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肥和覆膜垄沟种植对旱地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1
1
作者 李廷亮 谢英荷 +5 位作者 任苗苗 邓树元 单杰 雷震宇 洪坚平 王朝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220,共9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肥和覆膜垄沟种植对旱地冬小麦群体动态、产量构成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垄沟种植和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旱地冬小麦穗数,追肥处理可减少后期无效分蘖;覆膜垄沟种植和追肥处理产量分别比农户模式提高了1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肥和覆膜垄沟种植对旱地冬小麦群体动态、产量构成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垄沟种植和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旱地冬小麦穗数,追肥处理可减少后期无效分蘖;覆膜垄沟种植和追肥处理产量分别比农户模式提高了11.73%和13.91%,穗数和穗粒数是其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覆膜垄沟种植方式可减少土壤水分损耗,水分利用率为11.60kg.hm-.2mm-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追肥处理能有效促进小麦生育中后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在基施氮量165 kg/hm2上再追肥30 kg/hm2,地上部分吸氮总量增加15.45 kg/hm2,追肥氮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底肥氮利用率,为5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覆膜垄沟种植 追肥 产量 水氮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垄覆膜垄沟覆草对山地果树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伟 王延平 +3 位作者 韩明玉 张林森 穆艳 李生光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5,共7页
为给起垄覆膜垄沟覆草集雨条件下氮肥的施用提供科学依据。以7年生红富士苹果树为试材,田间布设起垄覆膜垄沟覆草(FS)、常规管理(CK)两种田间管理措施,3个氮肥施用水平(N 201.53、403.05、604.58 kg/hm2,分别以N1、N2、N3表示),每株树施... 为给起垄覆膜垄沟覆草集雨条件下氮肥的施用提供科学依据。以7年生红富士苹果树为试材,田间布设起垄覆膜垄沟覆草(FS)、常规管理(CK)两种田间管理措施,3个氮肥施用水平(N 201.53、403.05、604.58 kg/hm2,分别以N1、N2、N3表示),每株树施15N-尿素5 g,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处理对果树氮肥吸收、利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同物候期FS的叶片氮含量高于CK,春梢旺长期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叶片氮含量随叶龄的增加而降低,N2水平叶片含氮量高于N1和N3;不同物候期FS的叶片Ndff值高于CK,生长季内叶片的Ndff值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但是N2水平的Ndff值始终高于N1和N3;在果实采收期,FS的叶片、新稍、多年生枝、主枝、主干和果实的Ndff值均明显高于CK,且各器官N2的Ndff值均高于N1和N3;FS的15N-尿素利用率较CK处理提高6.65%~13.41%,FS的N2水平的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N1、N3水平(P<0.05)。FS的单株产量、单果质量、优果率均高于CK,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可滴定酸与CK接近,但不同施氮水平都表现为N2最大,N3次之,N1最小。在干旱贫瘠的山地苹果园,采用起垄覆膜垄沟覆草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果树对氮肥的吸收、利用率,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垄覆膜垄沟 苹果 15N-尿素 吸收 利用 陕北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紫花苜蓿覆膜垄沟和施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孟宣辰 马鹏程 +3 位作者 马杰 段珍 韩阳阳 张吉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98-2106,共9页
本研究设置了露地平播、全地面覆膜平播、半覆盖平播、覆膜垄沟播和土垄沟播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覆膜和垄沟技术对土壤水热状况、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在覆膜垄沟处理条件下,参照“3414”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料配比... 