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部干旱区退化生态系统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让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8-11,共4页
人们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破坏使生态系统的退化已成为普遍现象,退化生态系统是系统内生物要素与非生物要素不相匹配,在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及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不相协调的状况。水是西部干旱区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生态要素... 人们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破坏使生态系统的退化已成为普遍现象,退化生态系统是系统内生物要素与非生物要素不相匹配,在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及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不相协调的状况。水是西部干旱区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生态要素之一,水资源的消长变化直接制约着水域生态系统及相关生态系统的发育过程和演变趋势。湿地生态系统和荒漠或自然绿洲生态系统的退化一般表现为生物多样性降低、层次结构简单化、物质循环减弱、能量流动发生障碍,且通过系统生产力下降、稳定性变差等得以明显反映,在生态系统退化特征及稳态研究的基础上可采取合理的恢复与重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干旱区 生态系统 生态安全 调控措施 退化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干旱区流域水循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框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丽君 左其亭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年第2期21-25,共5页
水问题是我国西部干旱区实施大开发战略必须首先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流域水循环研究是解决西部干旱区水问题的科学基础和前提条件。本文在总结西部干旱区流域水循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干旱区水循环研究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核心... 水问题是我国西部干旱区实施大开发战略必须首先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流域水循环研究是解决西部干旱区水问题的科学基础和前提条件。本文在总结西部干旱区流域水循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干旱区水循环研究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核心是:变化环境下流域水循环演变规律、土壤盐渍化机理、生态需水计算以及耦合模型尺度转换等问题。结合西部实施大开发战略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相互间协调发展等国家重大需求,初步提出干旱区流域水循环研究框架,旨在为干旱区流域水循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循环 关键科学问题 重大应用需求 研究框架 西部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西部干旱区苜蓿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及其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庆锁 《农业科技通讯》 2000年第11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西部干旱区 苜蓿种植 产业化 生态环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根西部干旱区 节水增粮创佳绩——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深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吉林水利》 2022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增产百亿斤粮食的号召,立足于解决西部干旱地区粮食产量低的难题,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扎根西部,历时7年,在吉林西部通榆县瞻榆镇建立起2万亩玉米滴灌核心示范区,深度开展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取得了... 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增产百亿斤粮食的号召,立足于解决西部干旱地区粮食产量低的难题,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扎根西部,历时7年,在吉林西部通榆县瞻榆镇建立起2万亩玉米滴灌核心示范区,深度开展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我省西部旱田粮食主产区的稳产增产提供了科学依据、示范样板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科学研究 粮食产量 粮食主产区 节水灌溉技术 示范样板 科研人员 吉林西部 西部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部干旱区引种刺山柑气候条件分析
5
作者 李彦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1期239-240,共2页
介绍了刺山柑的适生条件,并分析了我国西部干旱区的气候,经过对比筛选出刺山柑在我国西部干旱区域的引种适生地,以供参考。
关键词 刺山柑 适生条件 引种 气候 我国西部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土壤水分入渗规律及其模拟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赵雨森 魏永霞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0-112,共3页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为了摸清该区降雨入渗规律,以增加降雨入渗,提高降雨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在黑龙江省甘南县国家863试验基地进行了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Horton...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为了摸清该区降雨入渗规律,以增加降雨入渗,提高降雨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在黑龙江省甘南县国家863试验基地进行了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Horton、Philip和Kostiakov入渗公式对该区的降雨入渗进行了模拟,探讨了入渗公式在该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3个模型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的适用性依次为Kostiakov、Horton和Philip。同时说明Kostiakov入渗公式尽管从模型结构分析来看,不符合垂直入渗条件,但对该区降雨条件下的入渗规律模拟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西部旱区 人工降雨 入渗模型 模拟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炬树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园林绿化中的引种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邵伟庚 王家军 +1 位作者 邵庆伟 宁琳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6期79-80,共2页
经过多年的引种试验观察,火炬树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能够繁殖和生长开花,但果实不成熟。具有耐旱、抗病虫、萌蘖能力强等特点。该树种形态独特,秋后树叶变红,十分壮观,可作为园林绿化树种进行应用。
