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表面活性蛋白A、B在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时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蔡栩栩 单莹 +3 位作者 韩晓华 杜悦 高红 韩玉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肺表面活性蛋白A和B(SP-A,SP-B)表达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用内毒素脂多糖(LPS)制备Wistar大鼠ALI模型,分别采用ELISA、免疫组化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动态观察LPS致伤后不同时间点肺组织T... 目的:探讨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肺表面活性蛋白A和B(SP-A,SP-B)表达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用内毒素脂多糖(LPS)制备Wistar大鼠ALI模型,分别采用ELISA、免疫组化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动态观察LPS致伤后不同时间点肺组织TNF-α,SP-A和SP-B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肺组织TNF-α蛋白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分别于LPS致大鼠ALI后0.5 h和1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 h时达高峰;肺内SP-B阳性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数量减少,染色变浅,SP-B蛋白表达逐渐减弱,其灰度值于LPS致伤后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肺组织SP-A和SP-B mRNA的表达不同程度减弱,2 h时明显弱于对照组(P<0.05),分别于8 h和4 h时达最低水平。结论:LPS致大鼠ALI时肺组织SP-A和SP-B mRNA的表达减弱,SP-B蛋白含量减少,这可能与多形核粒细胞在肺内的聚集和TNF-α水平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蛋白肺损伤 内毒素 表面活性蛋白a 表面活性蛋白B 肿瘤坏死因子-Α 多形核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蛋白A,D在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时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舒林华 魏克伦 +1 位作者 尚云晓 吴红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索急性肺损伤(ALI)时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A,D(SP-A、SP-D)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110只SD幼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ALI组(每组分6个亚组)。腹腔内注射脂多糖(LPS)建立ALI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LPS及生理盐水注射后6,... 目的探索急性肺损伤(ALI)时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A,D(SP-A、SP-D)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110只SD幼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ALI组(每组分6个亚组)。腹腔内注射脂多糖(LPS)建立ALI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LPS及生理盐水注射后6,12,24,36,48和72h每亚组各处死8只大鼠。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肺组织SP-A和SP-D的相对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I时肺组织SP-A、SP-D的变化在最初的12h内无明显变化(P>0.05)。SP-A从24h至48h上升(P<0.01),于36h达最高值(6.94±0.80,P<0.01),72h下降至最低点(3.87±0.50,P<0.01)。SP-D48h达最低点(0.92±0.11,P<0.01)。结论肺组织SP-A、SP-D在LPS诱导的ALI中的变化呈时间依赖性。SP-D的变化与病情变化关系更为密切,SP-D最低时,临床表现也最重;SP-A的代偿能力大于S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表面活性蛋白a 表面活性蛋白D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弹性蛋白酶抑制肺表面活性蛋白A介导的免疫吞噬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高扬 王增 +3 位作者 王俊勤 蔡国栋 朱庄臣 陈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51-1254,共4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与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弹性蛋白酶在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过程中的关系。方法铜绿假单胞菌突变菌株P.aeruginosa野毒株PAO1、弹性蛋白酶LasB突变株△lasB和回复突变株PDO240LasB鼻腔接种C3H小鼠建...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与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弹性蛋白酶在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过程中的关系。方法铜绿假单胞菌突变菌株P.aeruginosa野毒株PAO1、弹性蛋白酶LasB突变株△lasB和回复突变株PDO240LasB鼻腔接种C3H小鼠建立肺部感染模型以观察细菌的毒力变化。将同等数量的细菌与SP-A共同孵育,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SP-A的体外降解。将预先经SP-A作用过的细菌与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孵育进行体外吞噬实验以观察细菌被吞噬的情况。结果由于弹性蛋白酶表达的缺失,铜绿假单胞菌突变菌株P.aeruginosa△lasB在通过鼻腔接种C3H小鼠建立的肺部感染模型中,与野毒株PAO1相比毒力显著降低。体外SP-A降解实验显示,△lasB基本失去了降解SP-A的能力。进一步的体外吞噬实验和聚集实验表明,△lasB在SP-A作用下更容易聚集成簇并被鼠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弹性蛋白酶可降解SP-A,破坏SP-A介导的细菌聚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弹性蛋白 表面活性蛋白a 调理吞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蛋白A检测辅助鉴定窒息死2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熊昌艳 朱宝利 +5 位作者 李如波 郭晓冲 官大威 赵锐 曹喆 胡更奕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25-226,共2页
