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 cells)——现状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34
1
作者 申红芬 姚志芳 +3 位作者 肖高芳 贾俊双 肖东 姚开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50-960,共11页
主要从iPS细胞发展历程、获得iPS细胞的几个关键步骤(如基因导入方式、诱导iPS细胞所需因子组合与小分子化合物运用和体细胞种类选择等)、病人或疾病特异性iPS细胞、iPS细胞体内外诱导分化与其衍生物的临床应用和制备无遗传修饰的(genet... 主要从iPS细胞发展历程、获得iPS细胞的几个关键步骤(如基因导入方式、诱导iPS细胞所需因子组合与小分子化合物运用和体细胞种类选择等)、病人或疾病特异性iPS细胞、iPS细胞体内外诱导分化与其衍生物的临床应用和制备无遗传修饰的(genetic modification-free)iPS细胞的可行性与前景等方面对iPS细胞最新研究进展做评述.日本和美国研究小组先后用4种基因将小鼠(2006年8月)和人(2007年11~12月)的体细胞在体外重编程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cells),此后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iPS细胞的研究和关注度呈爆炸式增长.体细胞重编程、去分化和多潜能干细胞来源等一系列热点问题再次成为干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等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ells)一样,iPS细胞在体内可分化为3个胚层来源的所有细胞,进而参与形成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迄今,在体外已由iPS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出功能性的多种成熟细胞.因此,iPS细胞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在再生医学、组织工程和药物发现与评价等方面极具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重编程 胚胎干细胞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 分化 细胞治疗 无遗传修饰的重编程方法 小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Cs)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付玉华 周秀梅 +1 位作者 徐凤青 钱其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是体细胞在外源因子作用下,经直接细胞核程序重整而重新获得多潜能的干细胞.iPSCs在疾病的模型建立与机理研究、细胞治疗、药物的发现与评价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在过...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是体细胞在外源因子作用下,经直接细胞核程序重整而重新获得多潜能的干细胞.iPSCs在疾病的模型建立与机理研究、细胞治疗、药物的发现与评价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在过去几年中,科学家们致力于改进体细胞重编程技术并取得许多突破.然而,为实现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必须克服体细胞重编程效率低和iPSCs成瘤风险两大挑战,而且重编程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结合iPSCs最新研究成果,评述了有关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讨论当前存在问题,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重编程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 疾病模型 细胞治疗 小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脂肪干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 被引量:2
3
作者 付玉华 范丽 +7 位作者 丁丽 陈艳 周秀梅 王欢 刘韬 王敬晗 李琳芳 钱其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2-386,共5页
目的重编程肝癌患者来源的脂肪干细胞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方法包装携带Oct4、Sox2、Klf4、c-Myc基因的反转录病毒,将病毒感染脂肪干细胞并培养诱导后的细胞,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定量PCR和原位免疫荧光实验鉴定诱导的克隆样细胞。结果... 目的重编程肝癌患者来源的脂肪干细胞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方法包装携带Oct4、Sox2、Klf4、c-Myc基因的反转录病毒,将病毒感染脂肪干细胞并培养诱导后的细胞,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定量PCR和原位免疫荧光实验鉴定诱导的克隆样细胞。结果诱导的克隆样细胞表达碱性磷酸酶,定量PCR证实克隆样细胞表达胚胎干细胞多能性基因,免疫荧光实验证实其表达Oct4和Sox2。结论肝癌患者来源的脂肪干细胞可高效重编程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且脂肪干细胞可作为培养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的滋养细胞,为提高成体细胞重编程效率和建立基于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的肝癌模型研究提供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脂肪干细胞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 重编程 反转录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星形胶质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许杰 闫秋月 +6 位作者 唐洲平 湛彦强 吴军 李昌盛 李珍 肖连臣 张苏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潜能(iPS)干细胞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iPS细胞诱导技术奠定基础。