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罗布——格里耶的“视觉主义” 被引量:3
1
作者 田兆耀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66-70,共5页
视觉主义是法国新小说作家罗布—格里耶提出来的创作原则 ,它扬弃了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继承了福楼拜冷静、客观的文风 ,有着独特的内涵 :铲除关于“深度”的古老神话 ,建立以视觉目标为主的物本观 ;反对隐语的表达方法 ,主张... 视觉主义是法国新小说作家罗布—格里耶提出来的创作原则 ,它扬弃了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继承了福楼拜冷静、客观的文风 ,有着独特的内涵 :铲除关于“深度”的古老神话 ,建立以视觉目标为主的物本观 ;反对隐语的表达方法 ,主张感情零度的语言介入。格里耶的美学追求价值主要在于利用视觉的阻力 ,达到陌生化效果 ;采用感情零度的话语姿态 ,达到嘲讽的艺术魅力 ;追求客观的极限 ,虽然是一种极端的艺术本质观 ,在某种程度上讲 ,同样是在表达人类深层的心理事实。他在自己的小说中实现了自己的美学追求 ,在先锋派文学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格里耶 视觉主义 转喻 陌生化 新小说作家 法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视觉中心主义到审美资本主义——以抖音为例的短视频文化解读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响园 杨文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90,共7页
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图像文化已进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图像无处不在。短视频成为我们生活中“物”的一种类型,视觉文化不只是沟通和反映我们的生活世界,也是在创造世界。从短视频对当今社会全方位的影响程度看,它充分体现了“视觉中心... 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图像文化已进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图像无处不在。短视频成为我们生活中“物”的一种类型,视觉文化不只是沟通和反映我们的生活世界,也是在创造世界。从短视频对当今社会全方位的影响程度看,它充分体现了“视觉中心主义”或“视界政体”特征。短视频系统构建了“全景敞视视界”体系,以统计学的方法形成了“全景敞视监狱”式的监视模式,并以“投其所好”的推送方式实现对观看者的无形规训;人们的窥视本能与短视频的“审美诱惑”相结合,以审美的名义实现资本利益的获取,实为一种审美资本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文化 视觉中心主义 窥视快感 审美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中心主义时代”的视觉污染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新 应海燕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3-138,共6页
随着"视觉中心主义时代"的来临,视觉污染已成为困扰我们现实生活的重大问题。当今中国公共景观污染和大众媒介中的图像污染甚嚣尘上:视觉内容上的色情、暴力和意识形态污染横行天下;视觉形式中的"反美"和"伪美... 随着"视觉中心主义时代"的来临,视觉污染已成为困扰我们现实生活的重大问题。当今中国公共景观污染和大众媒介中的图像污染甚嚣尘上:视觉内容上的色情、暴力和意识形态污染横行天下;视觉形式中的"反美"和"伪美"形式使人眼花缭乱;感觉方式上的视觉统摄、同化其他感觉的缤纷图像让人心醉神迷。如此诸种视觉污染导致了个体心灵损害、身体规训、欲望催长的严重后果。然而,对这一视觉文化前沿问题,理论与实践,皆缺乏系统深入关照。实质上,视觉污染横行泛滥,源于对公共领域象征资本的争夺,导致视觉图像的无序竞争。因此,治理视觉污染,根本在于彰显公共精神,构建一个视觉图像生产者、传播者、接受者与管理者四位一体、权责分明的视觉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中心主义 视觉污染 象征资本 图像竞争 视觉教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视觉中心主义:后现代主义视阈中的培根艺术 被引量:3
4
作者 陶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1,共6页
视觉中心主义、视觉的知性化一直是西方美学和艺术中的潜藏的原则,现代哲学家和艺术家试图打破这种传统,建立起一套以感受为基础的美学和艺术理论。本文试图以培根的艺术为分析对象,探讨绘画中体现非视觉感觉——如触觉、视-触觉的可能... 视觉中心主义、视觉的知性化一直是西方美学和艺术中的潜藏的原则,现代哲学家和艺术家试图打破这种传统,建立起一套以感受为基础的美学和艺术理论。本文试图以培根的艺术为分析对象,探讨绘画中体现非视觉感觉——如触觉、视-触觉的可能。艺术应该表现一种比视觉更基础的感觉——在场感,这种感觉才是一切感觉和知性的基础,这种在场感就是生命的共振、生命的共同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中心主义 在场感 触觉 培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德格尔对视觉中心主义的消解 被引量:13
