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胸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海霞 张小燕 +1 位作者 黄毅 黎秋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2-321,共10页
目的:分析活动性肺结核与不同胸部恶性肿瘤共病情况下,同期行抗结核治疗及调强放射治疗的安全性、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22年5月20日至2023年2月20日西安市胸科医院收治的28例活动性肺结核与胸部恶性肿瘤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实... 目的:分析活动性肺结核与不同胸部恶性肿瘤共病情况下,同期行抗结核治疗及调强放射治疗的安全性、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22年5月20日至2023年2月20日西安市胸科医院收治的28例活动性肺结核与胸部恶性肿瘤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肺结核的确诊方式、用药依据、疗效评估;同时分析调强放射治疗的靶区、剂量,危及器官限值,肿瘤相关症状缓解及肿瘤控制情况。对抗结核和抗肿瘤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身体状态评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2分、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5、Ⅳ期、结核灶与肿瘤照射区域重合者分别为20例、11例、26例、15例。胸部肿瘤包括肺癌18例、食管癌5例、其他5例(包括胸腺瘤2例、胸膜间皮瘤3例)。28例患者中,23例有肺结核病原学依据并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其他5例为临床诊断肺结核患者,均行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至随访结束,结核病治愈8例、完成治疗10例、失败1例,因肿瘤进展死亡7例,继续行抗结核治疗2例;治疗成功(治愈+完成治疗)18例(64.3%)。胸部肿瘤放射治疗采用图像引导调强技术,放射治疗后肿瘤相关症状改善均>80%(83.3%~100.0%)。放射治疗最佳疗效评价(放射治疗后2~3个月内影像学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8例、进展4例,疾病控制(部分缓解+稳定)24例(85.7%)。不良反应:血液学毒性中,≥3级白细胞降低、淋巴细胞降低、贫血的患者分别为2例、6例、1例;非血液学毒性中,≥3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患者各1例。2例中心型肺癌伴大气道梗阻及干酪性肺炎患者,其中1例合并结核性淋巴结支气管瘘,1例病理证实结核病灶与癌共存于同一支气管内;以上2例分别接受20戈瑞(Gy)和14 Gy放射治疗剂量后症状恶化,终止放射治疗。结论: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胸部肿瘤患者在标准抗结核药物治疗下,图像引导调强放射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接受。结核性干酪性肺炎、中央型肺癌伴结核性淋巴结支气管瘘未愈合、癌与支气管内膜结核共存造成大气道明显梗阻未有效解除者行调强放射治疗应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肿瘤 调强放射治疗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在颅内寡转移瘤中剂量学研究
2
作者 冉凤伟 李纪伟 +4 位作者 张康 赵祥 王喆 李建军 王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3-919,共7页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TOMO)、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和射波刀(cyber Knife,CK)3种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在治疗颅内寡转移瘤中剂量学特性,评估其剂量分布、治疗效率及对危...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TOMO)、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和射波刀(cyber Knife,CK)3种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在治疗颅内寡转移瘤中剂量学特性,评估其剂量分布、治疗效率及对危及器官受量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21年至2023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54例颅内寡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Varian Eclipse 16.1医生工作站中完成所有患者肿瘤靶区的勾画,在MANTEIA Acc Contour 3.2软件中完成危及器官(如脑干、脊髓、视神经等)勾画。将勾画好的结构和图像传输至TOMO、CK及Eclipse系统,并分别设计3种不同放射治疗技术治疗计划。为评估3种放射治疗技术剂量学特性,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分析了以下关键参数:靶区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剂量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出束时间(TIME)、机器跳数(monitor units,MU),以及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结果:TOMO、VMAT和CK计划均实现处方剂量要求。TOMO计划的CI为1.05,稍优于VMAT(1.09)和CK(1.17)(P<0.001)。VMAT计划的HI为1.15,优于CK(1.28)和TOMO(1.46)(P<0.001)。在计划执行效率上,VMAT计划出束时间(5 min,1 633 MU),小于TOMO计划出束时间(10 min,8 932MU)和CK计划出束时间(39 min,5 191 MU)(P<0.001)。在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方面,CK对晶体保护最佳,右晶体和左晶体的最大剂量(Dmax)分别为15 c Gy和17 c Gy,TOMO在右耳蜗剂量控制上具有优势,平均剂量(Dmean)为88 c Gy,而VMAT在脊髓剂量限制方面表现最优,Dmax为31 c Gy(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在治疗颅内寡转移瘤中,TOMO、VMAT和CK均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并有效保护危及器官。临床应用中,可结合病灶特征和治疗目标,选择最适宜的技术以实现个性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颅内寡转移瘤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射波刀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放射治疗的发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根 赵梓茗 +1 位作者 张艺宝 颜学庆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92-500,共9页
