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对西方生态思想的颠覆
1
作者 苏继月 孙道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8,330,共14页
中国共产党坚守中华优秀生态文化“根脉”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魂脉”,孕育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自然观、价值观、发展观、治理观及全球观等多个... 中国共产党坚守中华优秀生态文化“根脉”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魂脉”,孕育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自然观、价值观、发展观、治理观及全球观等多个维度颠覆了西方生态思想: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颠覆了西方生态思想“二元分立”的自然观,实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颠覆了西方生态思想“形而上学”的价值观,实现了自然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的二元统一;以“发展与保护协同共生”颠覆了西方生态思想“非此即彼”的发展观,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以整体系统推进生态治理颠覆了西方生态思想“乌托邦式”的治理观,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可持续的有效路径;以“共谋全球生态文明”颠覆了西方生态思想“非正义”的全球观,推动了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后发国家实现生态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新时代新征程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文明 西方生态思想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文明理论的正义维度
2
作者 王雨辰 幸菊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6,196,共10页
生态中心主义思潮要求破除人际伦理学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把权利义务关系拓展到人类之外的自然,实现生态正义,才能解决生态危机和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和谐;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绿色发展思潮批评了“生态正义”在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困... 生态中心主义思潮要求破除人际伦理学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把权利义务关系拓展到人类之外的自然,实现生态正义,才能解决生态危机和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和谐;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绿色发展思潮批评了“生态正义”在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困难,指出只应当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环境正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既批评生态中心主义所主张的生态正义,又批评人类中心论脱离所有制正义抽象地谈论环境正义的做法,提出只有变革不正义的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作为社会正义的生产性正义,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西方生态思潮关于生态文明正义维度的争论反映的是生态文明理论的特殊维度与普遍维度、地区维度与全球维度的矛盾冲突。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最新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地解决了上述矛盾,实现了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的革命性变革,并提出了独特的环境正义的价值取向,是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清洁世界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理论 生态正义 环境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资本主义、生态经济学、全球环境治理与生态民主协商制度——西方生态文明最新思想理论述评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学义 郑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7-142,共6页
西方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内容极其丰富。近年来,西方学者对工业资本主义思维范式、工业资本主义转型、生态经济学、全球环境治理以及生态民主协商制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力求转变工业文明思维范式,走上绿色、可持续的生态民主... 西方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内容极其丰富。近年来,西方学者对工业资本主义思维范式、工业资本主义转型、生态经济学、全球环境治理以及生态民主协商制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力求转变工业文明思维范式,走上绿色、可持续的生态民主协商发展途径。本文首先对西方生态文明最新思想理论进行了概括和梳理,继而评价了各种思想理论的得失,希望对我国生态文明理论建设及其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生态文明思想理论 工业资本主义 生态经济学 全球环境治理 生态民主协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意蕴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秦东杰 安嘉宝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批判的哲学思维系统谋划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不断汲取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精髓,并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实现了对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观的总结与升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批判的哲学思维系统谋划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不断汲取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精髓,并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实现了对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观的总结与升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生态本体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辩证法的集中体现。深入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哲学意蕴和当代价值,对于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开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境界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理论渊源 哲学意蕴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八个基本论题 被引量:4
5
作者 郇庆治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8,共10页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必须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全方位、...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必须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化为人民自觉行动”“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八个基本论题,集中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经济与社会政治重要性的认知高度和境界,展现了党和政府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治国理政方略和政治智慧——科学治理、依靠法治、人民中心、全球视野,从而构成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和一致性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理论(论题)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话语理论(论题) 美丽中国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 环境人文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生态思潮对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的影响 被引量:33
6
作者 王雨辰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29-39,171,共12页
西方生态思潮总的看可划分为以"生态中心论"为基础的"深绿"生态思潮、以人类中心论为基础的"浅绿"生态思潮、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四种类型,他们基... 西方生态思潮总的看可划分为以"生态中心论"为基础的"深绿"生态思潮、以人类中心论为基础的"浅绿"生态思潮、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四种类型,他们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理论性质和价值立场,围绕着生态本体论、生态价值观、生态发展观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理论争论根源于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西方中心主义和非西方中心主义之间的分歧。我国学术界对西方生态思潮的研究先后经历了从引进、评介、借鉴到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的探索四个阶段,由于对西方生态思潮不同流派的借鉴、认同,形成了不同理论谱系的生态文明理论。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围绕一些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在生态本体论上围绕着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在生态价值观上围绕着如何处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和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如何理解共同体概念以及树立共同体价值观、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应当树立生态正义还是环境正义的价值取向;在生态发展观上围绕着如何处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如何看待生态文明的本质以及如何处理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这些争论展现了西方生态思潮对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的理论影响和理论效应。