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视盘区微血管的量化分析
1
作者 孙佳 刘健 +3 位作者 燕鹏 陆楠 单志明 杨冬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52-156,共5页
目的:观察单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RPC)密度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RPC密度与RNFL厚度的关系。方法:观察性研究。选取2020-10/2022-01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眼科确诊的单侧BRVO患... 目的:观察单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RPC)密度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RPC密度与RNFL厚度的关系。方法:观察性研究。选取2020-10/2022-01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眼科确诊的单侧BRVO患者37例,37只患眼为单侧BRVO组,37只对侧健眼为对侧健眼组,同时期无眼部疾病健康者35名35眼(均选取右眼入组)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参与者双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前节、眼底及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使用OCTA设备自带软件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RNFL厚度和视盘中心到动静脉交叉点的距离(DAVD)。采用优化的U-net算法剔除视盘周围大血管后再计算RPC密度。比较三组间CMT、RNFL厚度、RPC密度,并分析RPC密度与CMT、RNFL厚度、DA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单侧BRVO组患眼CMT、RNFL厚度较对侧健眼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厚(均P<0.05);对侧健眼组CMT、RNFL厚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单侧BRVO组患眼RPC密度较对侧健眼组增加,较健康对照组减少,但均无差异(均P>0.05),而对侧健眼组RPC密度较健康对照组减少(P<0.05)。单侧BRVO组患眼RPC密度与CMT无相关性(P=0.960),与RNFL厚度呈正相关(r=0.401,P=0.014),与DAVD呈负相关(r=-0.339,P=0.040)。结论:BRVO患眼视盘区RNFL明显增厚、RPC密度无明显变化。RPC密度与RNFL厚度呈正相关,说明RNFL厚度可作为分析研究RPC密度损伤程度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密度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视盘中心到动静脉交叉点的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维宏 胡玮 +1 位作者 赵岩松 邓爱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视盘周围血管密度(circumpapillary vascular density,cpVD)及视野平均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之间的关...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视盘周围血管密度(circumpapillary vascular density,cpVD)及视野平均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之间的关系,以了解两种疾病本质是否有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本院就诊的POAG患者120例(120眼)及与POAG患者年龄、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相匹配的120例(120眼)PACG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测平均RNFL厚度、cpVD及不同方向[上方颞侧(superotemporal,ST)、上方鼻侧(superonasal,SN)、鼻上(nasoupper,NU)、鼻下(nasolower,NL)、下方鼻侧(inferonasal,IN)、下方颞侧(inferotemoporal,IT)、颞下(temporolower,TL)、颞上(temporoupper,TU)]RNFL厚度,采用自动视野计检测总视野MS及不同方向视野MS。分析不同方向RNFL厚度、cpVD和视野MS之间关系及影响cpVD的相关因素。结果PACG组和POAG组患者平均RNFL厚度、平均cpVD、平均视野MS间均相关(均为P<0.05)。PACG组患者RNFL厚度在ST、SN、IT、IN 4个方向上与相应的视野MS均相关(均为P<0.05),cpVD在ST、SN、IT、IN和TL 5个方向上与相应的视野MS均相关(均为P<0.05)。PACG组各方位RNFL厚度与cpVD均相关(均为P<0.05)。POAG组患者在所有方向上cpVD、RNFL厚度、视野MS均两两相关(均为P<0.05)。PACG组眼压和RNFL厚度是影响cpV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而POAG组仅有RNFL厚度是影响cpV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POAG患者相比,PACG患者中cpVD与视野MS的相关性强,说明两者在血管和功能关系上具有一定差异,可能与两者发病机制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视盘周围血管密度 视野平均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眼轴长度和屈光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赵秋雅 邢怡桥 +1 位作者 杜磊 曾思雨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69-771,共3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RNFL)厚度与眼轴长度和屈光度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受试者40名40眼,测量屈光度...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RNFL)厚度与眼轴长度和屈光度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受试者40名40眼,测量屈光度和眼轴长度,通过OCTA检查各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四个象限及整体视盘周围血管密度,测量相应区域的视盘周围RNFL厚度,分析两者之间及两者分别与眼轴长度和屈光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视盘周围整体RNFL厚度与眼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r=-0.760,P<0.001),与屈光度呈显著正相关(r=0.625,P<0.001)。且上方、下方和鼻侧象限的视盘周围RNFL厚度均与眼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r=-0.506、-0.667、-0.700,均为P<0.01),与屈光度呈显著正相关(r=0.409、0.506、0.556,均为P<0.01)。视盘周围整体及颞侧象限的血管密度与眼轴长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均为P<0.05),与屈光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5)。视盘周围血管密度与RNFL厚度整体上呈显著正相关(r=0.500,P=0.001),而仅在鼻侧象限发现视盘周围血管密度与RNFL厚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550,P<0.001)。结论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和RNFL厚度与屈光度及眼轴长度相关,且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和RNFL厚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盘周围血管密度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灌注 被引量:2
