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道路载荷谱的柴油机激励分析和台架试验循环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冀树德 龚永星 +3 位作者 唐智 张兴刚 郝冀雁 高海涛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3-38,共6页
基于车辆典型路面行驶产生的道路载荷谱,对发动机的典型运行工况和瞬态行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构建了基于道路载荷的台架运行循环。研究表明:1 500r/min和1 600r/min是车辆行驶过程中柴油机的常用转速,其使用频率远高于其他转速;转速超... 基于车辆典型路面行驶产生的道路载荷谱,对发动机的典型运行工况和瞬态行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构建了基于道路载荷的台架运行循环。研究表明:1 500r/min和1 600r/min是车辆行驶过程中柴油机的常用转速,其使用频率远高于其他转速;转速超过1 800r/min时柴油机多数工作于满负荷工况点;柴油机在1 400~1 800r/min运行时主要集中在中高负荷工况,负荷百分比统计值高于60%;整个载荷时间历程中,500~600r/min幅度的转速跃变比例高,且转速最大跃变不会超过1 000r/min。构建的台架运行循环与实际道路载荷强度相似、转速分布类似,能够表征车辆行驶过程中柴油机的激励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道路载荷谱 激励 台架试验 试验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汽车排放试验循环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叶松 李玲 石则强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14年第3期6-9,共4页
为了有效地控制轻型汽车排放污染物,排放试验循环需要模拟汽车在实际道路行驶工况。本文介绍了欧洲、美国和日本等世界主流轻型汽车排放试验循环,并对不同试验循环进行对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轻型汽车排放试验循环的未来发展提... 为了有效地控制轻型汽车排放污染物,排放试验循环需要模拟汽车在实际道路行驶工况。本文介绍了欧洲、美国和日本等世界主流轻型汽车排放试验循环,并对不同试验循环进行对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轻型汽车排放试验循环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汽车 排放 试验循环 稳态工况 瞬态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道路用柴油机瞬态行为分析和试验循环开发 被引量:2
3
作者 冀树德 张伟 +7 位作者 邬旭宏 郝冀雁 闫瑞琦 王连群 唐智 高海涛 黄旭 赵玲玲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20,26,共8页
针对车辆在水泥路、石块路、起伏路、沼泽路行驶采集的柴油机道路载荷数据,对齿杆位移与扭矩进行转换,设计了表征原始载荷数据总体瞬态特征的7个参数,包括转速变化率、扭矩变化率、功率、功率变化率、转速和扭矩、转速和扭矩变化率、扭... 针对车辆在水泥路、石块路、起伏路、沼泽路行驶采集的柴油机道路载荷数据,对齿杆位移与扭矩进行转换,设计了表征原始载荷数据总体瞬态特征的7个参数,包括转速变化率、扭矩变化率、功率、功率变化率、转速和扭矩、转速和扭矩变化率、扭矩和转速变化率,划分区间计算相对发生率确定了总体特征。采用x2校验和移动筛选的方法,从原始数据中选取了代表每种路面形式瞬态特征的微历程,进一步工程调整微历程中的部分数据段,确定了表征总体瞬态特征的最佳微历程。最后对微历程按任务比例组合形成了适合柴油机的瞬态加载试验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瞬态行为 试验循环 道路载荷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瞬态试验循环的线性回归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冀树德 许世永 +1 位作者 张伟 贾桢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55,共4页
介绍了柴油机排放的瞬态试验循环,引入了试验循环有效性判断的依据,并就某6缸发动机的瞬态试验循环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在允许点删除前后、不同时间延迟及设定量设置值和执行值不同情况下针对转速、扭矩和功率循环特征参数进行了... 介绍了柴油机排放的瞬态试验循环,引入了试验循环有效性判断的依据,并就某6缸发动机的瞬态试验循环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在允许点删除前后、不同时间延迟及设定量设置值和执行值不同情况下针对转速、扭矩和功率循环特征参数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包括允许删除工况点的条件下,负扭矩工况点对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影响较大;设定值和实际反馈值的线性回归分析存在最佳延迟时间;试验过程中设定量的执行值偏离设置值使实际试验循环偏离目标试验循环较远,以致循环有效性不能得到正确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瞬态试验循环 线性回归分析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验循环工况下混合动力车用镍氢电池组温度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梁昌杰 秦大同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22,共5页
