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褪黑素通过PINK1/Parkin通路促进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线粒体自噬
1
作者 宋伟龙 郝广志 +1 位作者 梁勇 董玉书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7-511,共5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大鼠脑组织中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利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制备大鼠SAH模型,通过腹腔注射法给予褪黑素进行治疗。术后24 h,通过改良Garcia评分和平衡木实验检测大鼠神经功能,利用商品化试剂盒...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大鼠脑组织中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利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制备大鼠SAH模型,通过腹腔注射法给予褪黑素进行治疗。术后24 h,通过改良Garcia评分和平衡木实验检测大鼠神经功能,利用商品化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中反应性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PINK1/Parkin、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和p62表达变化。结果:与SAH组相比,褪黑素治疗组大鼠Garcia评分和平衡木实验评分增加(P<0.05);脑组织中降低ROS和MDA的含量减少(P<0.05),GSH的含量增加(P<0.05),PINK1和Parkin表达增加(P<0.05),LC3-Ⅱ/LC3-Ⅰ的比值增加(P<0.05),而p62表达下降(P<0.05)。结论:褪黑素通过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 PINK1/Parkin 线粒体自噬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通过抑制FOXO1信号通路保护鸡卵泡颗粒细胞免受氧化损伤诱导的凋亡
2
《北方牧业》 2025年第16期8-8,共1页
随着蛋鸡养殖业的集约化发展,蛋鸡产蛋后期产蛋率下降成为制约产业效益的关键问题。研究表明,75周龄蛋鸡卵巢中卵泡数量由35周龄的12个显著降低至10个。颗粒细胞是卵泡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细胞,其凋亡会直接影响蛋鸡产蛋性能。氧化... 随着蛋鸡养殖业的集约化发展,蛋鸡产蛋后期产蛋率下降成为制约产业效益的关键问题。研究表明,75周龄蛋鸡卵巢中卵泡数量由35周龄的12个显著降低至10个。颗粒细胞是卵泡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细胞,其凋亡会直接影响蛋鸡产蛋性能。氧化应激的实质是体内氧化自由基的产生与抗氧化防御之间的失衡。颗粒细胞极易受到ROS的影响,从而诱导氧化应激,导致颗粒细胞凋亡增加,最终导致蛋鸡生产性能下降,从而降低经济效益。褪黑素作为一种由松果体分泌的内源性激素,不仅在调节生物钟、免疫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展现出强大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损伤 卵泡颗粒细胞 FOXO1信号通路 黑素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通过自噬途径降低卵巢癌细胞表面PD-L1表达促进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海光 华方方 +2 位作者 崔非非 林志强 杨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7-980,共4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卵巢癌细胞表面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褪黑素作用于卵巢癌细胞OVCAR3,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处理后卵巢癌细胞表面PD-L1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处理后卵巢癌细胞中PD-L1及LC-3的表达,加入自噬抑制剂Autophinib后...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卵巢癌细胞表面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褪黑素作用于卵巢癌细胞OVCAR3,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处理后卵巢癌细胞表面PD-L1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处理后卵巢癌细胞中PD-L1及LC-3的表达,加入自噬抑制剂Autophinib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卵巢癌细胞表面PD-L1表达,卵巢癌细胞经褪黑素处理或褪黑素和自噬抑制剂共同处理后与人T淋巴细胞Jurkat共孵育,流式细胞术检测卵巢癌细胞凋亡比例。结果:褪黑素处理显著降低了卵巢癌细胞表面PD-L1表达,促进了卵巢癌细胞的自噬,自噬抑制剂能够逆转褪黑素下调的PD-L1表达,Jurkat细胞杀伤更多褪黑素处理后的卵巢癌细胞,自噬抑制剂能够逆转Jurkat细胞对卵巢癌细胞的杀伤。结论:褪黑素能够增强T细胞对卵巢癌细胞的杀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 自噬 卵巢癌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受体Mel 1b基因mRNA和蛋白在鸭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文举 王淑娟 +2 位作者 刘晓丽 庞训胜 王立克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1-716,共6页
