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鱿鱼内脏蛋白水解度对美拉德反应产物褐变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董志俭 李冬梅 +2 位作者 蔡路昀 孙彤 励建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7-61,共5页
以不同水解程度的鱿鱼内脏蛋白水解液为基料,通过美拉德反应制备鱿鱼味香精,研究反应前后氨基酸、多肽及还原糖合量的变化,探索蛋白水解程度对美拉德产物(MRPs)褐变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鱿鱼内脏蛋白水解度的增大,美拉德反应过程... 以不同水解程度的鱿鱼内脏蛋白水解液为基料,通过美拉德反应制备鱿鱼味香精,研究反应前后氨基酸、多肽及还原糖合量的变化,探索蛋白水解程度对美拉德产物(MRPs)褐变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鱿鱼内脏蛋白水解度的增大,美拉德反应过程中氨基酸的消耗量增加,其中Arg、Glu、Lys、Leu的消耗量较大;多肽和还原糖的消耗量则先升高后降低,水解度为26.47%(水解4h)时二者的消耗量达到最大;MRPs的吸光度及光谱扫描值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色泽先加深再变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内脏 多肽 氨基酸 美拉德反应 褐变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叶颜色指标值与烟叶褐变程度及其内在化学成分相关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曾涛 宗钊辉 +5 位作者 胡亚杰 韦建玉 王维 赵伟才 王行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5期170-173,195,共5页
应用ward法聚类分析和Fisher判别分析探究烟叶的颜色指标值与醇化过程中烟叶褐变程度以及烟叶颜色指标值与其内在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以ward法聚类分析在14.08处将所有烟叶样品分为3个类别,逐步判别得对分类结果有显著影响的明度(... 应用ward法聚类分析和Fisher判别分析探究烟叶的颜色指标值与醇化过程中烟叶褐变程度以及烟叶颜色指标值与其内在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以ward法聚类分析在14.08处将所有烟叶样品分为3个类别,逐步判别得对分类结果有显著影响的明度(L值)、黄蓝色(b值)、黄度(Y值),建立2个Fisher判别函数,Fisher判别法的结果与感官评价的结果符合率达96.7%;通过相关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烟叶的颜色指标值与化学成分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醇化过程中L、Y与类胡萝卜素、总酚、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含量存在线性相关关系,L、a、b值与全氮含量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总糖含量与Y值、淀粉含量与b值存在线性关系。证实了烟叶醇化过程中通过烟叶颜色指标值判定烟叶褐变程度与化学成分变化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醇化 颜色指标值 褐变程度 化学成分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NN的烤烟褐变程度识别及其分类烟叶质量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光伟 郭青青 +6 位作者 柳均 冯吉 孙敬国 张鹏龙 吴哲宽 李建平 陈振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9-177,共9页
【目的】建立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BPNN)自动识别系统,以实现烤烟褐变标准化和量化。【方法】以云烟87上部烟叶为样本,通过扫描获取烟叶颜色等特征信息,建立BP神经网络烤烟褐变程度识别模型,输出判别结果,以人工判别烤烟褐变... 【目的】建立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BPNN)自动识别系统,以实现烤烟褐变标准化和量化。【方法】以云烟87上部烟叶为样本,通过扫描获取烟叶颜色等特征信息,建立BP神经网络烤烟褐变程度识别模型,输出判别结果,以人工判别烤烟褐变结果为参考,进行相似度比较。通过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多酚含量、TSNAs含量和感官质量变化分析比对,验证BP神经网络自动识别系统和人工识别结果的精准度。【结果】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精准识别烟叶褐化等级,其识别准确率为98.75%,分级烟叶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多酚含量、TSNAs含量和感官质量变化与人工识别基本一致,两种识别模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为杂色烟分级提供了客观评价方法,能有效区分不同褐变程度烟叶的可用性。