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镉暴露致老年人认知功能损伤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何昊 金子轩 +2 位作者 李涵 邹云锋 彭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2,共8页
镉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环境污染物,具有极强的生物蓄积性和多系统毒性。老年人作为脆弱群体,长期的镉暴露对其认知功能的损伤尤为显著。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镉暴露与老年人认知功能损伤及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研究,并总结了其潜在的生物学... 镉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环境污染物,具有极强的生物蓄积性和多系统毒性。老年人作为脆弱群体,长期的镉暴露对其认知功能的损伤尤为显著。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镉暴露与老年人认知功能损伤及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研究,并总结了其潜在的生物学机制。目前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大多采用横断面或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多项研究发现镉暴露与老年人认知功能损伤及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或死亡相关。镉对神经系统的毒性机制复杂多样,包括损伤血脑屏障、损害线粒体功能、影响突触传递、诱导细胞自噬与凋亡,以及扰乱金属离子稳态和糖原代谢等。虽然许多研究支持镉暴露可能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不利影响,但相关结论不完全一致且证据等级较低,潜在的生物学机制也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未来亟需开展进一步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和深入的生物学研究,以更好地理解镉暴露对老年人健康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损伤 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人 镉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神经元在慢性疼痛及其所致认知功能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2
作者 王琪 张广芬 王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5-630,共6页
慢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除了躯体症状以外,常伴随认知功能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间神经元是一种多极性神经元,大多属于抑制性神经元,在神经传导网络中发挥桥梁作用,连接其他神经元以行使信号转导和精细调控功能。近年来,... 慢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除了躯体症状以外,常伴随认知功能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间神经元是一种多极性神经元,大多属于抑制性神经元,在神经传导网络中发挥桥梁作用,连接其他神经元以行使信号转导和精细调控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间神经元参与慢性疼痛及认知功能损伤。探讨中间神经元异常与慢性疼痛及其所致认知功能损伤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探索新型药物及治疗方法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神经元 疼痛 认知功能损伤 信号转导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诱发认知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勇 陈仁军 +1 位作者 葛建岭 王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063-2068,共6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诱发认知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及联合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联合组建立七氟烷认知损伤模型。右美托咪定组、联合组大鼠建模前30...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诱发认知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及联合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联合组建立七氟烷认知损伤模型。右美托咪定组、联合组大鼠建模前30 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μg/kg,联合组另腹腔注射舒林酸5 mg/kg,空白组、模型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orris水迷宫测试检测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海马组织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量。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短于模型组(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多于模型组(P<0.05),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长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长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少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短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Hcy、MCP-1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低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模型组海马组织GLu含量高于空白组(P<0.05),GABA含量低于空白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海马组织GLu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GABA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海马组织GLu含量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GABA含量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模型组海马组织GSK-3β蛋白表达量高于空白组(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量低于空白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海马组织GSK-3β蛋白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海马组织GSK-3β蛋白表达量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量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改善七氟烷诱发认知功能损伤大鼠的认知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增强神经递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七氟烷 认知功能损伤 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蛋白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递质紊乱与术后认知功能损伤 被引量:13