褪黑素广泛的生理作用是通过与其膜受体(Mel 1a、Mel 1b、Mel 1c)结合介导的。褪黑素受体在机体内广泛分布,但因受体亚型、物种、组织不同而异。采用RT-PCR、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探究了Mel 1b在鸭不同组织(包括鸭脾脏、心脏、... 褪黑素广泛的生理作用是通过与其膜受体(Mel 1a、Mel 1b、Mel 1c)结合介导的。褪黑素受体在机体内广泛分布,但因受体亚型、物种、组织不同而异。采用RT-PCR、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探究了Mel 1b在鸭不同组织(包括鸭脾脏、心脏、肾脏、大脑、胸肌、卵巢、肺脏、肝脏、胰脏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鸭Mel 1b mRNA在脾脏、心脏、肾脏、大脑、胸肌、卵巢、肺脏、肝脏、胰脏中均有表达,且Mel 1b受体蛋白均存在于大脑、肺脏、肝脏、胸肌、肾脏、心脏、胰脏中(脾脏、卵巢未成功测试)。Real-time PCR结果表明,各组织中Mel 1b mRNA表达量存在差异,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肺脏,在脾脏、心脏、肾脏和肝脏中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大脑中的表达,但在胸肌和胰脏中的表达量要稍低于大脑中的表达量。Mel 1b在鸭各组织中普遍表达分布,进一步说明了其介导褪黑素广泛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生殖功能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受体 Mel 1b REAL-TIME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通过SIRT1-BMAL1通路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镇池 李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2-447,共6页
目的评价褪黑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夜间加重的影响,并通过特异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脑和肌肉ARNT样蛋白1(BMAL1)通路探讨其机制。方法96只SPF级雄性C57/B6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NP)组和NP模型+褪黑素... 目的评价褪黑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夜间加重的影响,并通过特异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脑和肌肉ARNT样蛋白1(BMAL1)通路探讨其机制。方法96只SPF级雄性C57/B6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NP)组和NP模型+褪黑素治疗(NP+M)组;术前试验小鼠置于指定光照模式环境中;采用12 h光照与12 h黑暗交替环境,持续至少两周,将自然时间转换为授时时间(ZT),光照起点定为ZT0;S组小鼠仅分离坐骨神经,NP组和NP+M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制备小鼠NP模型,NP+M组术后注射10 mg/kg褪黑素;Western blot法检测术后14 d各时点脊髓的SIRT1、BMAL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Gpx1)表达量的变化;术后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对脊髓背角SIRT1和脊髓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小胶质细胞激活标记物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进行共染色,并检测各时点iba-1以确定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结果与NP组ZT10时点相比,NP组小鼠术后14 d ZT22时点SIRT1、BMAL1和Gpx1降低(P<0.05);与NP组ZT14时点相比,NP+M组ZT14时点SIRT1与BMAL1升高(P<0.05),而Gpx1于ZT18时点升高(P<0.05)。SIRT1在脊髓背角与小胶质细胞共表达;与ZT10时点相比,NP组小鼠术后14 d ZT22时点小胶质细胞表达降低(P<0.05);与ZT10时点相比,NP+M组小鼠术后14 d ZT22时点小胶质细胞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褪黑素可以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夜间加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小胶质细胞SIRT1-BMAL1通路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昼夜节律 抗氧化 黑素 小胶质细胞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对兔眼组织AQ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席守民 杨五彪 +3 位作者 马灵筠 于乐 尹卫东 Moshe Laudon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29-1330,共2页
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在眼内组织分布较广,其与房水的分泌、排出及调节关系密切;褪黑素受体激动剂5-MCA—NAT能降低实验兔眼压;Neu-P11是一种高效的非选择性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能激活褪黑素受体,从而起到类似褪黑素的作用;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1 表达 眼压 黑素受体 Neu—P11 西兰大白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受体Mel1a在鸭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淑娟 刘文举 +2 位作者 刘晓丽 王立克 庞训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8-934,共7页
