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非线性刚度动力吸振器的隔振系统半主动控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继峰 程远胜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共4页
研究带有非线性刚度吸振器的隔振系统振动稳态响应的半主动控制。动力吸振器和隔振系统(主系统)的刚度均为Duffing类型的非线性刚度。对吸振器的阻尼采用了两种半主动控制策略以减少主系统的振动,并讨论了吸振器刚度的非线性程度,吸振... 研究带有非线性刚度吸振器的隔振系统振动稳态响应的半主动控制。动力吸振器和隔振系统(主系统)的刚度均为Duffing类型的非线性刚度。对吸振器的阻尼采用了两种半主动控制策略以减少主系统的振动,并讨论了吸振器刚度的非线性程度,吸振器质量与主系统质量之比及主系统刚度的非线性程度对主系统稳态响应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系统参数和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改善主系统的稳态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与波 非线性隔系统 非线性动力 稳态响应 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动力吸振器的浮筏隔振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鲲 孙红灵 +1 位作者 陈海波 张培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9,共7页
在传统浮筏隔振系统的弹性筏架上附加动力吸振器以提高系统的隔振性能.以功率流为指标,从理论上分析了方法的有效性.利用结构导纳综合法建立了有、无动力吸振器的弹性浮筏隔振系统模型;通过考察功率流传递特性,从能量的观点分析比较了... 在传统浮筏隔振系统的弹性筏架上附加动力吸振器以提高系统的隔振性能.以功率流为指标,从理论上分析了方法的有效性.利用结构导纳综合法建立了有、无动力吸振器的弹性浮筏隔振系统模型;通过考察功率流传递特性,从能量的观点分析比较了相应复杂耦合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通过算例探讨了吸振器的类型、安装位置和结构参数等因素对浮筏隔振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 浮筏系统 功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齿轮连杆的新型动力吸振式轮边电驱动系统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陈辛波 王叶枫 +2 位作者 王威 朱剑飞 孙浩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46-51,70,共7页
针对分布式电动汽车中簧下质量增大,车辆平顺性和车轮接地性恶化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齿轮连杆式轮边动力吸振器。评估其在多连杆悬架中空间布置的可行性;考虑路面不平度与电机驱动时作用在其壳体上的反力矩,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推... 针对分布式电动汽车中簧下质量增大,车辆平顺性和车轮接地性恶化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齿轮连杆式轮边动力吸振器。评估其在多连杆悬架中空间布置的可行性;考虑路面不平度与电机驱动时作用在其壳体上的反力矩,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推导其振动力学微分方程,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三自由度振动模型,在新欧洲行驶循环(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NEDC)工况下得到时域内的系统响应;结合计算结果分析动力吸振器弹簧刚度阻尼对车身加速度、车轮动载荷和电机振动的影响作用,并进行动力吸振器弹簧刚度和阻尼的优化设计;最后将该系统与传统汽车和一般轮毂电机驱动系统对比,分析其改善车辆平顺性和接地性的效果。结果表明,该新型齿轮连杆式轮边动力吸振器可以合理布置在多连杆悬架中,并可显著改善分布式驱动汽车车辆平顺性和车轮接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边电驱动系统 齿轮连杆式 动力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车传动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变刚度扭转吸振器减振控制 被引量:5
4
作者 高普 项昌乐 刘辉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443-2450,共8页
