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的舰船海上移动轨迹跟踪研究
1
作者 蒋玲玲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4-157,共4页
为实现舰船海上移动轨迹三维可视化呈现,使轨迹跟踪结果更加直观、易于理解,研究基于三维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的舰船海上移动轨迹跟踪方法。通过三维计算机导航系统搭载的多种传感器实时收集舰船和海洋环境的数据,输入到面向可细分对象的... 为实现舰船海上移动轨迹三维可视化呈现,使轨迹跟踪结果更加直观、易于理解,研究基于三维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的舰船海上移动轨迹跟踪方法。通过三维计算机导航系统搭载的多种传感器实时收集舰船和海洋环境的数据,输入到面向可细分对象的数据模型(SOODM)中,生成海上环境三维模型。依据三维计算机导航数据建立舰船运动模型,采用平方根容积卡尔曼滤波(SCKF)算法实现舰船海上移动轨迹的精准跟踪。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跟踪舰船在海上的移动轨迹,跟踪点的位置与实际轨迹几乎完全拟合,并可实现舰船海上轨迹跟踪的三维可视化导航,为后续的决策和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计算机导航 舰船模型 轨迹跟踪 三维模型构建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在工作通道下行极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谭海涛 江建中 +5 位作者 谢兆林 李颖 韦英婷 黄圣斌 陈国平 甘锋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0-116,共7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在工作通道下行极外侧入路胸腰段及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中的作用。方法:2013年6月~2014年10月采用工作通道下行极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或腰椎结核患者46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导航组(男16...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在工作通道下行极外侧入路胸腰段及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中的作用。方法:2013年6月~2014年10月采用工作通道下行极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或腰椎结核患者46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导航组(男16例,女7例)和对照组(男14例,女9例),各23例。导航组年龄37.7±16.7岁,对照组年龄39.2±18.4岁。合并神经功能障碍17例,导航组7例(ASIA分级C级5例、D级2例),对照组10例(C级6例、D级4例)。术后门诊随访记录植骨融合的时间、VAS评分、ASIA分级及脊柱后凸Cobb角。术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ASIA分级、VAS评分及脊柱后凸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导航组术中出血量为447±139.6ml,对照组为627±251.3ml,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导航组术中C型臂X线透视累计曝光时间为31±14.2s,对照组为96±44.6s,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导航组手术时间为158±73.6min,对照组为213±88.2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切口裂开1例,缝合后治愈;导航组1例术后1个半月切口形成窦道,换药治疗2个月后治愈。对照组术前6例C级患者中,术后6个月时恢复至D级3例、E级3例;4例术前D级患者恢复至E级。导航组术前5例C级患者中,术后6个月时恢复至D级3例、E级2例;2例术前D级患者恢复至E级。导航组的VAS评分、脊柱后凸Cobb角及骨融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工作通道下极外侧入路胸腰段及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中应用计算机导航可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术中射线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结核病灶清除 计算机导航 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计算机导航技术颌面部手术治疗患者的心理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端莉梅 景建龙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研究患者在接受计算机导航辅助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及护理需要,为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7月就诊的30例需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olaizzi内容分... 目的研究患者在接受计算机导航辅助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及护理需要,为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7月就诊的30例需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揭示接受手术导航辅助治疗的患者的真实体验。结果根据访谈内容总结出以下5个主题:1)术前对疾病预后和接受手术存在焦虑;2)对计算机辅助导航的使用充满信心,但相关知识储备不足;3)对医院的服务和医生的技术满意;4)对护士提供的护理感到满意;5)对手术结果及术后恢情况表示满意。结论在充分了解手术导航的相关信息后,患者普遍表示出对手术导航这一新技术的信心,提示充分的术前沟通对此类患者心理关怀的重要性。在精细护理的基础上,做好术前术后的沟通,关注患者个性化心理体验,能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导航技术 颌面部手术 质性研究 心理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技术在下颌骨缺损种植修复重建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陆慧 马超 +2 位作者 李慧敏 张学强 焦建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250-250,共1页
目的 探究锥形束CT(CBCT)和Simplant导航技术在下颌骨缺损重建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6例下颌骨缺损并行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BCT对患者的缺损部位进行扫描,将扫描后获得的DICOM数据全部导入Simplant中开始... 目的 探究锥形束CT(CBCT)和Simplant导航技术在下颌骨缺损重建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6例下颌骨缺损并行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BCT对患者的缺损部位进行扫描,将扫描后获得的DICOM数据全部导入Simplant中开始三维重建,并利用导航技术模拟种植体的最佳种植位置,确定种植系统后设计种植导板,精确种植。结果对患者跟踪观察半年后,所有患者种植体骨的结合情况较好,无异常;患者术后固定义齿的修复情况及咬合关系都较好,对于面型恢复也较满意。结论运用CBCT、Simplant等现代计算机导航技术可以在下颌骨的缺损修复中引导进行精确种植,提高了缺损修复效果,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导航 CBCT Simplant 下颌缺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的围术期护理