1案例 1.1案情 案例1:某女,31岁,其尸体在自家井中被发现,高度腐败。案例2:某女,29岁,在出租屋内死亡,高度腐败。2例首次尸检均未检出致命性损伤。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机械性窒息 捂死 表面活性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吸入对危重新生儿术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和B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庞登戈 冯继峰 +3 位作者 罗碧君 王晓夏 罗诚 饶洁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91-994,共4页
目的观察吸入七氟醚对危重新生儿术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肺表面活性蛋白B(SPB)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部手术危重新生儿40例,男29例,女11例,出生12~26 d,体重3.0~4.1 kg,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 目的观察吸入七氟醚对危重新生儿术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肺表面活性蛋白B(SPB)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部手术危重新生儿40例,男29例,女11例,出生12~26 d,体重3.0~4.1 kg,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S组于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成功后,吸入2.5%七氟醚30 min;C组不予吸入麻醉药物。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持续泵入咪达唑仑2μg·kg^-1·min^-1、顺式阿曲库铵2~3μg·kg^-1·min^-1、芬太尼2~4μg·kg^-1·h^-1维持麻醉。记录机械通气开始时(T0)、机械通气开始后30 min(T1)、手术结束即刻(T2)时PaCO2和PaO2,计算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采用ELISA法检测动脉血血清SPA、SPB和IL-8浓度,记录肺炎、肺气漏、ARDS、颅内出血、DIC、电解质紊乱、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T2时两组OI和血清SPA、SPB浓度明显降低(P<0.05),RI和血清IL-8浓度明显升高(P<0.05)。T0时两组RI、OI、血清SPA、SPB和IL-8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时S组RI和血清IL-8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OI和血清SPA、SPB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S组术后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吸入七氟醚能减轻危重新生儿术中炎性介质的释放,改善肺氧合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醯 危重新生儿 表面活性蛋白a 表面活性蛋白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蛋白A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与过敏性鼻炎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何勇 徐博怀 +2 位作者 汤继元 余璐洁 张彬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3-738,743,共7页
目的:探讨表面活性蛋白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过敏性鼻炎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相关性分析。方法:前瞻性募集接受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60例,随访1年,记录治疗前、治疗后5个月、治疗后1年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根据治疗疗... 目的:探讨表面活性蛋白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过敏性鼻炎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相关性分析。方法:前瞻性募集接受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60例,随访1年,记录治疗前、治疗后5个月、治疗后1年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根据治疗疗效分为好转组和未好转组。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TaqMan MGB探针技术对表面活性蛋白A基因上的9个标签(rs1059047、rs1136450、rs1136451、rs1059057、rs4253527、rs1059046、rs17886395、rs1965407、rs1965708)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两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的显著性。结果:共119例患者完成随访,好转组81例,未好转组38例,好转率68%。-50C>G位点(rs1136450)CC基因型患者免疫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GG基因型患者(P<0.05);-223A>C位点(rs1965708)AC基因型患者免疫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AA型患者(P<0.05),其余位点基因型(rs1059047、rs1136451、rs1059057、rs4253527、rs1059046、rs17886395、rs1965407)与免疫治疗有效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表面活性蛋白A可能是与SCIT治疗效果有关联的易感基因,-50C>G位点(rs1136450),-223A>C位点(rs1965708)多态性可能与过敏性鼻炎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表面活性蛋白a 基因多态性 皮下免疫治疗 特异性免疫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出血新生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A、B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蔡栩栩 刘春峰 +3 位作者 杜悦 吴玉斌 高红 韩玉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1-643,646,共4页