恶性肿瘤是目前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超过半数的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单独或联合使用放射治疗。过去的半个世纪以来,放射治疗围绕着“增效减毒”的原则展开技术迭代,不断和手术、化疗以及新兴的免疫疗... 恶性肿瘤是目前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超过半数的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单独或联合使用放射治疗。过去的半个世纪以来,放射治疗围绕着“增效减毒”的原则展开技术迭代,不断和手术、化疗以及新兴的免疫疗法等其他手段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治疗疗效和可及性。21世纪以来,通过采用更先进的剂量递送方式、结合实时影像的自适应规划、引入人工智能和新的粒子辐射类型等先进技术,放射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得到了提高。本文回顾了近几十年来放射治疗领域的技术进步,展示了在加速器平台上进行高剂量率放射治疗研究的典型案例,总结了放射治疗相关的新兴研究热点,并对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治疗 超高剂量率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乳腺癌两种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5
4
作者 欧阳淑玉 贺礼理 +3 位作者 谢小雪 周琴 匡韦陆 申良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03-1008,共6页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两种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评价两种计划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分别设计调强放射治疗计划(IMRT)和混合调强...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两种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评价两种计划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分别设计调强放射治疗计划(IMRT)和混合调强放射治疗计划(Hybrid IMRT)。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上比较靶区和正常组织器官照射剂量、不均匀指数和适形指数。结果:在具有相同覆盖率(V95%)的情况下,Hybrid IMRT的靶区剂量均匀度优于IMRT。两种计划的适形指数,V105%,V110%,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平均剂量(Dmean)均无显著差异。HybridIMRT和IMRT相比,同侧肺接受13Gy的体积(V13)由27.66%降至20.7%,对侧肺V5由8.01%降至2.25%;心脏V10,V20分别由35.23%,16.77%降至19.22%,10.6%;对侧乳腺V5,V10分别由35%,10.39%降至20.38%,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同侧肺V30,V40及心脏V40,分别升高了1.28%,1.48%,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放疗体位重复性不太好和(或)摆位精确性不能保证的情况下,混合调强放疗技术是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调强放射治疗 混合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三维适形、静态调强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黎 习勉 +3 位作者 孙文钊 梁健 黄晓延 刘孟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2-406,共5页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静态调强(s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在肝癌的剂量学差异,评价不同放疗技术的优劣性。【方法】选择20例行4DCT扫描的原发性肝右叶癌,为每例患者制定三套放疗计划:3DCRT、9野sIMRT和VMAT计划...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静态调强(s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在肝癌的剂量学差异,评价不同放疗技术的优劣性。【方法】选择20例行4DCT扫描的原发性肝右叶癌,为每例患者制定三套放疗计划:3DCRT、9野sIMRT和VMAT计划。处方剂量统一为50 Gy,分25次照射。比较不同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加速器跳数(MU)以及治疗参数等。【结果】三组计划的Dmax无明显差异;IMRT和VMAT计划的靶区覆盖率、均匀性和适形性均显著优于3DCRT。三组计划的肝平均剂量分别为(20.5±4.5)Gy(3DCRT)、(21.1±3.8)Gy(IMRT)、(20.9±3.9)Gy(VMAT),肾脏、胃、小肠、脊髓的受照剂量差异不明显。3DCRT、IMRT、VMAT计划的MU分别为405±99、392±81、438±76(P=0.226),有效治疗时间分别为(2.1±0.2)min、(4.8±0.7)min、(3.0±0.2)min(P=0.000)。【结论】VMAT的剂量分布与IMRT相仿,可显著提高治疗效率。与3DCRT相比,IMRT和VMAT计划均可显著改善肝癌靶区的剂量覆盖,但在正常器官的保护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放射疗法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强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口腔黏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梁少强 张宁 +6 位作者 陈露斯 张洋 郑镇和 罗伟军 徐韬 吕志倩 李绍恩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5-510,共6页