在镍氢电池生热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混合动力汽车试验循环工况获得的充放电电流计算得到电池的生热功率,建立了电池组散热系统的散热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电池组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并进行了混合动力汽车试验循环工... 在镍氢电池生热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混合动力汽车试验循环工况获得的充放电电流计算得到电池的生热功率,建立了电池组散热系统的散热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电池组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并进行了混合动力汽车试验循环工况下镍氢电池组的温度场试验。结果表明,模拟值与试验值吻合;电池组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可满足混合动力汽车在生热、散热方面对镍氢电池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试验循环工况 镍氢电池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客车标准化道路试验循环测试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永刚 《汽车实用技术》 2018年第12期68-69,共2页
城市客车标准化道路试验(Standardized On-Road Test,简称SORT)循环是通过对城市客车的运行特点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城市客车运行过程中对燃料消耗量影响较大的关键参数,进而提出的一种标准化试验循环,主要包括SORT1、SORT2及SORT3三种具... 城市客车标准化道路试验(Standardized On-Road Test,简称SORT)循环是通过对城市客车的运行特点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城市客车运行过程中对燃料消耗量影响较大的关键参数,进而提出的一种标准化试验循环,主要包括SORT1、SORT2及SORT3三种具体工况。文章简单介绍了标准化道路试验循环情况,介绍了两款城市客车按标准化道路试验循环开展测试的车辆、道路、设备及测试结果等情况,并简单分析了测试结果以及测试结果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客车 标准化 试验循环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氢燃料电池电电混合城市客车试验循环典型工况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傲伽 张炳力 +2 位作者 程啸宇 方涛 朱鹤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20年第6期1-4,共4页
目前国内外缺乏氢燃料电池电电混合客车经济性和可靠性试验规范。本文基于构建的纯电动公交工况曲线,进行台架试验数据分析并参考相关标准,研究一种氢燃料电池电电混合城市客车试验循环典型工况,可用于其经济性和可靠性试验。
关键词 氢燃料电池 电电混合 城市客车 试验循环 典型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装车实际高原环境应用特征分析及验证用试验循环开发 被引量:2
8
作者 冀树德 杨天军 +6 位作者 刘逢春 唐智 孔祥鑫 杨文影 魏鹏程 贾晓亮 康佐明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51,共6页
以三型柴油机为对象,基于跟踪记录的道路载荷数据,分析了柴油机装车在实际高原环境条件行驶呈现的主要特征,并就台架验证不充分的问题设计了高原台架模拟的试验循环。结果表明,柴油机在海拔4300m以上实际高原环境地区的运行主要集中在... 以三型柴油机为对象,基于跟踪记录的道路载荷数据,分析了柴油机装车在实际高原环境条件行驶呈现的主要特征,并就台架验证不充分的问题设计了高原台架模拟的试验循环。结果表明,柴油机在海拔4300m以上实际高原环境地区的运行主要集中在中高转速中高负荷区域,运行转速、排气温度、冷却水温度等参数存在较为严重的超限行为,其中柴油机冷却水温约70%以上时间处于超限状态。此外,柴油机主要工作在大于50%输出功率的区间,高原使用时增压比偏大。设计的高原台架模拟试验循环为600s的瞬态试验循环,可表征柴油机装车后高原使用时的运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高原 运行特征 试验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困空腔对T-bar循环贯入软黏土流动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9
作者 李永靖 郑晓明 +4 位作者 田英辉 王乐 张春会 王智超 岳宏亮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5,共8页
