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在“他者”镜像中审视自身——当代中国“西方视域中的中国形象”研究述评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建琴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6-181,共6页
历史上,西方的中国形象起起落落,随中西关系及西方国家自身利益的变化而变化。西方的中国形象不仅影响着西方民众对中国的看法,也随着西方现代性思想,进入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之中。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视域的中国形象"...
历史上,西方的中国形象起起落落,随中西关系及西方国家自身利益的变化而变化。西方的中国形象不仅影响着西方民众对中国的看法,也随着西方现代性思想,进入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之中。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视域的中国形象"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热点议题。国内对西方视域的中国形象研究逐渐展开,但始终没有摆脱西方现代性观念与研究成果,只是在"他者"的镜像中审视自身。改变这种状况,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西方中国形象对我们的借鉴意义,还要重视形象背后的话语机制,警惕西方话语对中国表述的支配,树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建构自身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的中国形象
他者
当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方中国形象演变的历史图景——13—20世纪前半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2
作者
赵凤玲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1-145,共5页
西方中国形象史发展的历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梦幻的形象、理想的形象、落后的形象和被“妖魔化”的形象。西方中国形象生成过程有其内在理路和原因,与不同时代中国国家的实力和地位有关,也与西方国家不同时代的实力地位相关,更与西方...
西方中国形象史发展的历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梦幻的形象、理想的形象、落后的形象和被“妖魔化”的形象。西方中国形象生成过程有其内在理路和原因,与不同时代中国国家的实力和地位有关,也与西方国家不同时代的实力地位相关,更与西方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政治诉求和文化心理有关。塑造国家形象,不能一味地重复别人的话语,在别人的话语下塑造自己的形象,而应该立足自身的发展,塑造不同于西方的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
学
西方的中国形象
形象
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跨文化形象学:思路、出路或末路
被引量:
14
3
作者
周宁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3-90,247,共8页
跨文化形象学起于当下中国文化自觉的问题,从解构西方的中国形象入手,揭示其中知识与权力的关系,进而提出"三组课题"。按三组课题清理跨文化形象学的基本研究思路与体系,可发现第三组课题留下的理论困境:面对西方现代性,中国...
跨文化形象学起于当下中国文化自觉的问题,从解构西方的中国形象入手,揭示其中知识与权力的关系,进而提出"三组课题"。按三组课题清理跨文化形象学的基本研究思路与体系,可发现第三组课题留下的理论困境:面对西方现代性,中国现代性自我想象的困境不仅在知识与观念上,还在价值与权力上;真正需要解构的,不是西方现代性和西方现代性构建的中国形象的知识-权力网络,而是中西方二元对立的现代性思维模式。在这一思维模式中,我们不可能摆脱西方这一巨大的他者进行现代性自我确认,即使是用后现代的话语理论解构西方现代性,质疑西方的中国形象构成中国现代性自我想象的他者,也最终会落入后现代的话语理论的陷阱,因为没有他者便没有自我。第三组课题出现的理论困境,将直接质疑跨文化形象学的前提与意义。跨文化形象学用后殖民主义理论解构中国形象的知识-权力关系,同时又在解构这套解构理论,从解构西方的中国形象入手无法拯救中国现代性自我想象的主体性,更无法由此通向中国现代性的文化自觉。这是跨文化形象学的根本困境,因为它可能否定了跨文化形象学的前提与自觉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形象
学
西方的中国形象
现代
中国
的自我想象
话语解构
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他者”镜像中审视自身——当代中国“西方视域中的中国形象”研究述评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建琴
机构
辽宁大学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6-181,共6页
文摘
历史上,西方的中国形象起起落落,随中西关系及西方国家自身利益的变化而变化。西方的中国形象不仅影响着西方民众对中国的看法,也随着西方现代性思想,进入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之中。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视域的中国形象"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热点议题。国内对西方视域的中国形象研究逐渐展开,但始终没有摆脱西方现代性观念与研究成果,只是在"他者"的镜像中审视自身。改变这种状况,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西方中国形象对我们的借鉴意义,还要重视形象背后的话语机制,警惕西方话语对中国表述的支配,树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建构自身的主体性。
关键词
西方的中国形象
他者
当代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方中国形象演变的历史图景——13—20世纪前半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2
作者
赵凤玲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1-145,共5页
文摘
西方中国形象史发展的历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梦幻的形象、理想的形象、落后的形象和被“妖魔化”的形象。西方中国形象生成过程有其内在理路和原因,与不同时代中国国家的实力和地位有关,也与西方国家不同时代的实力地位相关,更与西方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政治诉求和文化心理有关。塑造国家形象,不能一味地重复别人的话语,在别人的话语下塑造自己的形象,而应该立足自身的发展,塑造不同于西方的国家形象。
关键词
形象
学
西方的中国形象
形象
塑造
Keywords
imagology
China’s national image in the West
image-building
分类号
K20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跨文化形象学:思路、出路或末路
被引量:
14
3
作者
周宁
机构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3-90,247,共8页
文摘
跨文化形象学起于当下中国文化自觉的问题,从解构西方的中国形象入手,揭示其中知识与权力的关系,进而提出"三组课题"。按三组课题清理跨文化形象学的基本研究思路与体系,可发现第三组课题留下的理论困境:面对西方现代性,中国现代性自我想象的困境不仅在知识与观念上,还在价值与权力上;真正需要解构的,不是西方现代性和西方现代性构建的中国形象的知识-权力网络,而是中西方二元对立的现代性思维模式。在这一思维模式中,我们不可能摆脱西方这一巨大的他者进行现代性自我确认,即使是用后现代的话语理论解构西方现代性,质疑西方的中国形象构成中国现代性自我想象的他者,也最终会落入后现代的话语理论的陷阱,因为没有他者便没有自我。第三组课题出现的理论困境,将直接质疑跨文化形象学的前提与意义。跨文化形象学用后殖民主义理论解构中国形象的知识-权力关系,同时又在解构这套解构理论,从解构西方的中国形象入手无法拯救中国现代性自我想象的主体性,更无法由此通向中国现代性的文化自觉。这是跨文化形象学的根本困境,因为它可能否定了跨文化形象学的前提与自觉使命。
关键词
跨文化
形象
学
西方的中国形象
现代
中国
的自我想象
话语解构
文化自觉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在“他者”镜像中审视自身——当代中国“西方视域中的中国形象”研究述评
张建琴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西方中国形象演变的历史图景——13—20世纪前半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赵凤玲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跨文化形象学:思路、出路或末路
周宁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