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犬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1
作者 高佳璇 高晨 +1 位作者 李雨珏 钟友刚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40-3550,共11页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 PSCs)是通过将外源转录因子诱导进入体细胞内而表达内源性多能性网络的一种干细胞。i PSCs在形态、功能、分子层面的表达上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s,ESCs)高度相似,具有广泛的自...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 PSCs)是通过将外源转录因子诱导进入体细胞内而表达内源性多能性网络的一种干细胞。i PSCs在形态、功能、分子层面的表达上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s,ESCs)高度相似,具有广泛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与ESCs相比,i PSCs具有相对易获得、免疫排斥风险低、伦理问题少等优势,可为疾病建模、药物筛选、再生医学等领域提供新方法,因此,i PSCs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及广阔的市场价值。遵循“OneHealth”的倡议,犬诱导多能干细胞(canine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ci PSCs)的出现不仅为犬临床疾病治疗开辟全新的干细胞疗法,同时犬作为人类疾病的最佳转化模型之一,也可促进人类再生医学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ci PSCs仍缺少规范且高效率的生产方案,ci PSCs转基因完全沉默失败或再激活的问题普遍存在,安全性、成本、可行性等因素制约着临床广泛应用ci PSCs。文章综述了ci PSCs重编程方案,探讨了ci PSCs构建所面临的挑战性和可能性,展望了ci PSCs在兽医学上的广阔应用前景,可为进一步完善ci PSCs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ciPSCs) 重编程 疾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诱导多能干细胞构建体外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马寅仲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85-1189,共5页
随着细胞重编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向不同类型体细胞定向分化的技术已经日趋成熟。由于许多疾病或易感体质具有其独特的遗传信息,因而使用来自具有不同疾病类型的捐赠者体细胞,可以... 随着细胞重编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向不同类型体细胞定向分化的技术已经日趋成熟。由于许多疾病或易感体质具有其独特的遗传信息,因而使用来自具有不同疾病类型的捐赠者体细胞,可以重编程为一系列具有特定致病基因背景的iPSCs库。根据需要可以将其直接分化为能够产生该疾病表征的细胞谱系或亚型。这些细胞由于带有捐赠者的基因特征,因而能够在体外表现出与体内实际病理特征相似的疾病模型。目前已有超过15种此类疾病模型的新药筛选报道。虽然尚不成熟,但我们已经可以预见该方法在药物筛选中巨大的发展潜力。该文总结了以iPSCs作为基础,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所进行的疾病模型的建立。对比传统方法,分析了其在新药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 screening,HTS)以及高内涵筛选(high-content screening,HCS)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疾病模型 神经退行性疾病 新药高通量筛选 高内涵筛选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多能干细胞在视网膜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松涛 周国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7-590,共4页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是成体细胞通过重编程而获得的一类具有胚胎干细胞相似特性和功能的细胞。近年来,iPSCs在再生医学和干细胞研究领域备受关注,尤其是患者特异源性iPSCs,来源方便、无免疫排斥和伦...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是成体细胞通过重编程而获得的一类具有胚胎干细胞相似特性和功能的细胞。近年来,iPSCs在再生医学和干细胞研究领域备受关注,尤其是患者特异源性iPSCs,来源方便、无免疫排斥和伦理学问题,同时还可以保留特定个体基因型,为再生医学以及细胞移植疗法提供了新的细胞来源。目前,iPSCs在视网膜疾病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主要对iPSCs向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感光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的诱导分化及细胞移植研究、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iPSCs在视网膜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视网膜疾病 再生医学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多能干细胞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孙超 范建高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7-669,共3页
