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血来源CIK细胞高表达激活型表面标志物及耐药基因ABCG2 被引量:9
1
作者 张震 赵先兰 +4 位作者 王丽萍 杨玲竹 杨黎 张斌 张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比较脐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和肿瘤患者外周血来源CIK(peripheral blood-derived CIK,PB-CIK)细胞的增殖、激活型和抑制型表面标志物、耐药基因ABCG2以及干细胞转录因子表达的差异,探讨脐血... 目的:比较脐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和肿瘤患者外周血来源CIK(peripheral blood-derived CIK,PB-CIK)细胞的增殖、激活型和抑制型表面标志物、耐药基因ABCG2以及干细胞转录因子表达的差异,探讨脐血来源CIK(umbilical cord blood-derived CIK,CB-CIK)细胞应用于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优越性。方法:采用Ficoll-pl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及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诱导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细胞的增殖、免疫表型、激活型表面标志物CD28、CD27和抑制型表面标志物PD-1的表达,RT-PCR检测耐药基因ABCG2和干细胞转录因子c-Myc、Nanog、Oct-4、Sox2的表达。结果:CB-CIK细胞与PB-CIK细胞体外培养第4天时均开始增殖,第10天时CB-CIK细胞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PB-CIK细胞[(251.52±16.76)%vs(158.00±43.19)%,P<0.05]。体外诱导培养13 d后CB-CIK细胞中CD3+CD56+细胞比例较PB-CIK细胞高[(21.20±4.82)%vs(10.06±3.46)%,P<0.05];激活型CD4+CD28+、CD4+CD27+和CD8+CD27+细胞比例在CB-CIK细胞中也明显升高[(32.40±16.81)%vs(18.65±9.23)%,(27.48±13.53)%vs(0.98±0.55)%,(41.76±13.98)%vs(2.58±2.10)%;P<0.05或P<0.01];而抑制型CD8+PD-1+细胞比例明显降低[(3.25±2.13)%vs(8.05±9.23)%,P<0.01]。此外,CB-CIK细胞与PB-CIK细胞均表达干细胞转录因子c-Myc、Nanog、Oct-4、Sox2,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仅CB-CIK细胞表达高水平的耐药基因ABCG2。结论:CB-CIK细胞较PB-CIK细胞增殖速度快、激活型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高、抑制型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低、高表达耐药基因ABCG2,应用于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脐血 外周血 激活型表面标志 抑制型表面标志 耐药基因ABCG2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膜表面标志CD系列抗体蛋白芯片制备及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燕 刘昕 +2 位作者 缪金明 申大忠 杨梦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本研究利用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原理 ,研制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多种蛋白的蛋白芯片 ,用于细胞膜表面抗原的检测。方法 将抗细胞表面标志CD抗原的CD系列抗体蛋白固定在醛基玻片上形成微阵列 ,从样品细胞中抽提膜蛋白抗原并用FSE标... 目的 本研究利用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原理 ,研制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多种蛋白的蛋白芯片 ,用于细胞膜表面抗原的检测。方法 将抗细胞表面标志CD抗原的CD系列抗体蛋白固定在醛基玻片上形成微阵列 ,从样品细胞中抽提膜蛋白抗原并用FSE标记 ,然后与固定在芯片上的CD抗体阵列反应 ,扫描仪检测反应结果。结果 本研究选用HL 60 ,K562 ,NB4,Jurkat细胞株为代表 ,测定到细胞膜表面蛋白质CD抗原HL 60、K562、NB4、Jurkat细胞CD1 3均为阳性 ,HL 60、NB4、Jurkat细胞CD4阳性 ,NB4细胞CD3 8阳性 ,K562细胞CD7阳性。所得结果与免疫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验证等方法一致。结论 HL 60 ,K562 ,NB4,Jurkat细胞膜表面蛋白质CD抗原有差异。蛋白芯片方法具有的高信息通量、低成本、制备、测定快速简单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抗体 膜蛋白 蛋白芯片 细胞膜表面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Th2细胞亚群的特异性表面标志及其鉴定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金保 钟南山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57-760,共4页