频率自适应变刚度扭转吸振器的半主动控制研究是实现动力传动系统扭转减振的关键。针对某履带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建立含变刚度扭转减振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系统模型提出瞬态查表和稳态寻优结合的控制策略,有效地消除系统外部激励主... 频率自适应变刚度扭转吸振器的半主动控制研究是实现动力传动系统扭转减振的关键。针对某履带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建立含变刚度扭转减振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系统模型提出瞬态查表和稳态寻优结合的控制策略,有效地消除系统外部激励主导频率识别偏差,使变刚度扭转吸振器能够快速跟随外部激励主频,实现扭转吸振器的半主动控制。仿真和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综合控制方案能有效提升减振性能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刚度扭转 车辆动力传动系统 控制策略 主导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单个动力吸振器的扬矿子系统纵向振动仿真分析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邱显焱 汤迎红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5-339,共5页
针对深海采矿系统中扬矿管的纵向振动问题,采用了附加单个动力吸振器(简称DVA)的方法来抑制其纵向振幅和轴向应力。建立了附加DVA扬矿子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运用了Galerkin方法求解,应用了Matlab编制模拟分析程序,仿真计算了泵和中间舱分... 针对深海采矿系统中扬矿管的纵向振动问题,采用了附加单个动力吸振器(简称DVA)的方法来抑制其纵向振幅和轴向应力。建立了附加DVA扬矿子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运用了Galerkin方法求解,应用了Matlab编制模拟分析程序,仿真计算了泵和中间舱分别附加DVA三种工况下的扬矿子系统纵向振幅和轴向应力,结果表明:在我国深海采矿区域最常见的海况,即海浪周期T为5 s时,附加DVA能有效地实现扬矿管的纵向振动抑制,尤其是中间舱附加DVA的纵向振幅减少幅度高达38%,轴向应力减少了26.2%,为深海多金属结核采矿作业提供一种新的安全措施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 扬矿子系统 纵向 GALERKIN方法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多自由度系统中动力吸振器优化参数的数值拟合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明武 卢旺明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1999年第3期15-18,共4页
本文将P.J.Den.Hartog提出的“定点等值法”推广运用于有限长多自由度系统中的动力吸振器设计,利用小步长搜索法确定了动力吸振器的优化结构参数。同时,为工程应用方便起见,对动力吸振器的一些最优参数进行了曲线拟合,并给出了相... 本文将P.J.Den.Hartog提出的“定点等值法”推广运用于有限长多自由度系统中的动力吸振器设计,利用小步长搜索法确定了动力吸振器的优化结构参数。同时,为工程应用方便起见,对动力吸振器的一些最优参数进行了曲线拟合,并给出了相应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 优化参数 多自由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桨-轴-船艉耦合系统分布式动力吸振器多频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蒋圣鹏 黄子祥 +1 位作者 谢溪凌 张志谊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0-214,269,共6页
桨-轴-船艉耦合系统低频振动是舰船振动与声辐射主要来源之一,采用分布式动力吸振器对桨-轴-船艉耦合系统进行低频振动控制。首先采用有限元法计算桨-轴-船艉系统耦合振动特性,根据模态振型确定分布式动力吸振器的数量和位置。以艉部船... 桨-轴-船艉耦合系统低频振动是舰船振动与声辐射主要来源之一,采用分布式动力吸振器对桨-轴-船艉耦合系统进行低频振动控制。首先采用有限元法计算桨-轴-船艉系统耦合振动特性,根据模态振型确定分布式动力吸振器的数量和位置。以艉部船体表面均方振速为控制目标,采用频响综合法计算吸振器作用下的系统耦合振动响应,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分布式动力吸振器多频优化方法,控制螺旋桨垂向激励由艉轴承向船体的传递。结果表明,经优化的分布式动力吸振器可有效抑制螺旋桨垂向激励向船体的传递,进而降低艉部船体表面法向振动。此外,提出的分布式动力吸振器多频优化方法可解决单频优化参数应用于多频优化时效果变差的问题,同时频响综合法的引入可减少应用于复杂系统的吸振器参数优化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与波 桨-轴-船艉耦合系统 动力 遗传算法 频响综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负刚度动力吸振的混合隔振系统振动冲击响应特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苏智伟 黄修长 +1 位作者 吴静波 华宏星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9-65,共7页
