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表象清晰度与言语流畅性对言语产生中语义效应的叠加影响
1
作者 方燕红 张积家 尹观海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1,共8页
采用图-词干扰范式,探讨视觉表象清晰度和言语流畅性对语义效应的影响,从主体变量的角度为语义效应发生实质的理解提供证据。结果表明,与视觉表象清晰度低的被试相比,视觉表象清晰度高的被试图片命名快,出现了显著的视觉表象清晰度效应... 采用图-词干扰范式,探讨视觉表象清晰度和言语流畅性对语义效应的影响,从主体变量的角度为语义效应发生实质的理解提供证据。结果表明,与视觉表象清晰度低的被试相比,视觉表象清晰度高的被试图片命名快,出现了显著的视觉表象清晰度效应;与言语流畅程度低的被试相比,言语流畅程度高的被试命名图片快,产生了明显的言语流畅性效应;视觉表象清晰度与言语流畅性的作用可以叠加,共同影响着语义效应的强弱,使其或凸显或消弱。所以如此,与两者占用工作记忆的不同成分及占有资源大小有关。言语产生中的语义效应是主、客体变量交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表象清晰度 言语流畅性 言语产生 语义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境目标和Ad hoc关联影响言语产生的语义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方燕红 尹观海 张积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5,206,207,共14页
干扰词与目标词之间的语义关联性是影响言语产生中语义效应性质的关键因素。相比其他语义关联类型,Ad hoc关联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概念联系类型。考察情境目标和Ad hoc关联对语义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语义关联性相比,Ad hoc关联对语... 干扰词与目标词之间的语义关联性是影响言语产生中语义效应性质的关键因素。相比其他语义关联类型,Ad hoc关联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概念联系类型。考察情境目标和Ad hoc关联对语义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语义关联性相比,Ad hoc关联对语义效应的影响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共性表现在:Ad hoc关联抑制图片命名,产生语义干扰效应,这种效应发生在图片命名早期(SOA从-200ms至0ms)。差异表现在:Ad hoc关联的语义干扰效应的产生要以情境目标提示为前提,有情境目标提示时,Ad hoc关联效应非常显著;无情境目标提示时,Ad hoc关联效应消失。不同语义关联类型产生不同语义效应的根源在于类别概念结点是否得到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目标 Ad hoc关联 图-词干扰范式 语义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句子阅读中语义信息对眼动预视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43
3
作者 王穗苹 佟秀红 +1 位作者 杨锦绵 冷英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0-232,共13页
采用句子为阅读材料,变化句子中一个单字词形成语义连贯与语义违背两种实验条件,通过两个眼动实验探讨中文句子阅读中预视效应的产生是否受语义信息的影响。实验一运用自然阅读范式,考察当语义连贯与违背两类信息被读者直接注视时,读者... 采用句子为阅读材料,变化句子中一个单字词形成语义连贯与语义违背两种实验条件,通过两个眼动实验探讨中文句子阅读中预视效应的产生是否受语义信息的影响。实验一运用自然阅读范式,考察当语义连贯与违背两类信息被读者直接注视时,读者眼动模式的变化。结果发现,在语义连贯与违背两种条件下,读者的眼动模式在目标位置立即产生差异,违背条件下首次注视时间更长,说明中文句子理解中语义加工可以进行得十分即时。实验二运用边界技术,使实验一的语义连贯与违背两类关键字只呈现在预视位置上,当读者的注视点越过边界时,两类预视字均变为另一个与句子意义连贯的目标字。结果发现,语义违背预视条件下,读者对预视位置将进行更长时间的加工。上述结果表明,中文句子阅读过程中,语义信息可以对预视效应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技术 预视效应 语义信息 即时性 眼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词干扰范式下的语义效应 被引量:13
4
作者 方燕红 张积家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1-787,共7页
图-词干扰范式下存在着语义干扰效应(semantic interference effects,SIE)。研究发现,在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干扰词对图片命名或者起干扰作用,或者起促进作用。产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语义效应的机制很复杂。主要有两种假说:⑴词汇选择... 图-词干扰范式下存在着语义干扰效应(semantic interference effects,SIE)。研究发现,在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干扰词对图片命名或者起干扰作用,或者起促进作用。产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语义效应的机制很复杂。主要有两种假说:⑴词汇选择竞争说:认为当干扰词和目标图画有语义关联时,干扰词和目标图画所对应的概念表征相互激活,从而造成语义干扰,词汇节点要通过竞争才能得到选择。⑵相对范畴水平说:认为决定语义效应及效应大小的关键因素是干扰词和目标词之间的范畴水平,如果干扰词和目标图画处在同一范畴的相同水平,则产生语义干扰;如果干扰词和目标图画处在同一范畴的不同水平,则产生语义促进。文章回顾了已有的研究及各种假说的争论,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词干扰范式 语义效应 语义干扰 语义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基底节损伤遗忘症患者的知觉性启动效应与语义性启动效应的分离与定位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常生 杨治良 +2 位作者 郑涛 王惠菊 巢鸣玉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23-430,共8页