方法用分别含Oct4,Sox2,Klf4和c-myc因子的4种逆转录病毒载体病毒颗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获得iPS细胞并进行鉴定。结果感染后第28天...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潜能(iPS)干细胞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iPS细胞诱导技术奠定基础。方法用分别含Oct4,Sox2,Klf4和c-myc因子的4种逆转录病毒载体病毒颗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获得iPS细胞并进行鉴定。结果感染后第28天具有胚胎干细胞形态的克隆出现,诱导效率为(0.015±0.005)%,且碱性磷酸酶(AP)染色及SSEA-1和Oct4免疫荧光染色均显阳性。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重编程为iPS细胞,进一步证明了iPS细胞诱导技术的普遍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 重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穿孔转染制备绵羊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聪慧 赵帅 +6 位作者 张译元 王立民 李炜杰 赵兴旺 丁新平 张银国 周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5,共7页
为优化获得绵羊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 cell)的诱导条件,通过4-D电转染仪,将含有人Oct4、Sox2及Klf4、c-Myc及lin28基因的3个质粒共转染绵羊成纤维细胞,从EH-100、EN-150、CZ-167、CA-137电转程序筛选出适合绵羊成纤维细胞的电转染程序... 为优化获得绵羊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 cell)的诱导条件,通过4-D电转染仪,将含有人Oct4、Sox2及Klf4、c-Myc及lin28基因的3个质粒共转染绵羊成纤维细胞,从EH-100、EN-150、CZ-167、CA-137电转程序筛选出适合绵羊成纤维细胞的电转染程序;探讨不同细胞密度、质粒质量浓度、质粒质量浓度比及维生素C对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EH-100电转程序,在细胞密度为5×106 mL-1、质粒质量浓度比为1∶1∶1、质粒总质量浓度为0.1mg·L-1、培养液中添加维生素C的质量浓度为0.05mg·L-1时,AP染色阳性(AP+)克隆形成的效率可达到14.0%。说明,优化后的电转染方法和培养方案可有效提高绵羊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制备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转染 绵羊成纤维细胞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基因修饰小鼠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被引量:1
6
作者 范向军 王雷 +3 位作者 陆玉华 朱铭岩 钱海鑫 王志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00-707,共8页
目的观测胰岛素转录关键调控因子胰腺十二指肠同源框蛋白1(PDX-1)、神经分化因子1(NeuroD1)及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系物A(MafA)对小鼠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作用。方法筛选鉴定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重... 目的观测胰岛素转录关键调控因子胰腺十二指肠同源框蛋白1(PDX-1)、神经分化因子1(NeuroD1)及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系物A(MafA)对小鼠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作用。方法筛选鉴定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重编程的iPS细胞。以重组腺病毒Ad-mPDX-1-IRES-GFP、Ad-mNeuroD1-IRES-GFP、Ad-mMafA-IRES-GFP联合感染小鼠iPS细胞,体外培养后以RT-PCR检测胰岛B细胞功能基因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胰岛素蛋白表达及定位;ELISA检测不同糖浓度(0、5、10、20、30、40mmol/L)下胰岛素的分泌量。结果起源于MEFs的iPS细胞能形成边缘光整的致密克隆,表达干性基因Nanog、Rex-1、SSEA-1,并能在体内外分化为三胚层组织,显示MEFs被成功地重编程为iPS细胞。Ad-PDX-1-IRES-GFP、Ad-mNeuroD-IRES-GFP、Ad-mMafA-IRES-GFP感染的小鼠iPS细胞能分化为胰岛类B细胞,RT-PCR结果显示其胰岛B细胞功能基因的表达与小鼠胰岛B细胞株MIN6相似。免疫荧光检测可见胰岛类B细胞内有胰岛素表达。ELISA检测结果显示胰岛类B细胞对不同浓度葡萄糖有较好的反应性。结论胰岛素转录关键调控因子PDX-1、NeuroD1和MafA三者能协同作用,使小鼠iPS细胞分化为具有显著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能力的胰岛素分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 胰岛素分泌细胞 转录因子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体系下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运动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差异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哲 方明珠 +3 位作者 陈红 郭钢花 范家宏 毛志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9-276,共8页