5
作者 高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4-124,共11页
视觉中心主义对本质的追求和对主客二分的坚守为西方思想的形而上学传统提供了前提预设和思维指向。柏拉图划分肉体之眼和心灵之眼,最早为形而上学确立视觉中心主义传统,从笛卡尔到胡塞尔的西方哲学在探讨意识时都以视觉中心主义为参照... 视觉中心主义对本质的追求和对主客二分的坚守为西方思想的形而上学传统提供了前提预设和思维指向。柏拉图划分肉体之眼和心灵之眼,最早为形而上学确立视觉中心主义传统,从笛卡尔到胡塞尔的西方哲学在探讨意识时都以视觉中心主义为参照模式和运思方式。海德格尔以清理视觉中心主义为契机,着手消除形而上学传统的危害。通过对存在之"呈现"的论述,海德格尔解构了传统形而上学中的视觉中心主义,建构起存在论层面上的视觉观念。但在德里达看来,海德格尔对传统的否定由于仍然囿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表述方式,因而是不彻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视觉中心主义 呈现 柏拉图 胡塞尔 德里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中心主义”:视觉观看中的理性建构与解构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林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3,共6页
"视觉中心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图像认知理念,它强调理性在观看中的主导地位。柏拉图对"肉体之眼"的贬低和笛卡尔对"心灵之眼"的绝对张扬,显现出理性对视觉观看的主导。随着理性与科学技术深入结合,科学理... "视觉中心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图像认知理念,它强调理性在观看中的主导地位。柏拉图对"肉体之眼"的贬低和笛卡尔对"心灵之眼"的绝对张扬,显现出理性对视觉观看的主导。随着理性与科学技术深入结合,科学理性成为视觉中心主义遵循的绝对法则,并主宰着图像意义的建构。视觉中心主义对理性的遵从,挤压了感性等人文要素的生存空间。在解构视觉中心主义的"霸权"中,从索绪尔的语言学出发的结构主义传统和从现象学到解释学的传统成为两条重要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中心主义 肉体之眼 心灵之眼 科学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蔽何以澄明:编辑的听觉意识之维
7
作者 邢娟妮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66,共5页
伴随数智技术的发展,倾听作为编辑的重要出版参与行为,可深化作者、编辑、读者理解文稿内容的行为交往,于异调处找寻共识,获得多维的价值内容信息。而在现实的出版交往中,编辑时常重理性言说、轻感性倾听,于交往对话中,遮蔽主体倾听的... 伴随数智技术的发展,倾听作为编辑的重要出版参与行为,可深化作者、编辑、读者理解文稿内容的行为交往,于异调处找寻共识,获得多维的价值内容信息。而在现实的出版交往中,编辑时常重理性言说、轻感性倾听,于交往对话中,遮蔽主体倾听的桥梁联结作用。为优化编辑出版方式与流程,获取真实内质的声音,编辑需使自身的听觉意识于缺场中获得在场,于遮蔽状态下得以澄明,提高自身对出版空间中生产环节的观照与还原,获得本真多元的创新性听觉意蕴,以更好地开展编辑出版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出版 编辑行为 数智技术 视觉主义 听觉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隐喻与世界的图像化--论当代视觉文化的思想根源 被引量:28
8
作者 高燕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74,共9页
不了解视觉隐喻,就不能更好地研究视觉文化。视觉隐喻是诸种感官隐喻里最重要、使用最多的隐喻形式,它在西方思想中的核心地位通过"视觉中心主义"(ocularcentric)传统确立。随着后现代思想对感性和身体的重新发现,视觉隐喻不... 不了解视觉隐喻,就不能更好地研究视觉文化。视觉隐喻是诸种感官隐喻里最重要、使用最多的隐喻形式,它在西方思想中的核心地位通过"视觉中心主义"(ocularcentric)传统确立。随着后现代思想对感性和身体的重新发现,视觉隐喻不仅获得新的理论内涵,更泛化到日常生活领域,与当代视觉文化结合,成为现代生活的基本逻辑。现代西方思想中的视觉隐喻从两方面决定当前视觉图像的性质和特征。视觉文化是视觉隐喻在当代西方思想中的现实表现形态,视觉隐喻在西方思想中地位和性质的变化决定了当代图像形象和视觉文化的独特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隐喻 视觉文化 视觉中心主义 图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批评话语与视觉性隐喻 被引量:7
9
作者 凌晨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0-96,共7页
