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皮层环路及其偶联的视网膜血管网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原(综述) 柏峰(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2-577,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诊断对于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视网膜和大脑具有共同的胚胎学起源,且在解剖结构和脉管系统方面也有诸多相似之处。AD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可能出现视觉...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诊断对于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视网膜和大脑具有共同的胚胎学起源,且在解剖结构和脉管系统方面也有诸多相似之处。AD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可能出现视觉皮层环路及其相关视网膜变化引发的视觉症状,因此近年来,视网膜血管网络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精准干预中的作用备受关注。该文将综述AD患者在视觉皮层环路、视网膜血管网络等方面的变化及相关机制,探讨神经环路与视觉障碍的关联,并介绍视网膜领域的新型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环路 视觉皮层 视网膜血管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活体测量 被引量:15
2
作者 马凯 王光璐 +3 位作者 张风 孟淑敏 卢宁 马彦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对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测定。方法对30只经眼科检查确认的正常眼按同一方法进行黄斑区图像采集,并使用随机软件对其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测量。将所得数据按距中心点距离和方...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对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测定。方法对30只经眼科检查确认的正常眼按同一方法进行黄斑区图像采集,并使用随机软件对其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测量。将所得数据按距中心点距离和方位进行分类统计计算和检验。结果显著性检验证明测量所得 1320个数据具有良好的可信性,且结果与以往类似报道相符。结论OCT能够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精确的量化测定,正常值测定的结果有助于对眼底疾病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OCT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机械损伤后的再生及与核因子-κB的关系
3
作者 周占宇 张蕾 +3 位作者 牛膺筠 刘夫玲 李光达 杨文毅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0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机械损伤后的再生情况及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关系。方法将培养2 d后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分为损伤组和对照组,损伤组用塑料滴头划伤细胞,对照组不划伤。比色法测定损伤后2 h、24 h... 目的探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机械损伤后的再生情况及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关系。方法将培养2 d后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分为损伤组和对照组,损伤组用塑料滴头划伤细胞,对照组不划伤。比色法测定损伤后2 h、24 h、72 h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损伤前后NF-κB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损伤组LDH释放率较相应对照组升高(P<0.05);损伤后时间越长,LDH细胞释放率越低(P<0.05)。损伤后2 h开始,刮伤边缘的扁平细胞增生进入裸区,呈现NF-κB阳性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加深,并可见有再生的小圆细胞突起在损伤区大量增生的扁平细胞表面及空白区域延伸,NF-κB染色阳性。结论机械损伤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具有自我修复的趋向,而NF-κB的活化可能参与了这种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机械损伤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小鼠出生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发育中的PCNA表达及其意义
4
作者 龚健杨 蔡人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目的 研究C5 7小鼠出生后视网膜的发育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PCNA的方法 ,对出生后第 1天到第 2 1天的C5 7小鼠视网膜神经层的细胞发育作连续性观察。结果 C5 7小鼠出生后 ,视... 目的 研究C5 7小鼠出生后视网膜的发育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PCNA的方法 ,对出生后第 1天到第 2 1天的C5 7小鼠视网膜神经层的细胞发育作连续性观察。结果 C5 7小鼠出生后 ,视网膜神经层仍然有一个发育过程。神经节细胞层在出生时已经形成 ,外丛状层在出生后第 6天才分化出来 ,而内、外核层细胞形态上接近成熟小鼠 ,分别在出生后第 10天、19天。PCNA显示在外成神经细胞层分化为内、外核层和外丛状层之前 ,和节细胞各有一次和增殖相关的阳性表达。 3个细胞层在形态学的分化基本完成后 ,又出现了一次结束时间是由外向内变化的阳性过程 (外核层 :第 11天至 15天 :内核层 :第 8天至 16天 ,神经节细胞层 :16天到 2 1天 ) ,这一次阳性表达过程可见到细胞形态向成年形态的转化。结论 C5 7小鼠出生后视网膜神经层的发育 ,分为细胞分化和细胞成熟两个阶段 ,分化阶段的细胞分化顺序可能是以细胞的空间位置决定的 ,成熟阶段的顺序可能是按神经传导的方向发展的 ,与细胞的功能相关 ,PCNA的表达和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在时间、空间上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小鼠 视网膜 神经上皮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黄斑部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韩云飞 郭海科 张洪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7-449,共3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老年人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测定并分析。方法:51例老年人(102眼),男37例74眼,女14例28眼,平均年龄69岁。应用stratus OCT快速黄斑扫描模式(fast macula...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老年人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测定并分析。方法:51例老年人(102眼),男37例74眼,女14例28眼,平均年龄69岁。应用stratus OCT快速黄斑扫描模式(fast macular thickness)对其进行扫描,比较性别、眼别之间的厚度差异,分析年龄与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除右眼内环鼻侧男性的厚度大于女性外(P<0.05),其余象限性别之间均无差异;右眼内环鼻侧、外环颞侧厚度大于左眼(P<0.05),其余各象限眼别之间均无差异;年龄与各象限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均无相关性。结论:在老年人,性别之间、眼别之间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是有差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临床观察——评《医学生物电子显微镜技术》
