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单侧颧眶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育新 杨旭东 +3 位作者 文建民 赵苏峰 刘锐 洪小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8期780-782,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在单侧颧眶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对15例单侧复杂颧眶骨折的患者进行术前设计及模拟、术中实时导航定位,术后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重建...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在单侧颧眶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对15例单侧复杂颧眶骨折的患者进行术前设计及模拟、术中实时导航定位,术后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重建颧眶形态和实现双侧颧面部对称性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骨折复位整体偏差小于1mm。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对单侧颧眶复合体骨折术中复位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对于颧眶复合体骨折复位的整体评价更为客观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导航 颧眶复合体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引导下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术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冬生 袁金涛 +2 位作者 郑杰 杨永宏 叶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544-545,551,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8月~2006年6月,采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引导下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66例,与传统手术66例进行比较。结果导航组手术时间[(142.3±5.3)minvs(173.4±...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8月~2006年6月,采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引导下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66例,与传统手术66例进行比较。结果导航组手术时间[(142.3±5.3)minvs(173.4±7.1)min,t=-28.301,P=0.000]和术中出血量[(798.3±10.9)mlvs(912.2±14.3)ml,t=-51.463,P=0.000]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导航组椎弓根螺钉X线片和CT扫描准确性显著高于传统组(χ2=29.424,P=0.000;χ2=36.829,P=0.000)。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引导下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较传统手术方法具有更加精确、安全、微创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颈椎病模型前路手术的骨减压效果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鹿洪辉 沈惠良 林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4-628,共5页
目的:探讨导航技术用于指导颈椎病模型前路手术减压范围术中判定的可行性和防止椎动脉损伤的操作方法。方法:制备颈椎病的尸体骨赘模型12具,随机分为导航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分别在计算机导航下和常规下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术前术后... 目的:探讨导航技术用于指导颈椎病模型前路手术减压范围术中判定的可行性和防止椎动脉损伤的操作方法。方法:制备颈椎病的尸体骨赘模型12具,随机分为导航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分别在计算机导航下和常规下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术前术后进行标本的三维CT扫描及重建。CT图像上测量数据,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前模型骨赘测量数据,两组无明显的差异。(2)椎体后缘骨赘切除比较,两组椎管矢状径恢复率和椎管面积恢复率有明显差异,椎体后缘手术范围偏差有显著差异;钩椎增生骨赘切除比较,两组神经根管面积恢复率和钩椎骨赘水平面切除率有显著差异;钩突切除效果比较,两组钩突切除边界的外缘至横突孔内缘的距离有显著差异。导航组骨减压效果优于常规组。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能够有效指导颈椎病模型前路骨减压范围,并防止椎动脉损伤,与常规手术相比导航手术操作范围更加准确、手术切除更加彻底,有很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钩突 骨赘 减压 模型 计算机辅助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在复杂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陆磊 王鑫 +1 位作者 康泽标 谢富强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96-703,共8页
颌面部骨折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传统的手术治疗依靠术者直视下手法复位后坚固内固定,但由于颌面部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及对面部美观的较高要求,传统手术在恢复复杂的颌面部骨折的功能与美观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计算机辅助导航手... 颌面部骨折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传统的手术治疗依靠术者直视下手法复位后坚固内固定,但由于颌面部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及对面部美观的较高要求,传统手术在恢复复杂的颌面部骨折的功能与美观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可以对解剖目标和相关器械进行准确跟踪和直观的实时可视化,对于解决复杂颌面部骨折治疗中的难点有较好的效果,同时也存在一些目前仍未克服的难题值得研究。本文就目前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在不同类型的复杂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流程、提高手术的精确度的方法、实现微创手术等应用优势、与增强现实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应用差异进行综述,提出需解决精确配准、准确传导术中数据、费用高昂、软组织定位困难等困扰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应用的难题,并对未来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在复杂颌面部骨折中应用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 颌面部骨折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导航下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5
