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电网四省区覆冰特征分析及改进的覆冰模型 被引量:5
1
作者 谭伟 李昊 +2 位作者 王俊锞 刘旭 罗文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47-151,共5页
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覆冰灾害频发,为提高南方电网系统应对低温凝冻灾害能力,本文分析总结了南方电网区域覆冰成因及覆冰分布特征。同时基于南方电网的覆冰特性,深入研究国内外覆冰模型成果及覆冰过程机理,通过引入雾凇覆冰... 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覆冰灾害频发,为提高南方电网系统应对低温凝冻灾害能力,本文分析总结了南方电网区域覆冰成因及覆冰分布特征。同时基于南方电网的覆冰特性,深入研究国内外覆冰模型成果及覆冰过程机理,通过引入雾凇覆冰机制,对Kathleen.F.Jones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能同时计算雨凇和雾凇的新模型,弥补原覆冰模型仅考虑雨凇的不足。经覆冰过程模拟检验及模型对比检验,改进的覆冰模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它能有效地利用气象要素对冰厚进行恢复重建,为输电线路抗冰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 类型 雾凇机制 雨凇 覆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风压导线覆冰特性与关键因素研究
2
作者 周超 陈朋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76-2185,I0105-I0107,共13页
低风压导线通过改变外层线股形状来降低风阻系数,但较少考虑外层线股形状改变可能对导线覆冰特性的影响。为揭示低风压导线覆冰特性和关键影响因素,该研究建立低风压导线精细化几何模型,利用ANSYS Fluent模块划分网格、定义边界并在ANSY... 低风压导线通过改变外层线股形状来降低风阻系数,但较少考虑外层线股形状改变可能对导线覆冰特性的影响。为揭示低风压导线覆冰特性和关键影响因素,该研究建立低风压导线精细化几何模型,利用ANSYS Fluent模块划分网格、定义边界并在ANSYS Icing模块开展了覆冰过程模拟计算。讨论了外层线股开口角(30°、45°、60°和90°)、开口处小圆弧半径(0.8、1.7、2.8和3.5mm)、凹弧面半径(7.09、9.15、12.09和16.9mm)对低风压导线碰撞系数、积冰形状的影响,并与同直径钢芯铝绞线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外层线股开口角45°时,覆冰质量最大;小圆弧半径增加,覆冰质量逐渐减小;另外,随凹弧面半径增加,覆冰质量及范围都逐渐增大;与钢芯铝绞线相比,低风压导线积冰量在短时间覆冰条件下明显减小(当覆冰30 min时,覆冰质量减少50.1%),但在长时间覆冰条件下积冰量差别很小(当覆冰24h时,覆冰质量增加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风压导线 覆冰模型 碰撞系数 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雾条件下能见度估算的导线覆冰气象模型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息 孙朋杰 +1 位作者 刘渝 金西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5-762,共8页
在总结分析导线覆冰模型理论框架及其影响导线覆冰增长强度的主要气象因子的基础上,根据四川省二郎山观冰站2006年1月—2009年3月的覆冰观测资料和同期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发现覆冰密度仅与气温相关显著,运用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导线覆... 在总结分析导线覆冰模型理论框架及其影响导线覆冰增长强度的主要气象因子的基础上,根据四川省二郎山观冰站2006年1月—2009年3月的覆冰观测资料和同期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发现覆冰密度仅与气温相关显著,运用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导线覆冰密度模型;利用能见度与液态水含量的转换关系估算了空气中的液态水含量及其输送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气温、风速等常规气象观测要素为参数的导线覆冰模型,以便于工程应用。对模型拟合结果进行分析,实测冰厚和拟合冰厚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340,拟合冰厚的均方根误差为28.6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液态水含量 覆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在覆冰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孟遂民 秦坤 +2 位作者 徐文洋 丁志敏 杨健 《陕西电力》 2015年第10期11-14,共4页
