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BF980钢表面氧化物组成和结构在磷化过程中的变化
1
作者 蔡宁 龙袁 +1 位作者 郝玉林 姚士聪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利用碳萃取复型技术结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谱等方法分析了不同时间(0~90 s)磷化处理后TBF980冷轧连退钢表面氧化物的组成、形态及晶体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钢表面氧化物主要由薄膜状非晶态SiO_(x)以及MnSiO_(3)单晶颗粒组成。... 利用碳萃取复型技术结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谱等方法分析了不同时间(0~90 s)磷化处理后TBF980冷轧连退钢表面氧化物的组成、形态及晶体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钢表面氧化物主要由薄膜状非晶态SiO_(x)以及MnSiO_(3)单晶颗粒组成。随着磷化时间的延长,表面氧化物数量减少,硅、锰元素含量显著降低,但是当磷化膜完全覆盖试验钢表面时,磷化膜与基体之间仍然存在一层氧化物。在磷化过程中,大部分非晶态SiO_(x)薄膜先断裂再卷成球形,并在磷化液的作用下脱离试验钢表面,小部分保留在磷化膜与基体界面处;MnSiO_(3)单晶在磷化液的作用下先转变成非晶态SiO_(x)与MnSiO_(3)纳米晶的复合颗粒,再完全转变成非晶态SiO_(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连退钢 表面氧化物 碳萃取复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氧化物含量对SiC浆料黏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宁叔帆 李鸿岩 +2 位作者 陈维 刘斌 陈寿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1-645,共5页
研究了表面杂质对SiC浆料黏度和固相含量的影响,利用HF酸洗可有效降低SiC微粉表面SiO2和金属氧化物含量,从而提高SiC微粉的表面Zeta电位.试样SiC1的Zeta电位由酸洗前的60.71mV升高至酸洗后的72.49mV,试样SiC2的Zeta电位由酸洗前的55.72... 研究了表面杂质对SiC浆料黏度和固相含量的影响,利用HF酸洗可有效降低SiC微粉表面SiO2和金属氧化物含量,从而提高SiC微粉的表面Zeta电位.试样SiC1的Zeta电位由酸洗前的60.71mV升高至酸洗后的72.49mV,试样SiC2的Zeta电位由酸洗前的55.728mV升高至酸洗后的63.546mV.HF酸洗还可破坏SiC微粉表面羟基结构,并以F-取代OH-的位置,使SiC表面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Zeta电位的提高可使SiC微粉充分分散并保持稳定;表面疏水可大量释放出因氢键作用而与SiC表面牢固结合的吸附水,使之可自由流动.二者综合作用,可大大降低SiC浆料的黏度并提高固相含量.通过HF酸洗,试样SiC-1和SiC-2的浆料在黏度小于1Pa·s时,φ(SiC-1)、φ(SiC2)可分别达到61%和51%,基本满足胶态成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表面氧化物 ZETA电位 表面疏水性 浆料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钢表面氧化物对硅酸盐界面缓蚀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倪铁军 蔡兰坤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0-83,共4页
通过吸附实验、XRD等方法研究了模拟碳钢表面氧化物对硅酸盐在金属表面吸附过程的影响 ;用极化曲线法研究了硅酸盐在碳钢表面氧化物上的电化学行为 ;讨论了在 Fe/Fe OOH/硅酸钠溶液体系中 ,温度、p H、金属离子、硅酸盐稳定剂等因素对... 通过吸附实验、XRD等方法研究了模拟碳钢表面氧化物对硅酸盐在金属表面吸附过程的影响 ;用极化曲线法研究了硅酸盐在碳钢表面氧化物上的电化学行为 ;讨论了在 Fe/Fe OOH/硅酸钠溶液体系中 ,温度、p H、金属离子、硅酸盐稳定剂等因素对硅酸钠界面缓蚀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 界面 缓蚀剂 表面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液中硅酸盐缓蚀剂与碳钢表面氧化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倪铁军 王文西 蔡兰坤 《腐蚀与防护》 CAS 2001年第11期479-482,共4页
硅酸盐是一种环保型的缓蚀剂 ,研究水溶液中硅酸盐与碳钢表面氧化物的相互作用对硅酸盐的实际应用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通过极化曲线测量法研究了水溶液中Fe/FeOOH/Na2 SiO3 电化学动力学参数 ,并利用X光衍射法与扫描电镜法探讨了硅酸盐... 硅酸盐是一种环保型的缓蚀剂 ,研究水溶液中硅酸盐与碳钢表面氧化物的相互作用对硅酸盐的实际应用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通过极化曲线测量法研究了水溶液中Fe/FeOOH/Na2 SiO3 电化学动力学参数 ,并利用X光衍射法与扫描电镜法探讨了硅酸盐水溶液处理对碳钢表面氧化物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Fe/FeOOH/Na2 SiO3 体系中 ,硅酸钠吸附在碳钢表面羟基氧化物上 ,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 ,形成了较为致密的缓蚀膜 ,可同时抑制碳钢的阴、阳极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缓蚀剂 碳钢表面氧化物 水溶液 环保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碳电极表面氧化物的现场红外反射光谱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勇 曹守镜 林祖赓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13-515,共3页
碳材料是广泛使用的电极材料之一,其表面氧化物的存在与性质对电极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有人曾对此进行过不少的研究,但对现场振动光谱电化学的研究报道尚少,文献上只见到有关拉曼光谱的实验结果。本文报道利用现场红外反射光谱电化学方法... 碳材料是广泛使用的电极材料之一,其表面氧化物的存在与性质对电极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有人曾对此进行过不少的研究,但对现场振动光谱电化学的研究报道尚少,文献上只见到有关拉曼光谱的实验结果。本文报道利用现场红外反射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玻碳电极表面氧化物所得到的一些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碳电极 表面氧化物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碳电极表面氧化物种的电化学及光电子能谱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勇 林祖赓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92-196,共5页
