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诱导性共刺激分子靶点用于小鼠佐剂诱导型关节炎模型的可行性
1
作者 汪嘉晨 邵帅铭 +2 位作者 荆承玮 陈枫涛 闫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6-991,共6页
目的观察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COS)靶点用于小鼠佐剂诱导型关节炎(AIA)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只BALB/c小鼠,于右后爪分别注射等剂量完全弗氏佐剂(AIA组,n=10)或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n=10),之后经尾静脉分别注射ICOS-IRD680 mAb探针(AIA... 目的观察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COS)靶点用于小鼠佐剂诱导型关节炎(AIA)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只BALB/c小鼠,于右后爪分别注射等剂量完全弗氏佐剂(AIA组,n=10)或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n=10),之后经尾静脉分别注射ICOS-IRD680 mAb探针(AIA组)或IgG-IRD680 mAb探针对照组,比较24及48 h后2组近红外荧光成像右爪与左爪荧光强度比值;提取小鼠总RNA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针对对照组提取脾脏原代T细胞并分选磁珠阴性T细胞,以佛波酯/离子霉素刺激、诱导活化T细胞形成,检测其表面ICOS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相比对照组,AIA组ICOS基因表达显著上调、T细胞占比增高,FoxP3+调节性T细胞、CD8+T细胞及CD4+T细胞中ICOS分布较多。对照组分选磁珠阴性T细胞前、后CD3+T细胞纯度分别为65.31%和90.14%;其中,ICOS蛋白阳性小鼠CD4+T细胞在活化前、后占比分别为7.14%及31.20%,且活化CD4+T细胞ICOS蛋白平均荧光强度(586±25)显著高于未活化者(161±31)(t=25.390,P<0.001)。注射探针后24及48 h,AIA组右爪/左爪荧光强度比值均高于对照组(t=34.600、P<0.001;t=23.380、P<0.001)。相比对照组,AIA组小鼠心、肝、肾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且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肌酐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ICOS靶点用于小鼠AIA模型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光学成像 诱导性刺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感染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基因敲除小鼠CD154和CD40动态变化及对Th1/Th2偏移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瑜 夏超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98-904,共7页
目的:探讨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ICOS配体(ICOS ligand,ICOSL)信号通路对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的CD154、CD40表达及Th1/Th2偏移的影响。方法:建立ICOSL基因敲除(ICOSL knockout,ICOSL-KO)小鼠及野生型C57BL/6J... 目的:探讨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ICOS配体(ICOS ligand,ICOSL)信号通路对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的CD154、CD40表达及Th1/Th2偏移的影响。方法:建立ICOSL基因敲除(ICOSL knockout,ICOSL-KO)小鼠及野生型C57BL/6J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疾病模型,于感染前和感染后4、7、12、16、20周,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小鼠脾细胞与肝虫卵肉芽肿周围炎性浸润细胞CD154、CD40的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脾细胞经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诱导72 h后培养的上清液中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及小鼠血清中SEA特异性抗体Ig G、Ig G1、Ig G2a的水平;应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病变动态变化。结果:感染后4、7、12、16、20周,ICOSL-KO小鼠脾细胞CD154、CD40水平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显著降低[CD154为(18.62±4.76)%vs.(27.91±3.94)%、(22.44±4.67)%vs.(40.86±5.21)%、(25.50±6.81)%vs.(43.81±8.41)%、(20.22±5.28)%vs.(40.95±7.34)%、(17.87±4.59)%vs.(33.16±6.31)%,皆P<0.01;CD40为(19.43±3.26)%vs.(24.37±3.59)%、(23.00±4.47)%vs.(31.80±5.86)%、(24.46±5.01)%vs.(35.85±5.32)%、(23.42±4.69)%vs.(33.30±6.14)%、(22.85±3.78)%vs.(30.88±5.94)%,皆P<0.05]。感染后7、12、16、20周,ICOSL-KO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炎性浸润细胞CD154、CD40水平与野生型小鼠相比,亦显著降低[CD154为(0.319±0.066)vs.(0.488±0.086)、(0.389±0.067)vs.(0.596±0.082)、(0.378±0.064)vs.(0.543±0.072)、(0.348±0.069)vs.(0.523±0.076),皆P<0.01;CD40为(0.398±0.066)vs.(0.546±0.079)、(0.461±0.085)vs.(0.618±0.076)、(0.453±0.087)vs.(0.587±0.074)、(0.449±0.065)vs.(0.565±0.082),皆P<0.05]。感染后,ICOSL-KO小鼠IFN-γ表达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P<0.05),而IL-4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P<0.05),其Th2分化指数亦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P<0.01)。ICOSL-KO小鼠血清SEA特异性抗体Ig G、Ig G1、Ig G2a的水平与Ig G1/Ig G2a的比值亦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P<0.01),且ICOSL-KO小鼠的肝虫卵肉芽肿体积显著小于野生型小鼠(P<0.01)。结论:ICOS-ICOSL信号通路在血吸虫病免疫病理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其对Th1/Th2偏移的影响可能是通过调控CD154-CD40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刺激分子 CD40配体 TH1/TH2平衡 日本血吸虫 小鼠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性共刺激分子表达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魏嘉 赵爱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2-645,共4页
