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褐藻酸降解菌的发酵培养及褐藻酸酶对褐藻细胞的解离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韩宝芹 刘万顺 +1 位作者 戴继勋 王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9-43,共5页
褐藻酸降解菌埃氏交替单胞菌 (Alteromonas espejiana)菌株 Al0 2发酵培养时褐藻酸酶形成条件研究表明 ,其产酶的培养基最适褐藻酸钠含量为0 .3~ 0 .6 % ,氮源为 0 .5 %的蛋白胨 ,p H7.5 ,装量是在 5 0 0 ml三角瓶中装培养基2 0 0 ml... 褐藻酸降解菌埃氏交替单胞菌 (Alteromonas espejiana)菌株 Al0 2发酵培养时褐藻酸酶形成条件研究表明 ,其产酶的培养基最适褐藻酸钠含量为0 .3~ 0 .6 % ,氮源为 0 .5 %的蛋白胨 ,p H7.5 ,装量是在 5 0 0 ml三角瓶中装培养基2 0 0 ml。培养温度为 2 5℃ ,培养时间为 1 44 h。利用该菌株进行发酵培养 ,制备褐藻酸酶。制备出的褐藻酸酶作用于海带和裙带菜 ,可使海带和裙带菜细胞游离产生大量的单细胞和原生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 降解菌 发酵培养 褐藻酸酶 褐藻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工具酶研究Ⅱ.褐藻酸酶的制备、性质及对裙带菜细胞的解离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韩宝芹 戴继勋 +1 位作者 刘万顺 王海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0-95,共6页
褐藻酸降解菌埃氏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espejiana)菌株Al01,通过发酵培养制备褐藻酸酶。该酶作用的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40℃,最适底物浓度为1%~2%;在离子浓度为0.5mmol/dm3... 褐藻酸降解菌埃氏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espejiana)菌株Al01,通过发酵培养制备褐藻酸酶。该酶作用的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40℃,最适底物浓度为1%~2%;在离子浓度为0.5mmol/dm3时,Mn2+对酶促反应稍有促进作用,Ca2+、Hg2+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酶用于裙带菜单细胞和原生质体解离时,以酶液组成为褐藻酸酶1%、纤维素酶1%,45x10-3的NaC1为渗透剂,酶解温度25℃,pH7.0,酶解3-4h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酸酶 裙带菜 原生质体 海藻 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工具酶研究I.褐藻酸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褐藻酸酶形成条件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韩宝芹 戴继勋 王海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97-102,共6页
海带、裙带菜病烂处分离得到5株褐藻酸降解菌,经鉴定属于埃氏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espejiana)(菌株A101、A102,A103、A105)、麦氏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macleodii... 海带、裙带菜病烂处分离得到5株褐藻酸降解菌,经鉴定属于埃氏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espejiana)(菌株A101、A102,A103、A105)、麦氏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macleodii)(菌株A104).菌株A102发酵培养时,褐藻酸形成条件的研究表明,培养基含0.3%~0.6%的褐藻酸钠,0.5%的蛋白胨,pH7.5,装量为500cm3三角瓶装200cm3培养基,在25℃下培养144h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单胞菌属 分离 鉴定 褐藻酸酶 海藻 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孔鲍褐藻酸酶、琼脂酶及纤维素酶的提取纯化 被引量:18
4
作者 吴永沛 何碧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7,共4页
采用(NH4)2SO4 分段盐析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G 100柱层析纯化技术 ,从九孔鲍Haliotisdiversicolorsupertexta内脏器官中提取纯化褐藻酸酶、琼脂酶及纤维素酶。结果表明 ,在(NH4)2SO4分段盐析纯化中 ,褐藻酸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分离饱... 采用(NH4)2SO4 分段盐析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G 100柱层析纯化技术 ,从九孔鲍Haliotisdiversicolorsupertexta内脏器官中提取纯化褐藻酸酶、琼脂酶及纤维素酶。结果表明 ,在(NH4)2SO4分段盐析纯化中 ,褐藻酸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分离饱和度为60% ,而琼脂酶为70%。分段盐析的提纯倍数为(以粗酶提取液为参照)褐藻酸酶13.3 ,琼脂酶8.7和纤维素酶10.9。葡聚糖凝胶SephadexG 100层析分离过程中 ,褐藻酸酶、琼脂酶和纤维素酶的比活力高峰分别出现在洗脱液的64,48和80ml处 ,提纯倍数分别为褐藻酸酶80.9 ,琼脂酶68.0及纤维素酶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孔鲍 褐藻酸酶 琼脂 纤维素 提取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藻酸酶的制备及对海带细胞解离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田萍萍 崔翠菊 +5 位作者 刘延岭 李晓捷 梁广津 彭捷 李言 王利芹 《水产养殖》 CAS 2016年第7期10-14,共5页
