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刘若兰 沈沉 +1 位作者 沈晓燕 田峻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3-416,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Aβ25-35所致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后膜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AMPA)受体相关蛋白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GRIP)1、GRIP2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 目的探讨电针对Aβ25-35所致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后膜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AMPA)受体相关蛋白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GRIP)1、GRIP2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海马CA1区注射寡聚态Aβ25-35制备模型,假手术组在相同部位用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第2天开始,电针组选取双侧肾俞、百会穴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周6次,共2周。治疗结束后行免疫组化检测GRIP1、GRIP2的表达量。结果正常组与假手术组GRIP1、GRIP2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t<1.7438,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GRIP1、GRIP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t>9.5928,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GRIP1、GRIP2蛋白表达升高(t>9.5326,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增加与AMPA受体定位插入相关的突触后蛋白GRIP1、GRIP2的数量,使突触后膜上的AMPA受体数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电针 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调节癌症进展和免疫反应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勇 李伟宏 +3 位作者 程志鹏 王斌 王思珩 王毓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794,共7页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是一种多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通过磷酸化特定的蛋白质,引起下游的信号转导和生物效应。近年来,随着对RIPK1的深入研究,学者发现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是一种多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通过磷酸化特定的蛋白质,引起下游的信号转导和生物效应。近年来,随着对RIPK1的深入研究,学者发现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多种实体瘤和血液肿瘤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RIPK1通过激活特定通路如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等促进细胞存活及炎症反应。另一方面,RIPK1通过与胱天蛋白酶-8(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8,caspase-8)作用促进凋亡,或与RIPK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作用促进坏死性凋亡的发生。RIPK1作为上游信号在不同肿瘤患者中表达水平不同。其支架功能和激酶活性可以调节癌症进展,也可以启动机体适应性免疫,抑制肿瘤进展;此外,还能产生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而促进肿瘤的发展。其双重作用在调节癌症的发生、发展及机体免疫反应方面都有所展现,可以作为新的治疗靶点控制癌症进展。该文从RIPK1的结构入手,深入探讨其功能,特别是其在调节癌症进展和免疫反应方面的功能,为癌症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坏死性凋亡 坏死复合物 癌症 免疫反应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核定位信号的RARα与谷氨酸氨连接酶蛋白相互作用的胞内外验证 被引量:4
3
作者 吴燕 刘北忠 +4 位作者 王翀 钟梁 朱丹 王春光 金丹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通过胞内外实验验证谷氨酸氨连接酶(GLUL)与带有核定位信号的维甲酸受体α(NLS-RARα)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将表达GLUL靶蛋白和NLS-RARα诱饵蛋白的两种重组表达质粒共同转化入AH109酵母菌,采用一对一的酵母双杂交技术验证它们在活... 目的通过胞内外实验验证谷氨酸氨连接酶(GLUL)与带有核定位信号的维甲酸受体α(NLS-RARα)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将表达GLUL靶蛋白和NLS-RARα诱饵蛋白的两种重组表达质粒共同转化入AH109酵母菌,采用一对一的酵母双杂交技术验证它们在活细胞内的相互作用;通过构建GLUL及NLS-RARα蛋白标签融合表达载体,共转染至人胚肾HEK293细胞,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在细胞外验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GLUL靶蛋白和NLS-RARα诱饵蛋白质粒共转化AH109酵母菌后,可见蓝色的阳性克隆;GLUL蛋白及NLS-RARα标签融合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共同转染至HEK293细胞,采用抗HA多克隆抗体免疫沉淀HA-NLS-RARα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后,抗c-Myc单克隆抗体免疫印迹检测,检测到GLUL-cMyc蛋白。结论采用酵母双杂交和免疫共沉淀技术成功地在胞内外验证了GLUL与NLS-RARα之间存在特异性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受体Α 核定位信号 谷氨酸氨连接酶 蛋白相互作用 双杂交系统技术 免疫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CoV-2 S蛋白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相关受体研究进展
4
作者 方晓敏 刘兴健 张锐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6-1332,共7页