5
作者 宋玉芝 范秀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3期51-52,共2页
齿状突骨折在颈椎骨折中占10%~20%,是成人常见的上颈椎损伤。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是指伤后3周以上的齿状突骨折,其断端间可能已有纤维连接或骨痂形成,再进行闭合复位效果不佳。根据Anderson-D’Alonzon分型标准,齿状突骨折可分为I(齿尖)... 齿状突骨折在颈椎骨折中占10%~20%,是成人常见的上颈椎损伤。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是指伤后3周以上的齿状突骨折,其断端间可能已有纤维连接或骨痂形成,再进行闭合复位效果不佳。根据Anderson-D’Alonzon分型标准,齿状突骨折可分为I(齿尖)、Ⅱ(基底部)、III(枢椎体部)3型。I型和Ⅲ型齿状突骨折行保守治疗的愈合率较高,Ⅱ型骨折一般要求进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导航 计算机辅助手术 陈旧性齿状突骨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计算机导航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
6
作者 翁桂珍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0期89-90,共2页
对1例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缩短,出血明显减少,术后患者恢复快,双膝关节功能逐渐恢复。提出计算机技术及影像学手段的升级、导航系统的三维重建有利于手术的模拟立体定位,实现精确... 对1例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缩短,出血明显减少,术后患者恢复快,双膝关节功能逐渐恢复。提出计算机技术及影像学手段的升级、导航系统的三维重建有利于手术的模拟立体定位,实现精确的手术导航定位;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有效心理护理,密切的术中配合、严格的无菌操作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计算机导航 手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导航与计算机导航辅助在全膝关节置换力线对准和手术时间的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鑫光 耿霄 +3 位作者 李杨 吴天晨 李子剑 田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8-733,共6页
目的:探讨便携式导航(portable accelerometer-based navigation device,PAD)与计算机导航辅助(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CAS)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力线对准和手术时间的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 目的:探讨便携式导航(portable accelerometer-based navigation device,PAD)与计算机导航辅助(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CAS)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力线对准和手术时间的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使用iASSIST便携式导航设备以及OrthoPilot计算机导航辅助系统进行TKA的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前下肢力线对准参数、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下肢力线对准参数的差异。结果:共纳入82例患者,其中PAD组40例,CAS组4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侧别、术前髋膝踝(hip-knee-ankle,HKA)角、术前HKA角偏差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D组术后HKA角(180.8°±2.2°vs.181.8°±1.6°,t=-2.458,P=0.016)和术后冠状面股骨组件角(coronal femoral-component angle,CFA)(90.6°±1.8°vs.91.6°±1.6°,t=-2.749,P=0.007)小于CAS组,但两组冠状面胫骨组件角(coronal tibia-component angle,CT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1.3°vs.89.6°±1.4°,t=1.335,P=0.186);术后HKA角(10.0%vs.11.9%,χ^(2)=0.076,P=0.783)、CFA(12.5%vs.14.3%,χ^(2)=0.056,P=0.813)和CTA(2.5%vs.0%,χ^(2)=1.063,P=0.303)偏移超过3°的偏移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HKA角(2.1°vs.2.0°,t=0.055,P=0.956)、CFA(1.4°vs.1.8°,t=-1.365,P=0.176)和CTA(1.0°vs.1.1°,t=-0.828,P=0.410)的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HKA角(1.1°vs.1.3°,F=1.251,P=0.267)、CFA(1.3°vs.1.4°,F=0.817,P=0.369)和CTA(0.8°vs.0.9°,F=0.937,P=0.336)的精确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方面,PAD组与CAS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4±25.6)min vs.(86.5±17.7)min,t=-0.641,P=0.524]。结论:PAD与CAS在TKA中下肢力线对准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相当,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PAD在TKA中可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导航 计算机导航辅助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口腔颌面部异物取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梅 孙国文 +2 位作者 唐恩溢 刘敏 刘正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91-1294,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口腔颌面部异物取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对手术的指导意义,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共收治的5例口腔颌面部异物患者。术前均行CT或CBCT扫描,将CT或CB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导航系...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口腔颌面部异物取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对手术的指导意义,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共收治的5例口腔颌面部异物患者。