褐藻中富含褐藻酸,应用酶解法制备褐藻单细胞和原生质体时,高活性的褐藻酸酶是所用工具酶中的主要组分。文中介绍了用硫酸铵二级盐析和透析袋脱盐从鲍鱼的消化腺中提取褐藻酸酶的方法,测定酶活力及蛋白含量,检测该褐藻酸酶对海带细胞的... 褐藻中富含褐藻酸,应用酶解法制备褐藻单细胞和原生质体时,高活性的褐藻酸酶是所用工具酶中的主要组分。文中介绍了用硫酸铵二级盐析和透析袋脱盐从鲍鱼的消化腺中提取褐藻酸酶的方法,测定酶活力及蛋白含量,检测该褐藻酸酶对海带细胞的解离效果。结果显示,该褐藻酸酶比活力为12 U/mg,酶活力单位为34 U/m L,得率为1.4%。用含此褐藻酸酶的酶解液解离海带细胞,酶解3-6 h内可得到游离单细胞及原生质体的数量在3×105-6×105个/g。该褐藻酸酶解离海带细胞效果显著,且本方法简单、快捷且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酸酶 铵二级盐析 活力 海带 原生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藻酸降解酶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冯蕾 唐学玺 +1 位作者 王艳玲 杨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33,共4页
对从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病烂处分离出的2株别单胞菌属的褐藻酸降解菌(简称菌株A1,A2)进行了褐藻酸钠降解能力及胞外产物中褐藻酸酶特性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株褐藻酸降解菌中,菌株A2表现出较强的对褐藻酸钠的降解能力;... 对从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病烂处分离出的2株别单胞菌属的褐藻酸降解菌(简称菌株A1,A2)进行了褐藻酸钠降解能力及胞外产物中褐藻酸酶特性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株褐藻酸降解菌中,菌株A2表现出较强的对褐藻酸钠的降解能力;同时菌株A2所分泌的褐藻酸酶在pH 6.0~8.0相对稳定,30℃以下酶不易失活。在较低离子浓度时,Mn^2+,Ba^2+对反应有较强的促进作用,Ag^+和Pb^2+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降解菌 褐藻酸酶特性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藻酸降解菌的产酶条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艳玲 唐学玺 杨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2-55,共4页
以海带病烂处分离到的别单胞菌属 (Alteromonas )的褐藻酸降解菌菌株A1为研究对象 ,对该菌的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产酶的最适温度20℃ ,褐藻酸钠浓度 (质量分数 )0.5%~0.6 % ,pH7.5,盐度15 ,氮源为(NH4)2SO4,培养时间72h。
关键词 褐藻降解菌 条件 褐藻酸酶 海带病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藻酸降解菌株S3的筛选分离及培养条件和产酶能力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宁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6-108,共3页
利用褐藻酸钠作为唯一碳源筛选分离得到1株具有高褐藻酸酶活性的菌株S3,初步鉴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对菌株S3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褐藻酸钠和蛋白胨为最佳碳、氮源,NaCl质量分数为2%,在22℃、pH值7.5条件下,发酵S3菌株18h,褐藻酸酶酶活最... 利用褐藻酸钠作为唯一碳源筛选分离得到1株具有高褐藻酸酶活性的菌株S3,初步鉴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对菌株S3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褐藻酸钠和蛋白胨为最佳碳、氮源,NaCl质量分数为2%,在22℃、pH值7.5条件下,发酵S3菌株18h,褐藻酸酶酶活最高。继而研究了稀土元素对海洋微生物的生长及产酶能力影响,发现某些低浓度的稀土元素对菌株S7产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0.1mmol/L硝酸铈促进作用最强,促进率约31.1%,另外0.1mmol/L硝酸镧对菌株S3产酶能力的促进率也达到16.6%,而高浓度的稀土元素均有强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海洋微生物褐藻酸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S3 褐藻酸酶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藻酸降解酶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袁兆慧 韩丽君 +1 位作者 林伟 韩宝芹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8-80,共3页
通过培养褐藻酸降解菌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sp.)菌株H -1使其产酶,研究了该酶的性质。结果表明 ,该菌在25℃培养72h时产酶量最高。褐藻酸酶作用的最适底物质量分数为1%~2% ,最适pH值为7.5 ,最适反应温度为40℃ ,温度升高酶活力急剧... 通过培养褐藻酸降解菌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sp.)菌株H -1使其产酶,研究了该酶的性质。结果表明 ,该菌在25℃培养72h时产酶量最高。褐藻酸酶作用的最适底物质量分数为1%~2% ,最适pH值为7.5 ,最适反应温度为40℃ ,温度升高酶活力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降解菌 褐藻降解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藻酸降解菌A7的发酵及产酶条件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褚洪蕊 唐景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3-96,共4页
