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1篇文章
< 1 2 1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阈值下577nm微脉冲激光光凝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和趋化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连海燕 宋艳萍 +3 位作者 易敬林 杨海军 罗云峰 杜红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23-727,共5页
目的观察阈值下577 nm微脉冲激光光凝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趋化素(Chemer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65 mg·kg^(-1)链脲佐菌... 目的观察阈值下577 nm微脉冲激光光凝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趋化素(Chemer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65 mg·kg^(-1)链脲佐菌素对40只Brown Norway大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选取20只造模成功者为实验鼠,造模后2周右眼采用IQ577 nm激光行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处理为微脉冲激光组,左眼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组。在微脉冲激光光凝后3 d、7 d、14 d、28 d随机各选取5只大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双眼视网膜VEGF、NGF和Chemerin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VEGF mRNA和蛋白在3 d、7 d、14 d、28 d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微脉冲激光组VEGF mRNA和蛋白在3 d、7 d、14 d、28 d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氉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3 d、7 d、14 d、28 d NGF mRNA和蛋白均逐渐下降(均为P<0.05),7 d NGF比3 d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脉冲激光组NGF mRNA和蛋白在3 d、7 d、14 d、28 d均较对照组上升,且在14 d达到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Chemerin mRNA和蛋白在3 d、7 d、14 d、28 d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微脉冲激光组Chemerin mRNA和蛋白在3 d、7 d、14 d、28 d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阈值下577 nm微脉冲激光光凝可降低早期糖尿病大鼠VEGF、Chemerin表达,上调NG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77 nm激光 微脉冲激光 糖尿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趋化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SDF-1多克隆抗体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曾新生 姚微微 +3 位作者 李政 张玉明 黄海 彭燕一 《华夏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663-665,共3页
目的:研究抗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多克隆抗体对糖尿病大鼠(DM)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为抗SDF-1多克隆抗体用于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D... 目的:研究抗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多克隆抗体对糖尿病大鼠(DM)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为抗SDF-1多克隆抗体用于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DM动物模型。治疗组,用抗人SDF-1多克隆抗体治疗,对照组和非治疗组只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对照组大鼠视网膜VEGF的含量为(4.25±0.81)ng/ml,未治疗组大鼠视网膜VEGF的含量为(13.32±1.12)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大鼠视网膜VEGF的含量为(6.73±1.25)ng/ml,同未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人SDF-1多克隆抗体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抗SDF-1多克隆抗体 糖尿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XCR4单克隆抗体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姚微微 曾新生 《华夏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抗CXCR4单克隆抗体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4只健康雄性SD大鼠,用链脲佐菌素(STZ)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治疗组用抗CXCR4单克隆抗体玻璃体注射,对照组和未治疗组只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1周... 目的:探讨抗CXCR4单克隆抗体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4只健康雄性SD大鼠,用链脲佐菌素(STZ)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治疗组用抗CXCR4单克隆抗体玻璃体注射,对照组和未治疗组只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1周后,摘取眼球,做视网膜HE染色切片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结构,ELISA定量检测各组视网膜VEGF含量。结果:视网膜HE染色示CON组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DM未治疗组视网膜各层结构排列紊乱,视网膜内皮组织水肿,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及突破基底膜的血管芽细胞核,DM治疗组视网膜内皮组织水肿减轻、新生血管减少。ELISA结果显示DM未治疗组VEGF含量(194.91±2.18)pg/ml,显著高于正常组VEGF含量(122.43±1.62)pg/ml,DM治疗组VEGF含量(143.65±1.46)pg/ml,3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XCR4单克隆抗体能够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抗CXCR4单克隆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于飞鸿 赵琳 杨斯崇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5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85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85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及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抗VEGF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RP。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视野缺损程度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两组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两组眼压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眼压水平低于治疗前,高于治疗后1周,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视力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VEGF联合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小视野缺损程度,提高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改善眼压及视力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人咽、喉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与人乳头状瘤病毒、缺氧诱导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相关性