自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暴发以来,对其的研究成为热点。冠状病毒感染趋向性主要取决于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S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能力,而S蛋白及其受体结合域(S-RBD)不仅在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及病毒进入细胞... 自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暴发以来,对其的研究成为热点。冠状病毒感染趋向性主要取决于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S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能力,而S蛋白及其受体结合域(S-RBD)不仅在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及病毒进入细胞中起着关键作用,还可以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Toll样受体(TLRs)、分化集群(CD)147、神经纤毛蛋白-1(NRP-1)等结合并激活不同的信号通路,从而促进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及引发炎症等一系列致病进程。因此,研究S蛋白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相关受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S蛋白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相关受体,以期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 S蛋白 受体 相互作用 SARS-CoV-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s-pull down联合质谱鉴定谷氨酸棒杆菌中乙酰羟酸合酶IlvN的相互作用蛋白 被引量:1
5
作者 侯正杰 张权威 +5 位作者 莫晓琳 夏利 谭淼 孙全伟 马倩 陈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1-17,共7页
以谷氨酸棒杆菌关键酶乙酰羟酸合酶调节亚基IlvN的相互作用蛋白研究为切入点,筛选出与其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针对实验室选育的1株缬氨酸高产菌株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XV,利用his-pull down技术捕获与乙酰羟酸合酶存在相互作用的... 以谷氨酸棒杆菌关键酶乙酰羟酸合酶调节亚基IlvN的相互作用蛋白研究为切入点,筛选出与其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针对实验室选育的1株缬氨酸高产菌株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XV,利用his-pull down技术捕获与乙酰羟酸合酶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液质联用的方法对差异蛋白进行鉴定,经蛋白电泳和液质分析后,鉴定得到45种蛋白,其中,大部分蛋白为参与翻译过程的核糖体蛋白,此外,还包括参与能量产生与转换、氨基酸转运与代谢、碳水化合物转运与代谢、脂转运与代谢、信号传导等过程的蛋白质.乙酰羟酸合酶是支链氨基酸合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关键酶,与其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涉及代谢过程中的多个方面,这些相互作用的蛋白对于支链氨基酸的合成代谢可能产生影响,所得蛋白相互作用结果对进一步指导协调代谢工程改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分支链氨基酸 蛋白相互作用 his-pull DOWN Ilv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可与多种核受体相互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健 陈敏 +3 位作者 陈彬 李渝萍 李强 周度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96-701,共6页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unctions of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RBP4) in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yeast two hybrid assay and transient co-transforming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RBP4 and nuclear ...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unctions of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RBP4) in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yeast two hybrid assay and transient co-transforming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RBP4 and nuclear receptors and the effects of over-expressed RBP4 on trans-activation functions of human estrogen receptor related receptor 1 (hERR1) and human estrogen (hER). The requirement of activation function domain-2 (AF-2) for hER to interact with RBP4 was also detected by the yeast two hybrid assay. The results show that RBP4 could interact with many nuclear receptors including mouse estrogen receptor related receptor 3 (mERR3), retinoid X receptor (RXR),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R), progestin receptor (PR), and androgen receptor (AR) in yeast cells. Over-expressed RBP4 could strongly enhance the trans-activation functions of hERR1 and hER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respectively. RBP4 could also interact with hER in an AF-2-dependent man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P ERR 视黄醇结合蛋白 GR PR 2-DE AR 受体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与NGF受体TrkA相互作用的新蛋白质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勇 黄爱军 +5 位作者 曹莉 阎志勇 刘秀杰 张骐 路长林 何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6-589,共4页
