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处理对牙用钴铬合金表面显微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龚媛媛 王璐 张全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56-658,共3页
目的研究牙用钴铬合金在热处理后合金内部金相显微结构及表面显微硬度的变化。方法制作钴铬合金表面显微硬度试件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②随炉冷热处理组;③空冷热处理组;④水冷热处理组。用表面显微硬度计测试铸件的表面显微硬度,并进... 目的研究牙用钴铬合金在热处理后合金内部金相显微结构及表面显微硬度的变化。方法制作钴铬合金表面显微硬度试件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②随炉冷热处理组;③空冷热处理组;④水冷热处理组。用表面显微硬度计测试铸件的表面显微硬度,并进行统计学上的比较,另外从金相扫描图对其显微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热处理明显降低牙用钴铬合金的表面显微硬度,水冷热处理组的表面显微硬度值(microhanden values,VHN)明显小于另外3组(未处理组、随炉冷热处理组和空冷热处理组)(P<0.05),随炉冷热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热处理能降低牙用钴铬合金的表面显微硬度,水冷热处理法使合金的表面显微硬度降低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钴铬铸造合金 表面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脉冲飞秒激光冲击强化对表面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石晓波 苏子龙 +3 位作者 解恩涵 冯诗和 龙雨 周柱坤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8-241,共14页
目的探究单/双脉冲飞秒激光冲击钛金属对其表面质量和表面硬度的影响。方法利用飞秒激光对钛金属表面直接进行冲击,通过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等仪器,表征和分析样品的微观... 目的探究单/双脉冲飞秒激光冲击钛金属对其表面质量和表面硬度的影响。方法利用飞秒激光对钛金属表面直接进行冲击,通过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等仪器,表征和分析样品的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结果单脉冲主要产生鱼鳞状结构,双脉冲主要产生凹坑状结构,在相同功率下,单脉冲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低于双脉冲。重复频率和加工次数的增加能提高低脉冲能量下的表面质量。经低功率飞秒激光冲击后,在钛表面观察到激光诱导周期性结构(LIPSS),经多次加工后出现了颗粒和团簇等氧化结构。在表面粗糙度Ra低于1.6μm时,采用双脉冲fs-LSP可将钛表面显微硬度的提高幅度达到42%,并且在极高重复频率(5 MHz,8.1 W)下,表面显微硬度的提升幅度约为85%,而单脉冲fs-LSP的最大提升幅度为32%。在相同参数下,双脉冲能植入更高的残余压应力。增加加工次数能进一步细化晶粒,并在热积累受限时提高残余压应力。结论脉冲能量及其与材料的作用时间是影响表面形貌和硬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它受到激光功率、重复频率和加工次数的综合影响。双脉冲可以有效增大飞秒激光对钛金属表面的冲击压力,从而植入更大的残余压应力。fs-LSP表面硬度的提升来源于加工硬化、细晶强化和氧化层硬化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冲击 单/双脉冲 表面质量 表面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D刀具微细车削硬铝合金的表面质量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石文天 刘玉德 +1 位作者 丁悦 韩宝安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5-17,共3页
在微细车削硬铝合金正交试验中,分析了切削参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进给量对微细车削表面粗糙度的影... 在微细车削硬铝合金正交试验中,分析了切削参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进给量对微细车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大,切削速度次之,切削深度影响最小,较大的切削速度不仅使机床振动加剧从而使表面粗糙度值增加,而且切削中热量不易散发,表面产生加工硬化。考虑机床动态特性选择合适的切削速度避开机床振动,以及采用较小的进给量、合理的切削深度可获得最好的微细车削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车削 表面粗糙度 表面显微硬度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脆材料点磨削表面硬度多元回归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廉洁 李琛 +2 位作者 巩亚东 曹小兵 陈小辉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3-66,共4页
