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化双元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认知制度与规范制度双调节视角 被引量:4
1
作者 肖鹏 杨静静 +1 位作者 刘晟 陈一飞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1-130,共10页
为探讨国际化双元平衡和联合维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双元理论和制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627个中国跨国企业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国际化双元平衡和联合维度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东道国认知制度和规范制度对上述关系起积极调节... 为探讨国际化双元平衡和联合维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双元理论和制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627个中国跨国企业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国际化双元平衡和联合维度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东道国认知制度和规范制度对上述关系起积极调节作用。经过实证检验发现,相较于平衡维度,国际化双元联合维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更显著;相较于认知制度,规范制度的调节作用更显著。结论可为双元理论与制度理论提供实证依据,并为我国跨国企业管理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双元 认知制度 规范制度 创新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视域下“认知-制度-技术”协同的学术不端防范体系的构建
2
作者 庞兴梅 谢志耘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4-761,共8页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存在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人工智能环境下学术不端行为变得更为隐匿和复杂,更加难以区分和辨识。本文通过提升相关者认知,规范科研诚信制度,采用先进的“动态对抗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存在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人工智能环境下学术不端行为变得更为隐匿和复杂,更加难以区分和辨识。本文通过提升相关者认知,规范科研诚信制度,采用先进的“动态对抗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检测技术(如结合区块链和神经网络指纹检测技术追踪溯源、深度学习算法、多模态、跨语言检测)等三个维度,建立“认知-制度-技术”协同的学术不端行为防范体系,形成“价值驱动-制度保障-技术赋能”的良性互动格局,认知、制度、技术三要素在动态环境中基于协同效应,通过正向反馈循环形成治理合力,为学术诚信建设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学术不端防范 学术道德认知 制度保障 技术赋能 认知-制度-技术协同 防范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制度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振 王琪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52-58,共7页
新制度主义视域下,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包括规制性制度、规范性制度和认知性制度。其中,法律法规类和政策文件类规制性制度在安全性和公平性维度上缺乏有效供给,发展规划类和实施方案类规范性制度在系统性和人本性维... 新制度主义视域下,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包括规制性制度、规范性制度和认知性制度。其中,法律法规类和政策文件类规制性制度在安全性和公平性维度上缺乏有效供给,发展规划类和实施方案类规范性制度在系统性和人本性维度上遭遇公共危机,价值观念类和行为逻辑类认知性制度在引领性和延展性维度上面临失序风险。克服上述制度困境,需要坚持安全为基、公平为要,加强法律法规类和政策文件类规制性制度的有效供给;坚持系统设计、以人为本,消除发展规划类和实施方案类规范性制度的公共危机;坚持认知更新、角色重塑,化解价值观念类和行为逻辑类认知性制度的失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规制性制度 规范性制度 认知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认知如何影响企业市场行为?——以反倾销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梁俊伟 逯建 代中强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6-110,共15页
经验研究侧重考察制度如何影响企业行为,但往往忽略重要的制度认知过程。通过引入全新的指标,本文研究了制度认知如何影响企业市场行为。研究结果证实,在有效控制制度质量、出口规模及宏观影响因素之后,提高制度认知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遭... 经验研究侧重考察制度如何影响企业行为,但往往忽略重要的制度认知过程。通过引入全新的指标,本文研究了制度认知如何影响企业市场行为。研究结果证实,在有效控制制度质量、出口规模及宏观影响因素之后,提高制度认知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遭遇反倾销的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制度认知是通过降低制度质量对于企业出口的促进效应来降低企业遭遇反倾销,同时,制度质量可以有效强化制度认知对于企业行为的规范作用,进而降低企业遭遇反倾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认知 反倾销 制度质量 TOBIT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与责任:中国农村家庭养老责任人的文化-认知性制度支持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彦斌 杨学明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3-701,共9页
