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用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的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刘月辉 郝志勇 +1 位作者 付鲁华 韩松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3-216,共4页
本文以一台车用六缸柴油机为例,研究了发动机的表面振动和发动机的表面辐射噪声。首先阐明了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和表面振动之间的关系并对辐射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而后通过实验研究了发动机各部件的表面振动特性,并通过表面振动预... 本文以一台车用六缸柴油机为例,研究了发动机的表面振动和发动机的表面辐射噪声。首先阐明了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和表面振动之间的关系并对辐射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而后通过实验研究了发动机各部件的表面振动特性,并通过表面振动预测了该发动机各部件表面辐射噪声声功率和发动机总的表面噪声声功率。总声功率预测结果和该发动机实际声功率吻合较好,说明通过发动机表面振动可以较好地进行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声功率的预测和表面辐射噪声源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辐射噪声 发动机 汽车 六缸柴油机 表面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薄壁件表面辐射噪声的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舒歌群 马维忍 +1 位作者 梁兴雨 许世杰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28,33,共5页
采用表面振动法进行了柴油机表面辐射噪声的诊断,并对附加自由和复合阻尼的薄壁件进行了声辐射效率试验研究和整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底壳、缸盖罩和齿轮室罩等薄壁件是柴油机噪声的主要辐射部件;附加自由阻尼的薄壁件声辐射效率与... 采用表面振动法进行了柴油机表面辐射噪声的诊断,并对附加自由和复合阻尼的薄壁件进行了声辐射效率试验研究和整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底壳、缸盖罩和齿轮室罩等薄壁件是柴油机噪声的主要辐射部件;附加自由阻尼的薄壁件声辐射效率与原状态相近,附加复合阻尼的薄壁件声辐射效率在中高频比原状态优越,而低频段却相反;附加自由阻尼的薄壁件降噪效果不明显,而附加复合阻尼的薄壁件在中低速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薄壁件 表面辐射噪声 辐射效率 自由阻尼 复合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表面辐射的导热和对流耦合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沫 王育清 +1 位作者 傅燕弘 陶文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5-31,共7页
本文发展了一个处理具有表面辐射的导热和对流耦合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并应用此方法对一个实际问题进行了温度场的计算,得到了与实验测定值相一致的结果。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值的比较表明,忽略该问题的表面辐射对于换热的影响将带来较... 本文发展了一个处理具有表面辐射的导热和对流耦合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并应用此方法对一个实际问题进行了温度场的计算,得到了与实验测定值相一致的结果。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值的比较表明,忽略该问题的表面辐射对于换热的影响将带来较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解 表面辐射 导热 对流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源识别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月辉 郝志勇 +1 位作者 韩松涛 付鲁华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18,共4页
以一车用6缸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通过表面振动测量法进行了发动机表面噪声源识别的研究。首先在半自由声场条件下测量了该发动机的实际声功率,而后通过发动机各噪声辐射部件的表面振动速度的平方对时间和在振动表面上的平均值预测了各... 以一车用6缸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通过表面振动测量法进行了发动机表面噪声源识别的研究。首先在半自由声场条件下测量了该发动机的实际声功率,而后通过发动机各噪声辐射部件的表面振动速度的平方对时间和在振动表面上的平均值预测了各部件表面辐射噪声声功率,从而识别出了该发动机的主要表面噪声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源识别 振动测量 车用发动机 柴油机 表面辐射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蒙特卡罗方法和MATLAB计算冷屏内壁表面辐射光线在探测器芯片上的分布状态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忆锋 毛京湘 范乃华 《光电技术应用》 2010年第3期39-44,共6页
