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问题发现过程认知阶段划分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丽君 郑雪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1年第4期332-337,共6页
采用建构认知模型法探索问题发现过程认知阶段的存在性及顺序性问题。基于已有研究,提出问题发现过程可划分为信息搜寻、现状表征、寻求目标、建立联系、提出问题、评价和修正问题等六个阶段的基本假设。用出声思维和秩次聚类分析的方... 采用建构认知模型法探索问题发现过程认知阶段的存在性及顺序性问题。基于已有研究,提出问题发现过程可划分为信息搜寻、现状表征、寻求目标、建立联系、提出问题、评价和修正问题等六个阶段的基本假设。用出声思维和秩次聚类分析的方法对高低能力组共40名大学生问题发现过程的阶段性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六个阶段中有两对阶段出现位置非常接近,可将其进行整合,构成现状搜寻与表征、目标探索、提出问题、评价和修正问题等四个阶段。在不同问题领域与不同能力被试群体中,各认知阶段的顺序性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发现 认知阶段 建构认知模型法 秩次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工作记忆回溯线索效应的产生机制:认知阶段分离 被引量:6
2
作者 叶超雄 胡中华 +3 位作者 梁腾飞 张加峰 许茜如 刘强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9-413,共15页
以往研究关于视觉工作记忆回溯线索效应的产生机制主要存在5种假设,目前依然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改进前人研究实验范式,采用包含内源性回溯线索的颜色回忆报告范式,进一步对这5种假设进行检验。在实验1中,我们调控了线索与探测阵列之... 以往研究关于视觉工作记忆回溯线索效应的产生机制主要存在5种假设,目前依然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改进前人研究实验范式,采用包含内源性回溯线索的颜色回忆报告范式,进一步对这5种假设进行检验。在实验1中,我们调控了线索与探测阵列之间的时间间隔,发现不同时间间隔不影响无线索条件的行为表现,而在正常线索条件中被试的记忆精度以及能记住的项目数量均优于无线索条件;在实验2中,我们对回溯线索伴随的干扰刺激类型进行控制,结果显示,在不同条件下记忆精度不存在差别,但当回溯线索伴随干扰刺激呈现时,被试能记住的项目数量会被降低,降低程度受干扰刺激的类型调制;在实验3中,我们对伴随回溯线索的干扰刺激的呈现时间进行控制,发现虽然回溯线索效应仍然存在,但干扰刺激的呈现时间不会影响效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回溯线索的出现使得被试能够在决策加工前完成内部注意资源的再分配,从而避免了同时进行这两种认知加工与记忆表征维持本身竞争认知资源。本研究为认知阶段分离假设提供了支持证据,对解决回溯线索效应产生机制的争议以及理解内部注意与视觉工作记忆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工作记忆 回溯线索效应 认知阶段分离假设 内部注意 回忆报告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儿童认知阶段的中国符号分类研究与应用初探 被引量:12
3
作者 苗艳凤 田霖霞 +1 位作者 张娴 韩佳彤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第1期13-15,共3页
本文从儿童认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心理学为依托,对中国符号进行了分类尝试,以期儿童能够在中国符号认知的过程中提升自我,深化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关键词 符号 中国符号 儿童认知阶段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主义钢琴教学模式在不同认知阶段应用的可行性——以形式运算阶段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好卓娜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7-188,共2页
建构主义,最早的提出者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由于钢琴演奏的复杂性,钢琴教学便有一定的连续性。因此,任何层次的... 建构主义,最早的提出者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由于钢琴演奏的复杂性,钢琴教学便有一定的连续性。因此,任何层次的钢琴教学都要面对学龄前儿童的钢琴启蒙教学任务。钢琴教育成功与否,钢琴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皮亚杰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提出了一种四阶段的理论结构,用以考察儿童的发展过程,钢琴启蒙阶段则正处于儿童的前运算阶段。我们希望通过将建构主义钢琴教学模式融入到钢琴启蒙界的教学之中,使钢琴启蒙教学与儿童所处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相适应。如果能够使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适合于儿童的认知能力水平,就能够有效地把钢琴演奏方面的知识正确地传授给学龄前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钢琴教学 认知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师道德决策模型比较及启示:基于准则与基于认知发展阶段 被引量:8
5
作者 吴建友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5-80,共6页
审计职业一直致力于保持较高的道德标准以维持声誉。但近年来,审计职业面临着严重的道德危机。审计职业寄希望于提高道德准则,以较为谨慎的“基于准则”的决策模型指导审计师决策。虽然这一道德决策模型是审计师道德判断最为重要的依据... 审计职业一直致力于保持较高的道德标准以维持声誉。但近年来,审计职业面临着严重的道德危机。审计职业寄希望于提高道德准则,以较为谨慎的“基于准则”的决策模型指导审计师决策。虽然这一道德决策模型是审计师道德判断最为重要的依据,但实践中有大量道德准则没有包括的因素。为了将这些因素纳入道德决策过程,本文根据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提出了基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审计师道德决策模型,并将之与基于准则的决策模型比较,从而作为基于准则的模型的有益补充。基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审计师道德决策模型也有助于对审计师道德判断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师 道德决策模型 准则 认知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上)——对皮亚杰(J·Piage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 被引量:8