为观测和分析T-bar循环贯入过程中被困空腔对软黏土流动特性的影响,利用Laponite RD、焦磷酸钠和去离子水配制透明黏土,自制由加载设备、CCD相机、激光器和控制系统组成的T-bar循环贯入试验装置,开展T-bar在透明黏土中的循环贯入试验。... 为观测和分析T-bar循环贯入过程中被困空腔对软黏土流动特性的影响,利用Laponite RD、焦磷酸钠和去离子水配制透明黏土,自制由加载设备、CCD相机、激光器和控制系统组成的T-bar循环贯入试验装置,开展T-bar在透明黏土中的循环贯入试验。结果表明:T-bar初次贯入过程中,被困空腔影响土体绕探头的流动,土体不能进入全流动状态;T-bar初次上拔过程中,被困空腔与探头发生脱离,悬浮于探头上方,对土体流动的影响逐渐减弱,T-bar上拔2倍探头直径深度时土体流动不再受被困空腔影响,进入到全流动状态;第2—第10次循环贯入过程中,被困空腔稳定悬浮于土中,不影响土体流动,T-bar贯入1倍探头直径深度时土体流动表现为全流动状态;被困空腔对于T-bar循环贯入测试结果无显著影响,在T-bar初次贯入被困空腔阶段下通过T-bar循环贯入测试软黏土重塑强度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黏土 T-bar 循环贯入试验 被困空腔 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实验室循环加速试验谱的设计
10
作者 汪凯蔚 苏少燕 +3 位作者 刘雅智 张洪彬 张少锋 郑南飞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24年第S1期1-5,共5页
自然环境试验是利用真实自然环境条件,研究装备在自然环境因素综合影响下的性能下降过程。为了快速地获得试验结果,通常通过加大一种或多种环境因素量值,在实验室内通过一定的方法以加速试验谱的形式,等效地将环境因素作用于研究对象,... 自然环境试验是利用真实自然环境条件,研究装备在自然环境因素综合影响下的性能下降过程。为了快速地获得试验结果,通常通过加大一种或多种环境因素量值,在实验室内通过一定的方法以加速试验谱的形式,等效地将环境因素作用于研究对象,以在短时间内对其腐蚀/老化行为进行评价,这是目前工程上常用的试验考核和评价手段。基于湿热海洋大气环境环境因素实测数据,详细地阐述了发动机压气机叶片实验室循环加速试验设计方法,提出从环境分析、环境试验谱、试验循环方式和环境试验量值4个维度设计实验室循环加速试验,可提升实验室环境与实际服役环境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提高实验室环境试验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压气机叶片 循环加速试验 环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下聚丙烯纤维改良红黏土抗剪强度特性及预测模型
11
作者 马宏岩 翁明胜 +2 位作者 黄仁杰 徐松 郑丽堂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9,共7页
在南方潮湿多雨地区,红黏土路基易出现沉降过大、不均匀沉降等病害,为研究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纤维红黏土的抗剪强度特性,将聚丙烯纤维掺入红黏土中,形成纤维红黏土。通过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不同纤维掺量(0‰、2‰、6‰、10‰)、纤维长度(... 在南方潮湿多雨地区,红黏土路基易出现沉降过大、不均匀沉降等病害,为研究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纤维红黏土的抗剪强度特性,将聚丙烯纤维掺入红黏土中,形成纤维红黏土。通过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不同纤维掺量(0‰、2‰、6‰、10‰)、纤维长度(0、3、6、9 mm)和干湿循环次数(0、2、4、6次)对红黏土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纤维可显著提升红黏土的抗剪强度,在研究的掺量与长度范围内,抗剪强度随纤维掺量和长度的增加而增大;纤维在提高红黏土的黏聚力效果显著,而对于内摩擦角的提升有限;纤维长度为6 mm时,红黏土抗剪强度最大;干湿循环会显著降低红黏土强度,且对黏聚力劣化作用超过了内摩擦角,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纤维和法向压力可降低干湿循环对红黏土的劣化作用。笔者基于试验结果,利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红黏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强度预测模型,其预测相对误差值在1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红黏土 干湿循环试验 抗剪强度 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循环试验中结温条件对IGBT器件失效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二平 刘鹏 +2 位作者 吕贤亮 赵雨山 丁立健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0-588,共9页