目的:研究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鼻咽癌临床疗效、口腔黏膜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免疫学改变对临床疗效及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11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鼻咽放... 目的:研究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鼻咽癌临床疗效、口腔黏膜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免疫学改变对临床疗效及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11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鼻咽放疗1科治疗的200例鼻咽癌患者,两组均先进行常规化学治疗,再进行放射治疗。根据其放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二维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IMRT,随访记录两组5年生存率和复发率,完成放射治疗后参照美国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织(Radio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急性放射性黏膜炎的分级标准对患者口腔黏膜进行评价,并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观察组无区域复发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级、2级、3级、4级口腔黏膜急性反应率分别为8.00%,20.00%,12.00%和7.00%,观察组分别为7.00%,22.00%,15.00%和1.00%,两组患者1级、2级、3级口腔黏膜急性反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4级口腔黏膜急性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D8+,CD4+/CD8+和CD4+T细胞亚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鼻咽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化学治疗的基础上使用IMRT的效果较常规放射治疗更加显著,可相对减少严重的口腔黏膜急性反应(4级),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调强放射治疗 口腔黏膜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调强放射治疗肺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马秀梅 陈海燕 +3 位作者 白永瑞 戴立言 徐欣 肖湘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5-488,501,共5页
目的分析逆向调强放射治疗(IMRT)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放疗计划的物理参数,评估临床因素、物理参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实施IMRT的肺癌患者资料,比较发生放射性肺炎和未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 目的分析逆向调强放射治疗(IMRT)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放疗计划的物理参数,评估临床因素、物理参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实施IMRT的肺癌患者资料,比较发生放射性肺炎和未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及临床影响因素。分析病理、肿瘤位置、同步化疗、照射剂量和放疗方式等临床数据,剂量学参数包括肺V5、V10、V15、V20、V25、V30、V35、V40和平均剂量等物理参数。分析上述因素对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1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照射总剂量和病理类型为小细胞肺癌与放射性肺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V5与放射性肺炎相关。结论实施肺癌IMRT治疗时,需考虑病理类型及严格限制两肺V5,对于敏感的肺组织,低剂量亦可产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调强放射治疗 放射性肺炎 剂量体积直方图 临床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RT联合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罗茜 王颖 +2 位作者 吴永忠 周伟 柳先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比较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ified radiotherapy,IMRT)联合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与单纯IMRT治疗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90例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 目的:比较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ified radiotherapy,IMRT)联合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与单纯IMRT治疗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90例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采用IMRT联合后程SBRT,先行IMRT,常规分割剂量至50 Gy/5周,再采用SBRT推量17.5 Gy/1周;对照组采用IMRT,常规分割剂量至70 Gy/7周。在放疗结束3~6个月后行肺部增强CT检查,采用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评价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和部分缓解率(partial remission,PR)。按照放射治疗肿瘤学组(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标准评价正常组织急性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的有效率(CR+PR)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4.44%和66.67%,2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44%和13.33%,但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38)。2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44.44%和48.89%,2组之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0.822)。放射性脊髓炎均未发生。结论:IMRT联合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纯IMRT放疗,且引起的急性组织反应少,故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兆伏级锥形束CT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韩琤波 贾明轩 +1 位作者 张旭 邹华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35-638,共4页
