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在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群 陈龙邦 +6 位作者 王靖华 朱虹 耿怀成 褚晓源 管晓翔 宋海珠 金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传统分期检查和PET/CT对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符合率,以及对淋巴结区和结外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PET/CT检查与传统分期手段对分期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5.2%(40/42)和78.6%(33/42)。对淋巴结内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88.2%(60/68),PET/CT为97.1%(66/6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淋巴结外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58.3%(14/24),PET/CT为91.7%(22/24),两者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ET/CT检查使TNM分期改变者9例,达21.4%,其中分期升高7例,下降2例,8例(19.0%)的治疗计划发生改变。结论:FDG PET/CT可提高恶性淋巴瘤的分期和再分期的准确率,并可提高淋巴结内外病变的检出率,这有利于更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肿瘤分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2
作者 常林凤 卢光明 +5 位作者 朱虹 王中秋 吴江 胡裕效 秦利萍 王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2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分析肺部病变CT形态、密度、边界、毛刺等征象,分别统计PET、CT和PET/CT对原发性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结果:40例患者PET图像表现为标准摄取值(SUV)>2.5,3例SUV<2.5,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3.0%和7.0%;24例延迟显像上升>10%,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68.5%和31.5%;36例CT图像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分叶、毛刺,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3.7%和16.3%;PET/CT显示37例为肺癌,6例可疑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6.0%和0。结论:行PET/CT早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存在假阴性,而延迟显像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检查的护理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玲 董雯 +2 位作者 李凌雯 黄红丽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1055-1055,1056,共2页
关键词 氟去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在胸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俞同福 王德杭 +2 位作者 吴飞云 张思全 周科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7-489,F003,共4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三维血管成像(CTA3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胸主动脉CTA3D血管成像。造影剂量按1.5~2.0ml/kg,注射速率为3ml/s。扫描延迟时间按2种方法进行:①Bolus tracking法,即造影剂跟踪扫描;②test...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三维血管成像(CTA3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胸主动脉CTA3D血管成像。造影剂量按1.5~2.0ml/kg,注射速率为3ml/s。扫描延迟时间按2种方法进行:①Bolus tracking法,即造影剂跟踪扫描;②test Bolus法,即造影剂峰值测试进行时间延迟。数据重建为三维工作站用实时三维重建(Real time 3D,RT3D)及Fly3D(VR),有的亦用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法(CPR)及仿真内镜法(VE)。结果:58例中,11例正常,10例主动脉硬化,可见主动脉壁有不同程度的钙化斑。6例胸主动脉瘤和28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MPR及RT3D等成像,均可清晰显示动脉瘤体及夹层的真假腔和破裂口。3例主动脉缩窄可显示缩窄的部位、程度和范围。结论:多排螺旋CTA3D胸主动脉成像是一种安全、无创性的检查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 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 血管造影 三维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的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胡裕效 张宗军 +1 位作者 朱虹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59-560,共2页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标准摄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模拟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6
作者 杨波 许敏 +1 位作者 张福正 章国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7-88,共2页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肿瘤的放射治疗进入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l conformalradiation therapy,3-D CRT)的新时代.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模拟定位 放射治疗 肿瘤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苏乃川 李春洁 +1 位作者 史宗道 杨娴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9,44,共5页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性试验。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纳入及文献质量评价,应用MetaDisc 1.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的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84、0.93;诊断比值比为47.89;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73 8。结论 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很高,可以作为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选择,但在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其诊断费用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肿瘤转移 敏感度与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王倩 彭晖 +4 位作者 章礼玉 杨宗澄 王雨琪 潘宇 周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7-513,共7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制定该疾病的治疗方案时,正确评估颈部淋巴结的分期至关重要。准确的临床分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颈淋巴结清扫术以及术后并发症。利用传统的影像学技术评估淋巴结性质时,主要依靠淋...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制定该疾病的治疗方案时,正确评估颈部淋巴结的分期至关重要。准确的临床分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颈淋巴结清扫术以及术后并发症。利用传统的影像学技术评估淋巴结性质时,主要依靠淋巴结的大小和形态进行评估,存在主观偏向性。为了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数据,影像组学将图像转换为可由软件处理的定量变量。通过应用影像组学技术,医生能够利用定量的数据来评估淋巴结的性质,并根据这些结果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本文综述了影像组学在OSCC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体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9