为了探究功率循环试验中结温条件对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失效模式的影响及其失效机理,以理论分析为出发点,通过大量功率循环试验进行对比验证,基于瞬态热阻抗曲线建立了准确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仿真分析了相关失效机理。仿真及... 为了探究功率循环试验中结温条件对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失效模式的影响及其失效机理,以理论分析为出发点,通过大量功率循环试验进行对比验证,基于瞬态热阻抗曲线建立了准确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仿真分析了相关失效机理。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键合线失效只受结温波动的影响;焊料老化受结温波动和最大结温的影响。增加结温波动会增加键合线、焊料所受应力,而提高最大结温会影响焊料的材料特性,加速其蠕变过程。研究成果解决了解析寿命模型难以表征失效机理的问题,并为失效模式的分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温波动 最大结温 失效模式 有限元仿真 功率循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460高强钢管柱-H形梁焊接节点循环拉伸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刚 陆志涵 +1 位作者 刘云贺 郭宏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313,共11页
为研究Q460高强钢管柱-H形梁焊接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对11个梁翼缘板与柱段焊接组成的节点进行了低周循环拉伸性能试验,研究了梁翼缘板与钢管宽度比α、厚度比β以及钢管宽厚比λ等参数对节点破坏模式、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 为研究Q460高强钢管柱-H形梁焊接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对11个梁翼缘板与柱段焊接组成的节点进行了低周循环拉伸性能试验,研究了梁翼缘板与钢管宽度比α、厚度比β以及钢管宽厚比λ等参数对节点破坏模式、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循环拉伸荷载作用下,Q460高强钢管柱-H形梁焊接节点的失效模式主要分为连接处焊缝断裂、连接处钢管面板断裂或梁翼缘板被拉断三种;高强钢梁翼缘板与钢管宽度比、钢管柱宽厚比对焊接节点的受力行为影响较大,当宽厚比α由25.0减小到18.75时,节点的应变能减小了134%;当节点破坏时,具有新型焊接通过孔构造的焊接节点极限位移超过传统构造节点近2倍,前者延性性能较好。研究成果可为高强钢管柱与梁焊接节点的抗震设计以及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焊接节点 循环拉伸试验 破坏模式 耗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灰岩微细观损伤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汉香 叶刁瑜 +1 位作者 别鹏飞 朱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5-696,共12页
岩石的动力学性质是影响岩质边坡地震动力稳定性的关键内因。地震产生的循环往复作用会造成岩石损伤和破坏,劣化岩石性能,降低岩质边坡的稳定性。为了深入研究岩石在动力荷载下的损伤特征,以某岩质斜坡出露的二叠系灰岩为研究对象,联合... 岩石的动力学性质是影响岩质边坡地震动力稳定性的关键内因。地震产生的循环往复作用会造成岩石损伤和破坏,劣化岩石性能,降低岩质边坡的稳定性。为了深入研究岩石在动力荷载下的损伤特征,以某岩质斜坡出露的二叠系灰岩为研究对象,联合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和微细观试验,从微细观角度研究了岩样在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的损伤特征和损伤演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加载条件对微细观损伤的影响,开展了宏观和微细观参数的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岩样内部的损伤是一个渐进性过程,在破坏前,随着应力幅值和循环周次的增加,表现为以小孔隙的生成、扩展和贯通为主,大孔隙的数量轻微增加且数量相对少得多;与变上限应力加载相比,变下限应力加载更有利于小孔隙的连通和大孔隙的形成,导致岩样内部微裂隙面积更大,在宏观上表现为平均弹性模量的降低;在变上限应力时,低应力幅值的循环荷载对岩石内部结构劣化效应比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大,而高应力幅值的循环荷载反而可能对岩石内部孔隙有一定压密作用,导致孔隙度相对较小,劣化效应相对减弱;综合多种微细观损伤变量演化趋势,可判断岩样在循环加卸载下经历了一段裂纹稳定扩展的阶段,对应的上限应力和下限应力范围分别为(0.4~0.6)σ_(f)(σ_(f)为静态峰值强度)和(0.3~0.5)σ_(f)。研究成果有助于从微细观层次更好地理解岩石的动力学特性,为岩质斜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行为和灾害孕育及启动过程提供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 微细观损伤 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 核磁共振试验 电镜扫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式节流喷嘴多规格内割刀水循环试验研究
15
作者 李勇 陈峰 +4 位作者 卢艳 梁聪 孙瑞涛 史健博 康桂蓉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91,140,共8页
