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一代天气雷达多观测模式切换策略和阈值分析——以广元市为例
1
作者 康丁元 胡丹丹 +1 位作者 张鑫宇 王璐思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9期323-325,共3页
利用广元市地面观测、雷达资料和多观测模式运行日志文件,分析了广元市2023年5—9月多观测模式运行切换现状,优化了切换阈值和判定条件,探索了运行切换机制。结果显示:(1)切换正确率、正确样本率和预报员参与度均较低,超时次数较多。(2... 利用广元市地面观测、雷达资料和多观测模式运行日志文件,分析了广元市2023年5—9月多观测模式运行切换现状,优化了切换阈值和判定条件,探索了运行切换机制。结果显示:(1)切换正确率、正确样本率和预报员参与度均较低,超时次数较多。(2)触发切换的关键因子中,VIL是最主要影响因素,A_(2)和A_(3)次之,A_(1)、topArea和vilArea一次均未出现,开展切换阈值合理性研究形成A_(2)≥90 km^(2),且topArea≥14 km^(2);CR≥48 dBz,且ET≥10.4 km;风暴VIL值≥9.5 kg/m^(2)三个判定条件。(3)建立由预报员主导的“天气形势研判+手动切换”和“智能提醒+人工判定”多观测模式切换机制,既能增加提前量,又能避免出现漏报或发布不及时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雷达 观测模式 阈值分析 智能提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测井孔隙度观测模式与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55
2
作者 谢然红 肖立志 邓克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67-1572,共6页
核磁共振(NMR)测井是确定地层孔隙度的有效方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我国部分油田的应用中发现核磁测井孔隙度与常规孔隙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对NMR测井孔隙度观测模式和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了NMR孔隙度误差的来源.针对富含... 核磁共振(NMR)测井是确定地层孔隙度的有效方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我国部分油田的应用中发现核磁测井孔隙度与常规孔隙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对NMR测井孔隙度观测模式和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了NMR孔隙度误差的来源.针对富含蒙脱石、伊利石和伊/蒙混层粘土矿物的陆相沉积砂泥岩地层,根据这些粘土矿物的NMR横向弛豫时间T2值特征以及孔隙度处理结果得到的4.0 ms附近孔隙度分配量不合适,提出了新的观测模式和处理方法,并用实验验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孔隙度 观测模式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层数字测高仪被动接收观测模式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朱正平 宁百齐 +1 位作者 孙奉娄 陈锟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9-396,共8页
利用CADI(Canadian Advanced Digital Ionosonde)电离层数字测高仪平台,实现了新的电离层数字测高仪被动接收观测模式。利用新开发的观测模式,在观测台站开展了一系列实验观测研究,经过信号处理和信息提取,获得了电离层特征参量f_0F_2... 利用CADI(Canadian Advanced Digital Ionosonde)电离层数字测高仪平台,实现了新的电离层数字测高仪被动接收观测模式。利用新开发的观测模式,在观测台站开展了一系列实验观测研究,经过信号处理和信息提取,获得了电离层特征参量f_0F_2回归方程,高频信道背景噪声分布,电离层D层对电波的吸收等电离层探测信息。实验观测结果表明,所获取的f_0F_2与主动探测结果相关性在0.84以上,高频信道背景噪声分布以及电离层D层吸收状况与电离层实际分析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接收模式 电离层测高仪 电离层观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观测模式的科学卫星构型布局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昂 赵二鑫 +1 位作者 洪斌 张龙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39,共7页