目的:探讨肺出血新生大鼠肺组织肺表面活性蛋白A、B(SP-A和SP-B)表达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腹腔注射脂多糖(LPS)5mg/kg致新生大鼠肺出血,生理盐水(NS)对照组注射等量NS,观察不同时间点肺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ELISA、Wester... 目的:探讨肺出血新生大鼠肺组织肺表面活性蛋白A、B(SP-A和SP-B)表达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腹腔注射脂多糖(LPS)5mg/kg致新生大鼠肺出血,生理盐水(NS)对照组注射等量NS,观察不同时间点肺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ELISA、Western blot和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肺组织SP-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蛋白及SP-A、SP-B和TNF-αmRNA的表达。结果:LPS致新生大鼠肺出血时肺内可见多形核中性粒细胞浸润,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受损;注射LPS后,SP-B蛋白和SP-B、SP-A mRNA表达分别于用药后1h、2h和4h显著低于NS对照组;LPS作用后,IκBα蛋白表达于0.5h显著低于NS对照组,而TNF-αmRNA和蛋白表达于用药后0.5h和1h显著高于NS对照组。结论:肺出血致新生大鼠肺组织内SP-B蛋白和SP-A、SP-B mRNA表达显著降低,肺内IκBα的降解和TNF-α增加及多形核中性粒细胞浸润、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破坏可能是其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表面活性蛋白a和B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因子κB抑制蛋白 肺出血 新生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肺表面活性蛋白A的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红梅 王浩 +5 位作者 邵颖 黄博言 周秀红 潘玲 王桂军 祁克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65,70,共4页
目的表达鸡肺表面活性蛋白A(cSP-A)重组蛋白,并制备鼠抗cSP-A多克隆抗体。方法人工合成cSP-A的凝集素糖识别区(CRD)基因(cSP-A-CRD),亚克隆到pGEX-6P-1载体中进行原核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切胶纯化法纯化重组蛋白,并免疫小鼠制备抗... 目的表达鸡肺表面活性蛋白A(cSP-A)重组蛋白,并制备鼠抗cSP-A多克隆抗体。方法人工合成cSP-A的凝集素糖识别区(CRD)基因(cSP-A-CRD),亚克隆到pGEX-6P-1载体中进行原核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切胶纯化法纯化重组蛋白,并免疫小鼠制备抗cSP-A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 blot法、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和ELISA鉴定该抗体的特异性和适用范围。结果获得鼠抗cSP-A血清,效价达到105;Western blot法结果表明多抗血清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反应性,并可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鸡肺上皮细胞表达的cSP-A和用间接ELISA检测鸡肺灌洗液中存在的水溶性cSP-A蛋白。结论成功表达了cSP-A重组蛋白并制备了小鼠抗cSP-A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肺表面活性蛋白a 糖识别区 原核表达 多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甙对肾盂肾炎大鼠肾脏表面活性蛋白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桂元 丁国华 田少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3期2619-2622,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及肾盂肾炎大鼠肾脏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表达变化及黄芩甙对SP-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A组:假手术+生理盐水;B组:假手术+黄芩甙;C组:模型+生理盐水;D组:模型+黄芩甙。用致肾盂肾炎... 目的:探讨正常及肾盂肾炎大鼠肾脏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表达变化及黄芩甙对SP-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A组:假手术+生理盐水;B组:假手术+黄芩甙;C组:模型+生理盐水;D组:模型+黄芩甙。用致肾盂肾炎大肠杆菌(uropathogenicE.coli)制备Wistar大鼠急性肾盂肾炎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组织SP-A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观察SP-A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假手术组肾组织SP-A蛋白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以外髓质处较为明显。模型组中SP-A表达的肾小管数量明显增多,染色变深,其阳性表达率于造模后显著高于假手术组,SP-A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5),模型+黄芩甙组中SP-A的表达较模型+生理盐水组增强(P<0.05)。结论:本实验证实了肾组织SP-A蛋白主要表达于小管上皮细胞,以外髓质处明显。急性肾盂肾炎模型大鼠的SP-A蛋白表达增高,SP-AmRNA表达增强。SP-A可能在急性肾盂肾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防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肾炎 黄芩甙 表面活性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产期缺血缺氧对新生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A、B基因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蔡栩栩 杜悦 +1 位作者 高红 韩玉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 :研究围产期缺血缺氧对新生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A、B(SP A ,SP B)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围产期缺血缺氧新生大鼠肺损伤机制。方法 :通过结扎孕鼠一侧子宫角血管 (其另一侧宫内胎鼠作为对照 ) ,建立围产期缺血缺氧动物模型。采用RT PC... 目的 :研究围产期缺血缺氧对新生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A、B(SP A ,SP B)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围产期缺血缺氧新生大鼠肺损伤机制。方法 :通过结扎孕鼠一侧子宫角血管 (其另一侧宫内胎鼠作为对照 ) ,建立围产期缺血缺氧动物模型。采用RT PCR半定量分析法观察不同程度缺血缺氧新生大鼠肺组织SP A、SP B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 2 1d胎鼠肺组织SP A、SP BmRNA已有明显的表达 ,宫内缺血缺氧 2 0min时 ,新生大鼠肺组织SP A、SP BmRNA表达减弱 ,并随缺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结论 :围产期缺血缺氧致新生大鼠SP A、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缺氧 肺损伤 表面活性蛋白a、B 基因 围产期 新生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分析