关键词 黑龙江省西部旱区 火炬树 园林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干旱半干旱露天煤矿生态重构技术难点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66
8
作者 毕银丽 彭苏萍 杜善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55-1364,共10页
露天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最严重和直接的影响是对水资源破坏与土地资源的挖损占压,以及对生态系统的物种破坏。西部干旱半干旱露天矿区生态重构的关键是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排土场土层结构重构、表土改良和植被优化组合。西部干旱半干旱... 露天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最严重和直接的影响是对水资源破坏与土地资源的挖损占压,以及对生态系统的物种破坏。西部干旱半干旱露天矿区生态重构的关键是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排土场土层结构重构、表土改良和植被优化组合。西部干旱半干旱露天矿区生态重构核心技术是研发露天矿区岩层结构与含水量探测技术,监测地下水存在的范围与边界。以水资源量为约束,构建排土场近地表合理的土层结构,实现重构土层保水涵水动态协调供给。提出干旱半干旱露天矿排土场近地表高效低成本的表土生态层-涵水层-隔水层的3层土层重构结构模型,研发物探检测成套技术与装备,监测矿坑水来源、排土场土层结构与含水率,保证生态工程水资源有效利用。结合土地的生态承载力,对排土场重构生态进行功能分区与景观设计。开发新型微生物菌剂培养配方,揭示微生物改良土壤及抗逆境机理,形成较好的有机生物立体生态重构模式,可产生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促进矿区绿色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西部干旱半干旱露天矿区及其周边环境动态观测,在生态条件差的地区,人工干预能有效地打破原始生态禁锢,刺激生态正向发展,获得西部干旱半干旱露天矿区自然与人工生态协调发育规律。解豁了科技界担心大规模的煤炭开发使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造成“雪上加霜”效应的难题。同时针对西部干旱半干旱区露天矿排土场重构土壤的结构差、肥力低、植物种类单一,重构生态难的现状,采用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研发多型号生物修复菌剂和基质,有效地促进了植物根系发育,增强了植物抗土壤压实、养分贫瘠、干旱缺水及易盐碱化等逆境的生理生化反应,人工干预重构后的生态环境比原生态效应提高10倍以上。实践了西部露天煤矿区开发金山银山,再造绿水青山的生态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旱半旱区 露天煤矿区 生态重构 水资源保护利用 3层海绵土层重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省西部干旱瘠薄沙地杨树引种苗期初报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健秋 刘宝东 +1 位作者 李和 王录 《吉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6-9,共4页
通过对7个参试杨树品种与5个杨树品种苗期试验对比看出,黑林1号、白林3号、中赤黑小及中黑防1号等4个杨树品种在苗期具有生长量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可望成为我省西部干旱瘠薄沙地上杨树造林的优良品种。
关键词 杨树 引种 西部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及配套机具 被引量:5
10
作者 姜明海 李孝存 +2 位作者 王立君 孙文峰 陈宝昌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67,共3页
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含义、目的以及在黑龙江省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平原易旱区、丘陵漫岗区、西部干旱区以及盐碱、脊薄区4种不同旱区耕作技术模式;制定了具体的耕作方案,确定了相应的配套机具。
关键词 西部干旱区 配套机具 保护性耕作技术 盐碱 丘陵 黑龙江 平原 模式 制定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地区径流量还原计算有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阿不力克木·阿不力孜 宋星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2-44,48,共4页
对天然河川径流数量的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活动对天然河川径流量的一致性影响也加大,对径流量的一致性进行分析是进行地表水资源评价的首要任务,其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水资源工程的合理规划和水资源的合理利... 对天然河川径流数量的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活动对天然河川径流量的一致性影响也加大,对径流量的一致性进行分析是进行地表水资源评价的首要任务,其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水资源工程的合理规划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但还原计算中,有些项目还原困难、精度不高及成果使用不方便、不符合实际等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径流系列的还原方法进行探讨,以获得科学合理的径流系列资料。对河道径流的还原计算方法进行了简单论述,在实际工作中对还原计算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向后还原"问题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还原计算 西部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节水灌溉技术
12
作者 车建明 尚学灵 袁金锋 《吉林水利》 1997年第3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吉林省西部 节水灌溉技术 塑料软管 输水灌溉 西部旱区 轻小型移动式 喷灌技术 低压管道输水 地埋式 单井出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采用农业先进技术对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陈治国 李红 +1 位作者 刘向晖 辛冲冲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0-150,共11页
引入能够消除选择偏差和混杂偏差的倾向得分匹配法,利用新疆地区微观调研数据,考察农业先进技术采用对西部干旱区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家庭和个体特征对农户采用农业先进技术的行为选择有决定性作用,在新疆地区,农户受教育水平越... 引入能够消除选择偏差和混杂偏差的倾向得分匹配法,利用新疆地区微观调研数据,考察农业先进技术采用对西部干旱区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家庭和个体特征对农户采用农业先进技术的行为选择有决定性作用,在新疆地区,农户受教育水平越高、户主为女性的农户比重越小、经营土地面积和作物种植面积越多、农户拥有农业技能越高、获取信贷能力越强、离市场距离越近的农户,采用农业先进技术的可能性越高。在样本期内,农业先进技术的采用对农户增收有着稳健的正向促进作用,但由于农业先进技术效率边际递减,农业先进技术采用对农户增收的正向促进作用会随着农户采用农业先进技术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为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和抑制技术效用衰减,应保障农业先进技术供给,加大技术补贴,增加农业金融信贷扶持力度,实现田地农产品与交易市场无缝对接,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激发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创造活力,培育和引进农业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先进技术 农户收入 影响效应评估 西部干旱区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专用大豆合理区划初探
14
作者 邱强 石一鸣 +3 位作者 闫晓艳 高淑芹 唐晓博 董岭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27-,共1页
通过对专用大豆在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品质及产量的试验研究,确定吉林省中部平原区和东部盆地区为高脂肪大豆生产区,中东部低山区和东南部山区为高蛋白大豆生产区,西部干旱区为高产大豆生产区.
