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以“见面字”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效率的尝试
- 1
-
-
作者
姜海平
张玉新
-
机构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吉林省教育学院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31-34,48,共5页
-
基金
吉林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融合研究”(编号:ZD18136)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小学低年级学生尚处于亲子共读阶段,引导其尽早从依赖性阅读过渡到自主性阅读,是发展其阅读能力的重要任务,而提高识字量就是最为关键的一环。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持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速度,进一步增加识字的数量,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学生
识字量
亲子共读
自主性阅读
识字效率
提高阅读速度
学生的阅读
依赖性
-
分类号
G623.2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基本字带字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 2
-
-
作者
刘寅仓
-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97-101,64,共6页
-
文摘
问题识字是儿童掌握书面语言的初级阶段,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儿童掌握了书面语言,就掌握了一种学习和工作的工具,就能直接去学习前人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因此,如何使儿童多快好省地掌握汉字,就成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基本字带字”是在群众性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识字方法。是一种熟字带生字的方法,也是一种形近字带字和形近字归类的方法。它是依据汉字特点与儿童识字的认识特征来组织识字的。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类是基本字直接带出生字。
-
关键词
识字教学
识字效率
儿童
实验教学
字带
生字
合体字
形近字
初级阶段
汉字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谈“按规律识字”
- 3
-
-
作者
梁继勤
-
机构
山东省莒县峤山中学
-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1996年第5期48-49,共2页
-
文摘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并指出:"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识字教学要改进方法,提高质量"。那么,识字教学的方法如何改进,教给学生怎样的识字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质量。
-
关键词
提高质量
识字教学
识字能力
培养学生
识字效率
造字规律
小学阶段
改进方法
九年制义务教育
常用汉字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小学识字教学的规律
- 4
-
-
作者
麻凤鸣
-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136-144,共9页
-
文摘
汉字字数相当多,小学阶段,究竟教儿童识字多少合适呢?小学阶段,要求识三千左右个字,从我国语文教学的历史、现实客观需要及儿童实际看,是可行的。我国古代教儿童识字,最早读的《急就篇》有二千一百四十四个字,私塾读的《三字经》有一千一百四十个字,《百家姓》有四百二十二个字,《千字文》有一千个字,单个不重复的生字,共二千二百个左右。到了晚清,废科举,兴学堂,“三、百、千”
-
关键词
儿童生活经验
小学识字教学
语文教学
识字效率
汉字
生字
小学阶段
阅读
字形
识字量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两个大问题
被引量:1
- 5
-
-
作者
辛安亭
-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3期79-85,共7页
-
文摘
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十分重要。早在一九四二年,毛主席在《文化课本》序言里就指出:“一个革命干部,必须能看能写,又有丰富的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以为从事工作的基础与学习理论的基础。”这就是说,读写能力与科学常识是学习理论与从事工作的基础。就学校教学而论,读与写能力不但是出校后学理论、做工作的基础,也是在校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无论小学生或中学生,读与写能力好的,学习各科知识都比较容易,各科教材自己都可读,有的大半能夠理解;读写能力如太差,不只自己读不来,教师讲过也弄不明白,如对数学和物理学的较复杂的公式或定义就不能准确的理解,课后复习当然就很困难了。这是中小学许多教师都有体会。
-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改革
中小学
集中识字
识字教学
识字效率
教师
读写能力
学习理论
中学生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