干细胞,特别是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可分化为有功能的肝细胞,同时避开了胚胎干细胞的伦理问题,为终末期肝病的替代治疗提供了新的种子细胞。文章对iPS细胞在肝脏疾病研究中的实验方法、研究结果以及临床应用前景予以阐述,为iPS细胞... 干细胞,特别是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可分化为有功能的肝细胞,同时避开了胚胎干细胞的伦理问题,为终末期肝病的替代治疗提供了新的种子细胞。文章对iPS细胞在肝脏疾病研究中的实验方法、研究结果以及临床应用前景予以阐述,为iPS细胞在肝病治疗方面的实验和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肝脏疾病 肝系细胞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体剪切作用的全自动诱导多能干细胞获取技术研究
5
作者 陈学平 张骁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1-221,共1页
目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 PSCs)在个性化医疗和疾病模型建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的i PSCs单克隆获取方法存在效率低下、获取细胞纯度不高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本研究基于流体剪切作用设计并验证一款能够自动化i PSC挑... 目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 PSCs)在个性化医疗和疾病模型建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的i PSCs单克隆获取方法存在效率低下、获取细胞纯度不高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本研究基于流体剪切作用设计并验证一款能够自动化i PSC挑取、培养基换液、细胞扩增的机器人平台。通过研究流体剪应力对细胞谱系特异选择的力学-生物学作用机理,以期通过操作流体剪切力实现了对i PSC细胞筛选的策略。方法构建了一种集成了体细胞重编程培养、培养基更换、i PSC单克隆获取等多种功能的机器人平台。该平台利用流体动力学原理,通过精细的空间原位剪切流操纵实现对i PSCs单克隆细胞的特异性挑取。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流体剪切方法的细胞获取技术可以实现无酶、无损、无标记的方式进行i PSC细胞获取,并且可以基于细胞的黏附力差异,实现对不同谱系类型细胞的高特异性选择。与传统手动获取方法相比,采用流体剪切的挑取方法显著提升了i PSCs的挑取速度及细胞获取纯度(3.7倍)。结论本研究成功开发的基于流体剪切的机器人平台不仅显著提高了单克隆i PSCs的纯化效率和纯度,而且所获得的i PSCs保持了多能性特征。该平台可以作为从i PSCs中自动分离和纯化特定谱系细胞的有效工具,推动个性化医疗发展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医疗 流体剪应力 流体剪切力 诱导多能干细胞 疾病模型 获取技术 单克隆 黏附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罕见病细胞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时良 崔亚洲 韩金祥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61-270,共10页
罕见病的研究受限于样本的可获得性,对其发病机制了解甚少阻碍了罕见病可行性治疗方法的发现。随着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Cs)技术的建立和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利用i PSCs技术把患者来源的体细胞... 罕见病的研究受限于样本的可获得性,对其发病机制了解甚少阻碍了罕见病可行性治疗方法的发现。随着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Cs)技术的建立和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利用i PSCs技术把患者来源的体细胞转变为i PSCs,继而再分化为疾病相关的成体细胞。通过对发病过程和功能学分析,患者特异性i PSCs细胞模型已成为罕见病研究的宝贵工具。i PSCs技术彻底革新了研究者对罕见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尤其是i PSCs技术结合基因编辑和3D类器官方法,使得i PSCs在各应用领域包括精准医学领域更具强大优势。本文概括介绍i PSCs技术应用于多种罕见病疾病模型建立,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物筛选和细胞治疗,以期为罕见病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见病 诱导多能干细胞 细胞模型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多能干细胞在儿童疾病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田智琛 尹晓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51,共10页
儿童疾病的最佳诊断和治疗依赖于对病理生理学更充分的认识,而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的出现则为儿童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iPSCs是由成熟细胞经重编程诱导而产生的具有多能性的干细胞,目前... 儿童疾病的最佳诊断和治疗依赖于对病理生理学更充分的认识,而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的出现则为儿童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iPSCs是由成熟细胞经重编程诱导而产生的具有多能性的干细胞,目前可从多种类型的体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尿液细胞等)诱导生成。其生成过程随着各种重编程方法的改进而越来越完善,其中利用小分子进行诱导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由于具有向多种细胞分化的能力,并且结合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目前它在模拟疾病和细胞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青睐,特别是遗传性疾病,并且在临床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在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之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致瘤性、免疫原性和异质性。