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课程环境的优化配置——以深圳大学为例 被引量:41
1
作者 戴霞 谢戴西 +2 位作者 秦春波 王东 谢红光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79,共5页
环境行为学主张"改变的设计将改变人的行为",并将理论拓展到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探讨行为影响机制;锻炼行为生态学理论以个体、社会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构建理论模型;课程理论认为课程环境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强调课程环境与... 环境行为学主张"改变的设计将改变人的行为",并将理论拓展到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探讨行为影响机制;锻炼行为生态学理论以个体、社会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构建理论模型;课程理论认为课程环境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强调课程环境与课程其他要素的平衡发展,共同实现教育目标。基于以上理论对体育课程环境进行优化配置,主要途径为:通过校园卡体育专项经费与体育场馆预定系统较好地解决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及享有体育资源公平性的问题;通过开发互联网+"约战系统"以及不同层次的竞赛环境配置为学生提供多途径参与体育竞赛的课程软环境;通过主题性、参与性及互动性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突显体育文化的影响力。课程环境的优化配置使大学生课余锻炼人数呈稳定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课程环境 课内外一体化 环境行为学 锻炼行为生态学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体育课程的有效配置(上)——基于课程环境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段健芝 刘海元 +1 位作者 彭健民 龙宋军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8-92,共5页
课程政策、传统习惯、物质资源、教师、学生及管理者等是影响课程运行与发展的现实力量,这些要素不可避免地制约和影响着大学体育课程实施的成效,要实现大学体育课程价值的最大化,体育课程政策的制定与监管、传统习惯形成的外界扭力作... 课程政策、传统习惯、物质资源、教师、学生及管理者等是影响课程运行与发展的现实力量,这些要素不可避免地制约和影响着大学体育课程实施的成效,要实现大学体育课程价值的最大化,体育课程政策的制定与监管、传统习惯形成的外界扭力作用、体育场馆配置的落实与问责、课程人才的优势定位与储备、课程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准则等课程环境因素,是大学体育课程配置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大学体育课程 课程配置 课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课程环境──芬兰、瑞典两国高中课程改革考察报告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铁道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5-78,共4页
高中课程改革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研究与实践领域。芬瑞两国的高中课程改革具有明显的共性:建立了责任明晰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与实施机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课程;教师大多来源于综合大学的毕业生,质量高,... 高中课程改革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研究与实践领域。芬瑞两国的高中课程改革具有明显的共性:建立了责任明晰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与实施机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课程;教师大多来源于综合大学的毕业生,质量高,大多数能胜任两门以上学科的教学;健全了课程实施的保障机制。芬瑞两国的经验值得认真研究并加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学习 课程环境 芬兰 瑞典 课程改革 考察报告 高中教育 课程管理 经验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视角中的高职教育课程环境新论 被引量:5
4
作者 程宜康 《职业技术教育》 2008年第25期50-53,共4页
高职课程环境是指对高职院校的课程规划、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产生影响的所有物质的、政策的、社会的和文化的诸要素的总和,具有系统性、多元性、开放性、动态性等特征。从多元视角出发,课程环境包括学校环境、院校环境、行... 高职课程环境是指对高职院校的课程规划、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产生影响的所有物质的、政策的、社会的和文化的诸要素的总和,具有系统性、多元性、开放性、动态性等特征。从多元视角出发,课程环境包括学校环境、院校环境、行业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学术环境和文化环境等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课程环境 课程改革 多维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院校审计课程环境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商思争 李学岚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9-31,共3页
一、引言 基于系统论的观点,笔者认为课程是一个系统,内部包含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外部包含若干环境要素;基于发展的观点,笔者认为课程是在具体的历史环境和教学情境中,作为课程主体的国家、专家、学校、教师、学生与... 一、引言 基于系统论的观点,笔者认为课程是一个系统,内部包含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外部包含若干环境要素;基于发展的观点,笔者认为课程是在具体的历史环境和教学情境中,作为课程主体的国家、专家、学校、教师、学生与教材、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而持续不断地生成的;为了分析及优化课程的环境,将课程界定为学习结果或效果,影响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都构成课程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环境 高等院校 审计 环境要素 教学情境 历史环境 课程主体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程环境下乡村小学教育管理创新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秘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第4期53-54,共2页
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也是其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乡村教师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这也是乡村小学教师的重要工作。所以,本文在新课程的环境下探讨了乡村小学教育的管理与创新,使得乡村小学的教育在创新之后,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也是其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乡村教师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这也是乡村小学教师的重要工作。所以,本文在新课程的环境下探讨了乡村小学教育的管理与创新,使得乡村小学的教育在创新之后,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健康地学习与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环境 小学教育 管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山理论”背景下涉水涉海类高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沈盎绿 王春峰 +1 位作者 杨红 邵留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8期98-100,103,共4页
环境影响评价是教育部高等教学指导委员会核定的环境工程专业9门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实用性。结合涉水涉海类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进行了... 环境影响评价是教育部高等教学指导委员会核定的环境工程专业9门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实用性。结合涉水涉海类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以期探索出适合涉水涉海类高校特点的教学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水涉海类高校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土壤-植物-环境分析实验课准备工作探究