本研究设置了露地平播、全地面覆膜平播、半覆盖平播、覆膜垄沟播和土垄沟播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覆膜和垄沟技术对土壤水热状况、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在覆膜垄沟处理条件下,参照“3414”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料配比对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垄沟处理较露地处理在生长前期提高了土壤温度,在返青期、第一次和第二次刈割后提高了0~80 cm土壤含水量,并提高了苜蓿的干草产量、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施肥试验中,P_(2)K_(2)N_(3)处理干草产量最高,为6366 kg·hm^(-2),并提高了土壤肥力;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最高的处理分别是P_(2)K_(1)N_(2)、P_(2)K_(2)N_(3);P_(2)K_(1)N_(2)处理的中性洗涤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综上,覆膜垄沟可以改善土壤水热状况,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施肥处理P_(2)K_(2)N_(3),即P_(5)O_(2)60 kg·hm^(-2),K_(2)O 45 kg·hm^(-2),N 92 kg·hm^(-2),综合效果较好,是垄沟覆膜条件下的最佳施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覆膜垄沟 施肥 产量 品质 土壤水热状况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与氮肥配合对垄沟覆膜栽培冬小麦干物质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4
作者 师日鹏 上官宇先 +1 位作者 马巧荣 王林权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3-830,共8页
为协调冬小麦个—群体间关系,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充分发挥旱作条件下垄沟栽培优势,以小偃22为材料,采用二元二次旋转组合设计,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垄沟覆膜、垄下集中施肥模式下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冬小麦个—群体间干物质累积及产量... 为协调冬小麦个—群体间关系,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充分发挥旱作条件下垄沟栽培优势,以小偃22为材料,采用二元二次旋转组合设计,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垄沟覆膜、垄下集中施肥模式下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冬小麦个—群体间干物质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干物质累积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2008~2009年群体干物质累积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2009~2010年群体干物质累积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花期单茎干物质累积量不受施氮量的影响;而成熟期个体干物质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冬小麦群体干物质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冬小麦能够通过分蘖调节自身的群体结构,不能盲目地通过增加播种量增加小麦群体密度;适量的增施氮肥有利于个体与群体发育。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品种小偃22在中等密度(112 kg/hm2)与较高施氮量(N 201~214 kg/hm2)配置时,个—群体关系比较协调,个体发育健壮,群体干物质累积量和产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 冬小麦 密度 个体与群体关系 干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区垄沟覆膜方式对苜蓿生长、根颈及根系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鱼小军 景媛媛 +5 位作者 徐长林 师尚礼 张建文 陈陆军 杨海磊 肖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52,共10页
高寒区缺乏耐寒苜蓿品种和适宜的栽培技术,严重阻碍了该区域旱作苜蓿和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为高寒区苜蓿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天祝高寒牧区研究了垄沟覆膜、垄沟覆膜+覆土、平膜全覆和垄沟4种种植方法下苜蓿生长特性及第2年苜蓿返... 高寒区缺乏耐寒苜蓿品种和适宜的栽培技术,严重阻碍了该区域旱作苜蓿和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为高寒区苜蓿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天祝高寒牧区研究了垄沟覆膜、垄沟覆膜+覆土、平膜全覆和垄沟4种种植方法下苜蓿生长特性及第2年苜蓿返青时的根颈和根系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垄沟覆膜处理显著提高了高寒区苜蓿的生长,促进了苜蓿根颈、根颈芽和根系的生长。在种植当年,垄沟覆膜下苜蓿的自然株高可达41.2 cm,2级分枝数达25.1个,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达975.44和249.37 kg/hm2,均显著高于垄沟覆膜+覆土、平膜全覆和垄沟处理(P<0.05)。与垄沟种植方式相比,垄沟覆膜种植方式下的苜蓿鲜草产量提高了74%,干草产量提高了73.2%。垄沟覆膜处理下苜蓿单株根颈返青芽数(17.0个/株)和根颈直径(9.87 mm)分别是垄沟处理(6.5个/株,2.00mm)的2.63和4.94倍。垄沟覆膜和平膜全覆的苜蓿根颈入土深度分别为3.37和3.35 cm,显著低于垄沟覆膜+覆土处理(4.71 cm)与垄沟处理(4.73 cm)。垄沟覆膜处理下的苜蓿单株根体积(9.288 cm3/株)、根表面积(466.287 cm2/株)、根系生物量(7.76 g/株)、主根长度(85.55 cm)、主根直径(8.36 mm)和侧根数(26.27个)均显著高于平膜全覆处理、垄沟覆膜+覆土处理和垄沟处理(P<0.05)。平膜全覆处理和垄沟覆膜+覆土处理间的根颈芽数、根颈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垄沟处理(P<0.05)。平膜全覆处理、垄沟覆膜+覆土和垄沟处理间的主根长度、主根直径和根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垄沟覆膜处理极大地提高了苜蓿的根颈粗、根颈芽、主根深、根体积、根系表面积和根系生物量,提高了苜蓿产草量,建议在类似甘肃天祝高寒区的地区使用垄沟覆膜技术建植苜蓿人工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 苜蓿 高寒区 生长特性 根颈和根系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沟覆膜栽培冬小麦田的土壤呼吸 被引量:12