褪黑素是由松果体分泌的吲哚类激素,褪黑素通过与其受体(Mel-1a,Mel-1b and Mel-1c)结合发挥对动物的节律性,生殖调控,抗凋亡和抗氧化等调节作用。为探究Mel1a mRNA和Mel1a蛋白在鸭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以及在各个组织的相对表达量,... 褪黑素是由松果体分泌的吲哚类激素,褪黑素通过与其受体(Mel-1a,Mel-1b and Mel-1c)结合发挥对动物的节律性,生殖调控,抗凋亡和抗氧化等调节作用。为探究Mel1a mRNA和Mel1a蛋白在鸭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以及在各个组织的相对表达量,研究褪黑素通过Mel1a受体参与鸭的生殖调控作用及其他生物学效应奠定基础,采集鸭心、脾、大脑、小脑、肾、肝、肺、胰和骨骼肌肉组织,利用PCR、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技术研究Mel1a mRNA和Mel1a蛋白在鸭各组织中表达分布以及Mel1a mRNA的相对表达量。研究结果表明:鸭Mel1a mRNA在心、脾、大脑、小脑、肾、肝、肺、卵巢、胰和骨骼肌组织中均存在表达;Mel1a蛋白在大脑、肺、肝、骨骼肌、肾、心和胰组织中均有表达;Mel1a mRNA定量结果表明,各组织中的Mel1a mRNA表达量存在差异,大脑、肺、卵巢、脾、小脑和胰脏的相对表达量较高,而肝、骨骼肌、肾和心的相对表达量较低。褪黑素首先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理调控功能,所以通过研究Mel1a mRNA和蛋白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分布及其相对表达量,为研究褪黑素及其受体的生理功能如调控昼夜节律,抗凋亡、抗氧化、增强免疫力、卵母细胞成熟以及胚胎的发育探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受体1a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表达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附睾褪黑素受体1的表达与定位 被引量:2
8
作者 宋慧子 边小娜 +2 位作者 栗瑞兰 刘春洁 张家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544-2549,共6页
为研究褪黑素受体1(MT1)在不同年龄绵羊附睾中的表达模式,选用幼龄绵羊(2~3月龄)、青年绵羊(6~8月龄)和成年绵羊(2~3岁)的附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不同年龄绵羊附睾各部位MT1基因mRNA的表达量和MT1的分布情况。结果... 为研究褪黑素受体1(MT1)在不同年龄绵羊附睾中的表达模式,选用幼龄绵羊(2~3月龄)、青年绵羊(6~8月龄)和成年绵羊(2~3岁)的附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不同年龄绵羊附睾各部位MT1基因mRNA的表达量和MT1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幼龄绵羊附睾尾MT1基因的转录水平极显著高于附睾头和附睾体(P<0.01);青年绵羊附睾体和附睾尾MT1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附睾头(P<0.05);成年绵羊附睾尾MT1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附睾头和附睾体(P<0.05),附睾各部位MT1基因的转录水平随年龄增长呈明显降低趋势;定位结果显示,MT1在各年龄组绵羊附睾的各个部位均有分布,且主要分布在附睾上皮细胞中。综合上述结果,不同年龄绵羊附睾的不同部位均有MT1表达和分布,并随年龄增长各部位的表达量降低,相同年龄绵羊附睾尾MT1的表达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附睾 黑素受体1(mt1) 基因表达 蛋白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褪黑素受体Mel1c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淑娟 刘文举 +1 位作者 闻爱友 庞训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54-1459,共6页
采用qRT-PCR等技术探究了Mel1c在鹅不同器官组织(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胰脏、脾脏、卵巢、大脑、胸肌及F1、F2、F3、F4、F5卵泡)中的表达分布。结果表明,Mel1c m RNA在鹅的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胰脏、脾脏、卵巢、大脑、胸肌及... 采用qRT-PCR等技术探究了Mel1c在鹅不同器官组织(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胰脏、脾脏、卵巢、大脑、胸肌及F1、F2、F3、F4、F5卵泡)中的表达分布。结果表明,Mel1c m RNA在鹅的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胰脏、脾脏、卵巢、大脑、胸肌及各级卵泡中均有表达;其表达量在各组织中存在差异,且以胰脏、脾脏、肾脏、卵巢中表达量较高,肺脏次之,心脏、胸肌、大脑水平相当,肝脏中最少。而在卵泡组织中,F4级卵泡中最高,其次为F5级卵泡,F1级卵泡中表达量最少。Mel1c在鹅各组织中普遍表达分布,进一步说明了褪黑素在机体中有着广泛的生物学作用,特别是对卵泡发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1c 黑素受体 表达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受体1B基因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骨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邱旭升 邓亮生 +2 位作者 杨晓恩 郑振耀 邱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受体1B基因(MTNR1B)多态性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11例年龄在12~18岁之间的女性AIS患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量优势侧近端股骨的骨密度。同时,采取患者外周静脉血,... 目的探讨褪黑素受体1B基因(MTNR1B)多态性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11例年龄在12~18岁之间的女性AIS患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量优势侧近端股骨的骨密度。同时,采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试剂盒提取DNA。通过PCR—RFLP的方法检测MTNR1B基因启动子区上2个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采用ANOVA的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基因型对应骨密度大小。结果MTNR1B基因2个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所对应的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TNR1B基因多态性与AIS患者的骨密度之间没有相关性,它可能在AIS患者的低骨量中不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受体1B 基因多态性 骨密度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促进兔眼组织AQP1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席守民 杨五彪 +1 位作者 马灵筠 李三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34-937,共4页
