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巯基-BPO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GMA在硅胶微粒表面的高效接枝聚合 被引量:4
1
作者 施雪军 高保娇 +1 位作者 赵兴龙 马园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14-1521,共8页
使用偶联剂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KH-590),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了表面化学改性,制得了表面带有巯基的改性微粒MPMS-SiO2.使改性微粒MPMS-SiO2表面的巯基与溶液中的BPO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油溶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 使用偶联剂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KH-590),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了表面化学改性,制得了表面带有巯基的改性微粒MPMS-SiO2.使改性微粒MPMS-SiO2表面的巯基与溶液中的BPO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油溶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在硅胶微粒表面的引发接枝聚合,制得了接枝度为26g/100g的接枝微粒PGMA/SiO2.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及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接枝微粒PGMA/SiO2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主要因素对巯基-BPO体系引发GMA接枝聚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巯基-BPO体系引发的接枝聚合,由于活性位点位于固体表面,因此也是一种表面引发接枝法。与在固体微粒表面引入可聚合双键的"穿过接枝"("grafting through")法相比,巯基-BPO引发体系可更有效地实现油溶性单体的接枝聚合.为制得高接枝度的接枝微粒PGMA/SiO2,适宜的温度为55℃,适宜的BPO用量为单体的1wt%左右,适宜的单体浓度为10 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氧化_还原引发体系 表面引发 硅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在纳米SiO_2表面接枝PS及其对SBS的改性 被引量:6
2
作者 唐龙祥 石洪莹 +1 位作者 刘春华 梁甘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7-100,共4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在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表面接枝聚苯乙烯(PS),并以此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进行改性。透射电镜(TEM)、力学性能与热重分析(TGA)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g-PS纳米复合粒子在SBS...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在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表面接枝聚苯乙烯(PS),并以此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进行改性。透射电镜(TEM)、力学性能与热重分析(TGA)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g-PS纳米复合粒子在SBS中分散比较均匀,使SBS/SiO2-g-P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热稳定性明显高于纯SBS与SBS/SiO2复合材料。动态力学分析(DMA)测试结果表明,与纯SBS及SBS/SiO2复合材料相比,SBS/SiO2-g-PS的高温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了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纳米SIO2 聚苯乙烯 复合粒子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制备高接枝度的接枝微粒SiO_2-g-PMAA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丁 高保娇 位霄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4-158,共5页
将偶联剂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键合在硅胶微粒表面,得到改性微粒AMPS-SiO2;使改性微粒表面的氨基与溶液中的过硫酸铵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甲基丙烯酸(MAA)在硅胶微粒的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得了高接枝度(0.30 g/g)的接枝... 将偶联剂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键合在硅胶微粒表面,得到改性微粒AMPS-SiO2;使改性微粒表面的氨基与溶液中的过硫酸铵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甲基丙烯酸(MAA)在硅胶微粒的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得了高接枝度(0.30 g/g)的接枝微粒SiO2-g-PMAA;研究了影响表面引发接枝聚合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适宜的温度为40℃。已接枝到硅胶表面的聚合物层对后续的接枝聚合产生阻隔作用。适宜的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1%,适宜的单体质量分数为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硅胶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表面引发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制备2,4-二氯苯氧乙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识别特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梅花 牛玉玲 +3 位作者 龚艳茹 王玥 王惠军 龚波林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5-173,共9页
首次以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CMCPS)为载体和大分子引发剂、2,4-二氯苯氧乙酸(2,4-19)为模板、丙烯酰胺(AM)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溴化铜/2,2’-联吡啶(CuBr/Bpy)为催化剂,采用表面引发原... 首次以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CMCPS)为载体和大分子引发剂、2,4-二氯苯氧乙酸(2,4-19)为模板、丙烯酰胺(AM)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溴化铜/2,2’-联吡啶(CuBr/Bpy)为催化剂,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技术,制备了2,4-二氯苯氧乙酸分子印迹聚合物(2,4-DMIPs),并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比例对该印迹聚合物吸附量的影响。通过动态、静态及竞争试验考察了该印迹聚合物对2,4-D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4-DMIPs对模板分子2,4-D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识别作用;与2,4-二氯苯酚和2,4-二氯苯甲醛相比,2,4.DMIPs对2,4-D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2.84和3.75,相对选择性系数分别为2.31和2.29。