11
作者 李楠 张建楼 +4 位作者 张永红 郑志强 霍珊珊 仲飞 翟向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8-505,共8页
旨在分离纯化牛天然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分析其抗菌活性,首先通过共价交联法制备出可特异吸附SP-A的麦芽糖-Sepharose(MS)胶粒,然后用MS胶粒从牛肺泡洗出液中吸附牛SP-A,从而得到牛SP-A。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牛SP-A... 旨在分离纯化牛天然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分析其抗菌活性,首先通过共价交联法制备出可特异吸附SP-A的麦芽糖-Sepharose(MS)胶粒,然后用MS胶粒从牛肺泡洗出液中吸附牛SP-A,从而得到牛SP-A。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牛SP-A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 ku,二聚体为60 ku。分离纯化的牛SP-A能够凝聚大肠杆菌,表明SP-A具有生物活性。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牛SP-A在体外可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尤其是对革兰阴性菌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表明本试验制备的牛天然SP-A具有抗菌活性,这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抗菌和抗病毒活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为SP-A作为抗菌制剂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蛋白a 分离纯化 麦芽糖-Sepharose胶粒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蛋白A在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及炎症调节作用
12
作者 赵正 王晓凤 +1 位作者 李茂新 杨雪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8-424,共7页
目的探讨表面活性蛋白A(SPA)在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炎症调节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双染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PA在健康大鼠脑组织的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采用不... 目的探讨表面活性蛋白A(SPA)在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炎症调节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双染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PA在健康大鼠脑组织的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采用不同浓度(1、5、10μg/mL)脂多糖(LPS)培养液培养人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24 h,10μg/mL LPS培养液培养人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2、4、8、16、24 h,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SPA的表达情况。将人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随机各分为LPS组(含有5μg/mL LPS的培养液)、LPS+SPA组(含有5μg/mL LPS和0.5μg/mL SPA的培养液)、SPA组(含有0.5μg/mL SPA的培养液)和对照组(未加入任何处理因素的培养基)。各组细胞培养8 h,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TLR4和NF-κB p65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SPA在大鼠脑组织的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在体外培养的人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均有表达。LPS诱导人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SPA表达水平升高,且与LPS浓度呈剂量相关(P<0.05),与LPS处理时间不相关(P>0.05)。与LPS组比较,LPS+SPA组人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均P<0.05),培养液中TNF-α和IL-1β水平亦均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SPA在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表达,并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来抑制TNF-α和IL-1β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炎症反应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蛋白a 星型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炎症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气腹对胎鼠肺组织超微结构及表面活性蛋白A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薛翔 周海燕 刘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06-708,共3页
