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对高技术产业要素配置结构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敬莉 温清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101,共8页
选取2001—2021年高技术产业数据,运用增长核算模型对高技术产业要素配置的“结构红利假说”进行检验,并利用TVP-VAR模型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影响高技术产业要素配置结构效应。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应呈现下降变动时存... 选取2001—2021年高技术产业数据,运用增长核算模型对高技术产业要素配置的“结构红利假说”进行检验,并利用TVP-VAR模型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影响高技术产业要素配置结构效应。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应呈现下降变动时存在要素配置结构红利;人工智能对高技术产业要素配置结构效应存在长期正向冲击响应;人工智能对金融发展存在倒“U”型关系,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本发展存在“U”型关系。两者分别为释放高技术产业资本、劳动配置结构红利的中间传导渠道,但影响时期存在差异。对此,应推进人工智能发展进程,完善金融市场监管制度,加快人力资本积累,进一步释放高技术产业要素配置结构红利,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要素配置结构效应 人工智能 增长核算 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要素配置结构、配置效率与数字农业发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欢 钱巍 阮俊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175,共17页
以要素配置理论与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从农业资本深化与农业劳动力结构变迁两个维度,深度剖析农业要素配置结构变化影响数字农业发展的理论逻辑,并依托中国284个地级市2012—202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农业要素配置结构变化影响... 以要素配置理论与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从农业资本深化与农业劳动力结构变迁两个维度,深度剖析农业要素配置结构变化影响数字农业发展的理论逻辑,并依托中国284个地级市2012—202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农业要素配置结构变化影响数字农业发展的直接与间接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资本深化与劳动力结构变迁均能够直接促进数字农业发展,也能够通过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间接促进数字农业发展;农业资本深化和劳动力结构变迁等促进数字农业发展的效果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相较于东部地区和大规模城市,中西部地区和小规模城市的要素配置结构变化对数字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因此,政府应多举措推进农业资本深化进程,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与配置结构优化;多方位完善数字人才支撑体系建设,为数字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发展,为农业资本深化和劳动力结构变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业 农业要素配置结构 要素配置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诉求下中国要素配置结构效率的状态识别、差异分解与时空演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冬 杨万平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4-174,共11页
探求要素配置结构优化的有效路径是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的核心动力,更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多重诉求,考虑投入结构优化与环境福利非减性的双重约束来设计要素配置结构效率测度模型,并以“... 探求要素配置结构优化的有效路径是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的核心动力,更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多重诉求,考虑投入结构优化与环境福利非减性的双重约束来设计要素配置结构效率测度模型,并以“胡焕庸线”为界,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来重新审视中国要素配置结构效率的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化规律。研究发现:中国要素配置结构效率出现小幅下降趋势,且受制于发展效应,以“资本—非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劳动—环境建设”的贡献依次递减,但协调效应则有小幅改善。中国要素配置结构效率总体差异不断扩大,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且存在全局空间集聚特征和β条件收敛。区域要素配置结构效率以“东南—沿线—西北”梯度递减,均受制于资本为主导的发展效应,且存在俱乐部收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要素配置结构效率 “胡焕庸”线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要素配置结构效应的地区差异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邹璇 黎恢富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186,共7页
文章根据1998-2014年我国制造业省级层面数据,通过多部门增长核算法研究了全国及各地区制造业的劳动与资本配置结构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要素配置结构效应,且要素配置结构效应从2004年开始逐步由"结构红利... 文章根据1998-2014年我国制造业省级层面数据,通过多部门增长核算法研究了全国及各地区制造业的劳动与资本配置结构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要素配置结构效应,且要素配置结构效应从2004年开始逐步由"结构红利"转变为"结构负利"。在分地区的研究中发现:东北地区劳动与资本要素配置结构效应均变为负值,制造业不断衰落,河北与山西有可能会重蹈东北地区的覆辙;东部沿海地区要素配置结构效应总体呈下降趋势,重庆的要素配置结构效应走势趋近于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和西南地区要素配置结构效应类似,两者总体均呈下降的趋势且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西北地区要素配置结构效应较小,没有明显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配置结构效应 地区差异 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金融集聚、要素配置结构与粮食生产供给——来自中国县域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洋 颜华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4-56,共13页