通过低膨胀微晶玻璃点磨削试验,分析了磨削速度、进给速度及磨削深度对表面显微硬度影响的变化趋势,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换元处理,使得新变量x1、x2、x3与表面显微硬度近似呈线性关系。在换元处理的基础上,基于最小二乘法建立了表面显微硬... 通过低膨胀微晶玻璃点磨削试验,分析了磨削速度、进给速度及磨削深度对表面显微硬度影响的变化趋势,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换元处理,使得新变量x1、x2、x3与表面显微硬度近似呈线性关系。在换元处理的基础上,基于最小二乘法建立了表面显微硬度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模型检验和试验验证。F检验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和回归系数具有较高的显著性;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表明,模型与各因素之间高度相关。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回归 点磨削 表面显微硬度 低膨胀晶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作用下Cu表面合金化Mo研究
5
作者 叶莉莎 田娜娜 +3 位作者 张从林 关锦彤 万浩 关庆丰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8-265,共8页
钼(Mo)与铜(Cu)之间属于二元互不固溶体系,然而结合了Mo的高温硬度和强度以及Cu的导电导热等优异性能的Cu-Mo复合材料却在电触头、散热元件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存在的问题是Cu-Mo之间的固溶度极低,难以实现合金化,从而极大地限制了Cu... 钼(Mo)与铜(Cu)之间属于二元互不固溶体系,然而结合了Mo的高温硬度和强度以及Cu的导电导热等优异性能的Cu-Mo复合材料却在电触头、散热元件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存在的问题是Cu-Mo之间的固溶度极低,难以实现合金化,从而极大地限制了Cu-Mo复合材料优异性能的发挥。该研究尝试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技术实现Cu-Mo互不固溶体系的合金化,从而达到改善材料表面力学性能的目的。利用HCPEB辐照预制Mo涂层粉的Cu基体进行辐照,研究不同脉冲次数对样品固溶度、相结构和表面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CPEB辐照可以有效提高Cu-Mo互不固溶体系的固溶度,15次辐照后,Mo在Cu基体中的固溶度达到最高;随辐照次数增加,Cu(Mo)固溶体受热脱溶影响导致合金层中的固溶度反而有所降低。微观结构图像显示,15次HCPEB辐照后样品表层中可观察到大量的球形以及摩尔形态的Mo颗粒;当辐照次数增加到35次后,Mo颗粒大多倾向于分布在晶体缺陷处,且脱溶析出的Mo颗粒与基体存在一定的取向关系。性能测试结果表明,HCPEB合金化处理后Cu(Mo)合金化表层的硬度与辐照次数呈统一变化趋势,即随辐照次数增加显著提升,固溶强化、位错强化和弥散强化机制的共同作用是合金化表层性能改善的原因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Cu-Mo 固溶度 观组织 表面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具走刀方式对TC11薄壁件铣削表面质量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锋 李涌泉 +2 位作者 李文科 张威 陈冲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50-254,共5页
目的研究TC11薄壁件铣削加工过程中刀具走刀方式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进行了钛合金薄壁件的铣削试验,得到了TC11薄壁件铣削刀具走刀方式对表面粗糙度、表面残余应力和表面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对于TC11... 目的研究TC11薄壁件铣削加工过程中刀具走刀方式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进行了钛合金薄壁件的铣削试验,得到了TC11薄壁件铣削刀具走刀方式对表面粗糙度、表面残余应力和表面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对于TC11薄壁件铣削,HU(水平向上)走刀方式获得的表面粗糙度为0.46μm,VU(垂直向上)走刀方式获得的表面粗糙度为0.74μm。两种走刀方式获得的表面残余应力均为压应力,VU走刀方式下的残余应力比HU走刀方式下的残余应力大。另外,随着加工深度的增加,两种走刀方式获得的残余应力值都减小,HU走刀方式下试件的残余应力影响层深度为65μm,VU走刀方式下的残余应力影响层深度为43μm。两种走刀方式下的显微硬度均呈现先软化再硬化,最后趋近于基体硬度的趋势,VU走刀方式下工件的硬化程度比HU走刀方式下稍严重。结论刀具的走刀方式对TC11薄壁件铣削加工表面各特征量的影响规律不相同。