目的探讨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关系。方法采集10例诊断为难免流产的URSA患者(URSA组)和10例正常早孕妇女(正常对照组)的部分蜕膜组织和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蜕膜组织和外周血CD3+和CD4+T细胞... 目的探讨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关系。方法采集10例诊断为难免流产的URSA患者(URSA组)和10例正常早孕妇女(正常对照组)的部分蜕膜组织和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蜕膜组织和外周血CD3+和CD4+T细胞中ICOS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蜕膜组织中ICOS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URSA组蜕膜组织中ICOS+CD3+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百分比为(0.612±0.69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056±0.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URSA组外周血ICOS+CD4+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百分比为(1.943±0.76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221±0.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URSA组蜕膜组织中ICOS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9.875±1.464)vs(2.701±1.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蜕膜组织中ICOS的表达异常与URSA的发病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性刺激分子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 蜕膜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胞外段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汲翔 郭勋 +2 位作者 范丹丹 康巧珍 袁维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克隆T细胞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胞外段(ICOSL-N)基因,构建pET22b-ICOSL-N-Ig原核表达载体,实现ICOSL-N与IgG4体外融合表达。方法:设计并合成T细胞ICOSL-N和IgG4基因特异性引物,RT-PCR法从小鼠脾脏中克隆出ICOSL-N,PCR重叠延伸技术... 目的:克隆T细胞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胞外段(ICOSL-N)基因,构建pET22b-ICOSL-N-Ig原核表达载体,实现ICOSL-N与IgG4体外融合表达。方法:设计并合成T细胞ICOSL-N和IgG4基因特异性引物,RT-PCR法从小鼠脾脏中克隆出ICOSL-N,PCR重叠延伸技术将ICOSL-N与IgG4基因融合,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2b-ICOSL-N-Ig,转化E.coli BL21(DE3)工程菌,筛选鉴定阳性克隆,IPTG诱导阳性重组子,SDS-PAGE法鉴定融合蛋白ICOSL-N-Ig的表达。结果:融合基因ICOSL-N-Ig的PCR扩增产物大小约1425 bp,符合理论值;原核表达载体pET22b-ICOSL-N-Ig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结果符合预期;在诱导后的菌体中检测出大小为53800的蛋白诱导条带,且与目标蛋白的大小一致。结论:成功克隆ICOSL-N基因,实现ICOSL-N在E.coli BL21(DE3)工程菌中与IgG4的融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可诱导刺激分子 诱导刺激分子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水清肝饮加减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正性共刺激分子ICOS/ICOSL、OX40/OX40L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海燕 李燕 +1 位作者 尹海平 阮丽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891-1895,共5页
目的:研究滋水清肝饮加减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正性共刺激分子ICOS/ICOSL、OX40/OX40L的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治疗措施差异分作两组,各45例,对照组施予甘精胰岛素治疗,... 目的:研究滋水清肝饮加减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正性共刺激分子ICOS/ICOSL、OX40/OX40L的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治疗措施差异分作两组,各45例,对照组施予甘精胰岛素治疗,于此基础,观察组施予滋水清肝饮加减方治疗,比较两组正性共刺激分子ICOS/ICOSL、OX40/OX40L。结果:治疗后,(1)在B细胞上,观察组ICOS/ICOSL表达(0.71±0.04)%,OX40/OX40L(6.05±0.83)%,分别比对照组的(2.11±0.37)%及(11.58±2.1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CD4+T细胞上,观察组ICOS/ICOSL表达(0.61±0.01)%,OX40/OX40L(0.30±0.03)%,分别比对照组的(1.60±0.17)%及(1.13±0.2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于合并大血管病变者,观察组B细胞、CD4+T细胞上的ICOS/ICOSL、OX40/OX40L表达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血糖及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糖化血清蛋白(Glucosylated serum protein,GSP)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施予滋水清肝饮加减方治疗有助于改善正性共刺激分子ICOS/ICOSL、OX40/OX40L的免疫调节作用,促进合并大血管病变者转归,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水清肝饮加减方 2型糖尿病 正性刺激分子 ICOS/icosl OX40/OX40L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刺激分子4-1BB及其配体4-1BB Ligand(4-1BBL)与肿瘤免疫 被引量:1
