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语法构造和语用心理看动词形容词的重叠性 被引量:8
1
作者 华玉明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3期114-116,137,共4页
动词、形容词的重叠既与内部语法构造有关 ,又受外部语用心理的制约。语素多少、语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语素的搭配模式等影响着动词、形容词的重叠性。从心理感受出发 ,人们是否愿意接受动词、形容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或所愿意... 动词、形容词的重叠既与内部语法构造有关 ,又受外部语用心理的制约。语素多少、语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语素的搭配模式等影响着动词、形容词的重叠性。从心理感受出发 ,人们是否愿意接受动词、形容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或所愿意接受程度的强弱是衡量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形容词 重叠 语法构造 语用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rations理论在索引归纳数据类型语法构造中的应用
2
作者 苗德成 奚建清 刘新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74,134,共6页
应用Fibrations理论对索引归纳数据类型的语法构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索引fibration及其真值与内涵函子的定义,构造了索引与代数范畴,利用折叠函数与伴随函子等工具构造了索引范畴中一类相对复杂的索引归纳数据类型,辅以实例进行了简要... 应用Fibrations理论对索引归纳数据类型的语法构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索引fibration及其真值与内涵函子的定义,构造了索引与代数范畴,利用折叠函数与伴随函子等工具构造了索引范畴中一类相对复杂的索引归纳数据类型,辅以实例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通过相关工作的论述指出了Fibrations理论研究方法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构造 索引归纳数据类型 Fibrations理论 范畴 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语法构造的跨层次相似性
3
作者 巢宗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89-91,共3页
汉语里,词、词组和句子三级语法单位在构造上具有跨层次的相似性,语法学界都认识到这一现象,但未能投以足够的注意,长期来多在汉语与西方语言的“他相似性”上下功夫,以西语为参照系构建汉语语法体系框架。汉语语法构造上的自相似性是... 汉语里,词、词组和句子三级语法单位在构造上具有跨层次的相似性,语法学界都认识到这一现象,但未能投以足够的注意,长期来多在汉语与西方语言的“他相似性”上下功夫,以西语为参照系构建汉语语法体系框架。汉语语法构造上的自相似性是汉语的本质特征之一,应该在研究工作中和汉语教学中牢牢抓住,在自相似性特征上建立起语法体系框架和汉语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构造 跨层次 相似性 自相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副名构造”的认知构造语法分析法——基于“压制、突显、传承、整合”的角度 被引量:46
4
作者 王寅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共8页
汉语中的"副名构造"这一特殊结构在句法、语义、语用等层面上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该构造中副词具有明显压制作用,据此从两个方面修补了Goldberg等的构造压制观:a.词汇压制观;b.惯性压制观。(2)该构造中名词在副词的压制下大... 汉语中的"副名构造"这一特殊结构在句法、语义、语用等层面上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该构造中副词具有明显压制作用,据此从两个方面修补了Goldberg等的构造压制观:a.词汇压制观;b.惯性压制观。(2)该构造中名词在副词的压制下大大衰减其指称功能,以突显其表"典型特征、异常感觉、语气时髦"等语用意义。(3)它从多个其他构造中传承了相关信息,如副形构造、主谓构造、动名构造等。(4)单靠组合原则难以获得该构造丰富的整体含意,必须运用完形理论和整合原则对其作通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构造语法 副名构造 压制 突显 传承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语法理论关于construction定义问题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石毓智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8-111,共4页
构造语法理论把construction(构造)定义为任何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这一定义既打破了其他语言学派的有关定义,也与经典的认知语言学的有关定义不相符。本文指出,构造语法的这一定义方式不仅无助于提高理论价值,而且还掩盖了两类本质很... 构造语法理论把construction(构造)定义为任何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这一定义既打破了其他语言学派的有关定义,也与经典的认知语言学的有关定义不相符。本文指出,构造语法的这一定义方式不仅无助于提高理论价值,而且还掩盖了两类本质很不一样的语言单位,因此会对语言分析带来消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语素 构造语法 篇章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结构造中假宾语的认知分析(十一论语言的体验性)——汉语语法分析可用“动后语”取代“宾语”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寅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3,共6页
