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滚挤压轴承套圈表面残余应力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志飞 王晓强 +2 位作者 朱其萍 王排岗 刘立波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64,69,共5页
为实现对超声滚挤压轴承套圈表面残余应力的合理预测,以轴承套圈为研究对象,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建立了残余应力与各加工参数之间的传统BP神经网络、改进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GA-BP)数学预测模型。通过对三种预测模型... 为实现对超声滚挤压轴承套圈表面残余应力的合理预测,以轴承套圈为研究对象,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建立了残余应力与各加工参数之间的传统BP神经网络、改进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GA-BP)数学预测模型。通过对三种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轴承套圈表面残余应力预测模型预测精度由高到低依次是GA-BP、改进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且GA-BP所建立的轴承套圈表面残余应力的预测模型的平均误差控制在2.58%,因此该预测模型可以进行不同参数下电轴承套圈表面残余应力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滚挤压 表面残余应力 轴承套圈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材料砂带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形成模型及其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黄云 刘帅 +4 位作者 黄涛 肖贵坚 代文韬 贺毅 王文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37,共8页
目的建立钛合金材料砂带磨削参数到磨削后表面残余应力之间的数学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综合应用弹性力学和碰撞力学建立材料表面微观结构力学模型,通过对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模型的分析计算得到数学模型,再利用Simulink对其进行仿真分... 目的建立钛合金材料砂带磨削参数到磨削后表面残余应力之间的数学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综合应用弹性力学和碰撞力学建立材料表面微观结构力学模型,通过对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模型的分析计算得到数学模型,再利用Simulink对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一定磨削参数下钛合金砂带磨削表面残余应力与时间的关系图,最后进行了钛合金砂带磨削实验,验证了该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并进行误差分析。结果所构建的数学模型仿真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相似,有着较好的仿真效果。但是,在引入热量系数?之前,最大误差为62.98%,平均误差为16.43%,结果不够理想;而在引入热量系数?之后,最大误差为9.87%,平均误差为5.75%,精度上升明显,能够有效地预测表面残余应力的取值。结论综合应用弹性力学和碰撞力学来构建出钛合金材料砂带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形成模型,能够有效地表征其在一定加工参数下的表面残余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砂带磨削 表面残余应力 模型 系统动力学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陶瓷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伟香 邓朝晖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4年第5期49-51,共3页
作为特殊的硬脆工程材料,陶瓷零件的断裂强度和韧性对表面应力状态异常敏感,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是研究残余应力的理论基础。本文阐述了陶瓷材料在磨削过程中的弹塑性变形数学模型,建立了磨削温度模型,介绍了利用磨削参数进行编码的二次... 作为特殊的硬脆工程材料,陶瓷零件的断裂强度和韧性对表面应力状态异常敏感,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是研究残余应力的理论基础。本文阐述了陶瓷材料在磨削过程中的弹塑性变形数学模型,建立了磨削温度模型,介绍了利用磨削参数进行编码的二次回归模型,从而为预测和控制残余应力数值及性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陶瓷 磨削 表面残余应力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工艺对压气机叶片残余应力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张瑜 张跃智 赵飞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7-1105,共9页
为了研究压气机叶片经过不同轧制工艺加工后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压下率、摩擦因数以及轧制速度下的残余应力进行仿真,分析工艺参数对叶片轧制表面及表层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利用X射线衍射法对不同轧制工艺下的叶片... 为了研究压气机叶片经过不同轧制工艺加工后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压下率、摩擦因数以及轧制速度下的残余应力进行仿真,分析工艺参数对叶片轧制表面及表层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利用X射线衍射法对不同轧制工艺下的叶片表面及表层残余应力进行测量,并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利用正交中心组合试验结果建立叶背与叶盆残余应力预测模型,并采用Design-Expert检验法验证预测模型的显著性。通过研究分析表明:在一定参数范围内,随着压下率的增大,叶片残余应力的波动幅值逐渐减小,但数值逐渐增大;随着摩擦因数及轧制速度的增大,叶片在叶背、叶盆表面的残余压应力幅值越来越大,且随着摩擦因数及轧制速度的增加,残余应力在不同深度处的分布幅值也呈增大趋势,研究结果对叶片加工工艺优化具有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残余应力 数值模拟 轧制工艺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切削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预测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继华 王文奎 《工具技术》 2011年第12期24-27,共4页