采用Scatchard模型分析,可以得到两类结合位点,计算得到最大表观吸附量(Qmax)分别为76.92和142.91mg/g,离解常数亿分别为632.91和2309.47mg/L。将2,4-DMIPs作为固相萃取剂,对豆芽样品进行添加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6%-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10%,方法的检出限为20ng/g。该印迹聚合物可以富集分离测定2,4.D,稳定性好,并且能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氯甲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 2 4-二氯苯氧乙酸 分子印迹聚合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构建生物抗污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魏雨 张景迅 +1 位作者 赵文祥 裴晓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31,42,共3页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是构建抗污涂层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表面ATRP技术的快速发展,将SI-ATRP应用于合成聚合物刷从而构建功能性生物抗污涂层已取得了大量显著成果。综述了在不同膜表面构建聚合物刷的方法及应用研究,并...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是构建抗污涂层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表面ATRP技术的快速发展,将SI-ATRP应用于合成聚合物刷从而构建功能性生物抗污涂层已取得了大量显著成果。综述了在不同膜表面构建聚合物刷的方法及应用研究,并对SI-ATRP构建生物抗污涂层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引发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生物抗污涂层 聚合物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表面引发接枝聚合物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姜彦 蔡敏 +3 位作者 史红岩 许胜 张洪文 宋仁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8-141,共4页
将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化学键合于玻璃片表面,与α-溴代异丁酰溴进行酰胺化反应制备表面引发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单体,在玻璃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SI-ATRP)。衰减全反射傅立叶... 将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化学键合于玻璃片表面,与α-溴代异丁酰溴进行酰胺化反应制备表面引发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单体,在玻璃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SI-ATRP)。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显示PMMA、PS和PS/KH570共聚物(Poly(St-co-KH570))都接枝到玻璃片表面。凝胶渗透色谱(GPC)数据表明游离PMMA与PS的数均分子量随反应时间增加而增大,且分子量分布系数较低。接触角测试表明,改性后玻璃的表面疏水性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当KH570体积含量为80%时,水接触角增大到9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玻璃 触角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过碘酸合铜(Ⅲ)钾引发丙烯酸甲酯在活性炭表面接枝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盈海 白利斌 +3 位作者 唐明玉 刘元伟 李艳香 苗昌平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5年第3期1-3,6,共4页
在碱性水溶液中,以超高价态过渡金属二过碘酸合铜(Ⅲ)钾为氧化剂,活性炭表面上的羟甲基为还原剂,引发丙烯酸甲酯(MA)单体在活性炭分子链上发生接枝共聚合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单体与活性炭质量比、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对接枝参数的... 在碱性水溶液中,以超高价态过渡金属二过碘酸合铜(Ⅲ)钾为氧化剂,活性炭表面上的羟甲基为还原剂,引发丙烯酸甲酯(MA)单体在活性炭分子链上发生接枝共聚合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单体与活性炭质量比、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对接枝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30℃、单体与活性炭质量比约2、引发剂浓度2.5×10-5mol/L、反应时间30min为较佳接枝共聚合反应条件。红外光谱、电子扫描电镜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甲酯 单体 活性炭 引发剂浓度 表面聚合 共聚 反应温度 过渡金属 聚合反应 碱性水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膜分离上的应用
8
作者 邱建华 张延武 +1 位作者 张浩勤 刘金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7-169,174,共4页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是在材料表面获得可控聚合物刷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膜分离的对象,通过SI-ATRP法引入不同的活化基团,使膜表面"活化",可设计出具有新型结构及性能的分离膜。综述了SI-ATRP技术的特点,介...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是在材料表面获得可控聚合物刷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膜分离的对象,通过SI-ATRP法引入不同的活化基团,使膜表面"活化",可设计出具有新型结构及性能的分离膜。综述了SI-ATRP技术的特点,介绍了近年来SI-ATRP在膜表面亲/疏水改性、生物相容性及膜制备上的应用,最后对其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引发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表面改性 聚合物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向稳定自由基聚合体系变换合成接枝共聚物
9
作者 刘兵 华峰君 +2 位作者 杨玉良 何军坡 胡春圃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197-199,共3页
通过苯乙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含氮氧稳定自由基的单体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合 ,成功地合成出侧链含 TEMPO基团的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大分子引发剂。并用该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进行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 ,成功地合成了聚 (苯乙烯 - g... 通过苯乙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含氮氧稳定自由基的单体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合 ,成功地合成出侧链含 TEMPO基团的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大分子引发剂。并用该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进行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 ,成功地合成了聚 (苯乙烯 - g-甲基丙烯酸甲酯 )的接枝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ATRP) 大分子引发 稳定自由聚合(SFRP)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偶氮苯聚合物刷
