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褪黑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夜间加重的影响,并通过特异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脑和肌肉ARNT样蛋白1(BMAL1)通路探讨其机制。方法96只SPF级雄性C57/B6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NP)组和NP模型+褪黑素...目的评价褪黑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夜间加重的影响,并通过特异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脑和肌肉ARNT样蛋白1(BMAL1)通路探讨其机制。方法96只SPF级雄性C57/B6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NP)组和NP模型+褪黑素治疗(NP+M)组;术前试验小鼠置于指定光照模式环境中;采用12 h光照与12 h黑暗交替环境,持续至少两周,将自然时间转换为授时时间(ZT),光照起点定为ZT0;S组小鼠仅分离坐骨神经,NP组和NP+M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制备小鼠NP模型,NP+M组术后注射10 mg/kg褪黑素;Western blot法检测术后14 d各时点脊髓的SIRT1、BMAL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Gpx1)表达量的变化;术后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对脊髓背角SIRT1和脊髓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小胶质细胞激活标记物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进行共染色,并检测各时点iba-1以确定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结果与NP组ZT10时点相比,NP组小鼠术后14 d ZT22时点SIRT1、BMAL1和Gpx1降低(P<0.05);与NP组ZT14时点相比,NP+M组ZT14时点SIRT1与BMAL1升高(P<0.05),而Gpx1于ZT18时点升高(P<0.05)。SIRT1在脊髓背角与小胶质细胞共表达;与ZT10时点相比,NP组小鼠术后14 d ZT22时点小胶质细胞表达降低(P<0.05);与ZT10时点相比,NP+M组小鼠术后14 d ZT22时点小胶质细胞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褪黑素可以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夜间加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小胶质细胞SIRT1-BMAL1通路蛋白表达有关。展开更多
采用qRT-PCR等技术探究了Mel1c在鹅不同器官组织(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胰脏、脾脏、卵巢、大脑、胸肌及F1、F2、F3、F4、F5卵泡)中的表达分布。结果表明,Mel1c m RNA在鹅的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胰脏、脾脏、卵巢、大脑、胸肌及...采用qRT-PCR等技术探究了Mel1c在鹅不同器官组织(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胰脏、脾脏、卵巢、大脑、胸肌及F1、F2、F3、F4、F5卵泡)中的表达分布。结果表明,Mel1c m RNA在鹅的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胰脏、脾脏、卵巢、大脑、胸肌及各级卵泡中均有表达;其表达量在各组织中存在差异,且以胰脏、脾脏、肾脏、卵巢中表达量较高,肺脏次之,心脏、胸肌、大脑水平相当,肝脏中最少。而在卵泡组织中,F4级卵泡中最高,其次为F5级卵泡,F1级卵泡中表达量最少。Mel1c在鹅各组织中普遍表达分布,进一步说明了褪黑素在机体中有着广泛的生物学作用,特别是对卵泡发育的影响。展开更多
为了研究褪黑素受体在人脑中的表达状况以及褪黑素在老年性痴呆中的作用 ,本研究克隆了 Mel1 a和 RORβ等两种褪黑素受体的 c DNA并将其转入 p Bluescript ( KS+)质粒载体中。重组质粒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分析并测序。结果表明 ,克隆...为了研究褪黑素受体在人脑中的表达状况以及褪黑素在老年性痴呆中的作用 ,本研究克隆了 Mel1 a和 RORβ等两种褪黑素受体的 c DNA并将其转入 p Bluescript ( KS+)质粒载体中。重组质粒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分析并测序。结果表明 ,克隆的序列与 Gen Bank中的序列一致。利用线性化的质粒模板反转出 c RNA探针 。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价褪黑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夜间加重的影响,并通过特异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脑和肌肉ARNT样蛋白1(BMAL1)通路探讨其机制。方法96只SPF级雄性C57/B6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NP)组和NP模型+褪黑素治疗(NP+M)组;术前试验小鼠置于指定光照模式环境中;采用12 h光照与12 h黑暗交替环境,持续至少两周,将自然时间转换为授时时间(ZT),光照起点定为ZT0;S组小鼠仅分离坐骨神经,NP组和NP+M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制备小鼠NP模型,NP+M组术后注射10 mg/kg褪黑素;Western blot法检测术后14 d各时点脊髓的SIRT1、BMAL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Gpx1)表达量的变化;术后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对脊髓背角SIRT1和脊髓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小胶质细胞激活标记物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进行共染色,并检测各时点iba-1以确定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结果与NP组ZT10时点相比,NP组小鼠术后14 d ZT22时点SIRT1、BMAL1和Gpx1降低(P<0.05);与NP组ZT14时点相比,NP+M组ZT14时点SIRT1与BMAL1升高(P<0.05),而Gpx1于ZT18时点升高(P<0.05)。SIRT1在脊髓背角与小胶质细胞共表达;与ZT10时点相比,NP组小鼠术后14 d ZT22时点小胶质细胞表达降低(P<0.05);与ZT10时点相比,NP+M组小鼠术后14 d ZT22时点小胶质细胞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褪黑素可以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夜间加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小胶质细胞SIRT1-BMAL1通路蛋白表达有关。
文摘采用qRT-PCR等技术探究了Mel1c在鹅不同器官组织(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胰脏、脾脏、卵巢、大脑、胸肌及F1、F2、F3、F4、F5卵泡)中的表达分布。结果表明,Mel1c m RNA在鹅的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胰脏、脾脏、卵巢、大脑、胸肌及各级卵泡中均有表达;其表达量在各组织中存在差异,且以胰脏、脾脏、肾脏、卵巢中表达量较高,肺脏次之,心脏、胸肌、大脑水平相当,肝脏中最少。而在卵泡组织中,F4级卵泡中最高,其次为F5级卵泡,F1级卵泡中表达量最少。Mel1c在鹅各组织中普遍表达分布,进一步说明了褪黑素在机体中有着广泛的生物学作用,特别是对卵泡发育的影响。
文摘为了研究褪黑素受体在人脑中的表达状况以及褪黑素在老年性痴呆中的作用 ,本研究克隆了 Mel1 a和 RORβ等两种褪黑素受体的 c DNA并将其转入 p Bluescript ( KS+)质粒载体中。重组质粒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分析并测序。结果表明 ,克隆的序列与 Gen Bank中的序列一致。利用线性化的质粒模板反转出 c RNA探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