目的将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 PSCs)定向分化为脊髓运动神经元前体细胞(MNP),并比较在有无饲养层两种体系下的分化效率。方法分别在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和无饲养层体系中培养人i PSCs。诱导6 d获得神经上皮前体细胞(NEP),诱导12 d获得... 目的将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 PSCs)定向分化为脊髓运动神经元前体细胞(MNP),并比较在有无饲养层两种体系下的分化效率。方法分别在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和无饲养层体系中培养人i PSCs。诱导6 d获得神经上皮前体细胞(NEP),诱导12 d获得MNP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鉴定i PSCs、NEP、MNP标记物,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EP相关基因SOX1、HOXA3,MNP相关基因OLIG2、PAX6,及多能性基因SOX2、OCT4的转录水平。结果两种体系中i PSCs均表达多能性标记物,NEP及MNP均高表达神经相关标记物,低表达多能性标记物,有饲养层体系中NEP细胞SOX1、HOXA3,MNP细胞OLIG2、OCT4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无饲养层,PAX6和SOX2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i PSCs在两种培养体系均可有效分化为MNP细胞,在有饲养层体系中分化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 运动神经元 神经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邹琪 张新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4期313-316,共4页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最大的健康威胁,寻求有效的治疗措施尤为迫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等多潜能干细胞可分化为带有特定心肌细胞标记物的细胞,具有心肌自主收缩功能,改善心脏功能,内皮祖细胞可促进心脏血管新生,或许干细...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最大的健康威胁,寻求有效的治疗措施尤为迫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等多潜能干细胞可分化为带有特定心肌细胞标记物的细胞,具有心肌自主收缩功能,改善心脏功能,内皮祖细胞可促进心脏血管新生,或许干细胞治疗能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契机。但多潜能干细胞分化不确定性、同种异体移植引起的移植排异反应和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伦理问题阻碍了它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程腾 贺小英 马利兵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93-997,共5页
通过转染特定的一个或多个基因将已分化的体细胞诱导成为多潜能干细胞,这种干细胞称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cells)。近年来关于iPS细胞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多种已分化的体细胞都可以诱导成为... 通过转染特定的一个或多个基因将已分化的体细胞诱导成为多潜能干细胞,这种干细胞称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cells)。近年来关于iPS细胞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多种已分化的体细胞都可以诱导成为iPS细胞,而且可以进一步将iPS细胞诱导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称为诱导性细胞。这些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细胞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并且为人类再生医学和特异的细胞治疗带来了更美好的希望。对iPS细胞和诱导性细胞的最新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细胞) 诱导细胞 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C)研究疼痛个体差异的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风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87-487,共1页
慢性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临床资料发现,即使接受同样的痛刺激,病人对疼痛的评估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疼痛的个体差异,目前还缺乏实验室模型,其机制也不甚清楚。遗传性红斑肢痛(IEM)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疾病,远端肢体给予温热刺激,病人... 慢性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临床资料发现,即使接受同样的痛刺激,病人对疼痛的评估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疼痛的个体差异,目前还缺乏实验室模型,其机制也不甚清楚。遗传性红斑肢痛(IEM)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疾病,远端肢体给予温热刺激,病人会出现剧烈的烧灼痛。研究发现,IEM 的分子机制是:外周感觉神经系统的电压门控NaV1.7 通道出现功能获得型突变(gain-of-function),从而导致背根神经节(DRG)的神经元兴奋性增加。临床发现一个意思的现象,即使病人携带相同的NaV1.7 通道突变,疼痛程度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程度 个体差异 多潜能干细胞 诱导 常染色体显性 神经元兴奋性 背根神经节 人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与胰岛素对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魏峰 张玉顺 +1 位作者 王星烨 霍建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0-618,共9页