10
作者 闫福丰 李彦山 +3 位作者 豆君 李桂娟 王要丽 张治红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5-7,15,共4页
通过重氮偶合法合成带有光学活性官能团的偶氮苯化合物,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在金膜基体表面制备光学活性偶氮苯聚合物刷.用傅立叶红外转换光谱、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测试手段对聚合物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 通过重氮偶合法合成带有光学活性官能团的偶氮苯化合物,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在金膜基体表面制备光学活性偶氮苯聚合物刷.用傅立叶红外转换光谱、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测试手段对聚合物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偶氮苯聚合物可成功地接枝在金膜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苯 聚合物刷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基聚合法合成天然橡胶接枝共聚物的研究综述
11
作者 廖禄生 廖建和 +3 位作者 李一民 陈永平 黄桂春 陈桂雄 《热带农业科学》 2011年第2期74-80,共7页
通过聚合物接枝改性天然橡胶(NR)是改善NR性能和扩展其应用范围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人们主要通过自由基聚合(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FRP)法合成NR接枝共聚物,本文就其反应机理和反应工艺进行了综述,并从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可控性... 通过聚合物接枝改性天然橡胶(NR)是改善NR性能和扩展其应用范围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人们主要通过自由基聚合(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FRP)法合成NR接枝共聚物,本文就其反应机理和反应工艺进行了综述,并从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可控性和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角度对NR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共聚物 自由聚合 结构可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和气/固反应制备CdS纳米微粒/聚苯乙烯核壳微球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政 高原 +2 位作者 王佳瑜 张俊虎 杨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52-1455,共4页
结合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和气/固反应制备CdS纳米微粒/聚苯乙烯核壳微球.以表面富含环氧基团的聚苯乙烯微球为基底,利用开环反应在水相中一步接枝表面引发剂,然后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镉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最... 结合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和气/固反应制备CdS纳米微粒/聚苯乙烯核壳微球.以表面富含环氧基团的聚苯乙烯微球为基底,利用开环反应在水相中一步接枝表面引发剂,然后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镉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最后通入H2S气体原位生成CdS纳米微粒.生成的CdS纳米微粒复合的核壳微球呈草莓状形貌,且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聚苯乙烯微球 CdS纳米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合成接枝共聚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世明 胡娟 《胶体与聚合物》 2008年第4期24-27,共4页
本文综述了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接枝共聚物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大分子引发剂法和大分子单体法两方面介绍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合成接枝聚合物中的应用。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共聚物 大分子引发剂法 大分子单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表面的紫外光诱导氧化还原自由基聚合 被引量:1
14
作者 葛伟禹 陈肖博 翟光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28,共4页
利用伯胺分子层与二苯甲酮(BP)构成光引发体系在玻璃表面引发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等的自由基接枝聚合。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接触角与原子力显微镜的结果证明聚合物成功接枝于玻璃表面。以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m)为单体,研究... 利用伯胺分子层与二苯甲酮(BP)构成光引发体系在玻璃表面引发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等的自由基接枝聚合。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接触角与原子力显微镜的结果证明聚合物成功接枝于玻璃表面。以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m)为单体,研究了聚合条件的影响。当原料配比m(BP)∶m(DMAAm)∶m(acetone)=5∶100∶1000,反应时间为5min时,样品的接枝率和单位面积接枝量分别达到了0.330%和0.87mg/cm2,表面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接枝有PDMAAm的玻璃表面与丙烯酸树脂的粘接性能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伯胺分子层 二苯甲酮 紫外光诱导自由聚合 氧化还原引发 表面引发自由基接枝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自由基链转移反应制备聚合物修饰的色谱固定相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淑娟 敦惠娟 +3 位作者 周峰 赵亮 刘霞 蒋生祥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2-435,共4页
利用巯丙基修饰硅胶的自由基链转移反应 ,在硅胶表面原位引发自由基聚合 ,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修饰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通过红外吸收光谱 (FTIR)、拉曼光谱、热失重 (TGA)和元素分析对该固定相进行了表征。该固定相对含氧芳... 利用巯丙基修饰硅胶的自由基链转移反应 ,在硅胶表面原位引发自由基聚合 ,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修饰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通过红外吸收光谱 (FTIR)、拉曼光谱、热失重 (TGA)和元素分析对该固定相进行了表征。该固定相对含氧芳香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聚合物修饰 色谱固定相 表面引发聚合 自由链转移反应 高效液相色谱 聚甲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氯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引发合成接枝共聚物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永明 罗宁 应圣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92-494,共3页