输电线路覆冰厚度数据对输电线路冰灾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线路覆冰达到一定厚度后,电线张力和杆塔荷载会达到危险水平,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覆冰厚度预测模型,可以预测某一时间点的覆冰厚度值,为运行单位提供决策参考。利用线路的覆... 输电线路覆冰厚度数据对输电线路冰灾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线路覆冰达到一定厚度后,电线张力和杆塔荷载会达到危险水平,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覆冰厚度预测模型,可以预测某一时间点的覆冰厚度值,为运行单位提供决策参考。利用线路的覆冰历史数据,选择小波神经网络建立覆冰厚度预测模型,并利用共轭梯度算法代替传统的训练算法,显著提高了建模速度。预测结果表明,这种模型具有较好的容错能力,并满足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度 小波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共轭梯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山区线路覆冰在线监测数据特征分析与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宵宁 许瑞 许家浩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11-116,共6页
我国南方山区由于地形气候的影响,易在冬季导致输电线路严重覆冰,进而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通过对线路覆冰研究,总结出南方山区覆冰数据中的规律和存在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先从覆冰在线监测系统的原理入手,并针对... 我国南方山区由于地形气候的影响,易在冬季导致输电线路严重覆冰,进而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通过对线路覆冰研究,总结出南方山区覆冰数据中的规律和存在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先从覆冰在线监测系统的原理入手,并针对南方某典型山区覆冰在线监测数据开展导线覆冰特征定量分析,总结出该山区在不同微气象条件下,各个气象参数组合对覆冰的影响的规律。最后,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建立输电线路覆冰组合预测模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监测 计算模型 关键影响因素 模糊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电网覆冰的海拔高度特性 被引量:16
6
作者 蒋兴良 杜珍 +2 位作者 莫文强 李亚军 张志劲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36-1342,共7页
覆冰对电力系统而言是严重的自然灾害,详细了解重庆地区电网覆冰情况对输电线路设计和选择适当的防冰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根据对国内外现有的电网覆冰影响因素的分析,对重庆地区在特殊的气候、地形条件下电网覆冰情况进行了调... 覆冰对电力系统而言是严重的自然灾害,详细了解重庆地区电网覆冰情况对输电线路设计和选择适当的防冰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根据对国内外现有的电网覆冰影响因素的分析,对重庆地区在特殊的气候、地形条件下电网覆冰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不同地区海拔高度变化情况下导线覆冰厚度数值,建立了重庆地区电网覆冰厚度与海拔高度之间的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分析了电网覆冰的海拔高度特性,研究了重庆电网覆冰厚度及分布地区海拔高度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庆电网覆冰主要集中在东北及东南山脉地区,海拔高度对积冰厚度影响明显,输电线路上覆冰厚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呈现指数规律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电网 现场调查 海拔高度 覆冰模型 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直径下导线覆冰增长特性 被引量:18
7
作者 陆彬 高山 +2 位作者 孙逊 罗保松 任禹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8-464,共7页
为研究导线覆冰湿增长与覆冰参数之间的关系,确定导线覆冰厚度的增长特性,在人工气候室内,对不同直径导线进行了覆冰试验研究。通过控制覆冰试验条件,得到大量不同直径导线覆冰厚度增长的试验数据,对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导线覆冰... 为研究导线覆冰湿增长与覆冰参数之间的关系,确定导线覆冰厚度的增长特性,在人工气候室内,对不同直径导线进行了覆冰试验研究。通过控制覆冰试验条件,得到大量不同直径导线覆冰厚度增长的试验数据,对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导线覆冰增长特性,并采用MATLAB覆冰预测仿真程序进行验证。分析了温度、风速、时间等因素对不同直径导线覆冰增长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直径导线覆冰厚度初始时刻增长较快,随着时间延长覆冰厚度呈现饱和趋势,且导线初始直径越小,增长量越大;在湿增长情况下,导线覆冰厚度与温度成反比;通过纵向对比试验数据和模型仿真发现,风速存在临界值使得导线达到最大覆冰增长速度,并且温度越低,临界风速值越大;存在导线覆冰最大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直径导线 试验 湿增长 增长特性 覆冰模型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冰输电塔线体系风振响应数值模拟 被引量:5
8
作者 陈俊旗 王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47-151,共5页