【结论】BP神经网络识别系统对烟叶褐变程度鉴别精准度与人工识别接近,可以利用BP神经网络自动识别系统替代人工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酶促 褐变程度 BP神经网络 外观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褐变抑制剂对减轻鲜切苹果褐变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姜爱丽 钟璐 +3 位作者 胡文忠 赵丹 关棣锴 李沐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5-48,共4页
研究了D-异抗坏血酸钠、柠檬酸、EDTA-2Na 3种褐变抑制剂对鲜切苹果褐变的抑制作用。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1.0 g/LD-异抗坏血酸钠对鲜切苹果褐变的抑制效果最佳;正交试验法测定的最优组合是A2B1C1D2,即采用0.2 g/L D-异抗坏血酸钠,0.03 ... 研究了D-异抗坏血酸钠、柠檬酸、EDTA-2Na 3种褐变抑制剂对鲜切苹果褐变的抑制作用。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1.0 g/LD-异抗坏血酸钠对鲜切苹果褐变的抑制效果最佳;正交试验法测定的最优组合是A2B1C1D2,即采用0.2 g/L D-异抗坏血酸钠,0.03 g/L柠檬酸,0.1 g/L EDTA-2Na的溶液浸泡,浸泡时间为6 min,可使鲜切苹果的褐变程度和感官品质在7 d内保持较优水平。鲜切苹果的褐变程度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和感官品质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苹果 抑制剂 正交试验法 褐变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保鲜环境荔枝褐变的理化指标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徐赛 陆华忠 +3 位作者 周志艳 吕恩利 王亚娟 杨径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1-227,共7页
为探究理化指标识别荔枝褐变的可行性,试验获取了3种常用保鲜环境(常温保鲜、冷鲜柜保鲜和气调保鲜)荔枝贮藏过程中褐变程度,色差a*、b*、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和硬度变化。常温、冷鲜柜和气调3种保鲜环境荔枝褐变指数随褐... 为探究理化指标识别荔枝褐变的可行性,试验获取了3种常用保鲜环境(常温保鲜、冷鲜柜保鲜和气调保鲜)荔枝贮藏过程中褐变程度,色差a*、b*、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和硬度变化。常温、冷鲜柜和气调3种保鲜环境荔枝褐变指数随褐变程度逐渐增大,其中常温保鲜荔枝增大最快,冷鲜柜保鲜荔枝其次,气调保鲜荔枝较慢。理化指标色差a*、b*、L*和硬度均随褐变指数增大呈减小的趋势,TSS随褐变指数增大变化不明显。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对常温、冷鲜柜和气调3种保鲜环境荔枝褐变程度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6.67%、100%和100%。但冷鲜柜和气调保鲜荔枝4级与5级果LDA分析数据点较近,实际分类易发生混淆。LDA可较好地识别1级、2级、3级和4~5级荔枝果实。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建立预测模型同时对3种保鲜环境荔枝褐变程度预测时,训练集与测试集测试值与实际值的拟合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5和0.90,证明了不同保鲜环境荔枝通过同一个模型进行预测的可行性。试验揭示了褐变、理化指标和保鲜时间之间存在的关系,证明了通过理化指标识别褐变程度的可行性,可为水果褐变准确识别以及商品价值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褐变程度 指数 理化指标 保鲜环境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栗不同种源优株种仁褐变差异性分析及评价筛选 被引量:1
6
作者 卢江泽 袁德义 +5 位作者 肖诗鑫 邹锋 李建中 龚倩颖 何潇 王刚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3-701,共9页