准确预测残余应力对提高微小工件的可靠性非常重要。建立微切削残余应力的理论分析预测模型,应用有限元仿真方法,探求了不同切削速度和进给量下微切削45钢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分析了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对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 准确预测残余应力对提高微小工件的可靠性非常重要。建立微切削残余应力的理论分析预测模型,应用有限元仿真方法,探求了不同切削速度和进给量下微切削45钢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分析了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对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为优化微切削过程和防止微小零件疲劳破坏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切削 残余应力 有限元分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薄膜残余应力分配预测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6
作者 张耀平 许鸿 +1 位作者 凌宁 张云洞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8-111,共4页
残余应力是光学薄膜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光学元器件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弹性力学原理,基于应变不匹配,提出了一种可以预测薄膜残余应力分配的理论模型计算方法,并将计算结果与干涉仪测量值进行了对比。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分析了薄... 残余应力是光学薄膜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光学元器件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弹性力学原理,基于应变不匹配,提出了一种可以预测薄膜残余应力分配的理论模型计算方法,并将计算结果与干涉仪测量值进行了对比。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分析了薄膜参数变化时基底残余应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合理;随着镀膜温度的增加,基底总残余应力随镀膜温度升高而呈增大的趋势;本征应力变化不太大;随着基底厚度的减小,基底上下表面应力呈增大的趋势,而薄膜应力则呈减小趋势,但变化趋势很小。基底的中心轴约位于基底上表面以下2/3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残余应力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切削模型的不锈钢研磨表面残余应力规律 被引量:4
7
作者 袁巨龙 韩文杰 +2 位作者 杜东兴 黄文 吕迅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2-431,共10页
目的基于单颗粒微切削模型,研究分析研磨工艺对HR-2抗氢不锈钢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演化规律与产生机制的影响。方法建立研磨磨粒单颗粒微切削残余应力数学模型,采用正交试验获得研磨工艺参数与表面残余应力大小、磨粒微切削切深和切向力... 目的基于单颗粒微切削模型,研究分析研磨工艺对HR-2抗氢不锈钢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演化规律与产生机制的影响。方法建立研磨磨粒单颗粒微切削残余应力数学模型,采用正交试验获得研磨工艺参数与表面残余应力大小、磨粒微切削切深和切向力回归方程,利用单因素试验对研磨工艺进行验证,获得研磨工艺参数对表面残余应力大小、表面磨粒切深和切向力的影响规律,并开展单因素试验结果与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试验中,磨粒粒径从10μm变化为50μm时,残余应力从–130 MPa变化至–345MPa;研磨压力从10 N变化至50 N时,残余应力从–135 MPa变化至–253 MPa;而转速的变化对残余应力结果的影响规律不显著。不同工艺参数试验中,模型所得计算值和试验值误差基本在10%以内。结论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和单因素试验得出,研磨工艺对残余应力影响的显著度从高到低为磨粒粒径>研磨压力>研磨转速,磨粒切深和切向力与残余应力关系显著,建立的单颗粒研磨模型可以预测不同研磨工艺参数条件下的残余应力产生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表面完整性 抗氢不锈钢 研磨工艺 微切削模型 残余应力预测模型 单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压工艺对EA4T车轴表面质量完整性的影响及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17
8
作者 于鑫 孙杰 +1 位作者 李世涛 李剑峰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95,共9页