空间观测科学卫星一般会有多种观测模式,不同观测模式对卫星提出不同的构型布局需求。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在轨能够实现巡天、小天区、定点、伽马暴等4种主要观测模式。通过对卫星不同观测模式进行分析,得出各观测模式对构型布... 空间观测科学卫星一般会有多种观测模式,不同观测模式对卫星提出不同的构型布局需求。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在轨能够实现巡天、小天区、定点、伽马暴等4种主要观测模式。通过对卫星不同观测模式进行分析,得出各观测模式对构型布局设计需求,完成HXMT卫星适应多观测模式的构型布局设计。采用模块化、集成化的原理,设计服务舱+载荷舱的整星构型形式,以提高总装操作和测试的开敞性,实现并行研制;采用将望远镜背向安装在载荷舱顶板的布局方式,有效降低卫星平台对有效载荷的感生本底干扰,并屏蔽地球大气的反照本底;采用星敏感器与望远镜一体化安装布局,保证在轨望远镜光轴指向的确定精度;通过设置多维遮阳板,以减小定点和小天区扫描模式下对望远镜的空间外热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 观测模式 构型布局 设计与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层垂直探测中扰动观测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正平 宁百齐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60-766,共7页
电离层高频反射回波的多普勒频移观测是研究电离层扰动的一个重要方法。利用电离层垂直探测中的组合脉冲控制和回波相位测量分析方法,开发并实现了一种电离层扰动观测模式。实验观测表明,新开发的观测模式在电离层高频反射回波为窄带信... 电离层高频反射回波的多普勒频移观测是研究电离层扰动的一个重要方法。利用电离层垂直探测中的组合脉冲控制和回波相位测量分析方法,开发并实现了一种电离层扰动观测模式。实验观测表明,新开发的观测模式在电离层高频反射回波为窄带信号的情况下,可实时获得高精度多普勒频高图,并给出电离层扰动速度的时空变化曲线,能够满足电离层扰动观测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垂直探测 电离层扰动 观测模式 多普勒频高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探测卫星定点观测模式外热流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宇鹏 赵欣 +1 位作者 孙腾飞 陈春亮 《航天器工程》 2013年第4期49-55,共7页
针对天文探测卫星定点观测模式下的特定姿态,结合相关科学观测约束、整星能源和热控设计约束及轨道特点,进行了多约束条件下的外热流变化规律分析,对比了有、无遮阳挡板情况下,卫星外热流的差异,并通过虚拟热沉温度,分析了卫星各个舱板... 针对天文探测卫星定点观测模式下的特定姿态,结合相关科学观测约束、整星能源和热控设计约束及轨道特点,进行了多约束条件下的外热流变化规律分析,对比了有、无遮阳挡板情况下,卫星外热流的差异,并通过虚拟热沉温度,分析了卫星各个舱板的散热能力。基于有、无遮阳挡板的外热流分析结果,从热控角度建议在定点观测模式下,对卫星的观测姿态进行约束,对有低温需求的天文探测器建议加设遮阳挡板,可为天文探测卫星的热控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探测卫星 定点观测模式 外热流 观测约束条件 遮阳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储层核磁共振测井观测模式选择及其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刘迪仁 殷秋丽 +2 位作者 袁继煌 陈建 谢伟彪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2期7-10,共4页
由于稠油具有黏度大、密度高等特点,采用常规储层的核磁共振测井观测模式很难得到理想结果。基于核磁共振测井原理和稠油储层的特性,根据地区实验数据,估算了稠油储层的等待时间、回波间隔、回波个数等核磁参数,并通过优选观测模式,获... 由于稠油具有黏度大、密度高等特点,采用常规储层的核磁共振测井观测模式很难得到理想结果。基于核磁共振测井原理和稠油储层的特性,根据地区实验数据,估算了稠油储层的等待时间、回波间隔、回波个数等核磁参数,并通过优选观测模式,获得了有效的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对利用该方法获得的新疆JMS地区的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进行稠油储层测井解释,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观测模式 稠油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核磁共振测井观测模式及气水弛豫分析——以四川盆地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筠 吴见萌 朱国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5,共7页
四川盆地致密储层岩性、储集类型复杂,隐蔽性与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难以准确评价。核磁共振测井方法可以解决常规测井的多解性问题,实现对储层流体性质的准确评价。为此,针对该盆地致密储层特征,开展核磁共振测井观测模式对比分析,依据... 四川盆地致密储层岩性、储集类型复杂,隐蔽性与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难以准确评价。核磁共振测井方法可以解决常规测井的多解性问题,实现对储层流体性质的准确评价。为此,针对该盆地致密储层特征,开展核磁共振测井观测模式对比分析,依据不同观测模式的核磁共振测井信息,结合试验井测试资料,优选了核磁共振测井观测模式;进而以岩石弛豫特征和气水弛豫特征为理论基础,对已测试的致密储层T_2气水弛豫特征进行分析,剖析致密储层受孔隙度、孔径尺寸、流体性质等因素影响的T_2横向弛豫分布谱。研究结果认为:(1)D9TWE3为四川盆地致密储层最合适的核磁共振测井观测模式;(2)储层致密化是致密碎屑岩储层气水弛豫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致密砂岩储层气水弛豫分布特征为天然气的T_2弛豫时间比水的T_2弛豫时间长;(3)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气水弛豫分布特征为气层的T_2分布谱右峰靠前、水层的T_2分布谱右峰靠后。结论认为,所形成的四川盆地致密砂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的T_2气水弛豫判别标准,能有效甄别出孔隙度介于4%~10%的致密储层流体性质,为四川盆地致密储层的气水识别、天然气储量计算、产能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致密砂岩 碳酸盐岩 核磁共振测井 观测模式 岩石弛豫 气水弛豫 流体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下地面观测资料同化I.模式地形与观测站地形高度差异对地面资料同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6