目的 :寻找新的 Trk A可能底物或调控蛋白 ,以深入认识 Trk A下游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将 Trk A胞内域与 L ex A蛋白融合作为诱饵蛋白 ,应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人脑 L ex A c DNA文库 ,经β-半乳糖苷酶活性鉴定和测序分析进一步鉴别 ,... 目的 :寻找新的 Trk A可能底物或调控蛋白 ,以深入认识 Trk A下游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将 Trk A胞内域与 L ex A蛋白融合作为诱饵蛋白 ,应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人脑 L ex A c DNA文库 ,经β-半乳糖苷酶活性鉴定和测序分析进一步鉴别 ,获得阳性克隆。 结果 :明确阳性克隆中的 Trk AIC- BP1为一种新的 Trk A结合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了 Trk AIC- BP1和Trk A在酵母中的相互作用。结论 :首次筛选到 Trk A结合蛋白—— Trk AIC- BP1,它可能在 T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杂交方法 NGF受体 TRKA 相互作用 蛋白 TrkA^IC-B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雷传江 焦艳 +2 位作者 王关嵩 戢福云 王建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51-857,共7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140,RIP140)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140,RIP140)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致脓毒症肺损伤3、6、12、24 h组。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RIP140在肺组织的表达分布;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观察肺泡巨噬细胞RIP140的表达变化及定位;RT-q PCR测定肺泡巨噬细胞IL-1β、TNF-α、IL-6 mRNA水平变化。结果 CLP组可见明显肺损伤病理改变且随时间进展逐渐加重。RIP140在脓毒症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主要表达于炎性渗出细胞,且随时间进展,表达RIP140的细胞数量逐渐增多。CLP术后6 h大鼠肺巨噬细胞RIP140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开始升高(P〈0.05),至12~24 h维持一较高水平,且主要表达于细胞核。CLP术后3 h大鼠肺巨噬细胞IL-1β、TNF-α、IL-6 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开始升高(P〈0.05),至12~24 h维持一较高水平,下调肺泡巨噬细胞RIP140的表达可明显抑制IL-1β、TNF-α、IL-6 mRNA的表达。结论脓毒症肺损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可通过上调RIP140表达增强肺组织炎症反应,从而参与早期急性肺损伤的炎症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 急性肺损伤 肺泡巨噬细胞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的基因克隆及其免疫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徐桂月 张鹏宇 +5 位作者 王奭骥 台桂香 劳凤学 杨煜 崔雪玲 柳忠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9-113,118,共6页
目的:研究新克隆的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ActR IP3)的免疫学特性和其介导Ser/Thr激酶型受体胞内信号传导的作用。方法:以酵母双杂交法发现的ActR IP基因片段作为探针,从小鼠脑cDNA文库中克隆ActR IP3基因。EIA法分析其与激活素ⅡA型... 目的:研究新克隆的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ActR IP3)的免疫学特性和其介导Ser/Thr激酶型受体胞内信号传导的作用。方法:以酵母双杂交法发现的ActR IP基因片段作为探针,从小鼠脑cDNA文库中克隆ActR IP3基因。EIA法分析其与激活素ⅡA型受体(ActRⅡA)结合能力,W estern b lot杂交检测成熟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在脑组织中的分布,采用pcDNA-ActR IP3与CAGA-lux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分析信号传导作用。结果:克隆的Ac-tR IP3基因全长1 197 bp,编码101个氨基酸残基,EIA分析显示ActR IP3与ActRⅡA具有特异性结合作用,这种作用与Ac-tR IP3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有关。W estern b lot杂交显示天然ActR IP3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 000,在多种组织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其在脑组织中的分布以海马及下丘脑为主。通过表达ActR IP3可促进激活素诱导的特异性基因转录活性。结论:ActR IP3属于ActR IP家族新成员,具有特异结合ActRⅡA的能力,并具有促进激活素信号传导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索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信号传导 免疫印迹杂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琳 刘海岩 +2 位作者 崔雪玲 葛敬岩 柳忠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3,F0002,共4页
目的:制备抗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ARIP1)抗体并探讨其应用。方法: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GST-ARIP1融合蛋白,以该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家兔,制备抗ARIP1的多克隆抗体。应用该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ARIP1在小鼠脑组织的分布... 目的:制备抗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ARIP1)抗体并探讨其应用。方法: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GST-ARIP1融合蛋白,以该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家兔,制备抗ARIP1的多克隆抗体。应用该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ARIP1在小鼠脑组织的分布。结果:制备的兔抗ARIP1多克隆抗体可以特异识别ARIP1,而与ARIP2无交叉反应。初步应用制备的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RIP1在小鼠大脑组织主要表达在下丘脑及海马。结论:成功地制备了抗ARIP1多克隆抗体,该抗体可用于ARIP1成熟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融合蛋白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甲状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5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特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彭永德 张新 +6 位作者 宋怀东 姜春玲 曲建 陈名道 胡仁明 陈家伦 韩泽广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63-568,共6页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RT PCR技术 ,从人垂体cDNA文库中克隆到甲状腺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15(hTRIP15)的全长cDNA ,长度 1963bp ,编码 4 4 3氨基酸 ,同时克隆该基因不同剪接方式所形成的新的异构体 ,长度 1984bp ,编码 4 50氨基酸 .