从英语动结构造中的假宾语说起,论述其主要特征并以此来探讨汉语对应构造和"动—名"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而主张在汉语语法分析中可用"动后语(Postverb)"来代替"宾语",以消除因术语而引起的误解。基于动结... 从英语动结构造中的假宾语说起,论述其主要特征并以此来探讨汉语对应构造和"动—名"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而主张在汉语语法分析中可用"动后语(Postverb)"来代替"宾语",以消除因术语而引起的误解。基于动结构造的体验性、及物性、突显性、独立性等特征论述了假宾语的认知机制,指出:倘若动结构造中谓语动词B、受力对象C和结果补语D三者语义关系难以周全时,人们倾向于以该构造原始义"突显结果"为出发点,采取"就后不就前"的认知策略,以牺牲BC间语义协调性为前提来满足CD的语义协调性,以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语法 动结构造 动后语 假宾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句法规则的自动构造方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强 黄昌宁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共7页
本文对汉语句法规则的自动构造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对汉语句法规律的总结和提炼,提出了一套简单灵活的汉语句法元规则描述体系,包括结构元规则集、标记特征表和中心标记表等部件,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一个有效的元规则解释器,取... 本文对汉语句法规则的自动构造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对汉语句法规律的总结和提炼,提出了一套简单灵活的汉语句法元规则描述体系,包括结构元规则集、标记特征表和中心标记表等部件,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一个有效的元规则解释器,取得了较好实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构造 自然语言处理 汉语句法规则 自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哲理和语言构造
8
作者 张维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8-54,共7页
语言的本质是社会性的,是人与社会、与世界的联系纽带。人按照自己的思维、意识和无意识,即文化哲理心态来影响语言构造;又按照语言构造来理解世界,从而强化自己的文化哲理。文化哲理和语言构造之间这种水乳交融的关系,在语言的不... 语言的本质是社会性的,是人与社会、与世界的联系纽带。人按照自己的思维、意识和无意识,即文化哲理心态来影响语言构造;又按照语言构造来理解世界,从而强化自己的文化哲理。文化哲理和语言构造之间这种水乳交融的关系,在语言的不同层面有不同的反映,呈现出十分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语言学 语法构造 文化哲理 具象思维 布留尔 汉英文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法隐喻应用探究
9
作者 何利敏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X期67-68,共2页
语法隐喻是功能语法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已被应用到写作、阅读、语言学习等诸多领域,表现出了丰富的语篇功能。语法隐喻概念最早由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alliday)提出,他指出语法结构与其语义功能并非一一对应,同一语法结构可以体... 语法隐喻是功能语法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已被应用到写作、阅读、语言学习等诸多领域,表现出了丰富的语篇功能。语法隐喻概念最早由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alliday)提出,他指出语法结构与其语义功能并非一一对应,同一语法结构可以体现多个语义功能,同一个语义功能也可通过多个语法结构呈现,由此衍生出的运用某一语法结构或语法类别替代另一语法结构或语法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隐喻 韩礼德 语篇分析能力 语法结构 语法构造 语言学习 语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语法变换研究的一次突破——评李临定著《汉语比较变换语法》
10
作者 朱林清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103-107,共5页
李临定先生继1986年4月出版《现代汉语句型》一书之后,接着又于1988年2月出版了专著《汉语比较变换语法》。这本专著的出版,对汉语语法结构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一个新的语法系统。无疑,这为推动汉语语法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李临定先生继1986年4月出版《现代汉语句型》一书之后,接着又于1988年2月出版了专著《汉语比较变换语法》。这本专著的出版,对汉语语法结构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一个新的语法系统。无疑,这为推动汉语语法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作出了新的贡献。李临定的这本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变换 汉语语法研究 代表性 语法结构 语法系统 汉语句型 语法理论 语法构造 变换系统 结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汉语特点,改进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临定 《汉语学习》 1988年第2期1-4,共4页