基于要素配置结构调整视角,探究不同层级的县域金融集聚对粮食生产供给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运用粮食主产区306个县(县级市)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县域金融集聚对粮食生产供给具有非线性倒“U”形影响,不同方式... 基于要素配置结构调整视角,探究不同层级的县域金融集聚对粮食生产供给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运用粮食主产区306个县(县级市)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县域金融集聚对粮食生产供给具有非线性倒“U”形影响,不同方式的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机制检验发现,县域金融集聚发展通过影响粮食生产要素配置结构调整作用于粮食生产供给。具体而言,县域金融集聚发展会加剧非农部门与粮食生产所依赖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要素的竞争,促使粮食种植业劳动力流失与耕地压力上升,同时也会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资本深化,进而引致农业资本对劳动力要素替代、亩均农业技术(资本)投入增加以及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从而实现粮食稳产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金融集聚 要素配置结构 粮食生产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宅投资、要素结构与配置效率——基于北京市各区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宝林 秦涛 +1 位作者 岳明柯 田治威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52,共9页
研究目的:估算各类资本存量、生产函数要素弹性系数和要素边际报酬率,实证研究住宅价格及其资本存量的内涵型和外延型资源配置机制,考察它们对要素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扭曲程度的影响。研究方法:理论模型法,面板校正标准误法(PCSE)... 研究目的:估算各类资本存量、生产函数要素弹性系数和要素边际报酬率,实证研究住宅价格及其资本存量的内涵型和外延型资源配置机制,考察它们对要素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扭曲程度的影响。研究方法:理论模型法,面板校正标准误法(PCSE)。研究结果:(1)住宅开发主要通过投资而非价格产生影响,抵押担保效应、要素挤出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很显著,其他效应不显著;(2)住宅资本存量对要素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扭曲的影响也显著,而住宅价格的影响面和显著性都较低。研究结论:住宅资本存量比住宅价格的资源配置效应更强,都恶化了非住宅业资源配置扭曲度。因此,要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和管好总量,完善住宅调控基础性制度安排,科学测度和控制住宅价格及增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投资 要素配置结构 资源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与农业经济高水平发展
7
作者 范帅邦 彭诗淳 张向达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120,共15页
深入研究农业新质生产力和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对农业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对于深度释放农业新质生产力潜力、充分发挥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精准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构建能够完整刻画农业经济系统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深入研究农业新质生产力和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对农业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对于深度释放农业新质生产力潜力、充分发挥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精准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构建能够完整刻画农业经济系统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结构相结合的创新视角,探讨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此外,考察核心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在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结构、释放农业新质生产力以及推动农业经济高水平发展中的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第一,农业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激发农业生产潜力,但其潜力的释放需要适配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结构,其潜力释放程度深受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水平的影响。第二,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水平,充分发挥其异质性作用,显著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结构,为催生农业新质生产力创造良好条件。第三,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能显著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基本收入,推动农业经济高水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支持保护政策 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结构 农业经济高水平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中国地区经济追赶空间缩减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杨万平 黄若滢 《当代经济科学》 2025年第5期52-66,共15页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背景下,统筹“量增”与“质升”的高质量追赶型经济模式成为后发地区缩小发展差距的必然选择。构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技术前沿,以产出差距定义地区经济追赶空间,系统探究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地区经济追赶空间的...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背景下,统筹“量增”与“质升”的高质量追赶型经济模式成为后发地区缩小发展差距的必然选择。构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技术前沿,以产出差距定义地区经济追赶空间,系统探究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地区经济追赶空间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地区经济追赶空间呈递减趋势,北方地区缩减幅度较南方地区更大;南北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均实现了显著增长,但北方地区增长仍显滞后;新质生产力对地区经济追赶空间的影响呈倒U型,影响效果在南方地区更为突出;投入要素结构效率在新质生产力与地区经济追赶空间之间的关系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传统生产力对南方地区的驱动效应有弱化趋势。据此提出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体系,释放后发地区经济追赶潜力,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化要素结构配置促进生产关系适配新质生产力,协同推进传统生产力转型与新兴生产力培育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追赶空间 经济发展差距 南北差距 新质生产力 要素配置结构 地区经济增长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