术前均行CT或CBCT扫描,将CT或CB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用于术前规划和术中导航。观察术中导航的精确度,手术时间和患者术后反应,评价计算机导航在颌面部异物取出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在计算机导航的辅助下,5例患者共发现28个异物:5个玻璃碎屑,16个小弹片,7个金属碎片。其中1例金属碎片因参考架松动未能精确定位,重新固定参考架后,所有异物均精确定位并通过微创的方法成功取出。导航误差<1 mm,手术时间缩短,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计算机导航技术不但对颌面部异物精确定位,而且减少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增加了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对口腔颌面部异物取出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异物 计算机导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间隙平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谢川江 邱洪九 +4 位作者 李帅峰 石岭 朱纪峰 王子明 熊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120-2126,共7页
目的对比研究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间隙平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6月的63例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分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间隙平衡技术组(31例)和测量截骨技术组(32例)。记录计算... 目的对比研究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间隙平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6月的63例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分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间隙平衡技术组(31例)和测量截骨技术组(32例)。记录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间隙平衡技术组术中屈伸间隙内外侧韧带张力大小,测量并比较两组术后下肢冠状面机械轴力线,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6、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及膝关节KSS评分等指标。结果计算机导航间隙平衡技术组的手术时间长于测量截骨技术组(P<0.05),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间隙平衡技术组术后下肢冠状面机械轴力线(0.63±0.54)°优于测量截骨技术组[(1.98±0.52)°,P<0.05];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间隙平衡技术组术后1个月的Vas疼痛评分(3.53±0.51)分优于测量截骨技术组[(4.24±0.49)分,P<0.05];计算机导航下间隙平衡技术组术后1个月KSS功能评分存在优于测量截骨技术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Vas评分和KSS功能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间隙平衡技术组中31例患者屈伸间隙内外侧韧带张力范围在70~95 N,平均84 N。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间隙平衡技术能精确术中截骨,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精准度,术后患者疼痛及功能在短期内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计算机导航系统 间隙平衡技术 测量截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技术在邻近颅底肿瘤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喆 孙国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9-423,共5页
目的:评价计算机导航技术在邻近颅底肿瘤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收集南京市口腔医院2015~2017年间15例邻近颅底肿瘤病变,其中3例腭部腺样囊性癌,3例腮腺肿瘤,2例上颌牙龈癌,2例上颌窦癌,1例腭癌,1例上颌骨粘液表皮样癌,1例左... 目的:评价计算机导航技术在邻近颅底肿瘤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收集南京市口腔医院2015~2017年间15例邻近颅底肿瘤病变,其中3例腭部腺样囊性癌,3例腮腺肿瘤,2例上颌牙龈癌,2例上颌窦癌,1例腭癌,1例上颌骨粘液表皮样癌,1例左上颌骨粘液纤维瘤,1例左复发性口咽癌,1例右颞下颌关节窝及颅底骨瘤术后复发,所有病例均应用AccuNavi-A手术导航系统指导手术,明确手术进路、肿瘤切除范围及边界。术后通过病理切缘状况、神经保护、血管损伤以及肿瘤切除的完整性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5例肿瘤中,5例良性肿瘤在导航下完整切除,10例恶性肿瘤病例中,7例病变上界切缘全阴性,3例病变上界边缘呈阳性。结论: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能准确定位近颅底肿瘤部位及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显著提高肿瘤切除的完整性、彻底性,降低了手术相关的各种并发症,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导航技术 颅底 口腔颌面肿瘤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技术在累及上颌骨的晚期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11
作者 吴朱昊 张兴伟 +5 位作者 孙亚威 李子慧 陈欣 蒲玉梅 董迎春 孙国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2-327,共6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累及上颌骨的晚期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一病区2015年1月~2022年1月就诊的累及上颌骨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59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累及上颌骨的晚期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一病区2015年1月~2022年1月就诊的累及上颌骨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59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计算机导航技术在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计算机导航技术的辅助下,5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病灶切除完整,切除范围均邻近颅底,达翼板根部,保障了足够的深部手术安全切缘,颅底周围重要的解剖结构未受到损伤。