6
作者 居颂文 张学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82-584,共3页
关键词 刺激分子 4-1BB 配体 4-1BBLigand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性共刺激分子阻断抗体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徐悦蓉 杨安钢 温伟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5-128,133,共5页
在免疫系统中,负性共刺激分子可通过受体-配体的结合而抑制免疫应答,避免免疫造成的组织损伤,在维持自身免疫耐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负性共刺激分子也参与调节肿瘤的发生发展,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主... 在免疫系统中,负性共刺激分子可通过受体-配体的结合而抑制免疫应答,避免免疫造成的组织损伤,在维持自身免疫耐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负性共刺激分子也参与调节肿瘤的发生发展,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它们与相应配体结合后可传递抑制性信号,从而抑制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导致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在肿瘤患者中,利用特异性的抗体阻断这些负性共刺激分子,可消除它们的免疫抑制功能,从而促进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实现对肿瘤生长的有效抑制。现针对负性共刺激分子的阻断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刺激分子 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 程序性死亡分子1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 阻断抗体 肿瘤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共刺激配体CD70的稳态DC能打破CD8^+ T细胞耐受并维持免疫应答
8
作者 张婷 刘书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2-252,共1页
关键词 T细胞耐受 刺激分子 DCs CD8^+ 免疫应答 配体 CD27 细胞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炎症条件下诱导的调节性T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
9
作者 孔宁 孙娟 +3 位作者 杨懿铭 邹和建 杨洁 万伟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5-819,825,共6页
目的:探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炎症条件下,诱导的调节性T细胞(i Tregs)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模式。方法:分别从正常DBA1/J和免疫后第35天的关节炎小鼠的脾脏细胞分选出CD19+细胞(N-B和CIA-B细胞),以此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观察其诱导... 目的:探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炎症条件下,诱导的调节性T细胞(i Tregs)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模式。方法:分别从正常DBA1/J和免疫后第35天的关节炎小鼠的脾脏细胞分选出CD19+细胞(N-B和CIA-B细胞),以此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观察其诱导Tregs生成的差异;经典方法制备i Tregs,将CIA-B细胞与i Tregs共培养,观察其对i Tregs自身的增殖及i Tregs表达CTLA-4的影响;观察i Tregs对CIA-B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MHCⅡ类分子表达的影响,并设立Transwell实验探讨作用机制。结果:CIA-B较N-B诱导更多Tregs的生成;CIA-B促进i Tregs的增殖并上调i Tregs细胞表面CTLA-4的表达,后者的作用是通过细胞直接接触的途径实现;同时,i Tregs促进CIA-B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且该作用也通过细胞直接接触途径而实现。结论:在CIA炎症条件下,i Tregs通过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来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两者的相互作用通过细胞直接接触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诱导的调节性T细胞 B细胞 刺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COS/ICOSL水平升高并与病情相关 被引量:4
10
作者 崔鲂 孟江萍 向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4-687,共4页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阶段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COS)及诱导性共刺激分子配体(ICOSL)mRNA的水平,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0例CHB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HC)的外周血,检测血清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阶段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COS)及诱导性共刺激分子配体(ICOSL)mRNA的水平,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0例CHB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HC)的外周血,检测血清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HBV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 Ag)和HBV DNA定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中的ICOS、ICOSL mRNA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HBeAg^+和HBeAg^-患者ICOS、ICOSL的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但HBe Ag+和HBe Ag-患者间无显著差异。