[目的]针对舰船大型机械设备振动冲击隔离对高传递损失减振抗冲元器件的需求,[方法]基于负刚度动力吸振机理,构建一种含负刚度(NS)元件的动力吸振器(DVA)混合隔振系统。建立刚性基础上的无量纲动力学模型,在激励力作用下,运用不动点法... [目的]针对舰船大型机械设备振动冲击隔离对高传递损失减振抗冲元器件的需求,[方法]基于负刚度动力吸振机理,构建一种含负刚度(NS)元件的动力吸振器(DVA)混合隔振系统。建立刚性基础上的无量纲动力学模型,在激励力作用下,运用不动点法获得隔振系统最优传递时的最优刚度比和阻尼比。基于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研究不同冲击脉宽下具有最优参数的隔振系统在基础激励下的冲击响应,并与传统动力吸振器的冲击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一定参数下,该混合隔振系统具有无谐振峰的传递特性;在不同脉宽下,其冲击加速度响应和相对位移均比传统动力吸振器的要小。[结论]所提含负刚度动力吸振的混合隔振系统可为大载荷、高传递损失的减振抗冲器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隔系统 动冲击响应 传递损失 动力 负刚度 不动点法 龙格-库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尺度Duffing系统的动力吸振器减振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万洪林 李向红 +1 位作者 申永军 王艳丽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136-3146,共11页
两尺度耦合的Duffing系统存在复杂振动,此类振动具有振幅大、频率高的特点,对系统的危害不容忽视.研究了线性动力吸振器对低频参数激励下Duffing系统的振动控制问题,通过对比耦合动力吸振器前后系统的时间历程图、相图,发现加入动力吸... 两尺度耦合的Duffing系统存在复杂振动,此类振动具有振幅大、频率高的特点,对系统的危害不容忽视.研究了线性动力吸振器对低频参数激励下Duffing系统的振动控制问题,通过对比耦合动力吸振器前后系统的时间历程图、相图,发现加入动力吸振器后系统会由单一振动模式转变为混合振动模式(簇发振动),振动幅值明显减小,尤其对高频振动部分抑制明显.利用快慢分析法,当参数激励为慢变过程时得到相应的自治系统,并发现自治系统稳定性与分岔行为对非自治系统振动响应具有明显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耦合动力吸振器前后自治系统均发生叉形分岔,但是加入吸振器后自治系统稳定性发生变化,稳定中心变为渐进稳定的焦点,稳定平衡线对非自治系统轨线的吸引力增强,使得响应振动幅值减小;另外轨线在不同吸引子之间的跳跃次数减少,也是导致响应振动幅值减小的另一个原因.通过对参数激励的相关参数减振效果分析,发现加入的动力吸振器在较大的振动幅值和频率范围内都能起到抑制系统振动的作用.为两尺度系统耦合线性动力吸振器减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FFING 系统 动控制 动力 簇发 快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多自由度系统中动力吸振器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旺明 王明武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1996年第6期13-15,共3页
本文讨论了安装在周期性有限长多自由度系统上动力吸振器的优化问题。动力吸振器安装在系统自由端的惯性元件上,根据传递矩阵法推导了系统中力传递率的理论公式,并在数值求解的基础上,讨论了动力吸振器各结构参数对多自由度系统隔振... 本文讨论了安装在周期性有限长多自由度系统上动力吸振器的优化问题。动力吸振器安装在系统自由端的惯性元件上,根据传递矩阵法推导了系统中力传递率的理论公式,并在数值求解的基础上,讨论了动力吸振器各结构参数对多自由度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小步长搜索法确定了动力吸振器的最优结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 线性 多自由度系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导纳测试的复杂系统动力吸振器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攀登 刘钊 朱玉田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20年第5期229-233,共5页
动力吸振器设计理论一般将原系统等效为单自由度系统,但实际情况下原系统大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果按照单自由度简化,将产生误差。推导了附加动力吸振器后复杂振动系统振动响应的计算式,该式表明了在安装连接面上附加动力吸振器后的主... 动力吸振器设计理论一般将原系统等效为单自由度系统,但实际情况下原系统大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果按照单自由度简化,将产生误差。推导了附加动力吸振器后复杂振动系统振动响应的计算式,该式表明了在安装连接面上附加动力吸振器后的主振动系统的振动速度响应与未附加动力吸振器主振动系统振动响应之间的内在关系。基于复杂振动系统动力吸振器振动响应计算式和导纳检测,提出了复杂系统动力吸振器的设计方法,并绘制了设计步骤流程图。采用复杂系统动力吸振器的设计方法,应用在一个原振动系统为2自由度振动系统、动力吸振器为单自由度系统的设计实例。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工程上原系统为复杂系统难以建模或无法建模的动力吸振器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与波 动力 设计 复杂系统 机械导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吸振器应用于车辆悬架系统的NVH控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霏霏 孙永宽 +1 位作者 刘文杰 秦武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2-778,833,834,共9页