以圆形冷屏中的640×512面阵器件为例,基于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将冷屏内壁表面辐射抽象为一定数量、可用MATLAB随机产生的几何光线.追踪这些光线的去向,统计出其中直接投射、或者经过一次反射后落入探测器各光敏元的光线数量,通过... 以圆形冷屏中的640×512面阵器件为例,基于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将冷屏内壁表面辐射抽象为一定数量、可用MATLAB随机产生的几何光线.追踪这些光线的去向,统计出其中直接投射、或者经过一次反射后落入探测器各光敏元的光线数量,通过直方图、散落点图等途径分析冷屏内壁表面辐射光线在探测器芯片上的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屏 表面辐射 红外成像系统 蒙特卡罗方法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蒙特卡罗方法和MATLAB计算冷屏内壁表面辐射光线落入探测器芯片的比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忆锋 范乃华 毛京湘 《红外》 CAS 2010年第8期38-43,共6页
介绍了用蒙特卡罗方法和MATLAB计算圆形冷屏内壁表面辐射落入探测器芯片比例的一种解决方案。该方案基于三维空间中的方向数概念,首先利用MATLAB命令生成冷屏内壁表面上的随机点,再赋予该点一组随机方向数,获得一条随机直线方程,以判断... 介绍了用蒙特卡罗方法和MATLAB计算圆形冷屏内壁表面辐射落入探测器芯片比例的一种解决方案。该方案基于三维空间中的方向数概念,首先利用MATLAB命令生成冷屏内壁表面上的随机点,再赋予该点一组随机方向数,获得一条随机直线方程,以判断它是直接投向芯片平面还是经反射后投向芯片平面。对于反射的情况,根据镜面反射的性质及解析几何公式,生成该直线在冷屏内壁上的反射光线,并判断它们是否落在探测器芯片区域。经统计后,可算出冷屏各部分落入芯片表面的辐射光线在冷屏内壁表面发射出来的总光线数中所占的比例。该方法具有编程简单和方便实用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屏 表面辐射 红外成像系统 蒙特卡罗方法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电磁散射计算中的矢量表面辐射条件
7
作者 陈志宁 章文勋 《工程兵工程学院学报》 EI 1992年第2期25-30,共6页
本文利用Wilcox的矢量场渐近展开式将三维矢量边界条件应用于散射表面上,从而获得一个计算三维电磁散射问题的新方程。应用该公式计算得到了不同尺寸导电圆球上感应电流分布的数值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该公式所得结果与准确的级数展... 本文利用Wilcox的矢量场渐近展开式将三维矢量边界条件应用于散射表面上,从而获得一个计算三维电磁散射问题的新方程。应用该公式计算得到了不同尺寸导电圆球上感应电流分布的数值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该公式所得结果与准确的级数展开解有着良好的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散射 数值计算法 吸收边界条件 表面辐射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三维电磁散射的矢量场表面辐射条件算子
8
作者 陈志宁 章文勋 《工程兵工程学院学报》 EI 1992年第1期13-19,共7页
本文利用矢量场的辐射边界条件(Radiation Boundary Condition,简称RBC)推导出矢量场的一阶辐射条件算子,并介绍了该算子在三维电磁散射计算中的应用。文中应用该算子在散射体表面的性质,近似计算了理想导电圆球的表面感应电流分布和雷... 本文利用矢量场的辐射边界条件(Radiation Boundary Condition,简称RBC)推导出矢量场的一阶辐射条件算子,并介绍了该算子在三维电磁散射计算中的应用。文中应用该算子在散射体表面的性质,近似计算了理想导电圆球的表面感应电流分布和雷达散射面积。数值计算结果与级数展开解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散射 表面辐射条件 数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辐射条件在非光滑凸散射体上的应用
9
作者 邱美德 万伟 《电子科学学刊》 CSCD 1991年第5期509-515,共7页
Kriegsman等人(1987年)提出了一种计算凸体电磁散射的新技术——表面辐射条件(OSRC)法。但当散射体存在奇异边缘时,用这种新技术求得的散射场与实际相差很远,大大地限制了OSRC法的应用范围。本文考虑到奇异边缘的作用,提出了有效解决这... Kriegsman等人(1987年)提出了一种计算凸体电磁散射的新技术——表面辐射条件(OSRC)法。但当散射体存在奇异边缘时,用这种新技术求得的散射场与实际相差很远,大大地限制了OSRC法的应用范围。本文考虑到奇异边缘的作用,提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奇异电流冲激法。用这一方法求解了金属带、多棱柱的散射,表明奇异电流的贡献将大大改善散射场预测的精度,并得到奇异电流的影响程度是散射体不光滑点处内角的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体 电磁散射 表面辐射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研究
10
作者 牟向东 唐新蓬 陶健民 《世界汽车》 1999年第11期25-26,共2页
1 引言 发动机噪声是汽车的主要噪声源。在我国,轿车车外加速噪声中,发动机噪声约占55%;大、中型汽车车外加速噪声中,发动机噪声约占65%。随着汽车噪声标准的提高,发动机噪声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国内外都非常重视降低汽车发动机噪声。... 1 引言 发动机噪声是汽车的主要噪声源。在我国,轿车车外加速噪声中,发动机噪声约占55%;大、中型汽车车外加速噪声中,发动机噪声约占65%。随着汽车噪声标准的提高,发动机噪声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国内外都非常重视降低汽车发动机噪声。在发动机产生的各种噪声中,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是一个不容忽视影响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汽车发动机 表面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表面辐射的建筑室内自然对流换热的研究
11