本文重点对iPSCs来源、重编程技术、iPSCs在儿童常见疾病中的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等方面展开综述,以加深对iPSCs的理解,并为iPSCs在探索疾病的机制以及治疗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重编程 疾病建模 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马辰凯 马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39-1242,共4页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是将已分化完全的体细胞进行重编程,使之成为多能干细胞。现已有多项关键新技术的实施大大提升了iPSCs的转染效率和临床安全性。目前将iPSCs定向分化成的神经前体细胞、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移植治疗各种神经系...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是将已分化完全的体细胞进行重编程,使之成为多能干细胞。现已有多项关键新技术的实施大大提升了iPSCs的转染效率和临床安全性。目前将iPSCs定向分化成的神经前体细胞、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移植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展现出非常良好的前景。同时,利用iPSCs技术能在体外构建相关疾病模型,并进行药物筛选。本文就目前iPSCs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神经系统疾病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在帕金森病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任佩佩 樊晋宇 +1 位作者 丰慧根 林俊堂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70-774,共5页
近年来,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技术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进展。如利用iPSCs技术及定向诱导分化技术从体细胞获得的神经祖/干细胞或... 近年来,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技术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进展。如利用iPSCs技术及定向诱导分化技术从体细胞获得的神经祖/干细胞或者多巴胺能神经元,在PD的细胞治疗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结果;通过i PSCs技术分别从携带LRRK2、PAKK2、PINK和SNCA突变的PD患者体细胞建立了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模型,并在线粒体功能和形态、氧化应激性、SNCA累积深入研究了PD的发生机制。文中从i PSCs用于PD移植治疗和建立PD疾病细胞模型等方面,对最近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帕金森病 细胞移植 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在猪转基因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4
10
作者 廖荣荣 颉孝贤 +1 位作者 马育芳 潘玉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95,共6页
长期以来,猪都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生物模型,转基因猪在生物模型、器官移植和动物良种繁育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及应用价值,而现在的转基因克隆猪的成功率及成活率都普遍偏低。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在再生医学和畜牧业等领域有着广泛... 长期以来,猪都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生物模型,转基因猪在生物模型、器官移植和动物良种繁育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及应用价值,而现在的转基因克隆猪的成功率及成活率都普遍偏低。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在再生医学和畜牧业等领域有着广泛而诱人的应用前景,但目前还较少被应用于转基因猪的研究中。作者对转基因技术和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在猪转基因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简述,以期为开展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转基因 生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科学家在世界上率先育成猪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有助于让猪成为人类器官移植的供体及人类遗传病的模型动物
11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8-78,共1页
据2009年6月4日《新民晚报》报道,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肖磊研究员等研究人员,成功地将猪的普通细胞诱变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一样的发育为身体任何类型组织和器... 据2009年6月4日《新民晚报》报道,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肖磊研究员等研究人员,成功地将猪的普通细胞诱变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一样的发育为身体任何类型组织和器官的能力。上海科学家的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和中国科学院合办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报》(JMCB)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干细胞 器官移植 育成猪 科学家 模型动物 上海 诱导 遗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多能干细胞在眼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招志毅(综述) 陈建苏(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2-666,共5页