目的评估兆伏级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摆位误差和计划靶体积(PTV)的边界。方法采用头颈肩热塑体膜固定体位,对22例鼻咽癌患者设计IMRT逆向调强放疗计划,采用西门子ONCOR直线加速器配备的MVision兆伏级CBCT容... 目的评估兆伏级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摆位误差和计划靶体积(PTV)的边界。方法采用头颈肩热塑体膜固定体位,对22例鼻咽癌患者设计IMRT逆向调强放疗计划,采用西门子ONCOR直线加速器配备的MVision兆伏级CBCT容积成像并与计划CT图像进行三维方向(左右、头脚、前后)匹配,获取前5次放射治疗摆位误差调整前和调整后的CBCT数据,分析摆位误差及PTV外扩边界。结果 22例患者三维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0.03±1.68)mm、头脚(0.17±2.03)mm和前后(0.28±2.15)mm。摆位误差调整后与调整前相比在三维方向均有降低,并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5次CBCT分次间摆位误差在三维方向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摆位误差调整前PTV外扩边界,左右2.78mm,头脚3.22mm,前后3.46mm。摆位误差调整后PTV外扩边界,左右1.74mm,头脚1.94mm,前后2.13mm。结论鼻咽癌各个方向的计划靶区边界小于4mm,采用兆伏级CBCT技术对鼻咽恶性肿瘤IMRT治疗分次间摆位误差的纠正和PTV边界的评估对提高鼻咽癌IMRT治疗的精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调强放射治疗 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图像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野照射与瘤床同步整合补量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区别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楠 李光 +3 位作者 赵欣宇 张硕 夏兵 王志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5-638,共4页
目的评价瘤床同步整合补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优势。方法选择45例保乳术后的乳腺癌患者,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切线野照射计划与SIB-IMRT计划2种放射治疗计划。在剂量体积直方... 目的评价瘤床同步整合补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优势。方法选择45例保乳术后的乳腺癌患者,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切线野照射计划与SIB-IMRT计划2种放射治疗计划。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上比较靶区覆盖率、靶区内剂量分布均匀性,计划靶体积(PTV)和危及器官(OARs)在2种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IB-IMRT技术的瘤床区和全乳靶区覆盖率,与切线野照射技术相似,分别为99.5%和99.2%,99.1%和98.6%。与切线野技术相比较,SIB-IMRT计划中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的平均剂量(Dmean)从769.12cGy减少到425.12Gy;患侧肺的Dmean、至少接受20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20)分别从1586.67cGy减少到1125.77cGy、从27.3%到21.4%;对侧乳腺的Dmean从73.5cGy减少到21.2cGy。结论与切线野照射技术相比,SIB-IMRT技术的剂量学优势在于:在保证靶区覆盖率的前提下,降低了OARs的受照射剂量与容积,减少了总的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治疗 瘤床同步整合补量调强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RT联合HDR-ICBT放射治疗同步多西他赛及顺铂化疗对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疗效 被引量:17
11
作者 牛励 胡博 张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40-1143,共4页
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放射治疗(HDR-ICBT)同步多西他赛及顺铂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取2015年3月至1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就诊的60例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随机均分为... 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放射治疗(HDR-ICBT)同步多西他赛及顺铂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取2015年3月至1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就诊的60例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同步放化疗(CCRT)组和单纯放射治疗(RT)组,每组30例。RT组单纯采用IMRT联合HDR-ICBT放射治疗,CCRT组IMRT联合HDR-ICBT放射治疗同步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化疗相关不良反应,CCRT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高于RT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CCRT组治疗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RT组(73.33%,P=0.038)。CCRT组2、3年无进展生存率均明显高于RT组(P<0.05)。2组1、2、3年总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IMRT联合HDR-ICBT放射治疗同步多西他赛及顺铂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耐受性良好,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调强放射治疗 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放射治疗 多西他赛 顺铂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时代同期化疗对中危鼻咽癌的治疗价值探讨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帆 张媛 +3 位作者 李文斐 陈磊 林爱华 马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5-623,共9页