对于加工表面粗糙度,HU走刀方式能够获得更好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对于加工表面残余应力,两种走刀方式获得的残余应力属性相同,但数值不同。随着加工深度的增加,两种走刀方式获得的残余应力变化规律相同,但最大影响深度有所区别。对于加工表面显微硬度,两种走刀方式的影响规律一致,但工件的硬化程度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走刀方式 表面粗糙度 表面残余应力 表面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2铜端面滚柱滚压表面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卢新伟 赵婧 +2 位作者 夏伟 李风雷 周照耀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应用一种自主设计的新型端面滚柱滚压试验系统,以车削进给量、滚压力和主轴转速为变量,对T2铜工件端面滚柱滚压工艺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得出了T2铜滚柱滚压表面强化及光整作用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该装置能够显著降低纯铜试件的表... 应用一种自主设计的新型端面滚柱滚压试验系统,以车削进给量、滚压力和主轴转速为变量,对T2铜工件端面滚柱滚压工艺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得出了T2铜滚柱滚压表面强化及光整作用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该装置能够显著降低纯铜试件的表面粗糙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表面显微硬度,试件表面粗糙度由加工前的8.96μm降到小于0.08μm,表面显微硬度则从110HV提升到大于130HV;滚压力是影响试件表面粗糙度及显微硬度最主要的因素,主轴转速次之,车削进给量最弱。滚压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存在合适的滚压力(607~898N)及主轴转速(360~560r/min),最多可以提升试件表面6个精度等级。表面显微硬度随着车削进给量、滚压力和主轴转速的增大而增大,其中增大滚压力可以提升表面显微硬度12%左右,增大主轴转速大约可以提升4.3%,而车削进给量对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面滚柱滚压 表面粗糙度 表面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束层材料对7075铝合金激光喷丸表面强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吴江 程秀全 +1 位作者 夏琴香 李家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4-129,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约束层材料对激光喷丸表面强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激光喷丸技术应用于7075航空铝合金的表面强化处理,利用自制柔性约束层、K9玻璃和水层作为激光喷丸的约束层材料,对7075-T6铝合金进行激光喷丸处理,通过测量不同约束层激光... 目的研究不同约束层材料对激光喷丸表面强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激光喷丸技术应用于7075航空铝合金的表面强化处理,利用自制柔性约束层、K9玻璃和水层作为激光喷丸的约束层材料,对7075-T6铝合金进行激光喷丸处理,通过测量不同约束层激光喷丸后的试样表面显微硬度值来衡量表面强化效果。结果在激光能量为1.6 J、脉宽为10 ns、波长为1064 nm的条件下进行单点单次冲击,自制柔性约束层的表面强化效果最好,能使7075铝合金靶材的表面显微硬度值有效提升了11.62%,并且进行连续激光冲击后,其硬度值提升了18.11%;水层作为约束层的表面强化效果次之,能使7075铝合金靶材的表面显微硬度值提升6.99%,容易造成水花飞溅;K9玻璃作为约束层的表面强化效果最差,其表面显微硬度值仅提升了4.05%,K9玻璃在激光喷丸试验中容易破裂。结论通过对激光喷丸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不同约束层材料对7075铝合金表面强化效果影响的机理不同,自制柔性约束层对7075铝合金激光喷丸表面强化效果最显著,且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喷丸强化 表面显微硬度 K9玻璃 水层 自制柔性约束层 表面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入聚碳酸酯表面力学性能改变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孙昌 姚淑德 +1 位作者 周生强 孙长春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05-409,共5页