表面质量完整性是决定车轴使用寿命和机车行驶安全的关键因素,滚压工艺对车轴表面质量完整性产生重要影响。通过EA4T车轴滚压正交试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表面质量完整性影响规律,建立了滚压表面粗糙度与残余应力预测模型,并进行回归方程... 表面质量完整性是决定车轴使用寿命和机车行驶安全的关键因素,滚压工艺对车轴表面质量完整性产生重要影响。通过EA4T车轴滚压正交试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表面质量完整性影响规律,建立了滚压表面粗糙度与残余应力预测模型,并进行回归方程方差分析与残差分析,验证了预测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工艺参数中进给速度对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的作用最为显著,贡献率分别为粗糙度91.70%、周向残余应力48.95%、轴向残余应力48.18%。此外,滚压道次与滚压深度分别对周向和轴向残余应力有较大影响,贡献率分别为39.15%和33.19%;与其它因素相比,滚压速度对表面硬度影响较大,贡献率达到5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4T车轴 工艺参数 表面粗糙度 表面残余应力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的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2
9
作者 吴红兵 刘刚 +1 位作者 柯映林 董辉跃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89-1393,共5页
为了揭示高速切削对航空钛合金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利用三维斜角切削有限元模型对钛合金Ti6Al4V的高速切削加工过程进行了模拟,获得了不同切削速度和不同切削深度下的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切削速度对已加工表面残... 为了揭示高速切削对航空钛合金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利用三维斜角切削有限元模型对钛合金Ti6Al4V的高速切削加工过程进行了模拟,获得了不同切削速度和不同切削深度下的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切削速度对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具有重要影响,而切削深度对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影响较小;已加工表面层残余应力为拉应力,沿深度方向由拉应力逐渐过渡到压应力;3个主方向的残余应力值随切削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随切削深度的增加无明显变化;切削速度和切削深度对残余应力层的厚度影响都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表面残余应力 高速切削 斜角切削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片表面粗糙度对工件表面残余应力分布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自化 王金龙 +4 位作者 秦长江 毛美姣 陈小告 杨志平 李众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5-261,共7页
目的探究硬质合金刀片表面粗糙度对加工工件表面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Advant Edge FEM软件建立斜角三维切削模型,得出刀-屑间的摩擦模型。然后采用化学机械抛光方法对硬质合金刀片表面进行预处理,制备不同表面粗糙度的硬质... 目的探究硬质合金刀片表面粗糙度对加工工件表面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Advant Edge FEM软件建立斜角三维切削模型,得出刀-屑间的摩擦模型。然后采用化学机械抛光方法对硬质合金刀片表面进行预处理,制备不同表面粗糙度的硬质合金刀片,通过对不同表面粗糙度的刀片进行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切削实验获得切削力,结合切削力的实验结果及刀-屑之间的摩擦模型,获得刀-屑间的摩擦系数,基于Advant Edge FEM对切削残余应力进行模拟仿真。最后,结合实验对仿真模型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采用表面粗糙度为0.02、0.04、0.08、0.2μm的硬质合金刀片切削45钢时,工件表面的最大残余应力分别为621.51、655.46、654.69、687.29 MPa。采用表面粗糙度为0.02μm的硬质合金刀片切削与采用表面粗糙度为0.2μm的硬质合金刀片切削相比,工件表面的最大残余应力减小了10.58%。结论硬质合金刀片的表面粗糙度越小,切削工件表面的残余应力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刀片 表面粗糙度 残余应力 化学机械抛光 摩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滚挤压轴承套圈表层残余应力模型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红玉 黄焱燚 崔凤奎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5-211,共7页
通过超声滚挤压强化试验,检测了不同工艺参数下残余应力的数据,分析了轴承套圈表层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探究了超声滚挤压工艺参数对轴承套圈表层残余应力的影响,建立了超声滚挤压残余应力的回归模型并验证了其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超... 通过超声滚挤压强化试验,检测了不同工艺参数下残余应力的数据,分析了轴承套圈表层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探究了超声滚挤压工艺参数对轴承套圈表层残余应力的影响,建立了超声滚挤压残余应力的回归模型并验证了其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滚挤压强化后试样表层残余应力为压应力,残余压应力随进给量和主轴转速的增大而减小,随静压力的增大均呈增大趋势,且随着静压力的增大,残余压应力峰值点由表层向基体方向移动;所建立的超声滚挤压残余应力回归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 78%,可以对不同超声滚挤压工艺参数的残余应力进行预测及工艺参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滚挤压 残余应力 回归方程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滚打成形表层残余应力模型建立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凤奎 刘飞 +2 位作者 解克各 丁泽瀚 李言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150,共9页