关键词 生态区 平原区 西部干旱区 试验研究 为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度和降雨强度对坡耕地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卫喜国 严昌荣 +2 位作者 魏永霞 李娜 陆永玲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4-116,共3页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对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区坡耕地不同坡度和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土壤水分入渗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产流历时和稳定入渗速率二项指标进行分析,发现随着地面坡度的增大,产流历时提前,稳定入渗速率逐渐减小,坡面产流历时与坡...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对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区坡耕地不同坡度和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土壤水分入渗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产流历时和稳定入渗速率二项指标进行分析,发现随着地面坡度的增大,产流历时提前,稳定入渗速率逐渐减小,坡面产流历时与坡度呈对数函数关系,土壤稳渗速率与坡度呈幂函数关系;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产流历时提前,稳定入渗速率逐渐增大;坡面产流历时与降雨强度呈指数函数关系,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降雨强度也呈指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西部旱区 坡耕地 降雨强度 坡度 产流历时 稳定入渗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旱田土壤耕作模式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彩霞 刘波 吴延民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4-35,共2页
为实现由传统耕作向现代耕作转变,在综合分析黑龙江省自然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别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耕作区域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 黑龙江 旱田 土壤 耕作模式 自然地貌 气候条件 西部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齐哈尔垦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
17
作者 周翠宁 张广志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5年第5期303-303,共1页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区的齐齐哈尔垦区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重点针对齐齐哈尔垦区水土流失成因特点,提出对其进行分区治理,并重点突出了加强监管和采取耕作、生物和工程等综合性立体防治措施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水土流失 齐齐哈尔 治理研究 垦区 西部干旱区 黑龙江省 成因特点 分区治理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乡河流域悬移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鹏 《陕西水利》 2022年第7期39-41,44,共4页
高海拔冰川是中亚干旱区的重要水资源,对冰川融水中悬移质泥沙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了解冰川径流物质侵蚀输运过程,还可以为高寒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水质水环境的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故乡河流域是我国西部干旱区有少量冰川融化后... 高海拔冰川是中亚干旱区的重要水资源,对冰川融水中悬移质泥沙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了解冰川径流物质侵蚀输运过程,还可以为高寒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水质水环境的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故乡河流域是我国西部干旱区有少量冰川融化后予以水量补充的河流,其拥有相对较大的年径流量,对该流域范围内的悬移质特征展开深入分析,对我国西部干旱区和极端干旱区有冰川消融水补给的中小流域具有普遍的意义。而影响泥沙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貌、降水和洪水。根据1985年~2010年的实测悬移泥沙资料,揭示干旱区以河流为单元的水分循环内在规律,为科学利用西部干旱区小河流域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泥沙特征 故乡河流域 西部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北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9
作者 贾雨 《现代农村科技》 2012年第2期7-7,共1页
玉米是辽北地区主栽的农作物,占耕地面积的80%,该地区根据地理条件大概分为3个区域,即东部山区、中部平原区、西部干旱区。在该地区有针对性的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至关重要。我们在玉米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 玉米是辽北地区主栽的农作物,占耕地面积的80%,该地区根据地理条件大概分为3个区域,即东部山区、中部平原区、西部干旱区。在该地区有针对性的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至关重要。我们在玉米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现就目前辽北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生产 辽北地区 西部干旱区 耕地面积 地理条件 东部山区 粮食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博斯腾湖湿地建设和保护 努力打造新疆最美湿地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玉奇 《新疆林业》 2015年第3期11-12,共2页
博斯腾湖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水域面积1 646平方公里,是我国西部干旱区极为罕见的大型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对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乃至整个南疆地区的生活生产都起着重要作用。... 博斯腾湖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水域面积1 646平方公里,是我国西部干旱区极为罕见的大型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对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乃至整个南疆地区的生活生产都起着重要作用。环湖芦苇湿地面积达4万公顷(60万亩),芦苇年储量22万吨,是全国四大苇区之一和全国重要的芦苇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建设 芦苇湿地 湿地保护 渔业生产基地 西部干旱区 博湖县 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资源 生态保护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