6
作者 王彬 李请明 +1 位作者 覃雪 曾丽芳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3-584,共2页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有一潜在间隙,视网膜下液为两层分离之后潴留的液体。视网膜脱离之后中心视力急剧下降,脱离之间眼球运动存在闪光,脱离范围以及脱离时间与患者眼压状态呈反...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有一潜在间隙,视网膜下液为两层分离之后潴留的液体。视网膜脱离之后中心视力急剧下降,脱离之间眼球运动存在闪光,脱离范围以及脱离时间与患者眼压状态呈反比。视网膜脱离分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以及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视下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医学生物电子显微镜技术》 显微镜下 电子显微镜技术 神经上皮层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下积液和干眼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吕英楠 秦廷玉 王文战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视网膜下积液(SRF)和干眼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CSC患者115例(115眼)。依据干眼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组,干眼组(51例):泪液分泌试...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视网膜下积液(SRF)和干眼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CSC患者115例(115眼)。依据干眼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组,干眼组(51例):泪液分泌试验(SⅠt)(无表面麻醉)为0~5 mm/5 min或泪膜破裂时间(BUT)为0~5 s,轻度干眼组(47例):SⅠt(无表面麻醉)>5 mm/5 min~10 mm/5 min或BUT>5~10 s,非干眼组(17例):SⅠt(无表面麻醉)>10 mm/5 min及BUT>10 s。利用OCT测量所有患者SRF高度及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分析各组患者性别比例、吸烟人数比例、睡眠不足比例、患者SRF高度及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三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干眼组与轻度干眼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5),干眼组与非干眼组、轻度干眼组与非干眼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干眼组、轻度干眼组、非干眼组患者的吸烟人数比例,睡眠不足比例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吸烟人数比例、睡眠不足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干眼组、轻度干眼组、非干眼组患者的SRF高度依次降低,分别为(387.16±48.28)μm、(236.94±49.32)μm、(142.24±52.7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干眼组、轻度干眼组、非干眼组患者的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依次减小,分别为(3402.12±511.76)μm、(1601.28±394.11)μm、(574.06±209.4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干眼组与轻度干眼组、干眼组与非干眼组、轻度干眼组与非干眼组患者SRF高度及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CSC好发于中青年男性,患者往往伴有干眼;CSC患者的SRF与干眼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干眼 视网膜下积液 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远期视力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沈鸿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71-672,共2页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发生的脱离,根据病因可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其中RRD最为多见,其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解剖复...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发生的脱离,根据病因可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其中RRD最为多见,其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解剖复位率可达90%以上。但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RRD患者术后即使达到了裂孔闭合及视网膜解剖复位,视力却无明显改善。目前普遍认为,影响RRD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是累及黄斑区的RRD引起黄斑部结构的改变,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对视力的影响因素尚未完全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黄斑中心凹下 脉络膜厚度 远期视力 患者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 相关性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格栅模式视觉诱发电位对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汪丽娟 蒋正轩 陶黎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51-954,共4页