输电塔线体系对风作用敏感,在冻雨区要考虑风和覆冰的共同作用.以常用输电塔5A-ZBC2为基础,综合已有资料,建立了输电塔线体系的覆冰模型.应用随机风振响应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覆冰厚度和不同风速下的输电塔线体系的风振反应.结果表明:... 输电塔线体系对风作用敏感,在冻雨区要考虑风和覆冰的共同作用.以常用输电塔5A-ZBC2为基础,综合已有资料,建立了输电塔线体系的覆冰模型.应用随机风振响应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覆冰厚度和不同风速下的输电塔线体系的风振反应.结果表明:风速越大,随着覆冰厚度增加,塔顶位移最大值增大速度加快,脉动风作用效应明显;在较低风速下,随着覆冰厚度的增加,不平衡张力增大很不明显,而在较高风速下,随着覆冰厚度的增加,不平衡张力增加迅速;不均匀覆冰是导致输电线路不平衡张力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我国电力行业标准中关于纵向不平衡张力的取值偏于不安全,考虑覆冰和风荷载共同作用时应提高断线工况下不平衡张力设计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线体系 覆冰模型 风振响应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冰输电塔-线体系风致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宏男 李雪 +1 位作者 李钢 黄连状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127-134,共8页
依据流体诱发振动原理,结合已有覆冰计算模型,考虑降雨的分类,模拟了输电塔-线体系不同高度导线的覆冰和风荷载。以东北地区某输电塔为例,对覆冰输电塔-线体系在稳定风速激励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并与不考虑塔线耦联的导线舞动分析结... 依据流体诱发振动原理,结合已有覆冰计算模型,考虑降雨的分类,模拟了输电塔-线体系不同高度导线的覆冰和风荷载。以东北地区某输电塔为例,对覆冰输电塔-线体系在稳定风速激励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并与不考虑塔线耦联的导线舞动分析结果及覆冰塔线拟静力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对塔位移、输电线位移、钢材应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塔-线耦联体系对覆冰导线风振有很大影响,覆冰输电塔抗风设计安全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模型 输电塔-线体系 风荷载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传感的输电线路覆冰监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高明 张江涛 +3 位作者 赵振刚 李川 许晓平 梁仕斌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95-1300,共6页
输电线路严重覆冰将会造成输电塔倒塌或导线断线等事故,形成大面积停电、电网崩溃瓦解的电网事故。现用人工观冰为输电线路启动融冰提供决策依据,进而来预防覆冰过重。基于光纤传感技术与覆冰计算模型开展输电导线覆冰监测方法研究,实... 输电线路严重覆冰将会造成输电塔倒塌或导线断线等事故,形成大面积停电、电网崩溃瓦解的电网事故。现用人工观冰为输电线路启动融冰提供决策依据,进而来预防覆冰过重。基于光纤传感技术与覆冰计算模型开展输电导线覆冰监测方法研究,实现云南电网某110 kV输电线路主要覆冰期(2015年12月18日至2016年2月17日)的在线监测,并与人工观冰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以4个人工观冰时间点的监测数据为例,人工观冰得到最大覆冰厚度分别为0.6 mm、0.9 mm、4.2 mm、1.5 mm;而光纤监测得到的等效覆冰厚度分别为0.381 mm、0.362 mm、0.892 mm、0.415 mm。对比发现最大覆冰厚度约为等效覆冰厚度的2~4倍。因此,基于光纤传感的输电线路覆冰监测方法可用来监测导线的等效覆冰厚度,为直流融冰等除冰过程提供数据支撑,以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光纤监测 计算模型 导线重力 绝缘子倾角 人工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环境下输电导线同时带电压和电流覆冰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胡建平 陆佳政 +1 位作者 方针 蒋正龙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60-767,共8页
现有输电导线覆冰试验在非线路运行工况下进行,不能模拟输电线路的真实覆冰特性,为此对高电压和大电流发生器进行隔离和绝缘改造,研制了可同时输出最高电压400 kV和最大电流1 500 A的覆冰试验装置。在自然环境下对LGJ–460/60和LGJ–630... 现有输电导线覆冰试验在非线路运行工况下进行,不能模拟输电线路的真实覆冰特性,为此对高电压和大电流发生器进行隔离和绝缘改造,研制了可同时输出最高电压400 kV和最大电流1 500 A的覆冰试验装置。在自然环境下对LGJ–460/60和LGJ–630/55导线开展了同时带电压和电流覆冰增长试验,得到了覆冰厚度和密度随电压、电流变化的曲线,提出了导线带电覆冰增长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运行电流产生的焦耳热可以通过降低水滴冻结速度抑制覆冰增长;当导线表面电场较小时,电压升高使覆冰水滴极化带电和运动速度加快,从而加速覆冰增长;当电场较大时,导线周围出现电晕和离子束,电晕电流加热及离子与水分子碰撞使覆冰增长随电压升高而减慢;且电场会使冰层表面出现毛刺状的冰树枝,覆冰密度随电压的增加逐渐减小。试验结果能够为重冰区运行输电线路抗冰设计及改造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试验 带电压和电流 输电导线 厚度 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雨雾凇观测的电网连续覆冰日数规律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涛 陆佳政 +3 位作者 徐勋建 杨莉 郭俊 李丽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450-2456,共7页