5
作者 郭奕荟 马丽晶 +1 位作者 肖洋 王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25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探讨咽、喉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22年10月~2024年2月收治的成年人咽、喉... 目的探讨咽、喉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22年10月~2024年2月收治的成年人咽、喉乳头状瘤患者作为试验组,成年人非炎症非肿瘤咽喉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和病变组织样本,比较咽、喉乳头状瘤患者在症状、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病变累及部位数量和手术次数等方面的差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病变组织中HPV DNA、HIF cDNA、VEGF cDNA的表达。结果咽乳头状瘤患者症状轻于喉乳头状瘤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饮酒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吸烟、病变累及部位数量和手术次数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累及部位数量与HIF、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3553、r=0.2693,P<0.05),手术次数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15,P<0.05),HIF、VEGF在喉乳头状瘤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咽乳头状瘤和对照组(F=9.174、H=23.737,P<0.001),HIF、VEGF在HPV阳性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HPV阴性组织(t=3.899、t=6.463,P<0.001),喉乳头状瘤的HPV阳性率(97.9%,46/47)高于咽乳头状瘤(21.7%,10/46)和对照组(13.6%,3/22)(χ^(2)=53.114、χ^(2)=46.647,P<0.001)。结论HPV感染是咽乳头状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低感染状态可能导致瘤体HIF、VEGF低表达,从而使其临床特征不同于喉乳头状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 人乳头状瘤病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过敏性紫癜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何扬 王大燕 +1 位作者 吴绿仙 傅海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2年1~12月本院13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过敏性紫癜81例,过敏性紫癜肾炎58例。另选择同期37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VEGFR3水...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2年1~12月本院13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过敏性紫癜81例,过敏性紫癜肾炎58例。另选择同期37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VEGFR3水平。结果过敏性紫癜肾炎组与过敏性紫癜组血清VEGFR3低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儿童血清VEGFR3降低,VEGFR3/VEGFR2/VEGF通路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磁共振成像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
7
作者 王晓宁 焦红亮 肖新广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索不同级别脑膜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MRI的关系,研究不同级别脑膜瘤的发生和进展中的临床病理生物学特征,为临床诊疗及评估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22年9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手... 目的探索不同级别脑膜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MRI的关系,研究不同级别脑膜瘤的发生和进展中的临床病理生物学特征,为临床诊疗及评估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22年9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并病理证实的38例脑膜瘤患者。采用德国SIEMENS超导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肿瘤组织标本应用Western-blot、免疫组化和RT-PCR等技术,对不同级别脑膜瘤标本中的VEGF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Western-blot、免疫组化和RT-PCR结果提示,在不同级别脑膜瘤中,VEGF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Ⅲ级脑膜瘤组表达最高,Ⅰ级脑膜瘤组表达较Ⅱ级降低,Ⅱ级脑膜瘤组表达较Ⅲ级降低(P<0.05),但正常脑膜和Ⅰ级脑膜瘤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量与MRI信号增强程度、T_(2)加权成像(T_(2)WI)、T_(1)加权成像(T_(1)WI)信号强度及瘤周水肿(PTBE)呈正相关(P<0.05),但是与瘤周侵犯的范围及硬膜鼠尾征无相关(P>0.05)。结论VEGF表达量与脑膜瘤的级别呈正相关,在Ⅲ级脑膜瘤组中表达量最高,此外,脑膜瘤中的VEGF表达与T_(1)WI信号强度、T_(2)WI信号强度、PTBE和增强程度等保持一定的关联性,然而却与瘤周侵犯范围及脑膜尾征无关联。Ⅲ级脑膜瘤表达VEGF最高,VEGF的表达直接关联到脑膜瘤级别,高水平表达的VEGF可协同作用于肿瘤的浸润、增殖,同时让PTBE的形成变得更加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安奈德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幼鼠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许建华 张唅 +3 位作者 刘哲丽 李若溪 孔伟 张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587-590,共4页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在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不同时期给药的治疗效果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氧诱导的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幼鼠模型。预先治疗组于进氧箱前(出生7d),晚治疗组于出氧箱后(出生12d)幼鼠玻璃体腔内分...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在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不同时期给药的治疗效果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氧诱导的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幼鼠模型。预先治疗组于进氧箱前(出生7d),晚治疗组于出氧箱后(出生12d)幼鼠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曲安奈德1μL(0.04mg),对侧眼注射相同体积的平衡盐溶液(balancedsaltsolution,BSS)作为对照。应用荧光素灌注荧光血管造影法,了解视网膜血管改变;取幼鼠眼球作普通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测,分别检测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数目及VEGF的表达。结果:预先治疗组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数目及VEGF的表达(8.00±1.21)显著少于给氧对照组(24.89±1.53)和晚治疗组(19.57±1.16);预先治疗组和晚治疗组分别与它们的对照眼及给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意义;预先治疗组和晚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病变早期应用曲安奈德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病变晚期治疗。在氧诱导的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模型中,曲安奈德可以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VE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曲安奈德 玻璃体视网膜 增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在高糖条件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RF/6A细胞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李蓉 姚杨 +3 位作者 杜军辉 姚国敏 王小娣 张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4-718,共5页