目的:研究CO2气腹对胎鼠肺组织超微结构和表面活性蛋白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孕鼠21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不同CO2气腹压力及不同持续时间实验组分为6组,每组均为3只孕鼠。于孕17 d(预产期21 d)按分组建立人工气腹,对照组... 目的:研究CO2气腹对胎鼠肺组织超微结构和表面活性蛋白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孕鼠21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不同CO2气腹压力及不同持续时间实验组分为6组,每组均为3只孕鼠。于孕17 d(预产期21 d)按分组建立人工气腹,对照组只进行麻醉,脐上插入气腹针,不建立CO2气腹。24 h后将孕鼠处死,在无菌条件下获取胎肺组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胎肺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表面活性蛋白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气腹压力及持续时间的增加,大鼠胎肺组织中肺内支气管上皮细胞间隙略有增加,胞质内糖原颗粒较为丰富;间质细胞变得稀少,胞质内可见少量脂滴,部分肺内支气管上皮细胞糖原颗粒增加。各组之间胎鼠肺组织中表面活性蛋白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O2气腹对胎鼠肺组织的超微结构影响较轻微,对表面活性蛋白A表达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气腹 超微结构 表面活性蛋白a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损伤早期肺表面活性蛋白A、B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肖燕 崔社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 探讨油酸性急性肺损伤早期表面活性蛋白A、B(SP A、SP B)含量的变化。方法 复制油酸性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 ,采用WesternBlot和ELISA术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SP A、SP B的含量。结果 BALF中SP A、SP B的含量在急性肺损伤... 目的 探讨油酸性急性肺损伤早期表面活性蛋白A、B(SP A、SP B)含量的变化。方法 复制油酸性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 ,采用WesternBlot和ELISA术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SP A、SP B的含量。结果 BALF中SP A、SP B的含量在急性肺损伤后 1h就出现明显降低 (P <0 .0 1) ,并在 6h内维持较低水平。结论 急性肺损伤早期即出现SP A、SP B含量下降 ,同时 ,本研究所建立的表面活性蛋白含量监测方法灵敏度高 ,特异性好 ,可供实验研究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表面活性蛋白 SP-A S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蛋白A在渗出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关晶 李建民 +3 位作者 汪洋 刘志光 龙小平 潘婵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8-273,共6页
目的:评估肺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A,SP-A)在诊断渗出性胸腔积液(exudate pleural effusions,EP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15例胸腔积液患者,分漏出性胸腔积液(transudate pleural effusions,TPE)和EP... 目的:评估肺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A,SP-A)在诊断渗出性胸腔积液(exudate pleural effusions,EP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15例胸腔积液患者,分漏出性胸腔积液(transudate pleural effusions,TPE)和EPE两组,TPE组作为对照组。运用ELISA实验测定并比较胸腔积液中SP-A(pleural effusion SP-A,SP-Apl)和血清中SP-A(serum SP-A,SP-Ase)浓度。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多变量Cox回归研究SP-A在诊断胸腔积液中的临床价值。结果:EPE组SP-Apl浓度明显高于TPE组[(189.8±43.4)ng/m L vs(22.3±5.1)ng/m L,P<0.01];EPE组SP-Ase浓度明显高于TPE组[(78.9±11.3)ng/m L vs(25.8±12.4)ng/m L,P<0.05];EPE组SP-Apl浓度明显高于SP-Ase浓度(P<0.01)。EPE组中肺腺癌患者SP-Apl浓度和SP-Ase浓度最高,且SP-Apl浓度明显高于SP-Ase浓度(P<0.01)。当SP-Apl浓度≥484.5 ng/m L时,诊断肺腺癌的敏感性为85.4%,特异性为95.2%,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43(95%CI:0.852~0.934,P<0.01);当SP-Ase≥84.2 ng/m L时,诊断肺腺癌的敏感性为76.4%,特异性为94.3%,AUC为0.910(95%CI:0.921~0.953,P<0.01)。结论:SP-Apl浓度≥484.5 ng/m L和/或SP-Ase浓度≥84.2 ng/m L有助于诊断肺腺癌性胸腔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蛋白a 胸腔积液 敏感性 特异性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蛋白A在皮质类固醇调节哮喘小鼠树突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斌虓 倪殿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研究皮质类固醇激素调节小鼠哮喘模型树突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的机制,以及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在其调节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30只,分为3组:哮喘组,采用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治疗组,每次OVA激发... 目的研究皮质类固醇激素调节小鼠哮喘模型树突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的机制,以及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在其调节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30只,分为3组:哮喘组,采用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治疗组,每次OVA激发后10min,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1mg。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P-A在肺内的表达情况。采用LeicaDMSnk软件进行图像采集,并用Qwin软件计算小气道内棕色区域面积,取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分离培养脾脏树突细胞,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树突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的表达变化。结果哮喘组肺组织表现为嗜酸性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变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此变化。哮喘组的SP-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CD80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哮喘组小气道内SP-A表达与树突细胞CD80阳性率呈负相关(r=-0·907,P<0·01)。结论皮质类固醇对小鼠哮喘模型的肺表面活性蛋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通过激发肺表面活性蛋白抑制树突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类 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A 哮喘 树突细胞 共刺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蛋白A及鸡SP-A功能研究进展
