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氮源对大豆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9
1
作者 陈煜 朱保葛 +1 位作者 张敬 梁宗锁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利用硝态氮 (NO3- -N)、铵态氮 (NH4 + -N )及混合态氮对 4个栽培大豆品种结荚期植株进行诱导处理 ,研究不同氮源对叶片硝酸还原酶 (NR)、谷氨酰胺合成酶 (GS)活性以及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NO3- -N增加 4个品种NR活性效果最... 利用硝态氮 (NO3- -N)、铵态氮 (NH4 + -N )及混合态氮对 4个栽培大豆品种结荚期植株进行诱导处理 ,研究不同氮源对叶片硝酸还原酶 (NR)、谷氨酰胺合成酶 (GS)活性以及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NO3- -N增加 4个品种NR活性效果最好 ,其次是混合态氮 ,而NH4 +-N的效果较差。从 4个品种叶片的GS活性看 ,混合态氮和NH4 + -N的处理效果好 ,而NO3--N的效果差 ;三种氮源处理 4个基因型的子粒蛋白质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增加的顺序与提高NR活性的顺序相同。说明施用三种氮肥能增加大豆品种子粒的蛋白质含量 ,而以施用硝酸钾的效果最佳。相关分析表明 ,大豆叶片NR活性与子粒蛋白质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r =0 .6 6 3 ) ,可以把结荚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作为选择高蛋白大豆材料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源 大豆 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活性 蛋白质含量 生物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热嗜酸古细菌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的克隆、诱导表达和活性测定 被引量:4
2
作者 殷志敏 闫淑珍 +2 位作者 戴谷 吴一凡 张双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45-749,共5页
采用DEAE Sepharose及SephacrylS 30 0柱分离纯化了耐热嗜酸古细菌Sulfolobusacidocaldarius谷氨酰胺合成酶 (E 6 .3.1.2 ,Sac GS)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分子质量为 5 3ku的单一条带 .测定其N端氨基酸序列为PGLPKNEHEALEFLKSNNIK... 采用DEAE Sepharose及SephacrylS 30 0柱分离纯化了耐热嗜酸古细菌Sulfolobusacidocaldarius谷氨酰胺合成酶 (E 6 .3.1.2 ,Sac GS)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分子质量为 5 3ku的单一条带 .测定其N端氨基酸序列为PGLPKNEHEALEFLKSNNIKWVDLQ ,与其他古细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后 ,发现均存在ATP结合保守序列TFMPKP (I/L/F) (F/P/Y) (G/R) .采用碱基的简并性设计出一对简并引物 ,以Sulfolobusacidocaldarius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获得 780bp的DNA片段 ,经克隆测序后确定为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片段 ,以地高辛标记的该片段为探针 ,将Sulfolobusacidocaldarius基因组DNA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分别进行单双酶组合切割 ,然后进行DNA印迹分析 ,选出了 2 4kb的BamHⅠ /HindⅢ双酶切片段 ,并克隆到pBluescriptKS+ 质粒中 ,通过菌落原位杂交获得阳性克隆 ,进行DNA全序列测定后 ,得到完整的1 5kb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全基因序列 ,再将其克隆到 pET3c载体中 ,在大肠杆菌BL2 1中进行诱导表达并进行相应的活性测定 ,其酶活力的最适温度为 9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嗜酸古细菌 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 基因克隆 诱导表达 活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用量对水稻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丽 邹德堂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共4页
以东农423、东农425、松粳6号和松粳9号4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处理对水稻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在抽穗后呈下降趋势,适量施氮对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4... 以东农423、东农425、松粳6号和松粳9号4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处理对水稻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在抽穗后呈下降趋势,适量施氮对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4个品种来说,东农425和松粳9号以N150处理下有较高的酶活性,东农423和松粳6号则以N100处理为最佳;在一定范围内,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对东农423、东农425和松粳6号而言,N150是保证高产最佳施肥量;松粳9号以N200处理为最佳。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抽穗后7,35d酶活性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水稻 籽粒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强度游泳抑制小鼠骨骼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正冬 李可基 冯建英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2-65,共4页