电网连续覆冰日数的演变规律对于输电线路防冰设计、电网抗冰措施部署和应急决策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基于雨(雾)凇观测等数据,建立了连续覆冰判识模型,计算了湖南电网1951—2015年每年的最大连续覆冰日数。并采用皮尔逊Ⅲ型概率分布函... 电网连续覆冰日数的演变规律对于输电线路防冰设计、电网抗冰措施部署和应急决策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基于雨(雾)凇观测等数据,建立了连续覆冰判识模型,计算了湖南电网1951—2015年每年的最大连续覆冰日数。并采用皮尔逊Ⅲ型概率分布函数,分析了15年、30年、50年和100年一遇连续覆冰日数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连续覆冰日数的高值中心位于湖南北部、西南和东南,且随着重现期增加,日数增幅具有"东南部〉北部〉西南部〉其他地区"的规律。此外,通过计算得出特别严重覆冰的重现期为11.8年,该结论为今后电网抗冰设计改造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数判识模型 日变化 最大连续日数 皮尔逊Ⅲ型分布 重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输电线路抗冰灾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42
13
作者 刘春城 李宏男 刘佼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5-162,共8页
从导地线和输电塔的覆冰模型、覆冰断线倒塔破坏机理、覆冰气象条件下塔-线体系可靠性等方面,全面分析了高压输电塔-线体系抗冰灾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有关高压输电线路抗冰灾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目前高压输电塔-线体... 从导地线和输电塔的覆冰模型、覆冰断线倒塔破坏机理、覆冰气象条件下塔-线体系可靠性等方面,全面分析了高压输电塔-线体系抗冰灾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有关高压输电线路抗冰灾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目前高压输电塔-线体系抗冰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具体从导地线和输电塔的覆冰模型、覆冰断线冲击的动力学分析理论、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塔-线体系覆冰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当前迫切需要进行研究的内容与方向,以揭示高压输电线路覆冰断线以及倒塔破坏的机理,增强抵抗冰荷载灾害性破坏的能力及完善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线路 覆冰模型 断线冲击 可靠性 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冰灾环境的配电网态势感知和薄弱环节辨识方法 被引量:36
14
作者 刘鑫蕊 李欣 +1 位作者 孙秋野 金鹏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43-2250,共8页
建立了一种考虑冰灾环境的配电网态势感知框架及薄弱环节辨识方法。通过综合考虑气象、地理系统、电力系统及社会资源的多源信息并分析其相关性,提出包含线路段实时风险态势、供电设备风险态势、防御风险态势、灾害故障态势和网络拓扑... 建立了一种考虑冰灾环境的配电网态势感知框架及薄弱环节辨识方法。通过综合考虑气象、地理系统、电力系统及社会资源的多源信息并分析其相关性,提出包含线路段实时风险态势、供电设备风险态势、防御风险态势、灾害故障态势和网络拓扑态势的综合态势感知框架,改变了以往仅通过线路覆冰情况预测配电网故障的局限性,修正了配网线路覆冰模型,并构建了线路段综合薄弱性指标(linesegment comprehensive vulnerability index,LSCVI)衡量线路段的薄弱程度,提升了配电网薄弱环节的辨识能力。最后通过东北某受灾区的实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冰灾时配电网的主动防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多源态势感知 覆冰模型修正 薄弱环节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轻冰区输电线路设计冰厚分析计算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晓春 《江苏电机工程》 2008年第6期21-24,共4页
中轻冰区往往因缺乏覆冰资料,难以进行覆冰频率统计。基于覆冰强度的概念,提出一种简单的覆冰重现期分析模型,试图解决历史覆冰重现期难以确定的问题,并认为在同一气候区内相邻地区间冰厚随高程的变率是相近的。据此,导出安徽沿江江南... 中轻冰区往往因缺乏覆冰资料,难以进行覆冰频率统计。基于覆冰强度的概念,提出一种简单的覆冰重现期分析模型,试图解决历史覆冰重现期难以确定的问题,并认为在同一气候区内相邻地区间冰厚随高程的变率是相近的。据此,导出安徽沿江江南地区设计冰厚的经验关系,并进行合理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现期模型 厚修正 合理性检验 区划分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一次冻雨过程中电线积冰厚度模拟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杜骦 周宁 +4 位作者 韩永翔 李哲 陆正奇 龚建福 刘唯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1-650,共10页