目的观察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对眼压的影响以及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protein 1,AQP1)在正常眼压兔眼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药物Neu-P11降低眼压的作用以及其与AQP1的相关性。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60眼),分为正常对照组和Neu-P11... 目的观察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对眼压的影响以及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protein 1,AQP1)在正常眼压兔眼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药物Neu-P11降低眼压的作用以及其与AQP1的相关性。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60眼),分为正常对照组和Neu-P11组,每组各15只(30眼)。采用局部麻醉下双眼局部点眼法,50μmol·L-1Neu-P11点眼,每3 d做一次眼压测量实验。1个月后处死动物,留取包含角膜、虹膜、睫状体、房角及前部巩膜的眼前段组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QP1转录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eu-P11组在局部用50μmol·L-1Neu-P11点眼后0.5 h(t=3.990,P=0.004)、1 h(t=5.704,P=0.000)、2 h(t=7.393,P=0.000)、3 h(t=4.445,P=0.002)、4 h(t=2.869,P=0.021)眼压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0μmol·L-1Neu-P11点眼,可使兔眼压降低,1 h达到最低(11.99±2.45)mmHg(1 kPa=7.5 mmHg),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6 h后恢复正常水平(18.66±2.42)mmHg(P=0.36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AQP1仅分布于睫状体非色素上皮细胞、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等少数细胞胞质和胞浆中,而Neu-P11组角膜内皮细胞、虹膜基质血管内皮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睫状体非色素上皮细胞、小梁网组织细胞和Schlemm管的胞膜和胞浆均可见阳性表达颗粒,且阳性反应细胞数明显增多。Neu-P11组较正常对照组眼前节组织AQP1 mRNA表达上调,AQP1蛋白表达增高(为正常对照组的3.77倍),两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能够降低兔眼压,并能够使兔眼组织中AQP1的表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1 眼压 黑素受体 Neu-P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受体1B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骨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旭升 邓亮生 +5 位作者 杨晓恩 郭凯琪 李广文 秦岭 邱勇 郑振耀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759-763,共5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受体1B基因(MTNR1B)多态性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0名16-20岁之间的正常女性,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量双侧近端股骨的骨密度。同时,采取外周静脉血,采用试剂盒提取DNA。根据人类单倍体图计划(HapMap)... 目的探讨褪黑素受体1B基因(MTNR1B)多态性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0名16-20岁之间的正常女性,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量双侧近端股骨的骨密度。同时,采取外周静脉血,采用试剂盒提取DNA。根据人类单倍体图计划(HapMap)提供的汉族人数据,我们在MTNR1B基因上选取了6个标签SNP(tagSNPs)。通过PCR-RFLP的方法检测褪黑素受体1B基因上6个标签SNP的基因型。采用ANOVA的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基因型对应骨密度大小。结果MTNR1B基因6个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所对应的骨密度,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褪黑素受体1B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之间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受体1B 基因多态性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大鼠血清褪黑素及海马褪黑素受体1的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雯 费广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42-1146,共5页