养老作为一种关系行为,受责任人文化-认知性制度背景的支持与影响。主、客观养老文化是文化-认知性制度的两个维度,其通过传递内化机制在村落成员的主观世界建构出养老共识,进而为家庭养老责任人提供行动的“意义框架”,指导或约制个人... 养老作为一种关系行为,受责任人文化-认知性制度背景的支持与影响。主、客观养老文化是文化-认知性制度的两个维度,其通过传递内化机制在村落成员的主观世界建构出养老共识,进而为家庭养老责任人提供行动的“意义框架”,指导或约制个人的养老行为。文化-认知性制度支持在内、外合力的推动下发生持续地变迁:主观养老文化得到较高程度的传承,敬养老人的内在认知得到延续和固化,而外在的践行方式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改变;客观养老文化出现“文化内核”消散,地方性养老文化的意义建构过程逐渐丧失,并弱化责任人对养老行为背后文化图式的认知。治理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是从国家政策、社区慰藉、个人修养三方面调适责任人主观世界的养老文化认知,而客观养老文化支持功效衰萎的化解则需要设置激励机制强化地方性养老仪式及相关认知的传承、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家庭养老责任人 文化-认知制度支持 主观养老文化 客观养老文化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与弹性: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制度逻辑 被引量:13
6
作者 朱德全 李伟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强化制度层面的认知与执行的双向路径,这正好切合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关于制度研究主要关注的两个维度,一是属认知的制度分析、二是属实践的制度变迁。故此,在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依循制...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强化制度层面的认知与执行的双向路径,这正好切合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关于制度研究主要关注的两个维度,一是属认知的制度分析、二是属实践的制度变迁。故此,在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依循制度“认知-执行”双向路径对应的“边界-弹性”的双层逻辑框架。认知层上,通过制度分析的相关理论分析,发现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制度认知要基于边界逻辑,即执行主体要理清制度价值层面的“多元”价值边界、主体层面的“规范”权责边界、技术层面的“有限”技术边界,以塑造对制度的理性认知;实践层上,通过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分析,发现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制度执行要基于弹性逻辑,即在制度执行前秉持弹性理念、执行中开展弹性实践以及执行后进行弹性评价,以促使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充分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制度主义 制度认知 制度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地方政府行为生成与演进:制度—心理有机互动的新框架 被引量:3
7
作者 马万里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62,共14页
地方政府行为是“制度—心理”有机互动下地方官员的能动活动塑造出来的,而非制度或心理单向的、自动的影响结果。当前,对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以外在“利益—权力”的制度拉力逻辑替代了内在“心智—认知”的心理推力逻辑,遮蔽了地... 地方政府行为是“制度—心理”有机互动下地方官员的能动活动塑造出来的,而非制度或心理单向的、自动的影响结果。当前,对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以外在“利益—权力”的制度拉力逻辑替代了内在“心智—认知”的心理推力逻辑,遮蔽了地方官员主体认知在地方政府行为生成与演进中的作用。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中央政府制定的各种制度已不再简单地是其本身,而是地方官员认知内容的载体与认知能力外在功能的延展,就认知反应过程而言,心智模型塑造了地方官员的制度认知与制度行为选择进而决定了地方政府行为的生成。伴随总体性激励情境的变化,地方官员的制度认知与制度行为选择发生相应改变,从而推动地方政府行为的演进。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实现了“制度逻辑”与“认知逻辑”的融合互补,对新时代有为政府建设提供了新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模型 制度认知 制度行为选择 地方政府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环境与农村创业行为演变——基于一个村庄的创业案例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孙红霞 刘冠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5-100,共6页
制度环境的变迁促使中国经济环境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折射在农村地区表现为,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改变,农民创业活动越发活跃。从规制性、认知性和规范性三个维度探讨制度环境对中国农村创业行为演变... 制度环境的变迁促使中国经济环境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折射在农村地区表现为,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改变,农民创业活动越发活跃。从规制性、认知性和规范性三个维度探讨制度环境对中国农村创业行为演变发展的影响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内创业模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是随机的,创业模式的变化受制度环境的影响;制度环境通过外部和内部的共同作用引导创业行为发生发展;制度环境影响农民对创业机会的识别和资源的获取,进而作用于创业意向,随着农民创业技能的提升,农民又通过开拓新的资源和机会创业,使得创业数量不断增长、创业类型升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环境 农村创业行为 机会识别 资源获取 规制制度 认知制度 规范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制度理论视角下的跨国比较 被引量:17
9
作者 梅伟惠 张玮逸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92,共12页