6
作者 上官宇先 师日鹏 +1 位作者 韩坤 王林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5729-5737,共9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垄沟覆膜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生长过程中土壤呼吸规律。结果表明,垄沟覆膜栽培条件下垄脊土壤呼吸速率高于平作栽培,而垄沟部土壤呼吸速率小于平作。冬小麦生育期内垄脊平均呼吸速率为(2.06±0.44)μmol CO2·m-...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垄沟覆膜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生长过程中土壤呼吸规律。结果表明,垄沟覆膜栽培条件下垄脊土壤呼吸速率高于平作栽培,而垄沟部土壤呼吸速率小于平作。冬小麦生育期内垄脊平均呼吸速率为(2.06±0.44)μmol CO2·m-2·s-1,垄沟为(0.75±0.11)μmol CO2·m-2·s-1,而平作栽培为(1.14±0.20)μmol CO2·m-2·s-1。土壤呼吸季节变化显著,越冬期低,夏季高。不同生育期土壤呼吸日变化规律不同,越冬前和返青期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成正相关,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呈单峰曲线;拔节期后垄脊部的土壤呼吸日变化明显,呈现双峰曲线;而平作和垄沟的土壤呼吸速率平稳,没有明显峰值。5 cm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之间的相关性最好。在一定范围内(<24—31℃),土壤呼吸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温度过高反而会抑制土壤呼吸速率。土壤呼吸f(R)与5 cm土壤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函数表示;5 cm土壤温度T和土壤含水量W的交互效应可用函数:f(R)=a(bT2+cT)(1+dln(2W)/T)+e表示。垄沟覆膜栽培显著改变了冬小麦田的土壤呼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垄沟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沟覆膜集雨对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晓凌 董普辉 +1 位作者 李凤民 李世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4-87,共4页
通过大田试验,以马铃薯为供试作物,研究了垄沟覆膜集雨对水分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条件下,垄沟覆膜集雨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分别比土垄集雨和裸地平作提高126.8%和277.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7.4%和252.1%,氮肥利用率提高8.82... 通过大田试验,以马铃薯为供试作物,研究了垄沟覆膜集雨对水分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条件下,垄沟覆膜集雨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分别比土垄集雨和裸地平作提高126.8%和277.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7.4%和252.1%,氮肥利用率提高8.82和16.47个百分点;在不施肥条件下,垄沟覆膜集雨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分别比土垄集雨和裸地平作提高153.2%和195.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8.5%和18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半干旱地区 垄沟集雨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水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大豆垄沟周年覆膜栽培水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志军 简毓峰 赵爱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71-74,共4页