根据其血清ALT、HBsAg、HBeAg和HBV DNA定量结果将CHB患者其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活跃期、免疫低复制期、HBe Ag阴性慢性肝炎期,分析其结果发现免疫活跃期ICOS和ICOSL的mRNA水平较其他各期明显增加。结论 CHB患者PBMC中ICOS和ICOSL的mRNA水平升高,且与疾病活动度和病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性刺激分子(ICOS) 诱导性刺激分子配体(icosl)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OS/ICOSL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婷 蒋觉安 +4 位作者 胡筱涵 潘建中 武剑 刘翠平 张学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9-374,共6页
目的:检测初发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ICOS和ICOSL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的方法,检测85例初发RA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外周血CD4+T... 目的:检测初发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ICOS和ICOSL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的方法,检测85例初发RA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ICOS及CD14+单核细胞和CD19+B细胞表面ICOSL的表达,比较15例初诊RA患者治疗前后ICOS和ICOSL表达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RA患者外周血中ICOS/ICOSL的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C。R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ICOS表达显著增高[(7.08±4.72)%vs(3.01±1.39)%,P<0.0001]。RA患者外周血中CD14+单核细胞[(5.77±3.45)%vs(3.64±1.43)%,P<0.05]和CD19+B细胞[(5.78±4.52)%vs(3.97±1.63)%,P<0.05]表面ICOSL的表达均高于HC。活动期的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和B细胞表面的ICOSL表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5.45±3.50)%vs(4.04±1.55)%,P=0.036]、[(6.59±5.74)%vs(5.63±4.30)%,P=0.016],治疗后CD4+T细胞表面ICOS的表达及CD14+单核细胞和CD19+B细胞表面ICOSL的表达均显著下降[(3.33±0.31)%vs(5.56±1.11)%,P=0.076]、[(5.12±1.23)%vs(9.99±2.02)%,P=0.045]、[(3.74±0.57)%vs(8.62±1.77)%,P=0.011]。结论: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ICOS和ICOSL异常高表达,且与疾病活动度和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提示ICOS/ICOSL信号通路可能参与RA免疫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刺激分子 ICOS ico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BB及其配体在口腔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12
作者 孙顺涛 杨宏宇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319-322,共4页
4-1BB和4-1BB配体(4-1BBL)为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TNFR)超家属的成员。研究发现,4-1BB和4-1BBL相互作用产生的共刺激信号在机体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4-1BB/4-1BBL在共刺激作用的研究,探讨其在口腔癌免疫治疗... 4-1BB和4-1BB配体(4-1BBL)为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TNFR)超家属的成员。研究发现,4-1BB和4-1BBL相互作用产生的共刺激信号在机体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4-1BB/4-1BBL在共刺激作用的研究,探讨其在口腔癌免疫治疗中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BB/4—1BB配体 刺激分子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病外周血CD4^(+)T细胞ICOS及CD19^(+)B细胞ICOSL高表达且与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正相关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欣欣 王凤鸣 +2 位作者 从相国 沈琼 陈蕾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02-1108,共7页
目的探索诱导性共刺激分子及配体(ICOS/ICOSL)在Graves病(GD)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募集105例初发未治疗的GD甲亢患者纳入初发GD甲亢组,匹配同时期性别、年龄无差异的健康对照组67例。其中初发GD甲亢组有19例患者接受... 目的探索诱导性共刺激分子及配体(ICOS/ICOSL)在Graves病(GD)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募集105例初发未治疗的GD甲亢患者纳入初发GD甲亢组,匹配同时期性别、年龄无差异的健康对照组67例。其中初发GD甲亢组有19例患者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并在门诊规律随访直至TRAb转阴,以动态观察ICOS、ICOSL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分离初发GD甲亢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PCR检测PBMC上ICOS、ICOSL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亚群表面ICOS及CD19^(+)B淋巴细胞表面ICOSL的表达,分析其与甲状腺功能及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的相关性。