8
作者 李莎 王春宏 +3 位作者 李鹏飞 张璐阳 朱妍 刘智蕾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8期105-108,共4页
土壤-植物-环境分析实验课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是农科学生中唯一开设的农业系统分析化验课程。该课程内容复杂,操作难度大,但其综合的操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全面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其繁琐的实验课准备工作是很... 土壤-植物-环境分析实验课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是农科学生中唯一开设的农业系统分析化验课程。该课程内容复杂,操作难度大,但其综合的操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全面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其繁琐的实验课准备工作是很多实验教辅人员面临的不小挑战。精准、细致的实验准备工作,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实验教辅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还能有力支撑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该文结合东北农业大学土壤-植物-环境分析实验课程的实验准备工作,详细介绍系列精准细致化工作举措,结合具体实例展开实施细节,方便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物-环境分析课程 实验课教学 准备实验 安全管理 实践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种植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以植物生产环境课程为例
9
作者 黄承建 王乙茹 +1 位作者 雷宁 潘庭杰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211-215,共5页
针对高职院校种植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种植类专业必修课植物生产环境课程的教学为例,分析植物生产环境课程的特点,提出“一原则,二课堂,三阶段,五环节,六措施”的教育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实践动手... 针对高职院校种植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种植类专业必修课植物生产环境课程的教学为例,分析植物生产环境课程的特点,提出“一原则,二课堂,三阶段,五环节,六措施”的教育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责任担当,强化教学效果,旨在培养服务现代农业的技能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产环境课程 种植类专业课程 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S”素质培养理念下资源环境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习向银 王书凤 +2 位作者 李丽梅 徐盈 刘美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2期11506-11507,共2页
以学生"STS"素质培养为目标,探讨了因学导教、课堂分组讨论、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小老师教学、实践教学和灵活考核等多种方法,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 综合素质理念 资源环境概论课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9
11
作者 邹海明 于群英 +2 位作者 邹长明 李粉茹 何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13期185-187,共3页
该文从安徽科技学院环境类专业环境监测课程实际出发,阐述了采取"融"、"增"、"删"、"分"措施进行内容重组的科学性、合理性;根据课程特点,创建和使用"三法"、"三点"教学... 该文从安徽科技学院环境类专业环境监测课程实际出发,阐述了采取"融"、"增"、"删"、"分"措施进行内容重组的科学性、合理性;根据课程特点,创建和使用"三法"、"三点"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多媒体CAI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课程 教学改革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院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梁媛 陈亢利 +1 位作者 王学华 李新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3期179-180,182,共3页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科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近年来环境影响评价学科不断完善和发展,这就要求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也要相应进行改革。该文立足本科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从教学内容、课程群...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科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近年来环境影响评价学科不断完善和发展,这就要求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也要相应进行改革。该文立足本科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从教学内容、课程群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科研相结合等环节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出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好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同时,真正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技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 教学方法 课程 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生为本的“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创新设计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红 刘瑞卿 +2 位作者 魏海英 崔莉 程芳琴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0期55-58,共4页
“环境学概论”是研究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综合性课程,是环境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生物、化学、地理等专业的平台必修课。“环境学概论”课程创新应以思政为引领、关注学生全时段全过程全方位的发展;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互动课堂... “环境学概论”是研究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综合性课程,是环境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生物、化学、地理等专业的平台必修课。“环境学概论”课程创新应以思政为引领、关注学生全时段全过程全方位的发展;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互动课堂,激发学习兴趣;以产出为导向,教学、科研、实践相融合,对接内外需求。与此同时,还应重塑与整合课程教学的内容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与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生为本 环境学概论”课程 学生 思政引领 互动课堂 产出为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社会科公民教育内涵——以西澳大利亚州《社会与环境科课程框架》为例
14
作者 韩芳 李维喆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2-35,共4页