A Review] CD4+ T cells can be divided into Th1/Th2 subsets. Th1/Th2 imbalance participates many disease processes. A stable surface marker distinguishing Th1 and Th2 will greatly facilitate the investigation of Th1/Th... A Review] CD4+ T cells can be divided into Th1/Th2 subsets. Th1/Th2 imbalance participates many disease processes. A stable surface marker distinguishing Th1 and Th2 will greatly facilitate the investigation of Th1/Th2 interaction.Several surface molecules have been reported to be differentialy expressed between Th1 and Th2 cells.LAG-3,active ligands for P- and E-selectin ,IL-18R, IL-12Rβ2,CC chemokine receptor (CCR5) were shown to be dominantly expressed on Th1 cells,whereas expression of CD30,ST2L,CRTH2,CCR3,CCR4 was reported to be preferential to Th2 cells. In this review, several surface molecules were mainly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TH2 细胞亚群 特异性表面标志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老年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及表面标志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兴虎 万文辉 +3 位作者 齐玉琴 黄方 范振芳 钱晓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687-690,共4页
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在机体免疫应答的启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主要探讨高龄老年人外周血DC亚群和表面标志的改变。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检测30例高龄老年人(≥80岁)外周血及30例普通老年人(60~70岁)外周血中D... 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在机体免疫应答的启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主要探讨高龄老年人外周血DC亚群和表面标志的改变。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检测30例高龄老年人(≥80岁)外周血及30例普通老年人(60~70岁)外周血中DC的亚群(DC1和DC2)占白细胞总数的比值,进一步从高龄老年人外周血分离获得单核细胞,用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hGM-CSF)和人白细胞介素-4(humaninterleukin-4,hIL-4)培养1周获得DC,并将普通老年人外周血培养得到的DC设为对照组,观察2组DC表面标志CD1a、HLA-DR、CD80(B7-1)、CD86(B7-2)、CD40、CCR-7和CD209的改变。结果高龄老年人组外周血DC1占白细胞总数的比值及DC1/DC2的比值均低于普通老年人组,前组培养获得的DC的CD1a的细胞阳性率明显较后组低,同样前组DC表达CD40、CD80、CD86、CD209分子的水平均低于后组。结论随着增龄,DC细胞亚群和其表面标志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提示这些改变可能参与了老年人免疫衰老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老人 树突状细胞 细胞亚群 细胞表面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CD80(B7-1)基因前后人肿瘤细胞系表面标志表达
5
作者 严俊 马宝骊 +3 位作者 王顺友 孙雨 张继英 张汉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0-25,共6页
动物实验证实协同刺激分子CD80(B7-1)是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的重要分子.本文应用RT-PCR,FACS技术检测了人肿瘤细胞系及EBV转化的B细胞CD80的表达,结果表明除Raji细胞、EBV转化的B细胞CD80阳性外,3AO、MCF-7、MDA-453、MKN-45、Hela细胞... 动物实验证实协同刺激分子CD80(B7-1)是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的重要分子.本文应用RT-PCR,FACS技术检测了人肿瘤细胞系及EBV转化的B细胞CD80的表达,结果表明除Raji细胞、EBV转化的B细胞CD80阳性外,3AO、MCF-7、MDA-453、MKN-45、Hela细胞均为阴性.用我室建立的CD80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包装细胞PA317,筛选高滴度病毒上情感染人肿瘤细胞,得到CD80阳性表达的肿瘤细胞克隆.利用转染前后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DA-453作ICAM-I、HLA class Ⅰ、classⅡ分子表达的分析,结果表明转染有CD80基因的MDA-453细胞ICAM-Ⅰ、HLA classⅠ分子表达上调,class Ⅱ分子的表达未见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0 逆转录PCR 肿瘤细胞系 表面标志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表面标志及髓过氧化物酶的电镜双重定位
6
作者 杨怡 郭宁 +1 位作者 施巍 艾辉胜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5期384-384,共1页
细胞表面标志及髓过氧化物酶的电镜双重定位杨怡,郭宁,施巍,艾辉胜(军事医学科学院仪器测试中心,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本研究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金标记及酶细胞化学技术,对HL-60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分化抗原及细... 细胞表面标志及髓过氧化物酶的电镜双重定位杨怡,郭宁,施巍,艾辉胜(军事医学科学院仪器测试中心,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本研究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金标记及酶细胞化学技术,对HL-60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分化抗原及细胞内髓过氧化物酶(MPO)进行双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表面标志 过氧化物酶 电镜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及主要信号通路