4
作者 雷蕾 张真真 +1 位作者 夏江燕 杨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9-201,共3页
术后认知功能损伤是手术麻醉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引起住院时间延长、术后功能恢复延迟、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病死率增加等。术后认知功能损伤的影响因素有多个方面,包括手术、麻醉、药物敏感性以及伴随慢性疾病等。其发生的相... 术后认知功能损伤是手术麻醉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引起住院时间延长、术后功能恢复延迟、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病死率增加等。术后认知功能损伤的影响因素有多个方面,包括手术、麻醉、药物敏感性以及伴随慢性疾病等。其发生的相关机制主要包括过度氧化应激、线粒体失衡、神经炎症、神经递质和受体紊乱以及淀粉样蛋白(Aβ)形成等,本文就中枢神经递质紊乱在术后认知功能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损伤 中枢神经递质 药物敏感性 淀粉样蛋白 氧化应激 全麻药物 胆碱能神经元 受体结合 作用维持时间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辐射致认知功能损伤大鼠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梦雅 袁慧 +6 位作者 高洁 王永丽 尹晶晶 王新钢 刘欢 李建国 秦秀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2-77,共6页
目的对大鼠头部进行不同剂量照射,选取合适剂量建立电离辐射致认知功能损伤动物模型,为研究电离辐射致认知功能损伤发生机制、辐射防护剂研制等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SPF级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10 Gy照射组(10 Gy IR组)、20... 目的对大鼠头部进行不同剂量照射,选取合适剂量建立电离辐射致认知功能损伤动物模型,为研究电离辐射致认知功能损伤发生机制、辐射防护剂研制等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SPF级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10 Gy照射组(10 Gy IR组)、20 Gy照射组(20 Gy IR组)和30 Gy照射组(30 Gy IR组),每组各5只,C组不作处理,其余3组分别利用10 Gy、20 Gy和30 Gy电子线对不同组别SD大鼠头部进行单次照射,照射后30 d计算动物死亡率,利用Morris水迷宫对大鼠空间记忆能力进行检测,利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大鼠脑皮质匀浆液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deoxyguanosine,8-OHdG)含量,对经HE染色的大脑病理切片进行检测观察。结果 30 Gy IR组动物出现背毛不整齐,流涎等症状,头颈部发生严重的脱毛现象。照后30 d时,C组未见动物死亡,10 Gy IR组和20 Gy IR组动物死亡率为20%,30 Gy IR组动物死亡率为40%。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30 Gy IR组在1~5 d的训练期中,潜伏期时间均高于其余三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空间搜索实验显示30 Gy IR组较其余各组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显著缩短(P<0. 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 05); 10 Gy IR组、20 Gy IR组、30 Gy IR组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较C组均显著缩短(P<0. 05);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显示30 Gy IR组与C组相比GSH、8-OHdG、MD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0 Gy IR组与C组MD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HE染色切片发现20 Gy IR组和30 Gy IR组组织结构破坏较10 Gy IR组更加严重,出现组织细胞凋亡、坏死等显著的病理改变。结论本次实验结果提示对头部进行30 Gy单次照射可以成功建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认知功能损伤 实验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调节丙泊酚所致大鼠认知功能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苏玉强 范晓英 +1 位作者 秦艳 郑仲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739-743,共5页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PNS)对丙泊酚所致大鼠认知功能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7 d龄的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丙泊酚组、PNS干预组,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腹腔...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PNS)对丙泊酚所致大鼠认知功能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7 d龄的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丙泊酚组、PNS干预组,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腹腔注射、PNS干预组在丙泊酚腹腔注射的基础上给予三七总皂苷干预。