17
作者 黄琪 陈鸿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79,共5页
本文简述了肺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 A,SP-A)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人、动物和鸡的SP-A在先天性免疫防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具有降低肺表面张力,防止因肺容量过低而导致塌陷的生理功能,还具有结合特异性微生物,增强巨噬... 本文简述了肺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 A,SP-A)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人、动物和鸡的SP-A在先天性免疫防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具有降低肺表面张力,防止因肺容量过低而导致塌陷的生理功能,还具有结合特异性微生物,增强巨噬细胞吞噬与杀伤的抗感染免疫功能。因此开发利用鸡SP-A对鸡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蛋白a 功能 先天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吕帅国 卢锡华 +4 位作者 董铁立 李廷坤 汪蕾 孙亚林 王丹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剂量帕瑞昔布钠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 A,SP-A)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62例,性别不限,年龄65~78岁,体重51~79kg,ASAⅠ或Ⅱ级,采...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剂量帕瑞昔布钠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 A,SP-A)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62例,性别不限,年龄65~78岁,体重51~79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帕瑞昔布0.3mg/kg组(P1组,n=21)、帕瑞昔布0.6 mg/kg组(P2组,n=21)和对照组(C组,n=20)。P1、P2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即刻和术后12h分别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0.3、0.6mg/kg,C组静脉推注同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0)、手术结束(T1)、术后12h(T2)、术后24h(T3)采集中心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P-A、TNF-α、IL-6和IL-8浓度。记录术后72h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三组患者血清SP-A、TNF-α、IL-6、IL-8浓度明显升高(P<0.05);T_1~T_3时P1和P2组血清SP-A、TNF-α、IL-6、IL-8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72h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应用帕瑞昔布钠0.3mg/kg可明显抑制血清SP-A浓度升高,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A 胸腔镜手术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蛋白A-聚赖氨酸结合物将DNA转染至培养的呼吸道细胞中
19
作者 鞠佃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34-234,共1页
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是在肺泡裘面含量非常丰富的一种表面活眭剂相关蛋白。本文研究将SP-A通过共价键与21kD的聚赖氨酸交联形成结合物[Lys]21kD-SP-A作为载体,体外转染人的肺腺癌细胞系H441细胞。将分子量为20900D的酸与纯化的ASP-A... 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是在肺泡裘面含量非常丰富的一种表面活眭剂相关蛋白。本文研究将SP-A通过共价键与21kD的聚赖氨酸交联形成结合物[Lys]21kD-SP-A作为载体,体外转染人的肺腺癌细胞系H441细胞。将分子量为20900D的酸与纯化的ASP-A经化学方法人工合成[Lys]21kD-SP-A结合后与携带细菌氯霉索乙酰基转移酶(CAT)基因的质粒pCPA-RSV混合并感染H441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 表面活性蛋白 DNA转染 细胞 结合物 呼吸道 聚赖氨酸 体外转染 纯化 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蛋白A与动物健康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利月 许云澎 +1 位作者 郭楠 辛潇静 《北方牧业》 2025年第16期9-9,共1页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由蛋白质和脂质构成的脂蛋白混合物,最早发现于动物肺泡表面,主要是覆盖在外呼吸道的脂质-蛋白质混合物,其10%由蛋白质构成。肺部的表面活性物质具有两种不同的功能:降低肺泡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在宿主防御感染和...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由蛋白质和脂质构成的脂蛋白混合物,最早发现于动物肺泡表面,主要是覆盖在外呼吸道的脂质-蛋白质混合物,其10%由蛋白质构成。肺部的表面活性物质具有两种不同的功能:降低肺泡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在宿主防御感染和炎症方面发挥作用。表面活性物质中的蛋白质称为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protein, SP),目前发现的SP有四种,分别是表面活性蛋白A(SP-A)、表面活性蛋白B(SP-B)、表面活性蛋白C(SP-C)和表面活性蛋白D(SP-D)。其中SP-A是主要的表面活性蛋白,约占SP的50%,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亲水糖蛋白,属于C型胶原凝集素家族,被认为在动物的先天免疫及后天免疫中发挥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 表面活性蛋白a 表面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