针对陇东旱作农业区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等问题,从改善旱地大豆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提高降水利用率入手,筛选出旱地大豆垄沟周年覆膜栽培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新模式。研究表明,垄沟周年覆膜栽培技术可把冬闲期降水最大限度地蓄积并保... 针对陇东旱作农业区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等问题,从改善旱地大豆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提高降水利用率入手,筛选出旱地大豆垄沟周年覆膜栽培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新模式。研究表明,垄沟周年覆膜栽培技术可把冬闲期降水最大限度地蓄积并保存于土壤中,又可最大限度蓄积大豆生育期的降水,从而明显改善旱地大豆的水肥条件,增产效果显著,是陇东旱地大豆自然降水高效利用、实现高产稳产的一项新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大豆 垄沟周年 水肥效应 水分利用率 土壤理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农田覆膜和秸秆碳投入对土壤团聚特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钰皓 庞津雯 +4 位作者 卫婷 高飞 刘恩科 贾志宽 张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2-284,共13页
研究秸秆还田形式对旱作覆膜农田土壤团聚特性、有机碳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优化覆膜耕作措施,实现旱作覆膜农田可持续性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长期定位旱作玉米覆膜农田(始于2012年)为研究对象,设置双垄沟覆膜(P)和传统平作(T),分别... 研究秸秆还田形式对旱作覆膜农田土壤团聚特性、有机碳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优化覆膜耕作措施,实现旱作覆膜农田可持续性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长期定位旱作玉米覆膜农田(始于2012年)为研究对象,设置双垄沟覆膜(P)和传统平作(T),分别施加秸秆(S)和生物质炭(C),以不还田为对照(N),共形成6个处理:覆膜秸秆还田(PS)、覆膜生物质炭还田(PC)、覆膜不还田(PN)、平作秸秆还田(TS)、平作生物质炭还田(TC)和平作不还田(TN)。测定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并分析了双垄沟覆膜和不同秸秆碳投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团聚体稳定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秸秆还田处理较不还田处理均可显著(P<0.05)改善各粒级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其中>0.25mm团聚体含量平均显著(P<0.05)提高47.32%,各双垄沟覆膜处理MWD和GMD较平作处理分别平均提高9.19%和4.15%;各还田处理可显著(P<0.05)提高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其中PC和TC处理分别较对应PS和TS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2.60%和2.73%;各处理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随粒径增大而增大,秸秆碳投入可显著(P<0.05)提高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而双垄沟覆膜处理则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还田方式、种植方式及土壤有机碳对玉米产量有促进作用,施加秸秆及生物质炭均能显著(P<0.05)提高旱作覆膜农田玉米产量,平均提高14.6%,而秸秆直接还田处理与生物质炭还田处理的增产效果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在双垄沟覆膜条件下投入秸秆碳能够明显提高土壤稳定性、土壤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其中,双垄沟覆膜与生物质炭还田的耦合效应对改善农田土壤质量及地力提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 土壤团聚特性 有机碳 玉米产量 秸秆碳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西部玉米双垄沟覆膜栽培技术
10
作者 陈良宇 田建全 +4 位作者 常程 王连芬 冯良山 李国斌 刘晓娟 《园艺与种苗》 CAS 2014年第10期58-59,共2页
针对玉米双垄沟覆膜栽培技术,从选地与整地、播种机选型、品种选择、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平衡施肥、收获等方面进行介绍,重点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效率的播种机选型进行详述,该技术在东北西部地区三年玉米平均单产较裸地增加24.7%... 针对玉米双垄沟覆膜栽培技术,从选地与整地、播种机选型、品种选择、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平衡施肥、收获等方面进行介绍,重点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效率的播种机选型进行详述,该技术在东北西部地区三年玉米平均单产较裸地增加24.7%,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79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 技术效果 玉米 东北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垄沟覆膜条件下马铃薯主要器官氮磷钾含量变化
11
作者 余帮强 张尚宁 +2 位作者 万海霞 撒金东 吴林科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第1期10-11,共2页