分析不同强度运动负荷对血浆和骨骼肌谷氨酰胺水平变化与骨骼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变化,探讨运动影响血浆谷氨酰胺水平变化的机制。BAL/C小鼠不负重或2%负重不同强度游泳,每天2 h,持续8周。与对照组比较,大强度游泳组动... 分析不同强度运动负荷对血浆和骨骼肌谷氨酰胺水平变化与骨骼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变化,探讨运动影响血浆谷氨酰胺水平变化的机制。BAL/C小鼠不负重或2%负重不同强度游泳,每天2 h,持续8周。与对照组比较,大强度游泳组动物血浆(0.46±0. 10、0. 12±0.02 mmol/L,p<0.01)和肌肉(4.92±0. 98、1. 03±0. 37 mmol/L,p<0.01)中的谷氨酰胺浓度降低,骨骼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抑制(1874±191、1246±220 nmol/min/g蛋白, p<0.01);而中等强大游泳升高血浆谷氨酰胺浓度(0.64±0.06 mmol/L,p<0.01)。小鼠在中等强反运动时,谷氨酰胺代谢表现了积极的代偿变化。但在大强度运动时,动物的体重增长减缓,血浆和肌肉谷氨酰胺水平均大幅度降低。结果提示,导致血浆谷氨酰胺水平降低的机制之一是骨骼肌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强度游泳 小鼠 骨骼肌 活性 运动负荷 谷氨酰胺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素水平对不同大豆品种叶片及子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蔡柏岩 葛菁萍 祖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92-596,共5页
盆栽试验选用东农42(高蛋白品种)、合丰25(中间型品种)、东农46(高油品种)3个基因型大豆品种,在每千克土壤施N和K_2O各为0.033g基础上,设P_0、P_5、P_(10)、P_(15) 4个P处理(即每kg土壤分别施P_2O_5 0、0.033、0.067、0.100 g),研究了... 盆栽试验选用东农42(高蛋白品种)、合丰25(中间型品种)、东农46(高油品种)3个基因型大豆品种,在每千克土壤施N和K_2O各为0.033g基础上,设P_0、P_5、P_(10)、P_(15) 4个P处理(即每kg土壤分别施P_2O_5 0、0.033、0.067、0.100 g),研究了不同磷素水平对大豆生育期功能叶片及子粒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农42和合丰25均为P_(10)处理功能叶片和子粒GS活性最高;东农46为P_(10)处理功能叶片CS活性最高,P_5处理子粒GS活性最高。同一处理不同品种间东农42功能叶片和子粒GS活性最高,东农46最低,合丰25处于二者之间;3个品种不同处理功能叶片GS活性最高值均出现在结荚期,东农42子粒GS活性处于高值时间较长,东农46最短,合丰25处于二者之间。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叶片及子粒GS活性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磷素水平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小麦子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估算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熊淑萍 丁绍强 +5 位作者 郭建彪 张志勇 徐赛俊 樊泽华 穆彦玲 马新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5期821-829,共9页
为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快速、无损、准确估算小麦子粒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设置不同小麦品种和氮肥处理组合大田试验,以小麦花后10和20 d子粒中GS酶活性为研究对象,同时测定相应时期小麦冠层的高光谱特征,通过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和... 为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快速、无损、准确估算小麦子粒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设置不同小麦品种和氮肥处理组合大田试验,以小麦花后10和20 d子粒中GS酶活性为研究对象,同时测定相应时期小麦冠层的高光谱特征,通过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和多元散射校正3种方法,对小麦冠层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分析原始光谱、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和多元散射校正与小麦子粒GS活性的相关性,并以此为输入,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支持向量机回归和BP人工神经网络3种方法,构建了小麦子粒GS活性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运用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微分(一阶导数、二阶导数)预处理后小麦冠层光谱与小麦子粒GS活性的相关性优于原始光谱和多元散射校正,其所构建的估算模型精度明显高于原始光谱和多元散射校正,尤以基于一阶导数光谱的偏最小二乘法估算模型表现最好,其模型建模集的R^(2)和RMSE分别为0.942,0.025 4,验证集的R^(2)和RMSE分别为0.755,0.034 0,具有良好的估算精度和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 高光谱 预处理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态氮素对甜菜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宏纪 马凤鸣 +1 位作者 李文华 闫桂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1年第6期7-10,共4页