目的检测哮喘大鼠海马组织褪黑素受体1(melatonin receptor 1,MT1)的表达及血清褪黑素的水平,并探讨其在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健康SD大鼠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20只)、哮喘组(40只)。通过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 目的检测哮喘大鼠海马组织褪黑素受体1(melatonin receptor 1,MT1)的表达及血清褪黑素的水平,并探讨其在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健康SD大鼠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20只)、哮喘组(40只)。通过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哮喘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不同时期哮喘组及对照组大鼠海马组织MT1的表达,并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褪黑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大鼠海马组织MT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P<0.05),而血清褪黑素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哮喘组中,与哮喘d 5及d 10比较,d 17大鼠海马组织MT1表达增加(P<0.05),而哮喘组d 5与d 10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褪黑素及MT1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大鼠海马组织MT1的表达上调呈时间依赖性,可能是机体应对血清褪黑素水平降低的一种适应性代偿,在哮喘炎症反应和免疫应激过程中发挥神经保护和神经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大鼠 黑素 黑素受体1 海马 神经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改善T2DM大鼠的胰岛素抵抗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迎春 岳颖 +2 位作者 周珺 马慧萍 张汝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1-225,共5页
目的研究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改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的胰岛素抵(insulin resistance,IR)作用,并预测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长期高脂肪饲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1,ip)诱导雌性大鼠2型... 目的研究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改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的胰岛素抵(insulin resistance,IR)作用,并预测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长期高脂肪饲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1,ip)诱导雌性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灌胃给药4周后处死,取肝脏组织。采用RT-PCR方法测定大鼠Sirt1、Nrf-1/2、ERRα等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测定PGC-1α、Mfn2的相对表达。测定大鼠INS,计算HOME-IR与ISI。测定大鼠肝脏ATP含量及ATP酶活力。结果与正常组相比,T2DM大鼠发生IR,PGC-1α、Mfn2蛋白表达上调,Sirt1等mRNA表达显著降低,ERRαmRNA表达升高,ATP含量显著减少,ATP酶活力减弱。与模型组相比,Neu-p11低剂量组降低T2DM大鼠INS;改善T2DM大鼠IR;上调大鼠肝脏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ERRαmRNA的表达,增加大鼠肝脏ATP含量与ATP酶活力。结论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可能以调节T2DM大鼠肝脏线粒体平衡相关因子,维持线粒体功能正常为机制,改善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黑素 Neu-p11 MFN2 PGC-1Α SIRT1 Nrf-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受体Mel 1a在皖西白鹅各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15
作者 李瑞 郑梦浩 +5 位作者 王佳琪 刘彦彦 陈之豪 庞训胜 刘文举 王淑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6-651,共6页
【目的】探究褪黑素受体Mel 1a在皖西白鹅各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和表达水平,为褪黑素在皖西白鹅的功能调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皖西白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各组织器官的总RNA,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褪黑素受体Mel 1a mRN... 【目的】探究褪黑素受体Mel 1a在皖西白鹅各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和表达水平,为褪黑素在皖西白鹅的功能调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皖西白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各组织器官的总RNA,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褪黑素受体Mel 1a mRNA和蛋白在鹅组织中的分布和差异性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褪黑素受体Mel 1a蛋白在鹅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胰脏、大脑、小脑、肌肉、卵巢各组织中均存在Mel 1a mRNA表达;Mel 1a蛋白广泛分布于大脑、心脏、肾脏、肝脏、肺脏、脾脏、胰脏和肌肉组织细胞中,利用Image-pro plus 6软件分析免疫组化阳性信号的IOD值显示,脾脏阳性信号最强,其次是胰腺。