研究了旱地垄沟覆膜种植方式下马铃薯主要器官氮磷钾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出苗后15~105 d,马铃薯叶片的氮、磷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钾含量在出苗后60 d内呈下降趋势,60 d后基本不变。地上茎氮、磷、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块茎氮含量... 研究了旱地垄沟覆膜种植方式下马铃薯主要器官氮磷钾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出苗后15~105 d,马铃薯叶片的氮、磷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钾含量在出苗后60 d内呈下降趋势,60 d后基本不变。地上茎氮、磷、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块茎氮含量基本不变,钾含量呈微下降趋势;磷含量在出苗后60 d内呈下降趋势,60 d后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 马铃薯 氮磷钾含量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垄沟覆膜栽培对土壤硝酸盐时空分布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黎晓 朱伟 +4 位作者 杨沙沙 王衡 巩雪 曲东 蒋锐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0-117,共8页
通过大田试验,考察了旱地垄沟覆膜栽培对土壤硝酸盐时空分布和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了垄沟覆膜、平作不覆膜、平作覆膜和裸地对照4个处理,并对其土壤水分、硝酸盐的时空分布和玉米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玉米生长... 通过大田试验,考察了旱地垄沟覆膜栽培对土壤硝酸盐时空分布和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了垄沟覆膜、平作不覆膜、平作覆膜和裸地对照4个处理,并对其土壤水分、硝酸盐的时空分布和玉米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玉米生长季,垄沟覆膜栽培模式下土壤0~40 cm土层含水量显著高于平作不覆膜;NO_3^--N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且垄沟覆膜-垄上NO_3^--N表聚现象比其它处理更明显,10 cm处垄上NO_3^--N含量是沟内的1.6倍、平作不覆膜的2倍;垄沟覆膜和平作覆膜比平作不覆膜处理单株干物质量分别增加了36.15%、16.11%;单株含氮量分别增加了13.97%、3.59%;垄沟覆膜产量高于其他处理。垄沟覆膜栽培能够在保持作物生长状况良好,获得较高产量的同时,增加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同时增加NO_3^--N的表层累积,将其保持在根区,从而降低了NO_3^--N淋洗的发生,降低环境风险,是旱区获得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的玉米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垄沟 硝酸盐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沟覆膜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普匡 陈旭 杨加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05-1910,共6页
【目的】为提高烤烟大田生长期抗旱能力,解决移栽至团棵期干旱对云南烟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优质烤烟MSK326品种在垄沟覆膜、M型宽垄双行覆膜、膜下小苗移栽及普通覆膜4种覆膜种植模式,对烤烟农艺性状、光合特性、产量效益、... 【目的】为提高烤烟大田生长期抗旱能力,解决移栽至团棵期干旱对云南烟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优质烤烟MSK326品种在垄沟覆膜、M型宽垄双行覆膜、膜下小苗移栽及普通覆膜4种覆膜种植模式,对烤烟农艺性状、光合特性、产量效益、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共54个性状进行系统考查检测评吸研究。【结果】4种覆膜种植模式的MSK326烟株的6个农艺性状(株高、茎围、节距、有效叶片数、最大叶宽、最大叶面积)均表现均为打顶期>旺长期>团棵期,旺长期7个农艺性状(株高、茎围、节距、有效叶片数、最大叶长、最大叶宽、最大叶面积)及3个光合性状(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净光合速率)4种覆膜种植模式间差异均达极显著差异;4种覆膜种植模式间产量、上等烟、中上等烟比例、均价、产值均达极显著差异。其中垄沟覆膜的产量、产值最高,分别比普通覆膜增长5.53%、8.58%。垄沟覆膜种植的烟株不仅7个农艺性状(株高、茎围、节距、有效叶片数、最大叶长、最大叶宽、最大叶面积)、4个光合性状(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6个产量效益性状(产量,上等烟比例、中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均价、产值)、5个物理性状(开片率、叶片厚、单叶质量、平衡含水率、物理特性指数)在4种覆膜种植模式中最高,而且中部烟叶的5个化学成分(总糖、还原糖、钾、糖碱比、钾氯比)、6个感官品质(香气质、香气量、杂气、透发性、柔细度、甜度)及评吸总分均最高。【结论】垄沟覆膜的烤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均最高,中部烟叶化学成分及内在品质更加协调。研究结果为垄沟覆膜种植新模式对解决烟草移栽期干旱、提升烟草产量和品质及其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垄沟 产量效益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轮作模式下垄沟覆膜夏玉米适播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鹏宇 李援农 +1 位作者 谷晓博 方恒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2-129,共8页