以海藻废弃物堆肥中分离到的薄壁杆菌属(Gracillibacillus)的褐藻酸降解菌A7为研究对象,对该菌的生长及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最适产酶条件为:温度30℃,海藻酸钠的质量分数0.5%,pH9.5,NaCl浓度0.5mol/L,以蛋白胨为主要氮... 以海藻废弃物堆肥中分离到的薄壁杆菌属(Gracillibacillus)的褐藻酸降解菌A7为研究对象,对该菌的生长及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最适产酶条件为:温度30℃,海藻酸钠的质量分数0.5%,pH9.5,NaCl浓度0.5mol/L,以蛋白胨为主要氮源。在最佳条件下培养96h达到最高酶活力12.79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降解菌 褐藻裂解 条件 薄壁杆菌属(Gracillibacill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褐藻酸盐裂解酶菌株Shewanella haliotis BP-1的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温顺华 李锋 +3 位作者 黄庶冰 廖威 陈丽梅 黄庶识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12期52-57,共6页
为了获得能够将褐藻酸盐水解成为单糖的褐藻酸盐裂解酶,以便于在褐藻生物质能源生产过程中对褐藻的糖化处理,对筛选分离获得的产褐藻酸盐理解解酶菌株Shewanella haliotis BP-1进行产酶条件的初步优化。初步确定了产酶的条件为温度35℃... 为了获得能够将褐藻酸盐水解成为单糖的褐藻酸盐裂解酶,以便于在褐藻生物质能源生产过程中对褐藻的糖化处理,对筛选分离获得的产褐藻酸盐理解解酶菌株Shewanella haliotis BP-1进行产酶条件的初步优化。初步确定了产酶的条件为温度35℃,初始pH 8.0,摇床转速200r/min,接种量为1%(v/v),装液量为500mL三角瓶装200mL,时间24h。优化后的产酶培养基为1.05%(w/v)K2HPO4,0.45%(w/v)KH2PO4,0.5%(w/v)(NH4)2SO4,2%(w/v)NaCl,0.2%(w/v)MgSO4.7H2O,0.001%(w/v)FeSO4.7H2O,0.4%(w/v)海藻酸钠。优化后菌株Shewanella haliotis BP-1在发酵培养24h后酶的比活力最高为0.92U/μg,此时发酵液的酶活性为28.1U/mL,发酵48h后达到最大酶活30.4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盐裂解 条件优化 希瓦氏菌 生物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褐藻酸裂解酶高产菌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洪基 姜国良 闫广思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30,共6页
从腐烂的海带中筛选出一株褐藻酸裂解酶(Aly)高产菌,经形态学分析、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水平鉴定,该菌为交替假单胞菌属,命名为Pseudoalteromonas sp.EE258。利用硫酸铵沉淀、快流速DEAE-琼脂糖凝胶(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丙烯葡... 从腐烂的海带中筛选出一株褐藻酸裂解酶(Aly)高产菌,经形态学分析、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水平鉴定,该菌为交替假单胞菌属,命名为Pseudoalteromonas sp.EE258。利用硫酸铵沉淀、快流速DEAE-琼脂糖凝胶(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丙烯葡聚糖凝胶(Sephacryl S-100)柱层析等方法,对Pseudoalteromonas sp.EE258产生的褐藻酸裂解酶Aly-EE258进行分离纯化,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该酶的分子质量为23 ku。酶学性质研究显示: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 H值为7.0,在20℃以下时稳定性较好,Ca2+和Ba2+能明显提高酶的活性,Fe2+、Al3+、Mg2+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抑制酶的活性。Aly-EE258能不同程度地裂解褐藻酸、聚古洛糖醛酸和聚甘露糖醛酸,其中聚甘露糖醛酸裂解后主要产生单一的低聚寡糖,在实际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假单胞菌属 褐藻裂解 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藻酸裂解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艳宾 陈洪基 姜国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18,共5页
随着海洋药物和海洋保健制品的蓬勃发展,海洋多糖及其降解产物的研究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利用褐藻酸裂解酶对褐藻酸进行降解,获得具有多种新型生物活性的海藻寡糖,已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该文介绍了褐藻酸裂解酶的来源、分类、结构... 随着海洋药物和海洋保健制品的蓬勃发展,海洋多糖及其降解产物的研究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利用褐藻酸裂解酶对褐藻酸进行降解,获得具有多种新型生物活性的海藻寡糖,已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该文介绍了褐藻酸裂解酶的来源、分类、结构、生物学功能及酶解机理,并对褐藻酸裂解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 褐藻裂解 海藻寡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藻酸降解菌的生长条件及其对海带的生理效应 被引量:5