【目的】探讨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时代同期化疗对中危鼻咽癌(II期及T3N0M0期)的治疗价值。【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共440例单纯IMRT治疗或IMRT治疗及同期化疗的中危鼻咽癌患者纳入研究。使用倾... 【目的】探讨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时代同期化疗对中危鼻咽癌(II期及T3N0M0期)的治疗价值。【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共440例单纯IMRT治疗或IMRT治疗及同期化疗的中危鼻咽癌患者纳入研究。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得到宿主以及肿瘤因素均衡匹配的单纯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7.3个月。在匹配前,接受单纯IMRT治疗的患者对比接受IMRT治疗及同期化疗的患者,估计三年无瘤生存(FFS)、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LR-FFS)、无远处转移生存(D-FFS)、总生存(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多因素分析中,同期化疗并非3年FFS、LR-FFS、D-FFS、OS的独立预后因素。然而,在接受IMRT治疗及同期化疗的患者发生严重急性毒性较接受单纯IMRT治疗的患者显著增多;在匹配后,单纯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在各项生存终点均无显著差异(FFS:92.8%vs 91.2%,P=0.801;LR-FFS:95.2%vs 94.4%,P=0.755;D-FFS:96.4%vs 96.3%,P=0.803;OS:98.2%vs 98.9%,P=0.276)。【结论】对于IMRT治疗下的中危鼻咽癌患者,同期化疗并不能带来生存获益,却显著增加了急性严重毒性的发生,同期化疗是否应作为中危鼻咽癌患者的常规治疗值得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危鼻咽癌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同期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例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光 勾宏图 +3 位作者 夏兵 吴春丽 张硕 姚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6-327,共2页
采用全程同期整合补量调强放射治疗59例鼻咽癌,观察1、2年生存率和对唾液腺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98.3%,放疗结束后3个月Ⅰ级、Ⅱ级和Ⅲ级口干反应分别为35.6%、61.0%和3.4%。
关键词 鼻咽癌 调强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复发鼻咽癌再程调强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慧慧 张献文 江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2-669,共8页
目的·评价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对局部复发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关预后分析。方法·将2012年1月—2016年8月共44例诊断为局部复发鼻咽癌且接受再程IMRT患者纳入研究,男33例,女11例... 目的·评价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对局部复发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关预后分析。方法·将2012年1月—2016年8月共44例诊断为局部复发鼻咽癌且接受再程IMRT患者纳入研究,男33例,女11例,中位年龄51.5岁(25~76岁)。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癌症分期手册》2012版制定的分期标准,将患者划分为4组,其中rT1~rT4的患者分别占25.0%、22.7%、22.7%、29.6%。患者中位复发时间28个月(5~168个月),肿瘤靶区中位处方剂量66 Gy(54~70Gy)。参照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分级标准评估不良反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预后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再程IMRT结束3个月后完全缓解8例(18.2%)、部分缓解21例(47.7%)、稳定12例(27.3%)、进展3例(6.8%)。随访至2017年9月,全组患者3年生存率、3年总无进展生存率、3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56.8%、43.2%、58.9%和11.4%。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复发T分期、复发间隔、放射治疗前有/无合并明显并发症及对再程IMRT的反应为总生存率重要预后因素,其中复发T分期亦为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在多因素分析中,复发T分期为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及局部无进展生存率的预后因素(均P<0.05)。随访期间死亡21例,5例死于大出血,有12例患者不同部位出现3~4级的不良反应。结论·IMRT为局部复发鼻咽癌有效的补救措施,可有效地提高生存率;但再程IMRT后部分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年龄较小、复发T分期较早及复发间隔较长是IMRT的良好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复发 调强放射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引导下的大分割调强放射治疗骨转移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志凯 杨波 +2 位作者 孙显松 王欣海 张福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76-579,共4页