6
作者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15,共9页
对网络时代的教育理论必须重新审视。本文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改革试验 ,对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关键词 教育理论 皮亚杰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网络时代 创新 语文教学 小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格关系、语态类别和信息推进——一项以阶段性加工为基础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彭宣维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48,共8页
本文的假设性前提是,工作记忆中的认知过程具有不同的加工阶段;据此,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重新阐述信息的内涵,进而分别从作格关系和语态类别的角度,考察信息推进的机制及其与作格、语态的内在关系,以期解释一系列语言使用现象,进而预设:信... 本文的假设性前提是,工作记忆中的认知过程具有不同的加工阶段;据此,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重新阐述信息的内涵,进而分别从作格关系和语态类别的角度,考察信息推进的机制及其与作格、语态的内在关系,以期解释一系列语言使用现象,进而预设:信息范畴属于概念意义的一部分,与人际意义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加工阶段 作格关系 语态 信息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下)——对皮亚杰(J·Piage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 被引量:5
8
作者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2-19,共8页
对网络时代的教育理论必须重新审视。本文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改革试验 ,对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关键词 网络时代 教育理论 皮亚杰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小学 语文教学 课程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中)——对皮亚杰(J·Piage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
9
作者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8-21,共4页
对网络时代的教育理论必须重新审视。本文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改革试验 ,对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关键词 理论创新 皮亚杰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网络时代 教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阶段模糊认知图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10
作者 曾祥菹 甘群丰 甘俊通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1-738,共8页
针对传统模糊认知图(FCMs)时间序列分类算法存在的对噪声敏感性不足和决策过程不透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两阶段模糊认知图的方法(TFCMs),对滚动轴承故障进行了诊断。首先,利用模糊C-mean算法,将二维空间中存在的时间序列映射到C维空间;然... 针对传统模糊认知图(FCMs)时间序列分类算法存在的对噪声敏感性不足和决策过程不透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两阶段模糊认知图的方法(TFCMs),对滚动轴承故障进行了诊断。首先,利用模糊C-mean算法,将二维空间中存在的时间序列映射到C维空间;然后,利用凸优化算法(CVX)快速、有效地从噪声数据中学习到FCMs模型;最后,利用粒子群算法(PSO)构建一个FCMs分类器对权重矩阵进行了有效的分类,并利用美国西储大学轴承数据集(CWRU)和时间序列分类基准数据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凸优化算法对噪声数据特征的提取能力明显优于粒子群算法,在2个公开分类基准数据上的精度提高了4%;在2个轴承故障数据集中平均精度达到了99.5%以上;在对比实验中,TFCMs方法在数据集A和数据集B的精度分别提高了3.67%和2.36%,TFCMs方法优于现有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该方法的建模过程是透明且可解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故障诊断 阶段模糊认知 时间序列分类 阶段模型 粒子群算法 凸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归纳推理的基本内涵及认知过程分析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李兴贵 王新民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3,共5页