4
作者 余海跃 滕娟 朱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定量分析不同阶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变化。方法对90例(90眼)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受试者分为3组:对照组(n=30)、无DR(NDR)组(n=30)和非增生型DR(NPDR)组(n=30)。比较不同组别受试者视盘周围视网膜血... 目的定量分析不同阶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变化。方法对90例(90眼)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受试者分为3组:对照组(n=30)、无DR(NDR)组(n=30)和非增生型DR(NPDR)组(n=30)。比较不同组别受试者视盘周围视网膜血流灌注(RP)、视网膜血管密度(RV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脉络膜血管体积(CVV)、脉络膜血管指数(CVI)、脉络膜厚度(C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DR组患者RP[(13.16±0.98)mm^(2)]、RVD[(61.80±5.29)%]、RNFL[(75.41±11.19)μm]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NPDR组患者RP[(11.70±1.53)mm^(2)]、RVD[(56.92±5.61)%]、RNFL[(68.77±9.61)μm]和CVI(0.16±0.05)均降低(均为P<0.05)。与NDR组相比,NPDR组患者RP、RVD、RNFL和CVI均降低(均为P<0.05)。结论NPDR期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已发生变化。扫频OCTA可以用于早期评估DR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盘周围视网膜血管密度 神经纤维层厚度 脉络膜毛细血管指数 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干光层析眼底血管成像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检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许亚静 高健 刘伦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通过相干光层析眼底血管成像术(OCTA),检测尚处于临床前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眼底放射状视盘周围毛细血管(RPC)血流密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改变,以期发现更早期DR。方法检测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4月... 目的通过相干光层析眼底血管成像术(OCTA),检测尚处于临床前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眼底放射状视盘周围毛细血管(RPC)血流密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改变,以期发现更早期DR。方法检测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的受试者,以尚未出现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22例(36只眼)为糖尿病组(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体检健康者26例(35只眼)为对照组,完成视盘OCTA检查,采集视乳头周围区域及每个扇区的血流密度以及RNFL厚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视盘周围区域RPC平均血流密度为54.00±2.31,观察组为52.83±3.2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鼻下区及下颞区RPC血流密度,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其它扇区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对照组视盘周围区域RNFL层厚度为120.20±9.60,观察组为113.69±9.24,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鼻上区、鼻下区、颞上区、上颞区内RNFL厚度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下鼻区、下颞区、颞下区、上鼻区内RNFL层厚度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DR临床前期阶段,存在眼底视盘RPC血流密度及RNFL厚度下降的迹象。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未出现视网膜病变前,早期出现眼底微血管及神经病变征象,是更早期发现DR的靶向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层析眼底血管造影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放射状视盘周围毛细血管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盘区量化OCTA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良艳 刘超群 +7 位作者 刘建亮 林琳 杨凯莉 牟亚男 张兆光 贾凡 王淑娜 孙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63-2166,共4页
目的:探讨量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病例资料研究。选取2018-01/2019-12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RVO患者40例40眼,选取年龄、性别与RVO患者相匹配的... 目的:探讨量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病例资料研究。选取2018-01/2019-12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RVO患者40例40眼,选取年龄、性别与RVO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0例42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OCTA测量两组受检者视盘区血流密度,并评估各参数的差异。结果:RVO患者患眼整个图像血管(t=-2.953,P<0.001)、视盘周血管(t=-3.533,P=0.001)、整个图像毛细血管(t=-3.192,P=0.003)、视盘周毛细血管(t=-3.930,P<0.001)、下方鼻侧(t=-2.854,P=0.007)、下方颞侧(t=-3.696,P=0.001)、颞下(t=-3.418,P=0.002)、颞上(t=-3.170,P=0.003)、上方颞侧(t=-3.082,P=0.004)、上方鼻侧(t=-2.912,P=0.006)区域内的血流密度均较对侧眼明显下降。RVO患者患眼各个区域内的血流密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RVO患者对侧眼整个图像血管(t=-2.213,P=0.032)、视盘内血管(t=-2.270,P=0.028)、整个图像毛细血管(t=-2.192,P=0.033)、视盘内毛细血管(t=-2.449,P=0.018)、颞上(t=-2.147,P=0.037)区域内的血流密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量化OCTA揭示了RVO患者视盘区血流密度下降,提示视盘区量化OCTA对于RVO病情的评估及对侧眼的预防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放射状视盘周围毛细血管 视盘区血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A评估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后黄斑区和视盘区血流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仇蕊倩 高自清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观察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黄斑区和视盘区血流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的患者30例(3... 