采用偏好、自由联想、字根补笔和字辨认等4项任务观察一例单纯性右侧基底节损伤遗忘症患者和两组正常对照的启动效应。结果发现:(1)该患者知觉性启动效应障碍,而语义性启动效应正常。认为知觉性启动效应的神经学基础可能在基底节。... 采用偏好、自由联想、字根补笔和字辨认等4项任务观察一例单纯性右侧基底节损伤遗忘症患者和两组正常对照的启动效应。结果发现:(1)该患者知觉性启动效应障碍,而语义性启动效应正常。认为知觉性启动效应的神经学基础可能在基底节。(2)该患者知觉性启动效应与语义性启动效应分离。认为神经组织的损伤可导致不同形式启动效应的分离,提出内隐记忆或启动效应的不同形式可能存在不同的神经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忘症患者 知觉性启动效应 语义性启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阅读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词n的语义透明度对词n-1加工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白学军 胡笑羽 闫国利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7-386,共10页
研究探讨中文阅读中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是指副中央凹处词的特性对中央凹处词汇加工的影响。实验以2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句子阅读材料,考察词n的语义透明度特性对词n-1(高频、低频)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词n的... 研究探讨中文阅读中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是指副中央凹处词的特性对中央凹处词汇加工的影响。实验以2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句子阅读材料,考察词n的语义透明度特性对词n-1(高频、低频)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词n的语义透明度的高低对词n-1(高频、低频)的加工没有影响,没有出现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实验结果支持E-Z读者模型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 语义透明度 眼动 序列加工 平行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义相似性与类别大小对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方燕红 张积家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3-537,共15页
采用基本水平命名和类别水平命名任务,通过2个实验,考察了图-词之间的语义相似性与类别大小对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效应的影响。实验1发现,图片命名时间在语义相似性高的干扰词条件下显著快于在语义相似性低的干扰词条件下,但这种效应只... 采用基本水平命名和类别水平命名任务,通过2个实验,考察了图-词之间的语义相似性与类别大小对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效应的影响。实验1发现,图片命名时间在语义相似性高的干扰词条件下显著快于在语义相似性低的干扰词条件下,但这种效应只出现在基本水平命名任务中,未出现在类别水平命名任务中。图-词之间的语义相似性高低对低熟悉图片命名影响大,对高熟悉图片命名影响小。实验2显示,语义关联的干扰词对图片的基本水平命名产生了语义干扰效应,对图片的类别水平命名产生了语义促进效应。类别大小强化了语义效应:类别大,图片的基本水平命名的语义干扰效应更大,图片的类别水平命名的语义促进效应更强。整个研究表明,图-词之间的语义关联的强度影响语义效应的方向,图-词之间的语义关联的广度影响语义效应的强弱。需要结合多种理论来解释图-词之间的语义相似性和类别大小对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相似性 类别大小 图-词干扰范式 语义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句子加工中的语义P600效应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瑞乐 李妮 陈宝国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5-552,共8页
句子加工领域的研究中,一般认为,N400效应与语义加工有关,句法违反通常引发P600效应。然而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句子语义违反时也引发了P600效应,即语义P600效应。对语义P600效应的诱发原因及其功能意义,目前有三种代表性的解释:监控说认... 句子加工领域的研究中,一般认为,N400效应与语义加工有关,句法违反通常引发P600效应。然而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句子语义违反时也引发了P600效应,即语义P600效应。