数学归纳推理是通过观察和组合特殊事例的量性特征来发现一类事物的量化模式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数学归纳推理需经历5个基本的认知阶段一一“归纳五看”:个别的看、重复的看、想象的看、抽象的看和一般的看,每一个阶段都Eh其独特... 数学归纳推理是通过观察和组合特殊事例的量性特征来发现一类事物的量化模式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数学归纳推理需经历5个基本的认知阶段一一“归纳五看”:个别的看、重复的看、想象的看、抽象的看和一般的看,每一个阶段都Eh其独特的思维模式与相应的量化模式构成.“归纳五看”构成了归纳推理的认知连续体,每一个阶段都以前一个阶段为基础,并且是对前一个阶段的超越.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数学归纳推理的层次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经验性,引导学生积累丰富完整的归纳活动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归纳推理:基本内涵 认知阶段 量化模式 教学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在认知建构中的定位
12
作者 焦秋生 徐志梅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125,共5页
认知在互动过程中不断趋同,又不断分化与超越。互动使各种不同表征的认知系统相互作用,联结建构成具有差异的统一体。在互动过程中,互动个体的认知状态经历了"初始建构者""孤独建构者"和"社会建构者"三... 认知在互动过程中不断趋同,又不断分化与超越。互动使各种不同表征的认知系统相互作用,联结建构成具有差异的统一体。在互动过程中,互动个体的认知状态经历了"初始建构者""孤独建构者"和"社会建构者"三个不同阶段。互动建构的知识并非都是真理。互动所形成的稳定语境,即具有排他性,也具有保护性。权力强加于社会,迫使个体参与权力规训的社会互动,使社会语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有时权力无法抗拒原有社会语境从而默认原有社会语境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 互动认知阶段 互动的螺旋式进程 具有差异的统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物理认知水平的模糊判别及其教育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邢红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4-48,53,共6页
中学生物理认知水平的模糊判别及其教育价值河南教育学院邢红军物理教育作为一种促进学生科学化的科学教育活动,应当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发展。这既是物理教育自身规律性的要求,又是90年代我国物理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教学要... 中学生物理认知水平的模糊判别及其教育价值河南教育学院邢红军物理教育作为一种促进学生科学化的科学教育活动,应当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发展。这既是物理教育自身规律性的要求,又是90年代我国物理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发展阶段。皮亚杰认为,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水平 中学生物 模糊判别 形式运算 具体运算 新皮亚杰学派 物理教育 物理教学 认知发展阶段 运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素养的多维分级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邓胜利 王浩伟 夏苏迪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1,共9页
[目的/意义]算法社会的发展在为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的算法问题,如算法歧视、算法操纵、算法伦理缺失等。算法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算法生命周期中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但对算法设计者、开发者、平台运营者、监管者和社会大... [目的/意义]算法社会的发展在为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的算法问题,如算法歧视、算法操纵、算法伦理缺失等。算法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算法生命周期中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但对算法设计者、开发者、平台运营者、监管者和社会大众等各主体的算法能力要求并非完全一致。因此,对不同主体的算法素养评价需要适应不同的能力和评价目标。[方法/过程]本研究通过将皮亚杰认知阶段理论的时序阶段划分转化为算法素养评价的等级划分,结合IRT项目反应理论和熵权法,提出算法素养的多维分级评价体系。[结果/结论]通过融入评价等级机制实现评价目标的可调节性,同时以社会大众这一典型主体为例进行算法素养的多维分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素养 皮亚杰认知阶段理论 IRT项目反应理论 熵权法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课程编排和教学设计的启示 被引量:8
15
作者 化得元 朱雪峰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60-62,共3页
从本世纪30年年代开始,皮亚杰的著作和学说就在心理学界引起普遍的注意,到50年代,他的著述被翻译成英文,适逢以美国为先导的世界性科学教育改革运动达到高潮,他的名字遂在教育界广泛流传,而研究和阐释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活动亦蔚为风... 从本世纪30年年代开始,皮亚杰的著作和学说就在心理学界引起普遍的注意,到50年代,他的著述被翻译成英文,适逢以美国为先导的世界性科学教育改革运动达到高潮,他的名字遂在教育界广泛流传,而研究和阐释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活动亦蔚为风气,至今不衰,今天,可以肯定地说,皮亚杰是当代对教育事业有最大贡献的心理学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 教学设计 认知发展阶段 课程编排 认知结构 教学方法 儿童 课程设计 形式运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MST初始阶段模块组建方法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椿雷 罗照盛 +2 位作者 喻晓锋 彭亚风 郑蝉金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37-1046,共10页