接枝共聚物含有性质差别很大的主链和支链,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因而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之一[1~5].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6,7]的问世,为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用对-氯甲基苯乙烯和... 接枝共聚物含有性质差别很大的主链和支链,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因而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之一[1~5].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6,7]的问世,为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用对-氯甲基苯乙烯和其它乙烯基单体自由基共聚,得到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甲苯乙烯 原子转移 自由聚合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丙烯酸盐聚合物改性聚酯薄膜表面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洪文 张敏艳 +1 位作者 姜彦 俞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4-177,184,共5页
利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将丙烯酸盐聚合物接枝到聚酯(PET)薄膜表面。研究不同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条件下接枝改性对聚酯薄膜表面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 利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将丙烯酸盐聚合物接枝到聚酯(PET)薄膜表面。研究不同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条件下接枝改性对聚酯薄膜表面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失重仪对接枝改性前后的聚酯薄膜进行相关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聚酯薄膜的接枝百分率和接触角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接枝百分率最大为2.58%,接触角为110°。热失重数据得出,改性薄膜的初始分解温度和引发剂的一致,为395℃,表明接枝的丙烯酸盐聚合物对聚酯薄膜本体热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薄膜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丙烯酸盐聚合 表面性能 热失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P法在纳米硅胶粒子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三雄 高保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0-103,108,共5页
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引发剂2-溴基异丁酰溴(BSB)化学键合在纳米硅胶微粒表面,以CuBr为催化剂,2,2′-联吡啶(byp)为配体,并加入少量自由(牺牲性)引发剂2-溴丙酸乙酯(BRA),在BSB-SiO2粒子表面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接... 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引发剂2-溴基异丁酰溴(BSB)化学键合在纳米硅胶微粒表面,以CuBr为催化剂,2,2′-联吡啶(byp)为配体,并加入少量自由(牺牲性)引发剂2-溴丙酸乙酯(BRA),在BSB-SiO2粒子表面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接枝聚合反应。采用凝胶色谱(GPC)与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活性接枝聚合进行了确认。研究结果表明,接枝聚合反应呈现一级反应的动力学规律,接枝聚合物分子量及接枝度与单体转化率之间呈直线关系,反应过程中接枝聚合物链的密度恒定,充分显示了可控聚合的特征,成功地实现了功能单体GMA在纳米硅胶微粒表面的可控接枝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纳米SIO2 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聚合 聚合物/无机复合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微粒表面接枝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三雄 高保娇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6年第4期339-343,共5页
概述了无机微粒表面接枝聚合物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分析与评价了各种表面接枝方法的特点与发展状况,综述了有机/无机杂化微粒的各种应用,着重介绍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表面接枝法.研究结果表明,ATRP表面接枝法极具发展潜力,经表面... 概述了无机微粒表面接枝聚合物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分析与评价了各种表面接枝方法的特点与发展状况,综述了有机/无机杂化微粒的各种应用,着重介绍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表面接枝法.研究结果表明,ATRP表面接枝法极具发展潜力,经表面接枝聚合物的无机微粒在各种高科技领域将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微粒 表面聚合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ATRP) 杂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1,2-结构含量聚丁二烯的自由基接枝反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春庆 王雪 +1 位作者 马文花 赵忠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5,共7页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结构调节剂,通过丁二烯的活性负离子聚合制备出不同1,2-结构含量的低相对分子质量且分布窄的模型聚丁二烯(PB)。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自由基(TEMPO)为自由基捕捉剂,进...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结构调节剂,通过丁二烯的活性负离子聚合制备出不同1,2-结构含量的低相对分子质量且分布窄的模型聚丁二烯(PB)。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自由基(TEMPO)为自由基捕捉剂,进行模型PB的自由基接枝反应。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对模型PB接枝产物的微观结构、TEMPO及BPO残基的含量进行了分析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B的自由基接枝反应以夺氢反应为主,同时1,2-结构含量对PB自由基接枝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随1,2-结构含量增加,自由基接枝反中夺氢反应比例增大,当1,2-结构含量达到53.6%时,其自由基接枝反应全部为夺氢反应而无加成反应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离子聚合 聚丁二烯 自由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