将B+和O+离子分别注入到高分子化合物聚碳酸酯(PC)中,PC的表面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均得到了较大提高。用纳米硬度计测量注入前后PC的显微硬度,硬度提高了7~25倍。用球盘式磨损实验机测量注入前后PC的耐磨性能,磨痕的宽度比未注入的窄,... 将B+和O+离子分别注入到高分子化合物聚碳酸酯(PC)中,PC的表面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均得到了较大提高。用纳米硬度计测量注入前后PC的显微硬度,硬度提高了7~25倍。用球盘式磨损实验机测量注入前后PC的耐磨性能,磨痕的宽度比未注入的窄,最窄的磨痕(或最窄处)为未注入磨痕宽度的1/3~1/2。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表明,注入前后高分子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人 改变 表面显微硬度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纳米硬度 研究 变化 聚碳酸酯 耐磨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纳米羟磷灰石的过氧化氢漂白剂对釉质表面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兰静 王传勇 +2 位作者 薛晶 蒋丽 李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羟磷灰石(nano-HA)溶液与过氧化氢(HP)溶液对釉质表面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牛切牙制备釉质块标本72个,随机分为6组:去离子水(DW)组、HP+DW组、nano-HA+HP组、nano-HA+HP混合组、HP+nano-HA组、nano-HA+DW组。采用扫描电子... 目的探讨纳米羟磷灰石(nano-HA)溶液与过氧化氢(HP)溶液对釉质表面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牛切牙制备釉质块标本72个,随机分为6组:去离子水(DW)组、HP+DW组、nano-HA+HP组、nano-HA+HP混合组、HP+nano-HA组、nano-HA+DW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处理前后的釉质表面结构,X线衍射检测表层釉质晶体结晶度的改变。结果 HP+DW组经处理后,釉质呈明显的脱矿表现,表面粗糙不平,颗粒间隙增大,出现明显孔隙,显微硬度明显降低,结晶度降低。在nano-HA+HP组、nano-HA+HP混合组、HP+nano-HA组处理后的釉质,其表面变得平整,显微硬度较HP+DW组的标本明显增加,结晶度有所增高。结论 HP溶液可以显著改变釉质的表面形态、降低其硬度和结晶度。nano-HA溶液与HP溶液联用特别是混合使用,可显著减少釉质表面的形态改变、降低显微硬度和结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磷灰石 过氧化氢 扫描电子 原子力 表面显微硬度 X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滚压强化对304不锈钢表面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子放 苑泽伟 +3 位作者 朱磊 潘高峰 吴天正 唐爱玲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6-93,共8页
不锈钢关节轴承是航空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关节轴承之一。但是由于航空关节轴承转速较慢,不利于形成动压润滑,极易造成磨损,因此,设计了一种圆锥形和阶梯形复合型变幅杆,并搭建试验装置对304不锈钢进行超声波滚压强化试验。通过对比试验,... 不锈钢关节轴承是航空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关节轴承之一。但是由于航空关节轴承转速较慢,不利于形成动压润滑,极易造成磨损,因此,设计了一种圆锥形和阶梯形复合型变幅杆,并搭建试验装置对304不锈钢进行超声波滚压强化试验。通过对比试验,探究了滚压次数和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材料表面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滚压3次后,表面粗糙度Ra值达到0.08μm,达到了最佳效果;滚压第4次表面显微硬度为最佳,达到473.0HV,提高了近40%;效果较好的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滚压后的试件表面带来质量提升;通过X射线探伤,在材料内部并未发现硬化分层缺陷,有效提高了材料的使用寿命,可以为航空关节轴承的表面强化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滚压 不锈钢 表面粗糙度 表面显微硬度 内部缺陷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CrMnTi磨削表面质量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瑶 李睿 +2 位作者 赵亦东 徐利军 吴重军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75,共6页