目的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观察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黄斑区和视盘区血流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的患者30例(30只眼)。通过OCTA观察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黄斑区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SCP)、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DCP)、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视盘血流密度(DBD)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其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硅油填充眼内后,患者1、3个月BCVA优于术后1周(P<0.05),术后6月BCVA差于术后1、3个月(均P<0.05),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1、3个月黄斑区SCP、DCP、FAZ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3个月比较SCP明显降低(均P<0.05);患者术后1、3个月视盘血流密度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3个月比较密度降低(均P<0.05)。结论使用OCTA观察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后不同时期的黄斑区和视盘血流密度,对于评估视力预后,监测黄斑区和视盘血流密度及结构功能的变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 视网膜脱离 硅油 黄斑区血流密度 视盘血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变化与黄斑厚度的相关性
8
作者 吕维娜 黄灿 +1 位作者 雷先明 余素英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6期488-493,共6页
目的探讨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变化与黄斑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远视性弱视患儿89例作为弱视组,同期选取我院视力正常的非弱视儿童4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儿童的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变化与黄斑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远视性弱视患儿89例作为弱视组,同期选取我院视力正常的非弱视儿童4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儿童的一般资料、视盘周围血管密度、黄斑厚度,比较两组资料的统计学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变化、黄斑厚度及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弱视组患儿眼轴长度、视盘面积较小,屈光度较高(P<0.05)。各区域黄斑厚度比较显示,弱视组黄斑中央凹、内环上方、内环鼻侧、内环下方、外环鼻侧的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黄斑中央凹厚度与屈光度存在正相关性,与眼轴长度、视盘面积存在负相关性;内环鼻侧黄斑厚度与眼轴长度存在负相关性。各区域视盘周围血管密度比较显示,弱视组视盘上方血管密度、视盘鼻侧血管密度小于对照组(P<0.05)。视盘上方血管密度与眼轴长度、视盘面积存在正相关性,与屈光度存在负相关性;视盘鼻侧血管密度与眼轴长度、视盘面积存在正相关性,与屈光度存在负相关性。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变化与黄斑厚度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视盘上方血管密度与黄斑中央凹厚度、外环上方黄斑厚度存在负相关性;视盘鼻侧血管密度与黄斑中央凹厚度、外环鼻侧黄斑厚度存在负相关性(P<0.05)。结论弱视患儿黄斑中央凹、内环上方、内环鼻侧、内环下方、外环鼻侧较厚,而视盘上方血管密度、视盘鼻侧血管密度较小。黄斑厚度及视盘周围血管密度与眼轴长度、视盘面积、屈光度存在一定相关性,视盘上方血管密度与黄斑中央凹厚度、外环上方黄斑厚度呈负相关,视盘鼻侧血管密度与黄斑中央凹厚度、外环鼻侧黄斑厚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视性弱视 视盘周围血管密度 黄斑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继发视盘周围脉络膜空腔视盘血流密度的变化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秋莹 贺江南 +2 位作者 华怡红 樊莹 许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307-1312,共6页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继发视盘周围脉络膜空腔(peripapillary intrachoroidal cavitation,PICC)患眼视盘血流密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PICC患病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35例35眼高度近视伴PICC患眼,40例40眼高度近视不伴PIC患眼及35...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继发视盘周围脉络膜空腔(peripapillary intrachoroidal cavitation,PICC)患眼视盘血流密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PICC患病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35例35眼高度近视伴PICC患眼,40例40眼高度近视不伴PIC患眼及35例35眼正常对照眼纳入研究范围。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眼底照相及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同时进行OCT血管成像检查,分别获得视盘周围视乳头(optic nerve head,ONH)层和视盘旁视网膜毛细血管(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ies,RPC)层的血流密度图。比较高度近视伴与不伴PICC患眼及健眼视盘形态改变和血流密度的差异,分析PICC与视盘周围血流密度的相关性和PICC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三组间屈光度、矫正视力、眼轴、视盘周围萎缩β区(peripapillary atrophyβ-zone,β-PPA)面积、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及视盘倾斜、后巩膜葡萄肿、近视性黄斑病变(myopic maculopathy,MMD)患病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RPC层(54.34±5.58,57.54±7.44,64.42±3.50)与ONH层(51.24±7.43,52.75±9.96,61.25±4.15)视盘周围平均血流密度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与高度近视不伴PICC组及健眼组相比,伴有PICC组RPC和ONH层颞下象限血流密度(56.76±6.62,63.84±6.02,67.52±4.78;56.47±5.79,60.38±4.72,64.18±4.37)均明显下降,RPC层血流密度与MMD、β-PPA面积和RNFL厚度存在显著相关性,而ONH层血流密度则与MMD、PICC的发生及RNFL厚度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盘倾斜和后巩膜葡萄肿是PICC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8.007,95%CI:2.045~31.348;OR=7.558,95%CI:1.398~50.026)。