目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但高血糖及胰岛素治疗对人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探讨高糖与胰岛素对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derived cardiomyocytes,... 目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但高血糖及胰岛素治疗对人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探讨高糖与胰岛素对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derived cardiomyocytes,hiPSC-CMs)电生理特性及诱发心律失常现象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健康个体来源的hiPSC-CMs纯度。将hiPSC-CMs分为3组:对照组(NM组,培养基含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HG组,培养基含15 mmol/L葡萄糖)和高糖+胰岛素组(HG+INS组,培养基含15 mmol/L葡萄糖+100 mg/L胰岛素),各组干预时间均为4 d。采用微电极阵列技术检测3组hiPSC-CMs在干预前后的电生理改变,包括跳动频率(beating rate,BR)、阈电位时程[(field potential duration,FPD),类似于心电图QT间期]、FPDc(经BR校正的FPD)、锋电位与传导速率(conduction velocity,CV);此外,采用索他洛尔干预各组hiPSC-CMs,观察其诱发FPDc延长及心律失常现象发生的情况。结果:hiPSC-CMs中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T呈高表达,其纯度为99.06%。与NM组相比,HG组hiPSC-CMs的BR增快(9.14±0.8)%(P<0.01);高糖处理后,HG组hiPSC-CMs的FPD从处理前的(460.4±9.0)ms延长至处理后的(587.6±23.7)ms,NM组FPD从(462.5±14.5)ms延长至(512.6±17.6)ms,与NM组相比,HG组FPD延长了(16.8±1.4)%(P<0.01);高糖处理后,HG组hiPSC-CMs的FPDc从处理前的(389.1±13.7)ms延长至处理后的(478.3±31.5)ms,NM组从(387.7±21.6)ms延长至(422.6±32.9)ms,与NM组相比,HG组hiPSC-CMs的FPDc延长了(13.9±1.3)%(P<0.05);但高糖处理后,NM组和HG组锋电位与CV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药物诱发实验发现10μmol/L索他洛尔可使HG组各培养孔hiPSC-CMs诱发出心律失常现象。高糖+胰岛素处理后,HG+INS组BR相对HG组增快(8.3±0.5)%(P<0.05);HG+INS组FPD从处理前的(463.4±9.7)ms延长至处理后的(532.6±12.8)ms,HG组从处理前的(460.4±9.0)ms延长至(587.6±23.7)ms,与HG组比较,HG+INS组FPD缩短了(12.7±1.9)%(P<0.01);HG+INS组FPDc从处理前的(387.4±4.1)ms延长至处理后的(422.4±10.0)ms,HG组从处理前的(384.8±4.0)ms延长至(476.3±11.5)ms,与HG组相比,HG+INS组FPDc缩短了(14.7±1.1)%(P<0.01);胰岛素处理后,hiPSC-CMs锋电位显著增加,HG+INS组锋电位从处理前的(3.12±0.46)mV增加至处理后的(4.35±0.64)mV,HG组从(3.06±0.35)mV增加至(3.33±0.41)mV,与HG组相比,HG+INS组锋电位增加了(30.8±3.7)%(P<0.05);胰岛素处理后,HG+INS组CV从处理前的(0.23±0.08)mm/ms增加至处理后的(0.32±0.08)mm/ms,HG组CV从处理前的(0.21±0.04)mm/ms增加至处理后的(0.30±0.07)mm/ms,与HG组相比,HG+INS组CV无明显变化(P>0.05);药物诱导实验发现10μmol/L索他洛尔可使HG+INS组的FPDc延长(78.9±11.6)%,但各孔均未诱发出心律失常现象。结论:高糖可诱导hiPSC-CMs的FPD/FPDc延长,并增加其药物诱发心律失常现象的风险;胰岛素可缩短高糖诱导的FPD/FPDc延长,并能降低高糖作用下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现象。这为糖尿病患者心肌的电生理改变及胰岛素治疗对其电生理的影响提供了实验依据;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将可能为获得性甚至遗传性长QT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胰岛素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 心肌细胞 电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特异性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及心肌样细胞的构建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奥怡 张蕾 +2 位作者 龚梦嘉 田杰 吕铁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401-2408,共8页