【目的】挖掘种仁抗褐化能力强的锥栗资源,筛选出果实适合深加工型的锥栗良种。【方法】从96份笔者课题组前期调查的资源中优选30份不同锥栗种质资源的种仁,通过对其种仁褐变程度、总酚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根据不同优株果实种仁褐变差... 【目的】挖掘种仁抗褐化能力强的锥栗资源,筛选出果实适合深加工型的锥栗良种。【方法】从96份笔者课题组前期调查的资源中优选30份不同锥栗种质资源的种仁,通过对其种仁褐变程度、总酚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根据不同优株果实种仁褐变差异性及其内含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锥栗种仁褐变程度差异显著,种仁抗褐化能力与褐变指数呈负相关,在30份资源中,ZNL-1、JZPYS-1与ZNL-15褐变指数较小,分别为0.067、0.083与0.150,ZNL-4和ZNL-13褐变指数较大,分别为0.600与0.650;30份种仁总酚含量差异显著,种仁褐变与总酚的含量呈正相关,其中ZNL-15种仁中总酚含量最低,为27.91 mg·100 g^(-1),而ZNL-13的种仁中总酚含量最高,为229.65 mg·100 g^(-1),为最低的8.2倍,同时褐变程度也最高;维生素C含量差异较显著,种仁褐变与维生素C含量的相关性弱,其中ZNL-15维生素含量高达67.23 mg·100 g^(-1),是含量最低ZNL-2的2.1倍。【结论】种仁抗褐变的优株为ZNL-1、ZNL-15与JZPYS-1,可用作锥栗杂交培育新品种的亲本,向锥栗产品深加工与利用方面拓展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 褐变程度 总酚 聚类分析 评价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冻莱阳梨丁防氧化褐变效果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宿志健 王建化 +1 位作者 梅冬青 孙高飞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6期6-8,共3页
采用WSC-S型色差计,研究了氯化钠和氯化钙复合溶液、亚硫酸氢钠溶液、D-异抗坏血酸钠、柠檬酸溶液、半胱氨酸盐酸盐溶液、草酸等6种物质对速冻莱阳梨丁防氧化褐变抑制作用。单一因素氧化褐变抑制剂对速冻莱阳梨丁的氧化褐变抑制效果经... 采用WSC-S型色差计,研究了氯化钠和氯化钙复合溶液、亚硫酸氢钠溶液、D-异抗坏血酸钠、柠檬酸溶液、半胱氨酸盐酸盐溶液、草酸等6种物质对速冻莱阳梨丁防氧化褐变抑制作用。单一因素氧化褐变抑制剂对速冻莱阳梨丁的氧化褐变抑制效果经不同时间研究发现,护色效果最好的为0.1%D-异抗坏血酸钠。D-异抗坏血酸钠的质量分数,在有效抑制褐变所需要的用量不应太大,当质量分数过大时,D-异抗坏血酸钠自身氧化酶变会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冻莱阳梨丁 D-异抗坏血酸钠 单一因素 褐变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瓜新品种皖丝1号
8
作者 王清明 张雷 +3 位作者 刘道敏 周洁 蔡华庆 孙云开 《农村百事通》 2025年第3期21-21,共1页
皖丝1号2023年通过了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鉴定登记。该品种早熟,全生育期116~126天,生长势和分枝性强。主茎长517.5厘米、粗0.7厘米,茎绿色、圆形。叶片掌状深裂、绿色,叶缘锯齿状。瓜长圆筒形,瓜皮绿色,瓜肉白绿色,... 皖丝1号2023年通过了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鉴定登记。该品种早熟,全生育期116~126天,生长势和分枝性强。主茎长517.5厘米、粗0.7厘米,茎绿色、圆形。叶片掌状深裂、绿色,叶缘锯齿状。瓜长圆筒形,瓜皮绿色,瓜肉白绿色,肉质细嫩,切口褐变程度中等,大小均匀,瓜纵径35.1厘米、横径5.7厘米,单瓜重298.5克,商品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缘锯齿 非主要农作物 分枝性 品种鉴定 生长势 横径 丝瓜 褐变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条件下气调贮藏对鸭梨果实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赵瑞平 夏向东 于梁 《中国果菜》 2003年第1期23-24,共2页
鸭梨(pyrus bretschxideri rehd)是我国华北地区的一个主要栽培品种,有关鸭梨果实的采后生理和贮藏技术的报道较多,但近年来由于栽培和贮藏中的问题使其品质下降,出现大量果农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在贮藏技术中生产上一直采用缓慢降温的方... 鸭梨(pyrus bretschxideri rehd)是我国华北地区的一个主要栽培品种,有关鸭梨果实的采后生理和贮藏技术的报道较多,但近年来由于栽培和贮藏中的问题使其品质下降,出现大量果农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在贮藏技术中生产上一直采用缓慢降温的方法以减轻果实的早期褐变,但这样会加重果实的后期衰老性褐变,为了弥补缓慢降温的不足,陈昆松等对鸭梨果实进行了缓慢降温结合气调贮藏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果实的后期褐变;但鸭梨果实能否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气调贮藏、降低温度后气调贮藏对果实的生理有何影响未见报道,本文就6-0℃下气调贮藏对果实褐变、贮藏品质和果实的生理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调贮藏 鸭梨 果实 温度 褐变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汁常温保藏技术的研究
10
作者 刘兴华 智红宁 王荣花 《中国果品研究》 1989年第2期23-28,共6页