目的研究高糖条件下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株(ARPE-19)自噬对其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干预将ARPE-19细胞... 目的研究高糖条件下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株(ARPE-19)自噬对其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干预将ARPE-1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及3-甲基腺嘌呤(3-MA)+高糖组。对照组细胞在无糖DMEM培养基中常规培养24 h,高糖组细胞在DMEM培养基中加入30 mmol·L^-1葡萄糖溶液处理24 h,3-MA+高糖组细胞先用10 mmol·L^-1 3-MA处理24 h,然后更换培养基再加入30 mmol·L^-1葡萄糖溶液处理24 h。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自噬标志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rel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II型和I型的比值(LC3-II/LC3-I)、Beclin-1及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3(autophagy-related gene 3,Atg3)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ARPE-19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蛋白表达。比较三组ARPE-19细胞LC3-II/LC3-I、Beclin-1、Atg3及VEGF的蛋白表达量。然后将以上三组ARPE-19细胞上清液分别加入RF/6A细胞培养基中,将RF/6A细胞也按以上方法分组,分别采用Transwell法及Matrigel胶法检测并比较三组RF/6A细胞迁移数及细胞管腔形成数。结果对照组、高糖组和3-MA+高糖组ARPE-19细胞中LC3-II/LC3-I比值分别为0.405±0.095、0.932±0.024和0.635±0.048;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05±0.035、0.590±0.120和0.425±0.082;Atg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77±0.035、0.539±0.071和0.389±0.019。ARPE-19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蛋白表达量三组分别为(44.03±9.08)ng·L^-1、(205.70±17.90)ng·L^-1和(112.52±21.06)ng·L^-1;RF/6A细胞迁移数三组分别为(125.60±6.35)个、(153.60±19.20)个和(67.40±7.95)个;细胞管腔形成数三组分别为(12.22±0.84)个、(18.44±1.68)个和(5.44±0.51)个;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ARPE-19细胞的LC3-II/LC3-I比值、Beclin-1及Atg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均为P<0.01),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RF/6A细胞迁移数和管腔形成数均明显增加(均为P<0.01),3-MA+高糖组ARPE-19细胞中LC3-II/I比值、Beclin-1和Atg3蛋白相对表达量、VEGF表达量、RF/6A细胞迁移数和细胞管腔形成数均较高糖组明显降低(均为P<0.01)。结论高糖激活ARPE-19细胞自噬,进而上调VEGF的表达并促进RF/6A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自噬抑制剂3-MA可抑制ARPE-19细胞自噬,并下调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RF/6A细胞的血管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血管生成 高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新生血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徐国兴 许建斌 胡建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487-490,共4页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DR组,DR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建立糖尿病模型。应...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DR组,DR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建立糖尿病模型。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技术分别于1,3,6mo检测视网膜中HIF-1α与VEGF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HIF-1α与VEGF蛋白及其mRNA在对照组视网膜中不表达,在DR组中呈进行性表达增强(P<0.05);DR组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605,P<0.05)。结论:DR视网膜中HIF-1α与VEGF表达增强,与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新生小鼠视网膜的表达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康 王康孙 王玲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4期232-235,共4页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新生小鼠视网膜血管系统形成的内在联系。方法 分别于小鼠出生后 3d、1、2、4周以免疫组化观察 VEGF在视网膜的表达 ,并与视网膜铺片和光镜结果相对照。结果...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新生小鼠视网膜血管系统形成的内在联系。方法 分别于小鼠出生后 3d、1、2、4周以免疫组化观察 VEGF在视网膜的表达 ,并与视网膜铺片和光镜结果相对照。结果 小鼠出生后视网膜血管系统由视盘处呈放射状穿出 ,逐渐由后极部向周边部。视网膜病理切片显示 :出生后 3d时 ,视网膜只有 2层 ,即神经节细胞层和神经母细胞层 ,内层毛细血管仅限于视网膜后极及中周部。 7d时外丛状层形成。出生后 14d,视网膜外层毛细血管发育基本完成。出生后 2 8d,视网膜与 14d时大致相似。VEGF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出生后 3d,阳性信号位于神经节细胞层和神经母细胞层内、外缘。 7d时 ,VEGF明显表达在神经节细胞层、外丛状层和几乎全层内核层。出生后 14d及 2 8d,当视网膜血管系统发育基本完成时 ,VEGF阳性细胞数量和强度都明显减少和减弱。结论 本研究提示 ,VEGF的表达在空间和时间上与视网膜血管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发生 血管生成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血浆和泪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袁牧之 林颖 刘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8-470,共3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患者血浆和泪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28例RVO患者,收集血浆和泪液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VEGF表达... 目的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患者血浆和泪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28例RVO患者,收集血浆和泪液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VEGF表达水平,在1 d、2周和4周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另选健康志愿者30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和泪液中VEGF、CRT表达差异。结果各时间点,RVO组血浆中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1 d RVO组泪液VEGF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O组血浆和泪液中VEGF表达水平呈微弱正相关(P<0.05),而对照组中这种相关性稍强(P<0.05)。两组2周后CRT明显增加,1 d与2周CR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周与4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时间段RVO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O患者泪液中VEGF表达水平及CRT与健康人比较显著升高,血浆与泪液中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有一致性,泪液检测作为非侵入性的检测方式,对RVO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泪液 中央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 被引量:5