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29±2.76) 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803.67±321.18) mL,切缘阳性率为(3.03±1.33)%。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49±1.50) 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931.03±337.44) mL,切缘阳性率为(8.17±1.90)%。截至2022年9月,实验组30例患者最长生存时间为88个月,最短生存时间为5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36.42±22.35)个月。对照组29例患者最长生存时间为87个月,最短生存时间为3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31.49±24.08)个月。实验组中1例患者需鼻饲进食,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需鼻饲进食。结论:计算机导航技术有助于外科医生更好地保护颅底重要解剖结构,并能更好地控制上颌骨后份深部的手术安全切缘,增加手术安全性,在确定累及上颌骨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彻底性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导航技术 晚期上颌骨肿瘤 手术安全切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宇桐(综述) 徐永胜 齐岩松(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88-793,共6页
关节镜手术存在镜下可操作空间小、可视化和触觉反馈差等局限性。为追求更小的侵袭性,同时实现更高的精确性,计算机导航技术被引入到关节镜手术中。导航作为一种可视化系统,通过对手术器械、植入物、患者解剖等三维立体定位,以及相关影... 关节镜手术存在镜下可操作空间小、可视化和触觉反馈差等局限性。为追求更小的侵袭性,同时实现更高的精确性,计算机导航技术被引入到关节镜手术中。导航作为一种可视化系统,通过对手术器械、植入物、患者解剖等三维立体定位,以及相关影像学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可视化技术,从而辅助术中实现实时动态追踪[1]。理论上,计算机导航技术凭借自身优势可应对视觉复杂的关节镜下环境,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存较大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手术 计算机导航技术 手术器械 关节镜下 触觉反馈 植入物 可视化技术 可视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口内入路髁突切除术精确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明哲 王晓霞 +3 位作者 李自力 伊彪 梁成 何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186,共5页
目的: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通过口内入路进行下颌骨髁突切除术,评估其术前设计方案在术中实现的精确性,并分析误差产生的部位和原因,为术式改良提供参考和思路。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 目的: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通过口内入路进行下颌骨髁突切除术,评估其术前设计方案在术中实现的精确性,并分析误差产生的部位和原因,为术式改良提供参考和思路。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口内入路髁突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共23例。术前将患者螺旋CT数据导入Pro Plan软件,将患侧下颌升支进行三维重建并根据病变范围设计髁突截骨线,生成术前设计模型,导入Brain Lab导航系统,术中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采用口内入路,按术前设计截骨线完成髁突切除术。术后1周内拍摄颅颌面部螺旋CT,将术后患侧下颌升支进行三维重建,生成术后即刻模型,应用Geomagic软件将术前设计模型与术后即刻模型进行对齐,并在术后即刻模型的实际截骨面划分6个区域并定义相应区域测量点P1~P6,比较术前设计截骨面与术后实际截骨面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的偏差,分析导航辅助手术实施的精确性。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获得满意疗效,术后CT复查病变完整切除,髁突截骨线与手术设计基本吻合。术后随访期内未见肿物复发及关节粘连。术后对髁突切除术实施精确性的验证分析显示,P1~P6共6组测量点所测得的偏差可信区间分别为(-2. 26 mm,-1. 89 mm),(-2. 30 mm,-1. 45 mm),(-3. 37 mm,-2. 91 mm),(-2. 83 mm,-1. 75 mm),(-1. 13 mm,0. 99 mm),(-1. 17 mm,0. 17 mm),其中P3组与其他5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5、P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其他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可以较精确地完成口内入路髁突切除术;截骨面各部位的手术偏差以过多切除为主,其中前内侧测量点所代表的髁突前内侧区域实际过多切除现象最明显,后侧、后外侧测量点所代表的髁突后外侧区域平均偏差不大,但偏差值的波动较其他4组大;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髁突切除术的精确性还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 下颌骨髁状突切除术 颞下颌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单侧颧眶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育新 杨旭东 +3 位作者 文建民 赵苏峰 刘锐 洪小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8期780-782,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在单侧颧眶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对15例单侧复杂颧眶骨折的患者进行术前设计及模拟、术中实时导航定位,术后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重建...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在单侧颧眶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对15例单侧复杂颧眶骨折的患者进行术前设计及模拟、术中实时导航定位,术后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重建颧眶形态和实现双侧颧面部对称性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骨折复位整体偏差小于1mm。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对单侧颧眶复合体骨折术中复位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对于颧眶复合体骨折复位的整体评价更为客观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导航 颧眶复合体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脊柱手术导航系统的发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剑 王广志 +2 位作者 骆文博 容观澳 丁海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3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 脊柱手术 椎弓钉固定 三维重建 空间定位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DSP的嵌入式导航计算机分布式系统设计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国龙 徐晓苏 扶文树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8年第1期64-67,共4页