为了探讨磨削工艺参数对20CrMnTi磨削表面质量的影响,采用CBN砂轮开展单因素磨削试验,选取表面洛氏硬度H、表面残余应力σs和亚表面残余应力分布σss作为指标,通过试验分析20CrMnTi的磨削加工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H随着砂轮... 为了探讨磨削工艺参数对20CrMnTi磨削表面质量的影响,采用CBN砂轮开展单因素磨削试验,选取表面洛氏硬度H、表面残余应力σs和亚表面残余应力分布σss作为指标,通过试验分析20CrMnTi的磨削加工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H随着砂轮线速度vs和磨削深度ap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工件进给速度vw的增大而增大,且ap的影响最大、vw的次之、vs的最小;磨削后工件表面表现为残余压应力,压应力σs的大小(绝对值)随着vw增大而增大,随着ap增大而减小,随vs增大呈现波动;磨削后工件的σss随着ap增大逐渐由压应力转变为拉应力,最后趋于0;在小vs和较小ap时,在相同亚表面深度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大的压应力或者更小的拉应力。在本试验所讨论的参数范围内,vs=60 m/s,vw=1.045 m/s,ap=3μm时可以获得较高H和残余压应力以及较好的σss,即20CrMnTi磨削加工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CrMnTi 表面显微硬度 残余应力 磨削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硅酸钠钙对乳牙釉质再矿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顶贵 李姮 俞少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材料磷硅酸钠钙(CSP)对人工脱矿的乳牙釉质表面再矿化的作用。方法:收集30颗健康离体乳磨牙,将每颗牙冠沿近远中径和颊舌径分成4个釉质块,每个釉质块随机分为4组(n=30)。样本经35%磷酸酸蚀2 min后分别进行如下处理:空...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材料磷硅酸钠钙(CSP)对人工脱矿的乳牙釉质表面再矿化的作用。方法:收集30颗健康离体乳磨牙,将每颗牙冠沿近远中径和颊舌径分成4个釉质块,每个釉质块随机分为4组(n=30)。样本经35%磷酸酸蚀2 min后分别进行如下处理:空白对照(A组)、0.14%氟化物处理(B组)、CSP处理(C组)、氟化物+CSP处理(D组),每天循环处理2次。在10、30 d时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形态并测定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值(SMH)。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10 d时A组表面呈脱矿的蜂窝状表现,B、C组脱矿不明显,D组可见明显的矿化物沉积。30 d时A组可见明显釉质脱矿和釉柱溶解表现,B、C和D组可见程度不等的再矿化。10 d时D组的SMH值高于A组(P<0.05),30 d时B、C、D组SMH值均高于A组(P<0.05),D组SMH值显著高于B和C组(P<0.05)。结论:CSP和氟化物具有促进乳牙釉质再矿化的作用,CSP和氟化物联合应用优于二者的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釉质 磷硅酸钠钙(CSP) 再矿化 表面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rnesol作用变异链球菌脱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双波 虞丽华 +1 位作者 秦天牧 魏昕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 Farnesol(法尼醇)作为密度感应分子,具有影响变异链球菌生物膜代谢以及介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文中研究Farnesol对变异链球菌脱矿的影响。方法将变异链球菌UA159菌悬液接种于放置牙釉质切片的培养皿中,分为5组,即变链+0μmol/L F... 目的 Farnesol(法尼醇)作为密度感应分子,具有影响变异链球菌生物膜代谢以及介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文中研究Farnesol对变异链球菌脱矿的影响。方法将变异链球菌UA159菌悬液接种于放置牙釉质切片的培养皿中,分为5组,即变链+0μmol/L Farnesol组、变链+50μmol/L Farnesol组、变链+100μmol/L Farnesol组、变链+200μmol/L Farnesol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加入无菌去离子水。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的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显微硬度仪检测实验前后釉质表面显微硬度(surface microhardness,SMH),并用粗糙度仪测定釉面粗糙度。