沙棘汁是我国近年新开发利用的一种野生果品资源,其营养成分丰富,是食用和药用的重要原料。在食品生产中,原料是基础,它对食品的产量和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沙棘采收时,通常带有多刺的小枝,且浆果易破损流汁而感染病菌,故其果实不... 沙棘汁是我国近年新开发利用的一种野生果品资源,其营养成分丰富,是食用和药用的重要原料。在食品生产中,原料是基础,它对食品的产量和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沙棘采收时,通常带有多刺的小枝,且浆果易破损流汁而感染病菌,故其果实不易保藏,必须经过榨汁,以汁液作为加工原料进行保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成分 防霉效果 加工原料 预备试验 生霉 小枝 果汁饮料 温度条件 褐变程度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藏过程中不同涂膜处理方式对槟榔鲜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璨 陈华 +3 位作者 唐敏敏 宋菲 张玉锋 罗诗怡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6-197,共12页
为探究不同涂膜处理对槟榔鲜果储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以无菌蒸馏水(CK)、壳聚糖(T_(1))、壳聚糖-茶多酚-百里香酚(T_(2))3组涂膜剂分别对槟榔鲜果进行表面涂膜处理后装于PE带孔包装袋中,测定13℃、65%相对湿度下贮藏40 d鲜果的品质变化... 为探究不同涂膜处理对槟榔鲜果储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以无菌蒸馏水(CK)、壳聚糖(T_(1))、壳聚糖-茶多酚-百里香酚(T_(2))3组涂膜剂分别对槟榔鲜果进行表面涂膜处理后装于PE带孔包装袋中,测定13℃、65%相对湿度下贮藏40 d鲜果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_(1)和T_(2)涂膜处理有效延缓和抑制了鲜果腐烂软化、果仁褐变、黄化、失水皱缩,货架期可从常温5 d延长至处理后35 d。相较于CK组,T_(1)处理有效抑制了鲜果黄化,但T_(2)处理综合保鲜效果最佳,除可增强鲜果初期抗氧化能力外,还可显著抑制失重率和腐烂率上升,第35天时腐烂率仅为8%。同时,T_(2)处理的鲜果色泽更加稳定,果仁褐变不明显。另外,呼吸强度、硬度、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表明,储藏25 d后,T_(2)涂膜处理可稳定维持储藏期内鲜果生理代谢能力,保鲜效果显著优于CK组,因此T_(2)涂膜处理可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经济、有效的槟榔鲜果保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鲜果保鲜 涂膜处理 褐变程度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味蟹肉软罐头护色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向俊飞 朱亚军 +3 位作者 王福田 姜绍通 林琳 陆剑锋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7-111,125,共6页
以小规格蟹的蟹肉为原料,研究了风味蟹肉软罐头制备过程中的护色工艺优化。以L*值、b*值及相对褐变程度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4种护色剂(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抗坏血酸和植酸)的浓度、护色时间对风味蟹肉... 以小规格蟹的蟹肉为原料,研究了风味蟹肉软罐头制备过程中的护色工艺优化。以L*值、b*值及相对褐变程度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4种护色剂(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抗坏血酸和植酸)的浓度、护色时间对风味蟹肉高温灭菌后色泽的影响。最终得到风味蟹肉的最佳护色工艺为:0.4%柠檬酸和0.2%D-异抗坏血酸钠组成的复合护色剂,护色时间40 min。在此工艺下,护色效果最佳,可有效抑制风味蟹肉在高温灭菌过程中产生的褐变。试验结果或许可为风味蟹肉软罐头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蟹肉 软罐头 护色 相对褐变程度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聚糖-大豆分离蛋白耦联接枝工艺优化及接枝产物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婉莺 李小燕 +1 位作者 孙小雯 潘思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59,共6页