不同施肥水平下利用桶栽研究了硝态氮和铵态氮对甜菜体内氮素同化关键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GS)活性的影响 ,并分析了不同处理甜菜块根产量与含糖率的变化 ,初步探讨了氮素营养与甜菜GS活性以及与丰产高糖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形态氮... 不同施肥水平下利用桶栽研究了硝态氮和铵态氮对甜菜体内氮素同化关键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GS)活性的影响 ,并分析了不同处理甜菜块根产量与含糖率的变化 ,初步探讨了氮素营养与甜菜GS活性以及与丰产高糖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形态氮素及其不同施肥水平对甜菜体内的GS活性的影响不同 ,在同一施氮水平上 ,铵态氮处理的GS活性高于硝态氮处理的甜菜GS活性 ,而施用同一形态氮素时 ,GS活性随两种氮素施量的增加而增加 ,根产量也表现相似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谷氨酰胺合成酶 活性 氮素形态 块根 含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tRNA合成酶的克隆、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
8
作者 张银山 韩宏岩 许维岸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6-8,共3页
为了研究谷氨酰胺tRNA合成酶的结构和性质,人工合成谷氨酰胺tRNA合成酶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PET-28a-His-GlnRS和p PIDTp SMART-tRNAGln表达载体,共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分离纯化谷氨酰胺tRNA合成酶,测定其活性... 为了研究谷氨酰胺tRNA合成酶的结构和性质,人工合成谷氨酰胺tRNA合成酶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PET-28a-His-GlnRS和p PIDTp SMART-tRNAGln表达载体,共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分离纯化谷氨酰胺tRNA合成酶,测定其活性。结果显示,共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了可溶性的、有活性的目的蛋白,谷氨酰胺对谷氨酰胺tRNA合成酶没有底物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tRNA合成酶 原核表达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营养生长期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詹镇远 方瑾瑜 徐志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0768-10769,共2页
[目的]为选育高氮素利用效率的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对6个基因型不同的水稻样本在不同生育期内用不同浓度的氮素诱导,测定水稻营养生长期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结果]在不同浓度的氮素条件诱导下,高氮素利用率的母本谷氨酰胺... [目的]为选育高氮素利用效率的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对6个基因型不同的水稻样本在不同生育期内用不同浓度的氮素诱导,测定水稻营养生长期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结果]在不同浓度的氮素条件诱导下,高氮素利用率的母本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都比低氮利用效率的父本要高,并且对应杂交组合产生的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比亲本要高。[结论]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可以作为选育高氮素利用效率水稻新品种的一种生理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谷氨酰胺合成酶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灌溉传感器管理的鲜食葡萄园行间覆盖对产量、品质和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10
作者 周洲(摘译) 《中国果业信息》 2021年第3期53-53,共1页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1.109963),来自意大利巴里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使用灌溉传感器管理的鲜食葡萄园行间覆盖对产量、品质和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行间覆盖,...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1.109963),来自意大利巴里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使用灌溉传感器管理的鲜食葡萄园行间覆盖对产量、品质和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行间覆盖,通常采用非豆科和豆科植物的混合物,对葡萄的氮营养产生积极影响,可以通过使用无线土壤传感器来管理覆盖葡萄园的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园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 传感器管理 氮营养 豆科植物 鲜食 土壤传感器 非豆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PnAlaAT3基因可提高低氮条件下杨树上位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