造模及干预后第7天,收集3组大鼠的脑组织并测定凋亡分子、炎症分子、氧化应激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丙泊酚组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Bax抑制子1(BI-1)、DNA双加氧酶(TET2)、过氧还原素6(PRDX6)、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Bcl-2相关X蛋白(Bax)、糖调节蛋白78(GRP78)、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NADPH氧化酶2(NOX2)、丙二醛(MDA)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NS干预组大鼠脑组织BDNF、NGF、BI-1、TET2、PRDX6、HSP70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丙泊酚组,Bax、GRP78、Caspase-3、NF-κB、IL-1β、TNF-α、nNOS、iNOS、NOX2、MDA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丙泊酚组。结论:三七总皂苷能够减轻丙泊酚所致大鼠认知功能损伤过程中的细胞凋亡、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认知功能损伤 细胞凋亡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铝过负荷致大鼠认知功能损伤及尼莫地平保护作用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肖小华 张静 杨俊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观察铝过负荷对大鼠的神经毒性及尼莫地平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灌胃给予葡萄糖酸铝(Al3+400mg/kg),1次/d,1周5d,持续12周,建立慢性铝负荷致大鼠脑损伤、神经元退变模型。观察指标包括行为学(跳台法测定被动回避性学习记忆能力、水... 目的观察铝过负荷对大鼠的神经毒性及尼莫地平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灌胃给予葡萄糖酸铝(Al3+400mg/kg),1次/d,1周5d,持续12周,建立慢性铝负荷致大鼠脑损伤、神经元退变模型。观察指标包括行为学(跳台法测定被动回避性学习记忆能力、水迷宫测定空间定向能力)、组织病理学、生化酶学(MAO-B、ChAT、AchE和SOD活性,MDA含量)等,尼莫地平(80mg/kg)或者生理盐水在给予铝盐后4h灌胃给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铝过负荷明显导致大鼠被动回避性学习记忆能力和空间定向能力障碍、大鼠海马神经元明显核固缩和数目减少;海马ChAT、SOD活性明显降低,AchE、MAO-B活性、MDA含量明显升高;尼莫地平给予能明显改善铝负荷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损害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结论铝过负荷致大鼠脑损伤、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可能涉及细胞内钙超载、氧化应激损伤以及MAO-B活性改变;尼莫地平对慢性铝负荷的神经毒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铝过负荷 认知功能损伤 MAO-B 氧化应激 尼莫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认知功能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被引量:1
8
作者 谭纪萍 詹才智 王鲁宁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10期703-706,共4页
  轻度认知功能损伤(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功能损害状态,以获得性认知功能障碍,但不伴有显著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为特征.……
关键词 轻度认知功能损伤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多糖对睡眠干扰诱导小鼠认知功能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雨培 张瑛毓 +7 位作者 韦震 刘佳萌 孙晶 范蓓 王琼 卢聪 刘新民 王凤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0-407,共8页
目的:研究黄精多糖对睡眠干扰(sleep interruption,SI)诱导小鼠认知功能损伤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ICR小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银杏叶提取物)组,黄精多糖低、中、高(100、200、400 mg/kg)组。预防给... 目的:研究黄精多糖对睡眠干扰(sleep interruption,SI)诱导小鼠认知功能损伤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ICR小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银杏叶提取物)组,黄精多糖低、中、高(100、200、400 mg/kg)组。预防给药14 d后,除空白组外,其它各组开始为期14 d的睡眠干扰。造模结束后依次进行旷场实验、物体认知实验、避暗实验、Morris水迷宫等行为学检测,并测定血清和海马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β、白介素-6(IL-1β、IL-6)水平;海马组织中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乙酰胆碱(Ach)水平。结果:旷场实验结果表明各组小鼠运动能力处于同一水平(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精多糖(100、200、400 mg·kg-1)给药后可以显著改善模型组小鼠在物体认知实验中相对辨别指数(DI)(P<0.05),延长避暗实验中入暗潜伏期(P<0.05)、减少错误次数(P<0.05),缩短水迷宫定位航行阶段的寻台潜伏期(P<0.05);黄精多糖给药组血清和海马中IL-6、IL-1β显著降低(P<0.05),海马中GABA含量显著降低(P<0.01)、Ach显著增加(P<0.05)。结论:黄精多糖可有效预防睡眠干扰所致小鼠认知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是与调节血清和海马中促炎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多糖 睡眠干扰 认知功能损伤 炎性因子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伴认知功能损伤的静息态脑网络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晴 夏建国 田为中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11期1044-1047,共4页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研究已普遍运用于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有认知损伤的帕金森病患者的功能网络连接发生了一些改...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研究已普遍运用于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有认知损伤的帕金森病患者的功能网络连接发生了一些改变,这些改变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在该综述中,作者试图总结最近的RS-fMRI研究,讨论早期帕金森病功能连接特征的局限性和潜在意义,以跟踪和预测未来的PD进展。了解临床进展和并发症的神经相关因素和潜在的诱发因素对指导新的临床试验和制定预防策略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 生物标志物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损伤 静息状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缺氧大鼠术后认知功能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1