目的探讨分离格栅模式视觉诱发电位(ic-VEP)定性模式检查在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青光眼早期诊断提供客观敏感而有效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8例(82眼)和正常对照者47例(76眼),分别进行ic-VEP与视... 目的探讨分离格栅模式视觉诱发电位(ic-VEP)定性模式检查在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青光眼早期诊断提供客观敏感而有效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8例(82眼)和正常对照者47例(76眼),分别进行ic-VEP与视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进行多元相关分析,分析ic-VEP在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青光眼组和正常对照组年龄、屈光度和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青光眼组患者的眼压、视野、RNFLT和ic-VEP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青光眼组患者中,ic-VEP信号噪音比(SNR)与屈光度、眼压、视野和RNFLT的相关性分析表明,ic-VEP SNR与眼压、视野和RNFLT损伤显著相关(P<0.01)。ic-VEP检测开角型青光眼的敏感度为90.2%,特异度为88.2%。ic-VEP与视野检查及RNFLT损伤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ic-VEP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视野、RNFLT的损伤和ic-VEP SNR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分离格栅模式视觉诱发电位 信噪比 视野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限制区域生长的SD-OCT中浆NRD病变区域分割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晓俊 吴梦麟 +2 位作者 范雯 袁松涛 陈强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B06期187-192,219,共7页
中浆(CSC)病变区域的大小对于病变的诊断及研究有着关键的作用,而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NRD)形态在中浆病变中最为普遍且病变程度最为严重,因此快速准确地分割出NRD病变区域十分重要。给出一种全自动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SD-OCT)中浆NRD... 中浆(CSC)病变区域的大小对于病变的诊断及研究有着关键的作用,而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NRD)形态在中浆病变中最为普遍且病变程度最为严重,因此快速准确地分割出NRD病变区域十分重要。给出一种全自动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SD-OCT)中浆NRD病变分割方法。首次在三维空间进行NRD病变分割,将二维图像上的病变区域分割问题转化为三维空间的体分割问题,充分利用了数据的三维结构信息,提高了分割精度。18组中浆NRD病变的SD-OCT图像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准确分割出中浆NRD病变,且平均覆盖率高达89.5%。与其他4种分割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精度最高且耗时最短,在临床应用与研究中具有极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分离 频域光学相干层析图像 自适应阈值 三维区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空间分辨和X细胞与Y细胞
11
作者 寿天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1984年第1期17-24,共8页
感受野(receptive field)是视觉空间分辨的形态和功能基础。近半个世纪来,神经生理学家们在各类动物视系统的各级水平上,就感受野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相当长时期内,这些工作仅停留在静态和线性的范围内,自从1966年Enroth—Cugell... 感受野(receptive field)是视觉空间分辨的形态和功能基础。近半个世纪来,神经生理学家们在各类动物视系统的各级水平上,就感受野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相当长时期内,这些工作仅停留在静态和线性的范围内,自从1966年Enroth—Cugell和Robson首次提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X/Y分类(即线性/非线性分类)以来,此种局面为之改观。十几年来,视系统X和Y细胞的研究,由视网膜发展到脑的各级水平。由电生理学研究扩展到组织学、神经药理学等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野 中心区 视网膜 周边 正弦光栅 对比敏感度函数 细胞 相位差 皮层 空间总和 神经药物学 空间频率 空间分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假体微电极阵列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邵轶彬 隋晓红 任秋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47-1051,1056,共6页
针对用于视觉修复的微电极,根据其植入部位(视网膜、视神经、视皮层以及脉络膜上腔和视盘等),分别介绍了国内外各主要研究小组的最新进展及其特点,讨论了设计和制作微电极阵列的关键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对视觉假体微电极阵列用于临床实验... 针对用于视觉修复的微电极,根据其植入部位(视网膜、视神经、视皮层以及脉络膜上腔和视盘等),分别介绍了国内外各主要研究小组的最新进展及其特点,讨论了设计和制作微电极阵列的关键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对视觉假体微电极阵列用于临床实验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阵列 视觉假体 视网膜 神经 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分辨率三维图割的NRD分割
13
作者 唐宇珠 何晓俊 +3 位作者 吴梦麟 范雯 袁松涛 陈强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34-2241,共8页
为了提高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自动分割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多分辨率三维图割的自动分割算法.首先通过视网膜厚度变化信息准确定位目标和背景区域,统计目标和背景的灰度分布特征,为图割算法提供先验信息;然后采用三维图割算法对4... 为了提高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自动分割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多分辨率三维图割的自动分割算法.首先通过视网膜厚度变化信息准确定位目标和背景区域,统计目标和背景的灰度分布特征,为图割算法提供先验信息;然后采用三维图割算法对4倍下采样后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图像进行分割,得到粗分割结果;最后在原始分辨率图像上,对粗分割结果两侧的窄带区域进行三维图割,得到最终分割结果.在18组CirrusSD-OCT数据集上进行分割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Dice相似性系数为95.07%,分割一组数据的平均时间为57 s,精度和效率均优于现有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 三维图割 多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代辞格心理基础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乃立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98-102,共5页
修辞学家们发现借代辞格的本名和借名之间“有不可分离的关系”。並“随所借事物与所说事物的关系,大別为两类,一为旁借;二为对代”。进而依次再分小类。我们从这样的分类实例中发现了矛盾和问题: 其一:在旁借(随伴事物与主干事物的关系... 修辞学家们发现借代辞格的本名和借名之间“有不可分离的关系”。並“随所借事物与所说事物的关系,大別为两类,一为旁借;二为对代”。进而依次再分小类。我们从这样的分类实例中发现了矛盾和问题: 其一:在旁借(随伴事物与主干事物的关系)大类中,有“事物和事物的资料或工具相代”小类。举例: ▲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地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这样一直到夜,——收了旗关门……(鲁迅《呐喊·头发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代辞格 海棠花 事物 大脑皮层 感知对象 暂时神经联系 不可分离 客观对象 联想 理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