在艺术批评领域,视觉艺术批评占据中心位置,艺术批评话语往往围绕视觉性主题展开。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观看与阐释的关系,探讨从"观看"到"说出"的内在转换机制。二是看与被看的关系,揭示视觉活动如何促成了主体... 在艺术批评领域,视觉艺术批评占据中心位置,艺术批评话语往往围绕视觉性主题展开。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观看与阐释的关系,探讨从"观看"到"说出"的内在转换机制。二是看与被看的关系,揭示视觉活动如何促成了主体自我意识的形成和主体间性的显现。艺术批评的传达无法回避如何将视觉对象转译为话语表述的问题,此问题又以两个相连层面的形式出现,一是思想的图像化,二是图像的语言化。其结果是,思想借助图像通过隐喻的转换在语言符号层面上转化为阐释性话语。视觉在人的诸感觉能力中的突出地位一直以来受到强调,视觉经验成为整理和理解人的其他经验的标尺,视觉性的话语表述因此而成为标准的表述模式。当视觉性的重要地位无限放大,以至于遮蔽和忽视了人的其他感觉能力和与之相应的表述逻辑的时候,就会形成视觉中心主义,它对于我们力图全面综合地进行艺术经验的转换和批评话语的表达有害无益。因此,用听觉等其他人类感觉以平衡与中和视觉的中心地位,将会使人的全部感受力得到全面唤醒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隐喻 视觉 视觉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视觉霸权,洗耳恭听世界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聪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114,共8页
作为一种形而上学承诺,"视觉中心主义"肇始于古代希腊的科学与哲学主张。而作为一种人类的生活方式,"视觉霸权"是一个特殊的近代事件。"视觉霸权"助长了单一的理性控制权,将我们带入消费至上的碎片化、... 作为一种形而上学承诺,"视觉中心主义"肇始于古代希腊的科学与哲学主张。而作为一种人类的生活方式,"视觉霸权"是一个特殊的近代事件。"视觉霸权"助长了单一的理性控制权,将我们带入消费至上的碎片化、增殖化的商业世界,注定要扭曲我们对于外在世界的真实感知。因此,走出"视觉中心主义",突破"视觉霸权",端正视听关系,让我们能够通过"洗耳"而聆听世界,无疑是最近几十年来西方听觉文化研究的新视野。在沟通神秘世界、形成文化共同体以及塑造政治力量等方面,人类听觉本身有着视觉器官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中心主义 视觉霸权 听觉文化 洗耳恭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家之人》:手绘动画的视觉效果运用及艺术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凯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38-140,共3页
《养家之人》以其艺术价值收获了众多国际奖项及权威媒体的高度认可,成为当代手绘动画电影的艺术标榜。影片从三个层面完成了艺术创造:其一,通过视觉效果创新实现对观者艺术感知重构,拉近了观者审美认知与影片立意之间的距离,在弥补了... 《养家之人》以其艺术价值收获了众多国际奖项及权威媒体的高度认可,成为当代手绘动画电影的艺术标榜。影片从三个层面完成了艺术创造:其一,通过视觉效果创新实现对观者艺术感知重构,拉近了观者审美认知与影片立意之间的距离,在弥补了手绘动画视觉表现形式局限性的同时,最大化发挥了手绘动画艺术感染力的优势。其二,基于影片立意对主要象征元素进行对应分离,并通过双重叙事的情节演进实现了象征元素的重新整合,艺术化地向观者再现了影片主题内涵。其三,影片通过视觉纵向对比,揭示了影片核心人物在故事线中的成长轨迹,进而通过故事人物向观者传达了影片的价值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绘动画 视觉中心主义 艺术审美 双重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本体论建构:唐·伊德的“声音现象学”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敦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4-161,共8页
听觉和声音被以往的现象学哲学所忽略。国外现象学脉络中的学者如美国的唐·伊德试图弥补这一盲点,其思路是借助听觉维度转向开启声音现象学,从而构建听觉本体论。听觉本体论探讨的是作为意向性活动的听觉,声音现象学探讨的是作为... 听觉和声音被以往的现象学哲学所忽略。国外现象学脉络中的学者如美国的唐·伊德试图弥补这一盲点,其思路是借助听觉维度转向开启声音现象学,从而构建听觉本体论。听觉本体论探讨的是作为意向性活动的听觉,声音现象学探讨的是作为意向性对象的声音,两者实为一体两面。这需要对现象学的方法进行盘点和再诠释。现象学家胡塞尔、海德格尔不同的现象学思路分别被改造和挪用来描述声音现象,探讨意义阐释;梅洛-庞蒂的具身性思路被用来联结听觉知觉与意义指涉,成为听觉本体论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听觉文化研究 唐·伊德 梅洛-庞蒂 视觉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阅读的兴衰:一个阅读的社会学话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耿占春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3-43,共1页