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社会与环境科课程框架》于1999年开始实施,2004年在所有中小学全面展开,这是西澳大利亚州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其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结果、核心知识、发展阶段、教学和评价五个方面,对学生参与变化的世界,获得... 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社会与环境科课程框架》于1999年开始实施,2004年在所有中小学全面展开,这是西澳大利亚州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其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结果、核心知识、发展阶段、教学和评价五个方面,对学生参与变化的世界,获得知识、技能与价值观,联系不同的观点以及具有公民责任和社会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公民教育的应有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社会科 公民教育 《社会与环境课程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关注的“环境教育”课程设置 被引量:1
15
作者 柳若芍 《当代教育科学》 1999年第Z1期88-89,共2页
“环境教育”(EnvironmentalEducation)萌生于本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的“生态复兴运动”,发展于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大会”,确立于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署国际环... “环境教育”(EnvironmentalEducation)萌生于本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的“生态复兴运动”,发展于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大会”,确立于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署国际环境教育规划司召开的贝尔格莱德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教育 环境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环境教育课程 争议问题 理科教育 生态学 个人和社会 学校环境教育 国际环境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院校开设资源环境类课程的教学探析
16
作者 董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93-95,共3页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当今的热点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难题。文章从资源环境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深刻影响入手,探讨了高等农业院校开设资源环境类课程的必要性和意义,分析了农业院校资源环境类课程的特点,进而研究农业院校资源...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当今的热点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难题。文章从资源环境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深刻影响入手,探讨了高等农业院校开设资源环境类课程的必要性和意义,分析了农业院校资源环境类课程的特点,进而研究农业院校资源环境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院校 资源环境课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低年段环境课程的实验与研究
17
作者 沈敏 周大来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7,共7页
上海市中小学环境教育,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和成果,构建了面向21世纪的、适用于小学低年段的、符合上海二期课改精神的、有上海地域特色的环境课程;开发了一套适用于小学低年段的环境教学资料;总结出了一些小学低... 上海市中小学环境教育,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和成果,构建了面向21世纪的、适用于小学低年段的、符合上海二期课改精神的、有上海地域特色的环境课程;开发了一套适用于小学低年段的环境教学资料;总结出了一些小学低年段环境教育的教学原则;培养了一批科研型小学教师; 初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环境校本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课程 小学低年级 实验课题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高校《环境监测》课程融入“碳监测”初探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旋 王营茹 +1 位作者 杨光忠 郭力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3-238,共6页
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急需“碳监测”专业技术人才,高校《环境监测》课程正是培养此类人才的核心课程之一,因此该课程顺应时代发展、变革创新的需求迫在眉睫。论述了高校在现行《环境监测》课程中融入“碳监测”内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急需“碳监测”专业技术人才,高校《环境监测》课程正是培养此类人才的核心课程之一,因此该课程顺应时代发展、变革创新的需求迫在眉睫。论述了高校在现行《环境监测》课程中融入“碳监测”内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碳监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碳监测的主要教学内容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大多数高校使用的《环境监测》教材,设想了需要融入的具体碳监测教学内容及其安排,提出了利用课程设计、实验、参观及专家讲座和实习等多种方式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议,以期为高校环境监测课程根据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碳监测 环境监测》课程 教学改革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环境课程 推进素质教育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松飞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8年第11期12-13,共2页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在坚持以学科课程作为主阵地,把活动课程作为学科课程的延续和补充的同时,大力开发环境课程,充分发挥环境课程对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所起的特殊作用,充分展示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有效地...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在坚持以学科课程作为主阵地,把活动课程作为学科课程的延续和补充的同时,大力开发环境课程,充分发挥环境课程对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所起的特殊作用,充分展示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课程 素质教 物化环境 达标活动 心理环境 学校 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 德育工作 班主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目式教学的课程设计与应用模式——以法学本科环境资源法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本鑫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56-59,共4页
项目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研究项目,将项目研究作为教学手段,在课程实施与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开发课程资源、提升学生素质、促进教师科研等多元功能。项目式教学的教学设... 项目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研究项目,将项目研究作为教学手段,在课程实施与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开发课程资源、提升学生素质、促进教师科研等多元功能。项目式教学的教学设计充分融合项目目标与课程目标,精心设计项目内容与课程内容,协调安排项目实施和课程教学。项目式教学的课程实施关键点在于明确课程目标定位和内容安排,重视项目开展的常态性和操作性,突出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和激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法治人才 项目式教学 环境资源法学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