作者 白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3期210-211,共2页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 膝关节置换术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脊柱手术导航系统的发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剑 王广志 +2 位作者 骆文博 容观澳 丁海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3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 脊柱手术 椎弓钉固定 三维重建 空间定位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导航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中的空间数据结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瑛 张淳 +2 位作者 龚著琳 王家东 章鲁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2-447,共6页
影像导航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ICAS)是一种为术者提供术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信息的辅助工具,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合理的空间数据结构模型是确保ICAS实现导航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提出了组合邻接表线索化八叉树模型(MALTO),... 影像导航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ICAS)是一种为术者提供术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信息的辅助工具,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合理的空间数据结构模型是确保ICAS实现导航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提出了组合邻接表线索化八叉树模型(MALTO),并就基本操作的可实现性和实时性,分析比较了MALTO与4种常用模型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MALTO不但可以实现数据查找、搜索和计算等基本操作,且具有时间效率优势。因此,MALTO是适合于ICAS的空间数据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导航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 数据结构 组合邻接表线索化八叉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口内入路髁突切除术精确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明哲 王晓霞 +3 位作者 李自力 伊彪 梁成 何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186,共5页
目的: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通过口内入路进行下颌骨髁突切除术,评估其术前设计方案在术中实现的精确性,并分析误差产生的部位和原因,为术式改良提供参考和思路。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 目的: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通过口内入路进行下颌骨髁突切除术,评估其术前设计方案在术中实现的精确性,并分析误差产生的部位和原因,为术式改良提供参考和思路。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口内入路髁突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共23例。术前将患者螺旋CT数据导入Pro Plan软件,将患侧下颌升支进行三维重建并根据病变范围设计髁突截骨线,生成术前设计模型,导入Brain Lab导航系统,术中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采用口内入路,按术前设计截骨线完成髁突切除术。术后1周内拍摄颅颌面部螺旋CT,将术后患侧下颌升支进行三维重建,生成术后即刻模型,应用Geomagic软件将术前设计模型与术后即刻模型进行对齐,并在术后即刻模型的实际截骨面划分6个区域并定义相应区域测量点P1~P6,比较术前设计截骨面与术后实际截骨面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的偏差,分析导航辅助手术实施的精确性。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获得满意疗效,术后CT复查病变完整切除,髁突截骨线与手术设计基本吻合。术后随访期内未见肿物复发及关节粘连。术后对髁突切除术实施精确性的验证分析显示,P1~P6共6组测量点所测得的偏差可信区间分别为(-2. 26 mm,-1. 89 mm),(-2. 30 mm,-1. 45 mm),(-3. 37 mm,-2. 91 mm),(-2. 83 mm,-1. 75 mm),(-1. 13 mm,0. 99 mm),(-1. 17 mm,0. 17 mm),其中P3组与其他5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5、P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其他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可以较精确地完成口内入路髁突切除术;截骨面各部位的手术偏差以过多切除为主,其中前内侧测量点所代表的髁突前内侧区域实际过多切除现象最明显,后侧、后外侧测量点所代表的髁突后外侧区域平均偏差不大,但偏差值的波动较其他4组大;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髁突切除术的精确性还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 下颌骨髁状突切除术 颞下颌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导航与计算机导航辅助在全膝关节置换力线对准和手术时间的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鑫光 耿霄 +3 位作者 李杨 吴天晨 李子剑 田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8-733,共6页