2006年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建立被誉为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使得进行患者体细胞来源的干细胞治疗成为可能。近年的研究表明,动物和人的成纤维细胞、B淋巴细胞、神经干细胞、头发角质细胞、胰腺细胞、脐带基质和羊膜的间... 2006年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建立被誉为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使得进行患者体细胞来源的干细胞治疗成为可能。近年的研究表明,动物和人的成纤维细胞、B淋巴细胞、神经干细胞、头发角质细胞、胰腺细胞、脐带基质和羊膜的间充质细胞均可重编程成为iPSCs并可通过一定的诱导分化为特定类型的细胞,为多种疾病的特异性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而iPSCs研究在眼科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在眼科,iPSCs诱导后可分化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感光细胞和其他视网膜细胞,从而为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奠定了基础。与传统的干细胞治疗不同,iPSCs移植治疗相应的疾病避免了传统干细胞治疗所存在的道德伦理及免疫排斥等限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就iPSCs的概念、诱导策略及方法、在眼科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视网膜变性性疾病 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椎间盘髓核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重编程及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张松 罗志强 +5 位作者 张明裕 廉翠红 林欣燕 梁雨虹 顾洪生 朱艳霞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91-600,共10页
椎间盘退变始发于髓核组织,获得足够有功能的髓核细胞是研究及治疗椎间盘退变的关键.而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不仅为建立疾病模型以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开辟了道路,还在再生医学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 椎间盘退变始发于髓核组织,获得足够有功能的髓核细胞是研究及治疗椎间盘退变的关键.而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不仅为建立疾病模型以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开辟了道路,还在再生医学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首先从椎间盘退变患者微创手术获得的髓核组织内分离髓核细胞,将携带OCT3/4、SOX2、KLF4和c-MYC的仙台病毒(Sendai virus,Se V)转染髓核细胞,重编程获得iPSC.通过检测多能细胞特异性标志、体内成瘤实验、甲基化及核型分析对所获得的iPSC进行鉴定.并以皮肤成纤维细胞来源iPSC作为对照,在二维和三维水凝胶中对iPSC进行定向分化,检测髓核细胞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比较分析2种iPSC向髓核细胞的分化效率.结果显示,iPSC能表达多能细胞特异性标志,具有正常的二倍体核型,畸胎瘤实验显示三个胚层的出现.诱导分化后的iPSC表达髓核相关基因和蛋白,在水凝胶中诱导培养后,iPSC表达更多的髓核相关基因和蛋白.髓核来源的iPSC与成纤维细胞来源的iPSC相比,可表达更多的髓核相关基因和蛋白.本研究首次将患者退变髓核细胞重编程成iPSC,并在水凝胶内将其诱导分化为髓核样细胞,为椎间盘退变个体化细胞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髓核 诱导多能干细胞 重编程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多能干细胞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梦洁 章丽娜 +2 位作者 商迎辉 黄汉昌 劳凤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3-199,共7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及神经元和突触丢失等。目前已被批准的药物只能减缓症状,无法完全治愈本病。干细胞具有特殊的自我更新、增殖、分化和重新编程能...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及神经元和突触丢失等。目前已被批准的药物只能减缓症状,无法完全治愈本病。干细胞具有特殊的自我更新、增殖、分化和重新编程能力,特别是近年来开发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为AD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策略。iPSCs技术与基因编辑、3D类器官、生物材料支架相结合,产生了一种认识和治疗AD的新方法。该文就iPSCs疾病建模应用于AD发病机制研究及早期生物标志物检测、iPSCs与3D支架结合的细胞治疗,以及iPSCs应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诱导多能干细胞 细胞模型 细胞移植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多能干细胞在眼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综述) 张卯年(审校) 姜彩辉(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40-1043,共4页