为了提高油管内割刀切割效率,避免油管切割时发生割刀刀具伸出不足、刀片磨损失效快及喷嘴流量不可控等不良现象,研发了一种基于可调节式节流喷嘴的系列化互换多规格油管内割刀。对该工具设计了专用试验平台验证其使用可靠性,并对关键... 为了提高油管内割刀切割效率,避免油管切割时发生割刀刀具伸出不足、刀片磨损失效快及喷嘴流量不可控等不良现象,研发了一种基于可调节式节流喷嘴的系列化互换多规格油管内割刀。对该工具设计了专用试验平台验证其使用可靠性,并对关键结构设计和试验步骤进行介绍。试验在水循环工况下由初试切割、正常切割、循环启停切割及磨损切割试验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在主体结构及初始外径不变的情况下,系列化割刀能适应不同规格油管切割,可调式节流喷嘴能够满足现场泵组压力,保证割刀合理的转速;割刀能够在163 s内割断73.0 mm油管,多次启停切割73.0 mm油管时长为179 s,剧烈磨损后能在426 s内割断89.0 mm油管,刀具使用寿命达到4次;切割时割刀需要缓慢切入,靠近管壁时需停留23 s左右达到稳定状态,防止出现憋泵现象。试验验证了该刀具的伸出范围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外径油管,刀片在不同喷嘴流量下能够多次完成切割作业。研究结果表明该工具可为修井作业现场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内割刀 可调式节流喷嘴 循环试验 压力分析 切割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法的海洋黏土循环破坏准则试验研究
16
作者 肖兴 吉东伟 +2 位作者 吴琪 李元曦 陈国兴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61-2370,共10页
海洋黏土循环强度的合理确定对确保海洋结构物全寿命服役期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针对不同塑性指数IP长江口原状海洋黏土,开展了不同循环应力比CSR条件下的常体积循环单剪试验,结合能量法探究了原状海洋黏土的循环破坏准则。研究结果表明... 海洋黏土循环强度的合理确定对确保海洋结构物全寿命服役期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针对不同塑性指数IP长江口原状海洋黏土,开展了不同循环应力比CSR条件下的常体积循环单剪试验,结合能量法探究了原状海洋黏土的循环破坏准则。研究结果表明:原状海洋黏土存在门槛循环应力比CSR_(th),当CSR<CSR_(th)时,单圈能量耗散Wi只在较小范围内线性发展,土体不会发生循环破坏;当CSR>CSR^(th)时,Wi随循环振次N的发展曲线因土体结构的严重破坏而出现突变点,并以该点作为破坏点确定了破坏振次Nf和破坏双幅剪应变γ_(DA,f);长江口原状海洋黏土的CSR^(th)随IP增大增长呈现幂函数关系。随着CSR和PI的增大,Wi和γ_(DA,f)均逐渐增大,N_(f)逐渐减小。γ_(DA,f)/IP^(1.5)-CSR-CSR^(th)的数据点分布在一条较窄的范围内,且γ_(DA,f)/IP^(1.5)随CSR-CSR^(th)增长服从线性函数关系,提出了适用于不同海域原状海洋黏土DA,fg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黏土 循环单剪试验 能量耗散 循环强度 循环破坏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应力循环加卸载三轴试验土的变形稳定状态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睿 邵龙潭 田筱剑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0-208,共9页
为研究土在随机应力幅值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基于土样全表面变形数字图像测量系统,以福建标准砂和硅微粉为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三轴试验。据此分析土样在不同随机应力循环加卸载过程的应力-应变行为,判断其是否达到变形稳... 为研究土在随机应力幅值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基于土样全表面变形数字图像测量系统,以福建标准砂和硅微粉为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三轴试验。据此分析土样在不同随机应力循环加卸载过程的应力-应变行为,判断其是否达到变形稳定状态,同时与等应力幅值循环加卸载和阶梯应力幅值循环加卸载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无论是恒定应力幅值、阶梯应力幅值还是随机应力幅值加卸载循环,当循环次数超过一定次数后,土样逐渐趋于变形稳定状态,且变形稳定状态对应的循环次数值不同;土在受到超过历史最大应力幅值时,应力-应变关系会回到初次单调加载的应力-应变曲线;在最大应力值小于破坏应力的条件下,应力加卸载时间过程幅值的随机特征,如幅值大小和分布对土的应力-应变行为,包括变形稳定状态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应力 细粒土 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 变形稳定状态 应力-应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汽循环作用下红层泥岩的损伤劣化特性研究
18
作者 于天佑 蒋关鲁 +3 位作者 饶千竺 朱丹 陈虹羽 刘先峰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9-491,共13页