为研究条件温和、高接枝度、低褐变程度的糖接枝技术,以葡聚糖、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研究大豆分离蛋白-葡聚糖接枝物的制备工艺。选取物料比、接枝温度及接枝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采用物料比、接枝温度及接枝时间为变量,以接枝度(DG)为... 为研究条件温和、高接枝度、低褐变程度的糖接枝技术,以葡聚糖、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研究大豆分离蛋白-葡聚糖接枝物的制备工艺。选取物料比、接枝温度及接枝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采用物料比、接枝温度及接枝时间为变量,以接枝度(DG)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糖接枝蛋白制备工艺,并进行理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糖接枝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蛋白∶糖(质量比)1∶1.2,接枝温度83℃,接枝时间7.3 h,此工艺条件下,接枝度可达56.38%,褐变程度为0.041。分别以聚丙烯酰胺电泳、氨基酸分析鉴定糖接枝蛋白,表明葡聚糖以共价键接枝在蛋白上。糖接枝蛋白在pH为7.0处的溶解性与原蛋白相比提高40.48%;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明显提高,分别比原蛋白提高69.76%和62.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葡聚糖 耦联反应 褐变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改性对英国红芸豆抗氧化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玉滨 穆秋霞 +3 位作者 董宪慧 郑喜群 王坤 崔素萍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8-136,共9页
为了提高英国红芸豆抗氧化肽的抗氧化活性,利用木糖对其进行糖基化改性。首先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糖基化改性条件进行优化,然后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傅里叶中红外光谱对糖基化改性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糖基化改性的最佳... 为了提高英国红芸豆抗氧化肽的抗氧化活性,利用木糖对其进行糖基化改性。首先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糖基化改性条件进行优化,然后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傅里叶中红外光谱对糖基化改性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糖基化改性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抗氧化肽质量浓度10 mg/mL、反应温度90℃、pH 7、反应时间4 h、糖肽比为1∶1;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糖基化产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分别提高了80.9%、75.1%、135.7%、27.2%,褐变程度为0.52,接枝度为39%。糖基化改性产物的荧光和紫外吸收特性增强,产物的-OH含量增加,在N-H、■和C-N键都发生了伸缩和振动。糖基化改性可以显著提高英国红芸豆抗氧化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红芸豆抗氧化肽 糖基化改性 抗氧化 接枝度 褐变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预处理对黑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庆超 宋志强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137,共6页
以新鲜大蒜为原料,分别将其进行蒸气预处理3 min和5 min,严格控制发酵温度和湿度,与未进行预处理的大蒜一起制备黑蒜,发酵18 d,每隔2 d分别测定黑蒜的褐变程度、水分含量、还原糖含量、5-HMF含量、氨基酸-N含量、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 以新鲜大蒜为原料,分别将其进行蒸气预处理3 min和5 min,严格控制发酵温度和湿度,与未进行预处理的大蒜一起制备黑蒜,发酵18 d,每隔2 d分别测定黑蒜的褐变程度、水分含量、还原糖含量、5-HMF含量、氨基酸-N含量、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总酸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用来分析发酵黑蒜的品质。结果表明,蒸汽预处理使黑蒜的褐变程度ΔE在更短时间内趋于稳定,可促进美拉德反应的发生。同时,蒸汽预处理可以破坏大蒜的细胞壁和细胞结构而促使还原糖更好地释放出来,预处理3 min的大蒜制成的黑蒜,5-HMF含量较低,总黄酮、总酚等抗氧化性物质含量较高,黑蒜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而且在更短的时间内制备出黑蒜,缩短黑蒜的制备时间,节约时间成本。蒸汽预处理制备的黑蒜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蒜 蒸汽预处理 褐变程度 还原糖 5-HMF 总黄酮 总酚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