11
作者 张国壁 马静 +4 位作者 左壮 许志茹 杨成君 刘关君 曲春浦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86-90,共5页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又称谷丙转氨酶,在植物氮同化中起到关键作用。本试验以小黑杨为试材构建pROKⅡ-PnAlaAT3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小黑杨,获得转基因植株,发现5号转基因株系叶片中PnAlaAT3基因表达量升高,但根中表达量却显...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又称谷丙转氨酶,在植物氮同化中起到关键作用。本试验以小黑杨为试材构建pROKⅡ-PnAlaAT3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小黑杨,获得转基因植株,发现5号转基因株系叶片中PnAlaAT3基因表达量升高,但根中表达量却显著降低。对野生型和PnAlaAT35号转基因株系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酰胺-α-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GOGAT)活性检测结果发现,在低氮条件下,PnAlaAT3转基因株系上位叶GS活LT较野生型植株有显著增加。结果表明,PnAlaAT3基因可以提高小黑杨上位叶中GS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丙转氨酶基因 杨树 转基因 氮素同化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形态对甜菜氮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相关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95
12
作者 李彩凤 马凤呜 +1 位作者 赵越 李文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8-132,共5页
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 ,以甜研 7号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同一氮素水平不同氮素形态比例对甜菜氮、糖代谢关键酶 :硝酸还原酶 (NR)、谷氨酰胺合成酶 (GS)和蔗糖合成酶 (SS)活性及相关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中 NR活性随NO-3比例增加而增加 ... 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 ,以甜研 7号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同一氮素水平不同氮素形态比例对甜菜氮、糖代谢关键酶 :硝酸还原酶 (NR)、谷氨酰胺合成酶 (GS)和蔗糖合成酶 (SS)活性及相关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中 NR活性随NO-3比例增加而增加 ;根和叶片中 GS活性 ,当 NH+4小于 NO-3时 ,随 NH+4比例增大而增加 ,当 NO-3∶ NH+4为 1∶ 1时活性最大 ,当 NH+ 4大于 NO- 3时活性下降 ;根中 α-氨基态氮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 GS活性的变化基本一致 ;生育后期 NH+ 4和 NO- 3混合培养的甜菜根中 SS合成方向的活性明显高于单一氮营养的 ,蔗糖的变化与之相对应 ;而葡萄糖和果糖则随 NH+4浓度增加而降低。块根中含糖率随 NH+4浓度增加而增加 ,块根产量和产糖量以 NO-3∶ NH+4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形态 甜菜 氮糖代谢 活性 相关产物 硝态氮 铵态氮 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蔗糖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内生固氮菌液浸种对甘蔗生长前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欧阳雪庆 罗霆 +1 位作者 杨丽涛 李杨瑞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10年第5期416-418,共3页
为研究甘蔗内生固氮菌液浸种对甘蔗生长前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分别用从甘蔗品种桂糖28号、新台糖22号、B8中分离获得的3种内生固氮菌及其混合液对甘蔗浸种处理,并测定与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指标。结果表明,接种甘蔗内生固氮菌对甘蔗... 为研究甘蔗内生固氮菌液浸种对甘蔗生长前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分别用从甘蔗品种桂糖28号、新台糖22号、B8中分离获得的3种内生固氮菌及其混合液对甘蔗浸种处理,并测定与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指标。结果表明,接种甘蔗内生固氮菌对甘蔗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具有普遍而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的影响则因甘蔗品种差异表现出不同效果;巴西品种B8的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提高,但固氮菌对本地品种桂糖28号和新台糖22号的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活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内生固氮菌 硝酸还原酶 谷草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对小麦氮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蛋白质磷酸化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鲁翠涛 李合生 王学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为探讨氮素同化机理 ,小麦幼苗经溶液培养 (培养液中不含Ca2 + )至二叶一心后 ,在培养液中分别设置不同浓度的Ca2 + 、Ca2 + 专一性螯合剂EGTA以及Ca2 + 通道阻塞剂LaCl3 进行处理 (进行EGTA和LaCl3 处理时 ,培养液中Ca2 + 浓度为 1mmol... 