与基...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RT PCR技术 ,从人垂体cDNA文库中克隆到甲状腺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15(hTRIP15)的全长cDNA ,长度 1963bp ,编码 4 4 3氨基酸 ,同时克隆该基因不同剪接方式所形成的新的异构体 ,长度 1984bp ,编码 4 50氨基酸 .与基因组序列比较显示该基因具有 12个外显子 ,5号外显子 3′端具有 2个剪切的接点 (-ag) .搜寻UniGene数据库作染色体定位于D15S146 D15S117,该基因在生物进化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从单细胞藻类到人类均有该基因同源物表达 ,亚细胞定位为核内 .Northern杂交显示 ,该基因具有 3种不同大小的转录本 ,分别约为 2 0、3 5及 4 0kb ,且在人体各组织中均有一定表达 ,其中骨骼肌、心脏及肾脏组织为高表达 .半定量RT PCR显示在一些内分泌组织均有表达 ,以肾上腺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RIP15 CDNA克隆 亚细胞定位 组织表达谱 染色体定位 人甲状腺素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胞外段的原核表达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宁 肖慧 +2 位作者 高巨 许立新 佘守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2-496,共5页
目的构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RAGE)胞外段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表达,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其相互作用蛋白。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人RAGE胞外段cDNA,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ET14b,转... 目的构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RAGE)胞外段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表达,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其相互作用蛋白。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人RAGE胞外段cDNA,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ET14b,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RAGE胞外段融合蛋白表达,用Ni2+-NTA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并行Western blot鉴定。以重组RAGE胞外段蛋白为靶分子,进行3轮噬菌体展示环七肽库的筛选,从第3轮洗脱物中随机挑选分隔良好的噬菌体克隆扩增后进行ELISA鉴定。对获得的阳性噬菌体克隆分别进行扩增、纯化,提取DNA测序后翻译为氨基酸序列,用BLAST软件搜索Gen-Bank中的同源序列。结果成功构建并表达、纯化了RAGE胞外段融合蛋白。经过3轮筛选后,随机挑取的24个噬菌体克隆中11个可与RAGE胞外段结合。对11个噬菌体测序后用BLAST软件搜索同源序列,得到14个编码蛋白。结论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到与RAGE胞外段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产物 受体 噬菌体展示 肽库 蛋白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激酶3通过上调整合素β3促进骨关节炎相关病变 被引量:3
13
作者 程锦 蒋艳芳 +4 位作者 段小宁 傅欣 张继英 胡晓青 敖英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1-400,共10页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慢性致残性关节疾患,目前尚无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手段。程序性坏死在多种疾病中扮演关键角色,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3)是程序性坏死进程的关键调控...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慢性致残性关节疾患,目前尚无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手段。程序性坏死在多种疾病中扮演关键角色,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3)是程序性坏死进程的关键调控因子。有研究显示,RIP3在人与鼠骨关节炎退变软骨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提示程序性坏死的发生,但RIP3在软骨中的具体病生理角色仍不明确。本研究拟对过表达RIP3前后的软骨细胞转录物组进行测序分析,探索RIP3在骨关节炎进程中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RNA测序结果显示,RIP3的过表达诱发软骨细胞中244个基因表达上调,277个表达下调。通过进一步构建基因间共表达作用网络,筛选出16个候选靶基因在mRNA水平进行验证,证实RIP3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单位5(phosphoinositide-3-kinase,regulatory subunit 5,Pik3r5)、整合素β3(integrin subunit beta 3,Itgb3)及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MYB proto-oncogene like 2,Mybl2)的表达上调作用最为显著。CCK-8以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利用siRNA沉默Itgb3的表达可显著抑制RIP3诱发的软骨细胞活力下降及程序性坏死,同时也抑制了RIP3对软骨细胞中分解代谢相关基因Mmp1、Mmp13与Il6的表达上调作用,以及其对合成代谢相关基因Acan、Col2a1与Sox9的下调作用。本研究证实,RIP3通过上调软骨细胞中Itgb3的表达诱发软骨细胞坏死与软骨基质代谢紊乱,并最终导致软骨退变,为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同时进一步明确了程序性坏死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激酶3 整合素Β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细胞凋亡与坏死的调节阀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杨 赵晓航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67-1073,共7页