利用电化学及光电子能谱方法对玻碳电极表面氧化物种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玻碳电极的“活化过程”与电极的析氧过程紧密相关。表面氧化物种的形成是电化学与化学氧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表面氧化物种的组成与“活化”电位有明显的依... 利用电化学及光电子能谱方法对玻碳电极表面氧化物种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玻碳电极的“活化过程”与电极的析氧过程紧密相关。表面氧化物种的形成是电化学与化学氧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表面氧化物种的组成与“活化”电位有明显的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碳电极 表面氧化物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C焦表面碳氧化物的程序升温脱附的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继生 McE., B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9-107,共9页
根据TPD-MS谱判定反应级数和计算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分析氧饱和PVDC焦表面碳氧化物的TPD-MS谱发现:CO2脱附曲线由活化能Ed为71,150和171kJ/mol的3个二级反应的脱附峰叠加组成;α态CO脱附... 根据TPD-MS谱判定反应级数和计算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分析氧饱和PVDC焦表面碳氧化物的TPD-MS谱发现:CO2脱附曲线由活化能Ed为71,150和171kJ/mol的3个二级反应的脱附峰叠加组成;α态CO脱附是一级反应;β态CO脱附是Ed为188kJ/mol的二级反应。分析CO2气化PVDC焦的TPD-MS发现,γ态CO脱附是Ed为230kJ/mol的二级反应。本文提出的PVDC焦与CO2反应的机理导出的反应速度方程式与煤焦气化的经典理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 反应动力学 表面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表面酸碱性氧化物含量测定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许易真 姜子中 +3 位作者 贾思光 徐丹 李利民 徐剑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8-89,共2页
阐述了活性炭表面酸性与碱性氧化物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作用,论证了测定活性炭表面酸性与碱性氧化物的原理、方法。
关键词 活性炭 表面酸性氧化物 表面碱性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脱氮的废水电化学氧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9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3-513,共1页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脱氮的废水电化学氧化处理方法及系统。将含氮废水在安全电压5~6V下,通过特制极板的作用,在5~10min内达到总氮去除率60%以上。特制极板为以耐腐蚀的金属钛为电极基材,去除表面氧化物并均匀地涂覆一层混合高...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脱氮的废水电化学氧化处理方法及系统。将含氮废水在安全电压5~6V下,通过特制极板的作用,在5~10min内达到总氮去除率60%以上。特制极板为以耐腐蚀的金属钛为电极基材,去除表面氧化物并均匀地涂覆一层混合高分子纳米材料的涂层,混合高分子纳米材料含质量比为7:2.8的RuO2和TiO2,并填加了质量分数为2%的IrO2,以提高电极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氧化处理 系统 水电 脱氮 高分子纳米材料 电极寿命 表面氧化物 安全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双子表面活性剂合成纳米层状MFI分子筛(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振 何凯 +3 位作者 阎智锋 娄晓荣 李哲 黄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9-1014,共6页
使用双子表面活性剂(C18-6-6Br2)合成了纳米层状MFI分子筛,这种表面活性剂是由溴代十八烷合成。对沸石样品用X-射线衍射(XRD),低温N2吸附-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了表征。由N2物理吸附的数据可以得出由双子... 使用双子表面活性剂(C18-6-6Br2)合成了纳米层状MFI分子筛,这种表面活性剂是由溴代十八烷合成。对沸石样品用X-射线衍射(XRD),低温N2吸附-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了表征。由N2物理吸附的数据可以得出由双子表面活性剂制备的样品具有高的N2吸附量和外比表面积。其比表面积(454 m2.g-1)远高于传统MFI分子筛,同时它的外表面积占了比表面积的50%以上。纳米层状分子筛在a-c平面拥有清晰且广阔的平面区域,但是沿着b轴的骨架的厚度却相当小。纳米层状NSUCH MFI(Nano hierarchical MFI)分子筛的催化性能以氮氧化物的催化净化来评估。结果表明,样品有着很好的去除氮氧化物的催化性能,在350℃时氮氧化物的转化率达到了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MFI 溴代十八烷 双子表面活性剂: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透射样品的制备和高分辨表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白红日 汪浩 +3 位作者 梁鎏凝 刘烨 沈希 温玉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169-3177,共9页
采用电解双喷实验设备制备析出强化合金钢、镍基高温合金和中熵合金的透射样品,分析电解双喷参数的选取原则,总结各种合金材料的最佳电解双喷参数及克服钢铁磁性的透射观察方法;采用双喷后两步离子减薄法清除样品的表面氧化物;在氧化物... 采用电解双喷实验设备制备析出强化合金钢、镍基高温合金和中熵合金的透射样品,分析电解双喷参数的选取原则,总结各种合金材料的最佳电解双喷参数及克服钢铁磁性的透射观察方法;采用双喷后两步离子减薄法清除样品的表面氧化物;在氧化物无法清除的情况下,提出识别氧化物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电解双喷的选取原则,减小样品的初始厚度,能够获得低磁性、大薄区的金属透射样品;在不同时效时间、不同制备方法下,发生不规律变化的衍射斑来自于氧化物,根据衍射斑特点能有效排除氧化物斑点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样品制备 电解双喷减薄 离子减薄 磁性样品 表面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轮和钢轨间的铁锈对黏着系数的影响