9
作者 徐枝芳 龚建东 +1 位作者 王建捷 李泽椿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2-232,共11页
中国地形复杂,模式地形与实际观测地形存在一定高度差异,因此设计合理的复杂地形下地面观测资料的同化方案有利于使我国目前仅用作探测手段的地面观测资料(常规地面观测站和地面自动站)在中尺度数值模式中得到充分利用。作者在MM5_3DVA... 中国地形复杂,模式地形与实际观测地形存在一定高度差异,因此设计合理的复杂地形下地面观测资料的同化方案有利于使我国目前仅用作探测手段的地面观测资料(常规地面观测站和地面自动站)在中尺度数值模式中得到充分利用。作者在MM5_3DVAR同化系统中利用近地层相似理论将地面观测资料进行直接三维变分同化分析,并对地面资料同化方案设计中是否需要考虑模式与实际观测站地形高度差异进行探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近地层相似理论将地面观测资料同化到数值模式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且地面观测资料(温度、湿度、风场、地面气压)中各物理量同化到数值模式都能影响24小时降水数值结果,但各物理量起的作用大小不一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温度,其次为湿度;地面观测资料同化方案设计有必要考虑模式地形与实际观测站地形高度差异,适当考虑这种高度差异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观测资料 同化分析 近地层相似理论 模式地形与观测站地形高度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X模式单道成像与观测系统重复性关系下的多道观测系统重复性
10
作者 辛秀艳 董凤树 +4 位作者 符力耘 全海燕 罗敏学 胡斌 岳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49-1860,共12页
时移地震中新提出的多道观测系统重复性,逐一应用于面元,可以给出每个面元单一的观测系统重复性,形成对应叠后成像的地震道重复性的面分布,对于评估时移地震重复性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抽象了多道间观测系统重复性与单道间观测系统重... 时移地震中新提出的多道观测系统重复性,逐一应用于面元,可以给出每个面元单一的观测系统重复性,形成对应叠后成像的地震道重复性的面分布,对于评估时移地震重复性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抽象了多道间观测系统重复性与单道间观测系统重复性的关系,给出了多道观测系统重复性的衡量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其理论中依赖了地震数据重复性与单道观测系统重复性的线性关系模型,而这一关系在单道观测系统重复性的有限范围内较为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X模式拟合的关系模型,与全范围的单道地震数据重复性随观测系统重复性的变化趋势更好地吻合,并采用对大单道观测系统重复性的向X节点的收缩,使原多道观测系统重复性的相应关系在整个数据范围内基本成立.基于实际数据的研究表现了该方法的数据分析结果的新特性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移地震 4D四维地震 重复性 X模式拟合多道观测系统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对流过程观测外场试验及初步结果分析 被引量:37
11
作者 刘黎平 吴林林 +4 位作者 吴翀 汪旭东 陈晓辉 曹俊武 庄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9-1094,共16页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专门用于快速观测对流过程、具有多波束观测能力的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XPAR),并利用该雷达与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CPOL)于2013年4~6月在广东省江门市...