作者 许健 卢光明 +2 位作者 郑玲 袁彩云 陈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0期910-914,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 IST)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 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食管1例,胃29例,小肠16例,大肠5例,胃肠道外2例。病理分型:良性G IST 14例,交界性10例,恶性26例,...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 IST)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 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食管1例,胃29例,小肠16例,大肠5例,胃肠道外2例。病理分型:良性G IST 14例,交界性10例,恶性26例,未确定3例。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占38%(20/53),腹部不适及腹痛占36%(19/53)。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黏膜下富含血供的肿块,境界清晰光整,外生性为主,肿块内出血、坏死、囊性变明显,局部淋巴结无转移。结论:G IS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准确定位、良恶性的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计算机体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诊断进展 被引量:19
10
作者 胡裕效 朱虹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9-633,共5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罕见的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无论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或在免疫功能缺陷人群中,其发病率都在逐年上升。文中主要综述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罕见的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无论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或在免疫功能缺陷人群中,其发病率都在逐年上升。文中主要综述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的PCNSL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及医学影像学特征。PCNSL具有某些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将传统医学影像手段(如CT、MRI)与新兴医学影像学技术相结合,如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及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等,能大大提高PCNSL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计算机体层扫描 磁共振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导引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19例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11
作者 陆健 郑云峰 +2 位作者 张欢 王忠敏 陈克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50-553,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和疗效。方法对19例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施行CT引导下经皮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胰腺肿瘤的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125I粒子...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和疗效。方法对19例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施行CT引导下经皮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胰腺肿瘤的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125I粒子植入的数量和剂量分布率,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胰腺肿瘤内。并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50的浓度。结果治疗后平均2~5d疼痛开始缓解。治疗后1个月CT随访,总有效13例,有效率68.4%;术后3个月CT随访,总有效率为63.2%(12例)。125I粒子植入1个月后,胰腺癌患者血清中CEA、CA19-9、CA50等肿瘤标志物水平与植入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在CA19-9检测中,植入前、CR、PR、SD、PD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H=15.349,P<0.05)。结论 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临床近期疗效确切,具有很好的姑息止痛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介入治疗方法 ;且能有效降低多项肿瘤标志物水平,肿瘤标志物水平对临床疗效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计算机体层扫描引导 125I粒子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和胸部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成军 王华华 +2 位作者 李静 许峰 何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9-381,共3页
腺病毒肺炎多数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是婴幼儿肺炎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可引起广泛的流行。重症患儿发热时间长,中毒症状重,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及缺氧表现,同时伴有肺外多系统如肝脏、心肌等损害。2011年1月至5月,重庆医科大... 腺病毒肺炎多数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是婴幼儿肺炎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可引起广泛的流行。重症患儿发热时间长,中毒症状重,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及缺氧表现,同时伴有肺外多系统如肝脏、心肌等损害。2011年1月至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共收治24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肺炎 重症 儿童 计算机体层扫描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内耳及颅脑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12
13