7
作者 许姗 赖俊忠 陈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17-1024,共8页
肿瘤干细胞是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的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分化的部分细胞群,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肿瘤干细胞特异的表面分子及其异常活化的信号通路,是其区别于其他肿瘤细胞的特性.寻找和鉴定特异的肿瘤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 肿瘤干细胞是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的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分化的部分细胞群,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肿瘤干细胞特异的表面分子及其异常活化的信号通路,是其区别于其他肿瘤细胞的特性.寻找和鉴定特异的肿瘤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从而识别肿瘤组织中的肿瘤干细胞,并进行相关信号调控机制研究,是肿瘤早期诊断及肿瘤干细胞靶向治疗的关键.本文简要概述了肿瘤干细胞相关的表面标志物及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开展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抗体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表面标志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的初步探讨
8
作者 黄瑾 韩淑华 +1 位作者 刘明兰 李淑芳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建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的方法。方法:取40份自愿献血者的抗凝静脉血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CD3,CD4和CD8。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在统计学上没有相关性(CD3:r=0.098,P>0.05;... 目的:建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的方法。方法:取40份自愿献血者的抗凝静脉血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CD3,CD4和CD8。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在统计学上没有相关性(CD3:r=0.098,P>0.05;CD4:r=0.085,P>0.05);CD8:r=0.251,P>005)。结论: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表面标志总量与流式细胞计数仅测定的表达某表面标志细胞百分率具有不同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计数仪 细胞表面标志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615小鼠白血病细胞表面标志的研究
9
作者 尤胜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1985年第1期52-55,共4页
为确定L615小鼠白血病的细胞类型,作者采用了多种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技术,研究了L615白血病细胞的表面标志。结果表明,L615白血病细胞不具有B细胞的各种表面标志;诸如SmIg、IgG-FcR以及CR等。但它却与兔抗鼠脑血清和兔抗鼠胸腺细胞... 为确定L615小鼠白血病的细胞类型,作者采用了多种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技术,研究了L615白血病细胞的表面标志。结果表明,L615白血病细胞不具有B细胞的各种表面标志;诸如SmIg、IgG-FcR以及CR等。但它却与兔抗鼠脑血清和兔抗鼠胸腺细胞血清起特异性反应,表明它具有T细胞所特有的表面抗原-Thy-1和MsLA。由此确定,L615小鼠白血病是一株T细胞型白血病病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白血病 表面标志 细胞类型 细胞表面 L615 小鼠胸腺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B细胞亚群及其相关表面标志 被引量:2
10
作者 陶磊 王铿 +1 位作者 张悦阳 李晓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6-409,共4页
B细胞能够分泌抗体、递呈抗原,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部分B细胞还具有抑制免疫炎症反应的功能,被称为调节性B细胞(Breg)。Breg在多种自体免疫性疾病、感染和肿瘤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其研究将有助于深入阐述多... B细胞能够分泌抗体、递呈抗原,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部分B细胞还具有抑制免疫炎症反应的功能,被称为调节性B细胞(Breg)。Breg在多种自体免疫性疾病、感染和肿瘤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其研究将有助于深入阐述多种临床相关疾病的发病和治疗。Breg亚群众多,它们多数具有与调节性T细胞(Treg)类似的功能,激活后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本文主要总结了已报道的人与鼠的Breg亚群及其相关表面标志,并探讨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B细胞(Breg) 免疫 亚群 表面标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表面标志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进松 刘桂萍 +1 位作者 周俊雅 郭雅丽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10期2616-2617,共2页