对语义P600效应的诱发原因及其功能意义,目前有三种代表性的解释:监控说认为,P600效应是由语言理解过程中的认知冲突引发的,反映了认知监控系统对可能出现的加工错误的检测与解决;而非句法中心动态模型认为语义P600效应反映的是句子理解过程中两条通路之间出现冲突时的持续分析;扩展的论元依赖模型则用新的句子加工模型来解释语义P600效应,认为语义P600效应与句法违反引发的P600效应产生于句子加工的不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P600效应 监控说 非句法中心动态模型 扩展的论元依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人和老年人听觉语义启动效应和重复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淑景 江钟立 +2 位作者 李瑛 林枫 孟殿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8-41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联想强度词汇在听觉刺激条件下对青年人和老年人语义启动效应及重复效应的特征。方法:采用联想词汇库中高、中、低及无联想强度的刺激-联想词汇对作为语义启动的材料,通过检测反应时间和错误率,观察青年人(n=20)和老年人(n... 目的:探讨不同联想强度词汇在听觉刺激条件下对青年人和老年人语义启动效应及重复效应的特征。方法:采用联想词汇库中高、中、低及无联想强度的刺激-联想词汇对作为语义启动的材料,通过检测反应时间和错误率,观察青年人(n=20)和老年人(n=20)在听觉呈现条件下的语义启动效应和重复效应。结果:两组人群反应时间在高、中、低联想强度词汇对较无联想强度词汇对明显缩短(P<0.05);同等联想强度词汇对条件下,老年人反应时间比青年人明显延长(P<0.05);第二次测验的反应时间比第一次测验反应时间缩短(P<0.05),重复效应在两组人群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听觉语义启动效应受词汇联想强度和年龄的影响,但重复效应不受其影响,提示言语治疗时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选择相应联想强度的训练词汇,老年人通过反复强化训练可以获得与青年人等同的学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想强度 语义启动 重复效应 反应时间 错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效应的理论及争论 被引量:9
10
作者 方燕红 张积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0-124,共5页
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关联干扰词对图片命名或起干扰作用,或起促进作用。不同理论对语义干扰效应的实质和产生阶段提出不同观点。词汇选择竞争假设认为,语义干扰效应是干扰词和目标词的词汇节点相互竞争的结果,发生在词汇通达阶段;概念... 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关联干扰词对图片命名或起干扰作用,或起促进作用。不同理论对语义干扰效应的实质和产生阶段提出不同观点。词汇选择竞争假设认为,语义干扰效应是干扰词和目标词的词汇节点相互竞争的结果,发生在词汇通达阶段;概念选择模型认为,语义干扰效应由干扰词与目标词的语义表征的相互竞争引发,发生在前词汇的语义水平;反应选择假设认为,语义干扰效应是由非目标的反应先于目标反应占据输出缓冲器造成,发生在后词汇水平。三种理论都得到一些实验研究支持。在已有理论研究基础上,未来研究应该注重扩展研究领域和研究角度,全面深入地分析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效应的发生机制,建立更具有普适性和预测力的综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词干扰范式 语义效应 词汇通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颖语义联结形成的右半球优势效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庆柏 魏琳琳 +3 位作者 李瑛 周治金 赵黎莉 唐磊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70-1382,共13页
新颖语义联结形成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加工过程。采用谜题型歇后语为材料,直接操控语义联结的新颖性,通过两个实验考察汉语新颖语义联结形成的神经机制。实验1采用fMRI记录谜题型歇后语阅读理解过程的神经活动,结果显示相对于寻常语义关... 新颖语义联结形成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加工过程。采用谜题型歇后语为材料,直接操控语义联结的新颖性,通过两个实验考察汉语新颖语义联结形成的神经机制。实验1采用fMRI记录谜题型歇后语阅读理解过程的神经活动,结果显示相对于寻常语义关联条件,新颖语义关联条件更强地激活了右侧颞上回,该脑区可能与新颖语义信息的激活有关。实验2采用ERP技术在语义关联性判断任务中考察新颖语义联结形成神经加工的时空特征,结果显示相对于寻常语义关联条件,新颖语义关联条件在右侧颞区和右侧额区诱发了更正的晚期正成分,可能分别反映了新颖语义信息的激活以及选择与整合。研究结果支持了新颖语义联结形成的右半球加工优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颖语义联结 创造性思维 谜题型歇后语 右半球优势效应 晚期正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境可获得性与情境一致性对言语产生中语义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尹观海 方燕红 张积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2-118,共7页
采用经典的图-词干扰范式,考查情境可获得性与情境一致性对言语产生中语义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情境可获得性影响语义效应的强度,表现为情境可获得性高的干扰词对图片命名的抑制作用大,情境可获得性低的干扰词对图片命名的抑制作用小,... 采用经典的图-词干扰范式,考查情境可获得性与情境一致性对言语产生中语义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情境可获得性影响语义效应的强度,表现为情境可获得性高的干扰词对图片命名的抑制作用大,情境可获得性低的干扰词对图片命名的抑制作用小,出现了情境可获得性效应;情境一致性影响语义效应的性质,相比情境不一致干扰词,与图片事物出现情境一致的干扰词加快图片的命名,产生语义促进效应。情境变量对语义效应的影响机制与其他变量相比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可获得性 情境一致性 言语产生 语义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义加工中的具体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钦 崔丽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34,共7页