以视网膜神经元不可逆性损伤为病理基础的视网膜变性类疾病是目前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针对其神经损伤修复的药物治疗却十分有限。最新研究发现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是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将转录因子导入动物或人的体细胞内,使体... 以视网膜神经元不可逆性损伤为病理基础的视网膜变性类疾病是目前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针对其神经损伤修复的药物治疗却十分有限。最新研究发现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是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将转录因子导入动物或人的体细胞内,使体细胞直接重构成为胚胎干细胞样的多潜能细胞。由患者体细胞诱导的iPSCs不仅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而且可避免以往胚胎干细胞存在的宿主排斥反应和伦理学限制等缺点,同时眼部屈光介质清晰的特点还使得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变性类疾病具有易于观察、便于操作的优势,相信会为这一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对iPSCs的研究发展历程、iPSCs的特性和优势、iPSCs在眼科的诱导和定向分化能力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视网膜变性类疾病 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蛋白Bart′s水肿胎儿综合征诱导多能干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6
作者 冼业星 严金梅 +2 位作者 陈玉嫦 李东至 孙筱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23-1127,1131,共6页
目的建立血红蛋白Bart′s水肿胎儿综合征诱导多能干细胞模型。方法通过收集血红蛋白Bart′s水肿胎儿综合征孕妇患者羊水标本,分离培养其中的羊水细胞;然后通过使用仙台病毒将h Oct3/4、h Sox2、h Klf4和h L-Myc四种因子转导羊水细胞进... 目的建立血红蛋白Bart′s水肿胎儿综合征诱导多能干细胞模型。方法通过收集血红蛋白Bart′s水肿胎儿综合征孕妇患者羊水标本,分离培养其中的羊水细胞;然后通过使用仙台病毒将h Oct3/4、h Sox2、h Klf4和h L-Myc四种因子转导羊水细胞进行重编程;最后通过形态学、碱性磷酸酶染色、干细胞多能表面标志物免疫荧光、RT-PCR、EB自发三胚层分化和畸胎瘤体内分化潜能实验对获得的诱导多能干细胞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获得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呈现出明显的干细胞样形态,碱性磷酸酶染色、多能性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及逆转录PCR等检测结果均符合干细胞特征,与人胚胎干细胞特性相似。体外EB自发分化和体内畸胎瘤分化实验也证实具有完全的三胚层分化发育潜力。结论成功建立血红蛋白Bart′s水肿胎儿综合征诱导多能干细胞系,为后续疾病特异性造血分化模型的建立、疾病治疗的研究及药物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Bart’s水肿胎儿综合征 羊水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 仙台病毒 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动物骨骼病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付晓森 刘凤军 +3 位作者 张玉玲 董文亚 李毅恒 刘向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9-102,共4页
由于骨骼疾病恢复所需时间较长、动物不配合治疗等原因,给动物骨骼疾病治疗带来了较大困难,缩短治疗周期将会大大提高动物骨骼疾病治疗的成功率,而传统方法已无法再超越目前的治疗周期。诱导多能干细胞(IPS)具有强大的增殖和分化能力,... 由于骨骼疾病恢复所需时间较长、动物不配合治疗等原因,给动物骨骼疾病治疗带来了较大困难,缩短治疗周期将会大大提高动物骨骼疾病治疗的成功率,而传统方法已无法再超越目前的治疗周期。诱导多能干细胞(IPS)具有强大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可分化为修复骨骼病所需的多种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等,这为加速动物骨骼疾病痊愈带来了新的希望。论文对IPS的研发历程及优势,IPS向骨细胞分化,IPS在治疗骨骼病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治疗动物骨折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干细胞 诱导分化 动物骨骼疾病 细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诱导多能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前脑GABA能神经元前体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缓 孙婷婷 +5 位作者 王圆圆 王铁 马彩云 王春景 刘长青 郭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0-827,共8页