作者 杨君 王远成 +1 位作者 高帅 邱化禹 《建筑节能》 CAS 2016年第2期4-8,20,共6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节能意识的提高,对建筑热工性能评价和建筑节能越来越重视。将建筑房间简化为含有多孔介质的双区域模型,因此,此类模型被应用到更多的领域。通过数值模拟展现了实际建筑环境中各物理条件对室内通风与热环境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节能意识的提高,对建筑热工性能评价和建筑节能越来越重视。将建筑房间简化为含有多孔介质的双区域模型,因此,此类模型被应用到更多的领域。通过数值模拟展现了实际建筑环境中各物理条件对室内通风与热环境的影响,为室内舒适度的建设提供了依据。基于有限元法对含有多孔介质复合腔体这一类双区域模型的壁面热辐射与自然对流耦合换热问题在建筑房间内的应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模拟了不同工况下多孔介质复合腔体内的流场和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表面热辐射对建筑房间内的自然对流换热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冬季与夏季,中间层与顶层不同的边界条件影响着室内的对流换热即方腔热环境的改变;多孔介质厚度d较大时能减弱传热,当到达一定值时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复合腔体 表面辐射 自然对流 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回转窑表面辐射热及窑头废气余热的循环利用
12
作者 于景民 石志刚 +1 位作者 王琦 关来庆 《河南建材》 2016年第4期242-243,共2页
介绍了干法水泥生产线余热的主要来源及目前余热利用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利用窑表面辐射线和窑头余热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是降低能耗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表面辐射 窑头废气 余热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源辐射表面声功率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韩国华 袁卫平 +1 位作者 周岳康 王晖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0-72,76,共4页
在点声源、线声源的基础上,研究了圆形面声源、矩形面声源、半球声源、球声源、正方体声源的声强、声功率,建立了正方体声源的声学模型,并进行了声源辐射表面声功率的理论推导。表面声能分布不均匀声源的半消声室试验证明,按声强法声源... 在点声源、线声源的基础上,研究了圆形面声源、矩形面声源、半球声源、球声源、正方体声源的声强、声功率,建立了正方体声源的声学模型,并进行了声源辐射表面声功率的理论推导。表面声能分布不均匀声源的半消声室试验证明,按声强法声源辐射表面声功率理论得到的声功率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相符,从而提出了声源声功率测量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声强 声功率 声源辐射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丝表面的热辐射系数的测定
14
作者 刘传安 吴校习 《宜春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18-20,共3页
依据补偿原则 ,采用电势比较法测量通电镍丝两端电压降 ,从而解决了镍丝“热电阻”和温度θ的测量 。
关键词 表面辐射系数 热电阻 电势比较法 通电镍丝 电压降 测量 物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膜表面等离子体耦合辐射特性的仿真分析
15
作者 陈晨 逯丹凤 +1 位作者 程进 祁志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23-2028,共6页
表面等离子体耦合辐射(SPCE)是传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的逆过程:当分子足够靠近金属薄膜表面时(<200 nm),其受激辐射的能量可以耦合成SPR模式并定向辐射到棱镜中.由于具有场增强特性、高收集效率和优异的表面选择性,SPCE作为一种... 表面等离子体耦合辐射(SPCE)是传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的逆过程:当分子足够靠近金属薄膜表面时(<200 nm),其受激辐射的能量可以耦合成SPR模式并定向辐射到棱镜中.由于具有场增强特性、高收集效率和优异的表面选择性,SPCE作为一种新的表面分析技术已经在荧光和拉曼光谱领域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本文采用光学互易定理简化传统SPCE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SPCE一维和二维辐射功率密度分布,表面选择性,辐射角的波长色散特性,辐射角半峰宽与银膜厚度的关系.仿真结果与已报到的实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耦合辐射 光学互易定理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荧光光谱学 拉曼光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冷辐射表面位置对内嵌管式围护结构供冷房间负荷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尚斐 隋学敏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0年第1期86-90,共5页
采用Energyplus软件搭建了西安地区典型住宅建筑的内嵌管式地板、顶板、墙面辐射供冷模型,对比研究了在相同的埋管参数与室内操作温度条件下,辐射系统连续运行时冷辐射板位于三种不同位置的房间冷负荷差异。模拟结果表明,地板供冷的表... 采用Energyplus软件搭建了西安地区典型住宅建筑的内嵌管式地板、顶板、墙面辐射供冷模型,对比研究了在相同的埋管参数与室内操作温度条件下,辐射系统连续运行时冷辐射板位于三种不同位置的房间冷负荷差异。模拟结果表明,地板供冷的表面峰值冷负荷高出墙面供冷16.01%,墙面供冷的水侧峰值冷负荷高出地板供冷7.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嵌管式围护结构 辐射表面位置 冷负荷 仿真模拟 影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圆截面活性银纳米管表面等离激元受激辐射放大研究