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计算机化多阶段测验(CD-MST)是CDA和MST相结合的一种测验方式。由于CD-MST自适应频次较少,初始阶段模块组建会影响整个测验的判准率。借鉴CD-CAT初始项目选取方法,根据CDA和MST自身特点,提出了7种CD-MST初始阶段模块... 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计算机化多阶段测验(CD-MST)是CDA和MST相结合的一种测验方式。由于CD-MST自适应频次较少,初始阶段模块组建会影响整个测验的判准率。借鉴CD-CAT初始项目选取方法,根据CDA和MST自身特点,提出了7种CD-MST初始阶段模块组建方法,分别是随机法、选题策略法、R*矩阵法、CTTID法、CDI法、CTTIDR*法和CDIR*法。采用模拟研究对不同项目质量下7种方法的判准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初始阶段结束时,包含R*矩阵的方法判准率显著高于其他方法,尤其是CTTIDR*法;整个测验结束时,CTTIDR*法较其他方法仍然有优势,CDIR*法和R*矩阵法结果较为接近。选题策略法在初始阶段结束时判准率较低,甚至低于随机法,整个测验结束时,判准率同CDIR*法和R*矩阵法持平。4种项目质量对判准率影响较大,HD-HV题库下判准率最高,HD-LV次之,LD-HV较差,LD-LV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诊断评价 计算机化多阶段测验 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计算机化多阶段测验 初始阶段模块组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阅读课中词汇与背景知识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晔 隋慧娟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7-28,共2页
英语阅读课中词汇与背景知识的相关性张晔,隋慧娟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和具备了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这些基本的语言知识及其它的阅读技能进行广泛的阅读,引导学生把以词... 英语阅读课中词汇与背景知识的相关性张晔,隋慧娟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和具备了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这些基本的语言知识及其它的阅读技能进行广泛的阅读,引导学生把以词汇和句子为基础的英语学习升华到对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阅读课 语言知识 阅读技能 认知 阅读过程 外语阅读 阅读理论 认知阶段 现代外语 《大学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 被引量:20
18
作者 何克抗 马宁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3-50,共8页
本文介绍了"基于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的背景、目标、发展概况与试验效果。之所以称为"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是因为该试验的目标成倍地超越了传统教学在同一时间段内所能达到的语言能力... 本文介绍了"基于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的背景、目标、发展概况与试验效果。之所以称为"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是因为该试验的目标成倍地超越了传统教学在同一时间段内所能达到的语言能力发展目标,并以全新的理论(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作为试验的主要理论基础。文章对四年来一批试验校的试验班与非试验班学生在识字、阅读和写作能力等方面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以证明该试验显著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该试验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作了较深入的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儿童思维发展 语文教育 跨越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学改革 被引量:24
19
作者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10,共6页
作者在对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提出质疑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文章阐述了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它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和实现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儿童思维发展 语文教学改革 语文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时法与口语分析法的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跃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35-40,共6页
测时法和口语分析法是当前研究认知阶段、认知策略等内隐过程的主要方法,但在研究时单纯使用其中一种方法则不太理想,甚至会出现相互矛盾的结果。本文分析比较了这两种方法的特点及局限性,认为在口语报告基础上利用测时法检验根据口... 测时法和口语分析法是当前研究认知阶段、认知策略等内隐过程的主要方法,但在研究时单纯使用其中一种方法则不太理想,甚至会出现相互矛盾的结果。本文分析比较了这两种方法的特点及局限性,认为在口语报告基础上利用测时法检验根据口语分析提出的假设,可以取长补短,并可取得较理想的研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分析 口语报告 反应时 认知过程 测时法 加工阶段 认知策略 认知阶段 口语报告分析 短时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