目的探讨猪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体外定向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前体的方法体系。方法猪iPSCs诱导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前体遵循两个阶段,第1阶段,猪iPSCs悬浮培养,第3天时形成类胚体,采用神经诱导培养基NIM(SB431542、DMH1、FGF2)继续诱导,... 目的探讨猪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体外定向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前体的方法体系。方法猪iPSCs诱导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前体遵循两个阶段,第1阶段,猪iPSCs悬浮培养,第3天时形成类胚体,采用神经诱导培养基NIM(SB431542、DMH1、FGF2)继续诱导,第12天分化为原始神经上皮细胞。第2阶段,使用含Pur、B27的NIM培养基悬浮培养形成神经球,至第21天时形成GABA能神经元前体。CM-DiI标记后,定向移植帕金森(PD)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检测其在宿主脑内存活、迁移及分化状况。结果猪iPSCs在饲养层细胞上稳定传代,表达多能性标记OCT4、Nanog、SSEA1和TRA-160,并且核型分析显示没有其他物种来源细胞污染。第12天经诱导分化获得原始神经上皮细胞能够形成玫瑰花环结构,并表达其表面标记物(PAX6、SOX2和Nestin)与神经微管蛋白标志物Tuj1。第21天诱导细胞高表达GABA能神经元前体的表面特异性抗原NKX2.1和前脑标志物FOXG1。移植8周后,体内可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与多巴胺能神经元,明显改善PD大鼠运动行为。结论结合无血清培养基筛选法逐步定向诱导猪iPSCs高效分化为前脑GABA能神经元前体,移植后能够显著改善PD大鼠的运动功能障碍,为诱导GABA能神经元前体移植治疗神经损伤疾病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细胞分化 原始神经上皮细胞 GABA能神经元前体 帕金森模型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祖细胞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佳佳 李洋洋 +6 位作者 仲光尚 方祝玲 刘淳博 马彩云 王春景 郭俣 刘长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5-182,共8页
目的 探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体外高效定向分化为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祖细胞(DAPs)的方法体系。方法 人iPSCs诱导分化为DAPs遵循两个主要阶段,第1阶段是化学诱导产生中间态细胞,人i PSCs在含小分子化合物组合的神经诱导培养基中培... 目的 探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体外高效定向分化为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祖细胞(DAPs)的方法体系。方法 人iPSCs诱导分化为DAPs遵循两个主要阶段,第1阶段是化学诱导产生中间态细胞,人i PSCs在含小分子化合物组合的神经诱导培养基中培养至第13天,其表观特征类似于原始神经上皮细胞。第2阶段,特异性诱导DAPs,将中间态细胞在神经分化培养基中诱导至第28天获得DAPs。CM-DiI染色后,定向移植帕金森(PD)大鼠模型右前脑内侧束(MFB),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模型组和DAPs移植组。移植后2周的大鼠全脑冷冻切片免疫荧光检测移植细胞在宿主脑内微环境中存活、迁移及分化状况,移植后8周,对细胞移植组PD大鼠进行行为学鉴定。结果 人iPSCs可在基质胶上稳定传代,具有正常的二倍体核型,表达多潜能性标记物OCT4、SOX2和Nanog,且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诱导分化至第13天获得原始神经上皮细胞形成玫瑰花结样结构,且能够表达其表面特征性标记物(SOX2、Nestin和PAX6,91.3%~92.8%)。诱导至第28天的DAPs高表达其特异性的标记物(TH、FOXA2、LMX1A和NURR1,93.3%~96.7%)。而且,DAPs移植PD大鼠脑内2周后,可分化为TH^(+),FOXA2^(+)与Tuj1^(+)神经元,移植后8周,移植组较模型组相比,经水迷宫实验(P<0.0001)和阿扑吗啡(APO)诱导的旋转实验(P<0.0001)检测,PD大鼠的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人iPSCs经多级诱导可高效分化为中脑DA能神经元祖细胞,具备体内和体外分化为功能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的潜能,并可显著改善PD大鼠的运动功能障碍,为hiPSCs-DAPs移植治疗神经系统损伤疾病奠定细胞基础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元祖细胞 原始神经上皮细胞 细胞移植 帕金森模型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Cs)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付玉华 周秀梅 +1 位作者 徐凤青 钱其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是体细胞在外源因子作用下,经直接细胞核程序重整而重新获得多潜能的干细胞.iPSCs在疾病的模型建立与机理研究、细胞治疗、药物的发现与评价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在过...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是体细胞在外源因子作用下,经直接细胞核程序重整而重新获得多潜能的干细胞.iPSCs在疾病的模型建立与机理研究、细胞治疗、药物的发现与评价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在过去几年中,科学家们致力于改进体细胞重编程技术并取得许多突破.然而,为实现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必须克服体细胞重编程效率低和iPSCs成瘤风险两大挑战,而且重编程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结合iPSCs最新研究成果,评述了有关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讨论当前存在问题,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重编程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 疾病模型 细胞治疗 小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