[目的]以护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需求为基础,编写护理应用解剖学图库,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本科护生的创新意识。[方法]通过对临床护理工作内容的调研,了解常见护理技术性操作,确定在操作中最常用的人体表面标志,选择典型样本拍摄... [目的]以护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需求为基础,编写护理应用解剖学图库,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本科护生的创新意识。[方法]通过对临床护理工作内容的调研,了解常见护理技术性操作,确定在操作中最常用的人体表面标志,选择典型样本拍摄照片,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编写护理应用解剖学表面标志图库。[结果]完成护理应用解剖学图库资料的编写,作为教学的辅助资料,供护理专业学生使用。[结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过程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和学习能力,以及应用解剖学知识指导临床护理操作的能力,提高了护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与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应用解剖学 表面标志 临床操作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肿瘤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及其分选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晓蓉 贾俊 张文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604-607,共4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头颈部肿瘤干细胞很可能是头颈部肿瘤形成、复发、转移和耐药的根源。本文就头颈部肿瘤干细胞表面特异分子标志物,头颈部肿瘤干细胞的分选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表面标志 体外培养分选术 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 磁激活细胞分选术 侧群细胞分选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的细胞表面标志及染色体检查的临床意义
13
作者 赵琳 娄世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7期885-887,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标志及染色体检查对白血病的诊断、治疗、预后临床意义。方法:对初诊为急慢性白血病的22例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检测。按照FAB标准进行形态学分型,运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标志及染色体检查对白血病的诊断、治疗、预后临床意义。方法:对初诊为急慢性白血病的22例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检测。按照FAB标准进行形态学分型,运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cAb)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lust of differentiation,CD)及其它细胞表面标志。采用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技术作核型分析。结果:22例患者经形态学和免疫学联合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leukemia,ALL)8例,其中伴有髓系抗原表达的ALL(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exhibiting myeloid lineage-associated antigens,My+ALL)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eylocytic leukemia,AML)9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3例,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Acute undifferentiated leukemia,AUL)2例。成功制备的17例染色体标本中检出异常核型11例,检出率为64.7%,其中,2例具有染色体复杂畸形。接受化疗的12例患者中,除上述具有染色体复杂畸形的2例未缓解(Non-remission,NR)外,其余10例均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CR率83.3%。结论:有针对性地运用细胞表面标志及染色体检查可在有限的条件下提高白血病的分型准确性,为白血病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细胞表面标志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患者外周血DC的表面标志及其分泌IL-12和IFN-α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齐晖 李富荣 +4 位作者 刘冬舟 肖学吕 任莉莉 文锦丽 黄瑞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9-501,共3页