语义加工中的具体性效应存在于各种实验任务中 ,但具体性与频率、语境之间的关系尚不明晰 ,对具体性效应的产生机制也一直存在分歧。解释具体性效应的三种主要理论是双重编码理论、语境有效性模型和表征丰富性理论 ,但它们中的任何一个... 语义加工中的具体性效应存在于各种实验任务中 ,但具体性与频率、语境之间的关系尚不明晰 ,对具体性效应的产生机制也一直存在分歧。解释具体性效应的三种主要理论是双重编码理论、语境有效性模型和表征丰富性理论 ,但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完美地解释具体性效应。今后的研究应在克服以往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尽可能应用新的方法与技术以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加工 具体性效应 双重编码理论 语境有效性模型 表征丰富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距和语义对阅读障碍儿童拥挤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孟红霞 白学军 +1 位作者 谭珂 杨宇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0-516,共7页
以14名阅读障碍儿童以及与其年龄和阅读水平相匹配的儿童为实验对象,考察了间距和语义对阅读障碍儿童拥挤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受拥挤效应的影响显著大于正常儿童,表明阅读障碍存在视觉加工缺陷;间距和语义均影响阅读障碍... 以14名阅读障碍儿童以及与其年龄和阅读水平相匹配的儿童为实验对象,考察了间距和语义对阅读障碍儿童拥挤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受拥挤效应的影响显著大于正常儿童,表明阅读障碍存在视觉加工缺陷;间距和语义均影响阅读障碍儿童的拥挤效应,表明影响阅读障碍儿童拥挤效应的因素既有刺激的低水平视觉特征,也有高水平语言信息;间距与阅读障碍儿童拥挤效应的关系呈U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拥挤效应 阅读障碍 间距 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损伤患者语义启动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扬 恽晓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0期904-906,共3页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者语义启动效应的变化。方法对8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15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17例脑外伤(TBI)患者、24名正常青年人(青年组)、17名正常中老年人(中老年组)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临床记忆量表、加工分离程序测验...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者语义启动效应的变化。方法对8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15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17例脑外伤(TBI)患者、24名正常青年人(青年组)、17名正常中老年人(中老年组)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临床记忆量表、加工分离程序测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D组患者的意识性提取、自动提取成绩均显著低于青年组及中老年组(P<0.001);VD组、TBI组患者的意识性提取成绩均显著低于青年组及中老年组(P<0.001),自动提取成绩与青年组及中老年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D患者的外显记忆和语义启动效应损伤,VD和TBI患者的外显记忆损伤,语义启动效应均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启动效应 外显记忆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脑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成语语义加工程度对温度具身次级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东清 黄会欣 +1 位作者 张剑心 刘电芝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6-471,共6页
以反应"冷"的汉语成语作为刺激材料,以图片和文字为测量材料,探讨词语概念引发的具身次级效应中语义加工不同水平产生的作用不同。实验采用想象组和速览组两种深浅不同的语义加工水平考察对不同材料进行反应时的具身次级效应... 以反应"冷"的汉语成语作为刺激材料,以图片和文字为测量材料,探讨词语概念引发的具身次级效应中语义加工不同水平产生的作用不同。实验采用想象组和速览组两种深浅不同的语义加工水平考察对不同材料进行反应时的具身次级效应。结果发现,深加工想象组的具身次级效应在不同测量材料上均显著高于浅加工的速览组;在虚拟材料上性别与语义加工水平的交互作用明显。研究表明:语义的加工水平制约着具身次级效应的大小;性别对具身次级效应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次级效应 心理模拟 语义加工 “冷”成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翻译的语义场效应关联性与可及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扶丽华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66,共3页