13
作者 常以力 章福保 曾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4-597,共4页
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是致盲的主要病因,早期预防、控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关于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其形成过程中... 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是致盲的主要病因,早期预防、控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关于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已达成共识,现在已有多种VEGF抑制剂被用于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现将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最新几种VEGF抑制剂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病变 AVASTIN MACUGEN LUCENT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下液引流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重度渗出性视网膜脱离Coats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松峰 邓光达 +2 位作者 刘敬花 马燕 卢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9-571,共3页
目的研究视网膜下液引流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雷珠单抗治疗重度渗出性视网膜脱离Coats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3B期Coats病的患者13例13眼纳入研究。13例患者中,视力为... 目的研究视网膜下液引流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雷珠单抗治疗重度渗出性视网膜脱离Coats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3B期Coats病的患者13例13眼纳入研究。13例患者中,视力为无光感1例,光感~数指7例,0.01~0.1者2例,因年幼无法配合检查3例。巩膜外放液选取位置在视网膜脱离较高的位置,在显微镜观察下缓慢放出视网膜下液,所有患眼放液后于角膜缘后3.5 mm睫状体平坦部行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雷珠单抗0.5 mg(0.05 mL)。随访期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压、裂隙灯、间接检眼镜及彩色眼底像。分析异常血管变化,视网膜下液及渗出的吸收情况,视网膜复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3例患者中3例进行了2次的视网膜下液引流,10例进行了1次的视网膜下液引流;联合两次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的有6例,联合三次注射的4例,三次以上3例。所有患者的视网膜下液吸收或者大部分吸收后,进行了视网膜冷冻或激光治疗,单纯激光治疗的有5例,单纯视网膜冷冻治疗的3例,激光联合冷冻治疗的5例。13例患者中,视力提高的2例,无变化的8例,因年幼无法配合检查3例。在随访中,8例视网膜完全复位,未观察到与视网膜下液引流和眼内注药手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如眼内炎、视网膜裂孔、玻璃体积血等。结论视网膜下液引流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是一种有效治疗重度3B期Coats病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TS病 视网膜下液引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脱氧核苷酸联合血管生成素-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曾莉 常以力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05-908,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联合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健...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联合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5只和糖尿病组55只,糖尿病组通过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成功后再饲养3个月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定DR大鼠模型且视网膜病变程度相仿的大鼠,随机抽取45只分为DR对照组(B组,5只)、PBS缓冲液对照组(C组,10只)、VEGFASODN干预组(D组,10只)、Ang-1干预组(E组,10只)、联合干预组(F组,10只)。C组玻璃体内注射PBS缓冲液5μL;D组玻璃体内注射浓度为100μmol·L-1VEGFASODN5μL;E组玻璃体内注射浓度为160mg·L-1Ang-15μL;F组玻璃体内注射100μmol·L-1VEGFASODN及160mg·L-1Ang-1各5μL;3d后再次行上述操作。各组大鼠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比观察不同组别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情况,病理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下突破内界膜的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结果 A、B、C、D、E和F组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分别为0、(20.98±1.14)mm2、(21.47±1.65)mm2、(14.60±1.55)mm2、(13.80±1.19)mm2、(10.81±1.35)mm2;D、E、F组新生血管渗漏面积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99,P<0.05);F组渗漏面积低于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94,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P>0.05)。A、B、C、D、E和F组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分别为(1.13±0.31)个、(80.31±5.21)个、(81.08±2.57)个、(37.37±3.41)个、(41.07±2.09)个、(14.41±1.23)个;D、E、F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芽细胞核数均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9.41,P<0.05);F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芽细胞核数低于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4.91,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05)。结论 VEGF ASODN联合Ang-1玻璃体内注射能明显抑DR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减少视网膜血管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反义寡脱氧核苷酸 血管生成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抑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静 张美霞 +1 位作者 张军军 严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对视网膜新生血管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缺氧的方法建立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36只,随机分为高氧组及ES治疗组。ES治疗组小鼠在出... 目的:观察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对视网膜新生血管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缺氧的方法建立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36只,随机分为高氧组及ES治疗组。ES治疗组小鼠在出氧箱后12,36h,玻璃体腔内注射ES1μL。