结论:高度近视伴PICC患眼视盘血流密度明显下降,颞侧下降尤为显著。视盘倾斜与后巩膜葡萄肿是PI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脉络膜空腔 视盘周围血流密度 OCT血管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200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徐学农 钟文 +2 位作者 姜妍妍 王海风 宋鉴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临床分析 荧光眼底造影检查 临床资料 周围静脉炎 视盘血管 血脂增高 时间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视盘及其周围血流密度的变化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陶舒雅 曹国凡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7-439,443,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视盘和视盘周围血流密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纳入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并顺利完成现代复合小梁切除术的34例(52眼)患者为研...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视盘和视盘周围血流密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纳入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并顺利完成现代复合小梁切除术的34例(52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眼术前及术后1周行眼压、OCT和OCTA等检查。观察手术前后患眼的眼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C/D值及视盘整体血流密度、视盘周围血流密度、视盘周围不同区域血流密度的变化。结果术后1周眼压为(10.88±4.26)mmHg(1 kPa=7.5 mmHg),与术前的(19.88±5.22)mmHg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后1周患眼C/D值、RNFL厚度和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视盘整体血流密度和视盘周围血流密度分别为(50.73±5.74)%和(42.77±4.32)%,与术前的(49.34±7.27)%和(39.38±2.7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21)。术后视盘周围鼻上、鼻侧、鼻下、颞侧和颞下血流密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颞上血流密度术前及术后1周分别为(42.72±6.89)%和(43.09±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术后视盘整体血流密度和视盘周围血流密度的增加仅与术后眼压下降值有关,与年龄、术前眼压、C/D值、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及RNFL厚度均无相关性。结论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OCTA检查提示,随着眼压的下降,视盘区整体血流密度以及视盘周围血流密度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盘整体血流密度 视盘周围血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2例
12
作者 杨唐健 曾秀燕 +1 位作者 牛勇 张雪平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2期108-108,共1页
关键词 有髓神经纤维 视网膜血管 眼部检查 晶状体皮质 视乳头周围 视乳头边缘 视盘 中心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A与OCT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盘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真真 吴蔚林 +2 位作者 吴国玮 贺琴 张帅 《临床眼科杂志》 2022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研究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与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分析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盘结构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福州东南眼科医院青光眼科门诊就诊患者,早期POAG组45例(70只眼),其... 目的研究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与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分析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盘结构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福州东南眼科医院青光眼科门诊就诊患者,早期POAG组45例(70只眼),其中男性32例(49只眼),女性13例(21只眼),年龄(46.05±18.73)岁。OCTA检测视盘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四个象限的血管密度,OCT检测视盘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四个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分析比较两者同个象限视盘结构改变的相关性。采用Shapiro-Wilk正态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选择Spearman等级相关,满足正态分布选择Pearson线性相关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视盘RNFL上方、下方、颞侧分别与血管密度上方、下方、颞侧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性检验(P=0.013、0.000、P=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关系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292、0.530、0.256,呈正相关,提示这三个象限的视盘血管密度随视盘RNFL变薄而减少;视盘RNFL(鼻侧)与血管密度(鼻侧)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性检验(P=0.110),无相关性;结论早期POAG的视盘血管密度和RNFL改变是一致,正相关的,特别是在视盘的上下方,视盘的血管密度随着RNFL的变薄而减少。通过OCTA测量视盘血管密度,可以为早期青光眼的临床诊断提供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 相干光层析成像术 视盘血管密度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发作期高眼压持续时间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影响:基于OCTA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姬俊雅 于浩南 +2 位作者 栾莉 冯振华 李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8-381,共4页