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并耦合Jones积冰厚度模型,对河南省2010年2月8-11日的冻雨过程进行了大气环流分析以及电线积冰厚度的模拟。研究结果显示:(1)在河南大部和安徽北部,冷暖气团在此交汇且出现强逆温层,满足了冻雨产生的天气条件:(2)... 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并耦合Jones积冰厚度模型,对河南省2010年2月8-11日的冻雨过程进行了大气环流分析以及电线积冰厚度的模拟。研究结果显示:(1)在河南大部和安徽北部,冷暖气团在此交汇且出现强逆温层,满足了冻雨产生的天气条件:(2)模拟的降水场和10 m高度风向风速均与观测相当,但模拟降水中心强度略大:(3)模拟电线积冰在地面温度低于0℃时出现并快速增长。在积冰增长及维持阶段,垂直方向温度与水合物的模拟结果显示高低空配置与积冰厚度的变化趋势相吻合。积冰首先出现在伏牛山以北地区,随时间推移,积冰向伏牛山外围的东南部扩展。模拟的范围和积冰厚度演变大体上与观测值吻合,证明该模式可用于河南地区的积冰预测。(4)部分地区仍存在积冰厚度模拟值偏大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来自地形模拟精度较粗、模拟风速偏大、风向与电线夹角理想化以及Jones积冰模型阈值范围较小等因素,这表明耦合了Jones积冰厚度的WRF模式虽然有一定的模拟能力,但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线积厚度 WRF模式 中尺度模拟 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区分布图绘制方法研究——以重庆市城口县为例
17
作者 郑箐舟 吴瑕 +3 位作者 李家启 陈施吉 符威平 林斌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5期89-92,共4页
覆冰会对输电线路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严重威胁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作为重庆市覆冰最严重的地方之一,城口县地形复杂、起伏变化大,微地形和微气象的影响使得当地抗冰工作困难重重。基于此,以城口县为例,运用ArcGIS技术,综合考虑研究区微... 覆冰会对输电线路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严重威胁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作为重庆市覆冰最严重的地方之一,城口县地形复杂、起伏变化大,微地形和微气象的影响使得当地抗冰工作困难重重。基于此,以城口县为例,运用ArcGIS技术,综合考虑研究区微气象、微地形对覆冰的影响,识别与提取研究区微地形因子,同时对多年气象数据进行降尺度处理,采用局地地形—气象影响覆冰等级模型,科学地对该地区进行冰区划分。通过实例探讨绘制覆冰区划分的关键技术,以期为当地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区分布图 局地地形—气象影响等级模型 ArcGIS空间分析 微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型试验线路六分裂导线舞动模拟 被引量:11
18
作者 周林抒 严波 +1 位作者 杨晓辉 吕中宾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11,共6页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真型试验线路塔线耦合体系有限元模型,对安装人工D形覆冰模型的六分裂导线的舞动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导线舞动过程中的位移响应、舞动轨迹、舞动形态和频率以及导线的张力变化等。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结果较吻合,...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真型试验线路塔线耦合体系有限元模型,对安装人工D形覆冰模型的六分裂导线的舞动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导线舞动过程中的位移响应、舞动轨迹、舞动形态和频率以及导线的张力变化等。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结果较吻合,验证了数值模型和舞动模拟方法的正确性。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可进一步用于舞动特征及防舞装置的评估及优化研究,为试验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型试验线路 六分裂导线 舞动 D形覆冰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空输电线路分裂导线扭转刚度及舞动机理分析 被引量:26
19
作者 傅观君 王黎明 +1 位作者 关志成 张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73-1280,共8页
分裂导线因具有比单导线大得多的扭转刚度而更容易发生舞动,分裂导线扭转刚度是分析其舞动机理的关键因素。为此,基于对分裂导线扭转过程中能量增量的分析,建立了分裂导线扭转刚度的计算公式,并开展了真型分裂导线扭转试验,试验结果与... 分裂导线因具有比单导线大得多的扭转刚度而更容易发生舞动,分裂导线扭转刚度是分析其舞动机理的关键因素。为此,基于对分裂导线扭转过程中能量增量的分析,建立了分裂导线扭转刚度的计算公式,并开展了真型分裂导线扭转试验,试验结果与公式计算结果比较相符,验证了该公式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以该扭转刚度计算公式为基础,通过建立导线逐渐覆冰的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分裂导线和单导线上导线覆冰形状的不同,并引入覆冰不均匀系数来表征导线表面覆冰的不均匀程度,通过计算表明,分裂导线的覆冰不均匀系数大于单导线,且随着覆冰厚度的增加,2者之间的差距更加显著,由此从理论上验证了分裂导线比单导线更容易发生舞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导线 扭转刚度 扭转试验 过程模型 不均匀系数 舞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