目的构建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患者来源的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及心肌样细胞(cardiomyocytes,CMs)。方法用仙台病毒感染1名NVM患者(女性,16岁,2016年我科住院... 目的构建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患者来源的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及心肌样细胞(cardiomyocytes,CMs)。方法用仙台病毒感染1名NVM患者(女性,16岁,2016年我科住院患者)和1名同期24岁健康男性志愿者的尿液细胞获得iPS细胞,进而将iPS细胞诱导分化为iPS-CMs。对iPS和iPS-CMs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干细胞和心肌细胞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活性检测、核型分析、拟胚体(embryoidbodies,EBs)形成和膜片钳试验检测,同时采用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n sequencing,WES)对NVM患者血液、iPS及iPS-CMs进行遗传学背景的比较,并筛选出可能和NVM发生相关的突变基因。结果成功获得NVM患者及正常人的尿液细胞和iPS,并分化为iPS-CMs。免疫荧光显示iPS表达干细胞标志Oct4、Sox2、Ssea4和TRA-1-81,iPS细胞具有高AP活性、具有正常核型、克隆能够在体外悬浮培养分化成3个胚层的细胞;iPS-CMs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α-actinin和TNNT2,膜片钳结果显示iPS-CMs形成心肌细胞特异性钠电流及动作电位。WES结果显示患者血液、iPS及iPS-CMs三者具有相似的遗传谱,并发现可能与NVM发生相关的突变。结论成功构建出NVM患者的iPS-CMs,为采用iPS技术开展NVM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致密化不全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 心肌样细胞 尿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Cs):安全高效的诱导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聪 蒋思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5-1010,共6页
在分化的体细胞中,导入特定的转录因子能诱导得到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stem cells,iPSCs).iPSCs在细胞形态、生长特性、表面标志物以及畸胎瘤形成等方面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非常相似,而且跟ESCs相... 在分化的体细胞中,导入特定的转录因子能诱导得到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stem cells,iPSCs).iPSCs在细胞形态、生长特性、表面标志物以及畸胎瘤形成等方面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非常相似,而且跟ESCs相比,iPSCs具有避免免疫排斥和不涉及伦理问题的优势,因此iPSCs的临床应用潜力巨大.然而,iPSCs具有成瘤性,而且其诱导效率极低,此二者严重阻碍了iPSCs的临床应用.为解决这两大难题,本综述将主要探讨安全高效的iPS细胞诱导策略,以期为促进其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 转录因子 诱导效率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兴然 陆士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6-461,共6页
分化成熟的体细胞可在体外被重编程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后者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发育多潜能性,同时避免了免疫排斥和伦理问题。患者特异性的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将成为再生医学、药物筛选和毒理测试的理想工具。
关键词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 细胞重编程 发育多潜能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技术进展
15
作者 陈秋雷 陈彤 姜桦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65-68,56,共5页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可以通过在分化的成纤维细胞中导入特定的转录因子获得。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s)在形态,增殖能力,基因表达谱和畸胎瘤形成上没有区别,因此在研究疾病...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可以通过在分化的成纤维细胞中导入特定的转录因子获得。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s)在形态,增殖能力,基因表达谱和畸胎瘤形成上没有区别,因此在研究疾病机制,药物筛选和毒理学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一旦解决了安全性和效率问题,iPS细胞将在再生医学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从提高转化效率、制备无遗传修饰的iPS细胞和疾病特异性的iPS细胞这3个近来在iPS领域飞速进展的方向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IPS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 无遗传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细胞)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柳琳 顾晓明 张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3-475,共3页
多潜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是指具有形成人和动物个体所有类型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可以不断自我更新的一类细胞,其在细胞替代治疗、基因治疗、发育生物学研究、药理及毒理学等研究领域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优越性。
关键词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 IPS细胞 重编程 分化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诱导型多潜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功能性肝细胞