另将生活在正常氧环境中的18只同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提取3组小鼠视网膜总RNA,通过RT-PCR方法定量检测VEGF在3组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氧致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VEGF的表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高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ES作用后VEGF的表达减少,与给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ES治疗组与高氧组比较P<0.05)。结论:ES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 mRNA基因的表达来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 内皮抑素 疾病模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1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翀 陈蕾 李婷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体内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将32只小鼠...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体内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高氧对照组、大剂量治疗组(高氧+100 mg·L-1Ang-1)、小剂量治疗组(高氧+50 mg·L-1Ang-1)。前两组小鼠玻璃体内注射1μL BSS,后两组小鼠玻璃体内分别注射1μL不同浓度的Ang-1。视网膜切片HE染色,计数并比较各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切片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吸入高氧小鼠视网膜均可见突出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率为100%。高氧对照组可见突出细胞数为(24.69±2.61)个,大剂量治疗组为(6.56±1.37)个,小剂量治疗组为(10.83±1.81)个。大小剂量治疗组与高氧对照组相比新生血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在Ang-1治疗的两组中,随着剂量的加大,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逐渐加强。高氧对照组(4.50±0.22)、大剂量治疗组(3.29±0.18)、小剂量治疗组(3.81±0.16)视网膜各层中VEGF表达均较正常组(2.23±0.20)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氧对照组相比,大、小剂量治疗组VEG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Ang-1能有效抑制高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且能减少VEGF的合成和分泌,其抗血管新生作用可能与抑制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1 视网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1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兰兰 惠延年 曾光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26-930,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氉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链脲佐...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氉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茵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配治疗组大鼠20只,每15d每眼球后注射Ang-1溶液0.05mL1次(4ng·L-1),糖尿病阳性对照组20只不给予任何处理。2组与正常对照组(20只)分别饲养3个月、6个月时,采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oin angiography,FFA)观察视网膜血管改变;免疫组化法定量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VEGF的表达;蛋白印迹法定量检测MMP的表达量。结果 FFA观察结果:3个月时糖尿病阳性对照组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扭曲、不规则,Ang-1治疗组可见明显的改善;6个月时,糖尿病阳性对照组可见视网膜微动脉瘤,Ang-1治疗组与糖尿病阳性对照组相比微动脉瘤减少。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3个月、6个月时正常对照组仅见微弱的VEGF表达,灰度值分别为92.9687±2.0400和81.0311±2.7700,糖尿病阳性对照组表达明显上调,灰度值分别为120.0008±2.9011和124.7905±1.961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0.01);Ang-1治疗组3个月、6个月时VEGF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16.1548±1.3431和92.8509±2.3234,与糖尿病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法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MMP蛋白无表达,3个月时Ang-1治疗组表达量高于糖尿病阳性对照组(P<0.05),6个月时糖尿病阳性对照组与Ang-1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1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微血管病变,并抑制视网膜内VEGF、MM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生成素-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鹤南 陈晓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1481-148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对照实验研究。选取7d龄C57BL/6J新生小鼠4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高...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对照实验研究。选取7d龄C57BL/6J新生小鼠4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高氧模型组,每组20只,高氧模型组建立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采用荧光素血管灌注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学改变;制作视网膜组织切片并进行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Ang II和VEGF蛋白的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荧光素血管灌注视网膜铺片:高氧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可见大量新生血管丛,伴明显荧光渗漏。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高氧模型组(43.23±2.57)个较正常对照组(1.37±0.93)个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视网膜Ang II蛋白表达水平:高氧模型组(0.365±0.004)较正常对照组(0.035±0.003)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水平:高氧模型组(0.372±0.004)较正常对照组(0.049±0.007)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Ang II促血管生成的作用与VEGF存在明确的联系,Ang II通过上调VEGF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艳 李筱荣 袁佳琴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8期629-631,共3页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黄斑水肿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的主要临床表现,也是DR主要的致盲原因。目前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发挥重要...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黄斑水肿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的主要临床表现,也是DR主要的致盲原因。目前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VEGF成为当今DR治疗干预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就VEGF及其受体在DR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