为了满足 SINS/GPS 组合导航系统的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等条件,以及越来越高的精度要求,设计了基于双 DSP 和 FPGA 构成的嵌入式导航计算机分布式系统。该系统由 TI 公司 TMS320C6701 型和 TMS320VC33型 DSP 芯片作为核心处理器,主... 为了满足 SINS/GPS 组合导航系统的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等条件,以及越来越高的精度要求,设计了基于双 DSP 和 FPGA 构成的嵌入式导航计算机分布式系统。该系统由 TI 公司 TMS320C6701 型和 TMS320VC33型 DSP 芯片作为核心处理器,主要完成导航计算和在线滤波校正算法;由 FPGA 实现输入输出等外围接口,完成对 IMU 信号的采集控制和缓存、多串行口的扩展等功能。DSP 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EMIF)实现与 FPGA 的通信,可以一次以 DMA(Direct Memory Access)的方式从 FPGA 中 FIFO 快速读取 IMU 以及 GPS 的数据,使得 DSP能专注于导航计算;另外,导航计算和在线滤波校正任务在不同的 DSP 中完成,能有效提高系统的精度,更好地满足系统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导航 嵌入式导航计算机 DSP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引导下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冬生 袁金涛 +2 位作者 郑杰 杨永宏 叶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544-545,551,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8月~2006年6月,采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引导下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66例,与传统手术66例进行比较。结果导航组手术时间[(142.3±5.3)minvs(173.4±...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8月~2006年6月,采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引导下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66例,与传统手术66例进行比较。结果导航组手术时间[(142.3±5.3)minvs(173.4±7.1)min,t=-28.301,P=0.000]和术中出血量[(798.3±10.9)mlvs(912.2±14.3)ml,t=-51.463,P=0.000]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导航组椎弓根螺钉X线片和CT扫描准确性显著高于传统组(χ2=29.424,P=0.000;χ2=36.829,P=0.000)。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引导下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较传统手术方法具有更加精确、安全、微创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NS/GPS组合导航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新状 许承东 +1 位作者 李怀建 刘莉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6,共3页
文中论述了以TMS320VC33为CPU,ADS1217为A/D转换器的捷联惯导/GPS组合导航计算机的设计方案,并对该方案的设计开发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 SINS GPS 组合导航 TMS320VC33 ADS1217 惯性技术 导航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颈椎病模型前路手术的骨减压效果评估 被引量:1
19
作者 鹿洪辉 沈惠良 林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4-628,共5页
目的:探讨导航技术用于指导颈椎病模型前路手术减压范围术中判定的可行性和防止椎动脉损伤的操作方法。方法:制备颈椎病的尸体骨赘模型12具,随机分为导航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分别在计算机导航下和常规下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术前术后... 目的:探讨导航技术用于指导颈椎病模型前路手术减压范围术中判定的可行性和防止椎动脉损伤的操作方法。方法:制备颈椎病的尸体骨赘模型12具,随机分为导航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分别在计算机导航下和常规下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术前术后进行标本的三维CT扫描及重建。CT图像上测量数据,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前模型骨赘测量数据,两组无明显的差异。(2)椎体后缘骨赘切除比较,两组椎管矢状径恢复率和椎管面积恢复率有明显差异,椎体后缘手术范围偏差有显著差异;钩椎增生骨赘切除比较,两组神经根管面积恢复率和钩椎骨赘水平面切除率有显著差异;钩突切除效果比较,两组钩突切除边界的外缘至横突孔内缘的距离有显著差异。导航组骨减压效果优于常规组。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能够有效指导颈椎病模型前路骨减压范围,并防止椎动脉损伤,与常规手术相比导航手术操作范围更加准确、手术切除更加彻底,有很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钩突 骨赘 减压 模型 计算机辅助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和FPGA的导航计算机系统设计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亮 刘金学 《现代电子技术》 2012年第2期1-3,6,共4页
为提高导航的精度和实时性,设计了基于DSP和FPGA的导航计算机模块,成功实现了低成本、小型化的捷联惯性导航系统。通过描述硬件的设计原理和软件的框架及流程,简要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经验证,该系统达到了导航定位的性能和精... 为提高导航的精度和实时性,设计了基于DSP和FPGA的导航计算机模块,成功实现了低成本、小型化的捷联惯性导航系统。通过描述硬件的设计原理和软件的框架及流程,简要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经验证,该系统达到了导航定位的性能和精度要求,姿态、位置和速度等参数可以有效融合多传感器的导航信息,能满足导航计算机在处理能力、体积、功耗和适应性等方面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计算机 DSP FPGA 导航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