为了降低汽车室内噪声,提高乘坐舒适性,进行了利用动力吸振器降低车内噪声的方法研究。针对某款SUV车型在开发过程中后排噪声超出乘客接受范围的问题,经噪声测试、主观评价并结合工作振型(operational deflection shape,简称ODS)分析,... 为了降低汽车室内噪声,提高乘坐舒适性,进行了利用动力吸振器降低车内噪声的方法研究。针对某款SUV车型在开发过程中后排噪声超出乘客接受范围的问题,经噪声测试、主观评价并结合工作振型(operational deflection shape,简称ODS)分析,确定副车架在200~300 Hz频段下与车身产生了较大共振耦合。提出在副车架上增加有阻尼动力吸振器的方案,建立吸振器数学模型,通过测试吸振器固有频率以选用合适的吸振器。同时,对副车架进行振动传递函数(vibration transfer function,简称VTF)测试,以确定吸振器的安装位置,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副车架在增加吸振器优化后,能够将后排212 Hz的峰值噪声降低4 dB,在232 Hz降低6 dB,同时在200~250 Hz频带内平均降低了3 dB,能够起到良好的降噪效果。该方案为汽车振动噪声控制提供了一种工程化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噪声 悬架系统 工作 动力 动传递函数 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重动力吸振的车床镗削系统减振装置的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侯学元 韩淑华 +2 位作者 张超 郭如飞 宁青林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1-566,共6页
针对内蒙古某特大型机加企业结构件中大长径比镗杆的刚性差,达不到图纸加工精度要求,设计了二重动力吸振镗削系统,建立了二重动力吸振的动力学模型,基于优化准则分析了吸振器质量比对最优频率比和最佳阻尼比以及对减振性能的影响。进行... 针对内蒙古某特大型机加企业结构件中大长径比镗杆的刚性差,达不到图纸加工精度要求,设计了二重动力吸振镗削系统,建立了二重动力吸振的动力学模型,基于优化准则分析了吸振器质量比对最优频率比和最佳阻尼比以及对减振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普通数控车床改造,设计了二重动力吸振的镗削减振结构,通过最优减振参数的确定,设计加工出镗削减振装置。通过ADAMS仿真实验验证其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安装有二重动力吸振器减振装置的减振效果明显,是未安装吸振器的4倍以上。切削实验表明镗削吸振装置能显著提高零件加工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镗削系统 二重动力 装置 ADAMS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吸振器在三自由度系统中的应用及参数影响规律分析
14
作者 贾富淳 孟宪皆 王琳燕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7-171,191,共6页
对三自由度主系统动力吸振器进行理论研究。根据三自由度系统简化模型,利用微分方程的叠加原理,推导三自由度主系统受简谐激励时传到基础上的力与激励力的力传递率解析表达式,得到耦合动力吸振器后系统力传递率解析表达式;根据所推导公... 对三自由度主系统动力吸振器进行理论研究。根据三自由度系统简化模型,利用微分方程的叠加原理,推导三自由度主系统受简谐激励时传到基础上的力与激励力的力传递率解析表达式,得到耦合动力吸振器后系统力传递率解析表达式;根据所推导公式,分析动力吸振器质量比、固有频率比和阻尼比对力传递率的影响,得到吸振器各结构参数的影响规律,解决了三自由度主系统动力吸振器的参数选取问题,为多自由度主系统动力吸振器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自由度系统 动力 叠加原理 影响规律 参数选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装备和建筑楼盖的动力吸振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伟 徐建 +2 位作者 陆新征 胡明祎 廖文杰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2,共8页
为减弱动力装备和建筑楼盖的有害振动,对其被动、主动型动力吸振进行系统研究。引入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对主系统无阻尼和有阻尼被动型动力吸振的参数、采用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 为减弱动力装备和建筑楼盖的有害振动,对其被动、主动型动力吸振进行系统研究。引入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对主系统无阻尼和有阻尼被动型动力吸振的参数、采用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主动控制中的权矩阵、PID(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比例-积分-微分)主动控制中的参数kp、ki、kd进行优化设计;在建筑楼盖的振动控制中,基于引入的被动调谐质量阻尼器(passive tuned mass damper,PTMD),在ANSYS有限元环境中,设计了一种采用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active tuned mass damper,ATMD)进行振动控制的方法,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计算和效果预判提供了依据。研究进一步发展了动力装备和建筑楼盖的先进动力吸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主动型动力吸振系统 粒子群优化 被动、主动型调谐质量阻尼器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吸振器在整车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龙岩 史文库 +1 位作者 李辉 梁天也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5-108,共4页