为探讨氮素同化机理 ,小麦幼苗经溶液培养 (培养液中不含Ca2 + )至二叶一心后 ,在培养液中分别设置不同浓度的Ca2 + 、Ca2 + 专一性螯合剂EGTA以及Ca2 + 通道阻塞剂LaCl3 进行处理 (进行EGTA和LaCl3 处理时 ,培养液中Ca2 + 浓度为 1mmol/L)。结果表明 ,氮同化关键酶硝酸还原酶 (NR)、谷氨酰胺合成酶 (GS)活性同Ca2 + /CaM依赖性蛋白激酶 (Ca2 + /CaM PK)活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说明钙作为第二信使所介导的信号转导中 ,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可能参与了对氮素同化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同化 蛋白质磷酸化 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活性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蛋白含量大豆生育期内不同部位GS基因家族成员表达量差异及GS活性分析
15
作者 杨美英 韩红 +4 位作者 张婷婷 王春红 汲添 于婷 武志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3-90,共8页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合成酶(GS)各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蛋白含量大豆生育期间的表达量,认识高蛋白大豆籽粒蛋白质形成的特点.【方法】选择普通栽培大豆、高蛋白栽培大豆和高蛋白野生大豆为材料,研究了整个生育期间邯基因家族各成员...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合成酶(GS)各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蛋白含量大豆生育期间的表达量,认识高蛋白大豆籽粒蛋白质形成的特点.【方法】选择普通栽培大豆、高蛋白栽培大豆和高蛋白野生大豆为材料,研究了整个生育期间邯基因家族各成员在根、茎、叶和根瘤的表达量差异以及不同类型大豆根、茎和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A)的变化.【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不同蛋白含量大豆各器官中嬲基因家族不同成员的表达量具有明显的差异.GSβI在根、茎、叶和根瘤中都能高效表达;叶中GS2表达量显著升高,超过其他器官和根瘤.GSβl在根、茎、叶中表达量极低,而根瘤GSβl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生育期内各器官GSβI及V3~R3期GS总表达量、叶GS2、根瘤GSβl都表现为高蛋白类型大豆高于普通栽培大豆,这与不同蛋白含量大豆GSA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生育期间高蛋白类型大豆较普通栽培大豆能更有效地调控邯基因家族各成员的表达,获得GSA是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生理特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蛋白野生大豆 高蛋白栽培大豆 普通栽培大豆 GS基因 基因表达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对NO_3^-同化差异的比较 被引量:20
16
作者 曹云 范晓荣 +2 位作者 贾莉君 尹晓明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6,共5页
采用水培方法测定了不同形态氮素下 4个品种水稻 (汕优 63、扬稻 6号、泗优 917、农垦 57) 的生长量及其水稻苗期硝酸还原酶活性 (NRA) 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 (GSA)。结果表明, 1mmol·L-1 NH+4 培养下, 水稻生长无明显差异, 而 1m... 采用水培方法测定了不同形态氮素下 4个品种水稻 (汕优 63、扬稻 6号、泗优 917、农垦 57) 的生长量及其水稻苗期硝酸还原酶活性 (NRA) 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 (GSA)。结果表明, 1mmol·L-1 NH+4 培养下, 水稻生长无明显差异, 而 1mmol·L-1 NO-3 培养 28d后, 各品种水稻生长差异显著, 其中, 扬稻 6号生长最优, 农垦 57最差; 籼稻体内的NRA和GSA比粳稻更高, 其中籼稻叶片的NRA比粳稻高出 58 7%, GSA高出 34 6%, 籼稻根系GSA是粳稻根系的 3 2倍, 说明籼稻对NO-3 的吸收利用优于粳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硝酸还原酶活性(NRA)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a) NO3^-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效率水稻的生长特性 被引量:11
17
作者 叶利庭 樊剑波 +4 位作者 徐晔红 赵海娟 图尔迪 沈其荣 张亚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7-81,共5页