本文只是就汉语语法问题来讨论的。 1.汉语的语法构造和印欧语系等语言的语法构造相比较,是很不相同的,是比较独特的,对它的特点作深入的研究,对决定汉语语法的分析方法和如何更好地建立语法体系都是至关重要的。 2.汉语语法的特点主... 本文只是就汉语语法问题来讨论的。 1.汉语的语法构造和印欧语系等语言的语法构造相比较,是很不相同的,是比较独特的,对它的特点作深入的研究,对决定汉语语法的分析方法和如何更好地建立语法体系都是至关重要的。 2.汉语语法的特点主要可以从两方面来观察。 2.1 其一是,灵活性。这一点不少语法工作者都指出过。汉语语法的灵活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一、多省略。汉语的各个句子成分,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是可以省去的。我们经常谈到的是主语、宾语的省略。我曾经对田汉的话剧剧本《丽人行》的前边的部分省略主语的句子作过统计,有主语的句子和没有主语的句子约略各占一半。当然,这只是一个很小的范围,但也可以说明这一方面的省略是经常的。再看下边的例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 分析方法 语法构造 汉语特点 主语 句子成分 语法体系 印欧语系 宾语 《丽人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陈抡《诗经》研究中语音对应规律的应用
12
作者 曼如 清明 《学术研究》 1986年第4期101-107,共7页
陈抡先生自三十年代起即发心立志以西学研究先秦古籍,迄今五十余年。虽几经挫折,而雄心不减,今于八十高龄,卒成《天问》、《离骚》、《九歌》、《九章》译注,及《诗经》译注之大部。《诗经》译注拟于一九八七年完成。陈抡研究《诗经》... 陈抡先生自三十年代起即发心立志以西学研究先秦古籍,迄今五十余年。虽几经挫折,而雄心不减,今于八十高龄,卒成《天问》、《离骚》、《九歌》、《九章》译注,及《诗经》译注之大部。《诗经》译注拟于一九八七年完成。陈抡研究《诗经》的特点是对语音对应规律的应用。他认为清代学者虽然比较尊重语言的历史,但没有从汉语演变过程中找出古今语音和各种亲属语音的内部联系——语音对应规律,仍然无法解通古籍。他认为欧洲历史语言学中的“历史比较法”通过对一种语言及其各亲属语言的语音、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对应规律 先秦古籍 诗经 历史比较法 三十年代 清代学者 语言习惯 历史语言学 基本词汇 语法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言与语言地理学
13
作者 高华年 植符兰 《学术研究》 1983年第4期82-87,共6页
(一)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是某个部落、部族或民族的一部人所说的话。它服从于整个部落、部族或民族的统一语言。某一地区的方言是为某一地区的全体人民服务的。它是某一地区人民的集体财产。在同一语言的方言与方言之间有共同的特... (一)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是某个部落、部族或民族的一部人所说的话。它服从于整个部落、部族或民族的统一语言。某一地区的方言是为某一地区的全体人民服务的。它是某一地区人民的集体财产。在同一语言的方言与方言之间有共同的特征,也有特殊的特征。因为它们有共同的特征,我们才能说这些方言属于同一种语言;因为每种方言都有自己的特殊特征,我们才能够使一种方言区别于另一种方言。方言有自己的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因此,方言的特征可以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各个方面。比方在现代汉语里,我们把北京话跟广州话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这种情况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方言 广州话 北京话 语言地理学 全民语言 广州人 基本词汇 汉语方言 语音系统 语法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现代汉语的词序看所谓“倒装” 被引量:1
14
作者 洪笃仁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5年第4期119-134,共16页
(一) 重视词序是现代汉语语法很突出的一个特点各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语法规则,以此和其他语言互相区别。比如「词类」的多少,各种语言不尽相同:汉语有句末语气词而俄语没有;俄语的「量词」属於名词,汉语的「量词」则已从名词分化出来,... (一) 重视词序是现代汉语语法很突出的一个特点各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语法规则,以此和其他语言互相区别。比如「词类」的多少,各种语言不尽相同:汉语有句末语气词而俄语没有;俄语的「量词」属於名词,汉语的「量词」则已从名词分化出来,即具有和名词互相区别的语法特徵而成为独立的一类。不同的语言的同一词类,其规则也往往不同:俄语动词有身、数,性、时、式、态诸语法范畴,汉语没有;俄语动词的「体」和汉语动词的「体」也根本不同。所以说,各种语言的词应该根据各种语言所特有的一定的规则结合为句子。根据斯大林同志的指示,我们知道,语言的语法构造变化得很慢,但它是不断地在发展变化着的。因此,说到语法构造的变化时不应忘记它的「稳固性」,但说到语法构造的稳固性时也不应忘记它的「逐渐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倒装 句子 语法构造 语言学 斯大林 俄语动词 语法规则 发展变化 互相区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