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专门用于快速观测对流过程、具有多波束观测能力的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XPAR),并利用该雷达与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CPOL)于2013年4~6月在广东省江门市鹤山站进行了对比观测试验,以检验该雷达观测模式及其对快速变化的对流云演变过程的观测能力,为进一步改进雷达观测模式提供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XPAR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观测模式,利用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三种观测模式观测的回波结构、灵敏度,并与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数据进行了对比,详细分析了2013年5月30日一次中尺度线状对流系统后部的单体的发展和消亡过程,讨论了XPAR分钟级数据在分析对流过程演变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XPAR三种观测模式获取的降水回波结构合理,实现了在1 min内完成一个高空间分辨率的体扫的探测功能,数据的时空分辨率远远高于现有的机械扫描雷达;(2)XPAR的精细观测模式数据揭示了单体触发、发展和演变过程,清晰给出了两次径向辐合发展过程及其与回波发展的关系,给出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和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不能提供的新的事实;(3)XPAR分钟级数据对进一步认识对流单体内部γ中尺度及其更小尺度系统的发展和演变有非常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 观测模式检验 对流单体精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键合图理论的混杂系统模式观测器设计与故障诊断
12
作者 袁航 帕孜来.马合木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1-75,共5页
为了实时准确的识别混杂系统的运行模式,以键合图为工具,引用受控结点,搭建系统混杂键合图模型,推导系统全局解析冗余关系,求得系统各模式下的解析冗余关系。将同一模式下的解析冗余关系代数求和,得到系统各模式下唯一的模式特征表达式... 为了实时准确的识别混杂系统的运行模式,以键合图为工具,引用受控结点,搭建系统混杂键合图模型,推导系统全局解析冗余关系,求得系统各模式下的解析冗余关系。将同一模式下的解析冗余关系代数求和,得到系统各模式下唯一的模式特征表达式;并以此设计系统模式观测器。将受控结点状态与其控制信号进行分析,实现受控结点故障诊断。最后利用20-sim软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模式识别与故障诊断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系统 模式观测 故障诊断 受控结点 键合图 20-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台网调整与优化方案探讨 被引量:12
13
作者 车用太 鱼金子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7-367,共11页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台网的现状,然后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调整与优化的建议:1调整布局,重点加强我国中西部地区(105°E以西)的监测;2扩大规模,观测井(泉)数要达到1 000个左右;3全面提高观测井质量,淘汰...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台网的现状,然后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调整与优化的建议:1调整布局,重点加强我国中西部地区(105°E以西)的监测;2扩大规模,观测井(泉)数要达到1 000个左右;3全面提高观测井质量,淘汰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观测井(泉),改造不完全符合规范要求的观测井,新建一批完全符合规范的观测井;4优化观测项目的组合,大力发展观测井(泉)水流量观测,强化以H2、He、CO2等为主测项的断层带土壤气观测,建立断层带土壤气观测网;5优化现有的观测模式,开展平面上的台阵式观测与垂向的多层次立体化观测;6完善与提升现有数字化观测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流体观测 台网布局 台网规模 观测网质量 观测项目 观测模式 数字化观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位向变速扫描星载TOPS SAR信号处理方法
14
作者 陈阳阳 徐伟 +1 位作者 黄平平 谭维贤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6-436,共11页
循序扫描地形观测模式(Terrain Observation by Progressive Scans,TOPS)是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的一种工作模式,具有宽测绘带的特点。因为星载TOPS SAR的这一特点,该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在宽... 循序扫描地形观测模式(Terrain Observation by Progressive Scans,TOPS)是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的一种工作模式,具有宽测绘带的特点。因为星载TOPS SAR的这一特点,该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在宽测绘带的条件下,TOPS SAR扫描场景内目标的类型会相对变多,目标的方位向分辨率需求也随着目标类型的增多而增多,但一般的TOPS SAR的方位向分辨率单一,不能满足大扫描区域内多种不同类型目标的方位向分辨率需求。