综述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s)蛋白结构和RIP3调控细胞凋亡与坏死机制的研究进展.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3,RIP3)是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之一,该蛋白质家族包含一类高度保守的丝/苏氨酸激酶结构域.RIP家... 综述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s)蛋白结构和RIP3调控细胞凋亡与坏死机制的研究进展.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3,RIP3)是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之一,该蛋白质家族包含一类高度保守的丝/苏氨酸激酶结构域.RIP家族激酶作为细胞应激传感分子,在调控细胞凋亡、细胞坏死和存活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发现,RIP3参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细胞程序化坏死的生物学过程.认识RIP3调控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与坏死不同死亡途径转换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发现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 凋亡 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崔凯 耿慧武 +5 位作者 姬强 朱克超 卢晨 夏杰 刘晓颖 于在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75-1179,共5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且分析10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对应正常黏膜组织中RIP1的表达情况。结果 71%食管鳞癌组...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且分析10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对应正常黏膜组织中RIP1的表达情况。结果 71%食管鳞癌组织中RIP1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对应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20%食管鳞癌癌旁组织RIP1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对应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的RIP1蛋白水平与其TNM分期、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癌旁组织中高表达的RIP1蛋白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无关。结论RIP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及预后有关,对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羟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与家族性单纯性垂体腺瘤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锋 张熠丹 +4 位作者 代从新 刘小海 杨亚坤 姚勇 王任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0-644,共5页
家族性单纯性垂体腺瘤(FIPA)是一类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其特点为低外显率、早期发病、多呈侵袭样生长及以生长激素腺瘤和泌乳素腺瘤为主。芳羟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AIP)是抑癌基因,20%左右的FIPA家庭存在AIP杂合性突变,AIP突变导致肿... 家族性单纯性垂体腺瘤(FIPA)是一类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其特点为低外显率、早期发病、多呈侵袭样生长及以生长激素腺瘤和泌乳素腺瘤为主。芳羟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AIP)是抑癌基因,20%左右的FIPA家庭存在AIP杂合性突变,AIP突变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羟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 家族性单纯性垂体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2(GIT2)参与免疫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佳 周艺 郝玉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16-1418,共3页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2(GIT2)是一类多结构域的信号支架蛋白。GIT2通过与不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调节细胞功能,主要参与整合素介导的细胞黏附、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组装以及胞内信号传递过程。GIT2在免疫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促...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2(GIT2)是一类多结构域的信号支架蛋白。GIT2通过与不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调节细胞功能,主要参与整合素介导的细胞黏附、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组装以及胞内信号传递过程。GIT2在免疫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促进中性粒细胞趋化性,抑制其过度产生超氧化物,促进胸腺细胞的阳性选择和趋化性,抑制炎症性肠病,介导肝脏免疫性损伤,且GIT2敲除小鼠具有多种免疫缺陷症状。本文简述了GIT2在免疫体系中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2(GIT2) 免疫 Toll样受体 T细胞受体(TCR)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感受蛋白STIM1与Orai1在钙敏感受体介导钙内流及NO生成中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腊梅 钟华 +3 位作者 唐娜 庞丽娟 张春军 何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73-1780,共8页