为提高冷滚打成形工件的表面性能,实现对冷滚打成形过程中残余应力的控制,以渐开线花键为研究对象,采用轮廓法测量冷滚打成形花键齿廓不同位置的残余应力,依据实验结果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冷滚打成形花键齿廓齿根处、分度圆处和齿顶处的... 为提高冷滚打成形工件的表面性能,实现对冷滚打成形过程中残余应力的控制,以渐开线花键为研究对象,采用轮廓法测量冷滚打成形花键齿廓不同位置的残余应力,依据实验结果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冷滚打成形花键齿廓齿根处、分度圆处和齿顶处的残余压应力峰值和残余压应力层深与冷滚打成形参数的关系模型,对比分析了实验结果与模型的预测结果。研究表明所建立的残余压应力峰值模型的最大预测误差为3.3%,残余压应力层深模型的最大预测误差为6.1%,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以进行不同冷滚打成形参数的齿廓空间残余应力和残余压应力层深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滚打 渐开线花键 残余应力 预测模型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高强钢薄板对接焊残余应力分布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骥 毛远 +1 位作者 李瑞 刘玉君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94-1301,共8页
焊接变形一直是困扰船舶建造质量的关键问题,变形由焊后残余应力产生。为了预测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本文针对薄板对接焊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以薄板的长、宽、厚、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及焊接形式共7个主要特征参数为模型的输入... 焊接变形一直是困扰船舶建造质量的关键问题,变形由焊后残余应力产生。为了预测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本文针对薄板对接焊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以薄板的长、宽、厚、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及焊接形式共7个主要特征参数为模型的输入量,分别建立以薄板对接焊残余纵向拉应力分布宽度Ws、高应力区宽度B1和残余拉应力极大值S为目标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对接焊 残余应力分布 支持向量机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工艺实验与回归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玉辉 周剑杰 +3 位作者 周群 唐楚 万荣桥 唐进元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2-617,共6页
为了探索超声磨削的工艺特性,研制了轴向超声磨削加工实验装置,对45钢进行实验研究,采用i XRD便携式高速残余应力分析仪测量磨削表面残余应力,从实验角度分析磨削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建立了残余应力关于磨削深度、超声振幅和砂轮... 为了探索超声磨削的工艺特性,研制了轴向超声磨削加工实验装置,对45钢进行实验研究,采用i XRD便携式高速残余应力分析仪测量磨削表面残余应力,从实验角度分析磨削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建立了残余应力关于磨削深度、超声振幅和砂轮线速度的回归方程,并用该方程预测表面残余应力.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磨削和超声磨削均在试件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且轴向方向的残余压应力显著大于磨削方向的残余压应力;磨削深度和超声振幅能够增大残余压应力,砂轮线速度的增加会降低残余压应力;预测值与实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5%,验证了该模型能有效预测超声磨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超声振动磨削 回归分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铣削残余应力的RBF宏观预测及分子动力学微观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靳岚 张雪峰 谢黎明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85-1392,共8页
为了通过预选切削参数来准确预测残余应力,从而提前调整切削参数以提高零件加工精度,分别从宏观预测和微观分析两个角度展开研究。宏观上为了提高残余应力预测精度,提出以45#钢为研究对象,构建优化扩展系数SPREAD后的径向基函数(RBF)神... 为了通过预选切削参数来准确预测残余应力,从而提前调整切削参数以提高零件加工精度,分别从宏观预测和微观分析两个角度展开研究。宏观上为了提高残余应力预测精度,提出以45#钢为研究对象,构建优化扩展系数SPREAD后的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验值和有限元仿真值对比,证明了较有限元预测铣削残余应力而言,进行SPREAD优化后的RBF神经网络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优越性;微观上建立分子动力学(MD)模型,对相同条件下的铣削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残余应力在宏观上与微观之间存在负相关的潜在联系,为通过工艺处理调整工件微观结构以改善残余应力提供可行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残余应力 铣削 径向基函数 神经网络预测 分子动力学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完整性研究用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文辉 高建红 +3 位作者 高炜 杨胜强 李秀红 武锋锋 《航空制造技术》 2016年第20期105-108,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表面完整性研究时采用的预测模型的种类、应用等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使用分析模型和数值模型对材料切除过程中零件表面的显微结构、残余应力等表面完整性参数的预测,并指出了影响预测模型准确性的一些因素。
