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境论的政治学方法探析
1
作者 殷杰 胡松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40,共7页
政治学方法的困境在于经验性进路与规范性进路的二元对立,双方坚持自身立场的唯一合法性导致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背离。历史制度主义、政治自由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方法彰显语境化趋势,其特征是以问题驱动确定研究对象的语境,以实际... 政治学方法的困境在于经验性进路与规范性进路的二元对立,双方坚持自身立场的唯一合法性导致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背离。历史制度主义、政治自由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方法彰显语境化趋势,其特征是以问题驱动确定研究对象的语境,以实际案例定位抽象原则,对比不同问题的语境确认政治理论的需求。语境论政治学方法的实现路径是使用语境分析方法理解政治语言的真实涵义,使用语境重建政治概念的内涵,使用语境还原的方法解读历史文本和重要人物思想,使用语境介入和问题导向的方法构建一套政治制度的客观评价标准。语境论实现经验性进路和规范性进路的二元融合,扩大了政治学研究的理论视域,使其能够深入对法律、制度等实质内容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 政治学方法 语境方法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窥文本学方法的“复调式”语境——兼论从《回到马克思》到《回到列宁》的逻辑连续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18,共9页
《回到马克思》一书中文本学方法的提出,在其深层逻辑功能上具有"复调式"语境。一方面,文本学方法是针对传统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神目观"式前现代文本解读方式而作,因此,文本学方法的提出具有现代性解释学意蕴,主要... 《回到马克思》一书中文本学方法的提出,在其深层逻辑功能上具有"复调式"语境。一方面,文本学方法是针对传统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神目观"式前现代文本解读方式而作,因此,文本学方法的提出具有现代性解释学意蕴,主要体现在文本学方法的针对性"问题域"以及以阿尔都塞"症候阅读"为"后台支援背景"的"深度功能性阅读"方法之中。另一方面,就文本学方法中提出的关于马克思文本研究的界划分类及其使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涉文本学方法的隐性理论"支援背景"问题,即其在一定程度上受后现代"互文性"理论的影响,因而使得文本学方法又"似有"隐性的后现代主义理论特质。关于《回到马克思》中文本学方法的"复调式"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回到列宁》中后文本学方法理论转向的内在逻辑连续性问题——后现代"互文性"理论对后文本学方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关于文本的开放性与"读者"作用的解放层面,进而有助于回应学界关于此问题而存在的所谓"断裂"或"倒退"的错误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到马克思》 文本学方法“复调式”语境《回到列宁》 后文本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言三段论的困境及其语境解释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剑波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1-156,共6页
人们通常认为,假言三段论是有效的。然而,假言三段论不仅有虚拟语气句反例和直陈条件句反例,而且有模态语句反例。通过对胡佛等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有许多假言三段论的反例并不说明假言三段论无效,而只说明假言三段论有语境局限;它不... 人们通常认为,假言三段论是有效的。然而,假言三段论不仅有虚拟语气句反例和直陈条件句反例,而且有模态语句反例。通过对胡佛等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有许多假言三段论的反例并不说明假言三段论无效,而只说明假言三段论有语境局限;它不是绝对不可错的,而只是语境不可错的。语境方法可为假言三段论的有效性提供限制与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言三段论 反例 语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需要正视四重语境
4
作者 张亮 胡文根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25,共7页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提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议题。在以往研究中,往往忽略学科发展所需依托的具体语境,而语境作为方法事实上可对学科发展起到关键助推作用。发展21世纪中国...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提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议题。在以往研究中,往往忽略学科发展所需依托的具体语境,而语境作为方法事实上可对学科发展起到关键助推作用。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需要正视四重语境,分别是:在不同范式中正视哲学语境、在异质意志中正视历史语境、在相异视角中正视文化语境、在多维价值中正视技术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四重语境 语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