作者 梅喜 汪赛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36-1142,共7页
目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以呼吸暂停或低呼吸反复发作为特征,伴有间歇性觉醒和睡眠干扰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OSAHS与... 目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以呼吸暂停或低呼吸反复发作为特征,伴有间歇性觉醒和睡眠干扰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OSAHS与术后神经认知障碍密切相关,制备间歇性缺氧动物术后认知功能损伤模型是研究其发病机制和干预靶点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探讨间歇性缺氧大鼠术后认知功能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方法。方法:选取10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C组,n=27)、手术组(S组,n=27)、间歇性缺氧7 d组(H1组,n=9)、间歇性缺氧14 d组(H2组,n=9)、间歇性缺氧21 d组(H3组,n=9)、间歇性缺氧7 d手术组(O1组,n=9)、间歇性缺氧14 d手术组(O2组,n=9)和间歇性缺氧21 d手术组(O3组,n=9)。H1、H2和H3组大鼠分别接受间歇性缺氧7、14和21 d处理,O1、O2和O3组大鼠分别在间歇性缺氧7、14和21 d后接受左肝外叶切除术。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测试,行为学测试的顺序为:旷场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及巴恩斯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海马IL-1β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S和H2组相比,O2组大鼠在术后6 h和术后第1天的辨别指数明显减低(P<0.05),术后第1和2天在巴恩斯迷宫实验中的犯错次数和找到安全盒时间明显增加(P<0.0001),术后第1天海马区IL-1β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而O1和O3组分别与H1和H3组比较,术后6 h和术后第1天辨别指数、巴恩斯迷宫实验中的犯错次数和找到安全盒时间以及术后第1天海马区IL-1β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间歇性缺氧14 d大鼠再接受麻醉和手术后能建立术后认知功能损伤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间歇性缺氧 术后认知功能损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疲劳综合征认知功能损伤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若宏 张振贤 王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1222-1227,共6页
目的:探索慢性疲劳综合征认知功能损伤及其与疲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组(CFS组)、健康组、一般疲劳组(各30例),进行FS-14疲劳量表、MoCA量表、体适能、事件相关电位、E-prime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与另两... 目的:探索慢性疲劳综合征认知功能损伤及其与疲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组(CFS组)、健康组、一般疲劳组(各30例),进行FS-14疲劳量表、MoCA量表、体适能、事件相关电位、E-prime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与另两组比,CFS组MoCA量表总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模块分、P3靶波幅、图片保持量、工作记忆广度、峰值摄氧量、峰值做功量、峰值心率呈低水平(P <0. 05);而N2靶潜伏期、P3靶潜伏期、错误个数、平均反应时、反应干扰量、FS-14总分具有上升趋势(P <0. 05),但握力无明显差异(P> 0. 05)。Person相关性分析,MoCA量表总分与工作记忆广度呈中等正相关(r=0. 463);N2、P3靶潜伏期与反应干扰量强正相关(r=0. 734)保持量与工作记忆广度有强正性关系(r=0. 606);FS-14总分与反应干扰量(即抑制能力)存在强正相关(r=0. 545),与其他认知功能评估测试不存在相关性。结论:CFS患者呈现多维度认知功能损伤,该损伤与低水平体适能相关,评估体适能水平或可作为预测CFS认知功能障碍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认知功能损伤 疲劳 临床特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病临床高危人群认知功能损伤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田园 钱禛颖 +2 位作者 焦雄 唐莺莹 王继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重性精神疾病,多起病于成年早期,发病后有明显的功能损害和慢性化病程,使其预后不容乐观,对精神分裂症早期识别和干预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1]。最新研究证明精神分裂症的未治疗时间越长,海马萎缩越严重,预后越差[2]。...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重性精神疾病,多起病于成年早期,发病后有明显的功能损害和慢性化病程,使其预后不容乐观,对精神分裂症早期识别和干预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1]。最新研究证明精神分裂症的未治疗时间越长,海马萎缩越严重,预后越差[2]。精神病临床高危人群(clinical high risk for psychosis,CHR)是指近期(多为1年内)出现精神病性症状,但程度较轻,尚具有自知力的群体[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临床高危 认知功能损伤 非侵入性脑刺激 经颅磁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T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大脑局部一致性异常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14