无论阅读为现代社会带来了多少收益,无论我们在漫长的冬夜多么留恋或习惯于文学或经典的阅读,或者在我们成长的青少年时代在贫乏的时代只有书籍慰藉过我们。
关键词 文学阅读 大众文化 人文主义 视觉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斜目而视到斯芬克斯之口——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与认知中心化的反思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静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29,共9页
技术对人类的认知范式起着重要的影响。从数据可视化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互动在不同维度上挑战甚至重塑着人类的认知能力及框架。数据可视化本质上是一种视觉认知范式,它强化了人类认识论领域中的视觉中心主义传统,由此导致以视觉为中心... 技术对人类的认知范式起着重要的影响。从数据可视化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互动在不同维度上挑战甚至重塑着人类的认知能力及框架。数据可视化本质上是一种视觉认知范式,它强化了人类认识论领域中的视觉中心主义传统,由此导致以视觉为中心的数字技术权力谱系的建立。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人类的认知发生了由视觉向言说的转变。其一方面通过语言处理技术和算法模型,突破并重塑了人类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则建立起一种以数据言说为核心的普遍性知识体系,消解了人类对经验知识背后的特殊目的乃至意义的追问。生成式人工智能带给人类认知的挑战,应从它凭借普遍理性原则造成的认知中心化趋势,以及借由对话训练方式所激发出的主体创造性两个层面加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认知范式 视觉中心主义 言说 认知中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观看 被引量:3
15
作者 安婕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49,共5页
在古希腊神话中,观看与语言同谋而成为主体生产、建构和处理的技术;古希腊哲学确立了表象的观看逻辑,也造就了主客二分的隐患;现象学通过意向直观来弥合主客二分的鸿沟,却陷入更深的分裂之中;批判现代性的哲学家本雅明溢出现代性之外去... 在古希腊神话中,观看与语言同谋而成为主体生产、建构和处理的技术;古希腊哲学确立了表象的观看逻辑,也造就了主客二分的隐患;现象学通过意向直观来弥合主客二分的鸿沟,却陷入更深的分裂之中;批判现代性的哲学家本雅明溢出现代性之外去观看,而福柯则深入其中去研究"看"的权力机制;因此,观看不仅是哲学的姿态、美学的态度、意识形态的操控,也是看与被看的辩证运动、主体的建构与规训、社会的批判力量。观看的研究在景观社会的今天还将更加丰富和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看 视觉中心主义 可见性 批判现代性 景观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生态理论研究的身体之维——兼论对生态美学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坛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47,共4页
生态与身体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西方的马克思、阿诺德.伯林特以及生态女性主义等分别从身体与精神的弥合、多感官参与审美、女性身体与自然具有同构性等角度阐释了生态问题,这对于当前我国的生态美学研究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生态 身体 视觉中心主义 生态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听觉文化的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震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4-168,共5页
当代文化的变迁中,对知识、科技、理性的推崇,导致了视觉中心主义以及听觉的萎缩,机器化大生产使得噪音成为时代的基础音。然而,我们不仅生活在知识的世界,还生活在感觉的世界,对环境的聆听、欣赏和投入,是人类的权利和福祉。我们也不... 当代文化的变迁中,对知识、科技、理性的推崇,导致了视觉中心主义以及听觉的萎缩,机器化大生产使得噪音成为时代的基础音。然而,我们不仅生活在知识的世界,还生活在感觉的世界,对环境的聆听、欣赏和投入,是人类的权利和福祉。我们也不仅生活在影像的世界,世界还通过声音的维度促成我们的存在,我们也通过倾听保持着与世界亲密而灵敏的接触。我们聆听的不仅是物理的声音,还有他人的心声,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归根到底,听,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 视觉中心主义 感性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