08180蛋白聚类于不同分支,但分别都与豇豆、尖叶菜豆和芸豆亲缘关系最近。4个成员的结构域相同,均含有FAD/NAD-binding_dom结构域和Pyr_nucl-dis_OxRdtase_dimer结构域。三级结构显示Glyma16g27210和Glyma02g08180构象相似,Glyma10g03740和Glyma02g16010构象相似,4个蛋白均以二聚体结构存在,互作蛋白完全相同,包括2个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和8个硫氧还蛋白。RT-qPCR方法分析GRs基因对连作逆境的响应,结果显示,在连作胁迫下,敏感品种HF55的GRs基因表达在根中启动较早(出苗后15 d内),而叶片中启动较晚,出苗后45 d时表达仍呈上升趋势;对于抗性品种KX8,根和叶片中GRs基因各成员均在出苗后15~45 d表达量达到最高,30 d时根中GRs基因总表达量增加达19.03倍,叶片中GRs基因总表达量增加2.5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还原 连作逆境 基因扩增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牙鲆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芳倩 张文兵 +3 位作者 麦康森 徐玮 王小洁 刘付志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56,共6页
以酪蛋白、明胶为主要蛋白源配制精制基础饲料,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饲料中GSH的含量分别为0、97.96、189.92、371.84、688.72和1 063.56 mg.kg-1,在流水式养殖系统中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9.49±0.22)g的牙鲆(Pa... 以酪蛋白、明胶为主要蛋白源配制精制基础饲料,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饲料中GSH的含量分别为0、97.96、189.92、371.84、688.72和1 063.56 mg.kg-1,在流水式养殖系统中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9.49±0.22)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8周后观测各组牙鲆的生长情况及机体的抗氧化状态。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外源的GSH对牙鲆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牙鲆增重率(WGR)在饲料GSH含量为371.84 mg.kg-1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饲料GSH添加组牙鲆肝脏中GSH的含量显著高于零添加组(P<0.05);各处理组肝脏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肝脏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力随饲料中GSH含量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并在饲料中GSH含量为371.84 mg.kg-1时达到最低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没有受到饲料中GSH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GSH含量为371.84 mg.kg-1时,肝脏中总抗氧化力(T-AOC)显著高于1 063.56 mg.kg-1组(P<0.05),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根据WGR的实验数据,利用折线模型得到牙鲆幼鱼饲料中GSH的适宜含量为368.92 mg.kg-1,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生长造成负面影响,抑制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加机体氧化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饲料 生长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志梅 马现永 +1 位作者 余苗 瞿明仁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481-7492,共12页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机体最丰富的内源性抗氧化分子,其代谢过程在维持细胞氧化还原稳态及应激防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机体代谢并影响动物生理及病理进程。本文综述了GSH代谢、抗氧化、免疫、解毒、营养代谢及微生物调控等功能机...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机体最丰富的内源性抗氧化分子,其代谢过程在维持细胞氧化还原稳态及应激防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机体代谢并影响动物生理及病理进程。本文综述了GSH代谢、抗氧化、免疫、解毒、营养代谢及微生物调控等功能机制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探究GSH对动物健康的调控机制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 氧化 免疫功能 微生物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罗非鱼生长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国良 赵会宏 +4 位作者 周志伟 何志交 郭慧 陈静 刘丽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0-93,共4页
将体长、体质量相近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在Ⅰ、Ⅱ、Ⅲ、Ⅳ组的日粮中分别添加0、100、200、400 mg/kg剂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试验期60 d,检测了与生长性... 将体长、体质量相近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在Ⅰ、Ⅱ、Ⅲ、Ⅳ组的日粮中分别添加0、100、200、400 mg/kg剂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试验期60 d,检测了与生长性能、血清中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水平及肌肉组织抗氧化能力相关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1)在试验期间,添加GSH的Ⅱ组和Ⅳ组的相对体质量生长率(RSGR)显著高于对照组Ⅰ组(P<0.05),而且第20 d时,Ⅱ组和Ⅳ组鱼体的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2)第40 d和第60 d,Ⅳ组鱼体的血中IGF-I水平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3)第20 d,各处理组鱼体肌肉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Ⅰ组(P<0.05).第40 d,Ⅳ组的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第60 d,Ⅱ组的T-AOC和T-SOD活力显著高于Ⅰ组(P<0.05).以上结果显示,在饲粮中添加适宜剂量的GSH能改善鱼体肌肉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并使IGF-I水平在正常生理范围内有所升高,从而对鱼体的生长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还原 生长 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