目的:分析SLE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的表面标志,探讨DC和SLE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培养瓶中贴壁培养3h,吸去悬浮的细胞,联合应用GMCSF、IL4和TNFα刺激正常人及SLE患者外周血DC的... 目的:分析SLE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的表面标志,探讨DC和SLE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培养瓶中贴壁培养3h,吸去悬浮的细胞,联合应用GMCSF、IL4和TNFα刺激正常人及SLE患者外周血DC的增殖及分化成熟。用流式细胞仪分析DC的表面标志,用ELISA法检测培养9d的培养上清中IL12和IFNα的水平。结果:SLE患者DC表面CD1a、CD11c、CD40、CD83和CD123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8.88±7.64)%、(54.4±10.88)%、(37.29±8.08)%、(57.76±11.54)%和(13.14±4.44)%;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为:(47.71±4.01)%、(43.12±8.82)%、(28.59±7.07)%、(48.31±8.79)%和(9.85±3.97)%,两者相差明显(P<0.05)。SLE患者DC上CD80表达的阳性率为(55.16±10.12)%与对照组[(47.95±12.21)%]相差不明显(P>0.05)。培养上清中IL12的水平[(9.78±0.76)ng/L],较正常对照组[(7.49±0.74)ng/L]明显升高(P<0.05);SLE患者组IFNα的水平为[(2.95±0.61)ng/L]与对照组[(2.70±0.29)ng/L]相比升高不明显(P>0.05)。SLE患者非活动期与活动期培养上清中IL12和IFNα的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SLE患者的DC可能是通过其抗原递呈功能的增强及分泌IL12而参与本病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 树突状细胞 表面标志 IL—12 IFN-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细胞表面标志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利潮 梁国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4-57,共4页
癌细胞表面标志的研究,是一个相当活跃的领域,通过制备杂交瘤细胞,得到针对癌细胞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在癌细胞上,就必然存在着单克隆抗体相应的靶子-即癌细胞表面标志。癌细胞表面标志是通向癌细胞的桥梁;通过这一桥梁,可进一步揭示癌... 癌细胞表面标志的研究,是一个相当活跃的领域,通过制备杂交瘤细胞,得到针对癌细胞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在癌细胞上,就必然存在着单克隆抗体相应的靶子-即癌细胞表面标志。癌细胞表面标志是通向癌细胞的桥梁;通过这一桥梁,可进一步揭示癌细胞的奥秘,认识肿瘤本质,达到治疗、根除之目的。利用单克隆抗体探索癌细胞表面标志,进行早期诊断、筛选、治疗癌症已成为当今世界对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仅就目前主要的癌细胞表面标志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一、癌细胞表面标志和必备条件长时间以来,人们在推想,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癌细胞是否会产生一些新的物质,或者癌细胞中某些正常成分会发生量的变化;这种推想目前已成为现实。在癌细胞中,由于癌基因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细胞 细胞 表面标志 免疫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鉴定
16
作者 唐元瑜 池茗 +3 位作者 李柏霖 林志美 赖素玉 马华根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050-1056,共7页
目的:采用“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为开展再生医学及组织损伤修复等研究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无菌分离3周龄雄性SD大鼠双侧腹股沟和附睾处的脂肪垫,经消毒、漂洗、剪碎、0.1%Ⅱ型胶原酶消... 目的:采用“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为开展再生医学及组织损伤修复等研究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无菌分离3周龄雄性SD大鼠双侧腹股沟和附睾处的脂肪垫,经消毒、漂洗、剪碎、0.1%Ⅱ型胶原酶消化30 min后,严格精准地控制低糖型DMEM完全培养液用量,进行“半悬浮”原代培养;当细胞生长融合度达到90%时进行传代扩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表面标志物CD分子检测、成脂/成骨诱导分化实验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原代接种培养6~8 d后,贴壁生长的短梭形细胞铺满皿底,呈“成纤维样”漩涡式排列生长;细胞传代至第8代时其形态基本保持不变,未见明显“蝉翼样”变宽分化现象。第4代细胞表面标志物CD分子流式检测结果高表达CD90(97.3%)、CD73(96.7%)、CD44(84.1%),低表达CD34(0.4%)、CD45(8.1%)、CD11b/c(3.6%);诱导成脂、成骨分化实验均为阳性。结论:“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能够成功提取原代大鼠AD-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 原代培养 干细胞表面标志 三系分化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否细胞亚群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赵赛 于倩 刘亮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3-739,共7页