在探讨被动吸振器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一被动阻尼式动力吸振器DVA(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并将其应用于某国产皮卡上。经仿真、优化和实车实验证明,该阻尼吸振器能够有效地解决该车存在的振动问题。
关键词 动与波 被动 动力总成 垂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子系统的动力包双层隔振系统隔振设计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俊 董大伟 +3 位作者 时威振 赵明 高峰 闫兵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11-218,230,共9页
目前对带子系统的动力包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设计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针对这一研究现状展开了对其隔振设计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先优化设计主隔振系统确定一、二级隔振器刚度,然后将子系统充当主系统吸振器按照H∞准则设计出... 目前对带子系统的动力包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设计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针对这一研究现状展开了对其隔振设计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先优化设计主隔振系统确定一、二级隔振器刚度,然后将子系统充当主系统吸振器按照H∞准则设计出子系统隔振器刚度的两级优化设计方法。以某型内燃动车动力包为研究对象,采用提出的两级优化设计方法对动力包进行优化设计,并基于优化后的参数对动力包进行了隔振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在常规工况和停机工况,动力包双层隔振系统皆具备优良的隔振性能,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动力包双层隔系统 两级优化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快速自适应能力的动力吸振器 被引量:12
18
作者 钱小勇 胡海岩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9-382,共4页
在采用分段线性动力吸振器的振动半主动控制过程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采样后 ,再对采样信号作谱分析 ,故控制系统存在时滞 ,不能跟踪外激励的快速变化。本文介绍一种基于 L yapunov稳定性设计的可调增益自适应控制策略。数值仿真表明 ,这... 在采用分段线性动力吸振器的振动半主动控制过程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采样后 ,再对采样信号作谱分析 ,故控制系统存在时滞 ,不能跟踪外激励的快速变化。本文介绍一种基于 L yapunov稳定性设计的可调增益自适应控制策略。数值仿真表明 ,这种控制策略具有很好的实时性和令人满意的减振效果 ,且仍然保持与原策略相同的工作频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控制 动控制 分段线性系统 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尼动力吸振器的仿真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红林 何琳 《船海工程》 2002年第5期21-23,共3页
建立了单自由度主系统安装多个吸振器的计算机仿真模型 ,通过仿真实例讨论了吸振器各参数变化对总体吸振性能的影响并用实验给予了验证。
关键词 阻尼动力 设计 结构参数 仿真 性能 单自由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向管路动力吸振器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文初 尹志勇 +1 位作者 陈科 杨森林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1-197,共7页
文章针对管路的低频线谱和三向振动传递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悬臂梁式动力吸振器结构。基于梁的波动理论和结构阻抗分析法,推导了吸振器插入损失计算公式。通过参数分析获得了吸振器质量、弹簧片尺寸与其减振效果之间的定量关系。试验... 文章针对管路的低频线谱和三向振动传递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悬臂梁式动力吸振器结构。基于梁的波动理论和结构阻抗分析法,推导了吸振器插入损失计算公式。通过参数分析获得了吸振器质量、弹簧片尺寸与其减振效果之间的定量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吸振器设计方法和吸振器结构能够达到预期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路系统 动力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