以氮高效水稻4007和氮低效水稻Elio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设置高(5.72 mmol.L-1)、低(1.43 mmol.L-1)2个供氮处理,研究2个水稻品种的籽粒产量及不同生育期的干物重、吸氮量和根系形态以及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功能叶片和根系谷... 以氮高效水稻4007和氮低效水稻Elio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设置高(5.72 mmol.L-1)、低(1.43 mmol.L-1)2个供氮处理,研究2个水稻品种的籽粒产量及不同生育期的干物重、吸氮量和根系形态以及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功能叶片和根系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A)的差异。结果表明:2个处理4007的籽粒产量均高于Elio。在分蘖期,Elio的地上、下部生物量及氮积累量均大于4007,至拔节期两者差距减小,齐穗期Elio的地上部氮积累量只有4007的86.4%,且差异显著。高氮条件下,在分蘖期4007的根系特征参数显著低于Elio,而在拔节期两品种却没有显著差异,在齐穗期4007的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尖数已经显著高于Elio。高氮处理的叶片NRA、叶片和根系GSA均显著高于低氮处理;在拔节期和齐穗期,Elio叶片NRA极显著下降,而4007叶片则保持NRA的稳定;在齐穗期4007的GSA显著高于El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效率 根系 硝酸还原酶活性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专用小麦氮素同化及根际土壤氮素转化的特点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小纯 刘宁 马新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7-982,共6页
为了解不同专用小麦氮素同化及根际土壤氮素转化的特点,利用盆栽试验比较分析了强筋型小麦豫麦34、中筋型小麦豫麦49和弱筋型小麦豫麦50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差异... 为了解不同专用小麦氮素同化及根际土壤氮素转化的特点,利用盆栽试验比较分析了强筋型小麦豫麦34、中筋型小麦豫麦49和弱筋型小麦豫麦50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生育进程,功能叶GS活性先升后降,豫麦34于开花期达到最大,豫麦49和豫麦50则在花后14d达到高峰;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在花后14d有一小高峰,除拔节期外,各时期均表现为豫麦34>豫麦49>豫麦50;除拔节期外,各时期叶片可溶蛋白含量均表现为豫麦34>豫麦50>豫麦49。根际土壤反硝化细菌活性在开花期较低,在其他时期均表现为豫麦34>豫麦49>豫麦50。硝化作用在拔节期和花后28d品种间差异显著;豫麦34和豫麦49的亚硝化作用在开花期有小幅上升,豫麦50则在开花期达到最低值;土壤蛋白酶及脲酶活性在生育后期较大;不同专用小麦根际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仅在拔节期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 根际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对不结球白菜叶片氮代谢关键酶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惠萍 徐朗莱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62-66,共5页
研究了壳聚糖(chitosan)对氮代谢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8mg·mL^(-1)壳聚糖溶液喷洒不结球白菜叶片后,GS对NH_4^+的K_M值增大,而GDH对NH_4^+的K_... 研究了壳聚糖(chitosan)对氮代谢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8mg·mL^(-1)壳聚糖溶液喷洒不结球白菜叶片后,GS对NH_4^+的K_M值增大,而GDH对NH_4^+的K_M值变小;在酶活性检测中,GS比活性受到了抑制,而GDH比活性则被提高,GOGAT比活性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削弱了不结球白菜叶片中的氨同化过程的GS-GOGAT途径,加强了GDH途径;同时,提高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氮代谢关键酶 可溶性蛋白质 不结球白菜叶片 活性 谷氨酰胺合成酶 谷氨酸合酶 谷氨酸脱氢酶 GS GoGAT GD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蛋白野生大豆叶片氮代谢物及根瘤GSγ1和Glba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红 张婷婷 +3 位作者 王春红 汲添 于亭 杨美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3-328,共6页
为明确高蛋白野生大豆籽粒高蛋白形成过程中特有的遗传规律,以高蛋白栽培大豆为对照,对两类材料整个生育期叶片氮同化物相关指标,及根瘤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Sγ1)和豆血红蛋白基因(Glba)表达量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型大豆间... 为明确高蛋白野生大豆籽粒高蛋白形成过程中特有的遗传规律,以高蛋白栽培大豆为对照,对两类材料整个生育期叶片氮同化物相关指标,及根瘤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Sγ1)和豆血红蛋白基因(Glba)表达量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型大豆间存在明显差异。R3之后,栽培大豆比野生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趋势明显。野生大豆叶片GSA在R3之前增长明显,R3之后下降缓慢。整个生育期间野生大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都要高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根瘤中GSγ1表达量在R3之前明显高于栽培大豆,R3期之后相反。从V6开始直到成熟,栽培大豆根瘤Glba的表达量都要高于野生大豆。说明野生大豆生育前期氮代谢及各种物质的合成、代谢较旺盛,而且能长时间地保持叶片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是籽粒高蛋白形成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蛋白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谷氨酰胺合成酶 血红蛋白 硝酸还原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