枯否细胞(KC)是位于肝脏血窦内的常驻巨噬细胞群,在清除肠道来源的病原体和受损的红细胞、调节铁和脂肪代谢、维持免疫耐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急性和慢性肝病中,KC通过与其他肝脏细胞群如肝细胞、星状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参与肝... 枯否细胞(KC)是位于肝脏血窦内的常驻巨噬细胞群,在清除肠道来源的病原体和受损的红细胞、调节铁和脂肪代谢、维持免疫耐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急性和慢性肝病中,KC通过与其他肝脏细胞群如肝细胞、星状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参与肝组织的损伤和修复,维持肝脏内环境的动态平衡。KC具有高度可塑性,不同的肝脏疾病模型和不同的组织微环境信号都可诱导肝巨噬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的变化。本综述根据细胞起源、细胞极化、细胞表面标志物以及单细胞测序技术鉴定的基因表达谱对KC亚群及其在特定肝脏疾病模型中的功能进行概括,这有助于靶向特定KC亚群预防或者治疗相关的肝脏疾病,推动肝脏疾病精准医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否细胞 细胞极化 细胞表面标志 单细胞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与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分化和成熟标志物的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钱继红 陈同辛 +2 位作者 王玺 金莹莹 朱建幸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34-1237,共4页
目的比较脐血单核细胞(CBMC)来源树突状细胞(DC)和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来源DC在分化和成熟过程中表型的变化,以探讨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方法将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和脂... 目的比较脐血单核细胞(CBMC)来源树突状细胞(DC)和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来源DC在分化和成熟过程中表型的变化,以探讨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方法将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和脂多糖(LPS)的不同组合对单核细胞来源DC进行刺激培养,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DC表面CD11c、CD1a、CD80、CD86、CD40、MHCⅠ类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结果CD11c阳性细胞和MHCⅠ类分子在CBMC来源DC和PBMC来源DC的表达率非常接近(P>0.05)。CBMC来源的DC上CD40的表达率低于PBMC来源DC[(34.80±7.77)%vs(54.37±9.57)%](P<0.01)。经LPS诱导后,CBMC来源DC上CD80、CD86的表达率都明显低于PBMC来源DC[(3.72±1.63)%vs(7.82±0.81)%、(28.53±4.67)%vs(45.62±5.16)%](均P<0.01)。CBMC来源DC上MHCⅡ类分子的相对荧光强度(RFI)均低于PBMC来源DC(P<0.01)。结论CBMC来源DC上MHCⅡ类分子及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均明显低于PBMC来源DC,可能是造成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及脐带血移植时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单核细胞 表面标志 脐血 外周血 新生儿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眼表解剖标志的测量统计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汗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3-15,共3页
掌握正常眼球表面解剖标志的精确位置,对于眼科医生判断病情和进行手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可能因新鲜眼球来源不易,文献上有关资料很少,国内更是缺如.作者过去曾对26只刚手术摘除的新鲜眼球,进行较详细的眼表标志测量.现将其结果简略... 掌握正常眼球表面解剖标志的精确位置,对于眼科医生判断病情和进行手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可能因新鲜眼球来源不易,文献上有关资料很少,国内更是缺如.作者过去曾对26只刚手术摘除的新鲜眼球,进行较详细的眼表标志测量.现将其结果简略统计报告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 表面解剖标志 位置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大鼠脑组织小胶质细胞的分离及表型的流式鉴定
20
作者 刘苗苗 管美琪 +3 位作者 余莲 杨小荣 王洁 李艳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67-1973,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优化的方法,从老年大鼠脑组织中分离纯化小胶质细胞,并对小胶质细胞表面表型进行流式鉴定。方法以年轻大鼠(3月龄)为对照,采用IV型胶原酶联合机械消化的方式制备老年大鼠脑组织单细胞悬液,用30%-37%-70%Percoll分离液分离... 目的建立一种优化的方法,从老年大鼠脑组织中分离纯化小胶质细胞,并对小胶质细胞表面表型进行流式鉴定。方法以年轻大鼠(3月龄)为对照,采用IV型胶原酶联合机械消化的方式制备老年大鼠脑组织单细胞悬液,用30%-37%-70%Percoll分离液分离纯化小胶质细胞,并对细胞进行荧光标记,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老年大鼠脑组织的小胶质细胞表型。结果采用IV型胶原酶联合机械消化,并结合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可以获得更多数量的单细胞,且细胞存活率均大于90%。流式检测结果显示:与年轻大鼠相比,老年大鼠脑组织M1型小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和MHC II表达均增多(P<0.01),M2型小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CD200R表达也增多(P<0.01)。结论采用IV型胶原酶联合机械消化,并结合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是较好的分离纯化成年和老年大鼠脑组织小胶质细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 分离纯化 流式细胞术 表面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