方位向变速扫描星载TOPS SAR通过调整SAR天线波束的扫描速率对观测区域进行变速扫描,让不同方位位置的目标拥有不同的扫描时间,从而获得关于不同方位位置目标的不同信息量。因此方位向变速扫描星载TOPS SAR可以实现在同一扫描区域内获得多个方位向分辨率,从而同时满足多个不同类型目标的方位向分辨率需求。但对于方位向变速扫描的星载TOPS SAR信号,一般的信号处理方法不再适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结合方位向变速扫描星载TOPS SAR信号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方位向变速扫描TOPS SAR的信号处理方法。其中第一步,利用多普勒中心移除处理和方位向补零处理来尽量消除信号的多普勒混叠现象;第二步,通过去斜、升采样等处理让信号的方位向多普勒总带宽小于SAR系统的脉冲重复频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PRF),从而完全消除了信号的多普勒混叠现象;第三步,通过乘以原始多普勒历程恢复函数来恢复信号在没有处理前的多普勒历程,接着进行距离徙动矫正和距离向压缩;最后,采用瞬时信号相移函数和尺度傅里叶变换(Scaled Fourier Transform,SCFT)消除波束旋转中心到卫星的距离变化对方位向距离采样间隔的影响并进行方位向压缩得到SAR图像。通过点目标仿真实验和场景分布目标模拟实验,并对比目标的成像性能指标验证了目标成像结果的正确性和所提方位向变速扫描TOPS SAR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提出的方位向变速扫描TOPS SAR信号处理方法解决了该扫描模式信号的多普勒混叠问题,并能对目标进行精准成像,且实现了在同一测绘带内获得不同方位向分辨率,同时满足了大扫描范围内不同类型目标的方位向分辨率需求,为需要不同方位向分辨率的应用场景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序扫描地形观测模式 方位向分辨率 变速扫描 多普勒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马望远镜谱线OTF观测系统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健 吴亚军 +6 位作者 袁瑾 李尚活 李娟 王均智 陈曦 刘庆会 沈志强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220,共9页
OTF(On-The-Fly)观测模式是目前单天线最有效的谱线成图观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单天线的谱线成图观测。主要介绍OTF观测模式在天马望远镜的实现情况。首先介绍天马望远镜OTF观测模式的观测过程和基本观测参数;接着分别对天马望远镜OTF观测... OTF(On-The-Fly)观测模式是目前单天线最有效的谱线成图观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单天线的谱线成图观测。主要介绍OTF观测模式在天马望远镜的实现情况。首先介绍天马望远镜OTF观测模式的观测过程和基本观测参数;接着分别对天马望远镜OTF观测系统的结构、观测控制软件、DIBAS(Digital Backend System)谱线终端、中频传输系统以及数据预处理软件进行介绍;最后给出对W3区域中的6条氢复合线的试观测结果。目前,天马望远镜的OTF观测系统已完成多次对外开放的谱线成图观测,均取得较好的观测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电望远镜 分子谱线 OTF观测模式 观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基光学同步带目标监视跟踪模式 被引量:14
16
作者 周美江 朱振才 +3 位作者 杨根庆 吴会英 胡海鹰 张晟宇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43,49,共10页
目前的天基空间目标观测模式多利用自然交会方式,在长时间观测的基础上实现对空间目标的遍历,模式规划中未考虑地气光反照对观测效率的影响。文章基于天基平台太阳同步轨道的特点,在传统自然交会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姿态协同,新规划了两种... 目前的天基空间目标观测模式多利用自然交会方式,在长时间观测的基础上实现对空间目标的遍历,模式规划中未考虑地气光反照对观测效率的影响。文章基于天基平台太阳同步轨道的特点,在传统自然交会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姿态协同,新规划了两种同步带目标观测模式。将地气光反照对天基空间目标观测的影响量化为相机的离轴角约束,引入模式规划,得到的观测模式即为不受地气光反照影响的观测模式,具有工程实际应用价值,然后对几种观测模式的观测效率从姿态模式、遍历时长、观测弧长等方面进行了评价。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区域凝视在对同步带目标编目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遍历时间小于1天,姿态模式相对简单,观测弧段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带探测 地气光反照 相机离轴角 观测模式 覆盖效率 航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卫星组网业务化观测格局全面形成 被引量:1
17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69,共1页