目的:本研究采用图像引导下的大分割调强放疗技术,治疗癌症骨转移.评价该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率.方法:选取我科2011~2012年收治椎体骨转移患者21名,骨转移灶28处,予肿瘤所在椎体24 Gy/6次,同步予肿瘤加量至36 Gy/6次,限制脊髓... 目的:本研究采用图像引导下的大分割调强放疗技术,治疗癌症骨转移.评价该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率.方法:选取我科2011~2012年收治椎体骨转移患者21名,骨转移灶28处,予肿瘤所在椎体24 Gy/6次,同步予肿瘤加量至36 Gy/6次,限制脊髓D0.1ml小于25 Gy.结果:病灶疗前疼痛评分7.54±0.84分;疗后即刻评分4.00±1.59分,缓解程度47.38%±17.75%;疗后1月评分2.46±2.01分,缓解程度67.54%±24.84%;疗后3月评分2.07±1.92分,缓解程度72.92%±24.09%.治疗后即刻、1月、3月疼痛评分较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1).疗后即刻有效率为57.14%(16/28),1月有效率为82.14%(23/28),3月有效率为82.14%(23/28).l例患者出现Ⅱ度食管副反应,无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副反应.结论:本研究表明图像引导下的大分割调强放射治疗骨转移癌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其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癌 调强放疗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大分割放疗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在接受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文慧 何晓华 +3 位作者 张鼎 陈嫱 赵建夫 徐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39-1444,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HOX转录本反义 RNA(HOTAIR)在接受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例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的新鲜标本,279例经病理学证实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的组织标本、...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HOX转录本反义 RNA(HOTAIR)在接受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例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的新鲜标本,279例经病理学证实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的组织标本、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应用 RT qPCR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HOTAIR的表达情况,并对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鼻咽癌及其配对的正常鼻咽黏膜上皮组织中,75%(15/20)鼻咽癌组织 lncRNAHOTAIR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鼻咽组织(P<0.01);在 279例鼻咽癌患者组织中,有59.9%(167/279)鼻咽癌组织 HOTAIR表达升高;HOTAIR的高表达与 T和 N分期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和 M分期没有明显相关性;与 lncRNAHOTAIR低表达组相比,HO TAIR高表达组的鼻咽癌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lncRNAHOTAIR在鼻咽癌中表达水平升高,且与鼻咽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 RNA HOX转录本反义 RNA 鼻咽癌 调强放射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UICC第7版T分期验证及简化推荐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爽 姜锋 +7 位作者 陈媛媛 胡巧英 花永虹 冯星来 金祁峰 金厅 曹才能 陈晓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12-1017,共6页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使T分期的预后价值发生改变。本文拟评价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第7版分期中T分期的预后价值,并对其简化方...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使T分期的预后价值发生改变。本文拟评价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第7版分期中T分期的预后价值,并对其简化方式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浙江省肿瘤医院放疗科2007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641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评价UICC第7版分期中T分期的预后价值。结果:641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oco-relapse free survival,LRFS)、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 metastasis free survival,DMFS)分别为85.4%、88.5%、78%和87.1%,其中T_1、T_2、T_3和T_4分期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1.6%、85.3%、90.1%和76.5%,LRFS为93%、85.3%、91.5%和84.4%,PFS为88.2%、77.3%、80.8%和70.9%,DMFS为95.1%、88.9%、88.2%和81.3%。其中T_1、T_2和T_3期的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_4期与T_1、T_2和T_3期之间多个预后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T_1、T_2和T_3期合并为新T_1期,T_4期为新T_2期。新T_1和T_2期的5年OS为89.1%和76.5%(P=0.001);LRFS为90.1%和84.4%(P=0.028);PFS为81%和70.9%(P=0.001);DMFS为90.8%和81.2%(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的N分期中分别分析,简化的T分期仍有明显的预后预测优势。