目的基于OCTA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不同时长的持续高眼压对视盘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对照研究,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首次发作伴有轻度白内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发作期高眼... 目的基于OCTA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不同时长的持续高眼压对视盘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对照研究,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首次发作伴有轻度白内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发作期高眼压持续时间分为2组,高眼压持续≤2 d为A组,高眼压持续>2 d为B组。所有患眼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前及术后1个月均行OCTA检查,分别观察两组患眼黄斑区平均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视盘周围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视盘整体及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区域毛细血管血流密度的变化,并对比分析。结果共纳入30例(3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A、B组各15例(15眼)。A、B两组患眼间术前mGCC厚度及视盘整体、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区域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NFL厚度A组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术后1个月,A、B两组患眼间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2),A组患眼mGCC厚度及视盘整体、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区域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均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及B组患眼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mGCC厚度,RNFL厚度,视盘整体及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区域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OCTA测量的mGCC厚度、RNFL厚度、视盘血流密度等指标可作为评价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高眼压对视网膜损伤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OCTA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视盘毛细血管血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底结构改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卢瑶 刘丹丹 +1 位作者 石蕊 何媛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1期77-82,共6页
高度近视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如何在高度近视人群中发现POAG患者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高度近视患者并发POAG的概率明显高于非高度近视患者。高度近视本身就可能发生眼部一系列结构和功能... 高度近视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如何在高度近视人群中发现POAG患者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高度近视患者并发POAG的概率明显高于非高度近视患者。高度近视本身就可能发生眼部一系列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当高度近视合并POAG时,复杂的眼底改变造成近视与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相互混淆,使早期青光眼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将回顾高度近视合并POAG的相关文献,从流行病学、视盘、视神经节细胞层、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血管密度等眼底结构特点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视盘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患者眼底改变的研究进展:基于OCTA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晓静 吴峥峥 邓铂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4-168,共5页
近视是我国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增长易导致机械应变伴随的一系列病理性近视眼底血管改变,进而导致视觉质量的进行性下降,严重时可致盲。OCTA是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可在几秒内获得可视化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微... 近视是我国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增长易导致机械应变伴随的一系列病理性近视眼底血管改变,进而导致视觉质量的进行性下降,严重时可致盲。OCTA是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可在几秒内获得可视化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微血管分层系统图像。本文将综述OCTA近年来在观察高度近视眼底血管密度、血流面积及常见相关并发症方面的应用,以期对眼科临床工作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血管密度 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近视性视盘周围脉络膜空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治疗眼底病79例临床观察
17
作者 万冬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18期38-38,共1页
眼底病是眼科常见病,对不能采取手术治疗的部分眼底病,西药效果不佳。如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盘血管炎、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病,采取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7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手术治疗 眼底病 临床观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静脉周围 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盘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