12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2-73,共2页
铁道车辆的车轮空转、滑行、爬脱轨和钢轨波状磨耗等摩擦现象很大程度上均受到轮轨间锈蚀或表面氧化物的影响,因此需要研究铁锈和轮轨摩擦系数或黏着系数的关系。法国研究人员试制了若干覆盖有铁锈的试片,应用双筒滚动-滑行摩擦力试... 铁道车辆的车轮空转、滑行、爬脱轨和钢轨波状磨耗等摩擦现象很大程度上均受到轮轨间锈蚀或表面氧化物的影响,因此需要研究铁锈和轮轨摩擦系数或黏着系数的关系。法国研究人员试制了若干覆盖有铁锈的试片,应用双筒滚动-滑行摩擦力试验机对滚动滑行状态下的切向力系数进行测定,并应用喇曼分光法对试验前后的表面状态进行定性分析。试验前后表面附着物的分析结果表明有,氢氧化铁时的黏着系数比有氧化铁时高,有氯化铁时黏着系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空转 黏着 铁锈 钢轨 轮轨摩擦系数 表面氧化物 表面状态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单层分散在相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羽 蒋骏骢 +1 位作者 朱月香 谢有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327-2335,共9页
与无机氧化物和盐类在载体表面自发单层分散相类似,许多有机物也可以在载体表面自发单层分散.有机物在载体表面单层分散行为和分散后的存在状态与有机物分子形状和结构特点及载体表面性质和孔结构有关.利用有机物在载体表面的单层分散,... 与无机氧化物和盐类在载体表面自发单层分散相类似,许多有机物也可以在载体表面自发单层分散.有机物在载体表面单层分散行为和分散后的存在状态与有机物分子形状和结构特点及载体表面性质和孔结构有关.利用有机物在载体表面的单层分散,可以设计制备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这方面研究工作取得的相关进展,主要介绍了有机物单层分散在碳/氧化物复合物、氧化物和薄壁中孔碳材料的制备和织构调控方面的一些应用实例.单层分散的有机物热分解后可在载体表面形成均匀的薄碳层,以无机多孔氧化物为载体可制备出包覆均匀碳薄层的碳/氧化物复合物,这种碳/氧化物复合物在染料吸附、催化剂载体和光催化方面显现出好的性能.以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物时,分散的有机物可以隔离溶胶颗粒,从而制备出高比表面积的氧化物并可对孔容进行调控,以此方法制备的γ-氧化铝比表面积可达506m2·g-1.在惰性气氛中加热上述碳/氧化物复合物,碳层可抑制氧化物的相变;而在氧气中,碳层燃烧发热会促进相变,由此可快速制备超细α-氧化铝.包覆均匀碳薄层的氧化物载体对碳起支撑作用,在将氧化物溶解去除后,可便捷制得高比表面积、大孔容、高中孔率的薄壁中孔碳材料,碳材料的形貌、孔径分布等可通过选用不同织构的氧化物载体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分散 材料制备 氧化物复合物 高比表面氧化物 相变 中孔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solids on pulp and froth properties in flotation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炜 James A.Finch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1461-1469,共9页
Froth flotation is a widely used process of particle separation exploiting differences in surface properties. It is important to point out that overall flotation performance(grade and recovery) is a consequence of the... Froth flotation is a widely used process of particle separation exploiting differences in surface properties. It is important to point out that overall flotation performance(grade and recovery) is a consequence of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the solid particles collected from the pulp phase, transported into the froth phase, and surviving as bubble-particle aggregates into the overflow. This work will focus on studying these phenomena and will incorporate the effects of particle hydrophobicities in the 3-phase system. Solids are classed as either hydrophilic non-sulphide gangue(e.g. silica, talc), hydrophilic sulphide(e.g. pyrite), or hydrophobic sulphide(e.g. sphalerite). Talc is a surface-active species of gangue that has been shown to behave differently from silica(frother adsorbs on the surface of talc particles). Both are common components of ores and will be studied in detail. The focus of this work i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olids on pulp hydrodynamics, froth bubble coalescence intensity, water overflow rate with solids present, and in particular,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olids, frother and gas on the gas dispersion paramet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ulp zone there is no effect of solids on bubble size and gas holdup; in the froth zone, although hydrophilic particles solely do not effect on the water overflow rate, hydrophobic particles produce higher intensity of rates on water overflow and bubble coalescence, and many be attributed to the water reattach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tation frothers bubble size coalescence gas holdup hydrophobi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xygen adsorption on pyrite (100) surface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伟 胡岳华 +1 位作者 邱冠周 覃文庆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4年第4期385-390,共6页