结论:在调强放射治疗时代,UICC第7版分期中的T分期之间的预后差异不明显,简化T分期能更好地适应治疗方法的改革和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调强放射治疗 T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体积大小对调强放射治疗肺剂量体积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邹喜 陈金梅 +3 位作者 洪金省 郭飞宝 蓝林臻 张纬建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肿瘤体积大小对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肺剂量学参数的影响,为制定IMRT计划时限定肺剂量参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 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肿瘤体积大小对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肺剂量学参数的影响,为制定IMRT计划时限定肺剂量参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10月行IMRT的NSCLC共204例,将原发灶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处方剂量设定为60~66 Gy(2.00~2.25 Gy/次,共27~33次)。分析正常肺组织接受放射剂量高于5或20 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fractional volume percent of the lung receiving a dose>5 or 20 Gy,V_5,V_(20))、正常肺组织接受放射剂量低于5 Gy的绝对体积(absolute volume of lung spared from receiving a dose<5 Gy,AVS5)、平均肺剂量(mean lung dose,MLD),并采用回归模型进行曲线拟合来分析它们随原发灶肿瘤体积大小的变化所呈现的变化规律。结果:V_5,V_(20)和MLD随肿瘤体积的变化呈二次方程的曲线变化规律,而AVS5呈对数方程曲线变化规律。当肿瘤体积分别低于某一数值(依次为294.6,283.2,304.9 cm^3)时,肺V_5,V_(20)和MLD随肿瘤体积增大而呈二次曲线性增大;而当肿瘤体积分别高于某一数值(依次为294.6,283.2,304.9 cm3)时,肺V_5,V_(20)和MLD随肿瘤体积增大而呈二次曲线性下降。肺AVS5随肿瘤体积的增大呈对数曲线下降。结论:随着肺肿瘤体积的的不断增大,V_5,V_(20)和MLD和AVS5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当肿瘤体积超过一定界值(大约为300 cm3时,相对应的肿瘤直径为7~8 cm)后,制定NSCLC调强放射治疗计划时除关注肺V_5,V_(20)和MLD外,还应更加重视AVS5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调强放射治疗 肿瘤体积 剂量体积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验证 被引量:6
19
作者 沈文同 涂彧 +1 位作者 王建华 方明明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57-263,共7页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崭新的放疗技术,有关它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一个急需解决和必须重视的问题,而其中剂量学验证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剂量学验证方法,保证IMR...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崭新的放疗技术,有关它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一个急需解决和必须重视的问题,而其中剂量学验证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剂量学验证方法,保证IMRT治疗计划临床实施的正确性。研究过程为选取10例需要实施IMRT的病人,利用CMS公司的Xio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出IMRT计划,用Cirs调强胸段体模作为验证体模,将病人的IMRT计划移植至体模生成QA计划,计算出选定验证点的绝对剂量和选定验证平面的相对剂量分布。在加速器上按QA计划条件摆位并实施照射,得到用0.6cc电离室实测的验证点绝对剂量和用GafChromicEBT免洗胶片拍摄的平面剂量片,用RIT113胶片剂量分析软件分析实测的和计划的平面相对剂量分布。10例病人的剂量学验证结果表明,绝对剂量误差在5%以内,相对剂量分布在高剂量区很接近,低剂量区有一定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体模 电离室 胶片 剂量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强放射治疗条件下根治性宫颈癌的长期生存报道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默 黄荣 蒋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810-2814,共5页
目的回顾分析调强放射治疗条件下根治性宫颈癌患者长期生存和毒性反应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97例根治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全组患者均接受了盆腔调强放射治疗与妇科后装放疗。分析报道长期生... 目的回顾分析调强放射治疗条件下根治性宫颈癌患者长期生存和毒性反应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97例根治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全组患者均接受了盆腔调强放射治疗与妇科后装放疗。分析报道长期生存结果、毒性反应情况和相关预后因素。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期为65个月。5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6.0%、65.7%、75.5%和81.4%。腺癌/腺鳞癌的病理类型是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4.932,95%CI:1.446~16.820,P=0.011)。全组共17例(17.5%)患者出现3级及以上急性毒性反应,共36例(37.1%)患者出现晚期毒性反应。结论调强放射治疗条件下根治性宫颈癌患者取得了较好的长期生存结果,治疗相关的急性毒性反应与晚期毒性反应可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调强放射治疗 毒性反应 危险因素 长期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