结果随着Farnesol浓度的递增,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生长受抑制,釉质表面粗糙度减少,釉质显微硬度的下降幅度减小,当Farnesol浓度为200μmol/L时釉质显微硬度值[(270.87±12.19)N/mm2]较[变链+50μmol/L Farnesol组、变链+100μmol/L Farnesol组、变链+0μmol/L Farnesol组的(224.63±18.98)、(228.06±10.40)、(198.57±8.19)N/mm2]明显升高(P<0.01),各实验组的SMH较对照组[(368.60±7.33)N/mm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rnesol可抑制变异链球菌对牙釉质的脱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NESOL 变异链球菌 扫描电镜 表面显微硬度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用奥威尔凝胶对酸性饮料导致年轻恒牙脱矿和再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瑜 龚玲 计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7-609,共3页
目的比较局部使用奥威尔凝胶或氟保护漆对年轻恒牙抵抗饮料酸蚀及酸蚀后脱矿釉质再矿化的影响。方法观测年轻恒牙的釉质经饮料浸泡后再经奥威尔凝胶或氟保护漆局部处理,或奥威尔凝胶及氟保护漆处理后再经饮料浸泡的表面显微硬度(SMH)变... 目的比较局部使用奥威尔凝胶或氟保护漆对年轻恒牙抵抗饮料酸蚀及酸蚀后脱矿釉质再矿化的影响。方法观测年轻恒牙的釉质经饮料浸泡后再经奥威尔凝胶或氟保护漆局部处理,或奥威尔凝胶及氟保护漆处理后再经饮料浸泡的表面显微硬度(SMH)变化;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各组釉质的表面形态。结果饮料浸泡后再经奥威尔凝胶或氟保护漆局部处理的年轻恒牙,其釉质的SMH明显增加(P<0.05),奥威尔凝胶组的SMH高于氟保护漆组(P<0.05)。奥威尔凝胶或氟保护漆处理釉质表面后再经饮料浸泡,奥威尔凝胶组的SMH高于氟保护漆组(P<0.05)。SEM下可见各组釉质表面经饮料及奥威尔凝胶或氟保护漆处理后呈现不同程度的釉质溶解和再矿化。结论年轻恒牙釉质表面应用奥威尔凝胶可以增强釉质对饮料酸蚀的抵抗作用,促进脱矿釉质的再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质 奥威尔凝胶 再矿化 表面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6A14V的射频激励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松雁 田修波 +4 位作者 汤宝寅 陈轶斌 王小峰 魏强 曾照明 《表面工程》 CSCD 1997年第2期18-21,共4页
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的射频激励产生的氮等离子体对Ti6A14V进行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处理结果发现,随射频功率及氮离子注入剂量增加,Ti6A4V表面显微硬度增加;注入能量及剂量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有显著影响,而且注入能量不同,最佳注... 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的射频激励产生的氮等离子体对Ti6A14V进行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处理结果发现,随射频功率及氮离子注入剂量增加,Ti6A4V表面显微硬度增加;注入能量及剂量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有显著影响,而且注入能量不同,最佳注入剂量也相应变化;射频激励下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具有注入和氮化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 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 表面显微硬度 射频 增加 氨等离子体 处理结果 氮化 摩擦磨损性能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ZrO_2-CeO_2二元纳米复合镀层摩擦磨损及耐蚀性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何杰 吴蒙华 贾卫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2-1107,共6页
利用超声-脉冲电沉积法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纯Ni镀层、Ni-ZrO_2纳米复合镀层和Ni-ZrO_2-CeO_2纳米复合镀层,对比研究了3种镀层的表面形貌、显微硬度、摩擦磨损及耐蚀性能。结果表明与纯Ni镀层、Ni-ZrO_2纳米复合镀层相比,Ni-ZrO_2-CeO_2... 利用超声-脉冲电沉积法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纯Ni镀层、Ni-ZrO_2纳米复合镀层和Ni-ZrO_2-CeO_2纳米复合镀层,对比研究了3种镀层的表面形貌、显微硬度、摩擦磨损及耐蚀性能。结果表明与纯Ni镀层、Ni-ZrO_2纳米复合镀层相比,Ni-ZrO_2-CeO_2纳米复合镀层表面最光滑且晶粒最细小,表面显微硬度最高为494.18 Hv0.1;在施加载荷50N、转速300r/min、磨擦时间3min的磨损条件下磨损量最小为2.6mg且摩擦系数最小为0.285;在常温3.5%NaCl溶液腐蚀条件下腐蚀速率最低为0.060383mm/year,表面腐蚀特征不明显。镀层中共沉积的纳米ZrO_2、CeO_2颗粒充分发挥了二元纳米粒子协同生长的优势,使得镀层金属晶粒更加细化,表面更加平滑光整,镀层的耐腐蚀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纳米复合镀层 表面形貌 表面显微硬度 摩擦磨损性能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辅助激光冲击强化对GH4169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嘉俊 赵吉宾 +2 位作者 乔红超 胡太友 李松夏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9-205,共7页