17
作者 余海群 吴大建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6年第2期66-72,共7页
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内核包含活性介质的椭圆截面银纳米管的表面等离激元受激辐射放大(SPASER)特性.研究发现,在电场偏振方向与椭圆长轴之间的夹角θ为0°时,当银纳米管活性内核的增益系数k增加到0.281 8,将在639.3 nm波长位置处... 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内核包含活性介质的椭圆截面银纳米管的表面等离激元受激辐射放大(SPASER)特性.研究发现,在电场偏振方向与椭圆长轴之间的夹角θ为0°时,当银纳米管活性内核的增益系数k增加到0.281 8,将在639.3 nm波长位置处产生表面等离激元(SP)偶极超共振;此时,在银纳米管表面可获得的表面增强拉曼因子可达到约2.56×10^(18),其足以满足单分子检测的要求.在θ=90°时,当k值增加到0.081 7,将在742.3 nm波长位置处发现SP偶极超共振.此外,当θ=0°时,银纳米管的SPASER增益阈值将随着银壳层厚度的减小而逐渐减小;当θ=90°时,银纳米管的SPASER增益阈值将随着银壳层厚度的减小而逐渐增加.当θ=45°时,随着内核增益系数变大,将逐渐在两不同的临界波长位置观察到SPASER现象,因而具有较好的双频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激元受激辐射放大 银纳米管 增益介质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吸收散射对半透明涂层表面双向反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夏新林 任德鹏 谈和平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1-365,共5页
对表面光滑、基底面漫射的吸收-散射性半透明涂层,通过建立入射光谱的辐射传递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法求解分析了涂层光学厚度、介质散射及基底面反射对涂层表面双向反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即使在不考虑涂层表面Fresnel反射的条件下,吸收... 对表面光滑、基底面漫射的吸收-散射性半透明涂层,通过建立入射光谱的辐射传递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法求解分析了涂层光学厚度、介质散射及基底面反射对涂层表面双向反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即使在不考虑涂层表面Fresnel反射的条件下,吸收-散射性半透明涂层的反射也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其BRDF分布与吸收性半透明涂层的BRDF特性有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辐射 BRDF 半透明涂层 吸收-散射介质 蒙特卡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通道内空气湍流正在发展流与壁面辐射的耦合换热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任德鹏 夏新林 谈和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1-577,共7页
对内环壁面加热、外环壁面绝热的圆环型通道,数值研究了空气湍流正在发展流与壁面辐射的稳态耦合换热。采用低雷诺数k-ε模型与SIMPLEC算法求解气流的湍流流动与对流换热,采用蒙特卡罗法求解壁面间的辐射换热,对流换热与表面间辐射换热... 对内环壁面加热、外环壁面绝热的圆环型通道,数值研究了空气湍流正在发展流与壁面辐射的稳态耦合换热。采用低雷诺数k-ε模型与SIMPLEC算法求解气流的湍流流动与对流换热,采用蒙特卡罗法求解壁面间的辐射换热,对流换热与表面间辐射换热通过绝热壁面边界条件进行耦合。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相关参数及物性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入口Re数与壁面发射率均对通道内的换热有重要影响;考虑空气物性变化与否所预测到的对流热流分布形态相差非常大,常物性下的模拟结果会导致对通道内热输运特性的不正确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湍流 表面辐射换热 耦合换热 正在发展流 变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吊顶供冷房间结露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金梧凤 王倩 于志浩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65,共9页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辐射供冷系统启动阶段辐射板表面温度变化及系统稳定阶段人体散湿的强度和人员散湿的位置对结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系统启动阶段单独运行辐射供冷系统6 min后就会发生结露现象,所以...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辐射供冷系统启动阶段辐射板表面温度变化及系统稳定阶段人体散湿的强度和人员散湿的位置对结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系统启动阶段单独运行辐射供冷系统6 min后就会发生结露现象,所以在系统启动阶段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除湿措施,在此过程中,辐射板表面温度的降低比人体散湿强度的变化对结露的时间的影响更显著;在系统稳定阶段,每增加一个成年男子轻度劳动时的散湿量,结露提前12 min左右发生,人体所在位置的辐射板比其他位置处辐射板先发生结露,在防止结露时,应重点监测人体上方区域的辐射板的表面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吊顶供冷 露点温度 辐射表面温度 结露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