翻译实践证明,词汇聚散离合反映人类认知图式排列组合的关联性与语义场效应的可及性。提出的语义场效应汇通、语义正向投射与反向投射的关联性可及翻译观,是指词汇彼此的显性同义汇通或隐性语义投射的聚合关系降解语义认知难度,形成语... 翻译实践证明,词汇聚散离合反映人类认知图式排列组合的关联性与语义场效应的可及性。提出的语义场效应汇通、语义正向投射与反向投射的关联性可及翻译观,是指词汇彼此的显性同义汇通或隐性语义投射的聚合关系降解语义认知难度,形成语义提取高的便捷度,这种语义场效应关联性可及为精准翻译提供了科学和实证的认知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 效应 语义投射 关联性 可及性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词的词汇语义与论元表达之关系——兼谈动词意义的原型效应和家族相似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葆华 《汉语学报》 2006年第1期76-82,共7页
本文借鉴词汇语义学的研究成果讨论汉语动词与论元表达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动词的词汇语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论元的句法表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动词意义的原型效应及家族相似性。动词句法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论元配置变化与动词意义的... 本文借鉴词汇语义学的研究成果讨论汉语动词与论元表达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动词的词汇语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论元的句法表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动词意义的原型效应及家族相似性。动词句法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论元配置变化与动词意义的变化密切相关。一个动词的某一语义因素不会在该动词所有的论元配置变化中都表现出来。动词会随着论元配置变化而逐渐增加它的意义,从而产生动词多义现象。动词意义是一个原型范畴,不同动词成员之间在意义方面存在着家族相似性。动词意义家族相似性的突出表现就是,语言中动词的意义存在着复杂的交叉跨类现象,基本语义类不同的动词存在着“大异小同”,基本语义类相同的动词成员之间存在着“大同小异”。不同动词成员在意义上存在着相互关联,从而形成非常复杂的语义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的词汇语义 论元的选择性表达 构式 原型效应 家族相似性 词汇语义 汉语动词 论元 词意 应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义错觉效应的句子加工探索
19
作者 马谐 胡娜 +3 位作者 陈睿 王晓曦 王凯 刘艳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8-576,共9页
"语义错觉效应"是指读者在加工某些语义违例句子时,会暂时性地产生语义合理错觉,而只有通过继续加工或者再加工才能辨别出错误的现象,在脑电成分上表现为没有出现N400效应,却出现P600效应。"语义错觉效应"对传统的... "语义错觉效应"是指读者在加工某些语义违例句子时,会暂时性地产生语义合理错觉,而只有通过继续加工或者再加工才能辨别出错误的现象,在脑电成分上表现为没有出现N400效应,却出现P600效应。"语义错觉效应"对传统的句子加工理论模型以及N400和P600的特异性功能意义提出了质疑。研究者在讨论此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多个句子加工模型,各模型对语义和句法加工的过程进行了探索,对语义和句法通道的关系做出了新的阐述,并对N400和P600的功能意义做出了新的解读。目前研究对N400功能的解释存在语义整合观和词汇激活观的分歧,而对P600功能的解释则从传统的句法功能转换到了更宽泛的加工过程。未来研究应关注词汇语义关系和跨语言差异,以期进一步揭示句子加工的认知及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错觉效应 句法 语义 P600 N4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效应的认知加工机制:来自语义调节和视觉否定的证据
20
作者 何先友 罗秀针 +3 位作者 张维 赵雪汝 周灵丹 肖吉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69,共9页
采用刺激—反应一致性范式,探讨客体朝向SRC效应(stimulus-response compatibility,SRC)的认知加工机制,包括五个实验。实验1、2、3分别采用工具手柄朝向判断和语义分类任务,结果发现,SRC效应只在右反应手与手柄朝向右的条件下出现,且... 采用刺激—反应一致性范式,探讨客体朝向SRC效应(stimulus-response compatibility,SRC)的认知加工机制,包括五个实验。实验1、2、3分别采用工具手柄朝向判断和语义分类任务,结果发现,SRC效应只在右反应手与手柄朝向右的条件下出现,且随着语义负荷的增加,SRC效应消失甚至出现反转。实验4和实验5采用附有禁止圆环的工具图片为实验材料,结果发现,无论禁止圆环被置于图片的前方还是底部,SRC效应均消失。这表明,视觉通达动作能引发SRC效应且表现出利手优势,语义的激活产生干扰作用;禁止圆环能阻碍工具图片的动作功能,阻碍作用的本质是对动作功能的否定而非视觉上的具身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体朝向SRC效应 动作表征 视觉通达 语义激活 视觉否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