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谣谶与爻占:大传统视野下的民谣功能考辨 被引量:2
1
作者 柳倩月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7-230,共4页
对民谣的社会文化功能进行知识考古和历史还原,在民谣史料的发掘与解读的基础上,分析民谣的谶示功能,揭示民谣与古老的爻占传统之间的相通性,并进一步追索出谣谶与爻占传统共有的文化原型,乃是对神圣言说,即"神谕"的敬畏心理。
关键词 谣谶 爻占 文化原型 神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谣谶流传与“五胡乱华”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东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10,共6页
西晋时期有关少数民族的谣谶大量流传,深刻反映了民众对少数民族内迁的担忧。谣谶在少数民族政权建立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其首领争相宣传与利用对己有利之谣谶制造舆论,争夺正统。少数民族首领认识到汉文化中天命的神圣,这启发和引导... 西晋时期有关少数民族的谣谶大量流传,深刻反映了民众对少数民族内迁的担忧。谣谶在少数民族政权建立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其首领争相宣传与利用对己有利之谣谶制造舆论,争夺正统。少数民族首领认识到汉文化中天命的神圣,这启发和引导着他们由单纯倚重武力征伐而转向武力与德行并重。这种转变对于少数民族政权的治国理念和政治走向产生了一定影响,引导着汉族民众对少数民族政权的看法和心理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谣谶 “五胡乱华” 西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代《易林》古歌中的谣谶及其与谶文化的融通
3
作者 田胜利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0-76,共7页
汉代《焦氏易林》有四千多首繇辞,文本生成既是衍《易》的结果,也和谶文化渊源深厚。《易林》古歌的歌谣体和谣谶及大部分谶言的表达方式具有一致性,采用的是较为鲜明的四言或三言诗歌。谶的功能是占筮预测未来,《易林》古歌与之契合,... 汉代《焦氏易林》有四千多首繇辞,文本生成既是衍《易》的结果,也和谶文化渊源深厚。《易林》古歌的歌谣体和谣谶及大部分谶言的表达方式具有一致性,采用的是较为鲜明的四言或三言诗歌。谶的功能是占筮预测未来,《易林》古歌与之契合,其中不少林辞直接取材谣谶,具有渊源关系,总体上林辞编撰与谶文化能在多个层面相融通,是对谶文化的吸纳和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易林 谣谶 文化 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太平天国的谶谣现象解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董丛林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62,共5页
谶谣盛行 ,是太平天国时期神秘政治文化现象的明显表征之一。题材上 ,此时的谶谣主要是围绕清朝与太平天国争斗事体者。这与当时战乱之下社会动荡、人心惶惑、迷信氛围浓烈的环境条件密不可分。谶谣的流布固然离不开盲传盲信的社会群体 ... 谶谣盛行 ,是太平天国时期神秘政治文化现象的明显表征之一。题材上 ,此时的谶谣主要是围绕清朝与太平天国争斗事体者。这与当时战乱之下社会动荡、人心惶惑、迷信氛围浓烈的环境条件密不可分。谶谣的流布固然离不开盲传盲信的社会群体 ,但不论是清朝还是太平天国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清朝 迷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谶谣与两晋南北朝政治
5
作者 张荣明 崔一楠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1-94,128,共4页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生活深受谶谣的影响和支配。从内容看,当时的谶谣主要分为预见总体政治形势、预测具体政治事件、预言特定政治人物三种类型。从实践看,谶谣不但在政治决策、劝谏君王、改朝换代、民间抗争、确立年号、任官选将方面...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生活深受谶谣的影响和支配。从内容看,当时的谶谣主要分为预见总体政治形势、预测具体政治事件、预言特定政治人物三种类型。从实践看,谶谣不但在政治决策、劝谏君王、改朝换代、民间抗争、确立年号、任官选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发展成为政治斗争的预警手段和另类武器。作为一种常见的言论标签,谶谣能够盛行,离不开谶与谣各自的特点、社会的普遍心态以及观风察谣的政治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晋南北朝 政治预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谶谣的社会功能与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凌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1-125,共5页
宋代谶谣的产生取决于宋代特定的社会背景,其流传又对宋代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宋代谶谣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宋代谶谣除了涉及政治以外,还涉及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为研究宋代政治、经济、文化、民风民俗提供了最直观的历史材料。而... 宋代谶谣的产生取决于宋代特定的社会背景,其流传又对宋代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宋代谶谣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宋代谶谣除了涉及政治以外,还涉及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为研究宋代政治、经济、文化、民风民俗提供了最直观的历史材料。而谶谣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文学形式,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及自由活泼的表现形式对宋代及后世的诗歌、话本小说、人物传记、文人笔记等文学作品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功能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谶谣是如何自我实现的?——以民国《金陵塔碑文》的源起与流变为中心 被引量:2
7
作者 潘若天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5-44,共10页
《金陵塔碑文》作为一则广泛流传的谶谣,在近代中国经历了至少7个版本的变化。其制造、传播、流变与定型,是一个不断肢解、增饰、遗忘和重构的动态过程。该谶谣早期文本主要指涉国共对峙,但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它不断被掺入崭新的文本,... 《金陵塔碑文》作为一则广泛流传的谶谣,在近代中国经历了至少7个版本的变化。其制造、传播、流变与定型,是一个不断肢解、增饰、遗忘和重构的动态过程。该谶谣早期文本主要指涉国共对峙,但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它不断被掺入崭新的文本,指涉对象也相应转向中日矛盾。谶谣自我实现的方式在于,其制造者和传播者为迎合民众或自我需求对碎片化的隐喻片段不断再编码,不同时期的历史诉求推动阅读者创造新的解码系统,再编码后的文本经过新解码系统得出的讯息,一旦在多歧性的文本中寻找契合现实的阐释,就会形成自我验证的闭环。近代知识分子在科学和迷信之间的首尾两端,正是“社会化的自我”与“人性化的自我”交织冲突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塔碑文》 自我实现 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谣异构:“塔儿变色”谣与元明易代之际的社会舆论竞争
8
作者 赵发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2-148,共7页
“塔儿变色”谣谶在元代的流传中具有“具体事件”和“抽象指代”两种属性,江南政治精英将元初忽必烈修建白塔、元末万安寺大火等事件解读为政权变易的象征并输出给百姓,以起到动员和造势的效果。同时,江南的不同政治集团总是借用更早... “塔儿变色”谣谶在元代的流传中具有“具体事件”和“抽象指代”两种属性,江南政治精英将元初忽必烈修建白塔、元末万安寺大火等事件解读为政权变易的象征并输出给百姓,以起到动员和造势的效果。同时,江南的不同政治集团总是借用更早时代已有的谣谶元素不断将谣谶解读为对自己有利的内容,并与其他政治集团进行舆论竞争。最终“塔儿黑,北人作主南人客。塔儿红,朱衣人作主人公”一谣因其更加符合五德终始和方位之说,并直接指代到朱元璋个人,较容易为普通百姓所理解等优势,被写入官修的《元史》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谣谶 元明易代 社会舆论 异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