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信息流广告的规制框架及其借鉴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玉波 杨金莲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3-137,152,共6页
我国信息流广告行业的飞速发展与其规制框架尚未有效建立形成明显矛盾。美国作为信息流广告的发源地,对信息流广告等原生广告的规制起步较早,规制框架相对较为完整。从规制框架角度出发,对美国信息流广告的规制内容、规制方式、规制机... 我国信息流广告行业的飞速发展与其规制框架尚未有效建立形成明显矛盾。美国作为信息流广告的发源地,对信息流广告等原生广告的规制起步较早,规制框架相对较为完整。从规制框架角度出发,对美国信息流广告的规制内容、规制方式、规制机构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完善我国信息流广告的规制框架,促进信息流广告行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信息流广告 规制框架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审视规制框架 重在提高规制能力
2
作者 吴江 张敏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2-146,共5页
从现实和发展趋势看,各国政府在行政管理和规制领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日益增加。为此,发达国家已开始着手建立新的规制框架,提高政府规制能力。本文分析了当前各国规制改革的特点与思路,总结了各国规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在着手建立新... 从现实和发展趋势看,各国政府在行政管理和规制领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日益增加。为此,发达国家已开始着手建立新的规制框架,提高政府规制能力。本文分析了当前各国规制改革的特点与思路,总结了各国规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在着手建立新的规制框架中采取的应对措施,最后就国际规制改革的实践总结出对我国规制建设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规制框架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征信机构自动化决策的风险识别与区分规制
3
作者 张雨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0,共9页
个人征信机构运用自动化决策提供信用信息查询、信用评价与信用反欺诈产品或服务,可能因传导不实信息、复现社会偏见与歧视、弱化人类决策个性化空间等对人的权益产生风险。通过对个人征信机构自动化决策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发现,信用信息... 个人征信机构运用自动化决策提供信用信息查询、信用评价与信用反欺诈产品或服务,可能因传导不实信息、复现社会偏见与歧视、弱化人类决策个性化空间等对人的权益产生风险。通过对个人征信机构自动化决策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发现,信用信息查询类产品可引发“算法黑箱”风险,信用评价类和信用反欺诈类产品可同时引发“算法黑箱”“算法歧视”等风险。我国现有法律衍生出个体赋权机制、透明度义务机制和第三方主体外部监督机制,以应对自动化决策引发的各类风险,但单一的规制机制较难解决个人征信机构自动化决策的风险规制难题。对个人征信机构自动化决策的风险进行规制,需要综合考量规制对象、规制目的和规制实效,并以个人征信数据处理关系为分析背景,建构公私法规制机制相衔接的立体化风险规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征信机构 自动化决策 风险识别 风险规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合并的反垄断法规制问题研究
4
作者 李鑫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0-155,共6页
在分析现今中国行政垄断、自然垄断和经济垄断三种垄断行为与纵向合并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我国反垄断法对纵向合并进行规制的必要性问题。并提出国有企业进行的纵向合并和产业链上的垄断是我国纵向合并反垄断规制的首要问题。确定我国对... 在分析现今中国行政垄断、自然垄断和经济垄断三种垄断行为与纵向合并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我国反垄断法对纵向合并进行规制的必要性问题。并提出国有企业进行的纵向合并和产业链上的垄断是我国纵向合并反垄断规制的首要问题。确定我国对纵向合并所持立场是在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互动中完成的,现阶段我国经济已进入市场经济竞争阶段,应确认竞争政策优先的调整原则。最后,在文中所述的分析框架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包括申报标准、启动程序等问题在内的我国反垄断法调整纵向合并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合并 反垄断 规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法治化的路径选择——以新修订的《预算法》实施为背景 被引量:8
5
作者 金香爱 李岩峰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7-71,共5页
自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预算法》实施以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已成为解决地方债问题的主要手段,截至2018年10月,我国地方政府债券托管总量已超过18万亿元人民币。面对天文数字般的巨大地方政府债券总量,迄今我国却尚未建立起一部统一规... 自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预算法》实施以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已成为解决地方债问题的主要手段,截至2018年10月,我国地方政府债券托管总量已超过18万亿元人民币。面对天文数字般的巨大地方政府债券总量,迄今我国却尚未建立起一部统一规范的地方债券法律规制体系,进而导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中的种种乱象。因此,建议首先应该在立法层面理顺中央与地方在地方债券发行中的关系,中央政府可以承担有限的救助责任,同时应按照责任大小削减地方政府发债额,遏制地方政府发债冲动。其次,按照市场化运行方式,构建以信息披露制度为前提、信用评级为保障、事后追责为预防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机制。在事后追责体系中,除加强以往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外,应该以市场化为导向,考虑加入针对投资者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券 法律规制框架 信息披露 信用评级 问责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