目前,我国发射的海洋卫星和以海洋为主要用户的卫星已达到12颗,包括海洋一号系列卫星、海洋二号系列卫星、高分三号系列卫星以及中法海洋卫星。目前,我国在轨的海洋卫星包括海洋一号C卫星和D卫星,海洋二号B、C、D卫星,高分三号01、02、0... 目前,我国发射的海洋卫星和以海洋为主要用户的卫星已达到12颗,包括海洋一号系列卫星、海洋二号系列卫星、高分三号系列卫星以及中法海洋卫星。目前,我国在轨的海洋卫星包括海洋一号C卫星和D卫星,海洋二号B、C、D卫星,高分三号01、02、03卫星以及中法海洋卫星。各卫星每天24小时工作,每天绕地球飞行14圈左右,每轨扫描幅宽为10~3 000千米,卫星上配置的载荷大部分处于全天时、全天候、全球覆盖的观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卫星 全球覆盖 全天时 海洋二号 观测模式 卫星组网 业务化 全天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验正交函数与广义数值环境模式重构声速剖面的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旭 张永刚 +1 位作者 张胜军 吴世华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5-121,共7页
本文利用Argo资料对经验正交函数(EOF)和GDEM模式拟合声速剖面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较好地重构局地声速剖面。EOF方法的拟合精度与选取的EOF阶数有关,阶数越高,精度越高;GDEM模式的拟合精度介于EOF的前5阶到前10阶... 本文利用Argo资料对经验正交函数(EOF)和GDEM模式拟合声速剖面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较好地重构局地声速剖面。EOF方法的拟合精度与选取的EOF阶数有关,阶数越高,精度越高;GDEM模式的拟合精度介于EOF的前5阶到前10阶之间。EOF易受到样本数量和采样深度的限制,难以提供完整的声速剖面;而GDEM模式能够将剖面扩展到更深的深度,与仅有上层海洋采样数据的声速剖面相比,结合深海水团的信息可使拟合结果达到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速剖面 经验正交函数(EOF) 广义数值环境模式 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库存管理对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的影响——以广州二轻研究所库存控制模式改革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敏坚 胡挺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08年第3期78-80,共3页
库存管理作为影响企业资金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已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文章主要以广州市二轻研究所的库存控制模式的改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库存控制模式改革所取得的成果,找出优化库存管理对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的影响,并提出几点改... 库存管理作为影响企业资金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已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文章主要以广州市二轻研究所的库存控制模式的改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库存控制模式改革所取得的成果,找出优化库存管理对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的影响,并提出几点改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资金 库存控制 ABC库存分类管理法 定期观测库存控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观测资料同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徐枝芳 龚建东 +1 位作者 王建捷 李泽椿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8期1-10,共10页
通过对比分析当前两种地面观测资料同化方案(Ruggiero方案和郭永润方案),对其优缺点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同化方案同化地面观测资料后都是从模式低层到高层对分析场产生影响,中低层高度影响比较大,高层影响较小,并且对24 h... 通过对比分析当前两种地面观测资料同化方案(Ruggiero方案和郭永润方案),对其优缺点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同化方案同化地面观测资料后都是从模式低层到高层对分析场产生影响,中低层高度影响比较大,高层影响较小,并且对24 h模拟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Ruggiero方案考虑了模式地形与观测站地形高度差异,但资料剔除较多,且模式分辨率越高,资料剔除对分析场的影响越明显。郭永润方案不考虑模式地形与观测站地形高度差异,假定所有地面观测资料位于模式面,因此无论模式分辨率如何,资料都能得到充分利用,但模式地形与实际观测站地形高度差异大小在地面观测资料同化分析中的影响不可忽略,因此郭永润方案有待改进,适当考虑这两种地形高度差异时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观测资料 同化分析 模式地形与观测站地形高度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