作者 冯伟 刘同辉 +2 位作者 李国强 张华文 张明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26,共6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究接受EC-T(E:epirubicin,表柔比星;C:cyclophosphamide,环磷酰胺;T:toxophylline,紫杉醇)方案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相关的潜在神经机制。材料与方法纳入29例接受标准EC-T序贯化学治疗的乳腺癌...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究接受EC-T(E:epirubicin,表柔比星;C:cyclophosphamide,环磷酰胺;T:toxophylline,紫杉醇)方案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相关的潜在神经机制。材料与方法纳入29例接受标准EC-T序贯化学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在术后化疗前及化疗结束后分别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及磁共振检查。比较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认知功能及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的纵向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乳腺癌患者词语学习、短时延迟回忆、长时延迟回忆、色块连线测试-1、色块连线测试-2及数字倒背任务评分降低(P<0.05),左侧前扣带回、左侧中扣带回、右侧颞中回及左侧壳核的ReHo值降低(P<0.001);偏相关分析显示,化疗前、后ReHo值的差值与词语学习评分差值的呈正相关(r=0.526,P<0.05)。结论化疗会引起乳腺癌患者多个脑区大脑局部一致性发生改变,同时能导致乳腺癌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左侧前扣带回的ReHo值异常可作为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认知功能变化有临床意义的影像学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认知功能损伤 磁共振成像 局部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大鼠IL-1β、TNF-α与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蔡志友 晏勇 +3 位作者 张骏 吴芳 张建刚 王咏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大鼠脑组织和血清VEGF、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动物模型,Wis...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大鼠脑组织和血清VEGF、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动物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模型组(M组)、依达拉奉治疗组(MT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脑组织IL-1β、TNF-α表达水平和血清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脑组织VEGF,水迷宫实验和跳台实验检测行为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有明显的学习、记忆、行为障碍,经过依达拉奉治疗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功能明显改善。MT组IL-1β、TNF-α表达较M组降低(P<0.01),MT组VEGF表达较M组增高(P<0.01);MT组VEGF、IL-1β、TNF-α表达较S组增高(P<0.01);M组VEGF、IL-1β、TNF-α表达较N、S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降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大鼠脑组织和血清IL-1β、TNF-α水平、增强VEGF表达,依达拉奉可以通过抑制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炎症反应和增强血管修复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伤 依达拉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神经心理学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忠玲 李华 曹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349-354,共6页
为临床早期认知功能损害的评估与干预提供依据。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multiple lacunar infaction,MLI)100例,单病灶脑卒中101例,对照组100例。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 为临床早期认知功能损害的评估与干预提供依据。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multiple lacunar infaction,MLI)100例,单病灶脑卒中101例,对照组100例。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P300为工具评估所有研究对象。结果显示,MLI组和单病灶脑卒中组:MoCAM-MSE评分较对照组减低(P<0.05),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单病灶脑卒中组:MMSE评分较MLI组减低,P300潜伏期较MLI组延长(P<0.01)。P300潜伏期、MoCA认知功能检出率高于MMSE(P<0.01)。单病灶卒中组:额叶、颞叶MMSE和MoCA评分、P300波幅均较MLI组减低,P300潜伏期较MLI组延长,基底节区P300潜伏期较MLI组延长(P<0.01)。由此可知,MoCA和P300潜伏期可评估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关键部位卒中、高龄是脑卒患者认知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评估 认知功能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kermansia muciniphila改善gp120转基因小鼠的肠-脑相互作用障碍
17
作者 罗嘉纯 Batzaya Sodnomjamts +4 位作者 高雪锋 陈晶宇 余政颖 熊莎莎 曹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4-565,共12页
目的探究Akkermansia muciniphila(A.muciniphila)灌胃对HIV-1的包膜病毒蛋白gp120诱导HIV相关神经认知功能障碍(HAND)动物模型中肠道菌群紊乱及肠-脑相互作用障碍(DGBIs)的改善作用。方法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检测6、9、12月龄野生型... 目的探究Akkermansia muciniphila(A.muciniphila)灌胃对HIV-1的包膜病毒蛋白gp120诱导HIV相关神经认知功能障碍(HAND)动物模型中肠道菌群紊乱及肠-脑相互作用障碍(DGBIs)的改善作用。方法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检测6、9、12月龄野生型(WT型)小鼠与gp120转基因(gp120tg)小鼠肠道微生物组。将12月龄小鼠分为WT+PBS组、WT+A.muciniphila组、gp120+PBS组、gp120+A.muciniphila组,持续6周用A.mucinophila(2×10^(8) CFU/小鼠)灌胃WT+A.muciniphila组及gp120+A.muciniphila组小鼠,1次/d。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小鼠体质量。