创业意向是大学生创业行为的重要预测变量,是国内外高等教育和创业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已有研究主要从个体因素和单一国别探究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关于创业制度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的跨国别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基于制度理论,利... 创业意向是大学生创业行为的重要预测变量,是国内外高等教育和创业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已有研究主要从个体因素和单一国别探究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关于创业制度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的跨国别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基于制度理论,利用“全球创业观察”“全球大学生创业精神调查”数据,研究规制性制度、规范性制度和认知性制度对各国大学生毕业时和毕业五年后创业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认知性制度和规范性制度与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显著的正相关,尤其以高等教育阶段创业教育的影响最为显著;规制性制度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较为复杂。建议大力推动不同阶段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校内外营造创业友好型文化环境,并重新考量一些习以为常但未经验证的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制性制度 规范性制度 认知制度 创业意向 跨国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生录取考核制度研究——以美国大学教育学院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钧 邹学红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8-112,共15页
根据"什么是好教师"的标准,结合所设师范专业的价值取向和培养目标,美国大学教育学院建立了选拔合格师范生的标准和评估工具。采用认知考核方式,如过往学业表现、标准化考试等,测量申请者的核心学术能力;采用非认知考核方式,... 根据"什么是好教师"的标准,结合所设师范专业的价值取向和培养目标,美国大学教育学院建立了选拔合格师范生的标准和评估工具。采用认知考核方式,如过往学业表现、标准化考试等,测量申请者的核心学术能力;采用非认知考核方式,如书面陈述、推荐信、面试、小组模拟活动等,评估申请人"作为人"的品性、作为教师的专业态度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师范生录取考核制度,尤其是非认知考核方式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信度和效度威胁、成本和公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录取考核制度 认知考核制度 认知考核制度 美国 教育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领导力的内涵意蕴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丽君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2-46,共5页
制度领导力事关领导干部治理能力高低,也是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石。所谓制度领导力,即领导干部将制度作为重要的领导内容及方式,以引导人们认知、规范人们行为、取得良好领导绩效的能力。制度领导在实践中仍存在着制度制定冲动、... 制度领导力事关领导干部治理能力高低,也是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石。所谓制度领导力,即领导干部将制度作为重要的领导内容及方式,以引导人们认知、规范人们行为、取得良好领导绩效的能力。制度领导在实践中仍存在着制度制定冲动、制度执行偏差、制度评估缺位的现象,领导干部可从确立制度领导的目标取向、改善制度领导的渐进模式、强化制度领导的整合机制、优化制度领导的评估系统、完善制度领导的培育体系等角度切入,系统提高制度领导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制度领导力 治理能力 制度认知 制度建设 制度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院校本科师范生录取考核制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钧 刘琛 范奭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0-105,共6页
文章通过分析四种本科师范生录取考核制度发现,这些制度采用多次认知考核保障师范生生源的基本学术能力,采用表现性评价考查其非认知能力即"适教",考查其从教意愿即"乐教",考查其教学基本技能即"能教"。... 文章通过分析四种本科师范生录取考核制度发现,这些制度采用多次认知考核保障师范生生源的基本学术能力,采用表现性评价考查其非认知能力即"适教",考查其从教意愿即"乐教",考查其教学基本技能即"能教"。当前,该制度存在的问题是:大部分高师院校将认知考核作为唯一考核方式,非认知考核面临信效度威胁及成本和公平问题,认知、非认知考核方式的预测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此,建构了师范生录取考核制度的概念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录取考核制度 认知考核制度 认知考核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校长专业发展制度体系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傅树京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2-47,共6页
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三个制度组成了校长专业发展的制度体系。通过对三个制度的优劣性分析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结合可以弥补对方的不足,可以促进对方功能的发挥,可以产生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协同效应。为了... 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三个制度组成了校长专业发展的制度体系。通过对三个制度的优劣性分析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结合可以弥补对方的不足,可以促进对方功能的发挥,可以产生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协同效应。为了在现实层面实现制度体系协同效应,需要对三个制度进行优化组合。分别以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三个制度中的某一个为主,同时以另外两个为辅,这种主辅结合的优化组合方式,对校长专业发展的促进可以起到增强效应和增加效应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体系的协同效应 校长专业发展 规制性制度 规范性制度 文化-认知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演进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翔宇 丁云龙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70,共11页