为确定基于垄沟集雨覆膜栽培的冬油菜-夏玉米和冬小麦-夏玉米2种轮作模式下夏玉米的最适播种密度,于2019年设置5月28日(B1,冬油菜-夏玉米轮作模式下夏玉米播期)和6月15日(B2,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下夏玉米播期)2个播期,每个播期均设置... 为确定基于垄沟集雨覆膜栽培的冬油菜-夏玉米和冬小麦-夏玉米2种轮作模式下夏玉米的最适播种密度,于2019年设置5月28日(B1,冬油菜-夏玉米轮作模式下夏玉米播期)和6月15日(B2,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下夏玉米播期)2个播期,每个播期均设置平作不覆盖5万株·hm^(-2)(CK)、垄沟覆膜5万株·hm^(-2)(M1)、垄沟覆膜7.5万株·hm^(-2)(M2)和垄沟覆膜10万株·hm^(-2)(M3)4个处理,分析比较了种植方式和密度对2种轮作模式下夏玉米田间土壤储水量、土壤温度、灌浆期根系及地上部生长特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覆膜可显著提高夏玉米全生育期内0~10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和0~200 cm土层水分利用效率50.2%~82.0%,提高生育前期0~25 cm土层土壤温度1.6~3.6℃,但对生育中后期(拔节后)的土壤温度影响不显著。同时,覆膜夏玉米具有更大的地上部干质量和更加发达的根系。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B1和B2夏玉米茎粗、单株叶面积下降,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上升,其中密度每增加2.5万株·hm^(-2),单株叶面积平均下降6.7%~14.3%,群体叶面积指数平均增加20.4%~33.7%。成熟期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其中密度每增加2.5万株·hm^(-2),百粒重平均下降4.5%~19.6%。B1夏玉米生育期内有效积温比B2高153.2℃,生育期延长8 d;同一密度水平下,B1覆膜处理夏玉米根系及地上部生长状况优于B2,其中产量较B2平均提高3.7%~21.3%。B1和B2夏玉米分别在垄沟覆膜10万株·hm^(-2)和垄沟覆膜7.5万株·hm^(-2)时获得最高产量,分别为12522.5 kg·hm^(-2)和11492 kg·hm^(-2),表明冬油菜-夏玉米轮作模式下,覆膜夏玉米的生长状况和产量均优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其适宜种植密度也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轮作 垄沟 栽培密度 土壤水分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烤烟垄沟覆膜揭膜时间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普匡 刀丽红 张成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6841-6841,6843,共2页
[目的]为了明确高海拔地区烤烟垄沟覆膜的揭膜时间。[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移栽后30 d揭膜(A)4、0 d揭膜(B)5、0 d揭膜(C)6、0 d揭膜(D)4个处理和1个对照(不揭膜),研究了山地烤烟垄沟覆膜不同揭膜时间对烤烟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4个... [目的]为了明确高海拔地区烤烟垄沟覆膜的揭膜时间。[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移栽后30 d揭膜(A)4、0 d揭膜(B)5、0 d揭膜(C)6、0 d揭膜(D)4个处理和1个对照(不揭膜),研究了山地烤烟垄沟覆膜不同揭膜时间对烤烟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4个处理的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面积系数等农艺性状比对照有所提高;B、C处理产量与对照差异极显著,A、D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4个处理的产值、中上等烟比例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但4个处理间差异不明显。B处理烟叶产量和产值均最高,分别为174.74 kg/667m2和2 023.45元/667m2,比对照分别增长10.96%和9.12%。[结论]该研究为烤烟覆膜栽培与揭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烤烟 垄沟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沟覆膜集水模式对黄土高原旱地绿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建华 《陕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14-16,共3页
为探索黄土高原旱地垄沟覆膜集水模式下绿豆节水增产效果,于2013-2015年连续3个绿豆生长季在陕西横山区横山镇古水村,研究了不同垄沟覆膜集水模式对绿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2种垄沟覆膜集水模式,分别为膜侧种植(M2)和双... 为探索黄土高原旱地垄沟覆膜集水模式下绿豆节水增产效果,于2013-2015年连续3个绿豆生长季在陕西横山区横山镇古水村,研究了不同垄沟覆膜集水模式对绿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2种垄沟覆膜集水模式,分别为膜侧种植(M2)和双沟覆膜(M1),以传统平作无覆盖栽培(M0)为对照。结果表明,M2和M1的绿豆株高、单株分枝数、单株荚数及产量均较M0有显著增加,百粒重均较M0明显降低,而仅有M1荚粒数较M0显著提高;M2与M1的绿豆单株荚数、荚粒数和产量提升效应差异不显著,但M2较M1操作简单、节省人工。因此,膜侧种植作为旱地绿豆节水增产栽培模式,适宜在黄土高原旱地绿豆生产中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集水 黄土高原旱地 绿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玉米双垄沟覆膜集流增墒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路新林 《种子科技》 2007年第3期58-59,共2页