为研究水汽循环作用下红层泥岩的强度、变形及损伤的演化规律,对红层泥岩开展了水汽循环试验。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巴西劈裂试验以及声发射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DIC-3D)技术,研究了不同... 为研究水汽循环作用下红层泥岩的强度、变形及损伤的演化规律,对红层泥岩开展了水汽循环试验。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巴西劈裂试验以及声发射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DIC-3D)技术,研究了不同水汽循环次数下红层泥岩强度、变形及损伤特性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汽循环次数的增加,泥岩含水率和体积将产生不可逆累积,泥岩的水汽平衡时间延长;水汽循环作用将导致泥岩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的衰减,由此提出了红层泥岩的指数型劣化模型;在经历不同水汽循环次数后的单轴加载过程中,泥岩的破裂形态随循环次数的增加由整体剪切破坏逐步发展为局部弥散裂纹发展破坏的模式,演化规律的特征表现为裂隙闭合点推迟、起裂应力和损伤应力点提前、岩石的压密过程延长、线弹性变形阶段缩短以及岩石抵抗变形的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泥岩 水汽循环试验 DIC-3D技术 声发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三轴试验加载频率和压实度对重塑砂土液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THUY Do Van TIEP Pham Duc +1 位作者 HIEU Nguyen Van THANG Pham Cao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13-1823,共11页
通过对各向同性固结不排水试样进行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饱和重塑砂土的液化行为。试验采用恒幅正弦载荷,通过测量剪切模量、阻尼比、轴向应变和超孔隙水压力比的变化,评估了加载频率(分别为0.1、0.5、1.0 Hz)和压实度(分别为0.95、0.90... 通过对各向同性固结不排水试样进行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饱和重塑砂土的液化行为。试验采用恒幅正弦载荷,通过测量剪切模量、阻尼比、轴向应变和超孔隙水压力比的变化,评估了加载频率(分别为0.1、0.5、1.0 Hz)和压实度(分别为0.95、0.90和0.80)对砂土液化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压实度为0.95的砂样,在5000次加载循环中,0.1 Hz的加载频率对液化过程影响甚微;而对于压实度为0.90和0.80的砂样,此频率的影响显著。对于压实度为0.80的砂样,当频率增加到0.5 Hz时几乎一加载就直接发生液化。这表明增加加载频率会加快液化速度,而增加压实度则会减慢液化速度。因此,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可以模拟现场砂土在不同频率下的动荷载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饱和砂土的液化行为由以下因素决定:(1)试样的压实度越低,液化越容易发生;(2)加载频率越高,液化越容易发生;(3)循环轴向应变越大,发生液化所需的循环次数越少;(4)超孔隙水压力随加载循环次数增加,直至试样完全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行为 加载频率 循环三轴试验 饱和 固结 不排水条件 重塑砂土 压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重载铁路道砟磨耗破碎及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源杰 张冲冲 +1 位作者 王萌 华文俊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7,共13页
为深入研究重载列车循环动载作用下散粒体道砟的颗粒磨耗破碎和力学行为劣化等特征,开展3种不同动应力幅值下的室内大型动三轴试验。通过对染色道砟颗粒进行激光扫描和三维重构,量化分析不同循环加载应力状态下不同粒径道砟颗粒的磨耗... 为深入研究重载列车循环动载作用下散粒体道砟的颗粒磨耗破碎和力学行为劣化等特征,开展3种不同动应力幅值下的室内大型动三轴试验。通过对染色道砟颗粒进行激光扫描和三维重构,量化分析不同循环加载应力状态下不同粒径道砟颗粒的磨耗破碎特征,深入分析循环加载下试样的宏观力学特性和力学行为劣化等。研究结果表明,循环加载后道砟颗粒普遍从原始粒径破碎至相邻粒径,偶尔出现破碎至相隔粒径的现象,另有质量占比1%左右的少量道砟颗粒破碎至最小粒径4.75~22.4 mm;在相同的循环加载动应力幅值下,随粒径的增大,道砟颗粒破碎至相邻粒径的质量占比总体呈增大趋势;循环加载过程中颗粒磨耗存在尖角磨损、棱边磨耗与表面纹理改变等3种典型类型,动应力幅值230 kPa下颗粒最大磨耗深度为0.36~5.2 mm,平均磨耗深度为0.03~0.62 mm,颗粒磨耗程度随粒径的增大而逐渐加剧,尖角磨损出现的数量更多且概率更大,其次为棱边磨耗;循环加载三轴试验前后各粒组颗粒含量变化幅度与级配曲线偏移距离随动应力幅值的增大而增大,Bg、Br与BBI 3种颗粒破碎指标均随动应力幅值的增大而增大,Br与BBI两者对动应力幅值的变化反应程度一致,并且更为灵敏;试样轴向累积塑性应变、阻尼比与回弹模量均随动应力幅值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为重载铁路散粒体有砟道床长期服役性能劣化评估及其养护维修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砟 循环加载三轴试验 三维激光扫描 颗粒破碎 磨耗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