目的:探讨便携式导航(portable accelerometer-based navigation device,PAD)与计算机导航辅助(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CAS)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力线对准和手术时间的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 目的:探讨便携式导航(portable accelerometer-based navigation device,PAD)与计算机导航辅助(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CAS)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力线对准和手术时间的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使用iASSIST便携式导航设备以及OrthoPilot计算机导航辅助系统进行TKA的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前下肢力线对准参数、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下肢力线对准参数的差异。结果:共纳入82例患者,其中PAD组40例,CAS组4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侧别、术前髋膝踝(hip-knee-ankle,HKA)角、术前HKA角偏差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D组术后HKA角(180.8°±2.2°vs.181.8°±1.6°,t=-2.458,P=0.016)和术后冠状面股骨组件角(coronal femoral-component angle,CFA)(90.6°±1.8°vs.91.6°±1.6°,t=-2.749,P=0.007)小于CAS组,但两组冠状面胫骨组件角(coronal tibia-component angle,CT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1.3°vs.89.6°±1.4°,t=1.335,P=0.186);术后HKA角(10.0%vs.11.9%,χ^(2)=0.076,P=0.783)、CFA(12.5%vs.14.3%,χ^(2)=0.056,P=0.813)和CTA(2.5%vs.0%,χ^(2)=1.063,P=0.303)偏移超过3°的偏移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HKA角(2.1°vs.2.0°,t=0.055,P=0.956)、CFA(1.4°vs.1.8°,t=-1.365,P=0.176)和CTA(1.0°vs.1.1°,t=-0.828,P=0.410)的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HKA角(1.1°vs.1.3°,F=1.251,P=0.267)、CFA(1.3°vs.1.4°,F=0.817,P=0.369)和CTA(0.8°vs.0.9°,F=0.937,P=0.336)的精确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方面,PAD组与CAS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4±25.6)min vs.(86.5±17.7)min,t=-0.641,P=0.524]。结论:PAD与CAS在TKA中下肢力线对准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相当,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PAD在TKA中可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导航 计算机导航辅助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动态导航技术在口腔种植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琳 魏凌飞 +3 位作者 陈泉林 许胜 肖慧娟 柳忠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7-481,共5页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动态导航技术在口腔种植手术中的精准度及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牙列缺损患者12名,平均年龄42.3岁,每名患者植入种植体1~2枚,术前制作定位放射模板,拍摄CBCT片,利用计算机辅助动态导航系统规划种植体位置,并在其指导...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动态导航技术在口腔种植手术中的精准度及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牙列缺损患者12名,平均年龄42.3岁,每名患者植入种植体1~2枚,术前制作定位放射模板,拍摄CBCT片,利用计算机辅助动态导航系统规划种植体位置,并在其指导下完成种植手术,术后拍摄CBCT,确认并测量种植体植入精度。结果:种植体颈部偏差为(1.11±0.49)mm(0.4~1.95mm),根方偏差为(1.36±0.6)mm(0.5~2.39 mm),角度偏差为(3.14°±1.73°)(0.43°~6.66°)。结论:利用计算机辅助动态导航技术行种植手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计算机辅助动态导航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型臂导航系统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亚明 童通 申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53-657,共5页
近些年。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及内置物的不断更新进步,脊柱外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脊柱解剖结构复杂,毗邻重要血管神经.手术的复杂性、高风险性也越来越明显。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应运而生,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术野的可视度,使手术... 近些年。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及内置物的不断更新进步,脊柱外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脊柱解剖结构复杂,毗邻重要血管神经.手术的复杂性、高风险性也越来越明显。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应运而生,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术野的可视度,使手术操作更加微创、安全、精准.0型臂导航系统可短时间内获得较高质量的三维CT图像,直接输入到导航计算机中自动匹配、注册,使术者能够近乎“直视下”精准的完成手术操作,被公认为是目前脊柱外科领域最先进的导航技术。笔者就0型臂导航系统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 脊柱外科 手术中 应用 O型 外科手术技术 三维CT图像 手术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频跟踪的前交叉韧带重建导航及仿真评估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岩 王田苗 +4 位作者 王君臣 孙磊 胡磊 许永刚 冯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1-237,共7页