系统清理西方生态思潮的理论得失、理论性质、理论的价值立场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影响,是建构既促进中国生态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又有利于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的前提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生态思潮 生态本体论 生态价值论 生态发展观 生态文明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与理论渊源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孝纯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4-100,135,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气势宏阔,理论性、指导性、实践性、针对性都特别强,是新时代指导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溯源则兴流,源远则流长。本文认真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与精髓要义,多视角探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思想理论与历史文化渊源,提出了我们全面贯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有效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实际可行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文明 思想内涵 理论来源 实践践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路径 被引量:19
8
作者 郇庆治 曹得宝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2,共8页
探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路径对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和弘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教学内容创新路径包括以扎实的学理研究为先导,深入... 探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路径对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和弘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教学内容创新路径包括以扎实的学理研究为先导,深入解读经典文献及以完善的教学设计为支撑,构建本硕博一体化教学体系;教学媒介创新路径包括制作微课视频,在案例中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和设计翻转课堂,在研讨中探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外延;实践教学创新路径包括开展课堂叙事式实践教学,讲好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绿色故事”和组织社会体验式实践教学,切身感受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累累硕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饶世权 鞠廷英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年第4期66-68,共3页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优与劣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但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较为缺失,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是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可以建构以理论教学、社会调查、案例分析、模拟活动...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优与劣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但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较为缺失,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是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可以建构以理论教学、社会调查、案例分析、模拟活动和论文构成有机联系的"五个一"方法,实施"五个一"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需要转变观念,强化组织,建立促进学生自觉主动性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 价值驱动力 五个一 从个体到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伟杰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5-56,共2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不可少的内容,文章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内容、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 生态文明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影响研究--评《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理论与实践》
11
作者 李霞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I0003-I0004,共2页
客观上,生态文明的内涵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不同现实立场与理论依据下,具有不同的理解思维和定义方式。广义上的生态文明揭示了人类文明进程规律,即在原始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互联网信息社会等不同状态下人类与生态之间“文明关系... 客观上,生态文明的内涵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不同现实立场与理论依据下,具有不同的理解思维和定义方式。广义上的生态文明揭示了人类文明进程规律,即在原始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互联网信息社会等不同状态下人类与生态之间“文明关系”的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文明 理论与实践 互联网信息 生态文明建设 人类文明进程 定义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许权耀 张伟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93-95,共3页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强化青年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有着重要意义。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这一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让习近平生态文...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强化青年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有着重要意义。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这一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进队伍,涵育青年学生生态文明情怀,植入生态文明理念,强化生态文明感知,形成榜样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思想政治理论 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摘编(二十三)
13
《林业与生态》 2024年第8期4-5,共2页
(84)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清醒,只有理论上的坚定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建设,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全党、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是我... (84)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清醒,只有理论上的坚定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建设,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全党、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巨大优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就和宝贵经验提炼升华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新时代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为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绿色根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引领 永续发展 强大思想武器 学习纲要 党的理论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美丽中国建设 理论创新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乔永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I0018-I0018,共1页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逐渐增强,生态文明观在此过程中也逐渐形成。生态文明观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价值取向方面起到方向引领作用,将生态文明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逐渐增强,生态文明观在此过程中也逐渐形成。生态文明观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价值取向方面起到方向引领作用,将生态文明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可以增强高校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由吴岚、董云吉编著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对生态文明融入教育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成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对生态文明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有益探索,为生态文明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行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价值取向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意识 理论与实践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时代发展需求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域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被引量:32
15
作者 王雨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0,共10页