脾脏显著强于大脑,肺脏中的信号显著强于心脏和肌肉组织。采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织中Mel 1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卵巢中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胰腺、脾脏、肾脏、肝脏、心脏和脑组织中,肺脏和肌肉中的表达水平最低,另外在各级卵泡中Mel 1a mRNA的表达水平随卵泡发育逐渐增加,直到卵泡发育到直径超过3 cm后,其表达量下降。【结论】皖西白鹅各组织中均存在褪黑素受体,其中在卵巢中表达最高,褪黑素可通过受体介导调控皖西白鹅多种生物功能,尤其是对皖西白鹅卵泡发育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受体 Mel 1a 皖西白鹅 表达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受体Mel_(1a)和 ROR_β的基因克隆和 cRNA探针的制备(英文)
16
作者 王新辉 周江宁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5-149,共5页
为了研究褪黑素受体在人脑中的表达状况以及褪黑素在老年性痴呆中的作用 ,本研究克隆了 Mel1 a和 RORβ等两种褪黑素受体的 c DNA并将其转入 p Bluescript ( KS+)质粒载体中。重组质粒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分析并测序。结果表明 ,克隆... 为了研究褪黑素受体在人脑中的表达状况以及褪黑素在老年性痴呆中的作用 ,本研究克隆了 Mel1 a和 RORβ等两种褪黑素受体的 c DNA并将其转入 p Bluescript ( KS+)质粒载体中。重组质粒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分析并测序。结果表明 ,克隆的序列与 Gen Bank中的序列一致。利用线性化的质粒模板反转出 c RNA探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受体 Mel1α RORβ 基因 克隆 CRNA探针 质粒模板 人脑 老年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受体Mel1b在皖西白鹅不同组织中的分布与表达
17
作者 郑梦浩 李瑞 +5 位作者 刘彦彦 陈之豪 王佳琪 庞训胜 刘文举 王淑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23-428,共6页
褪黑素是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神经激素,其通过与褪黑素受体结合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旨在探究褪黑素受体Mel1b在皖西白鹅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特点与表达水平。采集皖西白鹅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大脑、小脑、胰腺、胸肌、卵巢和... 褪黑素是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神经激素,其通过与褪黑素受体结合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旨在探究褪黑素受体Mel1b在皖西白鹅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特点与表达水平。采集皖西白鹅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大脑、小脑、胰腺、胸肌、卵巢和分级卵泡,利用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各组织中Mel1b的分布特点及表达水平。结果表明:Mel1b在皖西白鹅的心、肝、脾、肺、肾、脑、胰腺、胸肌、卵巢及分级卵泡中广泛分布,且各组织间Mel1b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卵巢中表达量最高,且随卵泡发育分级卵泡内表达量逐渐增加,其次是胰腺、脾、肾、肺,在脑、心、肝和胸肌中的表达量最少。可见,皖西白鹅各组织中均存在褪黑素受体Mel1b,且各组织间的表达量不同,结果为进一步探究褪黑素及其受体参与调控皖西白鹅机体内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白鹅 黑素受体 Mel1b 表达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卵巢褪黑素信号特异性载体pcDNA3.1-Pro/GDF9-ASMT与pcDNA3.1-Pro/Cyp17-MTNR1A/B的构建
18
作者 王晓东 杨婵 +5 位作者 刘清华 李振宇 吴昊 刘国世 李翔 何长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833-3843,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构建褪黑素(melatonin,MLT)合成酶乙酰血清素甲基转移酶(acetylserotonin methytransferase,ASMT)的卵母细胞特异表达载体GDF9-ASMT和MLT受体(MTNR1A与MTNR1B)的颗粒(黄体)细胞特异表达载体Cyp17-MTNR1A、MTNR1B,以期为进一... 本研究旨在构建褪黑素(melatonin,MLT)合成酶乙酰血清素甲基转移酶(acetylserotonin methytransferase,ASMT)的卵母细胞特异表达载体GDF9-ASMT和MLT受体(MTNR1A与MTNR1B)的颗粒(黄体)细胞特异表达载体Cyp17-MTNR1A、MTNR1B,以期为进一步生产高繁殖力转基因山羊提供载体材料。首先,分别扩增出山羊生长分化因子9(GDF9)与细胞色素P450家族17亚家族A成员1(Cyp17a1)启动子序列备用;然后,扩增ASMT、MTNR1A及MTNR1B基因CDS全长序列,并通过酶切将ASMT连接至GDF9启动子下游,将MTNR1A和MTNR1B连接至Cyp17a1启动子下游,制备出Pro/GDF9-ASMT、Pro/Cyp17-MTNR1A与Pro/Cyp17-MTNR1B表达元件;最后通过酶切连接将上述表达元件整合至pcDNA3.1(+)载体中,从而构建出pcDNA3.1-Pro/GDF9-ASMT、pcDNA3.1-Pro/Cyp17-MTNR1A和pcDNA3.1-Pro/Cyp17-MTNR1B真核表达载体。