Pyrite (FeS2) bulk and (100) surface properties and the oxygen adsorption on the surface were studied by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formation of FeS2 (100) surface, the... Pyrite (FeS2) bulk and (100) surface properties and the oxygen adsorption on the surface were studied by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formation of FeS2 (100) surface, there exists a process of electron transfer from Fe dangling bond to S dangling bond. In this situation, surface Fe and S atoms have more ionic properties. Both Fe2+ and S2- have high electrochemistry reduction activity, which is the base for oxygen adsorp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adsorption energy, the parallel form oxygen adsorption is in preference. The result also shows that the state of oxygen absorbed on FeS2 surface acts as peroxides rather than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FeS_2 (100) surface surface relaxation oxygen adsorption sulfide flo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different surfactants on removal efficiency of heavy metals in sewage sludge treated by a novel method combining bio-acidification with Fenton oxidation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苗苗 袁兴中 +7 位作者 朱艺 黄华军 曾光明 李辉 陈明 王侯 陈畅亚 林宁波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4623-4629,共7页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urfactants 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heavy metals in sewage sludge treated by a method combining bio-acidification with Fenton oxidation. Four surfac...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urfactants 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heavy metals in sewage sludge treated by a method combining bio-acidification with Fenton oxidation. Four surfactants were adopted such as anionic surfactant(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 SDBS), nonionic surfactants(tween-20 and tween-60) and cationic surfactant(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HTAC), respectively. The indigenous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in bio-acidification phase were enriched and cultured from fresh activated sludge obtained from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It is shown that different surfactants exhibited distinct effect 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heavy metals from sewage sludge. The nonionic surfactants,especially tween-60, promotes the solubilization of heavy metals, while the anionic and cationic surfactants hinder the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Copper is efficiently leached.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cadium is relatively lower than that of Cu due to the demand for rigorous p H value. Lead is leached with a low efficiency as the formation of low soluble Pb SO4 precipit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wage sludge heavy metals surfactants bio-acidification Fenton oxi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