不同于生态中心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思潮,或者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出发,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理解为否定发展和人类屈从于自然的生存状态,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途径归结为生态价值观的变革和个人生活方... 不同于生态中心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思潮,或者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出发,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理解为否定发展和人类屈从于自然的生存状态,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途径归结为生态价值观的变革和个人生活方式的转变;或者从现代主义的视角,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理解为基于维系资本主义再生产自然条件,人类应当承担保护自然的责任和义务,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途径归结为通过严格的环境制度规范人们的实践行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学说,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理解为“以人民为中心”的一种生态文明理念,践行生态文明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途径归结为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论和整体论的哲学世界观为基础,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的生态生产发展观,坚持生态法治和生态德治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生态治理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域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实践意义在于有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价值取向,提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科学途径,深化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生态转向和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西方生态文明理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基础 被引量:29
16
作者 郇庆治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26,共9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着非常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或生态学基础。它不仅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人与自然辩证关系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生态政治经济学“红绿”分析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视域下的生态文明社会...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着非常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或生态学基础。它不仅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人与自然辩证关系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生态政治经济学“红绿”分析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视域下的生态文明社会与文化愿景,还借鉴吸纳了欧美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生态批判和对未来绿色社会主义构建的理论观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一种系统完整的理论话语和政策话语体系,也是一种政治立场和时代特色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经济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主义生态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 生态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环境正义论与环境民生论及其价值 被引量:30
17
作者 王雨辰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49,2,共9页
'环境正义'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环境运动,其核心是指如何处理生态资源分配的正义问题。'环境民生论'则是生态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归宿。西方'深绿'和'浅绿'的生态文明理论由于撇开社会制度和生产方... '环境正义'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环境运动,其核心是指如何处理生态资源分配的正义问题。'环境民生论'则是生态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归宿。西方'深绿'和'浅绿'的生态文明理论由于撇开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探讨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解决途径,其理论缺乏环境正义的维度,其价值归宿或者是为了维护中产阶级的既得利益,或者是为了维护资本的利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制度建设看成是协调人们之间生态利益矛盾的关键,包含了环境正义的价值追求,并强调生态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归宿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祉,把环境看作是最大的民生,秉承一种'环境民生论'的价值立场。'环境正义论'和'环境民生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是手段和目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与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一致性,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正义论 环境民生论 生态文明理论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品格与光辉成就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鑫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21,共6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自身的理论逻辑和哲学基础。在扬弃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吸收借鉴中华传统文化,并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自身的理论逻辑和哲学基础。在扬弃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吸收借鉴中华传统文化,并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重要理论体系,彰显了党以民为本、实事求是、系统辩证、高瞻远瞩的优秀理论品格。在领导人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使命,建构了领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石;始终不忘初心,铸就了领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品格;立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光辉成就。这些重大进展集中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以及如何引领全球生态文明等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 理论品格 光辉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道德是西方伦理思想演进的逻辑产物——评俞田荣新著《德性·人性·生态:西方道德基点的演进》
19
作者 马志政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3-154,共2页
20世纪中叶以来,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全人类关注的焦点。作为对工业文明的一个反拨,一种新的文明形式——生态文明正在逐步形成。对生态文明的理解最初是以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提出来的,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越来越认... 20世纪中叶以来,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全人类关注的焦点。作为对工业文明的一个反拨,一种新的文明形式——生态文明正在逐步形成。对生态文明的理解最初是以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提出来的,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最重要的基石不是外在的发展模式,而是沉积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底蕴和观念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演进 西方伦理 生态道德 道德基点 建设生态文明 人性 德性 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域下的地质工作发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淼 张大林 《中国矿业》 2022年第11期18-21,共4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核心思想主要包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方式等,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也是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核心思想主要包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方式等,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对包括地质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首先要科学认知自然,地质工作作为研究地球系统的工作,是探究自然规律、寻找赋存资源、调查自然生态的重要工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前提。地质工作在认知自然的同时也会对生态产生一定扰动,但不能片面地认为地质工作会破坏绿水青山,“两山”理论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地质工作只要准确把握和贯彻“两山”理论,就能实现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地质工作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采取绿色发展方式,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地质工作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两山”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