14
作者 肖慧 唐学玺 +1 位作者 王艳玲 杨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1-264,220,共5页
为更好地了解海带病烂的发生机制,针对褐藻酸降解菌埃氏交替单胞菌(Altermonas espejiana)菌株A1的生长及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用不同浓度的菌液对健康海带进行了感染试验,测定了其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 为更好地了解海带病烂的发生机制,针对褐藻酸降解菌埃氏交替单胞菌(Altermonas espejiana)菌株A1的生长及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用不同浓度的菌液对健康海带进行了感染试验,测定了其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生长和产酶的最适条件为:20℃,0.5%~0.6%褐藻酸钠,pH=7,5,氮源为(NH4)2S04,培养时间72h。此外,感染菌株A1后,海带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增加,且随着感染菌液浓度的升高,海带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而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埃氏交替单胞菌 褐藻酸酶 可溶性蛋白质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和pH值对九孔鲍几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永沛 蔡慧农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69,共4页
研究了金属离子对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pta)褐藻酸酶、琼脂酶及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酶的最适 pH不同。分别为褐藻酸酶 8.8、琼脂酶 4.2、纤维素酶4.5~5.0。MgSO_4为褐藻酸酶的激活剂、BaCl_2为琼脂酶的... 研究了金属离子对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pta)褐藻酸酶、琼脂酶及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酶的最适 pH不同。分别为褐藻酸酶 8.8、琼脂酶 4.2、纤维素酶4.5~5.0。MgSO_4为褐藻酸酶的激活剂、BaCl_2为琼脂酶的激活剂、MnCl_2是纤维素酶的激活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PH值 九孔鲍 消化 活力 褐藻酸酶 琼脂 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鱼酶的制备及其性质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运吉 刘金珍 +2 位作者 孙勉英 陈俅 高绪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02-304,共3页
为了开发对海带(Laminaria japanic)具有解壁或破壁作用的工具酶,从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的消化腺提取制备了鲍鱼酶干粉。本文报道鲍鱼酶的制备及其主要性质,并与贻贝酶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鲍鱼 褐藻酸酶 果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皱纹盘鲍群体选育第四代成鲍4种多糖裂解酶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17
作者 何庆国 王劭雯 +1 位作者 李加琦 刘晓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12,共6页
根据已发表c DNA序列设计引物扩增了2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的褐藻酸酶、海带淀粉酶、α-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基因片段并测定其序列,同时用半定量反转录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它们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 根据已发表c DNA序列设计引物扩增了2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的褐藻酸酶、海带淀粉酶、α-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基因片段并测定其序列,同时用半定量反转录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它们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以cDNA为模板的PCR产物序列与已发表的相应基因序列一致;以DNA为模板扩增的a-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基因片段分别含438 bp和667 bp的内含子;在纤维素酶基因片段的外显子和内含子区各检测到2个SNP;4种多糖裂解酶基因均主要在消化腺中表达,褐藻酸酶基因的表达最强,其次为纤维素酶,表明在摄食海带的条件下,褐藻酸是成体皱纹盘鲍可利用的最重要多糖类物质之一。本文的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皱纹盘鲍"97"选育群体在不同发育期、摄食不同藻类及不同培育环境下的多糖水解酶基因表达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 褐藻酸酶 淀粉 纤维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