  干旱地区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异常严重,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贫乏,降水量较少,土壤耕层严重缺墒,是典型的"雨养型农业区".针对干旱地区气候和土壤特点及常规覆盖栽培的缺点,在调查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应用...   干旱地区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异常严重,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贫乏,降水量较少,土壤耕层严重缺墒,是典型的"雨养型农业区".针对干旱地区气候和土壤特点及常规覆盖栽培的缺点,在调查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应用旱地玉米双垄沟覆膜集流增墒栽培技术,对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玉米产量有明显的增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玉米 集流 垄沟 玉米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地玉米双垄沟覆膜集雨增墒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俊英 《甘肃农业科技》 2001年第4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玉米 垄沟集雨增墒栽培技术 增产机理 技术规程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全覆膜双垄沟播技术创新与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会宇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3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王爷府镇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西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交界处,黄土丘陵地居多,年降水量350~400mm,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区。天然降水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玉米全膜... 王爷府镇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西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交界处,黄土丘陵地居多,年降水量350~400mm,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区。天然降水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能够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增产的效果,2011年王爷府镇共计推广应用733.3hm2,平均产量853.0kg/667m2,较常规半覆膜产量680.5kg/667m2,增产173.5kg/667m2,增收244.0元/667m2。目前,王爷府镇主要推广应用的是玉米全覆膜双垄沟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 秋季全双垄春季沟播 顶凌全双垄春季沟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干旱条件下燕麦垄沟覆盖系统水生态过程 被引量:12
20
作者 周宏 张恒嘉 +7 位作者 莫非 赵鸿 王润元 吴姗 邓浩亮 Asfa Batool Baoluo Ma 熊友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57-1771,共15页
围绕极端气候条件下沟垄沟覆盖系统水文过程和水生产力变化问题开展两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以裸燕麦坝莜3号品种为材料,于2010年和2011年在甘肃定西进行,以充分灌溉为对照组,设置平地无种植、垄沟无覆膜种植、垄沟覆膜种植、裸地4个处理(... 围绕极端气候条件下沟垄沟覆盖系统水文过程和水生产力变化问题开展两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以裸燕麦坝莜3号品种为材料,于2010年和2011年在甘肃定西进行,以充分灌溉为对照组,设置平地无种植、垄沟无覆膜种植、垄沟覆膜种植、裸地4个处理(此4个处理均无灌溉),测定生育期降雨、气温、0—140 cm土壤剖面水分变化、作物生长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阶段性极端干旱和全生育期极端干旱两个类型,均导致所有处理组中土壤剖面60—100 cm的"土壤干层"现象,垄沟覆膜处理对"土壤干层"现象具有显著的缓解效应。与对照组相比,垄沟覆膜处理显著促进了收获期土壤剖面贮水量的回升,其贮水量分别提高了41.2 mm(2010年)和22.4 mm(2011年),全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和水生产力分别提高了1.7、0.4 kg·hm-2·mm-1(2010年)和6.5、9.8 kg·hm-2·mm-1(2011年)。另外,垄沟覆膜处理组的地上生物量比对照组降低了30.5%(2010年)和67.42%(2011年),但收获指数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3.4%(2010年)和55.6%(2011年)。研究表明,垄沟覆膜处理促进了降水向土壤水和作物水的转化效率,显著地缓解了作物水分供需矛盾,是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的重要生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 垄沟系统 土壤水分 水生态过程 燕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