文章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研究对象,以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到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至今为时间划分,系统梳理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从规范性制度要素主导,到文化—认知要素主导,再到规制性要素主导的制度演进逻... 文章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研究对象,以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到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至今为时间划分,系统梳理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从规范性制度要素主导,到文化—认知要素主导,再到规制性要素主导的制度演进逻辑。研究认为,单一制度要素主导会带来组织异变、组织发展乏力以及组织规范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文章从规制性、规范性、文化—认知性三个制度要素协调发展层面提出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律体系,调整政策供给方向,塑造农民合作价值观的政策建议,以期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规制性制度要素 规范性制度要素 文化-认知制度要素 新农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环境视域下高校应急预案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青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5,共5页
优化高校应急预案建设的制度环境是提升高校应急预案建设质量、稳定教育教学秩序、保障高校良性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应急预案建设的制度环境主要包括强制性制度、模仿性制度以及文化认知性制度等三个方面。制度环境视域下高校应急... 优化高校应急预案建设的制度环境是提升高校应急预案建设质量、稳定教育教学秩序、保障高校良性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应急预案建设的制度环境主要包括强制性制度、模仿性制度以及文化认知性制度等三个方面。制度环境视域下高校应急预案建设的路径是"提升应急预案制度的执行能力,发挥制度的强制性作用;拓宽应急预案建设的国际视野,凸显制度的模仿性作用;增强依规建设应急预案的文化认同,彰显制度的文化规范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环境 应急预案 强制性制度 模仿性制度 文化认知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606份问卷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崔凤军 陈旭峰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6-112,共7页
领导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决定了领导干部的独特重要性,因此,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更加需要引起整个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的研究主题是领导干部法治意识的影响因素研究,研究假设是个人特征、制度认知、组织认知和自我... 领导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决定了领导干部的独特重要性,因此,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更加需要引起整个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的研究主题是领导干部法治意识的影响因素研究,研究假设是个人特征、制度认知、组织认知和自我认知会影响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制度认知和组织认知的影响得到完全证实,个人特征和自我认知的影响得到部分证实。只有切实增强法治意识的外在适应性和内在适应性,真正满足整个社会和领导干部对法治的需求,有效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才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法治意识 制度认知 组织认知 自我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民政策如何塑造利益表达——对一起保障房配售价格事件的分析
17
作者 蒋晓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5-121,共7页
政策作为一项制度具有认知性、建构性特质。通过一起保障房配售价格事件,考察政策形成的制度认知及其在政策执行中产生的实际作用。研究发现,各方对政策的制度认知存在差异,政策受益方聚焦政策性利益;新闻媒体关注政策权责内容;政策执... 政策作为一项制度具有认知性、建构性特质。通过一起保障房配售价格事件,考察政策形成的制度认知及其在政策执行中产生的实际作用。研究发现,各方对政策的制度认知存在差异,政策受益方聚焦政策性利益;新闻媒体关注政策权责内容;政策执行者强调政策执行标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第一,对政策的制度认知是一种选择性认知,制度认知影响甚至决定了制度的实际作用;第二,各方的制度认知建构了他们不同的行动和差异化的行动逻辑,支配或推动利益表达行动的是制度认知而非制度文本或规则;第三,政策实施出现非预期后果的原因主要在于制度认知差异,因此政府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需更加重视民众的制度认知,对其引导并形成其对政策的正确制度认知和制度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惠民政策 制度认知 政策性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与金融关系的理论逻辑——基于LAF和LIF两种理路的比较研究
18
作者 崔兵 卢现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39,共12页
厘清法律与金融关系的理论逻辑是正确认识二者关系的前提。通过比较“法与金融学”(LAF)及“金融的法律理论”(LIF)对法律与金融关系的研究发现:前者声称法律单向度决定金融,后者则认为法律与金融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但二者在法律与金... 厘清法律与金融关系的理论逻辑是正确认识二者关系的前提。通过比较“法与金融学”(LAF)及“金融的法律理论”(LIF)对法律与金融关系的研究发现:前者声称法律单向度决定金融,后者则认为法律与金融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但二者在法律与金融关系“为什么应该是怎样的”层面存在逻辑缺环,均未形成逻辑自洽的理论逻辑。回归制度分析的交易成本传统,能够明晰法律决定金融的逻辑机理,重构“法与金融学”的理论逻辑。而只有引入不确定性视角和制度的认知本质,方能打开法律制度变迁的黑箱,深入分析法律与金融双向作用、共同演化的机理,进而为“金融的法律理论”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法律与金融的互动逻辑,对于理解金融制度的选择至关重要,更有助于深化对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及数字金融等金融新业态的认识,推动形成逻辑自洽并具备可行性的金融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与金融学 金融的法律理论 不确定性 交易成本 制度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