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小鼠结肠内糖基化黏蛋白表达水平、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嗜酸性粒细胞激活标志物主要碱性蛋白(MBP)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12月龄小鼠血清内脂多糖表达情况及结肠内IL-1β表达水平。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内Occludin、ZO-1、IL-10、TNF-α、INF-γ表达水平。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探究各组小鼠学习及空间记忆能力,通过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小鼠脑神经元损伤情况。结果与WT型小鼠相比,gp120tg小鼠肠道菌群辛普森多样性降低(P<0.001),其中12月龄gp120tg小鼠Akkermansia属丰富度下降(P<0.05);与12月龄WT型小鼠相比,12月龄gp120tg小鼠血清内脂多糖含量明显升高(P<0.01),小鼠结肠内糖基化黏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灌胃减小结肠内糖基化黏蛋白的差异且灌胃前后各组小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月龄gp120tg小鼠结肠内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表达水平降低(P<0.001),并于灌胃后增加(P<0.001);12月龄gp120tg小鼠结肠内嗜酸性粒细胞存在明显的浸润激活及促炎细胞因子TNF-α(P<0.001)、INF-y(P<0.001)、IL-1β(P<0.05)表达水平的上调,而抑炎细胞因子IL-10表达水平降低(P<0.001),灌胃可减小其差异;12月龄gp120tg小鼠存在明显的认知损伤且海马及皮层中神经元数量减少(P<0.05),灌胃后小鼠认知损伤得到明显改善且海马及皮层中神经元数量增加(P<0.05)。结论gp120tg小鼠菌群丰富度及多样性显著低于WT型小鼠,12月龄gp120tg小鼠Akkermansia属丰度明显低于WT型小鼠,二者DGBIs相关指标表达情况存在明显差异。A.muciniphila灌胃显著减少12月龄gp120tg小鼠肠屏障损伤、降低结肠炎症反应及嗜酸性粒细胞激活水平、减少小鼠认知损伤及脑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120 肠道菌群 肠-脑相互作用障碍 嗜酸性粒细胞 神经认知功能损伤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障碍相关尿毒症毒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娟 刘文革 +1 位作者 夏泽燕 惠晓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127,共4页
尿毒症时患者由于肾功能水平明显下降,内分泌及代谢功能发生紊乱,导致体内毒素蓄积而产生毒性作用。尿毒症毒素蓄积是尿毒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发现的与尿毒症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有关的一些尿毒症毒素及其可能... 尿毒症时患者由于肾功能水平明显下降,内分泌及代谢功能发生紊乱,导致体内毒素蓄积而产生毒性作用。尿毒症毒素蓄积是尿毒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发现的与尿毒症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有关的一些尿毒症毒素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损伤 尿毒症毒素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诱导的磷酸化减弱Tau蛋白与DNA相互作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卢静 苗君叶 +1 位作者 潘荣 赫荣乔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3-1120,共8页
异常磷酸化Tau蛋白是神经纤维缠结的主要成分,也是老年痴呆的典型病理特征之一.本实验室前期报道了Tau蛋白具有保护DNA的作用,但磷酸化对Tau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需要进行探索,这对于揭示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与神经细胞死亡之间的关系具有... 异常磷酸化Tau蛋白是神经纤维缠结的主要成分,也是老年痴呆的典型病理特征之一.本实验室前期报道了Tau蛋白具有保护DNA的作用,但磷酸化对Tau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需要进行探索,这对于揭示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与神经细胞死亡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采用甲醛孵育N2a细胞,引起了细胞内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实验结果进一步显示,甲醛孵育组的细胞核内磷酸化Tau蛋白与DNA非共定位存在,而对照组细胞核内Tau蛋白与DNA存在一定程度的共定位现象.电泳迁移率实验检测GSK-3β催化的磷酸化Tau蛋白与DNA的结合情况,可以观察到磷酸化减弱了Tau蛋白与DNA的相互结合.这些结果表明,异常磷酸化可以使Tau蛋白丧失对DNA的保护作用,这可能是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引起DNA损伤甚至细胞死亡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甲醛 TAU蛋白 磷酸化 DNA 保护作用 细胞死亡 认知功能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2,4-二硝基苯肼法测定脑内源甲醛 被引量:17
20
作者 苏涛 魏艳 赫荣乔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71-1177,共7页
内源甲醛代谢失衡所造成的脑慢性损伤被认为是衰老过程中记忆丢失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准确测定脑内不同区域甲醛的含量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作者通过2,4-二硝基苯肼(2,4-DNPH)偶联高效液相色谱(UV-HPLC),测定了家猪脑额叶、顶叶... 内源甲醛代谢失衡所造成的脑慢性损伤被认为是衰老过程中记忆丢失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准确测定脑内不同区域甲醛的含量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作者通过2,4-二硝基苯肼(2,4-DNPH)偶联高效液相色谱(UV-HPLC),测定了家猪脑额叶、顶叶、颞叶、枕叶、海马、小脑、脑干内源甲醛含量(75.5~83.4μmol/kg).采用10%三氯乙酸处理脑组织匀浆(pH=1.0),不但可以避免蛋白质及其他分子的干扰,还可以省略现有方法中的萃取步骤,且提高了测试的灵敏度(P<0.05).该方法的回收率约95.96%~102.04%,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10%.结果表明,改良2,4-DNPH法用于脑内源甲醛的测定,其操作简便、可信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分析 内源甲醛 2 4-二硝基苯肼 高效液相色谱 猪脑 认知功能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