经测序验证,本研究扩增出的GDF9和Cyp17a1启动子长度分别为2496和2497 bp,与GenBank数据库中山羊GDF9和Cyp17a1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2500 bp区域的同源性均为98%;扩增出的ASMT、MTNR1A与MTNR1B的CDS序列长度分别为1037、1100和1130 bp,与GenBank所递交的标准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98%和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98%和99%。上述载体的成功构建可为进一步生产褪黑素高繁殖力转基因山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 黄体 卵母细胞 ASmt mtNR1A mtNR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表达与定位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任玉红 杨刚 +2 位作者 范瑞文 朱芷葳 董常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49-1055,共7页
旨在通过研究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在羊驼皮肤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探讨其在羊驼毛色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及与毛色的相关性。选用成年白色羊驼与棕色羊驼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对MC1R在羊驼皮肤... 旨在通过研究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在羊驼皮肤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探讨其在羊驼毛色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及与毛色的相关性。选用成年白色羊驼与棕色羊驼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对MC1R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C1R蛋白在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表皮、毛囊周围外根鞘组织、毛乳头以及毛球周围都呈阳性着色。在棕色羊驼,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分布于毛球顶部及表皮,呈强阳性着色。在白色羊驼,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在外根鞘及表皮,毛球部表达呈弱阳性。MC1R在棕色羊驼皮肤组织中极显著表达(P<0.01)。(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羊驼皮肤组织粗蛋白提取物中存在分子量约35ku与兔抗MC1R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蛋白条带,且棕色羊驼平均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羊驼,差异极显著(P<0.01)。MC1R在羊驼皮肤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量的不同与羊驼毛色表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 免疫组化 免疫印迹 羊驼皮肤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绵羊品种褪黑激素受体1a基因第二外显子PCRR-FLP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季从亮 储明星 +2 位作者 陈国宏 周国利 朱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5-109,共5页
采用 2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MnlⅠ和RsaⅠ ,对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和湖羊以及季节性发情的多赛特羊和萨福克羊共 14 6只绵羊褪黑激素受体 1a(MTNR1A)基因外显子 2的 82 4bp扩增产物进行PCR RFLP分析。结果表明 :1)MTNR1A基因外显子 2的 6 ... 采用 2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MnlⅠ和RsaⅠ ,对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和湖羊以及季节性发情的多赛特羊和萨福克羊共 14 6只绵羊褪黑激素受体 1a(MTNR1A)基因外显子 2的 82 4bp扩增产物进行PCR RFLP分析。结果表明 :1)MTNR1A基因外显子 2的 6 0 5位碱基处表现出MnlⅠ酶切多态性。小尾寒羊、萨福克羊和湖羊只出现 2种基因型 :AB(30 3bp ,2 36bp/ 6 7bp)、BB(2 36bp/ 6 7bp ,2 36bp/ 6 7bp) ;多赛特羊出现 3种基因型 :AA(30 3bp ,30 3bp)、AB(30 3bp ,2 36bp/ 6 7bp)、BB(2 36bp/ 6 7bp ,2 36bp/ 6 7bp)。 2 )MTNR1A基因外显子 2的 6 0 4位碱基处表现出RsaⅠ酶切多态性。 4个绵羊品种都出现 3种基因型 :AA(2 90bp ,2 90bp)、AB(2 90bp ,2 6 7bp/ 2 3bp)、BB(2 6 7bp/ 2 3bp ,2 6 7bp/ 2 3bp)。 χ2 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 ,小尾寒羊和多赛特羊MTNR1A基因第二外显子在MnlⅠ酶切位点没有达到Hardy Weinberg平衡状态 (0 .0 1<P <0 .0 5 ) ,萨福克羊和湖羊MT NR1A基因第二外显子在MnlⅠ酶切位点已经达到Hardy Weinberg平衡状态 (P >0 .0 5 ) ;4个绵羊品种MT NR1A基因第二外显子在RsaⅠ酶切位点都已经达到Hardy Weinberg平衡状态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黑激素受体 1a基因 外显子 PCR-RFLP 基因型 品种 繁殖性能 季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