利用波长为1064 nm、脉宽为14 ns、单脉冲能量为5 J的Nd:YAG纳秒脉冲激光器对GH4169合金试件进行了常温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和温度辅助激光冲击强化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HV-1000显微硬度计测量了强化处理前后试件的表面残余应力与表面显... 利用波长为1064 nm、脉宽为14 ns、单脉冲能量为5 J的Nd:YAG纳秒脉冲激光器对GH4169合金试件进行了常温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和温度辅助激光冲击强化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HV-1000显微硬度计测量了强化处理前后试件的表面残余应力与表面显微硬度。实验结果表明:经激光冲击强化与温度辅助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后,试件表面引入了一定数值的残余压应力,同时表面显微硬度得到提高;但在残余压应力和显微硬度数值方面,经温度辅助激光冲击强化处理的试件均比常温激光冲击强化处理的试件要大,且随着辅助温度的增加,试件的表面残余压应力和表面显微硬度值均呈增加趋势。因此,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采取温度辅助激光冲击强化的方式对GH4169合金进行处理,可以获得比常温激光冲击强化处理更好的强化效果,同时适当提高强化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一步提高GH4169合金的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辅助 激光冲击强化 GH4169合金 表面残余应力 表面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面放电等离子体漂白牙齿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红 李双 +4 位作者 仵静静 冯浩然 李应龙 马若男 焦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4-499,共6页
目的:研究沿面放电等离子体(SMD plasma)漂白牙齿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牙冠完整,无龋坏、裂纹和缺损的人离体牙,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MD plasma 5 min组,SMD plasma 10 min组、过氧化氢5 min组、过氧化氢10 min组(所用过氧化氢质... 目的:研究沿面放电等离子体(SMD plasma)漂白牙齿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牙冠完整,无龋坏、裂纹和缺损的人离体牙,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MD plasma 5 min组,SMD plasma 10 min组、过氧化氢5 min组、过氧化氢10 min组(所用过氧化氢质量分数均为10%),每组5颗牙,共3批,观察处理前后牙齿表面颜色,记为ΔE。另取45颗离体牙同上分组处理,每组3颗牙,共3批,测量牙齿表面粗糙度及显微硬度。另取1颗离体牙,制备4个牙片,空白对照不处理,余3个牙片分别用SMD plasma处理5 min、10 min或过氧化氢处理10 min,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釉质表面形态,并利用发射光谱分析SMD plasma中的主要激发态活性物质。结果:SMD plasma 5 min组、SMD plasma 10 min组、过氧化氢5 min组和过氧化氢10 min组ΔE分别为(5.00±0.59)、(6.22±1.97)、(3.44±1.49)和(3.64±1.6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SMD plasma的漂白效果优于过氧化氢,且SMD plasma处理10 min效果更为显著。SMD plasma处理对牙齿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以及牙齿表面形态无显著影响。发射光谱结果显示,SMD plasma放电过程中产生的·OH是牙齿漂白的主要活性成分。结论:与质量分数10%过氧化氢相比,SMD plasma能够有效漂白牙齿,且对牙齿表面结构无显著影响,使用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面放电等离子体 过氧化氢 牙齿漂白 牙齿表面粗糙度 牙齿表面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