作者 周霞 沈桂权 +2 位作者 吴永彦 余晖 汪汉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中内耳畸形及颅脑异常的发病情况,为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确诊为先天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245例患儿进行影像学检查,其中232例行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204例行内... 目的探讨先天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中内耳畸形及颅脑异常的发病情况,为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确诊为先天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245例患儿进行影像学检查,其中232例行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204例行内听道MRI检查,196例行常规颅脑MRI检查,分析内耳结构异常及颅脑异常患儿的影像表现。结果行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的232例中,195例内耳正常,37例内耳异常,占15.95%;行内听道MRI检查的204例中,167例正常,37例异常,占18.14%;行颅脑MRI平扫的196例中,110例正常,86例异常,占43.88%。耳蜗畸形包括:Michel畸形3例4耳,耳蜗未发育4例7耳,耳蜗发育不全2例3耳,不完全分隔Ⅰ型5例8耳,不完全分隔Ⅱ型5例10耳。前庭畸形16例26耳,半规管畸形14例24耳;内听道畸形7例12耳;前庭导水管畸形16例29耳。颅脑异常者包括:脑白质病61例,颅内发育变异9例,脑先天畸形7例,脑损伤、破坏性疾病6例,颅骨异常2例及松果体囊肿1例。结论本组先天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内耳畸形发生率为15.10%(37/245),颅脑异常发生率为43.88%(86/196),术前常规进行颞骨高分辨率CT、内听道MRI及颅脑MRI检查能够发现内耳及颅脑病变,可作为人工耳蜗植入适应人群的筛选及植入耳选择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聋 内耳畸形 颅脑异常 计算机体层扫描(CT) 磁共振成像(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PET/CT诊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吴江 朱虹 +1 位作者 常林凤 吉蘅山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定性诊断十分困难,PET/CT是目前评价良、恶性病变最具优势的影像学手段之一。文中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luorodexglucose,FDG)PET/CT显像诊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 目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定性诊断十分困难,PET/CT是目前评价良、恶性病变最具优势的影像学手段之一。文中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luorodexglucose,FDG)PET/CT显像诊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方法以孤立性肺结节、FDG、PET/CT等为检索词,检索1994年1月至2009年7月的Medline数据库、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服务系统、外文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等相关中英文文献。对符合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估,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综合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优势比,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和计算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检索相关文献29篇,其中11篇符合标准纳入分析,A级1篇,B级10篇,各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按照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敏感性、特异性、诊断优势比(diagnostic odds ratio,DOR)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91%(87%~93%)、83%(78%~87%)和51.04(23.33~111.66),AUC为0.9383,Q值为0.875 3,纳入文献稳定性较好。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能灵敏、准确地诊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体层扫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CT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与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CEA水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于洪涛 赵铭 +2 位作者 邢军 靳宏星 李耀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17-720,共4页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与转移的诊断价值与PET/CT检查期间CE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症状、血清CEA水平升高或CT等影像学检查怀疑复发,并因此行PET/CT检查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75例,其中男性46例,女...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与转移的诊断价值与PET/CT检查期间CE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症状、血清CEA水平升高或CT等影像学检查怀疑复发,并因此行PET/CT检查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75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29例。回顾性分析比较PET/CT显像的诊断价值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CEA阳性组与阴性组中的差异。结果:PET/CT对复发与转移的检出率中CEA阳性组为89.3%(42/47),阴性组为82.1%(23/28),两组之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水平无助于提高PET/CT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与转移的检出率,PET/CT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与转移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是目前监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与转移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 癌胚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下髋臼形态的测量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16
作者 韩莹莹 肖成双 +4 位作者 杨麒巍 来颖 郝爽 马鹤成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36-1140,共5页