动态观察GD甲亢患者治疗前后ICOS、ICOSL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初发GD甲亢组PBMC上ICOS及ICOSL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初发GD甲亢组CD4^(+)T细胞表面ICOS表达水平升高,且与游离甲状腺三碘原氨酸(FT3)水平显著正相关;TRAb高滴度组CD19+B细胞表面ICOS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TRAb低滴度组;GD甲亢患者TRAb转阴后,CD4^(+)T细胞表面ICOS及CD19+B细胞表面ICOSL的表达水平较初发时显著下降。结论Graves病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ICOS及CD19+B细胞表面ICOSL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随着TRAb水平降低,CD4^(+)T细胞表面ICOS及CD19+B细胞表面ICOSL表达水平有所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性刺激分子(ICOS) 诱导性刺激分子配体(icosl) 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 GRAVES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ICOSL核糖体展示单链抗体库的构建 被引量:4
14
作者 严浩 王芳 +4 位作者 毛伟平 王文倩 孟素芳 邵峦峦 刘小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3期12819-12822,共4页
[目的]构建出鼠源抗ICOSL核糖体展示抗体库。[方法]通过RT-PCR从人B淋巴瘤细胞Daudi的总RNA中扩增出ICOSL胞外区基因,并将此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进行表达。以表达纯化的ICOSL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脏提取总RNA,... [目的]构建出鼠源抗ICOSL核糖体展示抗体库。[方法]通过RT-PCR从人B淋巴瘤细胞Daudi的总RNA中扩增出ICOSL胞外区基因,并将此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进行表达。以表达纯化的ICOSL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脏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小鼠的重链可变区和Linker(VH-linker)序列,以及轻链可变区和Linker(Vκ-linker)序列。经重组PCR将两段基因连接起来,将VH/κ与pMD19-T载体链接产物转化E.coli DH 5α,PCR鉴定并测序。[结果]VH和κ链得到正确的扩增,长度分别为421和689 bp,VH/κ连接产物正确,连接产物长度为1 079 bp。[结论]所采用的引物及反应条件能够扩增出目的基因,成功构建了鼠源抗ICOSL核糖体展示抗体库,为进行核糖体展示体外筛选抗ICOSL特异性单链抗体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osl(可诱导刺激因子配体) 单链抗体 核糖体展示技术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OSL/ICOS在母胎免疫耐受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梅娇琪 杨晓惠 +2 位作者 李蒙勇威 马燕琳 黄元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3期1831-1835,共5页
共信号分子指细胞表面的配体与T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向细胞内传递刺激或抑制信号,来调节免疫反应的一类分子。共信号分子在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认为共信号分子也参与了母胎免疫耐受的调节,共信号分子... 共信号分子指细胞表面的配体与T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向细胞内传递刺激或抑制信号,来调节免疫反应的一类分子。共信号分子在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认为共信号分子也参与了母胎免疫耐受的调节,共信号分子的异常会导致母胎免疫耐受失衡从而引起复发性流产、子痫等妊娠并发症。ICOSL/ICOS是共刺激信号的配体和受体,通过参与T细胞分化、Th1、Th2细胞因子分泌调节母胎免疫耐受。因此,本文就ICOSL/ICOS结构、母胎界面中的分布及其在妊娠过程中的免疫调节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研究共信号分子异常引起的妊娠并发症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分子 icosl/ICOS 免疫耐受 TH1 T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OS在健康人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上的生物学特征初探 被引量:5
16
作者 程莎 高基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53-1757,共5页
目的:研究ICOS在健康人外周血Treg离体培养中的作用,了解m TOR对离体培养Treg ICOS表达的调控。方法:MACS分选Treg后经anti-CD3+anti-CD28磁珠刺激后第3、7天流式检测Treg表面ICOS表达情况;anti-CD3+anti-CD28抗体或anti-CD3+ICOSL-Fc刺... 目的:研究ICOS在健康人外周血Treg离体培养中的作用,了解m TOR对离体培养Treg ICOS表达的调控。方法:MACS分选Treg后经anti-CD3+anti-CD28磁珠刺激后第3、7天流式检测Treg表面ICOS表达情况;anti-CD3+anti-CD28抗体或anti-CD3+ICOSL-Fc刺激3 d,流式检测Treg ICOS表达情况;雷帕霉素处理离体培养Treg,流式分析其对Treg ICOS表达作用。CFSE标记人PBMC细胞,并与离体培养Treg混合培养,流式检测Treg的接触抑制活性。结果:anti-CD3+anti-CD28磁珠刺激Treg 3 d,ICOS+Treg中活、死细胞的比例分别为(92.00±2.69)%和(2.20±0.56)%,在ICOS-Treg中比例为(90.30±3.53)%和(1.77±0.78)%,两者无显著差异;培养第7天,ICOS+Treg细胞比例从第3天(40.20±1.83)%降至(11.60±1.10)%;anti-CD3+ICOSL-FC刺激Treg 3 d后,ICOS MFI为(403.30±74.42),anti-CD3+anti-CD28刺激组为(2 410.0±746.4),anti-CD3+ICOSL-FC刺激后Treg ICOS表达相比anti-CD3+anti-CD28组显著下降;雷帕霉素处理离体培养Treg细胞3 d后,ICOS表达下调。此外,雷帕霉素处理的离体培养Treg均能有效抑制PBMC中Tcon的分裂增殖。结论:ICOS表达高低对人外周血Treg存活率影响无显著差异,m TOR信号并非调控人Treg离体培养ICOS表达的唯一因素,CD28协同信号对调控离体培养人Treg。表达比ICOSL信号更为重要,雷帕霉素处理的离体培养人Treg仍具有细胞接触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调节性T细胞 雷帕霉素 诱导刺激分子 诱导刺激分子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