植入点位置的确定以及重建后是否满足等距性,对于前交叉韧带(ACL)的重建是至关重要的。针对ACL重建入点定位困难以及缺少术后评估等问题,借助于视频跟踪相机,实现了一种基于膝关节侧位X光片的股骨四分格和胫骨46%方法的ACL重建导航及仿... 植入点位置的确定以及重建后是否满足等距性,对于前交叉韧带(ACL)的重建是至关重要的。针对ACL重建入点定位困难以及缺少术后评估等问题,借助于视频跟踪相机,实现了一种基于膝关节侧位X光片的股骨四分格和胫骨46%方法的ACL重建导航及仿真评估系统,并分别介绍了视频跟踪、空间映射及C臂标定、图像融合、图像校正、曲面重建算法等关键技术的实现。利用该系统进行了8例模型骨的实验,并对采集到的特征点进行了精度验证,入点定位误差最大为2.59 mm,平均为1.59 mm。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利用两幅X光图像可以完成ACL重建手术规划,入点定位误差可以基本满足临床应用要求,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导航 ACL重建 视频跟踪 四分格规划 仿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航技术在脊柱神经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06-406,共1页
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CASNS),是经典(框架)立体定向技术、现代影像诊断技术、微创手术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导航技术 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 电子计算机技术 应用 脊柱 立体定向技术 影像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超声成像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成龙 林仲可 黄其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43-646,共4页
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及内固定装置的不断更新进步,脊柱外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脊柱解剖结构复杂,毗邻重要血管神经,手术操作复杂、风险性高。术中超声成像技术能短时间内获得较高质量的图像,对手术过程可进行实时动态成... 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及内固定装置的不断更新进步,脊柱外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脊柱解剖结构复杂,毗邻重要血管神经,手术操作复杂、风险性高。术中超声成像技术能短时间内获得较高质量的图像,对手术过程可进行实时动态成像,从而更精准地实施手术操作。相对于X线及计算机辅助导航等设备,超声成像技术无辐射危害,是目前脊柱外科领域非常有前景的成像技术。笔者就术中超声成像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成像技术 脊柱外科 应用 计算机辅助导航 外科手术技术 手术操作 内固定装置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肿瘤性骨软化症的精准手术治疗: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15
作者 徐启明 崔丽嘉 +7 位作者 徐海荣 李远 单华超 董荣芳 黄真 马珂 夏维波 牛晓辉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158,共7页
目的 探讨精准、完整切除骨盆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induced osteomalacia,TIO)复杂病灶的方法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骨盆TIO患者的基本信息、术前血磷、病灶定位、手术方式、术后转... 目的 探讨精准、完整切除骨盆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induced osteomalacia,TIO)复杂病灶的方法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骨盆TIO患者的基本信息、术前血磷、病灶定位、手术方式、术后转归等指标。结果 共纳入4例TIO患者,病灶均定位于骨盆。中位诊断年龄为48(37~65)岁,中位术前血磷为0.39(0.33~0.47)mmol/L。4例TIO患者术前均应用奥曲肽SPECT/CT或^(68)Ga-DOTATATE-PET/CT、^(18)F-FDG-PET/CT联合解剖影像学手段定位肿瘤病灶。采用病灶刮除术2例,整块切除术2例。4例患者中应用术中计算机导航技术3例,术后获得病情缓解2例。结论 骨盆TIO手术难度大,术前对病灶的精准定位,术中导航技术的运用及病灶的完整切除,可能有助于骨盆TIO的精准手术治疗,但仍无法解决骨盆TIO手术未缓解率高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性骨软化症 骨盆 计算机辅助导航 病灶刮除术 整块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术中X线片的髓内钉远端孔深度学习定位方法
16
作者 王菲 蒋俊锋 +6 位作者 邓子越 陈亮 黄瑞 陈正鸣 何坤金 姚庆强 杨光辉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06-1215,共10页
通过深度特征提取与髓内钉孔轴线深度回归,基于术中2张不同角度X线片,提出一种精准定位髓内钉远端孔的方法.首先通过目标检测算法提取X线片中的髓内钉轮廓,使用深度神经网络预测远端孔轴线在二维成像平面中的投影;然后根据双平面相交的... 通过深度特征提取与髓内钉孔轴线深度回归,基于术中2张不同角度X线片,提出一种精准定位髓内钉远端孔的方法.首先通过目标检测算法提取X线片中的髓内钉轮廓,使用深度神经网络预测远端孔轴线在二维成像平面中的投影;然后根据双平面相交的方法,初步确定远端孔的空间位姿;最后利用髓内钉轮廓信息,使用协方差矩阵自适应进化策略算法进行位姿迭代修正.将所提方法计算得到的远端孔轴线与真实远端孔轴线进行比较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环境中,两轴线平均距离误差为0.34 mm,平均角度误差为0.35°;在临床环境中,两轴线平均距离误差为0.68 mm,平均角度误差为0.72°.该方法能够满足髓内钉手术中远端孔精准定位的临床需求,可有效地提高髓内钉远端锁钉术中定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 交锁髓内钉 远端铰锁孔定位 X线片 深度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