目的:利用髋臼CT三维重建图像对中国人髋臼形态进行相关测量,为髋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对96例(192侧)成年髋关节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在重建图像上测量髋臼指数(AA)、CE角、ACE角、前倾角(AVA)、外展角(ABA)和髋臼... 目的:利用髋臼CT三维重建图像对中国人髋臼形态进行相关测量,为髋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对96例(192侧)成年髋关节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在重建图像上测量髋臼指数(AA)、CE角、ACE角、前倾角(AVA)、外展角(ABA)和髋臼上下径(SID)参数。结果:总AA为(8.78±5.34)°,其中男性为(7.84±5.55)°,女性为(9.60±5.06)°;总CE角为(33.59±5.91)°,其中男性为(34.55±6.03)°,女性为(32.78±5.70)°;总ACE角(29.01±5.65)°,其中男性为(28.02±5.94)°,女性为(29.80±5.30)°;总AVA为(20.92±5.55)°,其中男性为(20.48±5.08)°,女性为(21.25±5.89)°;总ABA为(51.27±4.16)°,其中男性为(51.71±4.37)°,女性为(50.89±3.96)°;总SID(53.79±3.92)mm,其中男性为(56.55±2.64)mm,女性为(51.46±3.25)mm。AA、CE角、ACE角及SID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国外报道外国人髋臼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人男女髋臼形态存在差异,且与外国人髋臼形态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国人髋臼形态学参数比单纯应用国外数据能更好地指导国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前准备以及术中操作,并对国人假体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计算机体层扫描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CT和MR灌注成像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英鑫 李苏建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35-539,共5页
作者综述了肾CT、MR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成像特点,表明灌注成像不仅能显示病变形态学方面的改变,还能了解其功能、代谢变化的信息。灌注成像尤其在肾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和评价肿瘤血流动力学、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 作者综述了肾CT、MR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成像特点,表明灌注成像不仅能显示病变形态学方面的改变,还能了解其功能、代谢变化的信息。灌注成像尤其在肾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和评价肿瘤血流动力学、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扫描 磁共振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前与术后脑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兴利 薛静 +2 位作者 高培毅 王昊 张亚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08-611,共4页
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颈内动脉末端或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端血管慢性进行性的狭窄或闭塞,常伴有颅底紊乱侧支血管网形成。目前尚无一种有效的药物能控制或逆转疾病的进展,血管重建术是最主要且最有效... 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颈内动脉末端或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端血管慢性进行性的狭窄或闭塞,常伴有颅底紊乱侧支血管网形成。目前尚无一种有效的药物能控制或逆转疾病的进展,血管重建术是最主要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血管重建术并非越早越好,有研究表明,手术时机取决于脑血管储备,只有当脑血管储备降低时才提倡积极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灌注成像 计算机体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TKI治疗肺腺癌疗效与胸部CT特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毓洲 宁晓红 +1 位作者 周建凤 陈书长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36-240,共5页
背景与目的许多研究结果证明:应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吉非替尼(gefitinib)和埃罗替尼(erlotinib)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非吸烟的肺腺癌患者疗效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EGFR-TKI治疗肺腺癌的疗效与胸部X线CT表现... 背景与目的许多研究结果证明:应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吉非替尼(gefitinib)和埃罗替尼(erlotinib)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非吸烟的肺腺癌患者疗效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EGFR-TKI治疗肺腺癌的疗效与胸部X线CT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3月31日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门诊和住院的含铂方案治疗后进展的晚期肺腺癌患者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54-85岁(平均67.5岁)。给予吉非替尼250mg或者埃罗替尼150mg,每日一次口服,持续用药至病情进展。每2个月进行胸部增强CT扫描并随访,参照RECIST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估,同时对病变CT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应用吉非替尼治疗28例,埃罗替尼治疗9例,其中治疗受益者21例,包括部分缓解7例,稳定14例,无完全缓解病例,进展16例。CT特征分析表明,胸内转移灶在3个以上或者弥漫性病变者受益率占79.9%(15/19),1-2个结节病灶受益率占33.3%(6/18),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胸腔积液者受益率占73.1%(19/26),无胸腔积液者受益率为22.2%(2/9),P<0.05。增强CT扫描可分析的21名患者结节共70个,中等以上强化的结节治疗后病变好转率67.4%(31/46),无强化者好转率37.5%(9/24),P<0.05。而性别、肿瘤大于3cm和病灶边缘光滑与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差异(P>0.05)。受益组与进展组比较中位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Cox回归分析表明影像学表现不能成为独立预后因素(总HR值为0.766,P>0.05)。结论EGFR-TKI治疗肺腺癌,CT表现为多发转移或弥漫性病变、胸腔积液和局部病灶中等增强者治疗受益率高,这些指标对疗效有一定疗效预测作用,但与预后的关系尚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计算机体层扫描 抗肿瘤制剂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儿临床及胸部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成军 李静 +2 位作者 赵蔚然 何玲 许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72-1574,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重型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1月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5例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重症病儿均并发重症肺炎和呼吸衰竭,... 目的:探讨小儿重型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1月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5例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重症病儿均并发重症肺炎和呼吸衰竭,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2例,肝功能受损3例,心肌损害3例,5例重症病人均痊愈出院。重症病例胸部影像学表现以广泛实变为主要特点,下肺较多,可双侧或单侧病变。结论:肺炎、呼吸衰竭、ARDS是重型甲型H1N1流感主要并发症,早期可发生肺部广泛渗出性病变,因此早期胸片或CT检查并实施氧疗是提高重型甲型H1N1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甲型H1N1 肺炎 计算机体层扫描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