17
作者 王刚 张彤 +1 位作者 张琪 陈规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47-951,共5页
目的:探讨在体外诱导型多潜能干细胞(IPS)能否遵循正常肝脏发育途径定向分化为具备良好生理功能的肝细胞。方法:根据正常肝脏体内发育的规律,序贯应用肝脏发育所需的生长因子,设计特色培养基,诱导IPS细胞遵循正常发育途径定向高效分化... 目的:探讨在体外诱导型多潜能干细胞(IPS)能否遵循正常肝脏发育途径定向分化为具备良好生理功能的肝细胞。方法:根据正常肝脏体内发育的规律,序贯应用肝脏发育所需的生长因子,设计特色培养基,诱导IPS细胞遵循正常发育途径定向高效分化为肝细胞:首先将IPS细胞定向分化为前层确定性内胚层细胞(ADE),再进一步分化为肝细胞。结果:在本研究中IPS细胞在体外可循正常发育通路定向诱导为肝细胞:先分化为前层内胚层细胞,再继续分化为肝细胞。分化的各时段实时定量RT-PCR检测显示:在mRNA表达的水平,IPS细胞经历了肝细胞在体内从胚胎干细胞的发育过程,内胚层细胞特异性RNA如CXCR4、Sox17和FOXA2在分化的早期明显升高,而早期肝细胞特异性RNA如HNF4和AFP在分化的中期开始升高,肝细胞成熟特异性RNA如白蛋白在分化的晚期才达高峰,同时IPS细胞的未分化标记RNA如OCT4在早期就明显下调。同mRNA表达一致,在分化的第20d,大部分的肝脏细胞表达甲胎蛋白和白蛋白(阳性率80%)。更为重要的是IPS来源肝细胞在体外具有典型成熟肝细胞的功能,能够摄取和释放靛青绿(ICG)并具有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结论:IPS细胞在体外能够遵循正常肝脏发育通路,序贯表达肝脏发育各阶段的特色基因和蛋白,能够高效分化为有功能的肝细胞,本研究可能为临床终末期肝病进行细胞治疗提供肝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 细胞定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粒重编程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及定向分化神经干细胞
18
作者 林成楷 戎利民 刘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7-654,共8页
目的探讨游离质粒载体重编程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s)为非整合型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并在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损伤提供稳定、安全的细胞来源。... 目的探讨游离质粒载体重编程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s)为非整合型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并在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损伤提供稳定、安全的细胞来源。方法使用电转仪将质粒p EP4-EO2S-ET2K转入小鼠MEFs,经诱导培养重编程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Cs),i PSCs在不同诱导培养基中经2次悬浮及贴壁培养分化为NSCs,在体内及体外实验鉴定i PSCs多向分化潜能特性及NSCs特性。结果体内外实验显示i PSCs具有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相似的多向分化潜能,且不整合外源性基因。i PSCs进一步分化的NSCs其相关标志基因表达与野生型NSCs相近,且较i PSCs显著增加,免疫荧光显示NSCs高表达NSC标志物NESTIN及PAX6,在体外存活能分化为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结论游离质粒能重编程诱导非整合型i PSCs,并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及神经元,是神经损伤修复的理想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质粒载体 非整合型诱导多潜能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依赖的鼠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具有类胚胎干细胞多能性
19
作者 田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7-717,共1页
近期研究表明干细胞在形态、分子以及功能上都存在两种明显特殊形式:以鼠源胚胎干细胞为代表的一类白血病抑制因子依赖性多能状态,以及鼠类外胚层干细胞为代表的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依赖性原始多能状态。在鼠源外胚层干细胞培养条件下... 近期研究表明干细胞在形态、分子以及功能上都存在两种明显特殊形式:以鼠源胚胎干细胞为代表的一类白血病抑制因子依赖性多能状态,以及鼠类外胚层干细胞为代表的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依赖性原始多能状态。在鼠源外胚层干细胞培养条件下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诱导取决于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研究发现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意外地表现出类胚胎干细胞或内细胞群的性能。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有X染色体活性、多遗传性分化、畸胎瘤潜能以及在有机体内的嵌合能力。调查结果表明在129和B16鼠系中,无论出于何种生长因子环境下,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都能保持原始多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诱导 多潜能干细胞 类胚胎干细胞 多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红梅 管英俊 袁丽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7-579,共3页
关键词 定向诱导分化 神经干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多向分化潜能 神经胶质细胞 哺乳动物 干细胞治疗 人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