关键词 表面完整性 分析模型 数值模型 残余应力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接厚板表面裂纹的残余应力强度因子
17
作者 袁杰红 段静波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共5页
利用线弹簧模型求解对接厚板表面裂纹的残余应力强度因子。基于Reissner板理论和连续分布位错思想,将对接厚板表面裂纹问题归结为一组Cauchy型奇异积分方程,并采用Gauss-Chebyshev方法给出了奇异积分方程的数值结果,并与有限元解进行比... 利用线弹簧模型求解对接厚板表面裂纹的残余应力强度因子。基于Reissner板理论和连续分布位错思想,将对接厚板表面裂纹问题归结为一组Cauchy型奇异积分方程,并采用Gauss-Chebyshev方法给出了奇异积分方程的数值结果,并与有限元解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用线弹簧模型解决含残余应力表面裂纹问题不仅是合理可行的,而且是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便于工程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板 线弹簧模型 表面裂纹 残余应力强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切加工零件表面残余应力影响因素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春雨 沈浩 +2 位作者 殷俊 田勇 唐林虎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1,共4页
基于ABAQUS的大变形分析功能,结合单因素正交试验和多元正交试验设计,模拟不同切削参数下PCBN刀具切削Cr12Mo V零件的加工过程,得到各切削参数对工件表面残余应力影响的预测模型,分析了不同切削参数对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通过... 基于ABAQUS的大变形分析功能,结合单因素正交试验和多元正交试验设计,模拟不同切削参数下PCBN刀具切削Cr12Mo V零件的加工过程,得到各切削参数对工件表面残余应力影响的预测模型,分析了不同切削参数对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得到最优切削方案。模拟试验所得数据为合理选择切削参数、提高工件表面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有限元模拟 正交试验 预测模型 切削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料水射流喷丸强化3D打印TC4表面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屹祯 王湘田 +4 位作者 侯荣国 吕哲 卢萍 张玉龙 王瑞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7-71,共5页
针对磨料水射流喷丸强化3D打印TC4材料表面,通过拉伸试验研究了其在准静态状态下的力学行为规律,获得其屈服强度为648.7MPa、应变强化系数为288.7MPa以及参考应变率为0.36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采用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分析发现,磨料... 针对磨料水射流喷丸强化3D打印TC4材料表面,通过拉伸试验研究了其在准静态状态下的力学行为规律,获得其屈服强度为648.7MPa、应变强化系数为288.7MPa以及参考应变率为0.36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采用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分析发现,磨料水射流钢丸速度为10.7~20.2m/s时,3D打印TC4材料的最大残余压应力为-191~-284MPa,喷丸速度与材料残余压应力表层厚度成正比。通过试验验证表明,3D打印TC4材料残余应力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可靠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水射流喷丸 3D打印TC4 本构模型 表面力学行为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7075-T6薄壁件铣削残余应力建模及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江小辉 蔡岩 +2 位作者 周宏 徐州 孔祥景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5-884,共10页
为了实现铣削表面残余应力的准确预测及优化,以Al7075-T6铝合金薄壁件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正交铣削模型受力分析,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加工参数和铣削力、热的表面残余应力预测模型,并与传统指数型经验模型对比,证明改进残余应力预测模... 为了实现铣削表面残余应力的准确预测及优化,以Al7075-T6铝合金薄壁件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正交铣削模型受力分析,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加工参数和铣削力、热的表面残余应力预测模型,并与传统指数型经验模型对比,证明改进残余应力预测模型的优越性。利用田口算法和平均信噪比分析工艺参数对工件表面残余应力影响的显著性,获得残余压应力生成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实现残余应力的优化,并用实验和预测模型对优化的工艺参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指数型模型相比,改进的X、Y方向表面残余应力模型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18.5%和8.2%;参数优化后的工件X、Y方向残余压应力分别增加了16.0%和6.3%,同时表面粗糙度值并未明显下降,以上成果为航空航天薄壁件残余应力的主动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7075-T6 残余应力 表面残余应力预测模型 田口算法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