目的:研究Ca^(2+)感受蛋白[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与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蛋白1(Orai1)]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钙敏感受体(Ca SR)介导的钙内流和一氧化氮(NO)生成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将Ca SR激动剂精胺[钙池操纵性钙通道(SOC)和受... 目的:研究Ca^(2+)感受蛋白[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与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蛋白1(Orai1)]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钙敏感受体(Ca SR)介导的钙内流和一氧化氮(NO)生成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将Ca SR激动剂精胺[钙池操纵性钙通道(SOC)和受体操纵性钙通道(ROC)均激活]单用或与ROC模拟剂12-O-十四烷酰佛波醇-13-醋酸酯(TPA)+Ca SR负性变构调节剂Calhex 231(激活ROC、阻断SOC)、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Ro 31-8220和PKCα/β1选择性抑制剂Go 6976(激活SOC、阻断ROC)联合孵育HUVECs;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UVECs中STIM1和Orai1的蛋白表达和共定位;免疫共沉淀法检测STIM1和Orai1之间的相互作用;取2~3代HUVECs随机分为特异性的质粒转染组(sh STIM1+sh Orai1组)、空质粒组(vehicle-STIM1+vehicle-Orai1组)和未转染组(control组),将3组细胞分别加入上述4组不同药物刺激,采用荧光探针Fura-2/AM检测HUVECs中Ca^(2+)浓度的变化,NO荧光探针DAF-FM DA负载方法同步检测HUVECs中NO生成的变化。结果:STIM1和Orai1蛋白表达共定位于胞浆,与control组相比,加入Calhex 231+TPA、Ro 31-8220和Go 6976刺激后,STIM1和Orai1在胞浆中的定位均减少,且二者的相互作用均减弱;在4种不同处理因素作用下,sh STIM1+sh Orai1组细胞内Ca^(2+)浓度和NO净荧光强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STIM1与Orai1以二元复合物的形式共同调节Ca SR,并通过激活SOC和ROC介导钙内流及NO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 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蛋白1 钙敏感受体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调控人结肠癌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海玉 张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0-726,741,共8页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在人结肠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E3泛素连接酶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tripartite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6,Trim16)对其作用的潜在调...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在人结肠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E3泛素连接酶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tripartite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6,Trim16)对其作用的潜在调控机制。方法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建立HT-29细胞的程序性坏死模型,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其对凋亡、坏死细胞数目的影响。分别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RIPK1在细胞程序性坏死中的表达。构建稳定表达Flag标记的RIPK1的HT-29细胞株,采用Flag标记的pulldown试验结合质谱检测发现与RIPK1有相互作用的新蛋白。应用NiNTA pulldown试验检测筛选出的E3泛素连接酶对RIPK1泛素化的调控。结果 TNFα能够成功诱导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HT-29细胞在TNFα和半胱天蛋白酶抑制剂z-VAD处理后,表现出RIPK1、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并伴随着炎性因子白介素1α(IL1α)和白介素6(IL6)水平明显升高。Flag标记的pulldown试验结合质谱检测发现一个与RIPK1有相互作用的E3泛素连接酶Trim16,体外实验表明Trim16可以增强RIPK1的泛素化程度,其可能调节RIPK1在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结论 RIPK1在TNFα和z-VAD诱导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程序性坏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3泛素连接酶Trim16对此过程可能有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 人结肠癌细胞 程序性坏死 E3泛素连接酶 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Trim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受体蛋白调控植物生长与胁迫应答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陈梦娇 李洋洋 邬倩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2-75,共14页
植物谷氨酸受体(glutamate receptor-like,GLRs)是动物离子型谷氨酸受体(in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iGluRs)的同源蛋白,在开花植物中具有多个拷贝,常以功能冗余的基因家族形式共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过程。GLRs在植物中发... 植物谷氨酸受体(glutamate receptor-like,GLRs)是动物离子型谷氨酸受体(in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iGluRs)的同源蛋白,在开花植物中具有多个拷贝,常以功能冗余的基因家族形式共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过程。GLRs在植物中发挥作用的机制与其动物同源蛋白既有类似之处,但又表现出植物特异性。iGluRs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iGluRs介导的神经传导中,由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识别并结合突触后膜的iGluRs,iGluRs介导的阳离子内流引起突触后膜的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传递,构成神经传导的基础。过去20多年的研究发现,植物GLRs也可以作为离子通道蛋白,通过调节跨膜离子流行使功能。本文系统综述了植物谷氨酸受体的蛋白结构和演化特征,并对已报道的重要功能位点进行阐释;总结了近些年来对植物谷氨酸受体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不同时期,以及多种生物和非生物逆境应答中的功能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其与动物iGluRs作用机制的异同;提出并梳理了该领域仍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最后展望了该蛋白家族在作物耐逆育种中的重要应用前景和价值,以期为改良作物耐逆性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受体 离子通道 钙信号 钙通道蛋白 生物胁迫 非生物胁迫 植物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